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9 07:31:02 页码:14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2024-02-09 07:31:02    小编:薇儿

方案的制定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综合考量,不能草率行事。方案的实施要跟踪和监控,及时调整和改进。在选择方案时,建议大家多方比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出最适合的方案。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一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歌曲伴奏,随歌声舞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在唱歌、伴奏、跳锅庄舞诸项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看羌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再看羌笛的图片(出示图片),介绍羌族。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

(2)集体朗读歌词,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3)学唱前16小节歌谱,引导学生“发现”后面8小节与前面8小节基本相同。

(4)背唱第一段歌词,并随伴奏带放声歌唱。

3.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习几个锅庄舞的动作,欢快起舞。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主题,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瑶族舞曲》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瑶族,看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瑶族舞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_,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5)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3.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

4.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2.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二

我班三年级学生,地处农村,接触音乐较晚,音乐氛围不浓,音乐的基础薄、乐感不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音乐意识,但通过教学希望他们能随之增强他们的音乐意识,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三年级的学生们慢慢已有自己的主见,音乐会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表现欲望。所以在每一次音乐会中都希望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更热爱生活。

班级音乐会的活动方案为:

1、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2、寓教于乐,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和生活能力。

3、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

4、多表扬,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和自信;多鼓励,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多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和睦相处。

三年级教室。

全班学生及教师

1、全班分成五小组,并选一名或多名主持人。

2、确定活动内容,制定节目单:

(1)节目内容: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节目。可以是本学期

教材内容,也可选择自己最喜欢的`。

(2)节目形式:包括唱歌、器乐表演、舞蹈等。

(3)节目人数:根据节目需要,可以自由搭配,形式不拘。

(4)自愿报名,节目单由主持人完成。

3、活动准备:节目的排练要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进行。

4、活动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演,教师稍作点评,多给鼓励

5、活动总结:表扬好节目;鼓励胆小生;夸奖进步者。

1、学校的场地和条件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2、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

3、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上台的信心不够;

4、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1、大方面来说,学生音乐会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重要一环。

2、通过班级音乐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融洽了师生、生生的情感。

3、班级音乐会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一种重要方法。

4、班级音乐会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5、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三

二、新课导入: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2、请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如: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再次感受音乐,老师弹琴,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和最能表现快乐情绪的动作来跟音乐律动。

4、师带读歌词

5、读歌词游戏:师读歌词,请学生在间奏处的地方有节奏的用拍手或跺脚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

6、学唱第一段,跟琴默唱――轻声跟琴唱

7、跟老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8、用同样的方法学习2―4段

9、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律动表演

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表演,老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分组创编动作。

五、小结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四

为了搭建展示学生才艺特长的平台和阳光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亲近艺术,展现朝气的少年的.健康形象,同时立足舞台向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发出邀请,使更多的学生与音乐交上朋友,特举办此次音乐会。

“贺新年音乐会

多媒体教室

四年级全体同学及任课老师

12月31日下午(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1、选好主持人(两男两女,每班选一对组持人)。

2、每个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必须准备好节目,而且要保证有一定的质量。歌唱类可以是联唱、小组唱、大合唱、表演唱、器乐伴奏唱、歌伴舞等,舞蹈,相声,小品等。老师也会准备一个节目。

3、提前一周上报节目,主持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好节目串词并提前预演。

4、布置音乐会会场,每个班从卖废纸的班费中拿出一部分钱买点零食,但要注意不要破坏教室卫生。

5、微机老师准备好音响设备

6、评出优秀演员,优秀节目,并且颁发奖品以示鼓励。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五

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根据音乐欣赏教学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了“听觉”的培养,以“听”为主,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联想并用各种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下面将教学的思路作一简述:

一、导入:

课间播放“金蛇狂舞”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中自由走进教室,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无形中对音乐有所感受,为教学埋下伏笔。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映,自然地引出再听音乐片断,并让学生通过听辨、思考、讨论,让他们给乐曲命名,给一首从未接触过的作品命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初听全曲的积极性,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去听,去想象,去创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起了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品:

通过教师简明、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作品相关的常识、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曲式结构等有简单了解。

三、简单的分析作品:

