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简爱人物形象心得体会(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7:16:03 页码:14
最新人物形象设计专业 简爱人物形象心得体会(实用13篇)
2023-11-29 07:16:03    小编:GZ才子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一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小说以孤儿简·爱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勃朗特将主人公塑造成了一个坚强、敏感、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女性形象,她以自己的双手打造了自由和幸福的人生。下面,我将就《简·爱》中人物形象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自然是主人公简·爱。一个孤儿、家境贫寒的女孩,却有着异常坚韧的意志和强烈的独立心。简·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学校的教育,并最终成为一个自力更生的女性。她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勇气和执着感染了读者,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二段】。

与此同时,小说中的罗切斯特也是一个备受注目的人物形象。他个性强烈,独立自主,但由于过去的经历,内心深处却有着一种孤独和痛苦。与简·爱相遇之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一番曲折,最终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伴侣。罗切斯特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男人也可以拥有柔软、温暖的一面,也可以为了心爱的女人而放下骄傲,接受自己的过去和错误。

【第三段】。

作为双方的矛盾点,小说中的英格拉姆叔叔也是一位令人难忘的人物。他是一个严格、固执的人,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道德观念,这种观念经常与简·爱的主张产生冲突。虽然在小说的情节中,英格拉姆的性格使得他与简·爱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但是在整个故事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它也展现出了对一些真情实感的认可。

【第四段】。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住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三个小姐妹:黛安娜、玛丽和艾拉。借助对这三个人物的刻画,勃朗特描绘了英国上层社会女性的一些形象和女性的自由理想。三个姐妹的相貌和性格各不相同,但她们却同样都非常渴望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她们的人物形象,使小说中呈现出了女性自由的愿望和女性间的互惠之情。

【第五段】。

小说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充满人性的人物,如乔·艾德、约翰·里弗斯等等。他们或者是简·爱的朋友、或者是简·爱的敌人,或者是场所中的陌生人,都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借助这些形象,小说中的故事次第展开,呈现出了世界各地读者都能够共鸣的自由、爱情、幸福、华丽等主题和情感元素。

【结束语】。

总体而言,《简·爱》中的人物形象形态各异,既有强大的动力和执着,也有痛苦、勇气、犹豫和坚韧等人物性格,呈现出了细腻、多元、不断变换的人物画卷。通过每一个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勃朗特成功地传递出了一种自由、独立、对爱情的渴望和敬畏心,值得我们每一个读者去深思和反思。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二

“彪悍”是在网络上的一个新型而夸张的词语,形容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为人处事很霸气时刻保持一个女汉子的态度。

什么?你们想认识她?什么你们还想和她成为好朋友?······。

别急别急。我现在就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彪悍姐”——看!她就是’彪悍姐“!她就坐在那里,喏,就是坐在那个角落里静静的看书的那个,柳条般的眉毛下面有一对黑宝石般的`眼睛,双眼皮,高鼻梁,马尾辫。她只要一笑红扑扑脸蛋上嘴角边有两个深深的小酒窝。不笑不知道,她一笑你们吓一跳,想必她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千年不变的”苦瓜脸“——只要有人一逗她就笑,一张大嘴巴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不慌不忙的,不过她一笑就捂着嘴,真可爱。

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那你走进我们班,即使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她是谁。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三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之一,其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深深地印刻在读者的心中。本文将就水浒传中的几个代表性人物形象,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宋江——智勇双全,内心矛盾。

作为水浒传中的主角之一,宋江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兼备智勇双全。他心怀天下,胸怀大志,具备了激励众人、策划行动的才能。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他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内心充满了矛盾。我认为这一点与现代社会有着共通之处。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怀有着远大的抱负与目标,却常常为了现实的压力而犹豫不决,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第二段:武松——才情过人,心胸狭窄。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个代表性人物,他勇猛无比,在与老虎的搏斗中更是恶斗百余合而不败。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狭隘的一面。当他尝试逃避法律的制裁,甚至不惜陷害好友,这种心胸狭窄和自私,给他的人物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表现出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欲望,但却因为自私的行为而失去了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第三段:李逵——傻大个子,情感真挚。

李逵是水浒传中的“出门红人”的代表人物,他身高力大,万夫不敌,看上去毫不高明。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有着难以动摇的情感和信念。他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同袍的义气,成为了他人物形象的亮点。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有像李逵这样的人,他们对感情和信仰的坚持能够让人感到纯真和真挚,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第四段:吴用——智谋过人,事业有成。

吴用是水浒传中比较少出场,但是人物形象却非常突出的一位。他机智过人,频繁发挥自己的智谋打败敌人,完美地完成了鼓动义军攻城的计划。他的成功源于精明的头脑,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力以及懂得人情世故。在我们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人也比较常见,他们在树立事业并且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精明能干的一面,他们的经验能够对我们今后的成长步入辅助作用。

第五段:总体认识:形象细节定人物。

细节决定成败,形象和人物的细节充满了小说《水浒传》的文本之中。在这些细微的描写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这也告诫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品味生活细节,关注他人的情感状态以及全方位来看待别人的想法和世界。

总之,《水浒传》的人物形象给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和感知生命的渠道和视角,这些人物形象的各自的形象特色,通过各种形式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性思想、历史传统呈现给了读者。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思考人性的问题,使小说传承下来并且为读者所理解和赞叹。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四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我参加的人物形象分析培训中,我深入了解了人物形象与市场营销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有效吸引目标群体,塑造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市场营销能力,也找到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的方法。

第二段:人物形象与市场营销(250字)。

人物形象在市场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喜好、需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适合目标群体的人物形象,并利用这样的形象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人物形象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情感共鸣,从而建立起长久的情感联系。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一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帮助品牌更好地突出自身特点,赢得市场份额。

人物形象分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需要对目标群体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消费习惯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来支持人物形象的建立。这样的分析工作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更精准地定位市场,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人物形象的分析也需要关注目标群体所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以确保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与目标群体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参加人物形象分析的实践训练,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首先,我发现要做好人物形象分析,我们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塑造适合他们的人物形象。其次,我们需要善于运用各种调研和数据分析方法,完善人物形象的细节,使其更加生动鲜明。最后,我认识到人物形象分析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我们需要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物形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第五段:总结(200字)。

在人物形象分析培训中,我学习到了人物形象与市场营销的密切关系,了解到了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也通过实践训练积累了实践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个人的市场营销能力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物形象分析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形象,为品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五

《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有浓厚的人情味,各具姿态,清人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一文中曾评说:“人各面目,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令人一览而尽。”在这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婴宁,一位最爱笑的奇女子。她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婴宁是对封建礼教下的妇女形象的颠覆,她的一颦一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特有的表情。都说女子当笑不露齿,古代的女子笑得时候总是低着头用手绢遮住口鼻。且不说大笑了,光是露出牙齿也是有违常理的。然而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笑得最美的少女,不仅爱笑,而是喜欢大笑,见人就笑,似是痴憨。《婴宁》全文四千字,涉及到“笑”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含笑、隐笑、嗤笑、可笑、复笑、纵笑、狂笑、微笑、憨笑、忍笑、浓笑……真是笑得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婴宁是笑着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使书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而婴宁看到书生的呆状,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遂“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蒲松龄不厌其烦地巧妙地写出了她在不同场合的无拘无束和纯真笑语,无不感染着众多读者。她的笑声可以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以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好一个狐女!好一个奇女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早已被打入了另册,社会只是男人的世界,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妇女一举一动都被封建纲常礼教所束缚。而婴宁的笑,笑傻了封建礼教,笑进了所钟爱的情人家,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乃至不会笑的条条框框全都打破了。。蒲松龄将婴宁千姿百态的笑描绘得惟妙惟肖,令人称奇,让读者跟着一起笑。

“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初次见面,只见她“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再次出场是“执杏花一朵”,见到王子服后是“含笑拈花而入”。婴宁的住处,“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豆棚花架满庭中”。和王子服成亲以后,自己变卖首饰,买了很多花种在门院。蒲松龄有意为婴宁选择了一个远离俗世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环境,其居所离城三十多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门前皆丝柳。墙外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花已经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爱花象征着她的善良,心地的美好,且对婴宁爱笑性格起衬托作用,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阅读作品时,不难看出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婴宁绝不是痴憨不知礼,缺少教诲的人,而是一个勤劳、知礼而又具有深沉感情的人。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她大约不愿使自己形同世俗之女,又有少女的羞涩之心,所以才以天真烂漫的面目出之。

