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15:48:11 页码:10
2023年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实用11篇)
2023-11-04 15:48:11    小编:FS文字使者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一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机构开始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中创立了一个政府办公平台,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政务活动——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工作信息化、政务公开化的特点使得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公正、高效廉洁。在电子政务的大环境之下,实施科学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既是对当前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完善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工作。

一、电子政务中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政府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目前电子政务中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相关的制度与标准逐步发布,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例如以前的计算机档案辅助管理系统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很多部门也建成了电子档案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了新的突破,确立了新的流程。然而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不少弊端,需要不断地分析总结才能使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更加完善。

二、电子政务中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硬件投入还需加强。正如上文所说,电子政务中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以电子化方式呈现,那就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才。在电子政务的大背景下,相关的专业设备虽有较大的投入与提升,但还需加强后期投入,如果投入不足将会影响档案信息化的服务水平。另外,一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相关从业人员的年龄和技术都出现了老化的趋势,专业人才建设跟不上技术的快速发展,这将极大地制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二)安全保障方面有待提高。由于档案信息资源越来越以电子化方式呈现,所以比以往面临着更多的安全挑战。首先是技术方面,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需要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储存和运行,一旦设备和系统出现故障或存在漏洞,就很容易造成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信息丢失的严重后果。其次是操作上,因为电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涉及很多新设备的操作,和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相比,更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等问题,需要多加防范。(三)对公众的信息共享有待提升。电子政务的一大特点就是政务公开,信息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不仅要满足公务机关的办公需求,同时普通群众也对此有所需求。目前政府对档案信息资源也在逐步对外开放,但力度仍需加大。

三、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相关投入,完善基础设备。要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必须有良好的设备作为基础。对于设备有待优化提升的地方,尤其是落后地区和基层组织,政府部门应该引起重视,提升相关的硬件条件,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下面的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地沟通协商,主动想办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解决问题。(二)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工作队伍技能培训。人才是决定工作好坏最主要的因素,相关机构对外应该积极引入高层次人才,对内应该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在业务方面,应该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其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系统与设备,更加熟练地在工作当中利用相关工具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通过适当的理论培训,使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加深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工作的专业素养。(三)多层次入手,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从管理操作上,由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重复性强、较为枯燥的工作,应注重相关的警示,让工作人员有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减少工作的失误。从规定条例上,应建立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工作条例,对有损档案信息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从制度上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从技术上,注重相关设施的维护与检查,同时提高对相关系统的管理能力,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档案信息资源被病毒等因素侵害。(四)完善信息开放渠道,积极开展信息服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相关机构应该依据自身特点,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渠道,对群众所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公开公示,以求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完善电子政务体系。

四、总结

在整个社会都呈现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电子政务不断完善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水平也会进一步加强。然而也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只有积极应对,科学地把握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克服困难,不断发展,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张轶洪.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的整合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xx.

[2]杨红仙.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的整合与共享[d].昆明:云南大学,20xx.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二

摘要:政府信息化已被公认为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在许多国家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中,作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标志--“电子政府”被列在首要地位.而“电子政府”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电子政务.

关键词:电子政务论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述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利用互联网优化重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向社会提供全方位、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已经建成了以市委、市政府为核心,横联市级各部门,纵联各县市的政务网络体系,以电子政务为先导的信息技术应用逐步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得到推广。以政务办公网、政府站为标志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推进了“电子政府”建设,网上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初步实现了电子化、无纸化办公。同时,政府部门进行内部协办后,市内的情况核查均可在网上进行,填堵了管理漏洞,体现了社会公正。各市级结合自身特点,先后建成了一批综合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设计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各机关单位的办公业务信息数据的流转,由自动工作流平台和办公事物管理平台两部分组成。

自动工作流平台主要由工作流定义平台、工作流执行服务平台及工作流监控平台三部分组成。工作流定义平台具有图形化定义流程的功能,流程的定义由用户通过简单拖放完成;工作流执行服务平台是自动工作流平台的核心,主要功能是为过程实例化、执行过程模型、为过程模型和活动提供执行导航以及与外部资源交互并完成各项活动;工作流监控平台的作用是监控所有文件的流转状态和办文情况,可按各种监控条件对文件进行组合式检索,也可对正在流转的文件进行催办和回收。

办公事务管理平台提供的功能模块主要有公文管理、事务管理、应急管理等等。公文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各委办局、市领导以及大型企业的文书之间公文的收发文管理;事务管理模块实现的是个人待办事宜提醒、工作日志管理、委托代办设置、文档管理、短消息和全市统一的电子邮件等功能;应急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是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进行的预警、跟踪处理、总结及结果公示功能。

(二)数据库资源平台

数据库资源平台是通过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以及数据交换式两种形式来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共享的。

数据库资源分为基础数据和专业应用数据两类。前者,如人口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等,这类数据是全市各部门都需经常使用的,对这类资源采用集中式处理的方式建立中心数据库;后者,如医保信息、社保信息、低保及困难户救助信息等,这类数据通常是各部门自身特有的,对这类资源采用分布式处理的方式由各部门自己建立本地数据库。

数据交换平台能够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各类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是数据库资源平台的枢纽,提供相关应用接口,实现各业务系统、数据管理和维护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一方面在数据交换设计中,通过采用可以定义适配器的中间件产品,实现数据的灵活定义和转换,能够提供数据的转换、过滤、压缩和加密、例外处理等功能;另一方面在传输设计中,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配置消息的传输路径,即消息路由,以实现消息传输的灵活配置。

(三)网上在线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两个子系统,一个是窗口业务管理子系统,另一个是业务审批子系统。

窗口业务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用户登录、接受服务请求以及事务办理状态的查询等。用户可以亲自或者委托窗口人员进行提交服务请求,系统接收到经过确认的服务请求后,按照预定流程,由工作流引擎确定当前工作环节所使用的服务器的位置,通过可信webservice平台,将所接收请求自动流转到政府相应受理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中。