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分段听赏的方法,使学生对每个乐段有所感受与体验。首先让学生听引子部分。听后师提出问题:引子部分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酝酿了什么情绪?通过学生的描述,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联想力,通过哼唱加深记忆。接着让学生听a段部分,听后师提出问题:引子过后是什么乐器把引子与第一乐段连接起来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有何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力度的听辨力与联想力,通过哼唱加深记忆,进一步感受了音乐的欢快情绪。最后让学生听赏b段部分,师提出问题:a乐段和b乐段哪个乐段最热闹?用什么乐器来烘托热烈欢腾的气氛的?你能说说这段乐曲的创作特点吗?你能说出乐曲中堂鼓的节奏吗?通过让学生小组探索讨论,让学生自己画图形谱从而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并通过用筷子模仿堂鼓演奏,加深音乐记忆,感受“对答响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

四、复听全曲:

在对作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复听全曲,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按音响的顺序在课桌上排列起来,并让学生小组互相把听到的音乐描述下来,从而检测学生对音乐结构的分辨力,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掌握了全曲的结构。

五、用筷子为乐曲伴奏:

在学生中找出一名小指挥中,到讲台上指挥,要求学生在听到引子部分时随意做律动,在听到a段部分时用筷子互相敲击,在听到b段部分时用筷子模仿堂鼓的敲法为乐曲伴奏。

六、课堂小结:

以往的小结通常都是由教师进行的,本节课由学生来进行小结,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六

教学难点: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教具学具: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2、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七

1、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让学生能够听辨“独奏”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的表达。

3、歌曲对比,让学生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理。

4、歌曲《大海》,让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1、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练习:

听音乐做动作,按位置坐好。

二、导入新课:

2、听读读,感受歌曲旋律。

(1)师:大海那么美,我们安静欣赏一首独奏曲《大海》。

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请安静地闭上眼聆听(并说其旋律特点,出什么乐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词,请同学加上伴奏音乐有感情的轻声朗诵。(展开对大海的描述,感觉语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关图片,欣赏大海的美。

3、学唱歌曲。

(1)用:“呜”来模唱一下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学生做一些身体摇摆等的动作表现曲子的优美,积累三拍子的感觉。)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状,再用“呜”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轻点,优美的感觉)

(3)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旋律线,例如:波浪形……(请学生用手模仿画线来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词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范唱。

(6)学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戏。

(1)回声的游戏。师:海浪是怎样冲上岸的呢?冲上来的声音很大,退回去的声音很小……(像回声)老师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声”的练习。

(2)为歌曲伴奏。师:浪花的声音是怎样的?怎样表示合适些?(引导学生用纸抖动的声音来模仿海浪的声音效果,)师:请你们抖动纸的声音为我伴奏好吗?(注意倾听个声中的强弱和乐句的韵律。)

6、图画表现大海的美。老师有很多材料,(蓝色的绸布,海鸥,小鱼,海船……)请同学上来给我设计,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大海图画。

三、小结

作业布置:复习歌曲

板书:课题《大海》

美丽大海图画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八

提高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垦区艺术教育的发展,整体提升我区中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加强校际间音乐教研活动的交流,使教研活动更具影响力和广泛性,,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

加大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落实力度;开展“观课、议课”“有效课堂”等开放式教研活动。以提高我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工作的出发点;以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主题,提升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帮组教师走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从而带动学科的整体发展。

1、教研活动中心组(由常务理事、兼职教研员,名师,教学能手,学科骨干组成)负责研究确定主题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发言人等相关内容。

2、教研活动要突出《主题性、主体性、研究性》教研特色。

3、每次教研活动要突出一个主题,由活动承办单位的音乐教师承担。

讲座培训、研讨课、评析、讨论、座谈和交流等。

承担主题教研活动的单位,要完成主题教研活动报告书,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

1、活动的思路框架(主题、主办单位、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呈现形式、活动具体分工安排)

2、活动的策划设计(人员分工、主要素材、主要环节)

3、活动流程及展示(主要活动过程、精彩片断记录、评议和发言、争议的问题、最后的共识和结论)

4、活动的评议反馈(活动的收获、困惑、评议)

5、活动的总结反思(活动的规模、效果、优点和不足、反思活动目的意义的落实和理念的差异)附录(活动资料、教案、表格及调查、活动数码照片、案6、例分析)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九

