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读唐吉诃德有感(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9:35:04 页码:8
最新读唐吉诃德有感(汇总9篇)
2023-11-14 09:35:04    小编:HT书生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一

开头的唐吉诃德让我感觉十分的无聊,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让人愉悦的笑话,不过是一个疯癫贵族的疯癫行为,倒是感觉作者的文笔非常的老道,描写刻画十分简练,一些荒唐的。事情转折起来让人感觉非常的自然真实。其实回头想想不过是自身迷失了眼睛不能发现美而已。

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章节,无聊的时候都会看看,虽然不能吸引你读下去的感觉,却也不会让你感觉不想看的意思,一直到清明那段时间吧,去了一趟老丈人家把怀孕的老婆接回来了,之后就到处借钱,筹备小天使的降临,唐吉诃德看的非常的慢,偶尔才看二三十页,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到书柜里面最好拿的地方。七月初提车,七月底我的小天使就来到了我的身边,一方面我非常的开心,一方面有很多让我心乱的事情发生,应该是小天使给我了信心,一步步走过了最艰苦的七月,也非常感激身边的朋友支持,如果不是这样我真不知道落魄成什么样子,收了老婆家的礼金还了很多债务,日子突然开始往好的方向流转,之后父母帮照看我的天使,我突然拥有一些宁静的感觉,重新翻阅着唐吉诃德的时候,里面的唐吉诃德和桑乔变的非常的有趣了,时间也过的飞快,不知不觉我已经读完了唐吉诃德的上卷,我不在重视于唐吉诃德的.疯癫,而开始发现唐吉诃德的心地善良,无私无畏,在看国外读物的时候,里面的主角或许能让我感觉到真实,但只有唐吉诃德能让我感觉到离我很近,当唐吉诃德在做一些疯癫的事情的时候我在同情,当唐吉诃德误打误撞帮助了很多人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欣慰。

读完上卷的我迫不及待的读下卷,唐吉诃德的再次出发。下卷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十分的好,下卷中唐吉诃德出名了,发生的很多更加疯癫的事情,但都是被别人抓弄的,这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好在疯癫的唐吉诃德做了很多好事,而生活中的我事业陷入低潮期,我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我认为我能行的时候,我也认为全世界的人都行,我付出较大的代价,公司陷入了人去债高的阴云笼罩,我意识到的时候,就开始努力维持着公司,好在只要意识到了错误去改正都是有用的,年前终于解决一些事物,虽然公司已经是人去债高了,但这个年也能过去。不管公爵和公爵夫人如何戏耍,唐吉诃德和桑乔最终都回到了家里。[由整理]我认为我做的到的时候,不要认为其他人都做得到,我认为自身做不到,做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认为别人都做不好。这是我工作一年最大的感触。而唐吉诃德有两句话让我映像非常深刻,一句是桑乔说的:“肚子吃饱,痛苦减少!”这让我以后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心态会更好一些,另外一句是唐吉诃德说的:"歧路尽通坦,正道满荆刺",这句话让我反思自身这几年来选择的道路,也让我在以后的选择中更有勇气,也更自信。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二

唐・吉诃德是赛万提斯的名着《唐・吉诃德》的主人公。我对这位梦想骑士的荒诞故事充满了好奇,真想去这个故事诞生的地方看一看。

这次寒假去西班牙旅游,我来到了唐・吉诃德所诞生的国家,加深对他的印象。西班牙著名作家赛万提斯,创造了这个经典人物。他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乡村老头,非常羡慕中世纪的骑士生活。他梦想自己变成一个骑士,过着游侠生活。他把成群的牛羊当成敌人的军队,把妓女当成贵妇,把风车当成敌人的城堡,闹出了许多荒唐的故事。

这次我来到了康修迦纳―――这个故事的背景所在地,参观风车村并饱览了卡斯提尔亚曼查的城镇风光。只见七八座巨大的.风车坐落在这个小山岗上。白色的房屋、灰黑色的屋顶和巨大的十字形扇叶,非常壮观。城填里,随处都可以见到唐`吉诃德的雕像,在小广场上、在十字街头、在餐厅的门口、甚至洗手间的出口,都可以看到这个瘦高个儿的西班牙老头拿着长矛和盾牌站在那里。在许多商店里,也可以看到关于唐・吉诃德的纪念品。导游说唐・吉诃德还代表着西班牙人特有的不满现实、充满幻想的民族性格。

这样一来,我对唐・吉诃德的印象更生动了!