业务审批子系统是各个部门结合自身需要而定义的业务审批和服务系统,具有个性化,当窗口业务系统将请求传达到相关部门的审批系统之后,其内部的业务系统就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窗口业务系统,即时反馈用户或供用户查询。业务审批子系统将对每一次服务请求的处理进行记录,相关处理情况和操作痕迹将被全部保存,并对外提供查询。

四、结语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加入wto,全社会对政府工作电子化、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当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工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三

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把政府1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电子政务就是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持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施行电子政务,只是为了实现政府的“少纸化”从而降低政务业务运行的本钱……“电子政务”是时下政府办公中最时兴的词,但到底甚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能解决甚么问题,人们在认识上常常存在着不少误区,诸如上述种种看法。

为更好地推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站建设以及重点业务系统建设,今年一0月三0日,由内蒙古信息化推动联合会以及内蒙古纵横伟业软件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内蒙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研讨会”在呼以及浩特召开,同济大学教授杨振山、trs政府事业部总监田颖分别就“电子政务建设模型与实践”与“内容管理及电子政务建设”作了专题讲座。

人类跨入210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患上到广泛的利用,并逐渐扭转着人们的工作。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经济作为先进的出产力,推进着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信息化,是新经济的首要组成部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组成部份。跟着技术进步的加快,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呈现以及迅速发展,1个全世界性的信息社会正在逐渐构成,推动政府部门政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中国电子政务的规模既包含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务工作信息化,也包含各级党委党务工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以及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和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于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力,并为社会公家提供高效、优质、廉正的1体化管理以及服务。电子政务强调政府业务通过电子化手腕来运作及其实现进程。

从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实践来看,施行电子政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提高政府运作效力,降低运作本钱;加强监管、增进政务公然;改善公家服务、晋升政府形象,增进政府改革;通过政府信息化,推进社会信息化,增进国民经济发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有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指出,电子政务发展到现在,建设范围日趋扩展,发展速度急骤膨胀,随之而来的从新整合,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重电子轻政务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当前,良多政务网站因为信息量少、实用性差、缺少交互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使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工作效力、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的作用患上不到很好的体现,这与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进程中只注重基础架构而忽视利用开发有着很大瓜葛。因而,对于于众多的it厂商而言,象征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还蕴育着巨大的“金矿”等待挖掘。

内蒙古专业软件服务商―――内蒙古纵横伟业公司联合上海双杨电脑高科技开发发公司以及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应用软件优势,匡助用户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本着做专做精的原则,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及利用服务。合作方上海双杨公司是以同济大学雄厚的技术气力以及多学科的优势为后盾,主要从事利用软件的开发以及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双杨公司遵循“研实结合、重在利用”的原则,通过一九年大量的钻研以及实践,在全国独家提出1套完全的“中国办公自动化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相符中国国情的办公自动化系列产品―――《双杨电子政务》。还应国务院办公厅的约请设计了“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决策服务系统”并承办了国家信息办主办的《中国办公自动化学术以及技术研讨会暨利用展现会》,双杨公司的产品已经成为多个全国行业的推行软件。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四

罗伯特・达尔在《行政学的三个问题》中曾指出:“从某一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应用到另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个理论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须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研究之后才可以判定。”

电子政务的策略,是从各国的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概论”,从行政生态学研究角度,我们不对它进行好或坏的价值判断。我们只关心某种具体策略“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一个具体的电子政务策略,只有适合“特殊场合”的具体国情,我们才对它判断为“好”,否则就要判断其为“坏”。随着一国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行政系统的策略选择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好与坏的判断,也是与时俱进的。

什么是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196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弗雷得・雷各斯(fredw・riggs)发表了《行政生态学》一书。通过对各国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提炼出他认为最重要的五个要素,并对这些要素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和政治构架。这五种要素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交叉作用、互相影响的,因此在实际考察中,情形是错综复杂的,既要注意单个分析这些重要因素,又要注意到彼此之间的互动性。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是双向的、辨证的。一方面,行政管理都处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并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由于行政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行政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管理必须从实践出发,从客观的行政环境出发;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政环境,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好,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坏。

依据这种理论,我们研究电子政务与行政环境的关系就会发现,经济要素在各种环境要素中,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大。

行政环境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环境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表现为,不同的现代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生产方式不同;不同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不同;不同社会组织形式,政府组织结构不同。

第一,不同现代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方式阶段不同。高收入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意义上的现代化,正向后工业社会生产方式转变;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处在实现工业化意义的'现代化过程中,一般处在向工业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之中;低收入国家往往是农业国,如乌克兰、孟加拉国等,农业生产方式还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第二,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社会组织方式。扁平化网络组织,是随着信息化生产方式兴起而兴起的;科层制组织,是随工业生产方式兴起而普及的;家庭式组织,是与农业生产方式相伴随的。

第三,社会组织方式决定政府组织结构。政府流程再造,往往出现于扁平化企业网络组织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例如,美国政府提出的“重塑政府”的改革,重点就是把企业家精神引入政府管理。其中大量引入了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管理经验;在科层化组织为主的工业化社会之中,科层制一般成为政府组织结构的主导形式;在主要经济体中广泛存在农业家族式组织的社会之中,政府改革主要还集中在从家长制向科学管理转变上。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按世界银行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四类国家划分,分别找10个国家进行实测分析。在全部40个国家中,有38个国家呈现一般规律,只有泰国(中低收入组)和印度尼西亚(低收入组)与众不同。

一般规律是:一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与其经济要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性。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水平低。更难能的是,这个规律不仅对于组间比较适用;在组内(每组组内一般都跨两个发展阶段)比较也适用。即同一收入组内,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水平低。而其它三个环境要素(沟通网、创新基础和人力资源),只在组间比较存在类似规律;组内比较不存在类似规律。

