手机阅读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西行漫记心得体会(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7 12:53:43 页码:11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 西行漫记心得体会(汇总11篇)
2023-10-17 12:53:43    小编:文轩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一

近日,我结合自身的经历了解了一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这让我领略到了雅致文化的魅力。西行漫记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旅途中,我对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道教文化的体会

道教是中国三大教派之一,西行漫记中提到了许多道教文化的元素。在漫长的旅途中,我得以走访许多历代道教巨匠的墓葬,例如张三丰和左冷禅。这些景点虽然很少,但是国内有数以百计的道教名所,这个古老、神秘和多面向的文化触动了我的心灵。特别是对老子的胡笳十八拍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苦乐和悲欢离合的真谛。

第二段:儒家思想的感受

与道教不同的是,儒家思想的引导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强调人的修养和自我完善。在西行漫记中,我们有机会深入学习孔子及其思想的历程,了解到了儒家文化对我国古代以及文化凝聚力的重要意义。这种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这个中庸不是指中间,而是指一条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中道。中庸的思想是一种理智的思想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情感保持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三段:自我修养

在这次旅行中,我对自己的感知更加纯粹,对自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通过这种思考,我真正地了解到与大多数人不同,我具备承受创伤和困难的能力,并能够保持平衡的心态。我学会了如何去平静和安抚自己的心灵,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成为我自身的助力。

第四段:学会感恩

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思考,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与母亲的关系具有极大的重要性。通过离家之行,我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千里之外”的情感。这也加深了我对亲情的理解。从旅行中,我学会了感恩,懂得了:珍惜现有的和拥有的。这种情谊和他们之间暗含的众多互动我感到很高兴。

第五段:对生命的思考

西行漫记让我领教了在旅途中发生的种种,其中更关注人生的本质——它是无常而有限的。我通过旅行中的经历,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我看到了如何去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因为它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珍贵和鲜活。这也让我有感染力的去处理自己与人、与家庭的关系,保持生活的平淡。时常保持身心的平衡态势。

总之,在长达几天的旅途中,我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其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于此次旅行的场次的回顾与梳理,我掌握了很多新的东西,这也让我富有感性与激情。同时,我也体验到了人的情感能力和深度。西行漫记除了让我体验中华文化的悠久、深厚之外,还让我为自己在生活中拥有这样的机会感到欣慰。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人生产生深刻的改变,并推动我不断探索中国文化的古老源头。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二

新年的钟声敲响,祝福声声伴随炮声迎来新一年的节日。计划一个完美的旅程,西去的车轮,载着无尽的祝福与期待,希望一路上领略风花雪月的故事。梅花便是行程必须欣赏的风景,洱源是梅子的故乡,地热谷是冬旅者最喜欢的温泉,许多梅园的梅花已绽开,身临其境,再次感受其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品格,为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倾倒。我亦口不绝:

梅花吟(中华新韵)

山舞银蛇冬日约,海河别有碧蓝谣。

梅花尽吐忠魂骨,明月常吞白雪梢。

除旧相思寒苦处,迎新依恋暗香苞。

相逢君子吟诗送,只许清华一路交。

到晚上还可以看明月,明月深夜的期待,寒风中可以感受新一年纯净些许的感觉,月明星稀,想着雪花的空白承载着一场空梦,便拂去思念之尘,让快乐与喜悦多些,节日与阳天在心中凝成一朵纯净的晶莹琥珀,作为雪花礼物送给你。

新年有个好愿望,就是心情更好些,快乐停息心间许久些,这样可以化解一年的疲惫,过个轻松的新年,新年快乐!元旦不会隐藏自己的什么秘密,与阳天依恋,辗转心晴,解除一切思念,快快乐乐地过节,不因没有飞舞的雪花影响快乐的节日氛围,必定有亲身体验西行中美好的精彩演绎,莽莽苍穹中的点苍山、玉龙雪山巍巍壮观,引人遐思,四周是一片空旷,天地间充满着巍峨的豪迈的传说,惊鸿一瞥,在雪山、明月的'皓洁辉映下停泊,没有给自己失望。旅行因节日变得流光溢彩,心中的爱恋浮出西行翻开风花雪月的兰笺,愉悦通达全身,浓郁醇冽的气氛注定熏染着一个隆重的节日。

当快乐的心绪遥远延伸,祝新年快乐!新年有新希望!冬天的寒风渐渐变小,冬日的暖阳降临当顶,高速路的风景线在蔓延,觉得有些春天的气息了,蚕豆微绿,心中守望的麦田泛青,蒜苗节节长高摇曳着。许多点点绿色装扮着红土地,别有景天,这冬天的的生命线概括为傲、幽、坚、淡,也许是新年感言喻志的最好体现,有个感受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清高而不趋炎势。

行程一直守候着归途赐予的一个美好的落脚点,共进晚餐,欢声笑语,通过过节可以懂得许多快乐,懂得许多轻松,解脱许多疲劳。生活的真谛其实学会过好每一天,学会淡望世俗的偏见,淡望世间的名利,淡望生活烦恼,淡望人海臣心污垢,如水、如雪,如冬天恶劣环境中生长的绿色希望,如梅、如兰、如竹演绎着生活的真实品质。每一个行程,轻盈的回忆注定感恩:生活清澈快乐,人生滑向明净的天空,节日痛彻欢愉的过。往日如烟,新年是潮,随着新年的脚步,带着新的希望,面对明天的工作和生活,也许岁月蹉跎,忧喜参半,保留一颗淡泊宁静的心,拂去茫然,坚定心中的信念,换来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人在春天行。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三