点评:一切文学皆人学。在小作者轻快的笔调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成群的牛羊当成敌人的军队、把妓女当成贵妇、把风车当成敌人的城堡,闹出了许多荒唐故事的唐・吉诃德,参观了故事的背景所在地的风车村并饱览了卡斯提尔亚曼查的城镇风光。印象唐・吉诃德就这样鲜活的定格在读者的记忆中。

指导老师:项恒鹏

广东广州白云区黄石街广外大附小四年级:陈锦铭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三

是否还记得小时候与小伙伴一同嬉戏打闹的声音?

是否想起小时候因贫穷而饿肚子到别人家地里偷瓜却补别人发现了……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充满了纯朴和平易近人的韵律,这本书中所流露出来的轻松欢乐的气氛,使每个人都回想起小时候或喜或悲的往事。

那个时代的孩子们也没有多少很好玩让人感到新鲜的稀奇玩意 ,就比如说磨坊吧,他能在那里看一个上午,腿都站麻了也没有想要走的意思,就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玩。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处于怎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每个人的童年还是值得怀念的同,总有一些东西让你记忆深刻,时常浮现在眼前,小时候虽然美好,毕竟已经完全过去,我们能做的吸有珍惜现在,珍惜当下,不让我们留下遗憾。

童年印象,虽吉光片弱,但隽永而清新。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四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假日,我专心致致读完世界名著——《唐。吉诃德》一書,感受颇多。特别是“唐。吉诃德的立志打不平,是不能说错误的”;但在为谁当“英雄”,打谁,即倒底站在什么立场去打,依靠谁去打,用什么方法打,怎么打上不能说没有错误。

要当“百姓”的卫士,人民的英雄。而书中的主人公唐。吉诃德本是一个农村的“乡绅”,沉迷于中世纪骑士小说,对王公贵族和骑士深信不已,痴心妄想当个“勇敢、正直、荣誉满堂”的游侠骑士,幻想中打抱不平,获得众人追捧,成为国王。于是,他身披盔甲,一手执盾牌,一手握长枪,领着仆人桑丘,单枪匹马,四处寻游,搞出一些把酒袋当“巨人”,把大风车当“怪兽”,把牧羊人当坏魔法师,好坏通通都打,以显自己“骑士”风格。结果把社会打乱,把民众打怕,把自己打成个皮包肯,路途中被人误解,径常被别人打,挨饿受冻,带病回家,一事无成,社会依旧黑暗,人事间依然不公不平。

由此,使我们看到,唐。吉诃德错就错在:(一)打抱不平的立场不对。唐。吉诃德只是站在黑暗封建社会的“乡绅”立场,而不是劳苦大众的立场;把现实全部转换成虚幻的想象,根基不牢,仍然脱离不了旧封建的维护者,旧制度的卫道士,王公贵族的护身人,一己私利的狂劫汉的下场。(二)打抱不平的目的不对。