音乐社团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学期了,每周都坚持着3――4天的训练,而我们的学生从不懂8个基本音阶和基本发声状态到现在学会唱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节奏,可以说整体都在进步,慢慢进入了轨道。现在合唱团变成了学校的公共课余文化活动――合唱社团,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我感到很高兴。我想有校长的大力支持和重视,那我们的合唱团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我和学生会共同努力,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出一批唱的响的团音乐团来。为了真正能全面落实好此项活动,特制定如下训练计划:

每周3次,分别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五中午12点半。

多媒体教室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少儿合唱歌曲,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使学生初步建立合唱概念,从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的姿态。

3、少儿合唱歌曲。

训练为了提高。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进一步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扩大音域,咬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2、音准训练

3、节奏训练

本学期,将针对上述几方面进行重点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合唱人才。

二、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总共32人。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

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

2、视唱练习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

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

四、复习歌曲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一)复习曲谱

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

如:第一乐句65|3。5|132|错唱成65|3。5|132|20|

第二乐句35|66。6|53|2―|20xx|错唱成35|66。6|53|2―|

第三乐句32|17|615|错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错唱成12|33。3|25|1―|

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

(二)复习歌词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

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

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利用空白磁带先录好1、5)

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赏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

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

第三乐段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七、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积极参与体验乐曲带给人们的不同的情绪。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一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月亮田》。

2、听赏歌曲《金孔雀与凤尾竹》。

3、学唱歌曲《太阳》。

4、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山沟沟带给人太多的遐想,清凉的山风,清澈的小溪和青绿的高山……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和听赏音乐,让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山沟沟的秀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学会用自豪、骄傲和优美的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月亮田》。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创设歌曲情境——描述广西龙胜梯田的优美景色,并引出“月亮田”

2、师放音乐《月亮田》,让学生初步体验音乐意境。

3、提问: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你的眼前浮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5、跟读歌词。

6、师简要介绍歌曲中的:“龙脊梯田”

7、师范唱,生仔细听。

8、学唱歌谱:掌握歌曲中的半音:55#45|的音高位置,

9、生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10、师再次描述“月亮田”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用自然、甜美的各声演唱歌曲。

11、生跟琴完整唱。

12、跟师做简单的壮族舞蹈动作。

13、跟音乐带动作表演。

14、跟音乐表演唱。

15、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月亮田》。

三、新课导入:

1、猜谜语:有一种小动物他照的照片总是黑白的?(大熊猫)它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今天我们就要到大熊猫的老家四川去看一看,听一听那的民歌《太阳》。

四、师范唱。

生听老师范唱,说说太阳能带给我们什么?

五、感受歌曲。

1、跟音乐拍手。

2、按四四拍的节奏拍手。

六、读歌词。

1、师带读。

2、教生字。

3、生读。

七、学唱。

1、默唱。

2、轻声唱。

3、师指导。

4、生有感情的唱。

5、分组唱。

6、变换速度唱。

7、歌曲表演展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八、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以及表演一个民族舞蹈,请其他小朋友猜他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三、学唱歌曲。

1、放录音感受旋律,提问:你能听的出这个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吗?

2、简介“日喀则”——在藏语中是“美丽的家园“。

3、引导学生读好“就在日喀则啊”——用自豪喜悦、骄傲自豪的心情读。

4、歌词接龙游戏。

5、示范读“啊嗦啊嗦马里拉”(带动作读)。

6、完整的读歌词。

7、揭题《我的家在日喀则》。

8、师范唱,想想,你听了这首歌曲以后心情怎样?

9、轻声唱,——(跟录音),师指导唱好。

10、跟琴声自己唱——师指导演唱音色。

11、全体完整的演唱歌曲。

12、歌曲表演——带上之前学的舞蹈动作。

四、创编歌词。

1、师示范唱。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

3、跟身边小朋友唱。

4、创编表演、展示。

五、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看傣族“泼水节”的录象,引导学生观察傣族的服装、竹楼、热带雨林中的凤尾竹。

三、初听音乐《金孔雀与凤尾竹》。

1、想一想,乐曲是人演唱的还是用乐器演奏的?