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上述规律的明显例外。它们的经济要素均在本收入组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反不如同组经济要素环境值低的国家。但这两个国家均有一共同之处:虽然经济要素在组内领先,但同时有多个其它环境要素值,低于本组平均值。泰国是其它所有三项环境值,均低于本组平均值;印度尼西亚是有两项环境值低于本组平均值。说明,虽然经济要素是电子政务发展第一位的环境决定因素,但经济以外的环境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制约作用。尤其对于涉及体制改革的政务来说,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技术状况等的作用不可忽视。电子政务发展不可能只考虑经济一个因素,还必须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联系在一起考虑。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策略,作为一种行政系统的决策,不是随心所欲的。其合理性,不光不是决策者个人或集体主观决策单方面决定的,甚至不是行政系统自身单方面决定的,而是要求系统选择与行政环境实现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的。

我国的行政环境和电子政务

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雷各斯认为: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是融合型行政模式(fusedmodel)。在农业社会中社会结构是混沌不分的,如同折射前的自然光是一道白光一样。它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相适应,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如政治行为、立法行为、司法行为、战争行为等是混杂一起的,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而行政效率低下。其权力来自君主,官吏来自特殊阶层,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政府与民众沟通很少,官僚职位重于政府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属主义色彩。

与现代工业化相适应的是衍射型行政模式。白光经过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意思是象工业化生产方式中明确、细致的分工一样,政府职能也要进行明确的、极细的行政分工,通过分工明确的职能机构,执行不同的行政职能,以提高行政效率与管理的科学性。

雷各斯由于时代局限,没有预见到信息社会,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扁平型行政模式的出现。但他提出了一个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是棱柱型行政模式。雷各斯将介于农业社会和现代化工业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作为过渡社会。由于其过渡性,故既保持着传统社会的一些特征,又具有现代社会的一些因素。如同光进入棱柱中的折射过程,所以可以称为“棱柱型”模式。

们认为,我国当前对电子政务的基本诉求,是要有助于建立“双棱柱型”行政模式。第一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工业组织方式的过渡;第二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为此,要转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化的复杂行政环境决定的。不考虑行政环境中的农业社会遗留问题,行政决策就会脱离国情;不考虑行政环境中的信息社会挑战问题,行政决策就会丧失机遇;更重要的是,不考虑工业社会的现实问题,行政决策就会失去重心。

当然,“双棱柱型”行政模式只是一个理论推测,它的实际形态将是什么模样,还有待在实践发展中观察。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五

1.1国内相关研究

1.1.1针对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意义、必要性及原则的研究部分学者通过分析目前电子政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目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理论探讨。例如:王元珑(20xx年)从电子政务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安翔(20xx年)则在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目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开展实验教学的具体途径和措施。田钦(20xx年)首次谈到了电子政务实验课程体系,并说明了建立高校电子政务实验课程体系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建设思路,但对于其体系的具体内容没有进一步研究。张战勇(20xx年)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内涵的角度,指出了创建电子政务实验室的目的及应注意的几个特殊问题,并分析了目前电子政务实验室所应面对的任务。卜质琼(20xx年)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创新教育在电子政务学教学中的实施。总的说来,这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原则性和建设思路上,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1.1.2论述具体学校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还有部分学者主要针对自己学校开设的电子政务实验课程进行了简单论述,比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燕妮(20xx年)就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讲述了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实验课程的“融合”设置、实验内容的“模块”建设、“模拟体验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刘劲宇(20xx年)则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电子政务实验室具体的建设情况,阐述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和对策。徐越倩(20xx年)则以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子政务实验课程为实例,从教学硬件与软件、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学时量四个方面对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情况进行了阐释。这些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其研究结果更多的是结合了某一具体的软件厂商的软件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的支持,因此不具有广泛意义上的推广性。

1.2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此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1.2.1从技术角来阐述电子政务实验模拟教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电子政务的教学模拟,如:janssen(20xx年)针对电子政务中政府流程重组、职能、职责,在实验室来使用新的it技术进行角色模拟。而从教学角度针对本科生教学则没有相应的研究。klievinkb(20xx年)则从模拟游戏的角度来研究和评估提供公共服务,发现基于技术的游戏有利于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参与者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的合作。

1.2.2以项目促研究、以项目促教学国外对于电子政务实验的研究,较多是研究“以项目促研究、以项目促教学”的方式。其实验室教学主要集中于某一个具体的政府管理创新项目。如: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政府信息技术中心(centerfortechnologyingovernment,cgt)承担了不少政府管理创新的相关课题,以课题促进教学和研究。其教学模式不局限在某一个具体的实验室进行电子政务实际操作的模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他们更加注重与实践的 https:/// 结合,能够直接带来社会效益,同时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基于以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其具体内容设置上借鉴国外的方式,使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脱离的现象。

2、基于pbl理论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与传统教学理论相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并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电子政务实验相关的问题体系

(1)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中最主要也是遇到问题最多的,可能就是政府部门对公众服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由于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其需求也各有差异,导致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提供也面临不同的需求。公共服务中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据新公共管理中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

(2)部门协作。主要指政府部门之间协作、共享信息以及联合办公中遇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涉及部门内部办公的常规性问题,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具体操作性的内容。部门协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据组织理论作为支撑。

(3)政府决策。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应急事件以及长远规划等问题。比如:传染病暴发、突发的自然灾害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政府决策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决策理论作为支撑。

2.2基于问题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1)基础性实验课程。实验问题来源主要是部门协作中遇到的问题。这部分实验将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政府不同部门间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角色扮演,使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主要目的是加深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理解。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管理”“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

