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4 08:33:16 页码:11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精选8篇)
2024-01-04 08:33:16    小编:字海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二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

目录简介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收缩展开简介。

半天赐,半人工:哈素海的大小、长宽、风景都在变化。2002年曾和同事们骑单车去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哈素海,当时的介绍是湖水面积27平方公里,近几年,基本稳定在32平方公里。还有资料说较玄乎,和有关部门查证也没有准数,为30平方公里左右。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来水,即黄河水与大青山积水的厚薄,水丰之年面积扩大,干旱时节面积缩小。随着湖底淤积,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库容将越来越小。当地人介绍,由于是黄河故道洼地,1962年之前哈素海与黄河并不相连,水源主要为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大青山万家沟、美岱沟下泻的洪水,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游移不定,并没有形成气候,从其俗称“后泊儿”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它曾经小得可怜,因此,史籍也就少有关注。哈素海的“成器”还是在1962年民生渠引入黄河水之后。宽约20米,长约50公里的河渠之水浩荡而来,哈素海便成为亏溢可以自然消补的淡水湖。可以说,今天的哈素海,一半人工,一半天成。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由于其位置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陶思浩村西,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有必要解释一下,牛轭湖就是由于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黄河影响未来:前几年去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采访,得知黄河托县段下沙拉湖滩一带黄河淘岸非常厉害,几百亩耕地一夜之间就没有了。据当地水利部门介绍,这里是“万水归托”之地,有宝贝河、银号河、什拉乌素河、大黑河等多条季节性河流。每逢夏季雨量丰沛时节,各河之水汇集于大黑河之中,然后泻入黄河。如遇黄河水涨倒漾,可观看到两河交汇的壮观景象。1300多亩南湖位于托克托县双河镇旧城南端,也是是黄河“龙摆尾”留下的旧河道,从此上溯几十公里就是土左旗的哈素海。托县下沙拉湖滩的村民说,几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村以上就没有安分过,今年把河东的地淘了,明年又给河东甩下几十亩地……它的不安分有了哈素海,它的不安分,还可以占据哈素海。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面积:29.7平方公里深度:最大水深3米,平均深度1.7米容积:0.8亿立方立米成因类型:黄河变迁而遗留的湖形态描述:哈素海务黄河故道,黄河向南摆动后发展而成,形态呈两头小、中间大;南北最长9.5km、东西最宽5.3km、平均宽3.1km,湖岸线长24.ikm,秋季库容为50亿立米(春季25~30亿立米),湖盆最低点海拔988.5m,堤岸最高点海拔993m;主要供水河流是黄河、万家沟、西白石头沟。

自然资源。

生态特征:哈素海属富营养化湖泊,污染物依次为总磷、悬浮物、cod和bod,黄河是哈素海最大的污染源;主要功能是渔业、芦苇、旅游和农灌,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营渔场,湖泊中主要鱼类有白鲢、花鲢、红鲤、黄河鲤、普鲤、鲫鱼、青色、草鱼等。鱼产量每年约为60~340吨;1991年为最低水平,仅l73吨。哈素海鱼类共计3目4科21种。其中鲤科种数最多,有l5种,占71.4%;鳅科3种,占14.3%;塘鳢科2种,占9.5%;鲇科1种,占4.8%。鲤科中又以雅罗鱼亚科和鳊亚科最多,各有4种。1991年根据春、夏捕捞渔获物调查发现。渔业资源:近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黄河鲤鱼已经难以见到,但还是可以吃到的。就2008年7月,呼包鄂共同在托县河口放流规格为每尾150至1000克的黄河鲤鱼种100万尾;几天后,又在黄河巴彦淖尔、乌海段放流黄河鲤鱼50万尾。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就分别在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等流域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2010年7月,这项活动干脆在哈素海举办,共放流规格5克/尾黄河鲤400万尾,规格50克/尾草鱼10万尾。即便不连续放流,黄河鲤鱼也还是存在的,并没有绝种。黄鲤有个习性,逆流而上,托县放流的鲤鱼一定有一部分要逆流进入哈素海湖区;哈素海湖区的鱼苗也会与黄河水系整体进行交流。据老呼市们讲,上世纪60年代国营渔场,每年白花鲢、红鲤、黄河鲤、草鱼等产量就达到300吨左右,每年都能吃到哈素海鱼……现在不同了,虽然1991年至今,哈素海鱼产量年均也在150吨以上。但鱼到处都有,哪的鱼?不清楚,说哈素海鱼,却少有人信,尤其在饭馆里吃鱼。2000年,哈素海与北京合作进行河蟹养殖获得成功,近些年来,人们吃到了哈素海河蟹,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旅游资源。

