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0 19:46:08 页码:8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大全12篇)
2023-12-20 19:46:08    小编:XY字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一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

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一样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九龙宫—飞霜殿】。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因此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三句半台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必须在那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感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那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咱们此刻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此刻咱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此刻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重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感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咱们都能够想象出一个浪漫的感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感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二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垣建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城墙。

导游词。

欢迎参考!

西安城墙景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区,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13.74公里。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

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西安属季风气候,春秋两季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最适合出行。7、8两月太热,不适合游览,如果是夏季,尽量选择早晨或者落日后上古城墙。

西安城墙,是古都西安的标志性景观。现存的城墙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城墙总周长约14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包括护城河、角楼等一系列设施。

目前西安城墙共有八处可以登城,分别是:东门(长乐门)、南门(永宁门)、西门(安定门)、北门(安远门)、含光门、文昌门、和平门、尚德门,游客可以就近登城。其中南门是西安城的迎宾门,也是游客选择最多登城的一个门。

除了步行,在城墙上骑自行车是一种很不错的游览方式,在骑行中,你会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目前在东、南、西、北等四门都有租借自行车服务,骑行结束后在上述任一门都可以返还自行车(景区规定会有变化,建议租借时再咨询确定)。同时这四个门还提供观光车环绕服务,你可以乘坐观光电动车,在城墙上绕城一圈,全程约50分钟。

在西安城墙游览,还有机会观赏到一些特有的演出活动,如仿古开城仪式展演、城墙民俗展演,演出地点都在南门。

西安城墙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

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西安城墙是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城墙环于西安城四周,固若金汤,气势不凡。登上城楼,既能俯瞰西安风光,还可以在城楼上骑单车,观看城楼上的精彩演出。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三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复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四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西安鼓楼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鼓楼。

导游词。

欢迎参考!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复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之一,(基座长52.6米,宽38米,高7.7米,一门洞;最大的鼓楼为明中都鼓楼,基座长72米,宽34.25米,高15.8米,三门洞。)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重修后的鼓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

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xx年,象征公元20xx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是古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鼓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成为一做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皇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憔悴,迁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钟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

鼓楼建成198年后,经历了一场整体搬迁。这次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扩有关,钟楼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东迁歌》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

鼓楼初建时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五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

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一样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六

鼓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原址在广济街口。万历九年迁址到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成为一做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万历年间,关中地震道士高承之断言,有万年鳌鱼在地下作怪,于是知府将钟楼迁到现址震住妖孽作祟的穴口,从此西安天下太平,万民乐业。钟楼正面的楹联就反应了这段传说。

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其间还有一次迁都之议。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曾有些心动,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皇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憔悴,迁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钟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

鼓楼建成1后,经历了一场整体搬迁。这次东迁是与西安城市发展的东扩有关,钟楼二楼西墙上,嵌有一方《钟楼东迁歌》碑,记述了这座巨大建筑整体迁移的过程。

鼓楼初建时的位置在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的迎样观,与南北城门正对,是城市的中心。这一位置正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西安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七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风景迷人的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西安城东,骊山北麓,海拔1256米,占地面积130亩,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华清池自古就是游览沐浴胜地,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和游览胜地,已经有近30的历史了。相传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后世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这里简历行宫。唐代更是大兴土木,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更为豪华,并正式改名为“华清池”

今天的华清池,名山胜水更显奇葩,自然景区一分为三,:东部为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园林南部为文物保护区,千古流芳的骊山温泉就在于此。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

5月8日,西安市华清池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们,今天我们的华清池游览已经结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八

西安是我的家乡,她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秦、汉、隋、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着名的古“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西安以它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

先说城中心的钟楼,因其楼上有一口大钟,每日击钟报时,故称钟楼。钟楼基座为正方形,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青绿色的屋檐的四角上翘着,上面有八只精致的木雕小兽,十分逼真。檐上檐下有古铜色的木雕,人物花鸟,惟妙惟肖。楼层之间的红柱、红色的门窗与黄色的墙壁配在一起,显得很漂亮。最妙的是楼顶的葫芦上巧夺天工地镀上了一层极其微薄的金箔,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钟楼古朴、庄重、宏伟、壮观。

围着钟楼的,就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城堡建筑—西安城墙。城墙非常高大、坚固,周长14千米,四面各有一个城门,门上有正楼、箭楼、胭楼,异常壮观。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厚15-18米。墙面用青砖包砌,城四角都有角楼,并有墩楼98座,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西安的名胜古迹、文化艺术珍品数不胜数。以碑石精华荟粹而闻名中外的西安碑林,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的、陪葬墓最多的昭陵,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代雕塑艺术宝库—秦兵马俑,形象逼真的大型石刻群乾陵,风景秀丽、亭阁华丽、温泉潺潺的华清池等,是其中的精华。

西安,我永远铭记!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九

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特色小吃最集中的街区,也是来西安必去的地方。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西安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在钟鼓楼后。

