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1:36:20 页码:11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实用8篇)
2023-11-22 01:36:20    小编:影墨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一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言语中的心灵之路。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下面是本站小编向各位推荐的白岩松白说读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对于名人,我们习惯性仰视,仰慕其光鲜亮丽的一面,感叹命运的不公。其实,名人也是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也很普通,也很平凡,只是他们认真地过好普通、平凡的日子,才成为名人。借用白岩松的说法,我们需要平视,才能走近真实的名人。

不完美的童年。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的海拉尔,在闭塞的年代,每天只能读到三天前的新闻。八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是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兄弟俩。普通家庭这样大的一个变故,对于童年的白岩松会是怎样的酸楚。个中滋味他并没有细说,可以深深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和孩子们的坚强。今天,我们拥有着圆满幸福的家庭,我们觉得自己幸福了吗?没有!我们心中总有一些对父母的不满与不屑,总觉得父母没给我们想要的生活。亲人,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后悔莫及。父母,既然我们无法重新选择,那就好好珍惜这份血缘!

八次搬家经历。三十二岁时,白岩松才真正拥有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在这之前,孩子的孕育和最初的成长,都是在租的房子里。“我认为在我的记忆中,如果没有搬过那八次家,没有那么多找房租房的经历,我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今天,有多少年轻人,因为爱情而裸婚。房子、车子和票子也成为当今结婚的新三件。从父母角度出发,结婚首先要买房,也无可厚非,谁不想孩子有个安稳的家。但拥有住房不代表拥有爱情,两个人共同努力建筑的爱巢,才刻骨铭心。年轻时,有能力买房,固然欣喜;没能力也不悲观,打拼来的幸福,值得回味。一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住在车厢里的修路工人,起来时还播放着流行音乐。这就是生活的态度。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去用心听首歌了,能说我过的一定比他们好吗?幸福不是看你住在哪里,而是你以怎样的生活态度住在那里!

拼的是自己。白岩松坦言,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也从没为了工作给谁送过礼。“有很多年轻人抱怨,现在社会都是拼爹、拼外貌,我会告诉他们:我也曾经拥有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没有珍惜。”他还反对父母过早操心孩子的工作,要让孩子享受他特定阶段该享受的美好时光。“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当我们没有什么外在可拼的时候,就只能拼自己了。记得我考上现在的单位时,一位老同学打电话来问:“你和我说实话,你有没有找人?”真希望自己当时有能够得着的人,往往越往上走,机会越多,也更相对公平。我认为,找工作需要实力和机遇,有时你的实力取决于你的竞争对手。

兴趣广泛的人。白岩松喜欢古典音乐,且造诣不浅。他还喜欢运动,好足球与长跑。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自己的爱好与初心,难能可贵。普通的我们,总是说,忙,忙,忙……忙的忘记曾经的最爱,忙的丢掉健康。每次看到体检单时才发誓不喝酒多运动。正如周国平所言: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其实,我们忙不过白岩松,我们也要学会忙里偷闲,过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才是充实的。

《白说》不白说。平视白岩松,才能走近他,原来,他就像邻家大哥,不仅给我们传播知识,更教我们做人和生活,学会追求公平、正义和快乐。

白岩松,那么远,这么近!

演讲稿。

的痕迹。很大的篇幅是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稿重新归纳整理,之前也散见于不少媒体,不少故事的讲述和感悟的阐述,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再看就少了些许的惊喜,如同隔了夜的饭菜,重新加热总归少了最初的新鲜。和前几本书相比,总觉得缺少了些诚意。

因为是为大学生做的演讲居多,文中难免存在些心灵鸡汤的内容,或许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读者比较受用,但对我而言,一方面已经工作多年,一方面离开媒体多年,再看里面的内容,终归是缺乏了一些共鸣。

可这些无碍于买一本《白说》装饰着我的书柜,书柜的一层是由包括南方报业丛书在内大批媒体人的书籍组成,曾以为这些书将会是自己工作中的辅导教材,可至今有些书仍未拆封,但购买如初,说起来这是对媒体工作难舍情怀的一种惯性。

