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 参加大名古城墙的心得体会(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5:35:04 页码:7
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 参加大名古城墙的心得体会(9篇)
2023-01-13 05:35:04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回乡以后,柳毅立即来到洞庭湖,按照龙女教他的方法进了龙宫,把龙女的信交给了洞庭龙王。龙王读信以后非常悲伤。他一面热情款待柳毅,感谢他仗义传书;一面派人把信送进内宫传阅。谁知这封信使龙王的内眷伤心痛哭,惊动了龙王的弟弟钱塘君。钱塘君性子刚烈,听到这事以后怒不可遏,化成一条赤色巨龙飞去陕西,把泾河龙王的儿子杀死,把龙女接回了洞庭湖。洞庭龙宫一片欢腾,盛宴感谢柳毅。钱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亲,希望他娶龙女为妻,永结姻亲。柳毅先是谢绝了,怕惊扰了龙女,后来看到龙女的美貌又有些后悔。但也没再改口,带了龙王送的许多珍宝出了洞庭湖回家去了。

柳毅回乡以后,卖掉了一些龙王送给他的珍宝,顿时成了巨富。娶了几个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姓卢的女子。结婚那天,回到洞房仔细审看,觉得卢氏女子与龙女非常相似。一说话,才知道真是龙女,因思念柳毅,假托卢氏结亲。柳毅非常高兴,与龙女从此恩恩爱爱,过着幸福逍遥的生活。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君山是一部神奇的书,君山是一幅多彩的画,每一遍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君山是一座爱情岛,爱情诗、神话境、丹青卷在此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结合。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代开元20xx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 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级4a级景区“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的篁岭景区,我是你们的讲解员小x,今天很荣幸由我给大家担任向导,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的篁岭之行带来快乐。

我们刚刚乘坐的是升级改造后的脱挂式观光索道,全长1228米,高差196米,空中运行时间为5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因“修篁遍岭”才有了篁岭的雅名。(“篁”其实是一种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观音竹等,我们景区沿途也随处可见这些竹子。篁岭是婺源古村落的经典代表,保存了大量的农耕文明时代特征。整个篁岭景区,分为三大主题板块:一是“大地飞歌”,体验多色块梯田组成的大地艺术对视觉的冲击;二是“云中漫步”,体现大跨度索桥、溜索对胆量的历练;三是“天上人间”,展现篁岭古村的村落构造,古民居上的晒秋传统,还有古老天街的商贾、美食、民居、民俗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位游客真正体验到“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

在景区开发之前,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村落,也曾一度濒临衰落和消亡。由于受地形限制,篁岭交通不便且严重缺水,绝大部份农田、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在山下,使村庄逐步半空心化。这样一来,村里大部分闲置房屋都因年久失修而腐烂倒塌;独特的“晒秋”景观也逐年消失。那么,篁岭村开发的第一战是怎么打的呢?咱们刚刚在缆车内看到山脚下的公路旁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那儿叫篁岭新村,是20__年由婺源县乡村文化公司出资新建的,村里有68套新徽派风格安置房,24套老年公寓和单身公寓,住在村里的320人全部是从原篁岭古村迁出的。篁岭通过这样一种古村落旅游产权收购以及搬迁安置的方式。保持了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并对古村落建筑及风貌体系进行规划、保护,为景区发展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篁岭古村依山就势而建,四周古木环抱,后龙山以青松为主,村脚水口林以红豆杉群为主,我们现在正走在村西进村的水口林中,以香枫和古樟居多,树龄大多在几百年,最长达到了千年以上。篁岭古村由曹文侃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80余年。所以篁岭也是曹氏聚族而居的这么一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

民俗展览馆(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村口,此处地势较为开阔,篁岭先人在这里建了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祠是在原祠基础上重建的(占地约360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五开间。第一进叫仪门,第二进叫亨堂,第三进叫寝室。篁岭曹氏,是明代宣德年间从邻近的上晓鳙迁居而来的。(在宗祠内祭祀先贤上蔡侯曹恤、唐节度使忠烈公曹全晸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

