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杨利伟北大演讲(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27:59 页码:12
杨利伟北大演讲(通用13篇)
2023-11-12 10:27:59    小编:CZJ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提升自我的关键点。总结应该简洁明了,言之有物,不啰嗦。总结范文作为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一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代表大学全体同学向你们致敬!

今日,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三年以来最难忘的日子,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境和我一样,百感交集。

回首过去,我们任性,无知,顽皮,不尊重教师,惹教师生气,甚至顶撞教师,可是教师仍然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毫无保留地给我们传授知识,三年如一日地陪伴我们成长,和我们一齐谱下青春的美丽乐章,使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充实。在那里,我只想向教师们深情地说一声:“教师,您辛苦了!”

以往,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进取发言;课下师生欢笑,打成一片。操场上我们生龙活虎,欢笑声充满了整个学校。我们熟悉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学校是我们温暖的大家庭。

时光如梭,相聚犹在昨日,分别即在眼前。可是我们不应当过于悲伤,因为离别并不代表结束,它只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个新的旅程的开端。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我们应当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中考的到来,为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人生的道路还很长远。我期望大家能用信念的铁锤,锻造一支梦想的箭,引一张勤奋的弓,把它射向云水青天之间。

最终,我期望我们的学校明天会更好!祝教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预祝各位同学能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多谢大家!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二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代表,不断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他的演讲充满力量和激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杨利伟演讲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演讲的开篇。

杨利伟以亲身经历太空之旅为开场,让观众们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敬佩。他讲述了自己进入太空的心情和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坚持。这一开场不仅打动了听众,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

第二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杨利伟在演讲中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讲述了在太空探索过程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协作最终完成任务的。他强调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思熟虑和精确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任务失败。通过这些例子,他给我们灌输了团队合作的观念,让我们明白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够达到更远的目标。

第三段:个人奋斗的重要性。

虽然团队合作至关重要,但杨利伟也强调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在航天员的选拔过程中,个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航天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体力、心理素质和科学知识等等。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个人奋斗,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航天员选拔中脱颖而出。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第四段:追求梦想的勇气。

在演讲中,杨利伟强调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决心。他告诉我们要敢于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无论这个梦想有多么艰难或遥远。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让我深受鼓舞。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需要有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只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才能够带来成就和满足感。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

杨利伟在演讲的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他说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发展,中国将取得更多的成就。他鼓励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让我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更加有信心。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将来我也会努力学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结:通过杨利伟演讲,我不仅了解到了航天事业的艰辛和困难,也对个人奋斗和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演讲充满了正能量,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动力。我相信,在杨利伟的带领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将会取得更多的辉煌成就,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为之奋斗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三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

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

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

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

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

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

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

(笑声)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

(笑声掌声)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

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

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

(掌声)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

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

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

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未名湖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

(笑声掌声)我也记得我们班五十个同学,刚好是二十五个男生二十五个女生,我听到这个比例以后当时就非常的兴奋(笑声),我觉得大家就应该是一个配一个。

没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生。

像我这样外表不怎么样,内心充满丰富感情、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

(笑声掌声)。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

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

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

(笑声)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

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

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

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

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

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

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

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

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

(掌声)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

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四

杨利伟,中国航天员,他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人。作为一位宇航员,他在太空中度过了一段难以想象的经历。然而,不仅仅是他的宇航员身份引起人们的关注,他的演讲技巧和心得体会也深深地打动了听众。近日,我有幸聆听了他的一场演讲,下面我将结合他的演讲内容,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杨利伟的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深入浅出地向听众介绍了宇航员的训练和进入太空的过程。他一字一顿地叙述自己在宇航员训练营中的生活,他的坚持和付出,每一个细节都牵动着听众的心弦。当他讲述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刻,他的声音激动而感慨万分,仿佛我们亲临其境。通过他的真实经历,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宇航员的训练和日常生活,更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空间的神奇和危险。这一切都让我们对太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增加了对宇航员的敬意和崇拜之情。