大黑河。

中国黄河上游支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源出大青山。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到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235.9千米。流域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平均比降1.42%。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时,河水含沙量高,流量大,平常清水流量较小。黄河上游支流,古称勒川、黑水。水源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蛮汗山东北坡骆驼脖子和双鹦鹉一带,与五贝滩河、水磨沟、哈拉沁沟及枪盆河等河流汇合,流经呼和浩特三角洲平原、托克托北部,最终汇入黄河。全长236公里。因为7月至8月的水量只有一半o山区的腐殖层被冲刷下来后o促使河水浑浊暗黑o所以称为大黑河。

小黑河。

呼和浩特市城南二十里处,昭君墓旁的大河,现名为大黑河。东南部还有一条河叫做小黑河。大小黑河,早在南北朝时,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即有记载。一条被称作芒干水,一条叫做武泉水。我国隋唐之际的地舆志书上,又曾将芒干水即大黑河称为“蒙水”。到了辽代,才正式将蒙水将为黑水。以后历代沿用下来,元时是黑水、黑河并称。明时分“黑河二”,但并未明确大小黑河之称。直到清代才分称为大、小黑河。大者蒙语叫作“伊克土尔根河”,小者叫作“巴哈土尔根河”(《归绥识略》)。至此,黑河的名称才明确固定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三

大青山位于呼武公路17公里处的有一条阴山古道——“白道岭”,也叫“蜈蚣坝”。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呼和浩特大青山。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各位团友,大家好,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西绵延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我们即将前往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参观游览,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位于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在这里为我国抗日战争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青山根据地的革命历史是中共党史重要而特殊的一笔。它把党的理想、主张开始较早地传播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今天的包头市、土右旗、固阳县,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土左旗,武川县以及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县、四子王旗等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而且鼓舞了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抗日豪情。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干部在这里得到了实践的历练和培养。今天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睦相处的大好局面都应该与大青山的红色火种有关。走进大青山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武川县,“革命老区人民欢迎您”的县门横标雄伟耀眼。老区人民发扬吃苦耐劳、勇敢献身的“老区”精神,正在进行新一次的“绿色革命”――退耕还林还草,封围转移,保护生态,建设秀美山川;并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中国的马铃薯基地。现在,我们沿过去游击队伏击日寇的山区公路进山,过去的战场现在已经是宽畅的一等级柏油公路,两边过去光秃秃的山坡现在已草木繁茂。

从20xx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老区人民以“暂时牺牲收入,增加、换取长远山川秀美”的奉献精神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移民。他们少养羊、少种地、多种树、多种草,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目前,全县60%的耕地已退出来种草、种树。武川现在是中国第一大无公害绿色马铃薯基地。今年全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6万亩,产量达8亿公斤。“塞外高原”牌的无公害马铃薯畅销全国大中型城市的超市、批发市场。武川还是保健粮种莜麦(裸燕麦)的主要产地之一。

〔建立根据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于8月下旬在陕北洛川召开了扩大会议,确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使游击战争担负起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随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其中120师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给在晋西北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发出电报:在平绥铁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