2、你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觉得这个声音有什么特点?

四、介绍乐器——葫芦丝。

五、复听乐曲《金孔雀与凤尾竹》。

1、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演奏葫芦丝。

2、你听了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六、再次聆听《金孔雀与凤尾竹》。

1、让学生在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创编一个表示高兴的动作。

2、随着音乐摆动。

七、创编活动。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2、展示。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二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略)。

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电子琴、磁带、视频。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小鸟小鸟》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展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春天,它又是许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纪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二声部做到声音协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曲调相同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该拍号在第9册第1课讲过。)。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堂小结。

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学生二声部训练还有待提高,多加训练,唱多几次明显感觉好多了,但还是不太稳,要求老师带唱,请学生下课之后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四、课后反思。

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三

1、能感受到歌曲《凉山之最》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了解凉山彝族的相关风俗文化与歌曲的关系。

2、能用明亮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凉山之最》。

3、能尝试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凉山之最》,能与同伴愉快合作,进行歌表演。

《凉山之最》。

学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土人情。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四川,去大凉山的彝家看一看。

2、明确目标。

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和图画,看完后说说彝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大凉山彝族风光”)。

3、效果预期。

比较一下,那里的景色、建筑、服饰与我们汉族有什么不同。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1)听一听。

聆听歌曲《凉山之最》,让学生说说感受,教师及时补充。

歌曲欢快而有热情,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舞蹈风味,一听音乐身体就想跟着律动起来。

(2)动一动。

教师示范舞蹈(播放歌曲伴奏,教师随音乐展示“达体舞”基本舞步)。

彝族“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就是从彝族传统歌舞艺术百花园中提炼、规范、编创而成的一种集体舞或广场舞。

学生学习基本舞步。

“达体舞”基本舞步:双脚分左右走恒拍,双手划圈,在乐句结束处撩脚,多人舞蹈可以手牵手。

师生一起随乐走基本舞步。(播放歌曲伴奏,师生共同随乐舞蹈)。

2、自主学习。

(1)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解说凉山的三个之“最”——最美丽的“加师瓦拉”(披毡)、看的.“日麻杏儿布”(帽子)、听的“土什火合”(口弦),结合实际分别介绍和补充。

(2)画一画。

师:跳完大凉山热情洋溢的达体舞,接下来让我们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来画一画音乐旋律线,看一看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听一听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学生随乐哼唱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特点和歌曲结构)。

(3)唱一唱。

师:大凉山彝家人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民族稀世珍宝,接下来我们就用歌声来赞一赞能歌善舞、热情善良的彝族人。

(教师弹琴,引导学生用“lu”模唱。)。

a、教师领唱,学生合。师:刚才我们这样的演唱形式叫什么?(领唱)。

b、男女生各唱一句。师:这次又是什么演唱形式?(对唱)。

c、大家一起唱。师:这种演唱形式是?(齐唱)。

d、边跳边唱。师:这次是?(表演唱)。

3、展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唱出强弱和舞蹈的感觉。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设计表演方案。

师:能歌善舞的彝族人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呢,你们能根据歌曲创编一个节目吗?可以从演唱人数、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等方面想一想各段的表演动作设计。

(1)议一议。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表演设计方案,从演唱人数、演唱形式以及歌词等方面进行各段的表演动作的创编。

(2)排一排。

学生根据本组讨论的方案,分组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表演人数和角色扮演及若干道具的准备。

2、结果反馈——演一演。

分组表演,各组首先介绍自己的表演方案。然后根据各组的表演情况从声音、表演人数、舞蹈动作、表演方式和表情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

3、反思交流。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进凉山彝族,领略了彝族独特的风情,感受了彝族火热的音乐、舞蹈,希望同学们喜欢上彝族,并在课后多了解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音乐。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四

一、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课用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区分;

二、到底是什么喜讯从北京传出来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在1976年又一个重大喜讯从那里传出来,人们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呢?从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下面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

三、用手指来告诉每个段落的进入。

四、乐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着哼唱这两段旋律;

六、这里还有一首和北京相关的歌曲《巴塘连北京》,一起来学唱;

1、认真聆听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来指挥;

3、老师范唱中间比较难掌握的节奏;