(2)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问题主要源自政府对公众服务以及政府决策。这部分实验设计将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技术、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学生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政府门户网站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政府如何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其流程如何?如何做出相关的决策此外,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定位不仅要体现当前政府的业务运作模式,更要走在政府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前沿,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内容还应该考虑未来政府在进行国家治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基础性实验中可以增加电子监察系统,设计性实验中增加电子选举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在两大类实验中,所有的实验均应该设计成角色模拟的,由一组或几组学生共同完成。其中设计型实验是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重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电子政务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必须有效地开展电子政务实验教学。而实验课程体系应该是“问题导向”的,基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问题的三个不同来源,可以将实验课程设置为基础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同时考虑到目前和未来的政府业务流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能够解决目前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也能摆脱电子政务实验被软件厂商牵着鼻子走的局面,使学生真正做到的学以致用。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六

摘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时期,在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很难满足政府服务实际需要,对此,应该加快构建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系统,促进电子政务系统朝向指挥系统方向发展。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然后对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必须不断创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发建设,这样才符合新时期政府政务工作发展需要。

2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面临挑战

8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府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促进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服务、管理和决策等多个方面的转变和发展。然而,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建设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包括人才结构变化、机制创新、推广应用等等,而这些都是对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挑战。

3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建设要点

3.1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在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并且制定统一的规划制度。在电子政务工作中,互联网安全以及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符合政府部门办公特色的电子政务标准,比如公众信息网、办公业务网、信息资源库等等。另外,在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方面,还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能够有效促进电子政务的开发和建设。

3.2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是由三部分所组成的,包括硬件、数据库以及电子政务平台,这三个部分之间为层进关系,而为了将三者进行有效结合,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架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存储设备性价比、增加网络带宽等等,通过优化基础设施,能够为大数据存储和传播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可以利用云计算,为大数据的管理和访问提供重要的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云计算必须不断创新,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对数据库进行科学合理的构架,从而实现对于数据的高效采集和存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

3.3在线服务与电子参与

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可以认为是软件层的开发,电子政务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都需要建立在对用户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电子政务平台的用户主要有两类,即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因此,对于电子政务平台的'需求也应该体现在两个层面上,(1)服务,即政府部门在线服务,通过构建在线服务平台,能够有效降低群众寻求政府服务和帮助的成本;(2)政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公文起草、审核、下发、存储等等。因此,通过构建电子政务平台,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政府在线办事效率。根据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在政务业务管理以及辅助决策工作中,大部分都与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关联,电子政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数据背景下,在电子政务需要针对政府部门的具体业务内容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现如今,科学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中,随着电子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系统也在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服务群众应用需要,增加民众参与度,充分体现出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新时期,计算机已经得到普及,同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此,政府应该不断创新电子政务在线服务设计和建设,开发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使得民众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获得政府政务信息。

3.4开发电子政务数据应用平台

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另外,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部门也可以向社会采购或者联合开发出大数据应用平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通过开发建设电子政务数据应用平台,政府可以有效利用现有数据和资源,提高政府服务政府服务效率,从而达到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加强社会监督能力、降低政府监管成本的作用。

4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成效

4.1政府能准确把脉市场,提高监管和服务的效率

在政府日常政务工作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政府部门可以对不同行业、企业、地区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销售情况等,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4.2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水平

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经济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和处理,然后将数据信息作为政府部门基础数据库。大数据来源于社会经济统计分析,因此,通过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发布数据信息,均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通过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审核和处理,还可以添加至全国信用信息平台中。

4.3打破“信息孤岛”

过去,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服务对象是政府相关部门,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政府行政部门的发展为主要方向。但是,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不仅是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企业、公众,因此,通过建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局面,有效促进信息数据的发展和进步,避免电子政务数据信息出现混乱的局面,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5结语

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对此,政府应该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在线服务与电子参与度,并且合理开发电子政务数据应用平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政务水平。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七

经济社会的任何组织单位都应是价值链中的环节。从原材料开采、产品的出产加工、商品市场交易的每一一个环节都是由众多的企业完成的,每一一个企业的价值终究凝结在商品的价值上,构成完全的价值链。

处在经济社会当中,咱们在树立一个企业乃至于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都需要对于它的存在价值进行评估认定。对于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价值比较分析,是价值链分析的基本思想。经济学家已经经习气于从产业角度用产业链观点描写产业中不同企业的价值作用。跟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链中各个环节愈来愈紧密,这类合作的紧密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于价值的评估。因而,运用价值链的评估思想,来认识不同业务利用系统的集成,会给咱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信息系统的真正作用是提高出产力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与产业的总体发展计划维持同步,否则信息系统的利用不但不能对于出产力起到推进作用,反而会影响日常的工作效力。对于于企业是这样,对于于政府工作更是这样。

政府机构职能分析

从当前的政府机构组成份类来看,基本分类方式取决于国民经济形成的分类,如管理出产力要素的有劳动局、人事局、土地局、水利局;节制管理宏观经济的有发展规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税务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局等;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有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公共事业局、环境维护局等;以监督职能为主导的机构有技术监督局、工商管理局、物价局等。

跟着市场经济的深刻发展,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大部份由市场来断定其价值,不同企业的价值,更多地从其综合市场竞争能力来体现。政府机构的职能也逐步转化,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自由竟争环境成为主题。政府机构逐步由对于国民经济的规划执行,转变成如何有效地营建市场环境,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政府的大部份机构,既具有轨制制订权,又具有行政审批权,还带有对于法规、政策的解释以及监督权。它们的'症结业务流程以及辅助业务流程其实不一0分清晰。从政府职能改革的方向来看,将以审批轨制执行进程为主导,逐步构成政府职能的症结业务流程。法规、政策制定的进程,对于轨制执行监督的进程,还需要跟着机构的调剂、政府职能的明确,逐步去清晰业务流程模式。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认识问题,症结业务以及辅助业务对于于组织机构来讲都是无比首要的。症结业务流程更易比较准确以及量化定义、描写,可以认为属于常规业务系统;而辅助业务系统更多体现为对于症结业务系统的支撑作用。如网上审批系统更多体现为常规业务系统,而信息发布、e-mail系统也是政府业务办公不可或者缺的,更多体现出无比规业务系统的特征。

