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00:03 页码:8
最新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精选18篇)
2023-11-12 05:00:03    小编:WZX王

总结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经之路。总结要具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特点。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在总结中的思路和方法。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一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组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维护网络安全、培养网络人才、创新网络技术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讲述网络治理的现实意义,妙语频出、发人深省,为网络强国建设指明方向,谈网络空间学画最大同心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引用东汉哲学家王充之言,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

开展工作”,并强调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早在华夏文明诞生之初,民本思想就随之形成,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古代先贤们已经给出提示,身处新时代,如何做好基层工作?如何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早在200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一文引用《商君书画策第十八》中的这句话来说明法治精神的重要性。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时指出,互联网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是人民的共同期待,没有法泊精神,再精密的法律条文都难免沦为摆设,因此必须依法旅图网络空间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指出:“坚持以人类共同福扯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坚持以人类共同福扯为根本”是中国的一贯主张。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同样需要“务本”,这个根本便是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这三个典故,有着共同主题:即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如何建好这个“同心圆”?就要凝心聚力,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知“网事”“网情”坚持群众路线,打造网络舆论新平台;“净网”“护网”弘扬法治精神,扫清网络污染物:参与全球治理,谋求国际共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读网络安全委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护”。

如何加强网络安全,打赢网络安全攻坚战?他也提出了三个典故: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出自《初刻拍案惊奇》,习近平总书记将原文中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反用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求网络安全工作者首先要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来维护网络安全,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他说: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攻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独,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在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网络安全工作者要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知道谁进来了、是敌是友,干了什么。

谈网络技术强调得人者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典来强调网络人才的重要性。“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出自《格言联壁处事》,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势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互联网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语鼓励网信领域相关工作者,要坚持不做去探索,脚踏实地的去工作。争取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随时以手事,因责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愿想为指导,抓住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时机,画就网上网下同心圆,发挥好网信人才作用,守护住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二

在过去的几天里,运城市两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我市的一名普通市民,我积极关注着会议的召开,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运城两会精神。思考这些精神的含义,我深感到我们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也看到了广大代表委员的辛勤努力和智囊团的聪明才智。通过解读运城两会精神,我对我市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运城两会精神强调了发展优先。会议上,市委书记郑宏锐强调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重要性。运城市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我们有着煤炭、电力、化工等强大的产业基础。而在这次两会上,我们的领导明确表示,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无疑给我们市民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的美好。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发展的不断提速,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城市也会越来越繁荣。

其次,运城两会精神强调了改革创新。在两会期间,市委市政府不断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运城经济的快速崛起并不仅仅依赖于资源优势,还依赖于改革创新的力量。而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我们的领导表示将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的发展释放更多的活力。这给我们更大的空间和机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创业创新的机会。我们相信,在改革创新的引领下,未来运城的发展将会更加出色,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也将有更大的实现空间。

再次,运城两会精神强调了民生幸福。一直以来,我们的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市民的福祉。在这次会议上,市领导再次强调,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民生工作,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这让我深感温暖,也更加感受到我们的党和政府是真心为人民办事的。我们的市委、市政府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推出了一系列的民生实事。这让我们生活得更加便利,也更加幸福。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运城将是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

最后,运城两会精神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会议上,我们的领导强调,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要支撑,坚守生态底线,推进绿色发展。我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这给我们多了一个保护环境的理由,也更加激发了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坚信,只有守护好我们的家园,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通过解读运城两会精神,我认识到了我们市委、市政府致力于为市民创造更好生活的决心与努力。我相信,有了运城两会精神的指导,我们的城市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一起为实现运城的发展梦想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牢记运城两会精神,用实际行动助推运城的发展!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三

近日,中国两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各项议程均圆满结束。这次两会为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国家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机遇。通过认真学习和解读两会精神,从中汲取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指导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以下为我对最新两会精神解读的心得体会。

首先,两会精神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关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工作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这种高度的人民情怀,深深地激发了全国各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感到作为国家发展的参与者之一,应该时刻关注并为实现国家目标而努力。