4、学会歌曲之后加进几个藏族舞蹈的简单动作,边唱边跳;

课堂小结: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有限,以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一、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重点、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同学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

二、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歌曲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是哪个少数民族吗?x。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着什么吗?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侗家的风俗。

1、老师范唱。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了第一声部的时候,加入第二声部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声部,尤其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节奏,休止两拍,把能唱第二声部放在一组,剩下的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也带唱第二声部。

5、今天我们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还要去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看看,听听。

7、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欢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课后反思: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还要扩大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五

一、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本课用两个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巴塘连北京》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2、培养学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热爱少数民族音乐;。

重点、难点: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区分;。

二、到底是什么喜讯从北京传出来呢?大家都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在1976年又一个重大喜讯从那里传出来,人们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是怎样的一个心情呢?从音乐里我们可以听出,下面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

三、用手指来告诉每个段落的进入。

四、乐曲中哪段最有力,哪段最抒情?

五、跟着哼唱这两段旋律;。

六、这里还有一首和北京相关的歌曲《巴塘连北京》,一起来学唱;。

1、认真聆听歌曲范唱;。

2、一起用2/4拍来指挥;。

3、老师范唱中间比较难掌握的节奏;。

4、学会歌曲之后加进几个藏族舞蹈的简单动作,边唱边跳;。

课堂小结:学生边唱边跳的能力有限,以后还要多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一、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音乐风格。

二、了解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重点、难点:歌曲中切分节奏的变化。

一、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同学能说出多少个少数民族?

二、今天我们要学唱的这首歌曲你能从歌词里听出是哪个少数民族吗?x。

三、聆听歌曲范唱;。

四、你知道火塘在侗族同胞那里象征着什么吗?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坐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就是侗家的风俗。

1、老师范唱。

3、唱歌词,老师可以在学生唱好了第一声部的时候,加入第二声部的演唱。

4、带领学生唱第二声部,尤其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节奏,休止两拍,把能唱第二声部放在一组,剩下的同学唱第一声部,老师也带唱第二声部。

5、今天我们除了了解侗族的歌曲之外,还要去另外一个少数民族那里看看,听听。

7、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热情、欢快)。

8、歌曲最后的江三木啰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的意思;。

课后反思: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甚少,还要扩大这方面的知识容量。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六

2、游戏跳格子。

3、听辨音的高低。

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三、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

4、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

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

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

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

三、游戏:跳格子。

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

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

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

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

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七

1、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让学生能够听辨“独奏”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的表达。

3、歌曲对比,让学生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理。

4、歌曲《大海》,让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1、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练习:

听音乐做动作,按位置坐好。

二、导入新课:

2、听读读,感受歌曲旋律。

(1)师:大海那么美,我们安静欣赏一首独奏曲《大海》。

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请安静地闭上眼聆听(并说其旋律特点,出什么乐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词,请同学加上伴奏音乐有感情的轻声朗诵。(展开对大海的描述,感觉语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关图片,欣赏大海的美。

3、学唱歌曲。

(1)用:“呜”来模唱一下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学生做一些身体摇摆等的动作表现曲子的.优美,积累三拍子的感觉。)。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状,再用“呜”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轻点,优美的感觉)。

(3)根据歌曲的旋律画出旋律线,例如:波浪形……(请学生用手模仿画线来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词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听录音范唱,要求学生轻声范唱。

(6)学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戏。

(1)回声的游戏。师:海浪是怎样冲上岸的呢?冲上来的声音很大,退回去的声音很小……(像回声)老师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声”的练习。

(2)为歌曲伴奏。师:浪花的声音是怎样的?怎样表示合适些?(引导学生用纸抖动的声音来模仿海浪的声音效果,)师:请你们抖动纸的声音为我伴奏好吗?(注意倾听个声中的强弱和乐句的韵律。)。

6、图画表现大海的美。老师有很多材料,(蓝色的绸布,海鸥,小鱼,海船……)请同学上来给我设计,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大海图画。

三、小结。

作业布置:复习歌曲。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八

一.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会跳舞的洋娃娃》、《号手和鼓手》,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及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感觉音乐中描绘的“小音乐家”形象。

二.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演唱《布娃娃弹琴》、《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时数:三课时。