描写一下行政审批的实际工作场景。当公务员在执行审批工作时,收到业务审批要求,首先,要肯定此审批事件是不是属于本部门的职权规模。然后对于相应审批事项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同时需要与其它政府机构进行调和,还需要将现有审批事项的有关内容,与现有政策法规等进行对比分析,再作出相应审批意见,并报请本机构的主管领导批准,终究完本钱机构的审批工作环节。

公务员面对于的常规业务系统是网上审批系统,同时,需要法律、法规和相干审批信息的同享资料库。日常工作大量的业务交换,采取e-mail、电话、传真、文件、会议机要等信息交流方式,来支撑常规业务系统的工作。

利用集成与数据集成需要

公务员在施行审批工作时,常规业务依赖于机构的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或者者业务系统以及多机构并联的审批系统支持,需要有审批相干的同享数据作为辅助支撑,构成完全的联合审批系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施展效应。

下面是一个目前政府

机构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部份前期业务审批模式。

首先是申报用户填写《项目基本信息表》中的部份基础信息,然后审批机关依据是不是已经有土地使用权进入审批流程:

(2)需新征用地项目,则首先向计委报《项目建议书(代可研)》,计委审批进程中需向计划委发《建设地点征求意见函》,计划委则回复计委《计划意见书》,然后计委批复《项目建议书(代可研)》。在这一进程中,计划委收到计委的《建设地点征求意见函》,回复《计划意见书》以前,需同时向环保局、园林局发出征求意见函,等到回函后才能继续办理,给出审批结果。

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府机构的联合审批业务。从其业务流模式来看,联合审批常规业务系统需要与各委办局的内部业务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同时每一一个委办局的具体审批业务又依赖综合经济信息资源的同享。

形成审批业务的综合数据来源可能不同,数据格式标准差别很大,联合审批业务需要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对于相干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同享。这些经由收拾后的数据,才能真正为业务提供支持,提高整个审批链条的效力。

机构改革的请求,同时需要常规业务系统支撑机构调剂后的新业务体系。行政审批的业务模式调剂,更可能是从价值链的观点,针对于政府机构如何营建公平、公正、公然原则上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通过产业政策的调剂增进出产力的发展,进行价值评估,从而肯定整个行政业务审批的具体模式。这一切都需要树立有效的支持平台来解决日益繁杂的业务需求。

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设目标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化的发展,面对于国内城市化的高速增长,人们对于于信息系统的依赖愈来愈强,系统的辐射深度以及宽度愈来愈大,互联互通问题已经经成为瓶颈。

因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很强,信息系统建设的水平差异也很大。政府部门不同机构的业务系统千差万别,采取的技术手腕以及数据有关标准是不同的,建设进程也有所不同,计算机技术利用水平也有所差异,需要把不同的利用进行有效的集成。

跟着城市信息化的全面开展,城市综合经济数据库、城市数字地舆信息系统、市民信息厅、公共事业统一交费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市民一卡通系统、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政府便民服务的社区服务系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计划,每一一项综合系统都面临利用集成以及数据集成的问题。如果展开每一一项工程都需要与相干系统进行互联互通的开发整合工作,就会致使大量的人力物力挥霍。

良多城市都在尝试,制定统一的it基本建设标准,通过标准的建设来解决系统之间的集成问题。但这样做又带来新的问题:首先是标准的建设滞后于系统的建设进程,其次是已经经建设的系统很难再从新扭转模式,从新改建成新标准体系下的系统。

一个有效的法子就是树立可以继承原有系统,并承接未来业务系统的标准化软件平台。软件平台与业务系统以松巧合方式连接,核心功能解决利用整合以及数据整合的问题,贯穿安全部系以及数据标准体系,依照高灵便性以及高可用性的原则,依照信息化发展规律以及实际利用的需要来建设。对于于政府信息化的相干利用系统,成熟一个,上线一个;先用少许的投资进行建设,然后再依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充软件平台的建设范围和利用系统的上线范围,构成真实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这样一个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应采用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建设原则,在系统容量以及管理模式上,充沛斟酌到未来几年内信息化发展以及变化的需要,终究到达下列建设目标:

可以高效、快捷整合现有的业务系统以及数据资源;

支撑繁杂的网状结构,系统之间的业务逻辑瓜葛可以灵便定制、调剂;

技术与系统设计拥有高伸缩性、增长性以及兼容性;

系统拥有超永生命周期以及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独立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描写、协定与通讯接口,降低耦合性;

能够逐渐投资与分期建设,维持与其它业务系统的同步增长。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八

引言

伴随着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五大应用领域中分别被列为第一位和第二位,可见它们在信息网络社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商务与政务两个不同应用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1.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各种商业经营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交易。电子商务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企业对企业(b2b)的电子商务;二是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电子商务;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电子商务;四是企业对政府机构(b2g)的电子商务。

1.2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也包括4种运行模式:一是政府部门内部(g2e)的电子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g2g)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g2b)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四是政府部门与公众(g2c)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

从以上基本概念可以看到,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而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交易事务的效率和主体的经济效益。从一开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就相互关联,之间有着交叉的应用领域(b2g或是g2b)。

2.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推动作用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电子政务而言,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早,它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政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之间的发展是辨证的统一。

2.1电子商务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撑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一方面其发展有助于巩固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为政府对企业的政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很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如电子密钥,电子认证系统的开发,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这些技术手段都可以直接为电子政务所利用。另外,伴随电子商务活动建立的法律法规等,也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保障。

2.2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够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应用上,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电子商务的标准化建设,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些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应用或移植于电子政务。

3.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21世纪,随着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它不但要求当地政府具有有敏锐的洞察力,而且要主动为电子商务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商务环境,要介入电子商务,参与有关的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