其次,两会精神强调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强调了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并积极推动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形势动荡、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责任和作用。这提醒我们,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再次,两会精神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明确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生态建设。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绿色发展也被强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有了这些明确的政策导向,每个人都应该以创新和绿色发展为己任,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此外,两会精神鼓舞了全国各级政府和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对各级党政干部的要求,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从两会精神中我看到了政府加强内部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的决心和努力。这让我相信,只要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国家的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最新两会精神的解读和理解,我们可以明确自己应该怎样为国家发展尽力,认识到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向。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我们应该牢记两会精神,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实践中,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两会精神的持续关注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祖国的明天做出更大的贡献。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四

两会,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大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国家政治协商机关的每年一度的会议。它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参与两会的过程中,我深受其精神的感召,感受到了最大民主和集体智慧的力量,并从中汲取了很多启示。以下是我个人对两会精神的解读和心得体会。

首先,两会精神展示了最大民主的力量。两会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民主选举机构,通过代表人民选择和决策,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得以有效体现和实现。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来自哪个行业还是领域,每一个代表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而且每个代表都可以就自己关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这种最大民主既体现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又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在两会期间,我看到各级代表们积极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真正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其次,两会精神展示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两会是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中最高的决策机构,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在两会期间,各级代表们就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协商,形成了共识和决策。这些共识和决策体现了广泛的民意和集体智慧,以实际行动引领和推动着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在两会期间,我亲眼目睹了代表们通过认真讨论和深入研究,就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案。这些建议和方案反映了代表们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和担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的体现。

此外,两会精神告诉我们,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力量。两会的目标是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两会期间,代表们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审议合并修改法律法规,提出各种民生建议,并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制定和调整政策。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激励和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通过参与两会,我意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发展,自觉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最后,两会精神彰显了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两会不仅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关注社会的道德建设。在两会期间,代表们强调了提高道德素养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诚信、廉洁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两会还通过选举和表彰优秀代表的方式,树立了一批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和道德进步。作为一名青年代表,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做到廉洁、公正、诚信,并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人。

综上所述,参与两会使我深受其精神的感召。两会精神代表了最大民主和集体智慧的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崇德向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通过两会,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希望能够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两会精神一定能够不断推动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由此可见,我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同时,我国城乡就业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较多就业。截至2021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5万亿美元。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消费价格、国际收支这四个主要方面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的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1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为“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总的来说,看2021年经济增长,不仅要看全年的同步增长,还要看季度增长、季度环比,以及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增长速度来看,尽管受疫情冲击,但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仍然没有改变。

从就业形势看,2020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69万人。从调查失业率看,2021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步回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

由于全球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居高不下,但是居民消费者价格保持了相对较平稳的上涨,全年上涨0.9%。总体来看,我国物价比较稳定。

从经常项目顺差及占gdp比重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占比一度高达8.7%,近几年顺差有所回落。2021年我国外贸增长速度较快,外贸顺差占gdp比重达到1.8%。

从以上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14万亿元,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79万亿元,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44%。从走势可看出,近几年我国研发强度不断上升,国家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区域布局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平衡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

对于经济结构,我主要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从产业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服务业。

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需求占gdp比重最高。在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强,占gdp比重也在增加。2021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

总的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态势非常明显;需求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因此,经济结构是不断优化、不断升级的。

对于城乡区域发展,从城镇化率来看,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同时,我们加大了进城农民的城市落户工作力度,2021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比上一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83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我们更加注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大落户力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定会有更大进步。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从国际看,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特别是我国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因此产业运转比较正常,我国外贸出口增长比较快;从国内看,由于需求的恢复加快,进口增长也相对比较快。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单位gdp能源消耗不再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当然,我们也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

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走势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也在同步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出现了一些波动,但2021年以来二者的增长恢复速度较快。同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有差距,但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以上七个方面,对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简要概括。

