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不老的亲情树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不老的亲情树读书感悟(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15:58:13 页码:8
不老的亲情树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不老的亲情树读书感悟(2篇)
2023-01-12 15:58:1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不老的亲情树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景色如诗如画。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了:《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昨天老师不知大家预习了课文,“青山不老”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现的?这是写作者感悟的一个句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青山不老”到底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老人___艰苦的条件下__创造了奇迹__,感悟___)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读)

1、抓“奇迹”: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读)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自己的感受写一些。(文章哪里写的?)

读一读(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出示图片)(再读,应该怎么读?)

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如今,这里沙漠变绿洲啊!

你能够说说,老人栽树的意义吗?

这些树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又起什么作用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着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是啊:黄土和树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黄土为树提供了营养,而树木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种关系正如老人与青山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导语: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他是怎么想的?(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指导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语气起来读?读一读。)

交流:作者从这位老人的身上领悟到了“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练习了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对自己说点什么呢?我们能够做的又有什么呢?

总结:绿化、植树造林的路任重而道远哪!只有一个老农是远远不够的。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老人15年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022不老的亲情树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作者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⑴老人是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⑵“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