婺源县目前正在努力构建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健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有一系列特色活动和特色产品,像“民间灯彩巡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婺源乡村过大年”等等,还通过“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婺源茶文化节”等节事,来展现婺源民俗、民间文化特色。

篁岭也不例外,现在将篁岭宗祠打造成为了一个民俗展览馆,对婺源特有民俗、古徽文化通过实物进行展示,打造婺源文化艺术民俗村落。大家可以细细参观,看完后,我们从侧门出,到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

虽然在传统的婺源县志里没有篁岭竹山书院的记载,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因为歙县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书院。

这座竹山书院,位于曹氏宗祠侧边,原书院由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捐赀创建。曹振镛,歙县籍篁岭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大学士。把竹山书院建于曹氏宗祠侧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绵世泽”的意思。

书院门前有焚纸塔,也叫字纸炉,古代人“敬惜字纸”, 对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否则有辱斯文,焚纸塔就是供书院师生焚烧废弃字纸的。

古代教育特别强调“敬慎”。所以,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体现简洁朴素,突出教育功能与氛围。书院分前堂和后堂两大部分,是主要教学区,楼上是藏书阁。

前堂部分有风雨廊,侧边墙壁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朱熹为岳麓书院题写的碑刻,它不仅是岳麓书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传播朱子理学为主的书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节自重、廉洁自律、济世救民”的思想,作为书院教育的优秀传统,被世代继承和发扬着。婺源是朱子故里,他的学说和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现在书院里正在进行的是全国名家美术作品邀请展,主题是“写生篁岭”。

(备询:大门门楼上的砖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整体上是一卷打开的书卷或画轴。“竹山书院”之上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龙”,左为“兄弟登科”,右为“孟母教子”等砖雕。都与读书有关,寄托了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殷切期望。

书院边门上方的砖雕图案,场面宏大,人物生动传神,是徽州砖雕的经典代表作。两块砖雕上图是“校场赛艺”,下图是“畅游琼林”。两块合在一起,就隐含着文武双全的意思,当然也是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期望。)

天街

徽州古村很重视村庄布局,讲究风水。篁岭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篁岭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天街是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也是篁岭的“商业一条街”,两边商铺林立,各种当地特色的业态在此汇聚,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现场雕刻、修复;有民间艺人制作竹编用品等。

酒店接待中心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篁岭景区即将启用的酒店接待中心。

篁岭景区引入安曼国际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对原有的古宅行外立面改造与修缮,内部装修成精品度假酒店,游客可以来此休闲度假,使景区的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变,

这种老宅保护与商业开发结合的新模式,把闲置的老宅从充分利用起来变为财富,不只是简单地把老宅作为参观景点,而是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度假活动,将其建设成为了深度体验婺源本土生活文化的基地。

我们现在右手边这些民居的二楼就是景区已经建设好的精品酒店客房。

竹虚厅

刚才步入天街时,我们有欣赏到婺源木雕技艺的展示,现在我们看到的竹虚厅,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是一座木雕艺术的宝库。门面上的6方木雕图案,左上是“赵子龙救阿斗”,左下是“关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武百官图”,右上是“周文王打猎”,右下是“状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撑的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禧、寿。门罩上裂纹还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为“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竹子又代表竹报平安、步步高升、节节高之意。

竹虚厅的最初的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祯八年(1635年)拔贡,授职湖广兴山县知县。

众屋

这幢建筑就是篁岭的众屋,当地也叫厅屋,是曹氏家族聚会、议事的地方。这座众屋居于篁岭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场地开阔,是篁岭的“中心广场”,自然也是最热闹的地方。门额上“圣旨”两字体现了曹氏在朝为官的地位。现在众屋改造成了一个酒吧,是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的典型代表。

绣楼

关于绣楼,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那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抛绣球选夫君的地方。但婺源没有这样的风俗,婺源过去特别重视礼法,儿女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级森严”,不会抛绣球选夫君。

第二种说法是,富家小姐绣花缀朵的地方。富家太太、小姐们闲来无事,就在高楼上绣着花,顺便看看楼下走过的人,还有楼外的风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寂寞,打发无聊的时光。