她对王子服讲述自己的身世、请求王子服将其父母合葬的那段话,更是真挚感人,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孜孜憨笑”、“似无心肝”只是她的外在特点,而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这个婴宁是相当的聪明狡黠。上元节有意遗花地上,看似无心而实是有意,借吴生之口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住处,正是这个狡黠的婴宁之所为。这个聪明狡黠的婴宁的性格,是生活中可以遇到的,打着鲜明的现实烙印。后来婴宁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容于现实,婆母嫌她“太憨生”,接着又因为惩罚了西邻之子险些被逮对质公堂,经婆母一番封建礼教的训诫,婴宁“矢不复笑”,天真烂漫的理想性格消失了。婴宁的从笑到不笑,正是蒲松龄笔下的理想性格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导致的变化,是女性的悲哀。婴宁性格中现实性的一面最终代替了理想性的一面,虽不免让读者感到惋惜,但却符合封建社会残酷的生活规律,进一步增强了婴宁形象的现实性。同时在蒲松龄深深的叹息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对女性真性情的肯定和赞扬。

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而她的“哭声”却是难能可贵的体现出了她内心的善良和孝顺。婴宁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慧洁之中,以哭,对王子服透露出对仰慕的孝心,如此聪明娴静的女子在任何时代都是难能可贵的。蒲松龄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了她那富有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六

陈胜,一个被发配的戍卒,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发出了“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唤,这呼声出现在司马迁笔下,出现在那种“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妖雾所笼罩的汉代社会,简直是一声发聋振聩的霹雳。陈胜的英雄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长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本文将在全面分析陈胜的人物形象基础上,深入探究陈胜英雄形象的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解读陈胜的形象中折射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一、陈胜英雄形象的解读

(一)志向远大,自强不息的热血英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所提倡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在少年陈胜身上的到充分体现。陈涉少时,躬耕于垄上,就胸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远大抱负,一个不甘心受命运摆布,不愿安于现状,胸怀远大理想抱负的热血英雄形象屹立在我眼前。陈胜从小为他人放牛,长大后又靠耕田为生,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在沉重的剥削压迫面前,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自己被压迫的命运了质疑,进而强烈要求改变现状,说明他有反抗自身命运的觉醒意识。通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1]1949的豪言壮语,不仅鼓舞了佣耕的伙伴,还强烈体现了陈胜不甘屈服命运,不愿被压迫的反抗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志向是人生道路上的明灯,给予人战胜一切艰难的信心和勇气。正因为少年陈胜胸怀鸿鹄之志,满怀一腔热血,才有日后揭竿而起的壮举。

(二)智勇双全,勇于抗争的乱世英雄

通过《陈胜世家》,我可以看到,作为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是一个智勇双全、善于韬光养晦,具有革命气魄和抗争精魂的英雄人物。

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1950从中,可以分析得知,秦朝的暴-政是陈胜领导农民起义的客观原因,从另一个方面得知,这也是陈胜实现鸿鹄之志的有力先机,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面对谪戍大雨,失期法皆斩的灾难,大部分人消极面对,或甘于屈服不公命运,或逃跑苟且偷生,但果断的陈胜很快意识到这次灾难时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于是,他揭竿而起,奋起反抗,点燃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星火,迅速狂涨为燎原之势。

第二,以德服人,树立威信,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孟子·公孙丑》曰:“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2]60陈胜深知以德服人,攻心为上的道理,只有站立在群众基础之上,赢得民心,才有机会取得起义的胜利。首先,陈胜和吴广以失期为契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利用扶苏的贤德,项燕的仁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领导的队伍,抓住民心,积极争取当地民众的支持。其次,他大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振奋人心的革命口号。“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950陈胜在分析当时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呼声,是对统治者历来鼓吹的反动血统论的否定与蔑视,特别符合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贫苦百姓的心理,符合他们深受秦朝的暴-政的迫-害,强烈渴望平等的民主精神。因此,陈胜得到那些饱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农民阶层的支持和强烈拥护,铸就起义队伍才能不断壮大有力之势。

杀两尉。”[1]1951-1952陈胜、吴广的激将法,一方面激起戍卒同仇敌忾的反抗心理, 另一方面为陈胜发动起义初步扫清了眼前的障碍。于是,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声中,“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1]1952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各地起义军如雨后竹笋,云集响应,起义势如破竹,取得节节胜利。起义之处,陈胜就有称王的想法,但是那是条件还不成熟,于是他沉下心,他以大局为重。“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1]1952当义军攻下陈县后,陈胜在戍卒的威望中如日中天,当时称王的条件成熟了,但陈胜没有直接封王,而是巧借当地颇有威望的三老和豪侠之口,被推上王位。这种借他人之口达到自己的意愿比自己自封为王的效果要好得多,他巧得民心。

《陈胜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张楚政权天下传颂,陈胜英明威震秦朝。此时的陈胜,已经成为了秦末暴-政,带领农民起义的乱世英雄。

(三)狂妄自大、脱离群众、遗恨千古的悲剧英雄

陈胜领导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开启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先河。但是,这场起义仅仅维持了六个月,便以失败告终。读到这里,我在为陈胜“功业未成身先死”的悲剧命运而感到惋惜的同时,又为他大起大落的人生进行了反思。对于这些弱点,其实在陈胜起义领导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对于这些缺点,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补叙手法为我们展现了出来。

上层统治者贪图富贵享乐,自私自利。后文记述曰:陈胜为王后,客曰:“伙颐!涉及为王沉沉者。”可见,陈胜的努力并非是为天下的“苦秦吏”者,根本没有大济天下苍生的愿望。陈胜称王后,心胸狭隘,不辨忠奸,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竟然杀害曾经一同佣耕的伙伴,违背了最初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这样缺少诚信薄情寡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早已兆示着陈胜的统治并不能长久,最终只能以陈胜之死而悲剧收场。

司马迁把陈胜写入“世家”,又言“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候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1]1961 陈涉,开启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的先河,他的壮举,不仅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给被压迫者的心灵注入争取平等的民主精神,更是为汉朝四百年宏大基业做了奠基。对此,明代学者尤瑛说:“汉之所以五载而成帝业者,皆涉为之驱也,不然而高祖欲以区区一沛为天下,吾恐力先惫而豪杰中起,事本未可知矣!然则汉有天下,非涉为功哉!”[3]525 道出了陈胜起义的非凡的历史意义。陈胜、吴广所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并且推翻了专制残暴的秦王朝,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样就为社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二、 陈胜英雄形象的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秦末农民起义运动中勇于抗争的乱世英雄人物,这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在《史记》中,司马迁把陈胜写入“世家”,真实客观的记载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的全过程,表现了陈胜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农民起义势如破竹的强大阵势。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云:“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道而陈涉发迹。”[4]140这种把陈胜和汤、武、孔子等大圣人等量其观的做法,在整个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空前而又绝后的。

司马迁认为,因为秦朝的穷奢极欲、重役暴敛,把人民推向水深火热中,陈胜才揭竿而起,领导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所以,陈胜反抗暴秦的举动就像成汤革命、武王伐纣一样是天经地义的,是进步的;陈胜反抗暴秦的思想就像孔子作《春秋》对乱臣贼子进行口诛笔伐那样合乎逻辑。

司马迁把陈胜写入“世家”的行为,不仅是肯定农民起义反抗暴秦的斗争,更是对下层人民的重视,并歌颂了下层人民的力量。尤其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地为被汉代统治者杀害的下层人物树碑立传,表现了一种分拣社会中少有的民主精神和勇敢无畏的求事态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他自身的帝王将相的历史观,说明他以意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从而,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发展的历史观。

