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7 10:42:13 页码:12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优质14篇)
2023-10-07 10:42:13    小编:JQ文豪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人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对于教师更是重要。有了忧患意识,人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清醒才能觉醒,觉醒的人多了,旧的体制才会被打破,新的法则才会应运而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冷静、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书。好在哪里?尽管揭露的丑的东西太多;尽管作者的笔端太严肃和冷峻了;尽管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多叹叹气则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应付,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太应该叹气了!来一次心灵的吐旧纳新吧!

作者无非强调,作为教师是应该有思想的,不应该“跪” 着教书。实际上他所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改“跪” 为“站”,谈何容易啊!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

古代知识分子对待且凶且恶的世俗现状,既不想合于污淖,又想积极入世施展抱负,结果往往难遂人愿, 于是有了“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太白,有了“采菊东离下”的陶渊明和“流觞曲水”的王羲之。终归是曲高和寡不为世俗所容,除了留下千古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及思想的高标,乃至于对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闷的事太多,诚如作者所言: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社会对权力的过分崇拜;学生人文情怀的丧失;学校领导的官僚化;假、丑、恶的肆虐,真、善、美的黯谈;教师利益分争的尔虞我诈。

“当年, 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 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静’ 下来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了。” 作者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而情感核心是缘于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热爱。

像吴非的这种失落感,非彼独有,凡具有良知的教师都会有此共鸣。因为我始终相信,教育队伍中人性的、思想的火光仍是熠熠不止的。面对失落、彷徨乃至于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我们如何抉择呢?我们无法“归隐田园”,也无法“放浪形骸”,因为现实的责任远远重于心中的不痛快。由此想到了“行吟泽畔” 的三闾大夫“ 清醒”的自白,想到了他“与世推移” 和“深思高举,自令为放” 的困境抉择。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这个学期期初,校长赠这本书时,心想定要好好看、认真写一篇心得,不料工作、生活等事物繁琐,竟难静下心来好好拜读一番,实在愧疚难当。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时,一眼扫过书名?不跪着教书?觉得平平无奇,后来细思,这书可不一般!“不跪着教书”它有几个意思?何谓不跪着教书,很多人跪着教书吗?不然作者为什么要人站着教书。想到这,我不禁自问那学生的学习状态呢?教师跪着教书,学生不是得五体投地趴着读书吗?细思恐极。

翻开书一页一页细细品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独立思考、坚持己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作者时时刻刻都在强调教师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要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懈督促自己要告诫自己和学生培养学生不畏艰险的怀疑探索的精神,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说到底跪着教书就是对权威、世俗的畏惧和妥协,是对自己和学生的不负责,是一成不变的拿来主义,就是复制黏贴的过程,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流水线出来的产品,跪着教书的人怎么还敢自诩灵魂工程师呢?简直就是流水线的机器。

要站着教书,首先要培养自身独立见解的精神,独立思维形成才有资格站着教书。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重中之重就在解惑。何谓解惑,就是向学生解析疑问的,说穿了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教会学生多少知识,也不是指导学生取得多高的成绩,而是给学生解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现代社会节奏飞快,人们承受的来自工作压力、家庭的羁绊、世俗的诱惑太多,最重要的是能够坚持自己内心对教育最初的信念不改,即使众人皆醉我独醒,也不能哺其糟而啜其醨。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这学期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吴老师好像用跟你聊天一样的方式把这一个个道理说给我们听,虽然平平和和,但句句都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让我受益匪浅。

不跪着教书,那应该怎样教书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这本书,吴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跪着,意味着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趋炎附势,为名利失去了身为教师的责任,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随波逐流。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老师。

那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像吴老师说的,一味合格的教师,只要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自觉读书”,我也希望我能成为吴老师口中说的老师,受到学生尊敬,让学生忘不了的老师。那我只能增加自己的阅读,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想让学生多出色,教师就必须出色。学生赶超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这些话都深深地出动了我,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太少太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源。书中讲到了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会“埋头苦干”,不能“及时反思”。想想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其实是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因为忙,没有及时去反思,过段时间也就忘记了。久而久之,问题依然存在,而我也没有多少进步。所以除了多读书,我还要学会多反思。让反思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读了《不跪着教书》,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要堂堂正正的,不趋炎附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意见。经常低头看看学生的优缺点,放低身子与学生平等的贴心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在为了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去年,师兄送我一本《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中学语文教师吴非 老师的教育随笔。该书篇幅较长,分为六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育的不同问题。该书收录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 , 有的 是 记录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学 的 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诧,更是迷惑 , 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揭开它的真面目。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吴非老师的字里行间 透着点点思想和智慧,给我许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 他写道:面对最早接触到的生活矛盾,孩子首先总会学习父母的态度。这一点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莫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的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若父母亲缺乏理智,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其情况可说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 及时 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而学校,老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进行共性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 周全 到每个孩子的特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心理品质 ,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 良 好的基础,又可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当然这里只讲了很少的一点,这本书还让我收益颇多,比如让我明白:教师不仅是园丁, 教师自己本身 更 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 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就应该站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读书是一种放松,读书能让人变得博学,读书使人提升素养,读书能让心灵获得快乐,这是我对读书长期已有的看法,可最近读的这本书让我感觉有些郁闷。