3.1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经济交易领域中,企业与企业间的交易是大型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也容易实现,并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目前,政府进行网上采购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开展的一种电子商务活动,如果有效的将电子商务引入到这个活动中,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交易的发展。这种利益引导比理论劝导更直接、更有效。所以为了推进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政府应该采用网上采购,以此来带动企业的网上采购。

3.2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电子政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等。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之外,它会成为internet与intranet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开展后,也能推进公众网上采购行为的发生,继而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

3.3电子政务对企业电子商务具有保障和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带动了我国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的研究与制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极大地保障和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在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模型中,一方面,企业电子商务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获得政策信息,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踪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政府政策数据,并及时将政策的变动在电子商务系统中反映出来,保证了企业决策的适时性和现实性。

3.4电子政务对企业具有一定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它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同时它也具有监督企业的商业行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关系界定如果不清楚,企业就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过在电子政务的支撑下,不仅获得许多免费而及时的企业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开拓新的市场。

4.结束语

总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实现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不仅企业电子商务,且政府电子政务均能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九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化、网络化的商贸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作为电子商务的交易平台,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财产与信息交易,需要对其的安全有所保障。本文将结合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需求对其信息安全技术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及信息化优势使得电子商务在激烈的交易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电子商务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以及银行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形成整个交易体系,不仅能使得卖方平等竞争,买方也能方便地择优而选。与传统的交易形式相比,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交易虚拟、成本低廉、交易范围广等优势都更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十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地崛起。

电子商务因为其高效率、低成本等特性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这一种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

但是internet本身的开放性、共享性、无缝连通性,使得以它为平台的电子商务交易随时都面临着来自安全方面的威胁,因此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关键与核心问题。

只有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得到较好的保证,才能使这种新兴的商务运作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才能确保电子商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安全从整体上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交易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际上就是指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软件系统与网络协议潜在的漏洞、黑客的恶意攻击等。

商务交易安全主要是针对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时所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是在传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顺利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保障。

攻击者通常经过窃取与纂改交易信息、假冒他人身份等方式来破坏交易的通信过程,为自己非法谋取利益。

因此商务交易安全要求实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基础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扩展延伸。

2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

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安全性是电子交易能否顺利安全进行的基础,为了保证电子商务基础平台的安全性,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手段:

(1)防火墙系统。

防火墙系统是当今为保证网络安全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通常由一系列的软件和硬件构成。

防火墙通过监控进出内部网络的数据包和链接方式,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交界处建立起一道安全屏障,使未经授权的用户难以访问专用网络的资源,从而降低内部网络遭到外部袭击的风险。

为做到这一点,防火墙必须是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唯一通道,并且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过滤规则,从而实现对所有来自于外部的访问的控制与监测。

由于防火墙只能监视osi2层到7层之间的网络活动状况,因此防火墙系统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不能防止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不能保证网络免遭病毒攻击、不能抵御数据驱动型攻击等。

(2)vlan。

vlan技术通过将服务器置于内部网络独立的广播域中以防止内部主机通过扫描、监听、arp欺骗等手段获取自己权限以外的服务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防火墙不能防止内部攻击的弱点,同时也降低了外部攻击者利用内部防御薄弱的主机发动内部攻击的危险。

(3)入侵检测系统。

在单纯的防火墙技术已经不能再从容地应对日益提高的网络安全风险的今天,入侵检测系统成为了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内部网络的运行状态,可以在攻击即将发生时提醒系统管理员,并追踪相关攻击的源头。

因此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监控,能够有效地检测并防止非法行为的发生。

(4)侵扰模拟器。

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包有cops和tamu-figer。

(5)数据库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网站的买家和卖家信息、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等都存放在后台的数据库中,因此数据库颇受攻击者的亲睐。

审计追踪和部分敏感数据加密等。

这些技术手段通常结合起来使用,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3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策略

(1)数据加密技术。

在信息传输中,为了实现对敏感数据的保密,原始数据(明文)经过特定的加密函数和加密密钥运算后发往目的地,接收方收到处理过的数据(密文)后用相应的解密函数和解密密钥运算,使数据恢复成原始状态,这样即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截获也难以被攻击者识别。

加密算法通常分为两类:对称算法和公开密钥算法。

对称算法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之间可以相互推导,甚至使用一对相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

这种算法虽然运算速度快,但密钥管理困难,一旦泄露,数据的保密性将受到严重威胁。

公开密钥算法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互匹配,但在合理假定的长时间内不可相互推导。

每个节点所拥有的一对密钥中一个公开另一个则需保密,公开的密钥可以像电话号码一样公布,解决了对称算法中密钥分发难的问题,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和认证领域。

但是这种算法运算复杂,运算时间长,面对着电子商务中大批量的敏感数据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2)数字摘要。

对一段明文进行哈希运算后得到唯一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结果,这个运算结果就是该明文的数字摘要。

由于数字摘要是相对应明文的唯一标识,并且无法通过对数字摘要进行逆运算得到明文,因此数字摘要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发送方通常把数字摘要一起发送,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用哈希函数对其进行运算,通过比较运算结果和收到的数字摘要是否相同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但是数字摘要无法确定消息的真实性,无法验证发送者的真实身份。

(3)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信息认证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建立在公开密钥算法和数字摘要这两种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并保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目前被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的身份认证机制中。

考虑到公开密钥算法较为复杂,要是对整段消息加密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发送方用私钥对数字摘要加密,得到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把密文和数字签名一起发给接收方,接收方先用发送方事先公布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得到数字摘要,再用哈希函数运算解密后得到的明文,把运算结果和数字摘要进行比较。

由于只有发送方的公钥才能解开其私钥加密的数据,因此可以验证消息的真实性,且发送方不可否认或难以否认自己曾发送过这样一段消息的事实。

(4)数字证书。

上述几种技术均无法确认交易双方的合法身份,所以就需要数字证书来保证参与方的公钥是可信有效的。

ca(certificateauthority)是负责认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的权威认证机构,当用户的真实合法身份被ca确认后,ca会为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名字并签发数字证书,数字证书上有用户名字、用户公钥以及ca的数字签名等信息。