大青山是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虽然海拔不高,但树木葱茏,阻挡着来自北方的风沙和寒气,守卫着呼和浩特市向南、向西的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20xx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把原来生活在市区青城公园的动物迁移到大青山,给它们安了“新家”,让动物们真正回归山林,此举功莫大焉。

假日得闲,多多也长大了,决定和多多去呼和浩特大青山野生动物园游玩,多多的第一反应是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在去往野外的路上,不停问这问那。

在这个巨大的园区里,我们先是坐着小火车从山脚下来到动物散养区的入口处,然后再乘坐全封闭的面包车去观看散养的大型食肉动物,比如老虎、狮子、狼等等。通过车窗,看到一只只悠闲散步的猛兽如此温良,多多用超级想象把它们和动画片的卡通形象联系起来:看,跳跳虎!看,灰太郎!哈哈!

大象、斑马、长颈鹿也在这里,多多不大喜欢鳄鱼,说它们有点脏。在美丽的百鸟园,多多给鸟儿们喂食,跟孔雀合影,还十分好奇地要去探究小鸟住的小房子里有什么。最兴奋的还是在猴山,也许喜欢猴子是孩子们的天性。

回到家天已经擦黑了,虽然很累,多多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问她还去野生动物园吗?多多毫不犹豫的回答:去!

冬日里,许多朋友被寒冷冰封了出行的脚步,而实际上,我们遇到的障碍,往往是心理大于客观条件。冬日周五的一个朋友间随机的邀约,向“山寨”进发,就成了一个常规的车友活动计划,由于核心队员尽在掌握,成行自是必然。

我的周围,总会有几位或远或近朋友,念叨着,要相约出行,而往往最终的结果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过程是要经历和体验的,在这里,没有丝毫鄙夷的情绪,只是一份帅真的表达,呵呵,见字莫怪。

在真诚遭受了拒绝之后,行动依然,其实,带新人本身也是一个让自己修炼的过程,这里的修炼,完全是心理层面。跌宕般起伏游移,最后,万法归宗。这次的线路,对我,也是全新,一切听“总领队”调遣,这也是“圈内”不成文的规定。此次出行的队员,全部是“领队”级别,自然,没有丝毫拖沓与人为的意外,“总领队”要求:午后两点,奎素村口集合,最后,六人三车,大家按时集结完毕。车辆构成为,两部四驱越野,一部轿车。

三部车相继进入越野路段,目的地是未知路程的“山寨”大本营,我们用两部越野车把一部轿车夹在中间行驶,并拉开车距,自我的享受全部过程,同时,前后又不乏彼此的照应。这样的路段,一般是不会迷路的,原因很简单,基本没有岔路,驾驶者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克服障碍上,根据自己的驾驶节奏,欣然前行,也不忘留恋窗外的雪景。

我们在城市里,这个冬天,还没有见到真正意义的雪景,而进入山谷,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山的阴坡早已被雪覆盖,道路是一派融雪后的泥泞,个别路段也有稍厚的积雪,当然,最多的,是路面上滚落的碎石,大小不一,参差而立。这一切,对于熟悉的车友,腾挪间,驾驶的乐趣尽然,而对于刚刚感受离开公路的车友,就需要些许考验了。

“山寨”这样的大本营基地,对于冬日里的车友活动,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拯救,否侧,按照常规露营的计划,我们现有的所有露营装备,全部需要更新,还要添加部分专用装备,才可以应对北方山谷的低温。说到我们的“山寨”,是位于山谷里的一个废弃的村落,早些年,这里的原住民由于政府政策鼓励,全部迁移,靠近城市居住,原来的村落,已经变成了一段历史的记忆,而这里,恰恰有许多乐趣,待你挖掘,车友的探索热情,也在这里得以适度的释放,勃发。

山谷里的村落,往往会选择相对宽阔,安全的平地,两侧山势平缓向上,有高山草甸的风貌,一条蜿蜒曲折的大路通向其中,虽然也跟随村落废弃多年,但轮廓依旧。我们到达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整理内务,大家动手,分工协作,很快,一间大屋被整理利落,点燃屋内的大炕灶,炊烟袅袅而起,整个村落似乎都有了生气。