回顾2021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外一些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经济,但也产生了通胀上升、财政赤字扩大、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影响。我国强调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2022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2021年,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六保”工作中包括“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也是为了资金的使用更加有效率。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现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进展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多次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汛情冲击,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我国出现了煤炭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等现象,党***及时作出处置,同时理顺了煤、电价格关系,进一步推动电价改革,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为经济的稳定恢复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宏观经济的好坏,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主体是否有活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政府提出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截至2021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上亿的市场主体也承担了数亿人的就业创业,面对疫情冲击,经济社会活动也受到影响,因此除了宏观政策要有力支持经济运行以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2021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7.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近些年,我们非常注重通过改革来改善营商关系,各地政府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2021年,大量整顿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使市场资本的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消博会等重大展会。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产品走出去,以及扩大进口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更好地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提出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对于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很大作用。再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这能够让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的专利得到保护,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更多收入,用于弥补其研发投入,否则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难以为继的。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总体上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这些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良好的作用。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这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各地区、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指引。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些行动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也改善了民生。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这点对于群众来说非常重要,2021年以来,各地都加大统筹力度,给群众提供更多方便。严格药品疫苗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城乡基层治理。2021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取得的成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叠加影响,大国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缘冲突、政治冲突、军事冲突不断,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此外,2022年可能面临外需不足,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更加困难、更加不稳定。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六保”工作一直是这几年我国的宏观政策和政府工作围绕的重点。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从国际看,全球贸易、工业生产和制造业虽然在疫情冲击以后,尤其是在2021年有了一些恢复,但从近期来看经济增长恢复速度又有所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无论是金属产品、能源,还是粮食价格,近期仍在高位振荡。同时,由于俄乌冲突加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供求关系可能会受到新的影响。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5.9%;2022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4%。实际上,2021年全球经济的高增长,是相对于2020年全球经济的负增长而言,而事实上全球仍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经济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不是很乐观。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8%。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经济2022年预计将增长3.9%,2023年将增长2.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2022年预计将增长4.8%,2023年将增长4.7%。全球贸易量2022年将增长6.0%,2023年将回落到4.9%。实际上,2020年只有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8.1%,在主要经济体中的经济增速也是较高的。

从国内看,2021年我国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速表现为“前高后低”,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存在的。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一)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强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对于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地提出来了。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如果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相比,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并不是很高,但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经济增速平均只有5.1%,这样来看,2022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左右的增长,难度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没有对经济增长目标进行具体设定,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目标。因为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是为了增强发展的灵活性。“十四五”规划纲要在“2035年远景目标”这部分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相同。但实际上,2022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因此2022年的就业难度还是非常大的。2021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控制在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之内。2022年我国也一定能够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022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还是不小的。但是从2022年前两个月来看,进出口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进出口保持稳定,也可以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环境。此外,要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质量,包括优化进出口结构等。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也就是说,能耗强度目标不再细分到年度,而是五年之内统筹考核,但也会有年度统计,这是我们做的改进。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协调的。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

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财政政策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要提升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精准地对准问题,同时也要可持续,不能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所以我们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十分重要。2022年前两个月投资回升主要是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发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效果不断显现。2021年四季度,已经发行了1.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主要对投资拉动可能会落在2022年。提前发行部分专项债,使得我们的项目靠前,为确保2022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好的基础。

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得非常好,同时,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

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只有把经济稳住了,也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才能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九个方面的政府工作任务。一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前两项工作任务都是宏观政策方面的。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除了宏观政策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因为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是从供给角度提出的任务措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而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壮大实体经济。五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这是从需求角度稳增长。六是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七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八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的这九个方面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基本上是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的。下面我对这九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做简单的介绍。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2022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2021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那么,降低赤字率,是不是意味着财政政策就不是积极的了?并不是。因为2022年我国经济继续恢复增长,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变。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2022年安排***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务必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现在,***特别重视资金直达基层,也进一步提升了财政效能。

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现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方式不断改进,仍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规划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2021年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方面政府投资也会加大力度。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2884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07659亿元,可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了大部分。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过去我们更多是强调货币政策的总量方面,现在更多地强调其结构作用,要加大对一些特定行业、特定群体的支持。总之,2022年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也能够做大分母,做大蛋糕,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也就是说,一方面扩大财政支出,同时也加大了货币投放,但是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意味着我们分母要做大,gdp还要进一步增长。在汇率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金融水平基本稳定,也为外贸进出口提供了稳定环境。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疫情发生以后,美国和欧洲大规模地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虽然在稳定经济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也导致物价上涨,通胀压力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坚持政策自主性,既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前面谈到,2022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因此要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确保粮食能源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

