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15:44 页码:9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精选12篇)
2023-11-12 10:15:44    小编:BZQ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方向。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我们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这里有一些总结展示,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一

书中内容简单易懂,但绝不轻浮,插画虽为漫画,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京剧人物的行头十分华美,什么身份穿什么行头,各个场合身份都分得十分严格,有句行话叫做“宁穿破,不穿错。”例:达官显贵在正式场合穿的行头就叫做“蟒”,这是那些权高位重的人最庄重的礼服,比如皇帝上朝之时,公主成亲之时都要穿。公主一类贵族女性日常的穿着叫做宫装。当起舞时,水袖翻飞,飘带丝穂随风而吹,可真漂亮啊。

在后面还介绍了梨园许多有名的大师,有后三鼎甲之一的谭鑫培;有“梨园冬皇”之称的孟小冬;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但我最喜欢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不说那唱词,光是那唱腔圆润甘美,音色饱满柔润,妩媚中透着婉约,犹如仙乐一般绕于我的耳际,流于我的脑海,心田……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她当真无愧于“国粹”的名号。

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华这些从古到今的瑰宝与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的了,或许是因为自幼的耳濡目染,亦或者是突然地就发觉了,发现了,好似一个找到了喜爱玩具的孩子。我跟妹妹特别喜欢报花名一段——“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里的胭脂是杏花红。”清脆的声音犹如银铃一般脆响,红娘那巧笑倩兮的笑靥仿佛就在眼前……曾经有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我跟妹妹都要不断的唱着这段,爸爸妈妈也觉得特别好听。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导火索,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完全点燃了来,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藏匿瑰宝的大门。正如作者所说: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即使已走过繁华,也永远不会消亡。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在没事的时候静一下心,听一下京剧,你一定会喜欢的。爱上京剧,不是说我们就喜欢不流行的事物,跟不上潮流。事实上,她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品味,更精致,更有味道的现代人。

不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二

京剧人物万千,我最喜欢的还是多数人厌恶的曹操,他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里的人物,他的脸谱以白色为主,表示奸邪的意思。

故事主要讲述了,曹操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刘关张三人回许昌。一日,曹操趁青梅正熟时,邀请浇菜的刘备在亭子里煮着青梅酒,讨论天下“各路英雄豪杰”。手段狠毒的曹操代表白脸可能毫不为过,但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里,如果将奸雄的标签从他身上撕下,曹操也有许多令人欣赏的地方。

曹操文武双全,但生性多疑“煮酒论英雄”中,试探为本意,可其心中满是顾虑。刘备担心曹操把他当对手,将刘表等碌碌小人也一一报上。

最后,曹操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同为乱世英雄,曹操为何就背负“恶人”这个罪名?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曹操做事彻底,不留后患,却现实主义,同时也做事狠绝。京剧一般带有性格的夸大,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也并非非常奸诈邪恶。

俗话说得好:跟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从好的方面来看,坏人撕下白脸,更多的是过于现实主义。白脸的曹操——才华横溢,敢想敢干成就霸业。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话说的狂妄些,但也是他这一代枭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我们读书,应注意书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喜好,更注意情节的发展,一分为二地去解读作者塑造的鲜活人物。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三

颍考叔《伐子都》一剧的主角,故事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伐子都》是京剧名篇,故事改编自春秋早期霸主郑庄公手下两大将军颍考叔和公孙阏(子都)争斗的故事。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郑庄公(郑伯掘突)要讨伐许国,当它要授予兵权的时候,宠臣颍考叔与公孙阏为了元帅的职务争了起来,于是郑庄公决定让他们比武,谁能拉动铁车拔起铜旗,给予兵权。

于是两人在比武场上抢夺起铜旗来,颍考叔力气大,一把推开公孙阏,拔起铜旗拉着铁车就往比武场外跑,公孙阏拔剑就追。郑庄公怕二虎相斗,于是封颍考叔为正帅,公孙阏为副帅,讨伐许国。在战斗中考叔率先举旗冲上了许国的城头,这立刻引起了公孙阏的嫉妒,于是拔箭射死了考叔,独占了功劳。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大臣颍考叔。有关颍考叔的记载,可以在《春秋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中找到: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四

一个个精神饱满的京剧演员。

他们的面前是座无虚席的剧场。他们的心就如这剧场一般宽阔,因为装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身上穿的戏服,静静地仿佛被尘封了二百多年,黯淡无光。