烧水泡茶,头道大事,引山泉水入壶,木炭煮沸,水是茶之母,这个时候,似乎一切茶事,都成了享受的极致,屋外,一切都是安静的,山风,才是韵律。

在大家品茶,聊天的同时,有超级大姐给准备晚饭,就是寻常烩菜,也有不寻常的滋味,尽在汤汁其中。整个冬日,乡村的夜晚,成了车友的乐园,大家按照自己的节奏开怀,偶尔,豪放的蒙古歌曲飘然而起,时而,又有非常的欢笑嘻哈。入夜,月亮如银盘般高高挂起,皎洁的光洒满大地,和白色的雪,相映成趣。这个季节的冬日,山谷里,确实是寒冷的,大家在尽兴之后,纷纷入(睡)袋,欢笑的余温相伴入眠。

第二天,凌晨,我们早早醒来,才发现,大雪纷纷扬扬的飘洒,我们打点行装,与酣睡的伙伴招呼后,单车登程返回,整个山谷,山风夹雪,随车前行,一出山谷,风雪渐渐消失,路况也渐渐好了起来。继续驱车前行,绕山而出,才看到,清晨的金辉洒满大地,暖暖的照耀着,再回想刚才山谷里的风雪旅程,仿佛隔世般奇妙。令人菲仪。

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精彩常有,在于你是否愿意发现。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四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导游也要做好景点介绍的工作,让游客更加了解呼和浩特这座城市。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内蒙古呼和浩特。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

欢迎大家来到!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因召庙云集,又称“召城”,是祖国北疆的历史文化名城。

呼和浩特是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独特美妙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名胜,绚丽多姿的蒙古歌舞,精彩纷呈的蒙古式摔跤,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城内有大小庙宇50多座,东南部有华贵雍容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气势轩昂的“银佛寺”大召、规模宏伟的北门外清真大寺、珍品云集的新华街东口博物馆、博大精深的“广化寺”喇嘛洞召……此外,在市郊还有昭君墓、乌素图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等雄伟庄严的庙宇。

呼和浩特的自然景致尤为迷人,“寒冷高原”辉腾锡勒草原、“夏日营盘”格根塔拉草原、“召河”希拉穆仁草原,绿草如茵,湖泊点缀,“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是久居闹市的人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的“阴山下”指的就是呼和浩特。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我想象中的呼和浩特,还有就是“塞外边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今天,我就是在对南北朝这首名诗的想象和解析中,到达了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从来之前做的功课中,我了解到呼和浩特是蒙古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公元16世纪,当地的王府与民宅常用青砖造房子,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故有“青城”之称。

于是,当飞机达到呼和浩特上空的时候,我使劲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希望能够看到传说中的青色。可是满眼望去,我并没有看到青色,而大部分都是翠绿色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疑问,我下了飞机。

刚下飞机,我就感觉到了内蒙古天空的晴朗。人们都说,内蒙古的天几乎是万里无云的,是真的吗?我抬头一看,哇!天空一片蔚蓝,只飘浮着少少几朵棉花似的白云,仿佛一片蓝色的大海,海面上不时地飘过几只白色的小帆船。阳光直射而下,明亮耀眼,让人睁不开眼睛。呼和浩特的空气也特别新鲜,尽情地深呼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青草的芳香(不过,不知这是不是因为我一心想着大草原而产生的心理作用呢?嘻嘻。)。

但是,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从课文中“看”到的内蒙古是一个翠色欲流、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塞外边城,人们都穿着襟飘带舞的衣服,骑着骏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奔驰。可是眼前的这个呼和浩特却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猛一看,我几乎分辨不出它与我生活的广州有什么差别:一样宽敞大气、车水马龙的马路、一样整洁干净的街道和河流、一样高高矗立的大厦、一样时尚前卫的市民、一样的星巴克、上岛咖啡等名店和餐馆······我真的来到了内蒙古吗?我不禁有些疑惑了。