(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减税降费,总的要求是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就业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提前实行大规模退税。比如,有的企业缴税较多,大量的税到年底才能退,这样就占用了企业的资金,今年提出了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这一退税政策的调整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的作用非常大。2022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今年减税退税力度比较大,这也有利于稳定经济形势。

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财政金融两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发展。也就是说,在确定宏观政策的政策取向以后,政策实施力度也在加大。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供电方面,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收费。要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力度。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援企稳岗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

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这也是鼓励企业稳企,减少裁员。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就业政策方面,要求落实落细稳就业措施,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既要反垄断,也要扩大市场准入。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也就是说,现阶段的重点是做好两个方面:一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二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两个方面做好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会更好地发挥。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鼓励国有经济发展,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也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透明度。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既要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也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再有,要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好金融环境。在财税政策方面,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总之,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不断完善并提出新的支持政策。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也是“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五)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这是大宗消费,同时要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这积极扩大消费作用很大。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了居民收入才能增加消费。同时,要完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使得群众有能力消费,敢消费,提高他们的消费意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投资领域主要是涉及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以及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2022年***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比2021年增加3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为了稳投资,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看,主要投资有三大类——房地产开发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2021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还是不错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缓,2022年前两个月情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2022年1-2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2.2%。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9%;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1%。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加速增长,制造业投资继续加速增长。

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22年特别强调,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在扩大内需方面,不仅要促进消费,稳定投资,同时还要通过区域平衡发展,以及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来扩大内需,实现更大发展。

(六)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这一点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是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首要任务。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稳定外贸。2022年虽然面临着外部环境新的变化,稳外贸出口的难度有所加大,但是政府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稳定外贸,提升质量。

积极利用外资。“稳外资”也是“六稳”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

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rcep现有15个成员国,从人口数量、经济体量、贸易总额三方面看,均占全球总量的约30%。要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多赢。

(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要久久为功,长期坚持。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立足国内的资源禀赋,既要扩大新能源的使用,也要做好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此外,要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在产业方面,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以前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能耗和排放基本是线性关系,因此要控制单位gdp能耗来实现控碳;现在能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能耗和排放就不再是线性关系。今后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既要提高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又要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流进流出量也不一样,老龄化程度也不同,一些地区有盈余,一些地区有缺口,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保证了养老金的有效使用,也让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地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对家庭也是很大的激励。

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总体来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率先实现经济恢复正增长,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充分证明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坚实的基础,有能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冲击,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着力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就一定能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谋求实现更大的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六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中,贵州代表团秉承着“贵州精神”,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为贵州的发展坚定地奏响了最强音。作为贵州人,我们更应该深刻领会和学习“贵州精神”,发扬光大,为贵州创造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贵州精神”泛指贵州人民具有的奋斗精神、开放精神、人文精神和绿色精神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其中的核心价值在于:始终保持奋斗姿态,勇于拼搏,不停步,不畏艰难险阻。这一精神所化的巨大能量成为推动贵州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了贵州人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

二、贵州代表团在两会所发出的强音。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中,贵州代表团就推动贵州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和立法建议,充分彰显了贵州代表团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贵州代表团中,80后、90后代表的踊跃参与和交流,也为贵州发展提供了更加立体的视角和思路。

三、贵州精神的显现和发展呈现出的贵州新面貌。

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兼顾是贵州精神带给贵州发展的最大收获,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可和肯定。通过“三进乡村”“多彩贵州”等浓郁地域文化活动的推出,贵州从全球化和本土化方面得到了更加平衡和高效的发展。除此之外,贵州的端绿产业也成为了贵州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为贵州的绿色崛起注入了全新的动能。

四、贵州精神的启示意义。

贵州精神把贵州取得的成就归因于强烈的奋斗意志、开放包容、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强烈提示我们应该始终信仰驱动情感,培养一种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不断改善和创新,才能不断前行。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人情味道和人性温度。

贵州的发展前景任重道远,如何不断挖掘贵州的内生动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摆在贵州面前的重要问题。贵州精神强调在创新和进步的同时,应该将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放在首位。在未来,贵州应该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劳动力强、资源丰富、市场开放的优势条件下,在国内外市场上发掘更多贵州特色产品,实现更加强劲的贵州经济崛起。