其次,杨利伟的演讲充满了正能量。他没有遮掩他在宇航员训练中的艰辛,也没有掩饰他在太空中的困扰。相反,他鼓励大家面对困难和挑战,挺身而出,不要被困境击倒。他告诉我们,只有在逆境中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只要发掘和付出努力,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就能追寻到自己心中的梦想。

另外,杨利伟的演讲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讲述了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他强调了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目标。在他的演讲中,他提到了许多团队合作的例子,这些例子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作为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齐心协力,共同追求卓越。

最后,杨利伟的演讲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告诉我们,人生不需要急于求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慢脚步,我们就能享受旅途中的风景。他还提到了逆境中的收获,告诉我们要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经验,不要轻易放弃。通过他的演讲,我明白了付出和坚持的重要性,在面对挫折时,我将更加坚定地努力前行。

总的来说,杨利伟的演讲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的真实经历,鼓舞了我的士气;他的正能量,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我更强大的团队意识;他的启示,使我更加坚定了前行的目标。通过这次演讲,我相信很多人都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鼓舞。杨利伟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他的经历和心得让我们明白,只要脚踏实地,坚持努力,就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五

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心理学教授赫伯特.西蒙说,“最好”就是“好”的敌人。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非常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在年轻时就已取得耀眼的成绩。人们对他满是赞许和期待,都说他一定能成为最小的世界冠军。

不幸的是,在大赛前夕,他训练过度,跟腱完全断裂,即使得到及时治疗,也无法再恢复到之前的速度。

从那之后,这位运动员就变得颓废,无法接受现实,觉得人生彻底玩完,甚至得了严重的抑郁。

这种认知偏差的产生,其实就是一种极端思维。

因为太看重他人评价,导致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需要不断地跑,不断地刷新成绩”,认为自己的生命中,再没有其他东西。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期望值越大,心理承受力就会越小,就越接受不住失败的打击,最终也就越容易失败。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别人的目光,而忽视了真正的自我。

生活实苦,我们必须掌握人生幸福的主动权。

这就意味着,面对成功,我们的内心满足感不能完全来自外界,不能让他人对你进行角色化塑造。

不论是好是坏,评价自己,我们要有自己的标准,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然后做好自己。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六

本文目录。

北大本科是世界最好的,北大给你今后飞得更高的平台,因此这四年要充分利用。四年的起点是高考后。北大广东招生组组李靖博士在北大广州校友会欢送会上第一句话,就是“停止旅游,进入学习状态”。我认为首先要按教学大纲将自己完善为合格的中学生,即中学要学的几门课除历史、政治外都要补齐,因为北大是文理兼修。

进北大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会做人和做学问。

做学问就要掌握本学科的最基本知识和方法,将来就依靠这些学习新的知识。

工作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北大培养目标是各领域的领军人,但将军是从士兵做起。因此在大学学会如何在三个层次――基层、中层、领导层处理人际关系。

还要有健康的身体,艺术修养。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要各方面都做好,还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就是毛泽东提倡的“学会弹钢琴”。(作者su)。

返回目录。

亲爱的同学们:

命运是一个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个人用一辈子所完成的作业。有的人认为,命运是天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但在我看来,命运不过是人生的方向盘,驶往哪个方向它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

在这里,我想和各位同学分享几个关于命运的故事,没有什么高谈阔论,仅仅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而已。

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起,除了学习我的兴趣就非常广泛。戏曲就曾经一度是我的挚爱,甚至在初中时我还一度有报考戏曲学校的想法。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我生活的山西阳泉那个小城市,电视还没有普及,更别说电脑互联网了,人们日常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戏。

后来,我的姐姐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刚刚入学的你们一样,她一时间也成了我们当地的明星。临走时她对我说:“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美丽,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阳泉,这样你未来的路才会更宽阔。”

我听从了姐姐的建议,从那时起我开始发奋学习,为的就是考上阳泉当地最好的高中——阳泉一中。最终,我如愿以偿。然而,这时的我对于姐姐所说的“外面的世界”还没有特别的概念。