通信双方就可以通过验证对方数字证书上的签名来判定对方身份的合法性。

(5)动态安全的实现技术。

若运算结果与数字摘要相同,则消息的完整性未受损害,否则消息在传送的过程中已被纂改。

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体系中的ssl协议和set协议就是对动态安全综合实现技术的具体运用。

ssl协议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上,它提供数字认证、数据加密、数字摘要等功能,且由于ssl协议对应用层协议具有独立性,因此高层的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ftp等)可以与之无缝对接,透明地建立在ssl协议之上。

但是ssl协议缺少了买家对商家的认证,随着商家数量的增多,各商家的信誉度也参差不齐,这一问题也日益突出,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安全协议set。

与ssl的安全范围仅限于买家到商家的信息交流不同,set协议对所有参与交易的成员(包括持卡人、商家、支付网关等)都制定了严格的身份认证程序,并对他们之间的信息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一般公认set协议的安全性要高于ssl协议,set协议的采用率也有不断提高之势,但set协议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漏洞,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4结语

本文对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模拟了动态安全综合实现技术的实现过程,现有安全技术存在的一些漏洞,仍然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解决。

电子商务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安全方面的挑战,这些安全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能否继续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愉快和便利。

电子政务的论文一般篇十一

一、为什么要从经济学讨论信息共享?

1.解决“老大难”问题需要更新观念

爱因斯坦讲:“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应当跑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从更基本的理论来反省我们的信息共享观念,更多地研究事实,更多地研究实际经验,提升对新规律的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的观念与视角无疑会是一种有力的工具。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不是一件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服务的业务,对于一项长期业务而言,短期起作用的因素经常会被相反的因素抵消,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纷纭的暂时性因素来分析决定系统能否长久生存发展的深层次动力,而经济学思考正好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来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2.长期业务可持续生存的基础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不是一个静态工程,而是一项长久的信息服务业务,它可能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地生存下去。这样一种长期服务的业务,其运行维护的费用将是巨大的,几十年地维护、完善某种信息共享的服务,对于任何机构来讲都将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如果这项服务不能带来合理的效益,它将很难持续下去。因此,决定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服务能否持续的并不是开始的多大决心,而是有无长久的经济合理性,即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带来的益处能否胜过其带来的长期运行维护的成本负担。

作为长期服务的电子政务业务,其经济学上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人们经常强调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以强调行政领导在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启动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开始的推动者却无法担保项目的长久成功,因为电子政务业务的生命周期经常会有二十年、三十年,要比领导的任期长许多倍,每位后来的“一把手”都有可能来终止、修正前人留下来的做法,唯有经济上合理的业务、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的业务才可能持续的生存。

影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很多,有些是短期起作用的因素,例如起步资金,技术手段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有了问题还可以在后面纠正,倒是有一些因素看起来没有那么强的作用,但是影响力却非常持久,例如系统运行成本与共享效益不成比例,部门关系失调,缺少有效的社会监督,缺乏自我改善的动力与激励等,这些因素慢慢地产生作用使系统逐渐地瘫痪,这些因素才是影响信息资源系统生存力的关键点。

总之,对于一个长期运行的业务系统而言,经济学上的合理性是生存的基础,经济学讲究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争取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率,而一个得不偿失的系统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审视共享方案的经济学合理性,才能保证信息共享的可持续。

3.信息共享的方案选择是经济效率的选择

信息共享本身就是一个经济效率选择问题。信息共享不是目的,对于电子政务而言,信息共享只是实现政务目标的工具,一个工具使用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时候要换另一种工具,要视工具应用的效率而定,政务目标才是核心,工具的应用完全视其对目标的贡献与成本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信息技术企业对信息共享过头的宣传使得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认识绝对化了,人们将信息共享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来追求,其结果则必然会迷失原来电子政务的目标。失去了政务目标的信息共享必然失去了其价值评价的标准,信息共享成为超脱于政务目标之上的追求,必然会破坏整体的价值平衡,信息共享成为无效益的奢侈品。

信息共享是有代价的,随着共享内容的扩大、共享紧密程度的提升,信息共享的成本将是直线上升的,但是共享信息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却会边际效益递减,这样就存在一个转折点,即共享超过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变成经济上不合算的事情。共享对工作带来的好处将抵不过共享建设、运行、维护成本的增长。将信息共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之内将是所有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必须强调的问题是资料本身的共享价值是大不一样的。每种信息资料都会有其替代信息来源,这些信息资料的利用价值还要受用户的许多其他条件来决定。另外,不同的信息资料收集、加工的成本也大不一样,应用的价值也随用用户不同而大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要设想能够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统一大平台,让各路资料一并发挥作用。真正有效的信息共享是一个精确设计的过程,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与不同的资源而具体设计。一个一个资料地挑选,怎样使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处于最方便使用的位置,这也是一个经济学的选择问题,选择是一种智慧劳动的投入,没有精心地设计,精心地建设,精心地改进,任何有效率的信息共享都是不能实现的。信息共享系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案,而是一项一项合理的经济学选择的积累。

二、四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对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问题分析过于笼统是未能很好理解信息共享问题的一个原因。不同的信息共享业务类型在用户特点、经济模式、运行机制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分开来进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以下四种主要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

1、政府信息公众开放系统

政府信息公众开放系统是向公众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的系统,主要提供以下三类信息内容:

(1)公告性内容:政府认为应当让公众了解的规范化信息,如政府公告,各种法律、规章、统计数据、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规划,司法解释、案例,…各种需要公众理解、配合的情况等等。

(2)服务性内容:帮助政府改善对社会服务效率的信息服务内容。公众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很多,例如出生、死亡、婚姻、出入境、纳税、上学、工商登记、办理许可申请,…良好的网上信息沟通渠道会大大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节省公众的大量时间。