作为了解(当前婺源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40余家,主要旅游购物场所400余家。宾馆200余家。其中四星5家,三星7家,国际大酒店、婺源宾馆正在创评五星级宾馆,总床位1.7万张;全县共有农家乐3300余户,床位1.6万张,餐位11万个,解决了1.8万名农民就业,平均户经营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

各位领导,现在我走在的是天街商铺最为集中的一段,两旁商铺林立,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展示了婺源丰富的物产,说到物产就要说说我们婺源的“四色”特产了,“四色”指的就是“绿、黑、红、白”。绿就是婺源绿茶,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以“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点被誉为中国绿茶品质最优者,黑则说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因婺源唐代隶属于歙州管辖,物以州名而得名歙砚。红就是大家现在看见的池塘中的中华荷包红鱼了,它是我们婺源独有的一种优良食用鱼,明万历年间由沱川人余懋学从宫廷传入婺源民间。因头小尾短,背高腹园而得名荷包红鱼,荷包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请各位领导上台阶,继续参观,我们再来说说最后的一样特产“白”,“白”说的就是我们婺源的江湾雪梨,江湾雪梨体大肉厚,皮白核小,汁多味美,它之所以能成为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因为它对于婺源人有着特殊的含义,在古徽州,有这么一句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那么徽州的男子在十三四岁就要出外去学做生意了,在他们离家的时候,就会在自家房前种上一棵梨树,也带走一掊(pou)土,寓意着离乡不离土,另一方面,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有利可图了,种梨也寓意着“得利”,也是一种吉祥的寓意。

晒工坊

大家对“篁岭晒秋”都耳熟能详,那么,那些晒的南瓜、辣椒、萝卜、米脆是怎么切的,怎么晒的?我们到晒工坊里去探个究竟。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亲自参与体验。

晒工坊的楼台顶上也是篁岭很好的摄影点。站在这里,篁岭村的村貌,还有远山的景致,都尽收眼底。

五桂堂

五桂堂是篁岭人的祖宅,原主人是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篁岭人曹永护与曹希例父子。到曹永护四代都是单传,但由于他们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美德美名闻名乡里。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由于行善积德,后来,曹希例育有了五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曾孙、玄孙有二百多人。篁岭曹氏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这五大房均统称五桂堂,一直延续至今,凡是结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红白喜事,文帖、器物上常常要郑重地写上“篁里五桂堂”这五个大字,家家如此。

院里种植了香柿、红梅等,一个半月池蕴含了祖先对篁岭人信守“中庸、适度”的辨证观教育。(“人生忧喜一半一半,名利得失一半一半。财富聚散一半一半,修行佛魔一半一半。”)

整个五桂堂正屋分为前堂和后堂两部分。前堂是典型的对朝堂结构。上方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题特别能反映主人对后代的期许。靠堂前一方是“麒麟送子”,靠大门一方是“福禄双寿”,两边为“六郎出山”和“一马当先”。

天井下两边的隔厢上,是《朱子家训》,与《朱子家训》匹配一起的一个个小型木雕图案,它们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仙器物等来表现古人的一些文化活动的场景,大家不妨细细欣赏。

堂前是典型的徽州厅堂摆设格局:上门头,在堂匾下是中堂画和对联;再下则是厢椅桌,中间摆放着自鸣钟,两边摆放花瓶、方镜,一钟、一瓶、一镜寓意“终生平静”。八仙桌摆在堂前正中央,宴请、会客、议事等正式活动,往往需要在八仙桌上完成。堂前往往体现庄重和威严。

(今天,篁岭来了这么多贵宾,又恰逢春节临近,篁岭人准备了过年的待客果籽,请大家品尝。)

后堂与厨房往往连在一起。在这里可以看到篁岭人家厨房里一般的陈设:锅灶、水缸、水桶、饭甑、菜橱、菜篮、饭箩、笊篱,还有腊肉、干鱼等等,篁岭种田种地所需的农具,在这后堂也有摆布。