一.表演《法国号》。

用模唱法学习歌曲产《法国号》。

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二.聆听《号手与鼓手》。

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举手表示。

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分组表演。

三.表演《布娃娃弹琴》。

用听唱法学习《布娃娃弹琴》。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听教师范唱,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歌声击拍。

4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321与232”一字多音要唱准确,“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四.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中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复吸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五.聆听《星光圆舞曲》。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觉理解音的长短。

用比较的方法说也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用打击乐敲击,就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七.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走走跳跳是一个听辨强弱的游戏。

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教师击鼓的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强____弱____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弱时逆时针走。

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到编创活动中。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十九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钢琴、录音机、挂图。

1、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5)跳秋天: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2、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二十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这首儿歌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本课歌曲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在教学时要时刻围绕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贯穿到全课的教学中。

如:学土家语;学摆手舞等……运用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将诸多内容联系起来,使本课各项教学具有连贯性。首先,节奏练习中,以拍电报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技能。听辩1、3、5音高处的教学,采取了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带领学生理解1、3、5的音高不同,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读谱知识产生兴趣。接着又以极具民族的土家语进入新课教学,将新学的“乃哟乃”和“乃哟嗬”一直延续到本课教学的结束。最后又模拟社巴节的欢乐气氛,加入打击乐器,使学生通过表演、唱歌、伴奏等形式都参与进来,使整堂课由始至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多媒体课件、音符和节奏条、各种打击乐器。

一、师生问好。

师:1234|5—|同学们好。

生:515|515|5432|1—‖(前面两个1是高音的)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道问题想考考你们: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

(2)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

师总结:对了,我们汉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指地图),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排起队伍,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

三、节奏练习:

节奏条:_x|_x|__|_x‖。

1、先找学生试拍,教师纠正。

2、集体拍、分组拍(1、3小节一组,2、4小节一组)。

3、拍电报游戏:将学生分成组,按顺序每组拍一小节,依次类推。

师:同学们拍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密码,去拜访土家族吧!

四、播放幻灯片: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相关图片。

1、图片内容:土家族的服饰、吊角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

2、师随幻灯片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师: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

五、视唱练习:

1、走下座位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草莓长得低,茶叶在腰间、橘子长得高)。

2、通过采摘,你们有什么发现?

3、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草莓唱do,茶叶唱mi,橘子唱sol)。

4、随琴唱一唱do、mi、sol的音高。(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5、每组用“_。

x”的节奏任意将1、3、5三个音搭配,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

六、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

1、多媒体播放《乃哟乃》课件。

2、师:你们听到歌中土家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3、简介: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可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

4、师: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象“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今天,你来到了土家族,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要喊:“乃哟嗬!”(师领说,生齐说)我们一起学这首歌,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喊:“乃哟嗬!”

5、师有节奏地教读歌词。(两遍)。

6、齐读。

7、师生分读。(学生专门读红色区域,烘托热闹快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

1、随多媒体课件哼唱歌曲。

2、观察曲谱中红色的音符有什么共同点?(曲调一致)。

3、师生合唱曲谱。(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

5、分组唱。(其中一组唱红色区域,要唱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6、随多媒体课件学唱一遍。

6、随伴奏面对面拍手演唱。

(三)学跳摆手舞。

1、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大家可以跟着学一学。)。

2、师:正好,老师也和土家族姑娘学了两招,想看吗?(想)不过这个舞老师一个人是表演不起来的,我想邀请部分同学和我合作一下,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跳?(邀请时师可说:“乃哟乃!”)。

3、找6名同学和老师围成圈一起表演,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学一学。

4、师:我们欢快的歌声和舞步把土家人都吸引过来了,他们要邀请咱们去参加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社巴节呢!快带上我们的乐器,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5、分组(唱歌、跳舞、伴奏)体验社巴节热闹的场面。

七、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认识了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学习了用土家语演唱的歌曲《乃哟乃》,学会跳摆手舞,参加了热闹的社巴节……)你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说:“乃哟嗬!”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汉族人要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唱起动听的《乃哟乃》,跳起欢快的摆手舞,跟土家小朋友说再见吧!

音乐教师指导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才能篇二十一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生:对。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前面加上“罗”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