(3)透明性内容:用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

利于接受公众的监督,防止政府的腐败。通过公开的政府网站,公众可以查寻政府的工作流程、工作进度,可以了解政府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决策过程经费的使用状况,并接收来自公众的批评,除了网络信息提供外,还应有其他一些方式支持公众依申请来取得其有权获取的资料。

政府的信息公众开往系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系统,政府的各种重要文件、资料、统计数据都会利用这一渠道免费向全社会发布,推动这些重要信息资料的全社会共享,这也是政府向社会信息开放的最重要的渠道。

政府信息是开放系统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要强调对社会的公平,让公众普遍受益。这样的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系统考虑的核心应是预定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率,特别是实现服务的普遍性,要让尽量多的公众满意。而这对于象中国这样网络、电脑普及率并不高的国家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还必须要考虑其它辅助性的信息服务与沟通的办法,让政务改革造福于更多的人群。

政府信息向公众的开放是政府所能做的最大信息共享,它将带动各种信息共享模式,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政府拥有国家最完整、最庞大的统计系统,在巨大的政府管理业务中,又成为最大规模的工作数据的积累者。政府积累的数据资料遍及各个方面,从地理数据、自然资源到生产、市场、消费、进出口,从出生、求学、就业、卫生、交通到出入境管理…这些大量的数据资料如果能够被社会充分利用,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但是,大部分政府积累的数据资源,并没有为社会很好地利用,这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造成这类信息资源长期闲置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政府缺乏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积极观念,很多政府官员并不认识帮助企业发展就是帮助国家经济发展。很多人并没有将改善信息服务与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结合在一起,这导致了这类信息资料的长期闲置。造成政府信息资源闲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进行增值服务的良好模式,无法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规模效益。

将潜在的信息资源开发成为有规模、有效益的可持续的信息服务产业经常是十分困难的。对某信息资源的一次非常成功有效的利用并不能表示这类的业务就是可持续经营下去的业务。将政府信息资源的个别的应用推进为一项有规模的服务产业完全是一种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只有企业家才能非常有效地沟通数据资源与应用需求的联系,进而能创造出有效益的信息服务规模经济。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中的一些难点:

(3)政府虽然熟悉数据,但缺乏应用知识。政府的机制缺乏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以及缺少持续改进、完善一种变化性很大产品的激励机制。政府无法有效地完成从数据收集直到为最终用户服务的全过程。

这些问题非常明确的告之我们:在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增值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政府一包到底地提供服务是不经济的。在这个产业链上,政府的优势是做好数据采集端的工作,确保数据的可靠、稳定。而对于这些数据资料的增值应用,则应当交由信息企业、中介机构来做,这些机构有着更好的应用感觉,有着更好的创新能力与企业家机制,而这些特点正是开发应用端业务所不可缺的。政府必须要采取与企业分工合作的方式,才会创造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高效益。

3、政策研究信息共享系统

政策研究信息共享系统是政府内部使用的信息共享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政策研究人员、写作班子以及各有关工作人员,它也成为各级干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工具。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本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新闻,认清形势。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有很好的大局感,需要及时了解全球、全国本地区的整体形势。以往这种感觉是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建立的,但在网络上可以有更综合、更省时、更有效的渠道。一个简洁、重点突出的新闻系统经常是内部网上使用率最高的系统。

(2)业务学习与专题研究:政府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要用很多的时间来进行政策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人员除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要以大量的来阅读文献、资料、文件及来自有关部门的报告。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能够把资料的收集、挑选的效率提高许多倍。将那些最重要、最权威的资料集中得好将会得到更大升值。

(3)工具性资料查询: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会碰到大量的资料查阅、数据引用、文件、讲话的摘引核对,以及历史资料、国际资料的查找工作,这些工作虽然是辅助性的,但也要耗去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一个良好的办公数据库系统对于提高领导与研究机构的日常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

工作人员希望政策研究信息系统要有更多的知识性和启发性。因为政策的确定不是就事论事,并不在于有更多的.细节数据,而在于对于相关的问题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重要的是要有见地。领导处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将无法提出更有效的处理原则。因此,政研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人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判断,那种以为信息收齐全了,领导就可以对着荧光屏决策了的想法是可笑的。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是一个思考、领悟的过程,领导人的见识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信息资源系统要成为提高人们见识的重要工具,成为启迪人们思考的重要工具。

降,很多耗时的应用变成经济上不合算的,而对时间紧缺的工作人员,政策研究信息系统越来越存在着被冷落的危险。这是在告诉我们,面对着时间昂贵的领导者,降低应用成本的核心是节约用户时间。我们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以提高最稀缺的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即以节省领导人时间为核心来设计系统,让人看得快、看得少,看得精,而不是以资料为核心,提供大量细节,无视用户的时间浪费。

总之,从用户的立场上来摆正什么是最需节约的稀缺资源,依用户的价值观来设计系统,才能使政策研究信息资源系统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系统。

4.政府业务自动管理系统

这类系统主要用于政府规范性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由基层操作人员来使用。政府的规范性业务很多,例如税收,工商登记、年审,进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驾驶执照管理等等,一个规范化的自动管理系统会大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的规范性,大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与漏洞。

在政府业务自动管理系统中,良好的信息共享与综合能力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武器。在很多情况下,欺骗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因为政府系统信息核对能力的增强有效地堵住了很多滋生欺骗行为的漏洞。这使得假增值税、假出口的案件大大减少。同时,信息共享也提高了对用户服务的效率,例如用户用不着反复地输入相同的数据。

政府业务自动管理中的信息共享与为宏观政策研究的信息共享有着非常不同的特性,设计方法也完全不一样,主要的特点是:

(1)微观性。业务自动管理中的信息共享是对具体微观对象数据的有效提供。不同的业务系统,信息共享是针对特定主体的相关数据的提供。例如在工商管理中针对每个企业,在驾照管理系统中,针对每个人的行车违章记录。

(2)流程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