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高中一年级,当时我所在的阳泉一中在全市第一个设立了计算机教室。

只要轻轻的在键盘上键入一些英文单词和符号,它就会根据指令给出答案,我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东西所吸引住了。从那时起,为了能到机房上机,我经常找老师软磨硬泡。比别人更多上机实践,也让我在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比其他同学强。

不久以后,学校选派我到省会太原参加全国中学生计算机比赛。去之前我信心满满,总觉得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还算不错,甚至还想着拿个名次回来。结果没想到,比赛结果出来,我连个三等奖也没得到。

这样的结果对我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打击。一开始我想不通,但是当我走进太原的书店时,我才知道为什么没有办法和他们竞争。我发现,这里有许多我在阳泉根本看不到的计算机方面的书,别人在信息的获取能力上比我有先天优势。

这次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到了眼界与命运的关系,我对姐姐当时对我说的那番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我相信这样能改变命运。

在之后的近20年中,无论是在北大的求学经历,还是在美。

国学。

习计算机以及在华尔街和硅谷的工作经历,都大大开阔了我的视野,甚至对我后来创立百度公司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当你们迈入北京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你的命运已经改变了。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还因为在这里你会接触到许多你原来从没有见过甚至听说过的新鲜事物。

虽然有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实际上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觉得无论你的性格怎样,你都有可能成功。

几年前,高盛公司前总裁在清华大学开了一门关于领导力的课程,专门邀请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ceo去讲课。有一次,我也被邀请去讲百度的成功故事。当我给学生们讲完课之后,他跟我聊天说:“robin,看你的性格和一般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或者说企业家很不一样,因为你的性格很柔和,没有那么强硬。可是你做的也很成功啊,而且我相信你将来会更加成功。”

作为高盛的总裁,他几乎见过当今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业家。而从他对我的评价来看,各种各样性格的人都有可能成功,只不过是看你有没有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来做事情。

比如说,有的人就是善于与人沟通,那就应该朝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他们非常愿意和客户沟通,也许未来就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销售人员,这样也会取得成功。

而有些人的性格则是那种比较内敛的,就像一个技术工程师,我的性格里可能这方面就更多一些,在思维上比较严谨,逻辑性比较强一些。我不太愿意天天出去跟人喝酒,而更多的是愿意坐在计算机前面去感受那些新的互联网的产品,去琢磨琢磨怎么样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所以,我认为各种各样的性格都能够成功,关键是你要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一个判断,究竟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上帝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每个人都应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坚持下去,你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不轻易的去改变你的方向。我相信,做到这点,成功就会离你不远了,你的命运也会因此与众不同。

有一句。

名言。

叫“梦想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一个人想要成功,想要改变命运,有梦想是重要的。

在美国读研究生时,有一次,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当时,负责面试的教授可能对我的回答他的答案不满意,便随口问我:“你是中国来的?”“你们中国有计算机吗?”。尽管可能不是有心刺伤我,但教授的问题让我的心里特别难受,我觉得怎么能这样问我,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且那时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了,怎么可能没计算机?这近似是对我祖国的一种羞辱。但也就是这么一句话,激发了我内心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一定要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有一天一定会用自己手中的技术改变国人的生活。

这也是我为什么放弃了在美国稳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回国创立百度公司的原因。

百度创立之初,一切都非常困难。我们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个房间作为办公室,加上我,公司总共只有8个人。但尽管如此,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到了xx年底,与刚创业时相比,百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此时我也认识到,百度如果想要在市场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超越当时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有6成份额的google。

xx年初,我组织了公司技术人员一起开了一个会。会上我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全面超越竞争对手。当时,有的人认为这不可能,觉得百度的技术实力和国际最先进的搜索公司差距太大了。但我对他们说,百度虽然此时还十分弱小,在国际乃至国内都还不太知名,影响力有限,但是,百度凝聚了一批充满非凡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优秀人才,大家就是要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让中国人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扬眉吐气。