但是,大幕拉开,灯光汇聚,小旦出场,华丽的衣裳,绝美的妆容,开口一声婉转悠扬的唱腔,便赢得满座惊堂。一招一式,一腔一调,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走动,无不拨动着观众们的心弦。这时,尘封了百年的戏服陡然一振,灰尘四处飞扬,顿时光彩夺目。已睡去二百多年的她,正悄然睁开双眼,蓄势待发。

随着一阵锣鼓声,武生出场,给人带来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劲头。待他站定,铜锣响,战鼓擂,紧接着,又跑出几个神情威扬的武角,在戏台上忘情地翻着筋斗。一时间,台上声势浩荡,台下掌声雷鸣。这筋斗,使昏暗的灯光立即变得明亮了;使安静的人群立即变得躁动了,使沉睡的经典立即变得活跃了!

使人想起:浩然正气冲霄汉!

使人想起:铁甲将军夜渡关!

使人想起:风雨后又光明,光明后又风雨,尔后永远光明千年万年!

容不得破坏,容不得践踏,容不得侮辱!是夹缝中生存,是冬天中开花,是黑夜中闪耀!

若大的剧场里,每个角落都回荡着气贯长虹的字句,也回荡在观众的心中,由冷漠,到精神,再到沸腾!观众仿佛穿越回二百年前,与这门神奇的艺术面对面交谈———她震撼着你,激发着你,逬进着你,她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到,那些古老的神奇的经典,竟是这般妙不可言!

场上敲起了急急风,随着“呛才才”的节奏,台上的演员迈着有力的步伐迅速走动,将整个气氛推向了高潮!愈捶愈烈,愈走愈急,人情世故,世态炎凉都在这锣鼓和步伐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当大幕落下,观众离去,最后一个腔调余留在戏台上时剧场出奇的寂静,好像这里一直都是空荡荡的。

她停下来,闭上眼仿佛在蓄势一场更大盛典。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五

我的妈妈是名老师,可能因为她教过太多优秀的学生,所以她一直也希望我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记得我4岁的时候,妈妈就给我报了京剧班,并告诉我说,女孩子要有一技之长。我在懵懵懂懂中,开始了我的京剧学习。本以为是件快乐的事,结果到了那里,不是下腰就是压腿,把我疼得要命,更头疼的是还要连跳带唱。

从此我与京剧,势不两立。

一次,老师让我们练习嗓子。我知道自己有点跑调,我怯怯懦懦地不敢大声唱,心想:要是唱跑调了得多丢人。可是,老师严厉的眼神不得不让我大声“咦”了出来。天呀!这声音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是人声吗?我都要质疑我自己了。这还不算,老师还让我们回家继续练习,真是忍无可忍!一回到家,我就和妈妈摊牌,不想学了。妈妈好言相劝,我就是不听。最后妈妈以十分生硬的口气命令我:“去,给我好好练!”我无法反抗,只好练习。

四年的煎熬,我受了好多苦,挨了好多累,只有我自己知道。

终于,这一年我们上牡丹江的春晚了。

记得当时,我们穿着小花袄,梳着大长辫子,唱的是《红灯记》。站在台上,我感觉我的腿都发抖了,不管怎么说也是我人生第一场表演。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都抖擞精神,动作整齐划一,优美的唱腔响彻全场。我们成功了,台下的掌声连成一片,虽然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付出了多少努力,但是,我展现出了自己最棒的一面。

这次演出后,我不再厌烦京剧,有事没事时还会哼上几句。我与京剧不知不觉中化敌为友。

因为学习的关系,我已经好久不学京剧了,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可惜。但是,我想好了,等我考上大学了,学习不那么紧张了,我还想再练习练习京剧,毕竟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呀!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六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七

我们的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有许多的传统文化,比如:剪纸、戏剧、泥人、陶瓷……它们都是祖国的文化艺术瑰宝,需要代代相传。至今,有些传统艺术早已“不在人世”了。

小时候,姥姥爷天天打开收音机,听谭派京剧谭元寿老先生唱的名戏,有时姥姥爷光听还不够,还要在院子里边唱边做动作。一两岁的我,虽然不知道这是个神马东西,却觉得蛮有节奏感,好听的很。唱念做打、红白脸谱,也属实我着迷。偶尔我也听得入了神,便“哼哼唧唧”地跟着姥姥爷唱起来。他也经常对家里人说:“这孩子嗓音清脆,小眼睛儿吊吊着,是个唱戏的好苗子!”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开展社团活动。也许是受姥姥爷的影响吧!我毫不犹豫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报京剧社团。”也许是老天让我替姥姥爷圆了他一生的梦想吧,我们的社团老师,恰巧是姥姥爷的偶像——谭元寿老先生的得意弟子。