(二)体现了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在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辉煌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与生存环境和内外恶势力抗争的志士仁人,而陈胜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沉重的压迫面前,陈胜不甘于屈服命运,志存高远,怀着鸿鹄之志并积极进取,不畏强权的反抗被压迫的命运。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呼声,这种呼声是对君权神权的挑战。而“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口号,表现了陈胜坚定的反抗精神和思想气魄。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陈胜的反抗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其中自强不息的品质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核。这是陈胜英雄形象对后世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主要原因。

三、结语

尽管文中所综述内容,基于《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陈胜,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社会上领导秦末农民起义运动的第一人,他是智勇双全,勇于抗争的乱世英雄,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自强不息,勇敢果断,认可他的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在陈胜称王后,不辨忠奸,背弃群众,妄杀故人的薄情寡义之举,我们一定要加以警戒。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七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以说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这一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繁漪追求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在当时虽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但同时对她也不能给予过高的评价。我认为主要有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真正觉醒的新女性应该是自尊、自爱和自律的,而繁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她的至高理想是追求自由的爱情,即使是追求也常常表现出自卑、自弃和自虐的特点。繁漪因为她常苦苦哀求周萍,甚至舍而求其次,提出即使将来把四凤接过来同住也行的要求。在得不到周萍的爱情时,竟然采取了玉石俱焚的做法。没有新女性应具备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更没有为百姓谋幸福的思想境界。在对待周萍的态度上,繁漪在剧中的贯串动作,她的种种作为和直接目的,虽然在于想留住周萍,但其结果却往往是对周朴园的一种揭露。而且,她的揭露是那样的辛辣锋利,那样的痛快彻底。请看下面这一段对话:

繁漪: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

周萍:(有些怕她)你疯了。

周萍:大家庭里不可能个个都是好人。不过我们这一房……

繁漪: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

繁漪: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

周萍: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

繁漪:(气急)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在这样的体面家庭已经十八年啦!你也说体面?周家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不象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外面还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

其次,真正的新女性应该是理性的,也是无私的,而蘩漪常常是非理性的,也是自私的。她的言行常以非理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竟冒着雨盯周萍的梢,甚至利用儿子的童真无邪当枪炮使,连周萍都痛骂她“丧失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天性”。对繁漪这个形象要辨证地来看:一方面,她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自由、爱情。她是周公馆这个死寂的封建专制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发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叫。另一方面,要与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区分开来,看到她身上的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最后终被黑暗吞噬。她是旧制度、旧家庭里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通过追求个性自由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美丽的。所以,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也就成了社会的必然。《雷雨》成功塑造了这个丰富、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她复杂而隐秘的灵魂。她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是最为突出最为显赫的形象之一。

在周公馆,18年前,周朴园用欺骗手段跟繁漪结了婚。这个在德国留过学并且接受过流行思潮影响的资本家——周仆园身上缺少资产阶级“文明”的色彩,生活习惯保留着封建遗老的气息,他在“仁厚”有“教养”等外衣伪装下的是冷酷、虚伪的灵魂。他非常重视在家庭中的地位,并得意于自己家庭的秩序和圆满。在家庭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而繁漪却是周公馆这座牢笼中受“囚禁”的人,周家对繁漪来说是密不透风的“铁匣子”,这对她的个性解放是一个极大的限制。同时也使她的反抗形式明显地有别于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西方资产阶级女性虽然也没有政治地位,但是在个人生活上却有一定的自由,而繁漪却没有任何社交的自由,她只是社会的附属品,物质上虽然拥有尽有,精神上却贫困如洗,她迷惑的心让她无法走出周家的大门。

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她的反抗是软弱的,徒劳的,不彻底的。她就象一只被蛛网紧密缠住的飞虫,一直在不停的挣扎,即使会使自己折断翅膀,即使最后会精疲力尽而亡,但她仍然坚持。

繁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繁漪喝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繁漪去看病。这次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繁漪去看病,繁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繁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第三次冲突是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繁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繁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繁漪一方。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繁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肃治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每次冲突之后,都使她们的关系发生变化。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雷雨”般的性格。

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繁漪,这个连儿子周冲都认为“不是一个平常的母亲”,而是“最大胆,最有想象的”女性,却并非是“反封建”的女性,她的骨子里沉积着的传统封建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她的思想和行为,她的意识深层潜伏着某些软弱、妥协的因素。她对周朴园虽然充满了怨恨,但却没有打算要冲出周公馆这座“死牢”,去广阔的自由天地里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的习惯和本能使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她是刺丝之中的一枝美丽的玫瑰,但终无法冲破封建社会道德法则的大网,只能做“困兽之斗”。

没有爱情的生活及不平等的夫妻关系,让繁漪感到压抑、枯燥,生命的郁结日渐沉重。周朴园家庭至上的观念和专制主义的精神时刻折磨着她,她在空虚和痛苦中煎熬了十八年,他侵蚀着她的心灵,磨钝她的感观,但繁漪的坚韧、执拗,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的思想并未消隐沉沦,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个性解放的呼声象春风般吹进周公馆时,繁漪便从一个“石头人”的冬眠中苏醒了。她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使她的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从冷漠地等死转而为对真真活着的追求。繁漪正是那个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她读过一些书,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之后。她从情欲的解放中体味到精神的自由,重新找回丢失已久的生命力。“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她就是这样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正是这样,才把她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捆-绑的妇女区分开来,显出一丝耀眼的锋芒。

她向往爱情,于是有了和周朴园和鲁侍萍之子周萍的暧昧关系。她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与周萍一起远走高飞。但这一切希望随着四凤的出现而破灭了,周萍的移情别恋令繁漪心慌意乱。它试着用旧情软化周萍,想使他回心转意;她甚至苦苦哀求周萍回到她身边……尽管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但这正体现了她对爱情、对幸福、对自由不顾一切的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最后导致了周家家破人亡的悲剧,虽然这种追求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观念,但这追求却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表现着一种自然的精神。

余秋雨在《天涯故事》中摘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头鹿在猎手的追赶下拼命奔逃,但突然停住了。猎手一看鹿已在悬崖边,这时鹿回过头来,它的目光,清澈而美丽,无奈而凄凉,凄凉中闪耀出渴求生命的光彩……这是一种多么具有震撼力的眼神……故事的结局,是猎人放了那鹿。

鹿,尚且有这种精神,更何况人呢?繁漪的追求,何偿不是濒临绝境的一搏?

繁漪的追求固然选错了方式,选错了对象,但这种追求的本身是不容非议的。甚而,是值得褒奖的。这种精神,表现的是一份执著、一份坚毅、一份锲而不舍的品质,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对光明、对温暖、对快乐、对一切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繁漪的追求固然是具有局限性的,可以说是狭隘的,完全是从她个人角度考虑的,甚至丝毫没有考虑到她的儿子周冲的利益。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他敢于冲破周家这个“牢笼”,敢于和周朴园“对着干”,甚至甘愿放弃奢华的生活,去“胜利大逃亡”,在当时的社会,这意味着一种挑战、一种叛逆。虽然没有成功,但确实难能可贵。就这一点来说,繁漪的追求是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的。

繁漪的追求最终是一场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追求是人性中一种伟大的精神,她应该成为人生永恒的主题。

因为人生的短暂,我们必须学会追求。把追求注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我们才看得到希望。

让我们牢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追求!