据说现在在内蒙古,汉人已经占到80%,蒙古人只占12%,还有一些其它民族的人。于是,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猜测哪个是蒙古人,哪个是汉人,成了我旅行中的一大乐趣。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块绿地,保护身边的珍惜动植物。

二月三日早晨,我们乘火车来到了呼市。刚出站,我们便直奔内蒙博物院,想一睹那里精彩而又完整的历史文物。

站在展厅内,那宏大的景象吸引了我的眼球。内蒙古博物馆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及蓝天白云,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

我们先来到远古世界馆,就看到有许多小讲解员。他们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恐龙展馆是最让我着迷的。恐龙展厅分为一层及地下一层共两层。在一层与地下一层的中间陈列着一具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它身长26米,高达12米,体重逾60吨,是亚洲最大的恐龙,称为“查干诺尔龙”。在这具化石骨架旁边的馆内还有很多人造的恐龙,他们还会发出一亿年前恐龙的叫声,能让人们感受到一亿年前恐龙大家庭宏大景象。地下一层是生活在恐龙时期的形态各异的动物化石,如猛犸象、披毛犀、鹦鹉嘴龙、鸭嘴龙、原角龙、会飞的似鸟龙、翼龙和长有羽毛的恐龙以及恐龙蛋。这一发现展示了恐龙变鸟类的可能。

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我们要爱护身边的每一块绿地,保护身边的珍惜动植物。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五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大家一路辛苦了!

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代表___×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欢迎您来美丽的呼和浩特做客!我叫___,担任这次旅行的导游,为方便起见,大家叫我×导或小×就可以了。这位是司机×师傅,是一位年轻的老司机,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另外,顺便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蒙a______×号,在每次参观游览完毕之后,大家可以提前回到我们的旅游车上。大家可能是初次来到呼和浩特,对于这个地方多少有些陌生,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将带领大家一一领略沿途景观和行程中的景点,会使大家对呼和浩特有一定的了解。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而呼和浩特市则简称呼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被誉为“中国乳都”、“北方药都”。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1旗4县,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2019年底常住人口260.6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47万,蒙古族人口20.1万多,其他少数民族人口6.7万多,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地区民族特色浓郁的北方大都市。

俗话说“既是相逢定有缘”,希望此次相逢能使我们大家变成永远的朋友。十分高兴为大家服务,请大家把我当作贴心的朋友,在旅途中我将努力为大家工作并随时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今天呼和浩特的气温是摄氏×度,这样好天气,一定是在座的各位福星为我们带来的。那么,就让我提前祝大家旅途愉快,愿此次内蒙古呼和浩特之行能给您留下一个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谢谢大家!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六