这几年的媒体似乎被一种悲怆的氛围所笼罩,南方周末愈来愈少了锐度,那位写出“即使新闻死了,也留下圣徒无数”的报业先驱身陷囹圄,从前几年的柴静、崔永元,再到最近的张泉灵、郎永淳,一个个昔日熟悉的名字的面孔因为各自的原因从荧屏上渐次消失,他们不是第一批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同样也不是最后一批。不过这样看来,白岩松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本有千言万语,落到笔下却已寥寥。《白说》是否真的白说,并不好说。不管如何,我还是会从书柜中偶尔取出读上三两行。

书中提及胡适的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至少我曾振臂高呼过。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意义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系),我们应该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欢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意义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没有意义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意义,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悲剧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悲剧的时间会长于喜悦的时间,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无意义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写到这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可以买更多的羊,卖了羊可以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悲剧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因为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意义,而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意义,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二

读了白岩松的白说,让我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

幸福像鞋,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小时候吃不饱肚子,谁能给两个包子就是幸福的,就像有句古话说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在最需要水的时候,一滴水就能让人记住一辈子,有水就是幸福的。终于有一天绝大多数人饱了,但是才发现欲望更强了,想拥有的东西更多了,所以不饿了,却有了更多的麻烦。

现阶段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不幸福,不满足现状,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物质、情感和精神,物质是基础,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如果没有物质基础,情感和精神也是脆弱。因为基础不牢靠,地动山摇。所以吃饱、穿暖了,对一个人的幸福太重要。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作用,所以物质是基础,情感和精神生活的缺少,依然不会幸福。正如花钱可以买来房子,却买不来家的温馨,花钱可以买的开书籍,却买不来文化。当有一天你再次回到母校或者童年玩耍过地方时,会不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很多开心的不开心的事,会不由得涌上心头,那一刻你肯定是幸福的。回想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会不由得喜上心头,因为在那个玩具匮乏的年代,我们那些简单而玩过千遍的游戏是有感情,有精神的。

每次回去神木,我总是不由得想去吃一碗老街上的杂酱面,那是我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吃过那么香的饭,直到今日,无法忘怀,虽然在怎么吃也找不回那个时候的那种感觉了,但还是会大口大口的吃完,最后在倒一碗面汤才会满足。让我有时会感慨,所谓想老家了,也许就是想吃老街上的杂酱面而已。

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占5%,剩下的90%都是平淡的,能不能把这90%过得不那么平淡,是我们一生去琢磨的。有时候我们会去问别人,你过的幸福吗?一百个有一百个回答,但总之离不开物质和精神这两个方面。我认为没有标准答案,谁说的都对。

百米比赛会有一条固定的终点线,即使你跑的再慢,十几秒、二十几秒总能撞线,但是幸福没有终点线,有的人刚跑不久接近幸福,有的人跑了很久还是没到。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也许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

黄金没有百分之百的黄金,最多有99%、99.9%,幸福也许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一样,没有绝对的到达,但可以无限靠近。

人生路上总会有坎坷和挫折,希望我身边的人都可以走出低谷,将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向着幸福无限靠拢,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三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部言语中的心灵之路。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白说》读后感,供参考阅读!《白说》读后感1。

对于名人,我们习惯性仰视,仰慕其光鲜亮丽的一面,感叹命运的不公。其实,名人也是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也很普通,也很平凡,只是他们认真地过好普通、平凡的日子,才成为名人。借用白岩松的说法,我们需要平视,才能走近真实的名人。

不完美的童年。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的海拉尔,在闭塞的年代,每天只能读到三天前的新闻。八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是母亲一个人拉扯大兄弟俩。普通家庭这样大的一个变故,对于童年的白岩松会是怎样的酸楚。个中滋味他并没有细说,可以深深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和孩子们的坚强。今天,我们拥有着圆满幸福的家庭,我们觉得自己幸福了吗?没有!我们心中总有一些对父母的不满与不屑,总觉得父母没给我们想要的生活。亲人,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后悔莫及。父母,既然我们无法重新选择,那就好好珍惜这份血缘!