从此以后,我只要一有空,就去老师那里学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听老师讲他儿时为了让谭老先生教他,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艰辛,并从小故事中提升了自我修养。学的时间长了,便有一种“我要把这个剧种传下去”的使命感在肩上。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我学戏的时间也很少了。但我还是一有空就去学戏,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记得寒假的时候,我天天听老师的录音,反复听就能唱个大概。上课时,就让老师抓细节。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把姥姥爷的挚爱—《昔日有个三大贤》学会了。在家里,爸爸妈妈夸我唱得好;在课上,老师说每次都有进步,还不是最好;比赛中,评委与观众连连称赞。

这种传承的使命感越来越重。我不仅要把国粹艺术代代相传,还要让子子孙孙把它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八

我的姥爷已经70岁了,整天乐呵呵的,精神特别好,用东北话说,就是“身体倍儿棒”。姥爷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京剧情有独钟。

小时候,每天晚上姥爷都会唱着京剧哄我入睡,那悠扬的曲调,婉转的唱腔化成了我五彩斑斓的梦。我缠着姥爷讲故事的时候,他便会将京剧的戏文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对白,让我听着听着就入神了。讲到高潮时,姥爷还会激动地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唱上一段。

耳濡目染中我对京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姥爷也教过我一段最简单的京剧,每次家庭聚会轮到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大家来一段。我往台上一站,摆出一个京剧里亮相的姿势,就唱了起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啊——”姥爷听了乐得直鼓掌,逢人就说我是他的小徒弟,嗓音响亮,以后一定是个唱戏的好苗子!

我长大了,离开了东北,随爸爸妈妈到苏州上学,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回东北看望姥姥和姥爷。姥爷家收不到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所以我们一回会去,姥爷就像孩子一样缠着我,让我用爸爸的笔记本电脑给他放京剧。我俩坐在电脑旁,姥爷一边看一边为我解释京剧中人物的地位、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每句唱词的含义。

我问姥爷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京剧,姥爷说,在过去那段穷苦的日子里,没有电视、电脑,更没有互联网,大家的业余活动就是唱戏、听戏,戏曲里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是姥爷度过那段苦日子的精神支柱。姥爷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他和姥姥就是在戏台上相遇的!

虽然我和爸爸妈妈生活在苏州,但每每听到那铿锵有力的京剧,我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姥爷的笑脸,浮现出在东北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九

爷爷是京剧迷,虽然耳朵不好使,但只要电视里播京剧,他就手脚并用,摇头晃脑地打起鼓点来,在茶几上敲,在沙发扶手上敲,在自己大腿上拍。爷爷眯缝着眼,脸上浮满笑意,头随着节奏摇摆,满头白发在那咿咿呀呀的唱腔中仿佛都更精神了,闪闪发亮,他那神态就像在享受天下最美味的午餐。

有一次,我被奥特曼吸引着,看得津津有味,全然没顾及爷爷直在屋子里打转转。他一会儿到窗户边瞄瞄,似乎在等什么人;一会儿到我身边坐坐,问我出不出去玩啊;一会儿又拿拿遥控器……妈妈一看就明白了,悄悄地动员我把电视频道调过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我喜欢的奥特曼,调到京剧频道,这可把爷爷乐坏了。他“呵呵呵”地笑着,脸上还带着一些内疚与不好意思,一边夸孙子好,一边欣赏起京剧来。他那样子就像小孩拿到了自己爱吃的糖果,可爱极了。看着爷爷爬满皱纹的脸和他欣赏京剧的痴迷的样子,想到爷爷操劳了大半辈子,都没有好好看过几回电视,现在也70多岁了,好不容易条件好了,应该让爷爷多享受享受。

于是,我们给爷爷买了个助听器,还订了份电视报,又特意把其中的京剧节目用红笔画起来。爷爷戴上助听器,欣赏着电视里的京剧,感动得差点掉眼泪,逢人就说自己有个好孙子。有时候吃饭也看,家里来客人了,他也热情介绍京剧,而晚上常常是看到打瞌睡,要么垂头低脑地“钓鱼儿”,要么靠在沙发扶手上呼呼大睡……从此爷爷好像年轻了许多,容光焕发,一天到晚京剧不离口。不信,你来听听:

瞧,这就是我家的京剧迷,是京剧让他的生命丰富多彩,让他的生活有滋有味,是京剧让他年轻。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十

