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5 19:03:02 页码:9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范文(19篇)
2024-04-15 19:03:02    小编:琉璃

推理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推断和判断。总结应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具备实际操作性。总结范文中包含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一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

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

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习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教材通过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二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对这些学生要求他们各单元测试成绩达70分以上,期末质量验收平均分达75分以上,优秀率、及格率分别达40%及90%以上。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2、改进课堂教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8、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三

三年级共有5个教学班,我任3班的数学课。本班有学生有67名,其中男生40人,女生27人。同学们对课程学习和课堂常规等各方面基本上已适应。由于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打工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子女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涣散,课堂上随意说话,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个别学生经常不做家庭作业。

我是上学期最后时刻接手的这个班,所以针对这些现象,本学期数学课上的不仅要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在其中,树立学生学好数学课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情境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趣味性、简洁性、思考性,要能将学生引领到自主探索中去。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

要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自主尝试的兴趣和能力,要理解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敢于放手,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口算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算和估算的意识与技能。

在日常教学中,要多从学生身边挖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去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小数和分数。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会计算简单的小树、分数加减运算。

3、感受平移、旋转的现象,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4、对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1、能用语言和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平移、旋转现象的认识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1、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2、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

第二单元除法。

第三单元时间。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小数。

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4、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简单的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6、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8、探索乘法计算、简单排列和图形变化中的简单规律。

第一单元旋转与平移。

第六单元测量。

第八单元面积。

1、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知道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结合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第五单元统计。

1、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3、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4、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气球装饰方案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投沙包结合统计和测量单元设计,

今天我当家结合生活中的小数单元设计,

1、经历观察、操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四

一、学情分析(待完善)。

因为二年级新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面临重新分班的新情况,新学生、新班级还没有建立新集体。只能就原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概述: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安排了“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五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乘法估算1课时

3、口算与估算1课时

4、笔算乘法(不进位)1课时

5、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1课时

6、笔算乘法(进位)1课时

7、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六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严格以教学计划为中心,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材的基本结构: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2、内容体系:

本学期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数字编码,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外,继续使用上学期使用的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等,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使用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等。

4、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

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本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分为60课时进行。第一单元进行5课时,第二单元进行13课时,第三单元进行5课时,第四单元进行6课时,第五单元进行9课时,第六单元进行7课时,第七单元进行6课时,第八单元进行6课时,第九单元进行3课时。(教学进度表附后)。

1、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评价,包括对数与计算方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的评价;同时也对形式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学习的习惯与态度、以及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测试以及课堂提问、课堂活动观察、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统计观念、推理能力以及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七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新课讲授】。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八

两个班级共有学生65名,经过2年的学习,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本学期要改进学生学习习惯,如预习及复习,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单元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

引入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有必要分段进行教学。本册出现的分数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诠释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使学生建立起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还学习用分数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本册教材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表内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倍”的概念,也便于学习根据“倍”的含义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的意识。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集合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并能应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字编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争取课堂作业课内完成。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第1、2周(9月1日——9月10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

第3周(9月11日——9月17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时、分、秒的3。

第4周(9月18——9月24日)………………………1、2单元测试,1。

2、测量毫米分米2千米的认识1。

第5周(9月25——10月1日)…………………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4。

第6周(10月2日——10月8日)国庆放假复习测试。

第7周(10月9日——10月15日)…………………万以内的加法3机动1。

第8周(10月16——10月22日)…………………万以内的减法4。

第9周(10月23日——10月29日)………………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整理和复习2。

测试1、复习1。

第10周(10月30日——11月5日)…………………倍的认识4。

第11周(11月7日——11月12日)………………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2。

第12周(11月13日——11月19日)…………………笔算乘法4。

第13周(11月20日——11月26日)…………………笔算乘法4。

四边形1数字编码1。

第15周(12月4日——12月10日)…………………周长。

第17周(12月18日——12月24日)………………分数的认识和计算4。

第18周(12月25日——12月31日)……………………分数的应用2数学广角2。

第19周(1月1日——1月7日)……………………总复习4。

第20周(1月9日——1月14日)…………………期末复习、考试。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九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我班现有学生35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4课时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安排进度如下:

(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3课时。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10课时。

(三)热闹的民俗节——对称2课时。

(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到8课时。

(五)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4课时。

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1课时。

(六)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七)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课时。