《西行漫记》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一部杰作。通过对西方世界的穷游经历的记录,讲述了一个中国人在西方文明面前的思考与感受。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的意义与人类文明产生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段:旅行让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

《西行漫记》是郭沫若先生于1920年开始的一次在西方的长途旅行的记录。他走访了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亲身感受了西方文明的先进和繁荣。通过旅行,郭沫若深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他说:“一个人穷尽毕生,就只能懂得一个国家和一种文明;走遍了世界,也不能懂得全部。世界之大,在人类文明之间,也比在地理之间要宽。……世界无尽如云烟,盛世如短历。”通过旅行,他的思想被打开,眼界被开阔,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人类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段: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比与思考。

《西行漫记》中,郭沫若通过对西方文明的观察和对比,提出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思考。他在游历中,对西方的道教、佛教修行以及古典文化兴起产生了兴趣。然而,他也对西方的消费主义和浮华的现代文明表示了担忧。他提出,西方文明虽然强大,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不能盲目迷信西方,而应该在吸收西方文明的同时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

第三段: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感悟。

旅行让郭沫若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物质财富,而在于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和贡献。他在文章中写道:“人一生活,究竟何为?无非饮食取乐。”“我们一生的消磨也是畏缩,我们没有时候,我们没有一日安,我们避不过饥寒,我们来去似风砂,我们所以比毛毳不值,不值得专座堂堂。”人的一生过得短暂而又匆忙,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上,力求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充实人生。

第四段: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与感悟。

《西行漫记》中,郭沫若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在游历中看到了一片繁荣和先进,也看到了人类的利益冲突和战争带来的痛苦。他写道:“唯一没有翻盖的人类世界,往往较上古动物挺进了一步以后,便翻继负荷了。越智越怀疑人类的智慧过·越推越反逻辑以至自由实袭。”通过旅行,郭沫若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和平与进步的渴望,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五段:旅行的意义与重要性。

通过阅读《西行漫记》,我认识到旅行的重要性和意义。旅行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旅行可以让我们与不同的文化和人群接触,增进我们的人文素养;旅行可以让我们对自己和世界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旅行中一定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与对周围世界的敬畏之情,不要盲目崇拜或者否定他人的文化和价值观。

总之,《西行漫记》通过郭沫若先生亲身的旅行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而多样化的世界。通过对西方文明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还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人类文明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旅行,我们可以发现自我、认识世界、拓展思维,并更好地投身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四

我一开始来到这里——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就意识到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人生的必经之路。来到这里,我最先改变的是心理,我的内心原来是空虚的,现在充实了;我的面貌原来是冷淡的,现在阳光了!

原来的我的人生,对我来说是虚无的,漫无目的的`。自从我来到这里,我感到我的心受到了控制,我的人受到了约束,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想象着人生多么黑暗,而是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我原来来这里的目的,只是看看风景体验独立生活,而现在的我体验到的远不只是这些,还有“人生”。对于以前,茫然无知的我来说,现在的一切苦,我都不敢想象,整天只是想着,以后的科技发达了,钱也好赚了,而来这以后,这里的一切告诉我:“你的想法错了。”

以前的人生对我来说是天上的星星,一望无际,而现在对我来说却是滚滚的河流,一眨眼就流过去了。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了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一滴水对大海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同样,这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也是微不足道的。

以前我把一秒钟看的特别渺小,有好多人也是一样,但是是你要知道,就在这一秒钟,你可以干好多事!有时甚至会导致你终身后悔,比如就在那一秒钟,你就考进清华、北大,比如就在那一秒钟,你就可以获得财富,比如就在那一秒钟,你就可以打破记录……但是是就在那关键的一秒钟,你放弃了,失败了!

人的一生是不能这么快快乐乐过一辈子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来玩的,也不是来看的,是来感悟的,感受的。有的人认为人生很短,好像一夜之间头发全白,可有些人相反,他在浪费时间和生命!

我对人生的领悟,就是人生不能虚度,一定要珍惜时间,人生将会在你眼前的那一秒钟,飞向远方!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五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西行漫记》中,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作者还特地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

对于不了解红区的人来说,普通人在红区的生活状态,更能真实反映红区的状况,也更为可信。同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生存状况的描绘,作者在开篇提出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对斯诺而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主题,只是西方记者惯用的新闻表现手法。但他笔下普通人的群像和生活状态,却在无意之中为后来的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社会史学的视角。

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看似不加拣析全部写出,但从他们的身上,却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思想、道德趋向的光芒。这些人可能彼此互不熟识,只是凭借当时共同的社会舞台才得以彼此联系。但通过对他们群体经验的描述,却可以清晰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如何由显入微地悄然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他们的思想,也籍由这些小人物的环绕,获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叙述形态,恰好在某种角度上符合了历史的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和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相互渗透、相互参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多维度、多方位的视角。

与同时期其他的同类作品比较,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第一本打破国民政党新闻的封锁,向世界报导中国革命真相的书。美国新闻记者白修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记》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还蒙上了一层偶然性的神秘色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昔日的历史与今日的感动。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六

刚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并不能从书名上知晓此书的内容,直到细读序言之后才明了它那一波三折的出版经历正如红军的发展一样曲折,像这一张张描绘并记录它的纸张般在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震惊的路上艰难却不屈的前行着。作者斯诺,那个时代的一名美国记者,能勇敢的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穿过国民党层层封锁进入红军腹地进行采访,并把红军及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细细记录,深度剖析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将中国冉冉升起的“红星”介绍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斯诺也是深深让人敬佩的。