在来这之前我的脑海中对我国的国粹“京剧”一点也不了解。

进了剧团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从道具到演员我都感觉说不出的稀奇。院子里的堆放的箱子里面装的是演员的行头,真想打开瞧一瞧。可是都上着锁应该是很宝贝的东西。

我进练功房时组员和家长们已经排列坐好,只见大厅中间有两位年青的演员在表演节目给我们,还真不含糊,看得大家直鼓掌叫好。这里一位阿姨在给我们讲: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我们大家听得连连点头,家长们都直呼,原来京剧有这么多说法。大家真是上了一堂学校里没有的京剧课。

这里的姐姐们表演结束,她们拿出自己用的双鞭子来给大家演示,让同学们也上来试试,看着她轻快的舞动着双鞭潇洒自如,我主动接过来,可双鞭到我手里就不听话了,怎么也舞动不起来,急得我汗珠直冒。姐姐手把手的教我也点也不嫌烦,在她的指导下我稍稍会一点,姐姐说不要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是从小就练习的,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每天练下来,将来也会和我一样”。

一位姐姐模样的演员给我们表演“小放牛”教师讲她年纪其实并不小,只是有的角色就需要这种娇小的人来塑造小孩形象,剧中大概的意思是:一个牧童正在放牛,邻村的小姑娘路过二人相见,对唱歌舞,互表爱慕之意而别......

小姐姐边唱边舞,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表演的恰到好处,我都呆住了直到大家热烈的掌声才让我回过神来。

回来的路上妈妈意味深长得对我说,练功和你学习一样的贵在坚持才能出成绩。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十一

我一向讨厌京剧。

我讨厌京剧。讨厌演员的那股娘娘腔;讨厌演员那张胡里花哨的脸;讨厌演员那个故作姿态的手指;讨厌演员那身既沉重,又令人眼花缭乱的戏服。哼,这京剧可真令人讨厌!

可是有一天,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我正好按到了一个京剧栏目。咿咿呀呀的唱腔惹得我急着换屏道。可老爸的一句话却阻止了我:“女儿,别按,我要看一看京剧。”没办法,我只好立刻走人,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哎,别走啊,你也来看看吧,陪你老爸看一会儿呗。”老爸一句话,像块大石头一样,硬生生地阻挡了我的去路。无奈,只好满脸不情愿地将自己摔入沙发,随手拽一本书来凑合,算是舍命陪君子。

京剧开演了,一句句戏词直捣双耳。我急忙捂耳,不停地念叨着:“听不见,听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

我开始倾听戏词,心也不在书上。眼睛不时悄悄抬起,迅速地瞄一眼画面,随后赶紧低头看书,假装从未发生过什么事。

后来,我实在克制不住自己了,干脆丢下书本,抬头爽快地狠看起了京剧。

我惊奇,自己竟没有了往日对京剧的那种厌恶,反而,好像多了一点喜欢,我的心里真是纠结不堪。

这腔调不再令我讨厌;这胡里花哨的脸不再令我厌恶;这翘起的兰花指,不再令我反感;这身五彩缤纷的戏服,也不再令我心烦。

京剧演员的戏词,不是随便说说即可,那是要练上上百遍,甚至是上千遍才通过。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一听,心里的感情就会随着戏剧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不仅如此,那各种各样的动作,是要每天摆上十几个小时才可以。要是换作了我们,恐怕没练多久,就早已哭爹喊娘了吧。

京剧我将不敢再讨厌了。

中国国粹京剧作文800字篇十二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我一年级的时候,爸爸为了让我更了解它,带我到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穆桂英挂帅》的京剧演出。

到了剧场,坐席上已经有了很多观众,我一看,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兴致勃勃的等待演出开始。我坐下后,有点心不在焉的。这时演出开始了,一些打扮华丽的人出来开始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但是我根本听不懂。心里在想:这都是唱的什么呀?还没有动画片好看呢。爸爸带我来这里干什么呢?时间过得可真慢呀,我看着看着就打起了哈欠,有点昏昏欲睡。

突然,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把我惊醒,发生了什么?我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一边看一边鼓掌。我像二丈和尚一样,摸不清头脑,有那么值得赞扬吗?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用认真的态度开始看起了台上的演出。

这时候的会场里,所有的人都跟随着演员们的节奏轻声的唱,声音越来越大,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就在此时,我懂得了京剧的魅力,我喜欢这种独特的风格,我要努力学习京剧,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学会更多的关于京剧的动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