他不是为着劳苦大众的公利,打公敌,求公益,即打少数的社会腐朽、疯狂、凶恶势力,求大众的利益,当民众的打虎英雄;而是为了个人的“勇敢、正直、荣誉”,追求当国王而呈英豪的“霸王”,“我”的私利。所以,他不问好坏、官民、贫富,以“我”为中心,乱打一气,既乱社会、又害民、还坑己,谈不上实际意义的公平正义,打抱不平是假打。(三)打抱不平的力量不对。他不是依靠、团结、动员、带领势如海洋巨浪的劳苦大众的力量,而是领着仆人桑丘一路单打独斗,四处欺压百姓,弄出许多荒谬搞笑的坏事,激公愤、众反对、痛打他,怎能聚起打抱不平的社会力量。(四)依仗的“武器”不全对。要求得社会的公平正义,既要打“文仗”,又要打“武仗”。不光靠剑、枪、盾,更要靠人间正义、法律、道德、善良、民主、武装,让正义战胜邪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爱与恨、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前車之辙,后车之鉴。从唐。吉诃德的错打中,我们应吸取一个深刻教训:要求得社会公平正义的不断进步,就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为着人民的利益,在领袖人物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带领人民,以道德、正义、法律为武器,人民为后盾,做跨马横刀的勇士,向邪恶、残暴、欺压人民的邪恶势力拼去,平暴安民,求得社会、人间、事事、处处的真正公平正义。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五

时隔四年,才把《不存在的骑士》看完。相比较他的《树上的男爵》和《分成两半的子爵》,更难懂一些。

在未看作者亲写的后记之前,我还拘泥于“存在”这个字眼的表象意涵。

读完第一章,想到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总觉得或许阿季卢尔福代表的是社会上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是一个群像的集合体。第二章有一句让我颇有感触,“青年(朗巴尔多)原来期待提到父亲的英名时,至少可以看到对方惊讶的表示,一听回答的语调先就泻气了……”。人死如灯灭,存在与否有时并非必须他人证明,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活着。第四章的第一自然段又让我觉得,或许阿季卢尔福又代表的是以别人意志为自己意志的人,这是自我的消失,所以不存在。

然而这样读,是断章取义,无法连贯统一的得出认识。通读全文以及作者的后记,才大致有了更深的体认。

存在也可指生存,而生存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想到二战后盛行的存在主义哲学,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人类关于生存的焦虑。这本书写于1959年,正是二战之后不久,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时期。对于知识分子和平民来说,其生存意识更为强烈或迷茫。本身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无情者众,独人类“有情”,如此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尤其显得尴尬!所谓智慧让我们惧怕死亡,偏偏“死亡”才是常态。生存成了司芬克斯之谜。

回到故事本身。

书中人物几乎都有着存在的焦虑,无法定位自我。除了古尔杜鲁,他本身连自我都没有,随波逐流。他或是原始自然的的状态,物的一部分;或是极权政治下被麻痹之人的代表。他不可能存在。阿季卢尔福是信念的象征,独独没有身份的定位,靠信念而活,如果他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信念将一无所有。人是社会性动物,排他性亦强,找不到归属感意味着流离失所。同时从布拉达曼泰对阿季卢尔福的追求来看,阿季卢尔福也是最高理想的代表,太完美所以不存在。古尔杜鲁与阿季卢尔福是人类存在的两个极端。

圣杯骑士,想要通过神游的修炼方式与万物相通,失去自我,达到永生,获得真理。最后,真理不过是失去人性,达到自己的私欲而已,正所谓君权神授的'另类表达。与古尔杜鲁的单纯相比,他们无疑是虚伪的。与圣杯骑士相对立的库瓦尔迪亚居民,用作者的话说,“他们穷困并遭受欺压,不知如何活在世上,将在斗争中学会生存。”可以说这些人是我们多数人的代表,朗巴尔多和托里斯蒙多即是作者重点要讲的这类人。

朗巴尔多更接近古尔杜鲁,不过有目标。相信过表面的真实,存在过目标的幻灭,最终在对爱的执着中得到升华,完成自我。他继承了阿季卢尔福的铠甲,毋宁说他拥有了独立的信念。此后,他的寻找阿季卢尔福,或许是人类对完美的追求吧?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托里斯蒙多更接近阿季卢尔福,不过有自己的身份。但是他的身份归属是混乱的,需要自己追索并得到他人的认同,才得以完整。他在取得身份认同之后,领走了阿季卢尔福的仆人古尔杜鲁,并将他引向生存之道。正如库瓦尔迪亚人所说:“他也能学会的…我们过去也不懂得应当怎样生活在世界上…也是边生活边学会…”。