实践活动——点击双休日间表1课时。

(八)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月份2课时。

回顾整理——总复习5课时。

三年级。

宋村完小。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

《认识分数》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53—55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要。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上课开始我从创设“开心餐厅”的情境入手,再提问:“四块鸡翅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两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比较公平?”,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比萨饼,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我采用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分西瓜与本节课的结合起来,借助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请学生将圆纸片当成西瓜折一折、分一分,直观的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学生折出了四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课堂上教师引导的还不够,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安排的还得当,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作为一个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找到教学中有效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学习。

《认识分数》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53—55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开始,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要。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

上课开始我从创设“开心餐厅”的情境入手,再提问:“四块鸡翅平均分给两个人怎么分、两瓶饮料平均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比较公平?”,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接着出示两个人平均分一个比萨饼,每人分得多少,让学生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分数的比较大小时,我采用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分西瓜与本节课的结合起来,借助生活经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概念,二分之一大于四分之一。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折纸,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畅述,来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意义。尤其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请学生将圆纸片当成西瓜折一折、分一分,直观的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学生折出了四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

但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课堂上教师引导的还不够,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安排的还得当,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作为一个教师,我还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找到教学中有效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学习。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一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二)能力目标:

1、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思想教育目标: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

1、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第91页-92页例1、例2,“做一做”的1题、练习二十二1、2。

教材第93页例3,93页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二3。

教材94页例4、例5,做一做/1、练习二十二4、5、7。

教材95页例6,做一做/2、练习二十二6、8练习二十二9-11题。

例1-例3做一做、练习二十三1、2、3、4练习二十三5—10题。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二

1、这个班有39名学生,其中男生14名,女生25名,转学生3名。根据去年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都比较牢固,口算和乘法口诀都掌握的比较好。但是粗心的人很多,缺乏灵活性,应用能力差。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端正。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意识及时完成作业,这使得学习数学变得困难。因此,在新学期,在纠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2、这个班的一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习的精神。他们总是想偷懒,不做作业,不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学前准备,课后复习。在写作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只有让学生认真写,才能认真思考。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2)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一万以内的加减法、次数的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理解、矩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公里和吨、小时、分钟和秒、数学广角集(重叠题)、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

这学期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加减、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考查问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我们应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开心,愿意学习。

1、改进写作教学安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量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教学强调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加强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材料,以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a)知识和技能

1、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并做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能一位数数到十和一百;我可以用两三位数算一位数,估计一下。

3、知道简单分数(分母小于10),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名称,知道分数大小,计算相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解决与分数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区分和识别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在正方形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就会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些物体的长度是可以估计和测量的。

5、了解毫米、分米、公里的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公里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公里=1000米;了解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公斤,就会进行简单的c。

6、理解“次数”的含义,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一个数是多少倍”的实用方法。

7、学生将借助直接图形和集体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

1、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验集体思维,逐渐形成空间的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通过直观操作,初步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3)问题解决

1、体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明白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的经验。

4、学会表达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和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信心学好数学。

3、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比如观察、运算、归纳,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在数学活动中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三

学生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时间内容课时安排。

第一周时、分、秒4。

第二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第三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

第四周毫米、分米、5。

第五周千米的认识4。

第六周吨的认识5。

第七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4。

第八周倍的认识6。

第九周口算乘法、4。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一位数乘二、三位数6。

第十二周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5。

第十三周长方形6。

第十四周正方形4。

第十五周分数的初步认识4。

第十六周数学广角4。

第十七周整理和复习1—36。

第十八周复习4—66。

第十九周复习7—96。

第二十周考试。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四

第一个,加强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

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小学生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

我们举一个科学记忆的例子,换算单位的记忆。

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

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

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

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第二个,重视和加强发展小学三年级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

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不少的数学教学方法,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造成了人的智力开发的残缺。

我们很多家长就为如何开发孩子的这三种能力而苦恼。

在这里,我们有个题外话,就是男孩子为什么比女孩子的数学好?