总之,贵州精神代表了贵州发展的方向、支柱和源头,始终引领着贵州的未来方向。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研究贵州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修养,弘扬正宗贵州精神,为贵州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和信仰支持,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贵州明天。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七

两会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人民发表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平台。每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聚集在北京,共商国是,研究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这次两会,我通过媒体和网络的报道,深入了解了两会精神,从而对中国政治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对两会精神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两会精神是体现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两会是中国政治的舞台,是代表人民权利的机构。通过两会,人民代表和政府官员能够就国家的重要政策和法律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决策。两会精神不仅体现在代表们的辩论中,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体现出政府的决策能力、协商能力和执行能力。只有国家能够通过两会平台解决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使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强大。

其次,两会精神是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纽带。两会代表和委员的身份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权益。他们通过两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关切。同时,两会还是政府与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政府通过两会听取人民的声音,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第三,两会精神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改革发展是国家建设的核心任务。两会精神能够推动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首先体现在代表和委员们在两会上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中。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分析和研究问题,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策。其次,两会精神还体现在政府对于代表和委员意见的认真对待和积极落实上,只有政府真正将代表们的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够推动改革和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两会精神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社会稳定是重要的一环。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能够集中表达人民的意愿和诉求,政府通过两会回应人民的要求和期望,可以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稳定局势。两会精神能够带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人民与政府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最后,两会精神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体现。通过两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的行动力和组织保障。两会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政治的新发展。

总之,两会精神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两会,政府能够了解人民的需求和关切,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对两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将继续关注并支持中国的两会事业。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八

运城市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每年的运城市两会是该市政府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的重要时刻。参与运城市两会的代表们会在此期间提出许多关于城市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建议和意见被总结成为了一份地方性的两会精神。在此次运城市两会结束后,我对于两会精神进行了解读和思考,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运城市两会精神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在这份两会精神中,政府代表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的建议和措施。例如,在教育领域,代表们建议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医疗领域,代表们建议加强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就业领域,代表们建议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些建议和措施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运城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政府与民众的紧密联系。

其次,运城市两会精神强调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份两会精神中,代表们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建议,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运城市政府也将创新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鼓励青年创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这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将为运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运城市两会精神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份两会精神中,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运城市政府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底线,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运城市还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最后,运城市两会精神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在这份两会精神中,政府代表们强调了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治理能力和水平。运城市政府还将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打击腐败现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和制约,保证政府的公正、公平和廉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为运城市的发展提供坚强而可靠的政治保证。

总之,运城市两会精神的解读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两会的重要性和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在这份两会精神中,政府代表们充分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强调了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相信在运城市政府的引领下,运城市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也将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运城市的发展中去,为实现两会精神提出的目标和构建美丽运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九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突出了城乡社区治理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政治担当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

红色创新,打造社区服务软环境。1个党委,n个提升。创新实施首问责任制,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实效;创新实施绩效考核制,一切从零开始,针对考核细则只加不减,营造出自我考评、自我反思、自我加压的良好氛围;创新开展“萤火虫”社工交流分享,结合工作实际作分享感悟,突显前后成长对比;创新发扬女排精神,凝心聚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创新“师徒式”帮带,以1带n,言传身教,打造积极向上、认真扎实、坚强有力的为民服务团队。

红色堡垒,提升基层党组织力量。1个党委,n个力量。创新建立红色网格党支部特色角。结合企业优势和企业文化的差异,社区党支部与企业党支部“1对1”建立红色网格党支部特色角,热心服务辖区群众。创新党员居民议事会。通过党员意见会、居民议事会,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党建“加减法”治理模式。小小加减法涵盖了综治维稳、卫生环保、文明创建等社区事务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了社区党委对社会治理的引领作用。

红色联盟,构筑共享共建新格局。1个党委,n种联动。打破格局,“联”出特色。拓宽党建联席思路,打破辖区企业、单位局限,团结更多辖区外企业参与到社区建设中,通过联席协议、项目认领、红色网格党支部特色角、为辖区困难特殊群体提供关怀和服务、党支部联席党员承诺践诺活动等等;着力抓党建品牌特色。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党建联动“四个一”认领活动,激发党建活力,凸显“七彩湖滨”党建品牌特色,扩大和铸强共驻共建共享的社区“大党委”。