正如上文所言,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是以记者斯诺的采访记录为叙述顺序的,作为一名读者,我仿佛也像是那行走与苍翠的陕北山谷,渡过湍急的河流,喝过小红军递过来的茶水的“洋鬼子”记者。“我”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头颅悬赏价值上万的“红匪”,但是他们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凶残弑杀,反而对“我”和颜悦色,也不曾干扰“我”拍照和采访,甚至于后来“我”还采访了著名的“红匪”头子,并从他那里知晓了一名共产党领导人的发展史,那是多么传奇的一段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里走出来的英杰带领着一批思想坚毅身怀血性的青年,带着这个国家不愿屈服的千千万万人民,与帝国封建制度斗争,与执迷不悟的“白军”斗争,与帝国主义法西斯势力斗争!朱德、周恩来、徐向前等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人格魅力也一样让人钦佩折腰,中国千万共产党人与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姿态也一样让人展颜动容。

文中多次详述中国共产党在村镇间的具体宣传行动,这些宣传使遭受穷困压迫的人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意识,而且当时的中国正是紧缺且需要这样的思想武装,各地青年们逐渐知晓并去学习这样的思想,从而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从此穷困的中国人民拿起了武器,开始进行群众性的长期斗争。这些思想让世界对于中国的理解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个在封地制度和帝国主义之间夹缝求生的一个任然“活着”的中国,这也是对于普通的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的一个大胆的预言。中国先进青年们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意识到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七

《西行漫记》最大的特点便是真实,它真实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革命苏区最真实的没有被妖魔化的生活现状;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共产党领袖们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它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革命苏区的地方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战略思想。

刚了解你的情况,我会继续帮你留意的

[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

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作者/黑龙江阎永锋作文,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要做到言之有文,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怎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更有文采呢?1.要善用修辞学好语法有助于把话说对,而学好修辞则有助于把话说好,善于在作文中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让作文语言更加富有文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物理学家霍金等,无一不遭遇了各种不同的困境,无一不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也无一不固守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往直前!(中考佳作《勇往直前》)〔例2〕田地里的片片金黄,都是农民的喜悦。看,那一个个笑弯了腰的谷穗,上面还挂着农民辛勤的汗珠呢!秋天的田野,到处充满着喜悦,到处充满着笑脸……(中考佳作《我感兴趣的一个季节》)例1中排比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觉到了一种气势,一种整齐的美;例2运用拟人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准确描绘出了秋的丰硕和喜庆。2.要巧用动词《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几个经典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排”字表现了他的穷阔气,“摸”字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罩”字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可笑。可见作文时巧用动词,可收一字传神之效,为作文语言增色。请看下面的例句:〔例3〕孤独的我正躲在昏暗的角落里:“自信老兄,你好吗?”(中考佳作《自信,你好吗?》)〔例4〕耳畔传来“噔噔”的声响,高跟鞋!老师的高跟鞋!于是个个正襟危坐,装模作样,有读“学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绕太阳”的,有画抛物线的,有比画左手定则的……你别说,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蛮灵敏的。(中考佳作《初三之乐趣》)在例3中,“躲”这个动词用得很巧妙,它把“我”(自卑老弟)的个性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例4中,动词“读”“背”“画”“比画”等也用得非常准确、巧妙,生动地表现了学生们的活泼、调皮和可爱,视觉冲击力很强。3.可活用经典句式在阅读课文或者其他经典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些经典句式,在作文时试着活用这些句式,既可以使语言更加规范,还能给人有“大家风范”之感。请看下面的例句:〔例5〕且不说隆重热烈的国庆日,也不说怀揣“入学通知书”美滋滋到学校报到的诸学子,只需到田间看看去——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中考佳作《我感兴趣的一个季节》)〔例6〕偶然的机会,我读了《野鸭的故事》,受到了很大启迪。(中考佳作《读有感》)例5活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经典句式,这种大胆借鉴名家名篇的做法肯定会得到阅卷人的认可;例6活用了经典读后感的开头方式,这样开头,往往给人以切题、爽快之感。4.可借用时尚语言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时尚语言,作文时恰当地使用,既能给人以新意,也能增添文采,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请看下面的例句:〔例7〕奶奶从“豆腐西施”手里夺过书包,忿忿地摔在柜台上:“谁是你婆婆?哪位是你小哥?这书包我们不买了!”见我仍然木然地站在那里,奶奶斥责道:“木头啊!走!”(中考佳作《都是婆婆惹的祸》)〔例8〕如果领导问“每天上几节课”,要“统一口径”为“七节”;如果领导问“学校收了多少钱”,要“统一口径”为“都记在‘收费册’上了”;如果领导问“考试之后排名次吗”,要“统一口径”为“学校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试之后从来不排名次”;……(优秀习作《有感于“统一口径”》)在上面的例句中,“婆婆”“小哥”“木头”等是港台影视剧中对某些人的称呼,这些词语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也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统一口径”是另一种时尚语言,表现了学校应付领导检查的形式主义,和学生被“统一口径”的无可奈何,讽刺意味强烈。5.学会提炼警句名言警句并非只能出自伟人、名人之口,只要善于提炼、认真提炼,我等凡夫俗子皆可口出名言、警句。请看下面的例句:〔例9〕黄河原本并不黄,因为选择了容纳百川才变成了这般模样;妈妈原来很漂亮,因为选择了养育儿女才历经沧桑。(优秀习作《西行漫记》)〔例10〕坐着不动,你将一事无成。(中考佳作《关键是要做》)显然,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式的语言,既表现了作者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6.学会多方引用引用是一种智慧,是借别人优美精练的语言为自己的作文添彩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1〕自从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我不再感伤,不再自卑,对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无奈,我决不会“断肠自悱恻”;对于“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欣喜,我决不会乐昏了头脑;对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惆怅,我决不会落泪;甚至对于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我也决不会让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算生活是一杯苦酒,我也决不会把悲伤留给明天。(中考佳作《我自信,我成功》)在例11中,考生通过对诗句的引用,既准确地表现了“眼前景”,又恰当地抒发了“心中情”。多方引用,既可以给人以“阅读面广”“知识积累厚实”“文学素养高”等感觉,还会使文章有文采和意蕴。7.玩一点文字游戏有的时候,为了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还可以玩一点文字游戏。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2〕在常态下,“够意思”应该算是义举。当他人、集体遇到困难、遭受不幸时,予以关注、关心,从精神上、物质上、人力上予以帮助,体现的是情谊,常被称为“够意思”。这,显然是高尚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而在某种情况下,“够意思”则是恶行。甲违法乱纪,乙知情不报,甲说乙“够意思”;丙为丁所从事的非法活动提供了方便,丁事后以礼金相送,丙丁互说对方“够意思”。很显然,这些行为是损公肥私,甚至违法犯罪。如果说这是“够意思”的话,那么这个“意思”是属于个人主义的。(优秀习作《小议“够意思”》)在例12中,作者对“够意思”的内涵及表现的阐述似乎有些拖沓、有些“绕”,对甲乙丙丁等人行为的叙述也有些繁杂,然而这正是作者的刻意安排:通过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形式把自己对“够意思”的理解表达出来,让读者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8.搞一点幽默幽默犹如润滑剂,在作文中适当地搞一点幽默,既可以博得读者的欢心,又可以使文章语言具有表现力。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3〕唉,中考,我真服了!哥们儿,我知错了,即使今年你再绊倒我,我也没的说,只能下次再努力、再加油了。噢,错了!我的天!好像没下次了。(中考佳作《面对中考,我想说这些》)在上面的例句中,透过幽默的语言,我们看到了考生的无可奈何,以及些许的玩世不恭。 《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文采,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的表达思想内容。我们要让自己作文出类拔萃,就得着意雕刻文采之花,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