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教育习惯,大部分男孩子从小就喜欢看科学、推理、与空间有关的图书。

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大脑中的这个理性分析的区域得到了必要的训练。

而部分女孩子呢,因为接触感性的东西较多,经常容易忽略知识。

怎么办呢?适当的为孩子选择启发智力的图书,对帮助学习数学,形成抽象思维很有帮助。

第三,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

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1、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

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

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

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

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尝试活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

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

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3、操作活动。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外围行为的倾向。

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4、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

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

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五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工作中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学期将过,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总结: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沉闷的局面,使学生乐于思考,敢于积极回答问题。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根究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作业。

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进行纠错。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六

这学期我任教三年级文科班数学,圆满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在这一学期的三年级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三年级是苦的,然而苦中有乐,苦中有收获。对本人的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试题,针对我校目前的生源状况,我在三年级第一轮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的整合,夯实基础。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坚定不移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落实基础,而且常抓不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夯实“三基”与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解题训练,因而在复习的全过程中,我力争做到选题恰当、训练科学、引伸创新、讲解到位。选题要具有典型性、目的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练“三基”。力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动态中训练了“三基”,真正使学生做到“解一题,会一类”。要做到选题精、练得法,在师生共做的情况下,多进行解题的回顾、总结,概括提炼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一些有益的“思维块”。还应注意针对学生弱点以及易迷惑、易出错的问题,多加训练,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贴近、源于课本是近年来高考题的一个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如变换课本中例习题的背景、改变图形位置、增减题设或结论等,达到深化“三基”、培养能力的目的。要引申得当,我们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典型题的作用,同时深化推广或变式变形以及引伸创新。复习中我们重视过程,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融会贯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思想和方法。要讲到位,还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揭示暴露如何想?怎样做?谈“来龙去脉”,在谈思维的过程中,应重视通性通法。

凡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必须复习到位,不能有半点疏漏,对于有变化的内容则更加重视,绝不遗漏一个考点,也绝不放过一个变化点。复习一个考点的同时,我们也结合了适当的训练,以期达到巩固的目的。对于资料的选择,我们坚持精选试题,精心组合,不搞盲目训练,有针对性、阶段性、计划性。更不搞题海战术,题不在多,贵在于精,在于质量,让学生练有所获。对于每一次训练我们都必须精讲,而且讲必讲透,重在落实。

三年级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教师对教学的安排,作业的安排要十分慎重。作业的安排一定要针对性、目的性强。作业留的太多太难是没有必要,一方面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学生根本不能完成,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而放弃学数学,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的体会是作业每天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提高题,量要适中,每天留适量习题,作业要重质,不要重量。

我在上课时十分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经常示范答题如何规范些,其次将学生的解题的过程进行课前呈现,查找学生存在的漏洞,又生动形象地揭示了问题所在,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并说明为何要这样书写,为什么有些步骤可以在草纸上完成,这样书写的好处学生很容易接受的。

考试的过程是紧张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临场发挥。自信心和优良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就。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七

本次期末考试,从试卷来看,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具体要求进行命题,紧扣教材,题型较灵活。整体上,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也较差。

现将本次考试得与失进行分析,以便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扬优势,避免失误。

本次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乡统一考试。流长小学三年级(2)班,应考人数40人,实考人数40人,实得总分1579分。平均分39.48分,40分以下20人,40—59分数段10人,60分以上10人。有两人数1人。优良率2.5%,及格率25%。

老师们批改试卷都是比较认真的,比较仔细的,试卷中没有出现漏批漏改的现象。从卷面看。学生书写态度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美观。所以更要求老师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关心,补好这一环节。

(二)基础知识的掌握从卷面来看还算理想,学生掌握牢固,这是本班的一大优势,需要继续保持。本次考试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默写古诗,学生得分率为百分之九十几,就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不错的。但第二小题得分偏低,大部分学生把拼音给忘了,班上中上等生还可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正确书写生字以外,还要求我们要交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尤其是辨析同音异形字。

第三小题联系句意,选择正确的画横线。考查书本知识的掌握,有学生丢题;错的最多的是最后一小题,“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一架移动的吊桥。”这个句子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正确的是:打比方和列数字。这种类似说明方法在复习时,也列为重点题强调过,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力度不够,同时覆盖面不够全面,只是一部分学生掌握。第四小题用直线把对应的诗句和成语连起来。这题考查学生对于诗句的积累情况。错误集中在: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草易为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出一部分学生诗句积累不过关,看来课前两分钟除教授诗句以外,还要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让他们得以牢固掌握。