于是,一个名为“闪电计划”的15人技术攻关小组成立了。在那段时间里,我们的工程师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与目标,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饿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困了就干脆席地而睡,醒来以后继续工作。

其实,他们中的许多人当时完全有机会能够到ibm、微软等跨国公司工作并取得一份可观的收入,但他们却选择留在百度,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日没夜的工作。他们说是我的“做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的梦想感动了他们,而我也被他们所感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百度在索引量、相关性、中文处理的相关检索、拼音的检索、纠错技术等方面大大提高,众多指标领先业界,加上“闪电计划”后期启动的百度mp3搜索,对这个产品,用户体验评价非常高,迅速扩大了百度的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百度作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正是由此开始奠定的。

因此,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心中有梦,有胸怀祖国的大志向,找到自己的梦想,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同时,我们不仅仅要自己有梦想,你还应该用自己的梦想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

亲爱的同学们,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你能乐观的面对;命运也可以改变,而钥匙就正握在你的手中。

返回目录。

各位同学、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掌声)。

非常高兴许校长给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谈一谈我在北大的体会。(掌声)。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

自我介绍。

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笑声)。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掌声)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掌声)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掌声)。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掌声)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笑声)。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笑声)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声掌声)。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掌声)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未名湖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笑声掌声)。

我也记得我们班五十个同学,刚好是二十五个男生二十五个女生,我听到这个比例以后当时就非常的兴奋(笑声),我觉得大家就应该是一个配一个。没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生。像我这样外表不怎么样,内心充满丰富感情、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笑声掌声)。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笑声)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掌声)。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掌声)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笑声掌声)。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掌声)。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里待着。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因为北大是中国的骄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骄傲。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了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但是他确实是我的邻居,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九十七分。(掌声)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讲完我就结束我的讲话,已经占用了很长的时间。

第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掌声)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我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笑声)。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一定认为我这件事情白做了。又过了十年,到了xx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样,包括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等。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掌声)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掌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掌声)。

最后,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个心意,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和新东方把两百万人民币捐给许校长,为在座同学们的学习、活动和成长提供一点帮助。(掌声)。

返回目录。

以下这篇演讲稿是习总书记去年五四青年节在北大的演讲稿,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汲取正能量,做向上向善好青年。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同大家见面,共同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刚才,朱善璐同志汇报了学校工作情况,几位同学、青年教师分别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这是我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五次到北大,每次来都有新的体会。在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校园里一路走来,触景生情,颇多感慨。我感到,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

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者。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同学们、老师们!

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交流想法。

我想讲这个问题,是从弘扬五四精神联想到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这段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想想近代以来中国丧权辱国、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悲惨历史,真是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去年12月26日,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同学们、老师们!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在,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我也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体会,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学生们中去、同他们交朋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以上内容由应届毕业生本站站为您整理提供。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七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那里发言。弹指一挥间,三年的初中生涯已经接近尾声,身处今日的毕业典礼,除了对中考成功的期待,更多的,是对初中生活的眷恋和不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允许我怀揣感恩的心,代表大学全体同学,向给予我们关爱的领导、教师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向携手共同走过成长历程的同学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回望初中三年的路,我们走的辛苦而欢乐。过往的一幕幕又仿佛触手可及,让我们再一次回首三中的幸福时光,再一次感受让我们骄傲不舍的初中生活,再一次回味为我们搭建平台,让我们成长,教我们成人的母校。仿佛刚刚吹响那军训的号角,仿佛再一次听到运动会上的呐喊助威,仿佛眼前浮现艺术节的欢歌笑语,三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已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

