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这样的一堂课——上《致女儿的信》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3-27 13:00:01 页码:10
这样的一堂课——上《致女儿的信》有感
2022-03-27 13:00:01    小编:admin

  心中“汹涌澎湃”了一阵后,我还是冷静了下来,准备讲课的相关内容和环节。首先我把这篇文章读了几遍,在挖掘教材的同时想读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我自己先预定了一下这篇文章的重点。然后找了我们组的几位语文老师,寻求一下他们的见解和意见,可几位老师都说这篇文章没上过,只是让学生自读了。没办法,我又自己翻查资料,看参考书,上网百度,可查来查去,看来看去都不符合我的想法,所以我决定来一次“冒险”。

  文中提到了学生很敏感的词“爱情”,思想政治课上有专门一节内容来讲这个话题。怎样上出语文味,而不能上成思想教育课呢?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呢?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为:让学生把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的三幅画面分别讲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帝第一次来到人间时,所看到的画面让学生以“上帝”的身份、口吻来描述;第二次来到人间时,看到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如:父母,爷爷奶奶的生活等来讲讲对“忠诚”的理解和看法;第三次来到人间时,看到的画面让学生进行心理活动:那个老头儿在老伴离世后,坐在土堆上会想些什么,他在追念什么?虽然我不认识那些上课的学生,但学生们还是积极动脑,与我配合得很融洽,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满意。

  苏霍姆林斯基用祖母给他讲的这个童话来讲给自己十四岁的女儿,有什么作用?一是用童话来阐释抽象的情感——爱情,可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学生们明白了真正的爱情:包括忠诚和心灵的追念这些人性光辉,否则就与一般的繁衍后代的生物没有什么区别,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同时一个父亲对自己女儿提出这样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想方设法让年幼的女儿了解这个问题,可见这是一位用心良苦的父亲,一位疼爱自己女儿并尊重女儿的好父亲。

  文中的个别语言很值得“咀嚼”、回味,我在引领学生品读时,学生回答的都很不错,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齐读,自读,还建议学生好的语句自己“收藏”。学生的表现让我心中按捺不住喜悦。

  在拓展部分,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以苏霍姆林斯基女儿的身份给自己的父亲写封回信,既回扣课本内容,又训练学生写书信体文章,一举两得。我觉得这个设计很不错。

  板书以“心形”设计,既体现了爱情的真谛:需要用一颗真心去呵护、守候,两人共同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甚至超越生死,至死不渝;又体现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真心关爱。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时间不知不觉流淌地很快。

  感谢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帮我“打磨”这节课,帮我“出谋划策”,感谢我办公室里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帮我调课、值班,感谢那些只给他们上过一节课的学生们。虽然讲课成绩公示后没有预期的好,可在背后我却准备了整整一个星期,受着这样的“煎熬”和“折磨”,我真的尽力了。所以回头看看走过的足迹,我亦知足。

  我想这就是“好事多磨”吧!今后我还要多挖掘教材,多学习,多听课,构筑理想课堂,体现学生的学,上出自己的风采,上出语文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要不断学习,再接再厉!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