红色自治,营造全民参与新氛围。一个党委,n个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要发动,关键靠先锋。社区党委充分发挥辖区党员的示范和先锋模范作用,以1带n,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活动和处理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小区治理,物业增能。聚焦辖区居民关注的重点难点,探索红色物业新途径,将解决居民生活的重点难点作为目标,吸纳更多的热心居民参与自治,减少物业居民矛盾,提升物业服务能力,优化居民居住环境,和谐居民生活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湖滨社区探索以党建为引领、n法为平台的“1+n”工作模式,在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满足居民需求;融洽党群关系,促进社区稳定;整合多方资源,聚力社区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社区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社区治理精细化。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

近日,汉中市召开了市政府和市人大的两会,这是我国基层政府的重要会议,也是政府与人民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仔细聆听了两会期间的各类报告和发言,并深受启发。在此,我想谈谈我对汉中两会精神的解读心得体会。

首先,汉中两会强调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性。优化发展环境是当前汉中市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之一,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会上,市政府报告强调了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各方面的优化工作。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提升发展环境的整体素质,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其次,汉中两会关注了民生问题。在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精神指导下,政府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在两会上,市政府向代表们汇报了教育、医疗、就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听取了代表们的意见建议。这让我感受到政府真正将人民的利益摆在了心上,关注他们的生活和需求,着力解决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第三,汉中两会倡导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都知道,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能源消耗问题等等,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行显得尤为重要。在两会期间,政府各级部门和代表们一致呼吁,要加强生态保护,注重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一理念在我的理解中,意味着我们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将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为后代子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四,汉中两会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会上,代表们就文化发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强调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本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城市没有文化自信,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法与其他城市在经济、旅游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

最后,汉中两会激发了我对公民责任的思考。通过聆听各级政府和代表的报告,我意识到作为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好责任,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现代社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担当。

综上所述,汉中两会精神深刻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深刻认识到政府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激励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扛起公民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汉中会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一

汉中两会作为汉中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盛会,展现了汉中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实力和执政水平,也彰显了汉中两会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对汉中两会精神的解读与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中市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更好地为推进汉中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首先,汉中两会精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两会期间,汉中市委、市政府代表们一再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体现了汉中市为了改善民生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与执政理念。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的关注,并制定相关政策,旨在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其次,汉中两会精神强调了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在汉中市,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两会期间,市委、市政府代表们深入探讨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具体措施。例如,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种强调生态保护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再次,汉中两会精神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在两会期间,汉中市委、市政府代表们对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如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这种强调创新的精神,为推动汉中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抓住发展的机遇。

最后,汉中两会精神强调党的建设。在两会期间,市委、市政府代表们一再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措施。这表明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的作用和党的建设,将党建放在了优先位置。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和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汉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总之,通过对汉中两会精神的解读与体会,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两会对汉中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引领了汉中市的发展方向,更将激励着全市广大人民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相信在汉中两会精神的指引下,汉中市将迎来更加繁荣、进步的明天。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二

建国以来,中国两会一直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两会旨在推进国家的发展和决策,为中国人民履行职责。最新一届两会在2021年3月举行,此次两会的召开对于中国及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以两会为契机,展现出了对国内稳定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这次两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为全球提供了中国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经验。

第二段:两会精神的主要内容。

本届两会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两会重点强调了国家的发展要以人民的福祉为中心,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等。此外,两会还对农业乡村、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民营经济等领域提出了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两会精神的核心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

第三段:两会精神的重要意义。

两会精神的提出和传达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两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决策层决策的结果。两会的各项决策和政策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的关心和承诺。其次,两会精神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目标。两会提出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方针是中国在国内外发展中的独特之处,也是中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最后,两会精神也为全球提供了中国的解决之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两会精神提供了中国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经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中国人民,我们对两会精神表示高度认同。两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理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例如,提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品质;提出要推动创新,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出要加大绿色发展力度,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我们对两会精神的认同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为两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对两会精神的深入解读。通过阅读两会报告和媒体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两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以及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要求。