繁漪的悲剧命运,有婚姻不幸的缘故,也有过高看重爱情而造成的理解差异。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阴森的家中,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人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异化。最终使繁漪处在一个“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尴尬地位。繁漪在周朴园那里得不到爱情,转而到周萍那里寻求感情寄托。然而周萍会真的爱上繁漪吗?假使没有四凤,他能把繁漪带出那个“苦难的坑”吗?不能!周萍本是佣人梅妈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残忍地剥夺了母爱,再加上在周公馆那样一个冰冷、死寂的没有一丝温情的环境中,又遇上周朴园那样一个专制的暴君父亲,病态的环境形成了病态的人格。长时间的专制强压,形成了他“犹疑,怯弱同冲突”的性格,他“会贸然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也使他这个“美丽的空形”暂时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的事。其结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的这种关系。当然,这种厌恶跟四凤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即使四凤不出现,周萍也不会真正爱上繁漪的。因为:

其二,以繁漪的性格,周萍也是不可能真正爱上他的。周萍长时间生活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需要一种“活”的,“新鲜”的,“青春”的东西来给他一种动力。而繁漪的阴鸷和她的沉静忧郁,只能使他感到更加郁闷、甚至颓废。这也是他想拼命地摆脱这种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这些,都是繁漪所不能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这也正是繁漪的悲哀。

其三,周萍即使真爱繁漪,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脱离家庭把繁漪带出去。周萍毕竟是一个对封建家庭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不可能也不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周萍是一根脆弱的小草,他的肩膀不会支撑得住任何一种重担,更可怕的是他还要别人的慰藉,原以为他与繁漪一起会有共同语言,咒骂自己的父亲,最终又不自觉的以父亲为楷模。

繁漪是执着的,“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狠狠地吃了你。”这种极端的心态在她的行动上都有所表现,爱起来像团火,恨起来像把刀,也就形成了她的悲剧特点。经过数次交锋之后,繁漪那强烈的自信和希望开始消失,进攻的力量也已减退。但她为了重拾起破碎的梦,把自己从绝望中拯救出来。到最后一幕,她只剩下近乎绝望的乞求,是繁漪从来没有过的,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她的许多话都是忍受着屈辱,违拗着自己的天性说出来的: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

“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的最后的、无力的挣扎,也显示出繁漪性格中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荏的一面。但是,繁漪毕竟是个乖戾的女人,当她得不到时,她便要彻底毁灭它。当她认为一切都无可挽回时,报复的时刻便到来了。到最后一幕,她承认了同周萍的关系,迫使周朴园认下了侍萍,使周家复杂的血缘关系一下子真-相大白,使得周萍再一次陷入乱-伦,在痛苦和毁恨中自杀身亡。繁漪也在爱与恨都燃尽之后,走到了她的末路,完成了她的悲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繁漪兼有旧式女人和资产阶级新的女性两方面的因素,她所追求的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却要通过与家人私奔的传统方式来达到;尽管她很大胆,勇敢地追求爱情自由,却想也没想过要与骗她十八年,自己并不爱的周朴园表明决绝的意志;她虽然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全部内容和生活最高理想。但是,哪怕以“闹鬼”的方式存在,她也可以在周公馆屈辱地生活,这说明她虽然受过一点新的教育,但在她身上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

繁漪在旧制度,旧家庭里是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在她的思想性格中,杂合着积极的和变-态的'因素,她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因而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繁漪在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作的绝望反抗和斗争中,虽然失去了一切,但却有力地撕破和捣毁了周朴园处心积虑建立的家庭的“圆满”秩序,冲击和促进着封建王国的溃败。可以说她的不幸命运暴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则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同时也说明在利已主义的发条上产生的反抗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不能持久的,通过追求个性自由产生的爱情,她并不是美丽的,当她破坏着自己的罪恶家庭时,也在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当她要求着自己的自由时,也在损害着别人的自由,所以她不可能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亦是必然的。

曹禺曾在《雷雨.序》中这样说过:我最早想出的,并且较觉真切的是繁漪…….我喜欢看繁漪这样的女人。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最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可见繁漪在作者的心中是令人同情的,她敢爱敢恨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笔者对繁漪的爱恨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无可否认繁漪的悲剧深刻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社会,犹如一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连一点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世界。同时还表明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在中国追求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以追求个性自由所产生的拼搏力量毕竟是软弱的。但是如果过高的估价繁漪的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追求,好象太牵强了些。所以笔者认为繁漪只能是一个可怜的人,她的生活时代注定了她人生的悲剧。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八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一门独特而又有趣的学科,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魅力和挑战。在我的学习和探索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将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成功设计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我们必须对相关的艺术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这包括人体结构、色彩理论、服装设计等。例如,了解人体比例和骨骼结构的基本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和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色彩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可以给人物形象增添不同的情绪和气氛。此外,对于人物的服装设计,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时代和文化对服饰的影响,以确保人物形象的历史和文化连贯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人物形象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要成功设计一个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我们需要注重对人物的塑造和表达。人物形象设计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更是包含了人物情感、思想和行为等多个层面的表达。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尝试通过观察和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关系来丰富我的设计。我学会了观察人物的肢体语言和情绪表达,并用绘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通过人物的服装、发型、配饰等元素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和身份。通过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人物形象设计中,我成功地创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角色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次,要成功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人物形象,我们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人物形象的设计需要具备独特的特色和风格,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形象美学。因此,我们需要勇于尝试和突破,不断寻找新的灵感和创意。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喜欢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交流和合作,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火花。通过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术,我能够给人物形象的设计带来新的可能性。这种不断发掘和创新的精神,使我的人物形象设计与众不同,更具有创意和表现力。

除了艺术素养和创意思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际项目中,一个人物形象的设计往往需要与其他专业的人员和团队紧密合作。例如,与动画师、传媒工作者和市场营销人员共同合作,使人物形象的设计得以更好地呈现并传达出目标群体能够接受的信息。因此,专业人物形象设计师需要具备与不同专业和角色的人合作的能力和沟通技巧。在我的专业学习中,我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并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工作,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把握和实施人物形象的设计。

总结来说,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需要学习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我们需要通过对艺术知识的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们还需要注重对人物的塑造和表达,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赋予人物更多的生命和情感;我们要勇于创新和突破,拓宽思维和想象力;我们还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不同的专业人员紧密合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领悟到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精髓和要求,并在实践中逐渐成长。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和磨练,我将能够在这个专业领域中取得更多的成就。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九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赵云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赵云资料简介:

赵云(154—230)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30年,死后追谥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人们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赵云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常胜将军,人们又说“人无完人”,可至今也没有发现赵云什么缺点,不管是陈寿的《三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都没有说赵云有什么缺点。赵云浑身是胆,他不仅是文武全才,而且忠勇仁义。

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的赵云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

汝南之战时,力斩高览,救了刘备性命。

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

刘备招亲,是赵云护驾,我想如果当时让张飞去恐怕事情就砸了。

诸葛亮借东风那时候接应他的也赵云。

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

建立蜀国以后,刘备想着分封诸侯,犒赏三军,赵云提出来应该以安定团结为主,安定人心,听了他的建议以后使蜀国很快兴旺起来。

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关羽被杀害以后,刘备倾举国之兵,东吴报仇,赵云又站出来指出孙权是私仇,曹魏才是国仇。刘备不听,一意孤行,最终火烧连营七百里,元气大伤。还是由赵云把他接到了白帝城,才有了“白帝城托孤”。

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

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诸葛亮智收姜维还是派赵云去接姜维老母,诱降姜维。

马谡失街亭的时候也是因为赵云独自断后,才不折一人一骑。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二、详细介绍:

1、刘、赵相遇:

公元191年,袁绍战公孙瓒时,赵云第一次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隔日,公孙瓒因赵云新投未知其心,便把赵云安排在后军。不过公孙瓒并非袁绍对手,被杀的大败,赵云单骑冲入袁绍军中,刺死麴义,视袁绍大军如土鸡瓦狗一般。此时,刘备、关羽、张飞亦率领军队前来相助。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或许是英雄惜英雄的缘故,两人相见便有不舍之心。后来公孙瓒接受董卓的诏令,与袁绍讲和,有表荐刘备为平原相,自此两人洒泪而别。

2、刘、赵再遇:

公元194年,曹操兴兵欲报父仇,兵发徐州。所过之处,杀戮百姓,挖掘坟墓。当时,因黄巾余寇围攻北海,孔融派东莱太史慈前往刘备处求援,刘备欣然前往。解北海之围后,因陶谦以曹操杀戮百姓为由派糜竺前往孔融处求助,孔融亦邀刘备相往之故,刘备便前往公孙瓒处借的马步军两千及子龙,前来支援陶谦。后来因吕布袭破兖州,进军濮阳,曹操怕失其根本,遂接受刘备的讲和,退军。陶谦犒军完毕后,赵云辞去。

3、刘、赵重遇:

公元200年,此时刘备已为徐州之主。但先前刘备依附曹操时,曾参与衣带诏之事被揭晓。曹操起大军二十万攻打徐州,刘备不敌,被杀得丟妻弃子,兄弟失散,遂单骑前往投靠袁绍。后来因关羽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被袁绍知道,袁绍其才,便遣刘备前往招回。刘备趁此机会脱离了袁绍,在古城刘备和关羽、张飞、赵云重聚。自此赵云便在刘备帐下效力。

4、汝南之战:

公元201年,刘备趁曹操不在许昌时,偷袭许昌,但曹操迅速回援,刘备被困于乱军之中,赵云力战许楮,杀死高览,有三十余合战败张邰。后因刘备败给曹操,遂一起投靠了刘表。

5、博望坡之战:

公元207年,刘备投靠刘表后,屯兵于新野。曹仁部将来犯,赵云出战,不数合刺吕旷于马下。后曹仁引军前来报仇,赵云引五百军破八门金锁阵,数十合战败李典。后又因诸葛亮之计,与夏侯惇战于博望坡。

6、长坂坡之战:

公元208年,曹操引大军欲报博望坡之仇,率大军八十万直扑新野。刘备不敌曹操遂弃樊城,携民过江,取到襄阳。但此时刘表已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等人假立遗嘱,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刘备过门而不得入。后曹操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众人失散。此时赵云寻思:主公将甘、糜二夫人与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军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见主人?不如去决一死战,好歹要寻主母与小主人下落!”便冲入曹军阵中。赵云在此战中七进七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得名剑青釭,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惇部将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唬退张邰。在曹操军中往来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此战共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后因功迁为牙门将军。同年,赤壁之战爆发,赵云在乌林小路埋伏,杀的曹操死命脱逃。诸葛亮借完东风后,也是让赵云接应到樊口。并且同年11月,赵云智取桂阳。

7、截江夺阿斗:

公元211年,刘备入益州,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孙权得知刘备西征,以其母病危为名遣人驶船接其妹回吴,欲以刘禅换荆州。幸得赵云与张飞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

8、刘备入主益州:

公元212年到214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召诸葛亮率军入蜀。诸葛亮留关羽收荆州,自己与张飞、赵云逆流而上分头平定各个郡县,直到江州、破巴郡。然后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另领一军走南路,赵云从外水平定江阳。最后在成都会合,合围成都,成都既定,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9、汉水救黄忠:

公元219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七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黄忠斩了夏侯渊之后欲趁胜追击,便引军前去劫粮。过期不还,赵云便前往接应,半路中一枪刺死文聘部将慕容烈、魏将焦炳,杀的张邰、徐晃胆战心惊,不敢迎敌。赵云救走黄忠后又冲入曹军重围救出副将张著。汉水营前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刘备亦赞赵云曰:“子龙一身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

10、大意失荆州:

公元221年,关羽因恃才自傲,不听诸葛亮连吴抗曹之计,被东吴杀害。刘备欲报关羽之仇,尽起大军进攻东吴。赵云谏,刘备不听,留赵云督江州。

11、火烧七百里:

公元222年,刘备失利与秭归,蜀汉大军被陆逊一把火烧光。赵云听闻两军交战,引军出,救刘备至白帝城。

12、因功升迁:

公元223年,赵云因功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后再迁为镇东将军。

13、南蛮叛乱:

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

14、力斩五将:

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师北化,在凤鸣山与西凉猛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四子韩琪,射死三字韩琼,生擒儿子韩瑶,后再刺死韩德威震诸军,而赵云此时已年近七旬。

15、单骑退魏兵:

公元228年,因马谡失街亭,造成蜀军全局被动,此时赵云和邓艾两人为疑兵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才不至于大败而归。其中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颙,杀退万政,才全身而退。

16、赵云逝世:公元230年,赵云卒于成都。

三、《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阪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应得显神威。

八面威风杀气飘,擎王保驾显功劳。非干后主多洪福,正是将军武艺高。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昔日战长阪,威风犹未减。

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

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钢枪匹马冠三军,前后无双勇绝伦。昔日当阳今汉水,子龙端的胆包身!

长阪坡前血战时,皆言人马似龙飞。今观汉水全无敌,方表将军有虎威。

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留百世芳。

军事贡献

单骑救主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帐下虎豹骑统领曹纯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著,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领土贡献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49] 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汉水破曹

内政贡献

刘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为和将士约定,不会干预城破之后将士争取成都府库里的财物,导致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幸亏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钱的铜板,并统一物价才解决。[58] 但就在此时,仍然有人向刘备建议将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

常胜将军

2008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流传甚广,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并为赵云叫屈。

五虎上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三国演义》称“五虎上将”。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66] 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十

尼摩艇长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重要人物,他以其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身份和神秘的个性深深吸引着读者。通过阅读这本小说,可以对尼摩艇长的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尼摩艇长敏锐的思维、独立自主的精神、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洞察力以及执着的追求,构成了他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本文将通过阐述他的这些特点来探讨尼摩艇长的人物形象。

首先,尼摩艇长的敏锐的思维让人印象深刻。他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在船上遭遇困境时始终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例如,在与鲸鱼的搏斗中,他通过辨认鲸鱼的脊椎骨结构,判断出它是一种纳卡鲁纳的巨型鲸鱼,并打死了它。这种敏锐的思维使他能够在海底世界中解决各种问题,并保证船员的安全。

其次,尼摩艇长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他的人物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拒绝接受任何国家的控制和干预,坚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他创造了一艘超级潜艇“鹦鹉螺号”,并在其中寻找着神秘的海洋秘密。他不受任何外界约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不仅体现了尼摩艇长对自由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权力的怀疑和对政治的抵制。

尼摩艇长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洞察力也是他鲜明的人物特点之一。他对海洋生物和海底地理有着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理解。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识别出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并对它们进行研究和破解。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不尽好奇使他成为了一位出色的海洋学家,也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到了探索海洋的乐趣。

最后,尼摩艇长的执着的追求是他形象的关键所在。他对追求科学和知识有着无限的热爱,为了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他放弃了现实的束缚,放弃了与外界的联系。他在海底生活了数十年,寻找着隐藏的宝藏和神秘的生物,这种对追求的执着和决心令人敬佩。他的追求不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是要推动人类的科学进步和解开自然之谜。

总之,尼摩艇长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敏锐的思维、独立自主的精神、对自然世界的深刻洞察力以及执着的追求,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吸引人的角色。尼摩艇长不仅代表了一个科学家的形象,更象征着一个追求自由和知识的人类精神。通过阅读尼摩艇长的故事,读者可以在他的人物形象中找到自己追求的意义和力量。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十一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着墨最多,性格最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的要将,历来的评价很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这位绰号黑旋风、铁牛的好汉属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喜剧英雄形象,和他相类的人物在古代小说中还有不少,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杨家府演义》中的焦赞、孟良、《说唐》中的程咬金等。

这类人物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外貌上看,他们大多身材高大魁梧,相貌丑陋;从才艺秉性看,则个个武功高强,经常使用板斧、锤子之类的笨重武器,作战勇猛,善打硬仗,而且生性粗鲁爽直,脾气暴躁,疾恶如仇。

有趣的是,他们往往与儒雅沉稳的主将之间有着亲如手足般的密切关系。人物形象的这种反差极大的搭配和出场,很容易产生喜剧效果。加之这些喜剧英雄由于性格卤莽、性子急躁等原因,总是头脑发热爱冲动,不断地惹麻烦,要么是闹场误会,要么是好心办坏事,为作品平添了许多波澜。

好在所惹的乱子都不是太大,最后又总是能被那位兄长般的主将一一化解,有惊无险,造成一种滑稽幽默的艺术效果。

与张飞、牛皋、焦赞、孟良、程咬金等人相比,李逵除了上述性格特征外,还有一些属于他个人的特点。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作品把他塑造成一位喜剧英雄,像牛皋、焦赞、孟良一样,但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这些被他的奴性和嗜杀秉性掩盖了。他不能让人感到可爱,相反令人感到可怕。他一开始就是以江州牢卒的身份登场亮相的,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出农民的憨厚朴实和勤劳本分,他在游走江湖的过程中早已染上了浓厚的流氓习气,比如喜爱赌博、抢人财物等。