怪屋

怪屋的二楼就叫“倒屋”。什么东西都倒过来了,天花板成了地面,地面成了天花板,桌子、椅子……什么东西都颠倒着。

倒屋、隐身斗篷,体验不一样的拍摄效果。

怪屋的一楼是“斜屋”,地面是斜的,木柱和板壁是斜的,门和窗户是斜的,什么都是斜的。大家有什么感觉?头晕站不住了吧?(原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正常房子的空间位置,在大脑中已存在着某种意志,突然遇到斜屋就会感觉空间错乱,)告诉大家一个避免头晕的诀窍吧:不能直着站,要斜着站。

怡心堂

婺源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中,徽派民居保留相对完整。但是,古民居类似采光、排污、修缮、产权分散等“先天不足”始终困扰居住者,大部分古民居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之利益驱动,屋内能拆的门片、花窗、花坊等木雕构件也被古董贩子“外卖”至全国各地,房屋也变成了空宅,婺源徽派古建资源流失非常严重。

我们篁岭景区针对这种情况开创了“徽派古建异地搬迁保护模式”,把散落在婺源乡间的,面临腐烂倒塌的,但百姓无力维修的有价值的古建,搬迁在篁岭集中保护,让这些古建在篁岭获得第二次生命。对于这种异地搬迁保护模式,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怡心堂,就是从许村搬迁到篁岭来的,其前身是婺源许村镇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老屋,是当时闻名江南的茶商许畅芝的客馆。

整栋房屋飞金彩绘、金碧辉煌,这种彩绘古建,在婺源仅此一栋。怡心堂大门的木雕精美,中国承续了千百年传统木雕“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的题材,都在这座怡心堂门面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木雕主题:上排从左至右分别是刘备赴江东、夜访寇准、杨业战韩昌、文王访贤、弃官寻母;下排从左至右:子孙满堂、战长沙、八仙祝寿、讨荆州、连中三元。朩雕画面还有丹凤朝阳、金玉满堂、梅兰竹菊、荷叶、圆月、宝瓶……)

怡心堂分前堂后与后堂,前堂头顶有藻井,藻井本来专用于祠堂、亭阁的天花板装饰,很少用于家居的,但怡心堂的原主人就在家居的客馆里构建了藻井,可见他的别出心裁、财大气粗。后堂陈设了一些婺源乡村特色的家用器具,如小孩的火桶等。

树和堂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一幢官厅,叫“树和堂”。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祭拜之用。这座官厅的主人是曹鸣远,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江西才子之乡抚州府临川知县。

砖雕门楼被称为“文化门”,这官厅虽属常见的字匾门,但整体月眉形窗罩搭配八字形窗,门罩飞桅戗角,瓦当勾连,彰显气势。水磨青砖精雕细刻,花边人物应有尽有,“杰应歧灵”的门额则显示了主人“英雄不问出处”的境界。徽式民居两边院墙要略高一些,因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又称封火墙。

官厅内饰较为简单,一般都会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风,天井下摆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而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称无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鸿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铜锁状,寓意锁住水源,锁住财源,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有幅对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让仁爱和正义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为准则成为自己的老师和做人的标准。

晒秋观景台

篁岭村庄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祖辈起,他们就用竹筛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晒簟的世界。长长木竿托起圆圆的竹簟,竹簟里晒满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形成婺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特色景观,篁岭因“晒秋”而闻名遐迩,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乐园。有关篁岭“晒秋”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还荣获了“最美中国符号”。

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民俗展示,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辣椒黄菊。时令变化,竹晒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你在不同季节,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这里也是晒秋观景台,拍晒秋的好地方。

婺源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来命名的3a级的旅游区。目前,婺源全县共有景区景点20多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江湾),国家4a级景区10个(卧龙谷、灵岩洞、李坑、思溪延村、文公山、鸳鸯湖、汪口,五龙源、源头、篁岭)。在整体上已经形成东西北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东线“梦里老家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这栋建筑,是篁岭的一个餐厅“天街食府”,可同时容纳500人用餐。现在所行路段,是天街的延伸段,目前景区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建成之后,这里将开发成为美食一条街。将婺源的传统美食集中在此,一方面展示了婺源的传统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篁岭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加快了篁岭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业态经营品质型的转变。