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回忆,太多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留念:是三中这片沃土给了我们众多机会,自学引导,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教会我们自学思考创新,“四五四互助小组”教会我们团结,拼搏、竞争。精彩五十分挖掘了我们的特长,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三中的三年,是拼搏的三年,欢乐的三年、是收获的三年。三中给予我们的,是奋斗,是磨砺,是期望,是梦想,是超越自我,创造未来的不屈精神。所有这些温暖的记忆都将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因为,这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今日,我们需要感激的人太多了:用默默的支持、深情的关爱,排除万难的毅力,给我们创造优越求知环境,高雅学习氛围,安全饮食保证的领导;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们拥有不屈头脑、洞察眼睛和奋进心灵的教师;用博大的胸怀,细致的关爱、无怨的付出,给我们撑起灿烂晴空的父母。而此时,再多的赞美也无法表达我们的敬意,但,我们能够用实现梦想的拼搏行动、用中考的喜报来回报父母、恩师,回报母校。

厚德载物,矢志不渝,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时至今日,三年的路途只剩下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一程。同学们!在离别的最终十天里,在中考号角已吹响,英雄弯弓,箭在弦上的紧张时刻,让我们做的自我,铭记校训,秉承三中精神,不辜负母校的期望,珍惜时间,发愤苦读,全力搏击!带上最锐利的头脑,怀着一颗最细致的心灵,握紧最有力的拳头,满怀自信地冲锋!向我们的母校,交一份满意的毕业答卷。在今日这个庄严而又神圣的日子里,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对母校大声呐喊:“我很自信,我要成功,宝剑出鞘,金榜题名!今日我以三中为荣,明天三中因我而骄傲!

最终衷心祝愿:友谊天长地久,母校前程似锦,教师青春永驻,同学鹏程万里!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八

各自习室特点简介:

暑期各个专业阅览室及借书处周一至周五均开放。

具体开放时间见图书馆入口处通知。日常开放东门和南门出入。

2)一教,位于未明湖的南岸,图书馆的北,环境优美,安静凉快。

吃在北大。

1)学一,位于38楼北,价格便宜,单口味一般。使用饭卡。

2)学五,位于46楼东,价格合理,味道不错。其中二楼有单炒和自助餐。使用饭卡。

北大附近的'银行。

建设银行:正南门外往东30米工商银行:29楼后,博实商店旁边。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九

近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某高校举行了一场题为“航天与梦想”的演讲。作为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为在座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饱含深情和真知灼见的演讲。以下是我对杨利伟演讲的心得体会。

首先,杨利伟在演讲中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他提到自己在童年时代就立下了航天梦。尽管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困难,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荣誉。通过分享自己坚持梦想的故事,杨利伟激励了在场的师生们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坚持不懈。

其次,杨利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航天事业中,一个好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杨利伟分享了自己与团队成员们默契配合的故事,让在座的听众们更加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他指出,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互相支持和信任,才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生活中,团队合作同样至关重要。杨利伟的演讲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唯有团队的力量才是无可限量的。

第三,杨利伟谈到了对未来的展望。他对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并向在座的年轻人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认为,未来航天事业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创造更多的辉煌。他邀请年轻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航天事业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杨利伟的演讲让我意识到,尽管航天事业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梦想,有远大的目标,并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一定能够在未来取得巨大的成绩。

第四,杨利伟谈到了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努力学习和不断进取。他提醒在座的年轻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进取,才能够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有所建树。他分享了自己在航天事业中的学习和训练经历,让听众们明白只有通过刻苦的学习和不断的锤炼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杨利伟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杨利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谦逊、坚毅的人,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将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并勇敢地面对挑战,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他的演讲不仅是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更是对每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坚定信念。我相信,在杨利伟的鼓舞下,每一个听完他演讲的人都会怀揣着满腔的梦想,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十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笑声)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掌声)。

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掌声)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笑声掌声)。

有一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我们这儿有很多雄鹰式的人物,很多同学学习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高峰。很多同学后来可能很轻松地就能在北大毕业以后进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继续深造。有很多同学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学习就有这样的才能,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我的班长王强,他的模仿能力就是超群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听任何一句话,听一遍模仿出来的绝对不会两样。所以他在北大广播站当播音员当了整整四年。我每天听着他的声音,心头咬牙切齿充满仇恨。(笑声)所以,有天赋的人就像雄鹰。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在金字塔顶端,人们确实找到了蜗牛的痕迹。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同学们所要知道的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掌声)所以,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学有的是雄鹰,有的是蜗牛。我在北大的时候,包括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我是一只蜗牛。但是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掌声)。