这本书是《大夏书系教育随笔》中的一册,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耐住性子细细品读起来,本书收入的是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多采用故事来批判一种观点。在书中“正义”“正气”的旗子随处飘扬,关于“近乎失踪的信任”、“浅薄”、“另类”、“功利”、“流行”、“歪曲的人格”、“虚假的实话”等等的批判更是充斥全书。随着深入的研读压抑感油然而生,更产生疑惑是否因为我没有“站直”,自己的心情才会如此沉重?我不断地反问自己。

我想也正是我们这些老师在这样的竞争社会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过重的功利思想让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对学生讲“学贵乎疑”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叫干啥就干啥”的人,不想为什么?不想怎样做?不知对和错,就如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教者痛矣学者悲矣。

只有老师不跪着教书,学生才会成为站直的人。老师有了“铁骨”,又怎会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读书是一种放松,读书能让人变得博学,读书使人提升素养,读书能让心灵获得快乐,这是我对读书长期已有的看法,可最近读的这本书让我感觉有些郁闷。

我想也正是我们这些老师在这样的竞争社会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过重的功利思想让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对学生讲学贵乎疑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叫干啥就干啥的人,不想为什么?不想怎样做?不知对和错,就如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教者痛矣学者悲矣。

只有老师不跪着教书,学生才会成为站直的人。老师有了铁骨,又怎会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心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疑惑堵在心头,要想知道答案,读下去吧!现在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虽说是六辑,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总的理念就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在“序”中说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话发人深省。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蜡烛、园丁。我们与学生应该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这几点做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不让自己“文化贫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书,那么就应该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绝不放弃。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写在前面。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词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刚拿到《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我就急切想搞清楚,在吴非老师眼中,“跪着”教书的教师为什么跪着?又在向谁下跪?中国人有千年的下跪历史,虽然辛亥革命覆灭了封建帝制,跪拜的仪式在绝大多数场景下被废除,但这并不代表,国人实现了真正的站立。

从古至今,中国的知识分子是非常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然而文明的发展进步,从来都是迂回向前的,有坦途,也有曲折。现阶段,师道尊严,似乎进入了至暗时刻。

书中那些种种罗列的事实,我边读边叹息。还有身边的诸多事实,老师被家长扇耳光堵在教室门口辱骂;学生在课堂下五子棋,老师劝说无效,无奈下跪;老师罚站迟到学生,被家长关押到派出所;老师用试卷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赔家长3万元。就连二十年前体罚了学生,也会遭到掌掴的报复……这些现今在身边层出不穷的众生相,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吴非老师无不在做着各种长叹,各种愤慨,各种讥刺。

我是向来不赞成“天地国亲师位”的神祀牌,把教师放在跪敬对象的位置,那是封建礼教残余的糟粕。我们教师只是普通劳动者,给予应有的尊重即可,不需要别人向自己下跪,也不应该向别人下跪。

有时候感慨,建国七十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迷恋等级尊卑?要么高人一头,要么低人一等。或倨或恭,从不想平等待人。一会儿把教师奉上神坛“捧杀”,一会儿把教师按在地板上“棒杀”。

铁骨教师,铸造灵魂。忽然间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在1922年10月17日,北大的那场讲义风波,面对几百个愤怒学生的围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学生旋即溃散。

姑且不论老师回骂学生对不对,但是这份教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却是对的,骂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是回骂还是回打,都有可能在社会上面对。

言传身教的影响,不仅仅来自家长,也来自老师。如果老师颓废、自卑、悲观、偏激,有太多负面的情绪,一定会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想要自己的孩子拥有优秀的品质,就不要让他们的老师跪着教书。善待老师,就是善待我们的孩子。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暑假闲来无聊从网上浏览到一本书不跪着教书,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

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就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批评这个小女孩,然后耐心地教育她应该保护花草树木。那么这个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和纯洁还有我们时刻在说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最近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篇十四

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在“序”中他如是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教师都是认同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小学生的眼里,甚至于“神”一样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紧随教师而移动的,我们必须站直了,孩子才会跟着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跪着教书”。

慢慢品读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里面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对照现实,这情况确实存在。曾几何时,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经历。我们既想改变,但又怕因为改变而耽误了孩子的成绩。结果就是,为保万无一失,我们继续沿着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从这本书里我意会到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有“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不盲从且很自信的人,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一步步迈向更高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否则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思想必将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算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说得很好!读书能增长见闻、积累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们必须时刻能为孩子续上“一杯水”,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要“不跪着教书”,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所以,就算我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依然会坚持读书和不断学习。有了知识,我们还要有勇于创新的胆量。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东风,我要学会稳中求变,勇于创新,做一个有思想、有个人风格的教师。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也要不断改变,顺应时势,适应潮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吴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我明白了:教师应是灯塔,引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应是阳光,照耀着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教师应是自己,活成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