八次搬家经历。三十二岁时,白岩松才真正拥有自己的第一套住房。在这之前,孩子的孕育和最初的成长,都是在租的房子里。“我认为在我的记忆中,如果没有搬过那八次家,没有那么多找房租房的经历,我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今天,有多少年轻人,因为爱情而裸婚。房子、车子和票子也成为当今结婚的新三件。从父母角度出发,结婚首先要买房,也无可厚非,谁不想孩子有个安稳的家。但拥有住房不代表拥有爱情,两个人共同努力建筑的爱巢,才刻骨铭心。年轻时,有能力买房,固然欣喜;没能力也不悲观,打拼来的幸福,值得回味。一天早上,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住在车厢里的修路工人,起来时还播放着流行音乐。这就是生活的态度。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去用心听首歌了,能说我过的一定比他们好吗?幸福不是看你住在哪里,而是你以怎样的生活态度住在那里!

拼的是自己。白岩松坦言,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也从没为了工作给谁送过礼。“有很多年轻人抱怨,现在社会都是拼爹、拼外貌,我会告诉他们:我也曾经拥有一个成为富二代的机会,但是我爸没有珍惜。”他还反对父母过早操心孩子的工作,要让孩子享受他特定阶段该享受的美好时光。“要知道,你所担心的事情,只有不超过10%会变成现实,其余的都是自己吓自己。”当我们没有什么外在可拼的时候,就只能拼自己了。记得我考上现在的单位时,一位老同学打电话来问:“你和我说实话,你有没有找人?”真希望自己当时有能够得着的人,往往越往上走,机会越多,也更相对公平。我认为,找工作需要实力和机遇,有时你的实力取决于你的竞争对手。

兴趣广泛的人。白岩松喜欢古典音乐,且造诣不浅。他还喜欢运动,好足球与长跑。繁忙的工作之余,不忘自己的爱好与初心,难能可贵。普通的我们,总是说,忙,忙,忙……忙的忘记曾经的最爱,忙的丢掉健康。每次看到体检单时才发誓不喝酒多运动。正如周国平所言: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其实,我们忙不过白岩松,我们也要学会忙里偷闲,过多彩的生活,丰富的才是充实的。

《白说》不白说。平视白岩松,才能走近他,原来,他就像邻家大哥,不仅给我们传播知识,更教我们做人和生活,学会追求公平、正义和快乐。

白岩松,那么远,这么近!

白岩松的《白说》已草草翻过一遍,平心而论,还是有些小失望。即使白岩松在后记提及这不是一本演讲集,但是从每一篇文章结尾的日期和地点,我们仍能感受到演讲稿的痕迹。很大的篇幅是在各个大学的演讲稿重新归纳整理,之前也散见于不少媒体,不少故事的讲述和感悟的阐述,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再看就少了些许的惊喜,如同隔了夜的饭菜,重新加热总归少了最初的新鲜。和前几本书相比,总觉得缺少了些诚意。

因为是为大学生做的演讲居多,文中难免存在些心灵鸡汤的内容,或许对于尚未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读者比较受用,但对我而言,一方面已经工作多年,一方面离开媒体多年,再看里面的内容,终归是缺乏了一些共鸣。

可这些无碍于买一本《白说》装饰着我的书柜,书柜的一层是由包括南方报业丛书在内大批媒体人的书籍组成,曾以为这些书将会是自己工作中的辅导教材,可至今有些书仍未拆封,但购买如初,说起来这是对媒体工作难舍情怀的一种惯性。