第五小题仿写句子,错的最多的就是第二小题,是用四个“有的”造句,一部分学生只用了三个有的造句,说明没有好好审题。

悉,像第一个空格“像(),连绵起伏”,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成了“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四)连线课文分两小项,第一小项是根据阅读积累填空,这部分学生做的相当不错,说明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都能认真对待,牢固掌握。而第二小项,根据课文,回答问题,这是《狼和鹿》的阅读片段,主要错误集中在最后一题,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这题在复习的时候也涉及到。可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联系实际融会贯通。

(五)阅读分析部分课内的一题答题情况良好,但课外阅读情况普遍较差,当然这跟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关,但也反映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对较灵活的题目不能很好解答,得分率低,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

(六)最后一题习作题做的很不理想,当时看到试卷时,我就有些担心,肯定有很多学生写走题了:没有写成童话故事;另一方面怕他们审题不清,题目上有个要求:三个小和尚该怎样做,才能让庙里的水缸总是满满的?结果果不其然,居然没想到有的学生写的并不是三个小和尚的故事,而是写的其他童话故事。三年级习作能力还处在起步阶段,看来在习作上我还要多下功夫:首先要让他们审好题,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其次要交给他们习作的方法,不急于动笔,首先好好构思,有必要的话打一下草稿。

(六)纵观本次考试,试卷的难度、坡度应该说并不大,理应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及格的学生,学生的审题,漏题的`、答非所问的、张冠李戴的比比皆是,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并没有认真读题,只是瞄了一眼,就匆匆忙忙回答,做完也不知或不能认真检查。这也是以往考试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平时甚至考前再三提醒,可在考试过程中不少学生仍然屡教不改,实在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进行质量分析后,本班考的不理想,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有很多:首先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两头、带中间,注意重点抓基础的知识,争取能够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熟练的掌握。其次就是抓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孩子一些解题思路,还有就是交给孩子做一些灵活题目的技巧。同时,抓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养成作业、卷面整洁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做题时多多审题再去做。最后抓作文的教学,平常让孩子多练、多写。平时在学校加强教师间的集体备课,多商讨、研究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家长多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同时在平常继续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提优补差的工作,以期更大的进步。

根据本次考试出现的情况,几点努力措施:

1、让每节课、每次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台阶。

2、设置有特色的作业布置方式,如课堂作业、课外阅读词语积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

3、帮助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预习、小结、完成作业;学习中确定目标,发现重点,能提出不懂问题与同学交流,向教师请教,做好笔记和课堂练习等。

4、针对这次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我也利用假期让学生有计划有要求的完成一些假期作业:(1)针对班级整体的书写情况,我让家长去买《小学生必背古诗》练字本,让孩子每天写一页,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书写质量,同时又能积累古诗。(2)让家长参照评价手册后推荐的几本书中,和孩子商量,至少买两本,在假期让孩子阅读,同时写两篇读后感。(3)在假期中写五篇日记,记录下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同时也是一次提高作文水平的练习。

以上是结合这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些许思考,下面想说说自己在三年级课堂的教学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重点,但对某些学生来说还很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成为学习的重点,但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很难把握阅读的“度”;习作练习中,又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而二年级教材又侧重安排词句练习,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面对这些问题,第一次带中年级的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是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课后要及时反思、小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坚持写教学随想和反思。同时在后面的教学中,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总之,我应该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八

1、他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处罚,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1、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真实、自然的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

2、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很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的知识。

1、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42÷2”时,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这个单元的例7。在此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明白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个过程可以省略。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2、勤于思考,有效学习。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点拨:说说,“5”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减4余2,这个2表示什么?接下去该怎么计算?”“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

3、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尽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有用,但有些数学知识点并不河南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学生对蔬菜批发市场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对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这些蔬菜你都喜欢吗?”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引入新课。

三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篇十九

一、选择。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这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人。

a.5。

b.7。

c.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

a.15。

b.13。

c.10。

d.9。

二、解答。

下面是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的名单:

美术小组。

黎明。

杨华。

罗杰。

马腾。

张飞。

李晓。

陈晓东。

科技小组。

杨华。

陈晓东。

黎达。

黄小强。

梁志明。

赵勇。

罗杰。

1、把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名单填在相应的圈内。

参加美术小组。

科技小组()。

2、参加美术小组的有()人,只参加科技小组的.有()人,两种都参加的有()人。

3、三(6)班学生参加美术和科技小组的学生一共有()人。

三、解决问题。

(2)你还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