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你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如果你生在贫困家庭,你不能说老爸给我收回去,我不想在这里待着。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去,因为北大是中国的骄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骄傲。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了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一样叫做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做“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使我有勇气不断地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的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但是他确实是我的邻居,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直接导致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成绩考了九十七分。(掌声)也是徐霞客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这种感觉,所以我也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这一梦想。所以,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同学们,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要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有良心的人会从你具体的生活中间做的事情体现出来,而且你所做的事情一定对你未来的生命产生影响。我来讲两个小故事,讲完我就结束我的讲话,已经占用了很长的时间。

第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企业家和我讲起他大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尽管苹果是他的,不给你也不能抢,但是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私。后来这个企业家做成功了事情,而那个吃苹果的同学还没有取得成功,就希望加入到这个企业家的队伍里来。但后来大家一商量,说不能让他加盟,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在大学时代的第一个要点,你得跟同学们分享你所拥有的东西,感情、思想、财富,哪怕是一个苹果也可以分成六瓣大家一起吃。(掌声)因为你要知道,这样做你将来能得到更多,你的付出永远不会是白白付出的。

我再来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我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打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笑声)。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一起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同学们一定认为我这件事情白做了。又过了十年,到了九五年年底的时候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结果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生命的榜样,包括刚才讲到的王强老师等。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还带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掌声)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掌声)。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掌声)。

最后,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向在座的三千多位新生表一个心意,我代表全体老校友和新东方把两百万人民币捐给许校长,为在座同学们的学习、活动和成长提供一点帮助。(掌声)。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十一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历史这门学问是很边缘化的,显得渺茫而遥远。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曾有个人对北京大学的洪业教授说:“历史”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像“立死”,是一种要死的学问。这看法在今天也算普遍吧,比如在大学生选择专业时就看得出来:进了历史专业的同学,大多没把历史当做第一志愿。

史学家时不时地想为自己的职业辩护的,申说它如何“有用”。这方面说法很多了,不劳我来重复。我个人也以为“史学无用论”不怎么全面,不过却乐于承认,由于社会变迁,历史经验不再像古代那样,能长久地保持实用性了。

假如这“用”意味着“实用”的话,那么在这一角度论证史学对现实有用,确实不怎么容易。在求职时你夸耀自己的史学素养有助工作,对方信不信服可是没准儿的事情。我想还是持诚实态度为好,承认史学跟实用技术不同。比如说,它不能够当下就创造出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假如着眼于求职就业,那真的不妨选择或辅修其他学科。

若不是从“实用”,而是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这一角度提问,那么还有另一些回答。“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用”或“有用没用”,中国人是很容易提出这类问题的。

不过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里面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王小波为此而深深感动了,我也为此而感动。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

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

靠历史知识能不能挣来钱,或者能不能赢得什么领导人的惠顾垂青,都不是史学自身的价值所在。就算有人能用历史这门学问弄到很多别的东西,依然如此。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

古希腊神话的九位缪斯(文艺女神,muse)中,居首的是克莱奥(clio),她是一位司历史的女神。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这么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

即使是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尽管讲述的内容充满了神话传奇。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时就有了史官,比如发明文字的苍颉。比较能确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系谱的瞽蒙,他们看来更古老一些;另一种是用文书记事的史官,他们出现在书写开始发达的较晚时候。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就没必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没什么意义。可是人类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认识的内在渴求。而人群构成和进化的线索和法则,是埋藏在历史之中的;人性,是由传统所塑造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

科林伍德有言:“严格说来,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一名词所指称的,确切地说,不是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的历史。”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割断了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只是个单薄贫乏的平面。但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类的生活有一个千万年的纵深。人们要了解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变换的因果。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这些知识和看法,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的特质、人类的形象,使我们得以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了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他们拥有强烈厚重的历史感。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我:君主效法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则追踪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潜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为事业,也会有人关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史学不比其它的学科更高明,但也并不更低微。当然,学历史多少需要一点儿“傻气”,因为得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另一些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者,较多出自淡泊执着的人。