李逵的身上是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比如他的率真、豪爽、敢作敢为等,但其言谈举止中也暴露出明显的性格缺陷,从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惟其率真,才暴露得特别明显。他的很多举动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是出自其个人卤莽草率的性格,没有明确的目的,只能说是一种冲动和宣泄,因而也是容易失控的,很容易成为一种破坏力量。

他对朝廷的反抗看似坚决,但那是无意识的,其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熟想法,不像林?、鲁智深、武松那样,经过生活的磨难,对官府的黑暗认识很清醒,个人也越来越成熟。相比之下,李逵则没什么长进,年龄一天天增加,但同样的错误仍然不断重复。

其次是其嗜血成性。李逵作战不是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十分勇猛,为梁山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下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这在江州劫法场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

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别说读者,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这一现实的。所幸全书避开了这一点,否则,以李逵的这种作为,扈三娘、朱同等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梁山内部的火拚是迟早的事,何况好汉们之间的矛盾还远不止这些,但都在江湖义气的名目下被遮蔽了。

再次是其奴仆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他的反对招安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因此他的反抗不过是以一个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个姓赵的皇帝而已。

同是反对招安,林?、鲁智深、武松的境界与李逵明显不同。而且,李逵虽然表面上看来天不怕地不怕,但在和宋江的交往过程中,却表现出明显的奴仆意识。他对宋江可以说是服服帖帖,达到了任打任杀都毫无怨言的程度。这种缺少原则的忠诚和服帖,与梁山好汉的特立独行格格不入。

这还可以从与浪子燕青的对比中看出来。就出身而言,燕青倒是个不折不扣的奴仆,他对主人卢俊义也确实是忠心耿耿。但燕青固然对卢俊义尽到了一个奴仆的本分,他的意志却并不受卢俊义的支配,看其在征方腊凯旋回朝途中和卢俊义的一番谈话就可以明白。两相对比,个人境界和档次的差别不难看出。

李逵的结局也很有悲剧意味,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李逵的悲剧从他追随宋江之日起就开始了。

可以想象,即使宋江拒绝招安,带领众好汉杀到东京,自己当上皇帝,等待李逵的也同样是悲剧性的结局。他的大哥宋江也绝不会比刘邦、朱元璋更仁慈,更高明;打江山时是一付面孔,坐江山时则会是另一种面孔,宋江也不会超出当时社会历史所能允许的最大极限。

历代评论者评论《水浒传》中的李逵时,角度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肯定李逵的天真、直率、极质朴的道德观念及反抗意识。

李卓吾:李逵者,梁山泊第一尊活佛也,为善为恶,彼俱无意。

金圣叹: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顾学颉:(李逵)憨直、淳朴、鲁莽、富于反抗性和同情心。

牟宗三:此中之人物以武松、李逵、鲁智深为无曲者之典型,而以宋江、吴用为有曲者之典型。就《水浒传》言之,自以无曲者为标准。无曲之人物是步步全体呈现者,皆是当下即是者。吾人观赏此种人物亦必须如如地(assuch)观之。如如地观之所显者即是如是如是。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十二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

——《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写法,让女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理想,爱情友谊,具有娓娓动听,亲切感人的艺术魅力。平等,对压迫的反抗,对自由的争取是简爱的思想主线。它写一个孤女个人的奋斗故事,作者本人生活中的悲哀,忧患,紧张和勇气在小说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襁褓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最后将她送入慈善学校,在那里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被聘往桑费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真诚相爱;及行婚礼,发生不测,主人被证明早已结婚,其妻因疯病被私关密室。简爱不愿作人情—妇,只身远离,流浪途中昏倒在风雨之夜,被一青年牧师圣约翰救回家,在其两个妹妹的照顾下恢复健康。牧师准备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坚强而耐苦,可以作个好帮手,就向其求婚,但遭拒绝,因为简爱情有所钟。爱情又使她返回桑费尔德庄。这时女人已将庄园烧毁,自己也被烧死,主人抢救她时还弄成了残废,两人终于幸福地结合。此外,简爱意外地得浪迹海外的叔父一笔遗产,同时被证明她圣约翰原是姑表兄妹。简爱也在与世俗的抗争中凸显其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世意义。

《简爱》这部作品虽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却是一部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了。十九世纪是欧洲文学的繁盛表现在小说创作的繁盛上。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涌现出来,更有勃朗特姐妹、简·奥斯丁这样的女作家从厨房走入了书房,积极进行文学创作。有人甚至把十九世纪的小说形容为由妇女写给妇女读的文学。这一时期欧洲文学的另一个特点即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深化与加强。

关键词:自尊、自主、叛逆、反抗、平等、自由、感情真挚

现世意义女性意识

无论是专横霸道的表兄约翰还是狠毒的舅母里德都不能给简爱平等的亲情和关爱,当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斜倚在炉边簇拥着他们的妈妈安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简爱却被排挤在母爱大门之外。简住在狠毒的舅妈家,当挨过打后疼痛的感觉“压倒了我的恐惧,我发疯似地和他对打”。其实简爱也确实在尽力养成一种比较单纯随和的习性,活泼可爱的举止,然而这种更开朗、更率直、更自然的特性却还是换来被关到红房子的厄运。这使得反抗在她的思想中扎下了根。她意识到“片刻的反抗已经难免给我招来惩罚,于是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个决定,要反抗到底。所以当药技师给予简一个医生正当的对病人的关怀后,简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我觉得我有了保障,有了朋友。”作者通过仆人间的对话写出太太的残忍。在简离开舅妈家去劳渥德上学前,简坦率地表现出她对舅妈的厌恶、仇恨与反抗。“她们都把太太叫做我的恩人,要是恩人的话,那恩人就是个讨厌的西。”“你以为我没有感情,所以我没有一点爱,没有一点仁慈也行……你没有一点怜悯心,我到死也不会忘记你是怎么推我——残暴的,凶狠的,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你才会骗人呢!”话说完,她“心灵就怀着自由感,仿佛是挣脱了一道无形的束缚,来到了梦想的自由之中”。简爱的理智呼喊着:“不公呵,不公!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这样看来,简爱对爱的苛求仅仅是顺从和讨好是不会有回报的,简爱命运的不幸在反抗的声音中就成了不可逆转的事实,更何况简爱的思维、情感、知觉等潜在意象,当发展为因对爱的苛求而产生恐惧的时候,那些潜伏的、无意识的人格中的情绪和愿望就会在痛苦的刺激下以某些特别的言语和行为譬如逃跑、绝食做出反抗,借以摆脱难以忍受的心理和身体的摧残。简爱自己曾说过:“在跟和我自己的性格相反的独断严酷的性格打交道的时候,在绝对服从和坚决反对之间,我一生中从来不知道有什么折中的办法。我总是忠实地绝对服从,一直到爆发,变为坚决反抗为止,有时还是带着火山般的猛烈爆发的。

荣格的心理学认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更多的时候许多人因预期的标准和要求无法实现时,就会使所扮演的角色或所戴的面具发生人格变性,这种自我角色的变换我们称为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女主人公简·爱受人格面具的支配,一面忍受里德太太刻毒的伤害,陪着小心顺从她,千方百计讨她欢心,想以此换来亲人的关爱和对新生活所怀的希望。然而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贫弱的交攻,身心的虐—待使她承受着巨大的折磨。简爱的性格中脆弱与坚韧、激情与克制以此二元对立为触动点,由此略渐膨胀的人格面具在意识和行为的统治下占据风头,并在现实和理想的较量中拉开了张弓,从此播下了痛苦和无奈的种子。勿容置疑,简爱的性格中过于倔强的特殊性和始终保持强烈反叛意识的原则性常常表现为强烈的爱和恨,表现为孤独和突破孤独的抗争以及对自由的渴求。这自然使得原本六年枯燥乏味的劳渥德孤儿院的生活和学习变得更加紧张和痛苦,以至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人格面具的异化和膨胀使简的生活注定不如想象的一帆风顺,但这一切并不能把小小的简爱打—倒。