一、锤炼词语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词语,尤其要重视动词与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与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前句中“撕裂”一词毕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后句中“感光”这一摄影术语的运用使人倍感新颖别致。“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地上冒出来似的。”“冒”字说明天气变化突然。“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八岁的宏儿。”这里的“飞”,飞出了亲人的亲热,飞出了侄儿的活泼可爱。“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踩”字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紧张。

二、描摹色彩

即对主体对象的色彩从不同方面进行细致描摹,使之具有画面美、立体感,给人以丰富直观的视角感觉。有位同学这样写金银花:

每年初春,金银花那婀娜多姿的花蔓便迅速地攀在花架上,非常匀称地向四周伸展。猛一看去,那个花架简直成了一堵绿色的墙。到四五月份,绿叶丛中缀满了白银似的小花,花瓣是白色的,花蕊带点黄色呈喇叭状,貌似金针花,但比金针花小。花开了,迷人的香味被春风送得很远很远。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开的花儿逐渐由洁白变成金黄。这时绿色的墙上黄白相间,美丽极了,真是名副其实的金银花。

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衬托花的绿叶丛,作者抓住金银花这些颜色下笔,细致描摹,将其色态及色变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眼界,让人真切地感觉到金银花娇艳迷人的风姿。

三、善用修辞

各种修辞格都有各自妙用,恰当的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加文采。如中考满分作文《雨夜曲》中这一片断: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妖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四、营造幽默

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说过“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这要求语言应生活化,写得无拘无束,幽默自在。中考佳作《我的同学》就有这样妙趣横生的话语:“我们宿舍的‘鱼二’有一张早熟的脸,配上浓浓的胡子,老师见了他,以为是家长,赶紧点头哈腰;家长见了他,以为是老师,也点头哈腰。基于这一点,我们几个都尊称他‘鱼二爷’。当年的鱼二爷也说得上是俺们班上足球队的主力。由于受风湿关节炎的困扰,鱼二爷走路有点一瘸一拐,因此他在球场上就颇有巴西名将加林查的风格,对手看他一扭一扭信步而来,总以为他要做假动作,于是乎随着一阵乱扭。结果,嘿嘿嘿......”

我们还可以用巧借熟语、张冠李戴、错位搭配、褒词贬用、旧词新用等方式使句子情韵深醇,增加文章幽默情趣。如“他一而再、再而三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亲切接见’”。“这个说我‘痘(豆)冠年华’,那个说我‘情痘(窦)初开’,我气得几乎眼泪几乎夺眶而出。”“脸上怎么来了这么一个不束之客,虽然不大......再一次照镜子,似乎又有一处蠢蠢欲动。”各种幽默语的刻意营造,增添了文采,产生了艺术魅力。

五、巧妙引用

诗词名句大多文字洗练,语意含蓄内涵丰富,声韵和谐,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如果恰当而巧妙引用或化用,能使文章增色,语言就有了文采。如中考佳作《诗意人生》其中一段:

此外,引用精美的歌词、俗语、术语、歇后语等也可使语言灵动鲜活,富有韵味。

六、联想化形

将枯燥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借助联想和想象演化成具体形象的内容,也可增添文采。中考佳作《魅力》一文,作者作了这样饶有兴味的化形联想:“魅力是护旗手升旗时那有力的一甩;是站在领奖台上奥运冠军脸上灿烂的笑容;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射门;是迈克尔.乔丹的潇洒灌篮;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是时装模特轻盈的步履;是演讲者潇洒的手势;是胸襟博大者宽容的微笑;是贝利的脚,泰森的拳;是卓别林的鞋,梅兰芳的水袖;是白石老人的虾,徐悲鸿的马;是慈母灯下为儿缝衣时映照在窗纸上的背影;是外婆目送孙儿远离时在风里飘动的白发......”化形联想描绘出的鲜活画面,能使人动之以情,悦之以形,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七、仿拟改编

将诗词、台词、歌曲等进行仿拟,取其形式改其内容,也能使文章增色添彩。如中考佳作片断:“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批最多的是我......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是我,放假关禁闭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位考生以自嘲口吻改编了歌词,形象地将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状描绘出来,读来发人深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学海。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以驶向知识海洋的彼岸。”这段文字将李白诗中“沧”字换成“学”字,表达了作者勤奋学习愿望,改编点明主旨,增加了文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你文笔飞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同学们只有平时广采蜜,锲而不舍地积累储存,下笔时精心运用,才能用手中的彩笔描绘新生活,讴歌新时代。

[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

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作者/黑龙江阎永锋作文,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要做到言之有文,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怎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更有文采呢?1.要善用修辞学好语法有助于把话说对,而学好修辞则有助于把话说好,善于在作文中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让作文语言更加富有文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物理学家霍金等,无一不遭遇了各种不同的困境,无一不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也无一不固守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勇往直前!(中考佳作《勇往直前》)〔例2〕田地里的片片金黄,都是农民的喜悦。看,那一个个笑弯了腰的谷穗,上面还挂着农民辛勤的汗珠呢!秋天的田野,到处充满着喜悦,到处充满着笑脸……(中考佳作《我感兴趣的一个季节》)例1中排比手法的运用,让读者感觉到了一种气势,一种整齐的美;例2运用拟人和借代等修辞手法,准确描绘出了秋的丰硕和喜庆。2.要巧用动词《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几个经典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排”字表现了他的穷阔气,“摸”字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罩”字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可笑。可见作文时巧用动词,可收一字传神之效,为作文语言增色。请看下面的例句:〔例3〕孤独的我正躲在昏暗的角落里:“自信老兄,你好吗?”(中考佳作《自信,你好吗?》)〔例4〕耳畔传来“噔噔”的声响,高跟鞋!老师的高跟鞋!于是个个正襟危坐,装模作样,有读“学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绕太阳”的,有画抛物线的,有比画左手定则的……你别说,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蛮灵敏的。(中考佳作《初三之乐趣》)在例3中,“躲”这个动词用得很巧妙,它把“我”(自卑老弟)的个性特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例4中,动词“读”“背”“画”“比画”等也用得非常准确、巧妙,生动地表现了学生们的活泼、调皮和可爱,视觉冲击力很强。3.可活用经典句式在阅读课文或者其他经典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些经典句式,在作文时试着活用这些句式,既可以使语言更加规范,还能给人有“大家风范”之感。请看下面的例句:〔例5〕且不说隆重热烈的国庆日,也不说怀揣“入学通知书”美滋滋到学校报到的诸学子,只需到田间看看去——农民们正在忙着收割……(中考佳作《我感兴趣的一个季节》)〔例6〕偶然的机会,我读了《野鸭的故事》,受到了很大启迪。(中考佳作《读有感》)例5活用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经典句式,这种大胆借鉴名家名篇的做法肯定会得到阅卷人的认可;例6活用了经典读后感的开头方式,这样开头,往往给人以切题、爽快之感。4.可借用时尚语言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时尚语言,作文时恰当地使用,既能给人以新意,也能增添文采,作文指导《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请看下面的例句:〔例7〕奶奶从“豆腐西施”手里夺过书包,忿忿地摔在柜台上:“谁是你婆婆?哪位是你小哥?这书包我们不买了!”见我仍然木然地站在那里,奶奶斥责道:“木头啊!走!”(中考佳作《都是婆婆惹的祸》)〔例8〕如果领导问“每天上几节课”,要“统一口径”为“七节”;如果领导问“学校收了多少钱”,要“统一口径”为“都记在‘收费册’上了”;如果领导问“考试之后排名次吗”,要“统一口径”为“学校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试之后从来不排名次”;……(优秀习作《有感于“统一口径”》)在上面的例句中,“婆婆”“小哥”“木头”等是港台影视剧中对某些人的称呼,这些词语的使用既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也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统一口径”是另一种时尚语言,表现了学校应付领导检查的形式主义,和学生被“统一口径”的无可奈何,讽刺意味强烈。5.学会提炼警句名言警句并非只能出自伟人、名人之口,只要善于提炼、认真提炼,我等凡夫俗子皆可口出名言、警句。请看下面的例句:〔例9〕黄河原本并不黄,因为选择了容纳百川才变成了这般模样;妈妈原来很漂亮,因为选择了养育儿女才历经沧桑。(优秀习作《西行漫记》)〔例10〕坐着不动,你将一事无成。(中考佳作《关键是要做》)显然,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式的语言,既表现了作者比较高的文化素养,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6.学会多方引用引用是一种智慧,是借别人优美精练的语言为自己的作文添彩的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1〕自从有了这段经历之后,我不再感伤,不再自卑,对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无奈,我决不会“断肠自悱恻”;对于“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欣喜,我决不会乐昏了头脑;对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惆怅,我决不会落泪;甚至对于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我也决不会让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算生活是一杯苦酒,我也决不会把悲伤留给明天。(中考佳作《我自信,我成功》)在例11中,考生通过对诗句的引用,既准确地表现了“眼前景”,又恰当地抒发了“心中情”。多方引用,既可以给人以“阅读面广”“知识积累厚实”“文学素养高”等感觉,还会使文章有文采和意蕴。7.玩一点文字游戏有的时候,为了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还可以玩一点文字游戏。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2〕在常态下,“够意思”应该算是义举。当他人、集体遇到困难、遭受不幸时,予以关注、关心,从精神上、物质上、人力上予以帮助,体现的是情谊,常被称为“够意思”。这,显然是高尚的行为,是值得提倡的。而在某种情况下,“够意思”则是恶行。甲违法乱纪,乙知情不报,甲说乙“够意思”;丙为丁所从事的非法活动提供了方便,丁事后以礼金相送,丙丁互说对方“够意思”。很显然,这些行为是损公肥私,甚至违法犯罪。如果说这是“够意思”的话,那么这个“意思”是属于个人主义的。(优秀习作《小议“够意思”》)在例12中,作者对“够意思”的内涵及表现的阐述似乎有些拖沓、有些“绕”,对甲乙丙丁等人行为的叙述也有些繁杂,然而这正是作者的刻意安排:通过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形式把自己对“够意思”的理解表达出来,让读者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广度和深度。8.搞一点幽默幽默犹如润滑剂,在作文中适当地搞一点幽默,既可以博得读者的欢心,又可以使文章语言具有表现力。请看下面的例句:〔例13〕唉,中考,我真服了!哥们儿,我知错了,即使今年你再绊倒我,我也没的说,只能下次再努力、再加油了。噢,错了!我的天!好像没下次了。(中考佳作《面对中考,我想说这些》)在上面的例句中,透过幽默的语言,我们看到了考生的无可奈何,以及些许的玩世不恭。 《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如何让作文语言更富有文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就是文采,精彩的语言能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的表达思想内容。我们要让自己作文出类拔萃,就得着意雕刻文采之花,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