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近300种特色风味小吃,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的魅力所在!回民街作为饮食集中的街区而出名,这里虽然被当作了针对外地游客的旅游点,但其实当地居民一直把这里当做吃小吃、逛街休闲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夏天的夜市上在此吃饭纳凉消磨时间的市民的更多。其实整个回坊地区都是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肆与摊点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其中不乏当地人最认可的老字号小店。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不过后几个地方要从回民街向深处走得远些,不容易找到,外地游客相对较少。

晚上的回民街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各种摊铺,主要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这些小摊后面则是许多经营当地风味小吃的饭馆,人多时不光店里人满为患,连店门口也会摆满桌椅。烤肉串、涮牛肚的烟火在不甚明亮的'灯光下弥漫整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边逛、边吃,看到小摊上中意的东西就和摊主还还价。还可以到鼓楼广场的座椅上歇歇脚,看卖风筝的小贩把数十米长的风筝一直放到马路对面的高楼顶上,一切都充满真实热闹的生活热情。

文档为doc格式。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十

华清池位于临潼县城南骊山北麓的唐华清宫故址上,距西安30千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旅游胜地。

华清池历史悠久,相传西周曾在这里修建过骊宫。秦代在这里砌起石宇,名叫汤泉宫。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大肆扩建,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改名“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之上,又叫“华清池”。

天宝(756)安禄山起兵反唐,盛极一时的华清宫遭兵火之灾毁于一旦。华清池现存建筑多系清代和解放所建。1958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茸和扩建,此后又新添了中外友好书法碑林、唐诗三百首陶瓷艺术馆、梨园宫等景点增建了新浴池、华清池宾馆、骊山索道等旅游服务设施。1982年发掘出唐华清池御汤遗址博物馆,由御汤、贵妃汤、星辰汤、尚食汤和太子汤组成。贵妃池遗址上的保护建筑为四方形拱顶,其他几座为长方形宫殿建筑。

景点简介。

华清池东区悬挂有郭沫若题写的“华清池”金字匾额,区内有荷花阁、飞霞阁、五间厅(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等建筑,其中温泉石壁上的《温泉颂碑》是我国碑石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中区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区内有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星辰汤及文物陈列室。西区内有九龙湖、飞霞殿,还有《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大型壁画,该画由90块汉白玉组成,长9.15米,高3.6米,描述了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在骊山温泉宫第一次召见杨玉环的情景。

华清池的温泉非常有名。周、秦、汉、隋、唐,曾是皇家沐浴所,杨贵妃也曾“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现在四个泉眼,每小时总流量110多吨,水温常年43度。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有机物质适宜沐浴疗养,并能治风湿症、关节痛、皮肤病和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现在两座宫殿式的浴室,设有男女浴池20多处,有单人池、双人池、家庭池,同时供100多人洗浴。

景点描述。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几经波折又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或笑或叹或赞或斥的史话,但无论如何,真正的爱情总是美丽的,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到“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种美丽在同样美丽的“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华清宫里得到了真实的记载。

华清池具有六干年历史,因其紧依京畿重地,背依旖旎秀美的骊山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是历代在西安建都的帝王都特别钟情的风水宝地。相传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秦始皇以石筑室,名“神女汤泉”,汉武帝时扩建骊宫,到了唐代进行大规模扩建,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将温泉发展为池,并将池置于宫室之中,改名为“华清宫”,因宫建在温泉上,故名为“华清池”。

现在的华清池风景区建在唐华清宫故址之上,是饮誉中外的游览胜地。九龙湖区有十多座古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环湖而列,错落有致。环园是华清池故园,荷花阁、望湖楼等亭阁以及“西安事变”时蒋介石下的'五间厅等参差变化坐落期间。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环园更显的古朴雅致。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建于1990年,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尚食汤等遗址,不仅使人遥想当年杨贵妃的娇媚,还可以欣赏优美的仿唐乐舞和唐宫廷茶道表演。

近年来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现在已经建成的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相关链接:骊山西安碑林。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十一

现在我们看到了村落中发掘出来的一些瓮棺,他们是用来作什么的呢?瓮棺是专门用来埋葬小孩的。“夭折的幼儿被放入一个陶瓮,上面盖上一个陶盆,”这便是远古时期埋葬婴幼儿的理想工具。在当时有一个习俗:未实行“成丁礼”的幼儿是不能被埋入氏族公社墓地的,这一方面体现了母亲对死去小孩的体贴和爱护。因为他们认为幼儿还未成长到足以保护自己的年龄,远离大人是很容易被野兽伤害的。然而失去爱子的母亲又怎能让自己的亲骨肉去遭受如此劫难呢?她们是多么的希望能时时的看到自己儿女的身影,便于常常照看。瓮棺的圆孔是用来把死者引到另一个世界—鬼魂世界,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突出表现,半坡人认为儿女肉体虽死,但灵魂不灭,那圆孔便是灵魂出入的通道。用瓮棺作葬具掩埋小孩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商周之后,类似的习俗在当代一些少数民族氏族中仍然可以找到。佤族小孩死后用席子捆在自己房屋附近;广东连南族尚未满月的孩子死去,人们认为他不会走路,不能在户外埋葬,就将孩子的尸体用树皮包起来埋在家里的床下面。