第五段:对两会精神的践行和行动。

最后,我们要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贡献力量。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践行两会精神的具体要求。例如,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可以关注环境保护,从自己身边做起,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可以关注教育和就业问题,为青年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出力。只有将两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国家的繁荣作出贡献。

通过解读“最新两会精神”,我们不仅了解了两会的重要性和作用,还对两会精神的核心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同和理解。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将这些精神付诸实践,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我们要积极学习两会精神,关注和参与国家的发展,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建设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近日,汉中两会在我市隆重召开,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关注。作为全市政治、经济、社会各界的代表,与会人士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两会的作用,围绕着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本文将从两会的背景、议程、议题、决策等方面解读汉中两会的精神,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启示。

第二段:议程与议题(200字)。

本次汉中两会议程丰富多样,涵盖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除了对去年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外,还针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讨论与决策。议题涉及汉中市的工业发展、旅游业、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为促进汉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方向。

第三段:决策与实施(200字)。

两会期间,代表们就汉中市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生态环保等成为重要议题。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各级领导达成共识,形成了一揽子的发展方案,并即刻开始实施。决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各部门积极行动,务实推进,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全力打造出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汉中。

第四段:精神的启示与意义(300字)。

汉中两会的精神不仅仅意味着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全民幸福的深切关怀。通过两会的形式,人民代表得以表达民声,政策也会更加贴近民生。同时,汉中两会的精神也激励着市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助力汉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此外,两会的精神还带给我们一种信心和动力,让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就能够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总结(300字)。

作为一名汉中市的普通市民,我对汉中两会的精神有着深切的体会。两会的召开带来的是希望和机遇,每一项决策都关乎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参与两会的讨论和交流,我感受到了市民普遍关注经济繁荣、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问题的热情和关心。作为市民,我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汉中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人民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公共服务。同时,我也希望汉中市的发展能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这也需要我们每个市民共同努力。

总结:汉中两会是汉中市政府围绕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等议题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两会期间,与会人士积极提出意见与建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两会的精神不仅仅关乎政府工作,更是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机遇与动力。通过两会的精神,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四

两会是指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也被誉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两大民主法定机构”。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中国政治盛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政权履行职责的重要载体。2021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承载,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推动下的关键一年。本文将着重解读最新两会精神,总结其中的重要议题和核心要点,并提出个人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两会精神的背景和意义。

最新两会的召开可谓来之不易。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中国决定按计划召开2021年全国两会,并集中讨论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这次两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对明年工作进行规划,更在于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行动方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党的九十年代到本世纪中叶发展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两会将深入阐述并落实这一思想。

第二段:两会的重要议题和核心要点。

在两会中,共有多个重要议题被深入讨论,如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改革开放等。其中,经济增长是两会的头等大事。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结构调整的挑战,两会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技创新也备受关注,两会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构建创新型国家,加强自主可控和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两会议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会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好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两场硬仗。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金钥匙,两会重申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

第三段:两会精神的积极意义。

最新两会精神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首先,两会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解决当前国内外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持。其次,两会通过代表委员的发言,反映了民意,为辅助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再次,两会的举行,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信号,为社会提供了安定和信心。最重要的是,两会精神的传播和实施,将促进中国发展道路的凝聚和推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力量。

作为一个关注国家大事的普通人,我对最新两会精神有一些个人体会。首先,两会的举行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和重视,他们不仅透过两会听取了百姓的声音,也通过两会确定了一系列政策,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其次,两会的讨论让我明白了中国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党和政府的决策是科学的,这让我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最后,我深感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坚定信心,支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解读最新两会精神,我们认识到两会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这次两会的核心要点强调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重要议题,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政策指引和行动方案。个人体会告诉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当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展望未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相信中国将取得更大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五

“两会贵州精神”是指在中国国家两会上,贵州省代表所提出的、贵州省实践和经验总结的关于贵州发展的理念和思想。这些理念和思想不仅对贵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对全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启示和建议。本文旨在对贵州精神进行解读,分享个人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核心思想。