一、锤炼词语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词语,尤其要重视动词与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与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前句中“撕裂”一词毕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后句中“感光”这一摄影术语的运用使人倍感新颖别致。“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地上冒出来似的。”“冒”字说明天气变化突然。“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接着便飞出八岁的宏儿。”这里的“飞”,飞出了亲人的亲热,飞出了侄儿的活泼可爱。“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踩”字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紧张。

二、描摹色彩

即对主体对象的色彩从不同方面进行细致描摹,使之具有画面美、立体感,给人以丰富直观的视角感觉。有位同学这样写金银花:

每年初春,金银花那婀娜多姿的花蔓便迅速地攀在花架上,非常匀称地向四周伸展。猛一看去,那个花架简直成了一堵绿色的墙。到四五月份,绿叶丛中缀满了白银似的小花,花瓣是白色的,花蕊带点黄色呈喇叭状,貌似金针花,但比金针花小。花开了,迷人的香味被春风送得很远很远。随着时间的推移,盛开的花儿逐渐由洁白变成金黄。这时绿色的墙上黄白相间,美丽极了,真是名副其实的金银花。

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衬托花的绿叶丛,作者抓住金银花这些颜色下笔,细致描摹,将其色态及色变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眼界,让人真切地感觉到金银花娇艳迷人的风姿。

三、善用修辞

各种修辞格都有各自妙用,恰当的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增加文采。如中考满分作文《雨夜曲》中这一片断:

春雨细小,使人温馨。她清新而不妖媚,纤小而不失豪劲,她总是细细地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和煦。夏雨的豪爽让人痛快。她像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忽而高山流水,忽而一泻千里,忽而崇山纳壤,忽而大海吞流,让人畅快淋漓。秋雨凄凄怨怨,让人爱怜,她忽而浅吟低唱,忽而如行云流水,忽而欲说还休。冬雨不再矜持,但她仪态端庄,雍容典雅。倾听着四季的雨声,不觉感慨镜花水月、沧海桑田。

四、营造幽默

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说过“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这要求语言应生活化,写得无拘无束,幽默自在。中考佳作《我的同学》就有这样妙趣横生的话语:“我们宿舍的‘鱼二’有一张早熟的脸,配上浓浓的胡子,老师见了他,以为是家长,赶紧点头哈腰;家长见了他,以为是老师,也点头哈腰。基于这一点,我们几个都尊称他‘鱼二爷’。当年的鱼二爷也说得上是俺们班上足球队的主力。由于受风湿关节炎的困扰,鱼二爷走路有点一瘸一拐,因此他在球场上就颇有巴西名将加林查的风格,对手看他一扭一扭信步而来,总以为他要做假动作,于是乎随着一阵乱扭。结果,嘿嘿嘿......”