我们该由怎样的态度,开始学历史呢?我建议,别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北大历史系学习不该如此。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成为“精神家园”的东西。

一生中有若干年在大学渡过,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对话,是值得珍视的机会。让我们开始学习吧,历史系的四年时光,你不会毫无所得。

北大校长开学典礼讲话稿:孙庆伟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学院安排我在开学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给同学们讲几句话,平时挺话痨的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在这样的场合,面对我们新入学的同学,特别是我们的本科同学,容不得随意,所以倍感压力。在这里,我作为一位在北大学习生活了27年的过来人(我是1988年入学的),谈点感想,希望对同学们未来在北大的学习和生活能够有所帮助。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如何看待北大这所大学。

考上北大,或隔壁的清华,是大家多年的夙愿。但我想很多同学并不确切地知道北大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其实我也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北大一定是中国最好的大学,谦虚一点的话,是最好之一。

好在哪?今年暑假我在浙江带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期间“北大情怀”成了夏令营最流行的词语。我个人觉得,北大好就好在“情怀”这两个字上。说到这里,就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咱们这所大学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北大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废科举、开学堂、育人才”,北大从一开始就是救亡图存的产物,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当一个人肩负使命时,他自然会比其他人站得高一点,想得多一些,也看得开一些,看得远一些。或者说,不那么现实,不那么功利,讲点格调,甚至务点虚,这样“情怀”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情怀既可以是宏大的,比如中文系陈平原老师就曾经说,北大之所以是北大,乃是因为北大不仅是办在中国,而且是“长”在中国,它始终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密切相关,这无疑是一种很崇高的情怀。

但情怀也可以是具体的,也就在前天,我的一位老学生,本科入学的李建伟同学,我留校任教的第一年,是他们班的班主任,他毕业后先去了国家部委工作,后来投身商海,这两年在创业之余又与中学同学在山东老家种葡萄,今年是结果实的第一年。前两天他给我们电话,说教师节要到了,想给老师们送点他自己种的葡萄尝尝,结果就从山东运来了一百箱。他还告诉我,他是带着北大情怀在种葡萄的。我绝对相信建伟同学说这话时是真诚的。

葡萄事小,情怀事大,这样的葡萄便不是普通葡萄所能比拟的。

第二点,我想说说咱们北大考古。

我有时在想,为什么我们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考古人才?名师多,学生素质高,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我总觉得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我个人认为重视田野工作应该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从1952年考古专业创建,北大考古就有了田野考古实习的传统,最初是三次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每个同学四年里至少有一年是在田野里度过的虽然后来改为一次实习,但质量很高,学习效果有保障。

更关键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大多能够扎根田野,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在田野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就以刘庆柱先生为例,他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学术成就,既与他在北大的学习有关,更与他毕业后数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咸阳原,奔走在关中大地是分不开的。

所以,对于我们的同学而言,在入学伊始就要意识到,考古学的希望在田野,书斋里出不了考古学家,尤其是出不了杰出的考古学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于考古学格外的贴切,因为从这个学科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注定是一门“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学问。

第三我想讲讲各位同学。

对于很多同学来讲,考进了北大,应该是各位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最大成功。但我想问问各位同学,你是抱着何种目的、何种理想进北大的?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回答,我也没有标准答案给各位。

但可以讲一个北大的旧事供大家参考。19,京师大学堂首任监督张亨嘉就职,向全体师生发表就职演说,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那就是:诸生为国求学,努力自爱。如果今天我建议各位同学来北大学习不要为了自己,而要为了国家,估计并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

那也无妨,即便同学们暂时不能理解,那么请至少做到后半句,“努力自爱”。各位同学不妨想一想,你能够在千百万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进入到北大,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这说明老天爷特别眷顾你,给了你健全的体魄,超群的智力。这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天命”。

但上天绝对不会把这么好的礼物赐给一个只考虑个人未来的人,它赋予你特殊的才能,也必然希望你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所以,对于每一位北大同学来讲,不妨多往“为国求学”上面去思考,它或许带给你别样的人生。也可能会有同学说,老师对我们的要求这么高,那您自己做到了吗?很惭愧,我做得并不好,但并不妨碍给同学们以这样的建议。老师不是供学生膜拜的,是让学生来超越的。所以同学们的自我期许不妨尽量地高,尽可能地超越自己的老师!