贵州的发展理念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关键词。这五个关键词的背后,代表了贵州的发展方向: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相信这些发展理念,将会成为贵州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段: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贵州精神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贵州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吸引人才,更是建设了大量的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除此之外,贵州还提倡政府企业合作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上,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企业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四段:自然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贵州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保护这些自然资源,成为贵州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贵州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把国家公园拟在贵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土地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等。涌现出一大批绿色产业,如:生态畜牧养殖、无公害种植、节能环保,让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寻求了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段:共享共赢发展。

想必在贵州精神中,最让人倾心的词莫过于共享。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必须关注全民的权益,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在这个方面,贵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政府制订一系列政策,支持扶持贫困地区脱贫,保障民生需求,优先发展偏远山区、民族地区经济,让共享共赢发展成为现实。

第六段:结语。

“两会贵州精神”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全国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通过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贵州发展的方向、理念、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要借鉴“两会贵州精神”,不断创新、探索,让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六

自2021年3月5日至3月11日,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两会在北京举行。作为贵州省的一名普通公民,我认真关注了两会有关贵州的新闻报导。在这七天的大型会议中,许多贵州代表委员将贵州精神传达给世人,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欣赏贵州所倡导的理念和思想。这篇文章将对“两会贵州精神”进行解读和探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贵州精神”是指一种民族性的价值观和一种对待人生、社会、自然和他人的态度。湖南省桂阳市副市长仇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贵州的城市、乡村、人事、物理等发展方式都是区别于东、南、中、华北部分地区的特色,最能体现的就是‘贵州精神’”。两会期间,贵州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对这一精神进行了表述,他们认为“贵州精神”注重民生、发展、和谐、文化和责任,同时要注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

“贵州精神”的实践中,令人瞩目的成就是贵州农村的扶贫取得了非凡的成果。据报道,在贵州,旅游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新型业态发展蓬勃,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贵州还通过科技创新、社会智库和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促进了精神文明和法治文明的实践。这一进步不仅让贵州人民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更为其他落后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贵州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包括尊重、坚持、创新和单位。”尊重”指的是尊重人权、民主、法治和宪法。贵州代表委员会表示,要加强宪法普及计划,建立普法志愿者服务站点、加强法治宣传等。“坚持”是尊重人民权利的基础,关心生态环境,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此外,继续坚持国企改革也是两会上提到的重点。“创新”在“贵州精神”中的意义比较深远,包括全方位的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深入推进众创孵化、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创新。“责任”则强调了政府、企业、公民、社会团体和媒体以及全体人民对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承担,在此基础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第五段:结论。

总的来说,“两会贵州精神”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改革的思想气息。通过备受瞩目的贵州扶贫事业,很好地诠释了“贵州精神”是如何通过实践得到体现和普及的。在贵州省乃至全国乃至全球,一定会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追求贵州精神的道路。我相信,“两会贵州精神”会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留下自己的印记,成为确立全球性和文明社会世界性基本价值观的有力推动者。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七

今年两会即将审议的“十三五”规划重要性毋庸置疑。

当下正处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否达成的决胜时期。

因此,这份备受关注的中国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书”将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也是行动纲领。

此前,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已公布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为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一轮现代化建设谋篇布局。

在此基础上,中国怎样设置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扮演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都有赖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这张新蓝图予以明确。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梁红指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十三五”是落实改革的时间窗口。财税改革重在减税以及划分中央地方关系,今年的减税主要通过“营改增”实现。同时,大力度改善民生,通过人口、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将养老保险上交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的过剩产能,促进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两会热词及精神解读 篇十八

今年的两会召开不同凡响,既有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报告,也有关乎百姓生活的议案。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在关注两会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两会精神带给我的启示和感动。通过个人解读,我对两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在两会精神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强调要把握好发展的着力点和着力点,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从加强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举措,可以看出政府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不仅使我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大的期待。

其次,两会精神还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对创新和科技的高度重视。报告中提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系统。这给我一个启示,鼓励我更加积极地投身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前景也更加乐观和自信。

再次,两会精神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国家环境保护的举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他强调要重拳治理污染,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让我意识到,只有保护好环境资源,才能真正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景。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两会精神还强调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选择。他强调要深入推进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治在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法治建设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会精神的个人解读,我深刻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创新和科技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这些启示和感动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信念。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