我们还可以用巧借熟语、张冠李戴、错位搭配、褒词贬用、旧词新用等方式使句子情韵深醇,增加文章幽默情趣。如“他一而再、再而三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亲切接见’”。“这个说我‘痘(豆)冠年华’,那个说我‘情痘(窦)初开’,我气得几乎眼泪几乎夺眶而出。”“脸上怎么来了这么一个不束之客,虽然不大......再一次照镜子,似乎又有一处蠢蠢欲动。”各种幽默语的刻意营造,增添了文采,产生了艺术魅力。

五、巧妙引用

诗词名句大多文字洗练,语意含蓄内涵丰富,声韵和谐,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时空穿透力,如果恰当而巧妙引用或化用,能使文章增色,语言就有了文采。如中考佳作《诗意人生》其中一段:

此外,引用精美的歌词、俗语、术语、歇后语等也可使语言灵动鲜活,富有韵味。

六、联想化形

将枯燥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借助联想和想象演化成具体形象的内容,也可增添文采。中考佳作《魅力》一文,作者作了这样饶有兴味的化形联想:“魅力是护旗手升旗时那有力的一甩;是站在领奖台上奥运冠军脸上灿烂的笑容;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射门;是迈克尔.乔丹的潇洒灌篮;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是时装模特轻盈的步履;是演讲者潇洒的手势;是胸襟博大者宽容的微笑;是贝利的脚,泰森的拳;是卓别林的鞋,梅兰芳的水袖;是白石老人的虾,徐悲鸿的马;是慈母灯下为儿缝衣时映照在窗纸上的背影;是外婆目送孙儿远离时在风里飘动的白发......”化形联想描绘出的鲜活画面,能使人动之以情,悦之以形,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七、仿拟改编

将诗词、台词、歌曲等进行仿拟,取其形式改其内容,也能使文章增色添彩。如中考佳作片断:“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批最多的是我......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是我,放假关禁闭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这位考生以自嘲口吻改编了歌词,形象地将当前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状描绘出来,读来发人深思。“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学海。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以驶向知识海洋的彼岸。”这段文字将李白诗中“沧”字换成“学”字,表达了作者勤奋学习愿望,改编点明主旨,增加了文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你文笔飞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同学们只有平时广采蜜,锲而不舍地积累储存,下笔时精心运用,才能用手中的彩笔描绘新生活,讴歌新时代。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八

刚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并不能从书名上知晓此书的内容,直到细读序言之后才明了它那一波三折的出版经历正如红军的发展一样曲折,像这一张张描绘并记录它的纸张般在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震惊的路上艰难却不屈的前行着。作者斯诺,那个时代的一名美国记者,能勇敢的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穿过国民党层层封锁进入红军腹地进行采访,并把红军及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细细记录,深度剖析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原因,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将中国冉冉升起的“红星”介绍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斯诺也是深深让人敬佩的。

正如上文所言,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是以记者斯诺的采访记录为叙述顺序的,作为一名读者,我仿佛也像是那行走与苍翠的陕北山谷,渡过湍急的河流,喝过小红军递过来的茶水的“洋鬼子”记者。“我”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头颅悬赏价值上万的“红匪”,但是他们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凶残弑杀,反而对“我”和颜悦色,也不曾干扰“我”拍照和采访,甚至于后来“我”还采访了著名的“红匪”头子,并从他那里知晓了一名共产党领导人的发展史,那是多么传奇的一段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里走出来的英杰带领着一批思想坚毅身怀血性的青年,带着这个国家不愿屈服的千千万万人民,与帝国封建制度斗争,与执迷不悟的“白军”斗争,与帝国主义法西斯势力斗争!朱德、周恩来、徐向前等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人格魅力也一样让人钦佩折腰,中国千万共产党人与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姿态也一样让人展颜动容。

文中多次详述中国共产党在村镇间的具体宣传行动,这些宣传使遭受穷困压迫的人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意识,而且当时的中国正是紧缺且需要这样的思想武装,各地青年们逐渐知晓并去学习这样的思想,从而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从此穷困的中国人民拿起了武器,开始进行群众性的长期斗争。这些思想让世界对于中国的理解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一个在封地制度和帝国主义之间夹缝求生的一个任然“活着”的中国,这也是对于普通的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的一个大胆的预言。中国先进青年们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意识到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同时文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场战略性的转移,更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是现代军事历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他所知道的事实掷地有声的告诉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须照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其实都在学习以往宝贵的经验,如‘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美好生活’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首要的目标。”许多读者包括我自己正是通过这本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深刻领悟到什么是“不忘初心”,让我们心中点燃了希望,对现在、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九

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近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本文作者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感到身临其境而为之动容。我为读到这样的情景而无比兴奋,我想我的兴奋丝毫不会亚于写这本书的新闻记者斯诺,他对毛泽东以及红军的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逝去的历史一无所知一样,我们已经厌烦那些重复播放、没有任何新意的说教题材电视剧,就像斯诺厌烦了国民党对红军做的诋毁报道,我们渴求真实的东西。《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这一本书出版之后风行各国,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这本书而排除万难前往延安,投身革命。

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斯诺说:“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读《西行漫记》,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意义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断拼搏不停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十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作者根据对中国西北根据地的考察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对中国和中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诞生了。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道路。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这一种思想武装,使得一批青年,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西行漫记读书笔记篇十一

适逢柳枝绽放新芽的时节,宝山教育学会小学会员单位的校长、书记等一行近50人,在林锋会长和基教科顾敏科长的带领下坐车西行,考察了位于江苏苏州地区的两所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仰慕已久的玉峰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坐落在百里平畴一峰独秀的玉峰山西麓,三面环水,风景秀丽。109亩浩大的校区,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震撼,又让人得以天高任鸟飞的心理放纵。大格局、新潮派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为主体的设施布局,给了我们一种划时代的感受和令人神往的吸引力,4.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镶嵌在硕大的校区地盘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又有机地连成一体,犹如展翅的鲲鹏。走过教学楼道,走进教室,浓厚的文化气息映照在每一堵会说话的墙上,洋溢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体育馆与大会堂兼用的设计,既气派又实用。抢占在前方的圆形大花坛正中,一柱科技之光——抽象派的雕塑,让人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不由得自然而然地展开思维的翅膀,飞向那思维的星空,去想象,去追逐梦幻般的未来世界。校园内,一草一木无时不在渲染玉峰的美妙意境和充满活力的生命,一架一柱无处不在显露玉峰人的时代精神和精于育人的匠心。