这几年的媒体似乎被一种悲怆的氛围所笼罩,南方周末愈来愈少了锐度,那位写出“即使新闻死了,也留下圣徒无数”的报业先驱身陷囹圄,从前几年的柴静、崔永元,再到最近的张泉灵、郎永淳,一个个昔日熟悉的名字的面孔因为各自的原因从荧屏上渐次消失,他们不是第一批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同样也不是最后一批。不过这样看来,白岩松的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本有千言万语,落到笔下却已寥寥。《白说》是否真的白说,并不好说。不管如何,我还是会从书柜中偶尔取出读上三两行。

书中提及胡适的一句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至少我曾振臂高呼过。

《白说》是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继《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之后的全新作品,一部言语中的心灵之路。通过近年来于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以平等自由的态度,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时间跨度长达十五年,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

从白说这本书的序章可以看出这本书是白岩松在做了央视第一位新闻评论员之后结合自身感悟而创作的一本关于人生道理的书。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白说两个字让我感到很迷茫,这到底是写的什么,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就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我们许多“大道理”。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岁月,价值,沟通,态度,时代。每一章节都会引入一句名言,作者会对着这句名言开始展开自己对于这句分析与理解,进而引向更高的层面,深至内心,广至社会。作者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懂得他的思想,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话,我在读的时候总感觉这本书不像是荧幕上那个拥有一张标准国字脸,满脸严肃的白岩松写出的,更像一位年轻人用轻松的口吻对你诉说着一些道理。

道理就是为成功而出现,成功并不容易,鸡汤遍地的年代,你喝的再多也许你还是个,白岩松的这本书并没有高歌众人所传唱的大道理,反而反对一些话如;坚持就是胜利,并且充分论证自己所说的正确性。成功固然好,失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在过程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借一双眼睛看世界,所以很喜欢央视主持人写的书,《白说》共分为“岁月(活着不是非赢即输)”、“价值(得失不是非有即无)”、“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五个部分二十余章,通过记录他15年来在各个场合与公众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书中内容涵盖时政、教育、改革、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后都有一篇“自己的读后感”,增加了文章的丰富性;用与读者相同的身份,做进一步跨越时空的交流。

许中国梦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对于中国时政和改革,白岩松直言不讳,他说“中国结束了挨打的时代、挨饿的时代,正在进入一个挨骂的时代。”“眼下这个时代的不够公平,是通往更高层次的公平的必经之途。”“中国人似乎在用望远镜看美国,美国所有的好,都被这个望远镜给放大了。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但我猜他们拿反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物质快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直线上升,世界排名由第十名升至第二名,不止翻了两番,财税的增长速度更是远超gdp的增速。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而且现在似乎成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政府、痛骂社会。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模式,欧洲走过,日本走过,有人说是“中等收入陷阱”,但哪个成长期没有困难、阵痛?白岩松结合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述中国梦,这也是普罗大众走过的历程和该有的梦。

许舆论环境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针对当下社会的纷纷扰扰,白岩松则在书中表示:“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也因此,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

新兴媒体,假新闻太多,传统媒体,时常态度失真。钱的力量太大了,市场的力量也太大了,一时间,虚假新闻和有偿新闻层出不穷,一味地迎合、媚俗、八卦,人群中的对立和撕裂也愈演愈烈。身处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传媒时代,如何处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资讯,如何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变得越来越重要。既不能彻底隔绝,也不能沉浸于此。不仅要选择接收什么样的资讯,还要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当信息趋于对等,每个人又学会了理性思考,负责表达,这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该会改观。

许个人成长一个更好点儿的未来。

在关于生活和幸福的话题中,白岩松写了一个细节:“曾经在飞机上看过一篇康洪雷(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导演)的专访,被一个细节戳中泪点。康洪雷是我的内蒙老乡,当初当助理导演的时候,每天都要面对乱七八糟各种事。早上起床,总会有一番挣扎,然后对自己说,你康洪雷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你打算怎么过?说完之后冲出屋子干活去。看到这儿我热泪盈眶,把杂志合上了……”有一段时间,因工作的纠缠和人事的纷扰,很有一种想一走了之的冲动,每天上班前都需要给自己鼓劲。读到这儿,一下释然,坚强锐利如他们,也会如此,于我更不足为怪。自此,一扫阴霾,一身阳光。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当遇到挫折和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一找合适的书籍,静下心来阅读。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本书能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你安慰,让你冷静下来整理思绪再次前行。