至此,从古尔杜鲁到阿季卢尔福的状态,人类需要通过自证与他证才能获得完整和独立。在社会的认同下,我们须不断奋斗和不停的思索才会成长。当然,人类在宇宙中的尴尬境地仍旧没有变。对我来说,佛教的不生亦不灭是我们对抗虚妄的徒劳。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向死而生,把握现在而已。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六

清贫和孤寂,不等于童年没有情趣,不代表心灵的贫乏和空虚。

这本书里讲了毕飞宇大自然中的童年,我被这本书迷住了,深深地迷住了。

他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他在其中获得了快乐,学会了观察。他一年四季观望着大地的变化,贪婪的吮吸着大地的气息,守望着无垠的草地,倾听着泥土在开裂,庄家在抽穗,流水在浇灌。

大自然给毕飞宇和那群孩子们提供了玩耍的乐园。他们定期举办“桑树会议”来为他们的童年点缀色彩。哦,他在桑树上玩耍的多么开心,多么快乐呀!毕飞宇的童年充满了情趣:他蹲在地上看蚕宝宝吃桑叶,掏花翎鸟的窝,观察刚出生的小猪仔,追赶红蜻蜓。那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童年时的毕飞宇,和云难舍难分,他并不喜欢云,而是喜欢那些可爱的动物,他认为云就是不停变幻的动物。他仰望湛蓝的天空,看到了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动物,心间无比欢喜。是啊,在那个年代,动物是人们忠实的伙伴!

他儿时,也有着美好的憧憬,他总是希望他美好的憧憬能成为现实,于是乎,他总是在等待,等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也许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失望吧,不,就是因为这一次次的失败,使他空虚的生活变得不再空虚,反而变得有情趣,有意义,愈加充实!

回想过去的时光,回想自己那幸福,快乐又充实的童年,心中百感交集,是甜还是酸?我自己说不清楚。父母出去打工,奶奶陪伴着我度过我的童年,我整日呆待在大自然中,与自然界中的一切为友,虽说快乐,但也有想念父母的时候。

童年啊,你似一台钢琴,能演奏出来一曲曲动人的歌儿,让人沉醉于其中,不舍得离开。

童年啊,你似一把吉他,能弹奏出人生最美的乐章,让人处于仙境,流连忘返。

童年啊,你似一朵芬芳的花儿,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让人爱不释手,悠悠忘返。

让我们追忆童年的情趣吧,它们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又非常清晰;让我们追寻童年的记忆吧,那值得我们珍惜和回忆!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七

由贵族到骑士

――读《唐吉诃德》有感

由贵族到骑士,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好好的贵族会变成骑士呢?其实“唐吉诃德”原名叫吉哈纳是一个年近五旬的人,生活很奇怪,最爱看那些疯狂的骑士小说,还爱听街房邻里说那些关于骑士的故事,最后每天都是疯癫癫的,整天想着当一名伟大的的骑士,便准备出国旅行。他带着盔甲和武器。还买了一匹战马,光是马的名字都想了6、7天,最后给自己起了一个伟大的名字“唐吉诃德”。从此和仆人桑乔踏上了旅程上了旅程。

一路上和仆人桑乔发生许多有趣、惊险的事情。

长眠此地,

英勇绝伦,

虽死犹生,

功盖天地。

雄踞世界,

震撼寰宇,

身经百难,

生前疯癫,

死后颖异。

我从这里知道了一个道理,要实现一个梦想,应该不要放弃梦想,抓住机会,更主要的是“信心”。

我一定要是实现梦想!相信我!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八

我没有文不加点的本事,像这样要表达一些复杂东西的文章要修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以应以此为准。