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体现了人们对某种外来危险的防卫。那么在数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否也采用过防御外来侵扰的防卫措施呢?回答是肯定的。

6000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这样的防卫措施,而且规模宏大。在半坡遗址的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河底宽约千米,而且还可以看到有木柱的痕迹。类似于这种大围沟在其它一些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除有排水、防水的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落之间氏族成员因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极为有限,人们要生存,就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大围沟便是这一斗争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勤劳和勇敢。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总出土量为1.1万平方米,如果用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可载装3666辆。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我们的祖先在6000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真是一大奇迹。

半坡的原始村落我们已经参观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在半坡所发掘出来的文物。

在第一展室里展出的主要是半坡人的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和玉器。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坡人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场面。

根据人类各个历史时期所使用工具的不同,历史学家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石器时代(新、旧),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在人类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最长,如果把人类历史按300万年计算,旧石器就占了299万年。约在距今1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约五六千年前,发明了冶炼术,进入青铜器时代,半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期。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的第二阶地上,这里东面是林木茂盛的白鹿塬,西面是波光粼粼的浐河。在六七千年前,半坡这一带树林、竹林茂密,近处还有大片的草原和沼泽,其中生长着相当繁多的游食动物。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狩猎动物骨骼来看,有斑鹿、水鹿、竹鼠、貉、狐狸、兔和鹏鸟等,其中又以斑鹿的骨骼为最多。这也许是因为因为斑鹿性情温驯,易于捕捉的缘故吧。

介绍西安的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讲解员xx,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华清池。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内,南依骄山,北临渭水,内有天然温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于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更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沐浴游览胜地。

根据历史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60的温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早在6000多年以前,原始先民便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史前文明。3000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依骊山的山势而筑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公元747年,新宫落成,李隆基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唐华清宫,从山顶至山下,宫殿林立,楼阁相属。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壮观景象。至此,华清池也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华清池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罗曼史的历史见证。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天资聪颖,通音律,善歌舞,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唐玄宗通音律,杨玉环善歌舞,两人情投意合,使得玄宗对杨玉环宠爱有加,更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说法。唐玄宗与杨贵妃曾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前跪地对天发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对此情此景的详细描写。但由于唐玄宗在执政后期,整日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思朝”的奢靡生活,最终导致了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士兵们杀死宰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了杨贵妃。从此华清池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宋元明清还有多位皇帝游幸至此,但都未达到唐华清宫的盛大规模。

我们眼前的就是九龙湖,大型历史舞剧《长恨歌》的舞台就设在这里。舞剧的特点是“真山真水真历史”——它以骊山山体为背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以各类实景为元素,将这段传奇的爱情故事真实地再现在人们眼前,欢迎大家傍晚有时间来观看。旁边的大殿叫”飞霜殿”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游幸骊山时使用的寝殿。相传此殿落成之时,正适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飞霜殿”。。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熏无颜色”的杨贵妃曾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诗句形象的描写除了杨贵妃沐浴时宛如海棠初醒的娇媚姿态。

下面我们游览莲花汤。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大家有没有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呢?它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近l00立方米,,俨然一座庞大的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的至高无上。

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造型不同,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莲花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汤,叫做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遗存。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的。星辰汤离温泉水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泉水因自然的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然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在修复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考证了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骊宫”文化遗存,并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室配套浴具,为研究秦汉沐浴文化提供了材料。

下来是尚食汤,它形制小,工艺简单,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从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证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沐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较复杂。所以推断出,尚食汤是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

这个是太子汤,顾名思义,它的沐浴者就是东宫的皇太子,在此沐浴过的皇太子有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李贤、李旦,李隆基等共10人。太子汤采用“星辰汤”的排水道供水,即摆正了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尊卑关系,又寓意着来皇太子能常沐父皇恩泽。由于太子汤的四壁及池底遭受到较严重的破坏,所以太子汤以露天的形式陈设。

好,现在我们来参观温泉总源。我国有温泉2700多处,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华清池的骊山温泉,因开发利用早,水质纯净,医疗价值高,享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环园,她是1878年临潼县令沈家祯主持修建并提名的,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环园既有北方园林的恢弘气势又兼具江南园林的优雅别致,199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曾驻于此,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大家看到的半山腰的亭子叫做“兵谏亭”,也叫“捉蒋亭”,顾名思义,就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逃到山上,被张学良、杨虎城捉住的地方。

昔日的皇宫禁苑、天下御汤,今日成了民众的游览胜地。正如郭沫若先生所咏“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不仅宫池依旧制,而今民庶尽天王”

各位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华清池就只能简单讲到这里了,欢迎大家再来参观,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