一部《白说》,没有教条,极少理论。只像一个充满睿智的大哥哥与你促膝谈心,以其凌厉但却无比平实的“白氏”话风直面现实,读来亲切自然,时时处处体现着白岩松对人生的参悟,作为新闻人的敏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白岩松的新作《白说》中有这么一段内容,说的就是成功与失败。他说道: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时也会问导师,导师说谈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哲学研究的方向早已远离本体论(就是不在讨论世界的本源,人生的意义其实就与世界的本源有关系),我们应该关注更具体的问题。对于导师这个回答我是不满意的,但是导师粗暴的回绝我问题的态度令我也没有进行再次深问。

我很喜欢但丁神曲里西西弗里斯推石头的故事,人的意义就好比上帝惩罚西西弗里斯推石头一样,欲望就是石头,满足了一个欲望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于是西西弗里斯就不断的把石头推向山顶然后石头又滑落到山底,如此反复,想想人生何尝不是。

史铁生说人生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没有意义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我们自己要赋予人生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目标,重要的不是达成目标,而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过程就是意义,如果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设下下一个目标,直至生命结束。虽然这短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剥开一些言词的包装,其实和西西弗利斯的故事一样,所谓的目标与欲望也相差无几。

叔本华说人的一生是悲剧的,虽然人生是有喜悦的,但是总体来说悲剧的时间会长于喜悦的时间,而且喜悦总是短暂的,悲伤却是很长久的。

加缪说人的一生是虚无的,人类对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来说就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前些日子,我又看到一种比较新颖的论述,人活着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无意义的活着也挺好的,我觉得也好像挺有道理。

写到这里,我想起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娃的爹从小就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他说我爹跟我说放羊可以买更多的羊,卖了羊可以娶媳妇再生娃,生娃再放羊。当我们听到这个故事,大多数和我一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会觉得放羊娃的一生是悲剧的,是毫无情趣的,是不快乐不幸福的,但是放养娃的内心我们是真的能体会到吗?我想不尽然,因为仔细想想我们和放羊娃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从小就被爹妈教育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读完大学找工作,找到工作娶媳妇,娶完媳妇生个娃,然后再读书,工作,媳妇,生娃。我觉得其实与放羊娃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可悲。

关于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最后我的体悟是当你被“人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困扰时,原因仅仅只是你意识到人生需要一个意义,而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去想人生有没有意义,你的困扰肯本就不会存在。毕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虚无。

这两天在看白岩松的《白说》,颇有些感触。这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白说》这本书听其名大概就可以猜到它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白岩松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感悟。我平常向来不太爱好此类书籍,在我看来,人生百态,各有其不同,成功和人生轨迹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很好奇从一个新闻人眼中看社会和世界是怎么样的。

此时此刻我的心跳速率比平常快,这说明这本书给了我收获和共鸣。刷了太久的微博和朋友圈,很久没有这种在书中偶遇知音的惊喜感和幸福感了。就像张爱玲笔下所写:“原来你也在这里”。就像在铺满青石板的雨巷中,突然转身看见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这种幸福感缺失了太久。我开始认同读一本好书就如谈一场恋爱的观点了,期间有与作者心灵之通,有意见相左的分歧,只是不能争吵,不能转身离开,一阵反思过后仍然爱不释手。