最后再说点题外话,但题外话通常是最重要的。

钱理群先生在某一年中文系的开学典礼上讲,说是来北大求学,最主要有三件事:求知,交友,寻找爱情。大学应该是收获爱情的好地方,甚至可能是最佳的地方。刚才刘庆柱先生现身说法,讲述了他和同班同学——我们的李毓芳学长共同成长为著名考古学家的往事,就足以启迪各位同学,看来学院专门邀请刘先生回母校来,自有深意在焉。

所以,归结起来我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希望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够养成一些北大情怀,能够捕捉到学科的精髓,能够肩负起一定的责任,以及收获到一份真挚的爱情。倘能如此,那才叫不枉来北大学习一场呢。

谢谢大家。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十二

国林风是其中一家知名的综合书店,位于昊海楼地下一层。

风入松是另外一家比较知名的综合书店,位于北大南门东,资源西楼入口处。

复印打印传真。

三角地北大书屋可以复印,44楼电话厅可以复印打印传真。西门外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复印和打印。

理发。

三角地北大理发店及澡堂一层。

配眼镜。

博实一层和南门外的雪亮,雅视1000等。

冲胶卷。

北新商店,三教四教之间,电教东面合作社旁边的图片社及南门外的北斗星。

订火车票。

45楼甲北,北大订票中心;南门对面中科大厦a座1层103室;中关村铁路客票代售处(海淀区中关村路25号)。

配钥匙北新商店。

洗衣。

45楼甲,41楼及澡堂南面平房(还可以修补衣物)。

修鞋修车。

澡堂南面平房。

澡堂北,科室还算齐全,医院后有病房,可以住院治疗。

北大出行。

北大地处海淀中关村,虽然原属郊区,但随着科技企业的发展,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交通变的越来越便利,白颐路,北四环,北三环,四通八达。

北大周围车站:

西门车站:320支,727支,808,355支,运通106和206,732,832,夜班车209(22:40-4:40)。

杨利伟北大演讲篇十三

前两天,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小视频。

在北大的毕业晚会上,一位因“失败”而出名的学生,作为代表上台演讲。

他叫曹直,是北大中文系男子足球队队长。

初听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实际上他说,自己完全是因为踢球踢的最差才被叫来分享的。

20xx年,曹直考上北大,作为自己高中20xx年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自信心爆棚的状态,觉得没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只要努力。

对曹直来说,最拿手的事就是踢足球。

腿脚短、步频快、爆发力强,再加上从小踢到大,他进入中文男足后,底气十足。

直到,与其他系踢了第一场正式的足球赛。

开场整整七分钟,曹直没有碰到过一次球,第八分钟,对方进球了。

按照这样的节奏,一场比赛80分钟,对方一共进了十个球。

他不是梅西,但也慌的一批。

这场球赛的失败,算是曹直整个大学时光,失败的开始。

不光是足球再也没有赢过,就连学习、恋爱、就业,每一件事情都不顺利,甚至可以说,都很失败。

但正因为这些失败,他突然意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得偿所愿的。

就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败原本就远多于成功。

所以即使失败了,那又怎么样,它的存在,并不可耻啊。

虽然在北大的足球生涯毫无亮点,过程也尴尬无聊,但他依然热爱足球,因为他享受每一次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并为此感到快乐,这就足够了。

人生本就是个不断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与自己讲和的过程。

优秀的人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何必活在他人的阴影下和评价中,而让自己闷闷不乐。

要记得,退一寸有退一寸的欢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