《简爱的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休憩室的隔壁是一间小小的早餐室,我溜进了那间屋子,那儿有一个书架,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一本书,我特意挑一本图画很多的书。我爬上了窗口,收起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着,把破红呢窗帘完全拉拢,我就加倍隐藏起来,仿佛坐在神龛里似的。”简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她自己最大的满足,简逐渐认识到快乐就在身边。勃朗特通过简爱似乎想要表明女性的快乐来自于抑制或者拒绝说话和运用沉默的力量。

为了惩罚简,也为了摆脱简,简被送进了一家所谓的“慈善学校”。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清规戒律极其森严,孩子们受冻挨饿,惨遭毒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简几乎没受过教育,不被重视,也从未接触过社会,是海伦,这个和她年纪相仿的但却成熟的女孩给她上了人生第一课。当简看到海伦平静的受罚或是自己的自卑受到伤害后,她只是单纯的愤怒,想反抗,她想把抽打海伦的教鞭从老师手中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折断。然而海伦叫她学会了忍耐和适应环境。海伦能让简平静下来,虽然会掺杂一点忧郁,这使简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变得坚强,而在简和海伦的友谊中让读者体会到她的善良及对朋友的忠诚和关爱,而不是因为一直生活在压抑中并要不停反抗而显出的行为上的粗鲁,这就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简爱有句名言说:“女人一般被认为是极其安静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样的感觉;她们像她们的兄弟一样,需要运用她们的才能,需要有一个努力的场地;她们受到过过于严峻的束缚,过于绝对的停滞,会感到痛苦正如男人感到的一样;而她们的享有较多特权的同类却说她们应该局限于做布丁,织织袜子弹弹钢琴,绣绣口袋,那他们也未免太心地狭窄了。”还有简爱那句著名的妇女独立的宣言:“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谈话;就像两个都通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女子最热烈的幻想和最伟大的事业,获得这些并不容易。例如,奥斯丁就终身未嫁,勃朗特也迟至38岁才结婚。作者笔下的简一反世俗,首先在意识上就树立了鲜明的人格独立意识!

标志着简完全走进社会的是她进入罗彻斯特家成为一名优秀的,同时书中的男主人公也出现了。罗彻斯特先生由于遭遇过种种不幸让她富有智慧,固执、冷漠下是善良,就像冰雪覆盖着的火山。他是简的主人,对她说话有时会傲慢无礼,但并不漂亮的简的那种不卑不抗、争取平等的精神及聪睿的头脑将他彻底征服。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她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简爱发现自已爱上罗切斯特的时候,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亘在她们之间巨大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是上流社会的绅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气馁,或者自我贬低,而是勇敢地向自已向罗切斯特承认自己的感情。在一场社会地位如此悬殊的爱情当中。表现得不卑不亢。她认为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这无疑是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向社会偏见的大胆挑战。“要是上帝赐于我一点美貌和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在英国小说史上,简是第一位女主人公,为强烈的感情驱使,主动地向她爱慕的男人翁表达爱意,而又如此率真感人!当她为自己不能与罗切斯特结合却仍被留在庄园而感到屈辱时,她愤然说道:“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这番有力的自白表明了简一贯遵循的原则——自重,自尊,自爱。由于罗切斯特疯妻的存在使他们无法结成夫妻,于是罗切斯特就决定带简到遥远的地方一起生活,但简认为自己异于当一名情—妇,她对自己说:“我关心自己,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越尊重自己。”“这个一度曾是热情、满怀希望的女人又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姑娘了。”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写出了她的情感与理智的斗争:“我不是罗彻斯特的新娘,这是我痛苦中的一部分,从最美好的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是空虚和徒劳的。这种恐怖我能够忍受和制服。可是我必须果断地,立即地,完全地离开他,这却是无法忍受的,我办不到!”一个固执、理智、坚强的姑娘跃然于纸上。即使她知道他依然爱她,却不肯辱于自己的性格,她不想辱于罗之下。她要的是平等,所以她会忍着悲伤,不去犯错误,尽管她是美丽的,而又不是她的错。就是面对着愤怒的罗,她仍能平静从容而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决定。于是她带着悲伤、遗憾离开了这座差点成为她的家的房子。

她勇敢地面对厄运的挑战,作出了离开罗切斯特这一痛苦而又坚决的抉择。这正是她把爱情与人的真正价值紧紧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爱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她的出走,不仅完满地表现了她的性格,她的执著追求,而且是世俗观念的大胆蔑视。因此,她的离去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选择,是在争取一个普通女子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道路上往前迈了一步。

简爱在离开庄园后,流浪荒郊,幸好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圣约翰冷酷自私,以上帝的使者自居,口口声声说去印度传教是他的天职。他还以上帝的心意为借口强迫简嫁他为妻。他以表面的大公无私掩盖了对简鲜活的感情的不管不顾。他并不是因为爱简而想娶简为妻的,而是认为简适合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是一个传教士的工具。简爱说:“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传教士的妻子有婚姻没有爱,桑菲尔德的男人可以给她爱却没有婚姻。经过了多年学习和思考的简,有了可以支配自己命运的知识和权力,她拒绝了这桩无爱的婚姻。她虽然没有美貌与财富,她却拥有着独立的完美心灵;她没有圣约翰那些冠冕堂皇的条件,但却拥有着比圣约翰丰富很多的情感世界。

简爱虽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弱女子,由于她性格中的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精神,她不断地超越世俗、超越自己,最终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她忠于自己的感情、理智和尊严。她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女权主义者”。她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否定了社会偏见和传统习俗,用自己独特的性格力量造就了真正的幸福,简·爱是独一无二的,魅力四射的。今天人们因为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权主义精神,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它。

《简爱》绝不是一部简单的描写一位女子成长的名著,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塑造了简爱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呈现出一位坚强,自信,聪慧,追求自由独立,敢于争取男女平等的新女性,这在男权横行的年代无疑是发出一声响亮的呐喊,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柱。它超越时间,历久弥新,散发出精神的香味,具有极强的现世意义。而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人们都疯狂的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个体的人格尊严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也许当人们穷得只剩下钱时,他们会去追求“真爱”。可被现实世界冲昏头脑的我们还配拥有真爱吗?也许到了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的时候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应该在生活中灌注一些真情和温情,追求一份本真的温馨、和谐和宽容。让我们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纯净的像一杯水,缓缓地洒落人间。简爱就是一个童话,她让我们相信,拥有了独立人格并可以自尊、自爱、自立、自信的女子,即使是一株野百合,也会有自己的骄傲,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永远的春天。

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曾更早的经历辉煌历史的母权制必然的没落了,数千年的父权社会似乎欲把女性排在文明史之外,男性长期地独霸了社会生活空间,属于社会的中心地位,而女性的存在与衍化似乎只有一种生殖符号信息。女性被排在第二位,排第一位的是男性,女性是卑贱之众,处处受男人支配,男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大多数女性应该如此。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女性意识处于一种长期的沉睡状态,女性意识还没有被唤醒。

一部全世界女性的宣言书。夏绿蒂勃朗特出版于1847年的小说《简爱》,是勃朗特三姐妹文学的首部,小说一问世,便广受欢迎。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唤起了全世界千千万万女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从简爱身上找到了追求平等、自由、幸福,以及勇于反抗一切的旧恶势力的精神资源。