白岩松在书中谈到他的读书之道时,我差点泪流满面。他说你以为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我想想自己错过的确实值得可惜。大学四年,我很多时间都是跑图书馆,借阅过很多书籍,历史类,哲学类,心理类,文学类等等。但是至今让我想重新想借阅和翻看的是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如果说我是因为爱好历史所以爱此书,那就错了。与此书的相遇说来有些不那么浪漫,如果不是大学老师布置作业,我想此生我注定和它错过,但是我虽然曾与它相遇,却没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也是我至今最大的遗憾。当时把看《东晋门阀政治》当成一项任务,我爱上它是在喧闹的候车室等火车的时候,当我看到作者笔下的东晋门阀的那些趣事和人物性格时,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穿越了,当时的我不知道四年后我还会如此着迷此书。看过太多历史类的书籍,很少有这种觉得历史是个很有趣的东西的感觉,大多数人对历史总是过于敬畏,所以写出来的作品总是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历史确实是个遥远的概念,但是我想能把遥远的概念写出昨天的感觉,这才是还原历史最好的方法吧!当然大家的作品是有很多的,每当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都觉得黄仁宇先生必定是个很有趣的人。其实我没有接触过作者,我之所以读出我所认为的作者的性格,不过是因为他的作品确实有趣,确实让我喜欢。当然这也和个人的文学底蕴以及史学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作为大家或者资深的研究者,也许他们在我们看来枯燥的史学中发现了乐趣,然后帮助我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我们现在所阅读的都是他们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正如他们把食材加工成食品。只是食材加工大多数人都会,只有少数人才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我至今都很感谢我大一的专业老师,是她让我知道陈寅恪,钱穆,顾颉刚,翦伯赞,黄仁宇……这些人的作品有惊人之处,当然惊人之处是我阅读后得出的结论。经过广泛阅读之后,我发现读什么样的和读谁的书太重要了。一本好书读完后就像和恋人分别,其间的酸甜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和领悟。

有的时候,我们不带任何目的的去阅读也许会收获更多。仅仅只是喜欢,所以愿意在喧闹的环境中如饥似渴的阅读。正如白岩松所说:阅读也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把《东晋门阀政治》重新看几遍。虽然曾经的年少无知让我错过它,但是再次相遇我会更加去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和价值。因为错过,所以更加珍惜。好书原来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四

这个新年假期,我看了一本书,是白岩松写的《幸福了吗》,昨天晚上写了读后感,给大家分享一下哈。希望大家有时间都看一下这本书。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新闻节目,如果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看的影视节目,我时常会开着电视机,开着新闻频道能看一天!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就跟别人不一样,有好看的电视剧怎么就不看呢?嗯,有时候我也奇怪,看新闻几乎成了我的习惯,每天晚间,我都在看新闻频道,当然,喜欢看新闻,不仅仅是想要了解每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吸引我的是一些评论性节目的主持人常常带给我的一些观点以及他所传播给这个社会的正能量,而我最喜欢的主持人中,白岩松就是其中一个。

看了他的《幸福了吗》这本书,其中有一些“故事”真的让我很感动,也让我深有体会。喜欢他的直接、敢说敢做的个性,喜欢他的睿智和幽默,更喜欢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正气,这种正气我觉得是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很少能够体现出来的。特别喜欢他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是那么的机智和自信,让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看到白岩松的爱好,喜欢足球,经常和其他几位体育主持人踢球,喜欢唱歌,更喜欢阅读。他也是从体育爱好中交到了朋友,甚至还影响到他儿子的兴趣,在这些他喜欢的事情中,体验到了人生的幸福。联系到现在的我们,在压力山大的工作环境下,我们的兴趣又是什么呢?我们还有单纯的兴趣吗?还会有坚持的动力吗?好像我身边还真没有几个人一直再坚持他原本的兴趣与爱好的。

非常喜欢书中写的这样一句话:“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是的,我觉得这句话是那样的贴近我的心,我时常拿着自己的不如意来和别人比,有时候心态上就会很不平静,常常把自己搞得非常的累。看了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在每天的忙碌中,有时候停下来好好的想一想,平静下来,会发现其实我比我们中很多人都要幸福太多,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别人要很羡慕我才对啊!