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

目录简介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收缩展开简介。

半天赐,半人工:哈素海的大小、长宽、风景都在变化。2002年曾和同事们骑单车去位于呼和浩特市土左旗的哈素海,当时的介绍是湖水面积27平方公里,近几年,基本稳定在32平方公里。还有资料说较玄乎,和有关部门查证也没有准数,为30平方公里左右。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来水,即黄河水与大青山积水的厚薄,水丰之年面积扩大,干旱时节面积缩小。随着湖底淤积,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库容将越来越小。当地人介绍,由于是黄河故道洼地,1962年之前哈素海与黄河并不相连,水源主要为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大青山万家沟、美岱沟下泻的洪水,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游移不定,并没有形成气候,从其俗称“后泊儿”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它曾经小得可怜,因此,史籍也就少有关注。哈素海的“成器”还是在1962年民生渠引入黄河水之后。宽约20米,长约50公里的河渠之水浩荡而来,哈素海便成为亏溢可以自然消补的淡水湖。可以说,今天的哈素海,一半人工,一半天成。哈素海是黄河变迁而遗留的牛轭湖,属大黑河水系的外流淡水湖泊。由于其位置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陶思浩村西,过去曾称陶思浩西海子,俗称后泊儿。有必要解释一下,牛轭湖就是由于弯曲河道因弯曲过度,发生裁弯取直,原来的河道被废弃所留下的部分。黄河影响未来:前几年去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采访,得知黄河托县段下沙拉湖滩一带黄河淘岸非常厉害,几百亩耕地一夜之间就没有了。据当地水利部门介绍,这里是“万水归托”之地,有宝贝河、银号河、什拉乌素河、大黑河等多条季节性河流。每逢夏季雨量丰沛时节,各河之水汇集于大黑河之中,然后泻入黄河。如遇黄河水涨倒漾,可观看到两河交汇的壮观景象。1300多亩南湖位于托克托县双河镇旧城南端,也是是黄河“龙摆尾”留下的旧河道,从此上溯几十公里就是土左旗的哈素海。托县下沙拉湖滩的村民说,几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村以上就没有安分过,今年把河东的地淘了,明年又给河东甩下几十亩地……它的不安分有了哈素海,它的不安分,还可以占据哈素海。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西70公里的土默特左旗境内面积:29.7平方公里深度:最大水深3米,平均深度1.7米容积:0.8亿立方立米成因类型:黄河变迁而遗留的湖形态描述:哈素海务黄河故道,黄河向南摆动后发展而成,形态呈两头小、中间大;南北最长9.5km、东西最宽5.3km、平均宽3.1km,湖岸线长24.ikm,秋季库容为50亿立米(春季25~30亿立米),湖盆最低点海拔988.5m,堤岸最高点海拔993m;主要供水河流是黄河、万家沟、西白石头沟。

自然资源。

生态特征:哈素海属富营养化湖泊,污染物依次为总磷、悬浮物、cod和bod,黄河是哈素海最大的污染源;主要功能是渔业、芦苇、旅游和农灌,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营渔场,湖泊中主要鱼类有白鲢、花鲢、红鲤、黄河鲤、普鲤、鲫鱼、青色、草鱼等。鱼产量每年约为60~340吨;1991年为最低水平,仅l73吨。哈素海鱼类共计3目4科21种。其中鲤科种数最多,有l5种,占71.4%;鳅科3种,占14.3%;塘鳢科2种,占9.5%;鲇科1种,占4.8%。鲤科中又以雅罗鱼亚科和鳊亚科最多,各有4种。1991年根据春、夏捕捞渔获物调查发现。渔业资源:近几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黄河鲤鱼已经难以见到,但还是可以吃到的。就2008年7月,呼包鄂共同在托县河口放流规格为每尾150至1000克的黄河鲤鱼种100万尾;几天后,又在黄河巴彦淖尔、乌海段放流黄河鲤鱼50万尾。据了解,从2006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就分别在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等流域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2010年7月,这项活动干脆在哈素海举办,共放流规格5克/尾黄河鲤400万尾,规格50克/尾草鱼10万尾。即便不连续放流,黄河鲤鱼也还是存在的,并没有绝种。黄鲤有个习性,逆流而上,托县放流的鲤鱼一定有一部分要逆流进入哈素海湖区;哈素海湖区的鱼苗也会与黄河水系整体进行交流。据老呼市们讲,上世纪60年代国营渔场,每年白花鲢、红鲤、黄河鲤、草鱼等产量就达到300吨左右,每年都能吃到哈素海鱼……现在不同了,虽然1991年至今,哈素海鱼产量年均也在150吨以上。但鱼到处都有,哪的鱼?不清楚,说哈素海鱼,却少有人信,尤其在饭馆里吃鱼。2000年,哈素海与北京合作进行河蟹养殖获得成功,近些年来,人们吃到了哈素海河蟹,这倒是不争的事实。