迎接我们的是玉峰学校的校长周建华,中等身材的他,给人一种精明强干的第一印象。一位苏州市的名校长,短短三年的创业,就使学校在社区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毫无疑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无外乎有一个坚定正确的办学思想——“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与此同时,也离不开一个清晰的办学目标——创造一流的办学条件,建设一流的教育质量。也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真切要求——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真心呵护每一个孩子,耐心引导每一个孩子,精心培育每一个孩子。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提法虽有偏颇,但是,象周建华这样的校,在学校的发展中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说他具有雄才大略一点也不为过,就在朱永新教授畅述“教育理想”的时候,周校长凭借自己“发现机遇的敏锐性和抓住机遇的胆识”,使玉峰成为朱教授的第一个“新教育实验学校”,在不知“理想”何时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作出选择和决断是需要不凡的胆略和承担风险的勇气的。周校长把握了机遇,创造了成功。

周校长的雄才大略还表现在他五年三阶段的谋划:一年站住脚,开好头;二年各项1

工作上台阶,出精品;再二年育名校,创名校,向名校靠拢。这种快速发展的意愿,跨越发展的构想,已经被玉峰人所接受,已经成为玉峰人为之奋斗的纲领性目标。那些金光闪耀的奖杯、奖牌,正是师生在实现目标中前进的印记和步步为营的里程碑,显现出教师的职业精神和新教育实验的无限生命力。

有幸坐进教室,听了一堂日记评析课。四年级学生的习作品位令人惊叹,更何况是大面积水平。不由得使我想起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要写得好,必须做得好。”因为前一天是3月8日,所以以“三八”节为主题日记特有一番风味,《妈妈,您真能干》、《送给妈妈的心意》、《送给妈妈的礼物》、《被人遗忘的妈妈(外婆)》、《想对爸爸说》,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真切感人。评析课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真难以想象怎么会有那么多爱“管闲事”的孩子,会针对别人的家事“侃大山”。然而,细细品来,不由我由衷地感谢孩子的诚实、真诚、坦诚,给予我的启迪:童心无忌,应该在加强明理诚信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无论是写日记,还是评日记,都离不开想,离不开做。我豁然开朗:写日记能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得以实现,或许写日记也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一条途径。玉峰人在持续地做着,持续地写着,做出了他们的业绩,写出了他们的光辉,他们谱写着生命的歌:“玉一样玲珑,峰一样高耸”。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城花园小学兴建于1998年9月,是中新合作国家级开发区内的第一所公办小学。掌舵的是一位阅历丰富的名校长吴云霞,云一样的飘逸,霞一样美丽的个性,正迁移到学校方方面面,使学校的整体工作不断地升腾。突显校长刚毅、豪爽的学校精神——“坚忍不拔,追求卓越”成为花园小学每一位园丁和幼苗的风格。“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发现”的教育理念,成为花园人实现教育公平性、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鲜活生命和永驻的灵魂。每一位教师在信守“热爱教育事业,遵守师德规范,热心、细心、恒心对工作,爱心、耐心、关心献学生”的承诺中,高高地耸立起赏识学生、鼓励为本、学生至上、发展第一的高尚德性。

在校长“走开放教育之路,创基础教育品牌”的思想引领下,学校强化开放、科研、服务的办学方略,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学校的目标正逐渐变为现实。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是花园人,进了花园小学,天天有创造的机会,处处有创造的舞台,人人有创造的才能。充满人文精神的环境文化与花园般的绿化格局交相辉映,构成了花园人向往的心灵的美丽家园。挂满墙头的铜牌,高档次的荣誉称号足以证明校长办学思想的成功,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骨干教师的风采,展现了学生个性飞扬,茁壮成长。

个性爽朗的吴云霞校长,一语道破天机:“亲情描绘新教育”。敢立潮头,立足开放搞科研的创新精神指引下,“跳出教育搞教育、走出学校办学校”不正是步入新世纪的教育所需要提倡的吗?开放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开放的管理体制的形成,开放的课程的开发,开放的课堂教学的深入,开放的教育评价的探索,不正是新课改亟需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的症结吗?吴校长讲话的字里行间,不时地渗透着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在谈及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尤为突出人品第一,尤为强调诚信为本。谈吐之中,也给我发现了一条线索: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思想,也正是支撑花园小学成长发展的基石,在这块基石上,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成为丰富教育内涵,打造学校品牌的研究主题。

两个半天的时间考察了两所学校,虽然了解的情况有限,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卓越的成就,跨越的发展已足以说明这么几个根本问题:

1、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如何认识教育,你将拥有怎样的教育”。新时期的学校要发展,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学校的发展必须制定长期、中期、近期的规划,必须确立科学性、挑战性、可行性的发展目标。然后,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使管理成为向目标步步逼近的过程。

3、学校必须加强人性化的管理,坚持德治和法制有机结合的原则。只有形成自我约束为前提的制度管理,人的主体精神才能实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

4、教师的发展决定学校的发展,只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才能使学校发展具有不竭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投入以“学生为本”研究和实践中,才能水涨船高、登峰造杰,所以作为课堂教学共同体的师生,在加强互动合作的课改中必定会得到同成长,共发展。

5、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经历产生意识、培养精神、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的是给予最大空间,给予最大关怀,给予耐心期待,给予有力促进。

上海市宝山区庙行中心校陈连兴

2004.4.6

发表于《宝山教育会刊》04年第2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