看着白岩松的经历,真的发现我们也应该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有个记录的习惯,哪怕一个照片,一小段文字也好,这都是人生成长的足迹,等将来老的那一天,我们还可以微笑着回味,啊,我原来做过的事情这么多啊!我想这就是幸福。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五

初闻白岩松老师是来源于父亲跟我的聊天,他说白岩松是一位非常敢说的主持人,当时我并不理解,可能是因为年纪小不热衷于时事。

看《白说》正好是十九大之后全面掀起学习热潮的时候。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白说》所涉的内容很广,国家、社会、民生民主、新闻传媒,甚至包括读书和音乐,好似大杂烩。可就是在这大杂烩一样的内容中,他向社会传递出了自己的思考,并且将这种思考讲述出来,以供精神上的交流。不得不说,这是他作为公众人物的信息传播优势,而他将这种优势从正面的角度发挥到淋漓尽致。

7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最让我羡慕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情怀,这个年代出生的人,90年代上大学,对国家和社会有着知识分子的思考和担当,受到改革思潮的鼓动,身上长存有企图改变这个世界的勇气。在我的眼里,这一小撮人身上,散发着理性和感性交相辉映的光芒。他们拥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又有务实理性的思考和行动。而理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最需要的,尤其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很多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知识经验的缺乏又导致看待事物偏激,引发了很多矛盾,而这种矛盾,不是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的矛盾,而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消耗。

他经历过很多事,读过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这种明白是真的明白。看这本书的时候偶尔会认为这不是我这个年纪应该读的,因为它是白岩松老师这个阅历这个阶段的状态,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阶段,我这个年纪应该是奋斗的阶段,但这并不妨碍我看这本书,反而让我焦虑的心舒缓了一些。他虽然言辞“犀利、叛逆”,但能清晰感受到他关于家国天下、人生世事的客观思考和表达,他依然充满了正能量。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六

白岩松,央视名嘴,一直给人以正直,睿智,儒雅的形象。《幸福了吗》是句温馨的问候,也是一句发人深省的问候。

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寻找的答案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多人自以为都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幸福了吗?也常常在问自己,有时好像是,有时好像又不是。

《幸福了吗》的作者白岩松也没有给我答案,只是不停地在追问,不停地在拷问,以自己所经历的事,以自己所接触的人,加上自己的思考,以新闻工作者的敏锐在剖析着这人与时代。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已内心之间的问题。

忽然好像有点明白了:物质并不代表幸福,它只不过是解决了人和物之间的问题,并不一定一起解决了后面两个问题,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后面的两个问题显得更难以解决。况且所谓欲壑难填,再丰富的物质也难以满足某些人,名利之心岂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脚步匆匆,忙着不断地创造物质,忙着不断地争名夺利……而此时我们迷失了,“走得太远,竞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

幸福了吗?幸福说到底只是一种感受,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状态,与人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只要你的需要少一点,低一点,欲望少一点,弱一点,那么你就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或者在生活中,你能时时刻刻怀揣一颗敏锐的心,时刻发现身边的快乐与感动;打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命中的所有的好与不好;敞开包容的心,容纳尊重世间的众生相。也不要因为一方面的失意而去否定其他的快乐与幸福,那么你肯定会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幸福了吗?谁能给你答案呢?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七

白岩松,一个资深的媒体人,许多历史时刻和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一个有良知和深度的央视主持人,一个时代问题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儒雅的外表和深邃的目光后是一个负责任媒体人的良心与坦诚。

白岩松著的《幸福了吗》由长江出版传媒、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是一个人和是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追问与思索。书中讲述了不少真实的事件,表达了不少真切的感受,与其说他在书中和读者一起探讨着幸福的根源,不如说是在扪心自问:我幸福了吗?在他的陈述和自问中也坦白了一个媒体人理所应该的担当,一个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作为白岩松阔别十年的又一著作,是继《痛并快乐着》的又一经典之作。作为一个资深的媒体人,这本书无疑是对他这30年生活的很好回顾。在他的媒体经历中,他报道了多少新鲜的故事,也见证了多少历史大事的发生。他用他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观察力,向我们阐述了他人生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和我们分享了他人生中的精神养品。这是一个智者的沉稳与深邃,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和思想碰撞。关于幸福,关于物质,关于信仰,全书有许多哲学层次的深度思考,思想的碰撞和理念的融合。