简爱思想上的变化正反映着女性意识的变化,女性意识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幼年的简被欺凌被侮辱的灵魂在挣扎在抗—议,戴着牧师和良母面具的布罗克赫特和里德太太,像披着人皮的毒蝎,轮翻用其钳子与毒刺撕扯、螯蜇孤立无助的简,而简在此时表现出的耿直与倔强像头气冲冲伸头顶人的发疯的小山羊,让读者看到了一具极有骨气的灵魂被魔鬼拉扯着向地狱,灵魂最终挣脱了魔爪,扇动已残破的翅膀在阳光下飞翔。可以说作家就确定了简爱人物形象的追求平等自由,勇于反抗的基调。小小的简爱内心已有朦胧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在她心中不断地酝酿,成形。罗沃德学校像外表粗糙的珍珠贝一样,孕育了简爱毫颗通体散发着贞洁、清新、正直、聪颖的光晕的珍珠。简爱的反抗性格更加明显,和她的朋友海伦朋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简爱的性格日趋成熟,她的女性意识越来越强烈。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彻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反她视为朋友,与她坦诚相见。而当罗彻斯特向她吼出“我有权蔑视你”的时候,历经磨难而又一直处境低微的简逐毅然亮出了自信与自尊的旗帜:“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象父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同样站在上帝面前一样。“她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证明了:自己有权平等地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罗彻斯特已经结婚的事实,她毅然地离开了他。她不愿做他的情人,她的强烈的自尊也不允许她这样做。在这物质欲望横流的社会里,人们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的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而抛弃所有,而义无反顾的。她让我们相信,拥有独立人格并可以自立自信的女人,即使是一株野百合,也会有自己的骄傲,也会找到自己永远的春天。最后圣约翰对简的强大“引导”、“召唤”在简的灵魂和智慧面前终于失败了,面对圣约翰“奉献”出来的“爱情”,简说:“我瞧不起你对爱情的看法,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虚假感情。”简的话语终让圣约翰退却了,人的个性与冷酷的宗教理性的交锋,最终还是个性之鸟挣脱罗网胜利地飞向天空。

她还是那么爱着罗彻斯特时,尽管在得知他已被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成残废,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他身边,就像当初义无反顾离开一样。“我毫不在乎,先生。现在我确实对你有所帮助了,所以此起当初你能自豪地独立自主,除了施主与保护人,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时,要更爱你了。”她并没有因为罗彻斯特眼瞎、腿瘸而嫌弃他,相反地她罗彻斯特最困难的时候来到了他的身边,关心他,帮助他,并且接受了他的爱,和他走到了一起。文章至此,作者塑造的简爱形象变得高大起来,她的人格臻于完美。好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她已经站在罗彻斯特平等的地位上。男性和女性是平等的,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到。至此,简爱的女性意识已经达到一个高的层次。人物形象充分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女性与男性共同创造了人类社会共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女性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束语

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在英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名著永垂不朽,《简爱》在其中的排名并不靠前,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入人的灵魂,并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影响人的毕生命运的作品并不多。小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女主人公简爱形象的独特塑造:这是一个出生卑微,其貌不扬,却又敢于抗争,大胆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的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篇十三

法国的艾黎.福尔在他的《世界艺术史》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男人心目中,野兽代表着部落最现实的前途。相反,女人却只注重眼前和周围的事,所以,第一件用具可能是女人发明的。因此,女人是最早的工匠。她们讲究实际,谨慎保守,人类的制造也正是发轫于她们的劳作中。也可能是妇女把牙齿和小石块串成项链戴在身上,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愉悦。但是,女人讲究实效的本性限制了她们的视野,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男人。人类从一开始,就有两大力量维持着平衡,这种平衡从未打破过,第一种力量是女人,女人是现实生活的核心,她们养育后代,维持家庭,使社会沿袭必要的传统得以延续。另一种力量是男人,男人是想象生活的核心,他们专心致志,研究未解的奥秘,把死亡引向一条永不停顿的变化之路,从而设定一个亡者的社会。”这段话多少从群体意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艺术领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男性主导的根本原因。”

此外,尽管女人总是被视为爱幻想的动物,这种看法却显然是很表面化的。她们的幻想通常还是局限在日常生活的角度,譬如:我会在极为浪漫的情况下邂逅自己的白马王子、我想要嫁给一个百万富翁、我要在自己的客厅里挂满艺术作品、为什么我不是英国皇室成员。很多人会将这种想法视为想象力,因为通常女性还会为这种蓝图构思出种种戏剧化的细节,但从本质上说,这种所谓的“想象力”仍旧是收缩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目光短浅的。

这是女性社会的最大悲剧,她们由于生理的原因在史前社会就放弃的对精神领域的控制,虽然马克思主义者可能更看重物质,但失去主流话语权的女性仍然没有因此而成为决定性的力量,她们在家庭琐事上的辛劳由于主流话语权的渲染变成了理所应当,同时男性社会还会对她们的“奉献”进行吹捧,让她们觉得自己处在一个光荣而自主的位置,让她们觉得被观察是一种乐趣,所以她们渐渐忘掉了自己最原始的语言与观点。前两天看到了一本书,题目是《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很遗憾我还没有看正文,但这个问题却是值得思考。

不要不假思索的接受所有怀有人文精神的男性作家或艺术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认同,觉得他们所说的“丑”就一定是应该摒弃的,女性社会应该重新审视作家在作品中认为“丑”的事物,这样才有可能在艺术或精神的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老舍在“虎妞”身上用了不优美的形容词或动词就认定“虎妞”是一个值得否定的角色,那我们就完全掉进了父权社会的忿忿不平中。这是我们在长期阅读中养成的习惯,因为我们读到的大多数文字是由男性写就的,所以我们也习惯在阅读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放弃自我。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视点。

这并不是说一旦作者是男性他的作品就肯定站在自己一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譬如彼得.杰克逊在《梦幻天堂》中的视点。这部电影将很多传统社会认为的男性特征放到两个女孩身上,包括她们完全沉浸在梦想之中,而且最后还有一个女孩成了作家,尤其是在处理她们之间的关系时,彼得.杰克逊用了正面的镜头语言。而在《骆驼祥子》中,老舍认为“虎妞”所具备的“男性”化举动是对父权社会的入侵,所以他采用了反面的语言。关于“逃离”的主题,电影《末路狂花》也采用了“女性视角”,两个女人最初的悄悄离开是想感受一下没有家务的自由,这一离开由于她们为了维护尊严而杀死一个男人之后变得更加尖锐而急迫,进而发展成逃离,与《骆驼祥子》相反的是,《末路狂花》中的男性都被塑造成自私、狡猾和猥琐的形象,而塞尔玛和路易丝的举动却充满阳刚,而且要逃离的角色也正是她们。其实,这种逃离本来就是双方觉醒的象征,虽然逃亡会造成毁灭,但双方的力量正是在这样的威胁中得到成长的,这仿佛是一种军事化训练,虽然痛苦,但在未来的生活中,你将受益匪浅。谁选择逃离,谁就选择了抗争,谁就选择了在困难中磨练自己,谁就有可能占据统治地位。如果这种逃离始终是单方面的,那么其中一方的力量就会无限膨胀,从而造成艾黎.福尔所提到的那种平衡被打破的状况,所以,女权主义应运而生,也是维系正常生活的必然。

这是两个完全排外的例子,它们力图与男性社会断绝联系,是完全理想化的,就像是一种革命。新西兰女性导演珍康萍的《钢琴别恋》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她认为女性的尊严不是要在摆脱父权社会时才能获得,而是在欣赏的自己的选择中获得。同时她也呼吁一种真正的尊重,一种理解,而不是男性所认为的尊重与理解。她让一架钢琴成为哑女艾达表达情感的工具,也说明了女性想要在艺术,这一代表真正话语权的领域找到自己的领地,认为艺术同样可以成为女性的语言,甚至是唯一的语言。而《骆驼祥子》不但没有将这样的权利交给女性,反而剥夺了唯一一个敢于说话的女性的艺术感,却将所谓的“美”留给了一个三从四德的女性。即使是现实主义作家,也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他的角色:彼得.杰克逊可以用传统的道德观对宝莲和朱莉叶的同性恋行为大加诋毁;塞尔玛和路易丝可以是两个想在周末出去“爽”一下却不小心杀了人的笨蛋;艾达可以被塑造成背叛了他正直的丈夫的放荡的妻子,但作者最后都没有这样作,他们选择站在“女性视角”。

老舍选择站在“男性视角”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甚至,这也是他没有意识到的,事实上,只要不是强调“性别权利”的小说,都会毫无知觉的选择属于自己性别的视点。老舍的小说写的相当精彩,也很有启发意义,但作为女性社会的读者,如果只是惯性的接受文学中的潜规则、潜视点、潜逻辑,而忽视了在整个艺术上出现的由“男性视点”掌控局面的这一现状,用他们的观点评判人物形象,则会显得可悲,至少对女权主义运动来说是这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