旅游资源。

大黑河。

中国黄河上游支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源出大青山。西南流经呼和浩特市,到托克托县河口镇入黄河。长235.9千米。流域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平均比降1.42%。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时,河水含沙量高,流量大,平常清水流量较小。黄河上游支流,古称勒川、黑水。水源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蛮汗山东北坡骆驼脖子和双鹦鹉一带,与五贝滩河、水磨沟、哈拉沁沟及枪盆河等河流汇合,流经呼和浩特三角洲平原、托克托北部,最终汇入黄河。全长236公里。因为7月至8月的水量只有一半o山区的腐殖层被冲刷下来后o促使河水浑浊暗黑o所以称为大黑河。

小黑河。

呼和浩特市城南二十里处,昭君墓旁的大河,现名为大黑河。东南部还有一条河叫做小黑河。大小黑河,早在南北朝时,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即有记载。一条被称作芒干水,一条叫做武泉水。我国隋唐之际的地舆志书上,又曾将芒干水即大黑河称为“蒙水”。到了辽代,才正式将蒙水将为黑水。以后历代沿用下来,元时是黑水、黑河并称。明时分“黑河二”,但并未明确大小黑河之称。直到清代才分称为大、小黑河。大者蒙语叫作“伊克土尔根河”,小者叫作“巴哈土尔根河”(《归绥识略》)。至此,黑河的名称才明确固定下来。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七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呼和浩特是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原分为新、旧两城。旧城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相传是土默特蒙古部首领俺答汗及其夫人三娘子所建,初时谓之库库和屯,明廷命名为“归化”。新城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命名为归绥县。民国十七年(1920xx年)建绥远省,设归绥市。1954年,撤销绥远省建制,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又称“召城”。

三娘子是我国历史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远见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创建者,祁孝龙则是呼和浩特新城的创建者。三娘子名叫钟金,是明代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杰出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妻子。生于1550年,卒于1620xx年。

三娘子首先就是一位民族英雄。她不仅容貌非凡,性格豪放不羁,擅长歌舞骑射,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指挥才能。她所处的年代,正是明朝与蒙古族战争频繁的时代。三娘子执掌军政实权达四十年,始终坚持和平互利的政治原则,既粉碎了明廷的经济封锁,又使蒙古各部统一起来,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极高的威望,受到蒙汉人民的敬重。三娘子收纳并重用汉人,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娘子又是一个维护民族团结的巾帼英雄。她维护民族利益,处处顾全大局,妥善地处理了许多边事纠纷。1585年的青海之乱,十万蒙军既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又与明军发生冲突,三娘子临危不惧解除了战争危机,恢复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1581年,三娘子亲自主持监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迁徙”进而定居下来。这是三娘子对蒙古社会的又一贡献。人们对三娘子的怀念是长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后庙”(即三娘子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设供祭祀,这种纪念活动,一直延续到1933年。在民间,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追忆、传颂她的许多生动贻闻,怀念她的英雄业绩。

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三娘子以难以想像的毅力,坚定地执行了俺答汗的各项政策,使俺答汗的事业得以延续,维护了土默特部的统一和繁荣。她主政的30多年,是明代蒙古最为安定的30多年,是长期战乱后人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宝贵30多年。正因为如此,她的名字,她的业绩在蒙、藏、汉各民族中久久传诵,人们敬仰她,怀念她。

呼和浩特导游词英文版篇八

呼和浩特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蒙、汉、回、藏多民族聚居区。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呼和浩特景点。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位于呼和浩特市北80公里处,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境内,是内蒙古著名的草原旅游点。从呼和浩特乘车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俗称“召河”,因在希拉穆仁河边有清代喇嘛庙“普会寺”而得名。“普会寺”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34年(公元1769年),寺内三重殿阁,雕梁画栋,非常壮观。普会寺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敖包山上观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

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奏准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2.5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将军衙署设于城内中心鼓楼西侧。按清工部工程则例规定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

自大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凡3门,中门形同过殿但不常开,平常出入经由两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3间,东西各建厢房3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宅第与配房间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衙署经多次修缮,面目全非,近年开始修整,尽可能按原有制度复原,接待游人观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