对于我来说,《幸福了吗》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在当代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学会看淡人生或许我们就不会生活得那么辛苦。生活中,人人都为了挣钱,都迷失了他们最原始的心灵。地位的卑微只是让他们抬不起头,向金钱看齐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整个社会充斥着拜金主义,难道没有钱和地位我们就真的万万不能了吗?“太多真实与谎言,记录了太多坚持与理想,在现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能这么清楚,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思想,执着自己的信仰的人不多了。”白岩松的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我们对自我的坚持,不跟风随大流,而是追随我心。

“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这是年轻人的三座大山,是我们身上背的行囊,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回头路。在无数次的寻寻觅觅,我们忘了最初坚持的原则,也忘了我们要的幸福在哪里。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是一种沉沦。

“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高房价,低工资,生存焦虑,教育焦虑,就业焦虑,医疗焦虑,养老焦虑,在各种焦虑和浮躁情绪下,许多人所谓的幸福也不知所踪了。

如果你问我:”你幸福吗?”我回答:“现阶段,我很幸福,只是我不知道幸福的终点在哪里。”你知道吗?至少白岩松知道。是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手放开得到解脱,你也就幸福了,幸福在于不执著,在于看淡人生。我不能说我很懂他的幸福理论,但至少我愿意花时间去努力学习。因此,真正懂得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懂得幸福在哪里。

有人说“世人都在寻求快的技巧,高手却在苦练慢的心性”。就让我们在从容缓慢中,获得停歇的力量和智慧,让灵魂跟上匆忙前行的脚步,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做一个自身幸福的人,做一个传播幸福的人。

白岩松白说读后感篇八

暑假中侄子拿回一本《幸福了吗》的书,因为作者是白岩松,我喜欢的央视主持人,我喜欢他的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再加上我和他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出生在六十年代,受教育在八十年代,很多时代感还是很一致的,因此我很有兴趣的读完《幸福了吗》这本书的。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的,以此点出种种幸福。

幸福是什么?书上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这个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也讨论过,我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并且经常问我自己我幸福了吗?我觉得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是吗,幸福只是靠你自己来感觉,感觉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点点幸福,在年幻的时候新有一件漂亮的衣裳那种满足是幸福,在高考题名时成功的喜悦也是幸福,在年青时美好爱情的甜蜜和等待也是幸福,在初为人母那种温馨也是幸福,在为人师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幸福,在走过几十年风雨中,有快乐、有幸福也有困惑和痛苦,也许这就是人生。

《幸福了吗》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还是白岩松说到的老师,白岩松是幸运的,我记的他的家人亲人很多是教师,在学校中学习中总是得到教师的鼓励,我也是教师,也深有体会,在我的一生中也有两位教师对我影响很大,一位是我小学的扬老师,一位是我的高中的班主任,老师不仅是教育我们学业,而且是不断的鼓励我们前进。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也希望儿子能碰上一两位受他尊敬受他崇拜的老师,这段时间他总是和我说起他的英语老师怎么会鼓动同学,我心里想也和他说儿子也许你的英语老师对你的影响会很大,教你知识是一方面,作用就大的还是不断的鼓励推动你的进步。

今天,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幸福了吗?会有学生会为我感到幸福吗?我也在思考。教师本身就是个奉献的职业,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职业做比较,肯定会觉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教师要多想想和学生在一起的快乐,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渐渐地你的心境便会豁然开朗了。所谓幸福感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不同于物质的东西。作为一种个体化的感觉,幸福感应该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种心理感受。如果我们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可以享受课堂带来的亲切感,感知学生目光中的求知欲,体会童心未泯的快乐;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可以感受学生成长的光荣感,体验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