在读书笔记区发布读后感及读后备忘,按着美洲——非洲——俄、日——东欧的顺序,现在到了南欧。

前后经过26天,读完了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刘京胜译本),这是我继《巨人传》(简写本)之后读的第二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名著。

小说通过穷贵族吉哈诺痴迷于骑士小说,化名唐吉诃德,三次出外“征险”的经历,广泛描写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严酷。

唐吉诃德严守骑士道,立志抑强扶弱,却耽于幻想,脱离实际,做出许多疯狂以至于滑稽的举动,为书中增添了许多笑料;但只要不涉及骑士道,他又往往能够头脑清醒地发表不少真知灼见。由于他的愚蠢举动,处处挨打受骂,甚至遭到公爵夫妇和安东尼奥绅士挖空心思的戏弄。

他的侍从桑乔·潘沙忠诚、善良,在公爵戏弄他委任他为巴拉托里亚岛总督时,显示出了出人意料的才干;然而桑乔又具有自私、贪财、刁滑、患得患失的品性,体现了一个喜剧式的西班牙农民形象。

总之,《唐吉诃德》(通译《堂吉诃德》)不仅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也是一部很有趣味的书。

读唐吉诃德有感篇九

对于理想这个词现在越谈越少了,人长大了就变的很现实,在堂吉诃德身上我又看到了久违的梦想。

其实堂吉诃德就是一个在现实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有个很美好而又很天真的想法——做一名维护世界正义的骑士。然而中世纪已经过去很久了,骑士们早已离我们而去,留下的是那些不知真假的传说,可堂吉诃德偏偏就相信了,光从堂吉诃德的语言来看(特别是对要去作总督的桑丘的一番教导),堂吉诃德确实是一名很有正义感而且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优秀骑士。小说的可笑之处就是让我们这位骑士“生不逢时”。然而作者并没有让堂吉诃德像中国代诗人那样哀叹命运和世道,而是选择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一个不属于骑士的时代“仗剑走天涯”。

刚开始时看这本小说只觉得堂吉诃德很愚蠢很可笑,把它读完时又发现堂吉诃德这个人很天真,很可爱。在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像堂吉诃德一样保持着那份童真如此沉醉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之中,又有几人在这种“逆境”之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或许站在堂吉诃德的角度来说他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自己是一名骑士而感到骄傲。我甚至有些嫉妒他——回想自己在读武侠小说时也曾幻想过自己是一位武功高强,顶天立地的大侠。

作者在书中提到骑士小说害人,于是通过堂吉诃德这位不符合时代特征的“骑士”的愚蠢行为来进行辛辣的讽刺。然而作者在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却没有刻意抹黑,堂吉诃德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几乎每次都是打着这样的旗号),待人真诚,为人正直(总是为别人打抱不平),诚实(比如临死也不忘对桑丘的承诺),单纯(比如说遇到奇怪的是他会自言自语地说书上好像不是这样写的),对爱人忠贞(到哪都对人宣称达西妮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为了她的名誉愿意与人决斗),勇敢(面对狮子毫不畏惧),坚毅(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所有这一切加起来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人。

故事结尾堂吉诃德被月亮骑士打败,骑士理想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结果抑郁生病而死。在他死的最后时刻,他“醒”过来了,从理想中的骑士回归到了具有传统价值观的普通人,或许在常人看来这是个很好的结局,至少他清醒过来了,堂吉诃德自己是怎么想呢,我无从得知。也许是他自己感觉自己拯救达西妮亚的任务已经完成,自己骑士生涯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宗教的衰落,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一些人们信仰和理想的缺失,他们庸庸碌碌的生活在自己用钢铁铸造的囚笼里,不敢去实践自己的理想,甚至从未思考过自己生存的意义。

这时,堂吉诃德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让你在开怀大笑的同时重温自己的过去的“骑士梦想”。

读《唐吉诃德》有感心得体会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