除篁岭景区外,近两年,婺源县还成功打造了五龙源漂流、源头生态度假村、丛溪庄园、九思堂度假宅院等特色旅游产品。婺源县委县政府紧随江西打造旅游强省的目标,制定了“一个最美,两个第一”的发展策略,也就是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

婺源自古就有书乡,茶乡的美誉。自宋到清,全县中进士550多人,仕宦2665人,历代的文人学士留下了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篁岭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宰相。曹氏父子宰相,协助主持朝政75年,影响了清朝大半个历史,成为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尤其是曹振镛,在嘉庆皇帝出巡期间,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民间就有了“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传唱。前方的牌坊上刻有圣旨二字,便体现了皇帝对他们的宠爱有加。

(下一步,将突出抓好总投资5亿元的大型山水文化演艺、总投资8亿元的沱川旅游综合开发、总投资4亿元的国际会议中心、总投资15亿元的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努力使婺源成为一个四季皆旺、老少皆宜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力争在20__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

三号观景台远眺梯田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篁岭景区的三号观景台,

篁岭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落,除了少数士子习儒读书之外,大多数村民都是终生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篁岭几乎没有平畈的段田,都是山上开辟出来的山田,从而形成了我们往对面所看见的规模较大的梯田。

公司把这些梯田流转过来,打造农业观光园,种植梯田花海。现在田里都种上油菜,今年的3、4月份,千亩梯田油菜花盛开,眼前将是一片灿烂的花海。

为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题,公司结合旅游高峰周期轮换花卉种植主题,营造梯田花海景观、大地艺术。油菜花谢后,公司将种植柳叶马鞭草、孔雀草、一串经、醉蝶等各种花卉,形成又一季花海。

此外,在观光园还种有紫薇、三角梅、樱花、牡丹、玫瑰等各种主题花园,错开花期,使游客每次造访都有不同的景观与感受,从而发展成为婺源四季旅游产品新亮点。

除了观赏效益,篁岭也在不断提升梯田的经济效益,在土地上,“篁岭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形式,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利用梯田打造四季花谷、奇异瓜果园,与农户共同开发观光农业。同时通过订单农业,形成经营产业链条,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项目中,达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村挣钱效果。

从观景台下行

婺源也在继续打造四季旅游精品路线。现在,我们可以春探人间花海,去江岭梯田看油菜花美景;夏享冰凉世界,去五龙源漂流、去灵岩洞内一边避暑一边看溶洞;秋天,可寻梦里老家,不但有篁岭晒秋、还有石城、长溪的枫树林景观;冬天更是可以去鸳鸯湖游甜蜜乐园。

作为婺源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篁岭堪称是婺源文化的缩影了,婺源历史悠久,唐开元28年,即公元740年建县,当时的县城设在了清华镇。清华,因“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后公元901年迁至古镇蚺城,因城内有座蚺城山,形状起伏如蚺蛇而得名。唐咸通年间后歙州刺史卢肇命兵驻守于此,因其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形似待发之弓箭,而得名弦高镇,1946年改称紫阳镇。说到紫阳,就要说到我们婺源的一位大名人,他就是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熹的家族是婺源的著姓,以儒传家,现在我们南门的老街上还有朱家的老宅。里面有一口井。据《婺源县志》记载,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内气吐如虹,因此也称作“虹井”。到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人们把紫气东来看成是吉祥的预兆。因此,朱熹把紫阳当作自己的别号。到朱熹死后第九年,皇帝赐他谥号为“文公”,之后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列为国学。后来宋度宗赐朱熹的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不错,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他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传说。

婺源因“地当婺州水之源”而得名,隶属于歙州管辖,公元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又属徽州府,与休宁,黟县,歙县,绩溪,祁门合称一府六县。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管辖。34年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划归江西管辖,但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原因,当时在京、州、府的徽州人,联系了一些仕宦商贾,不断上书,请求回皖。这就是婺源历史上有名的“回皖运动”蒋介石迫于无奈,在47年又把婺源划回了安徽,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才正式划给了江西管辖。

所以婺源1200多年的历史都浸透了徽州文化,和江西的赣文化是很不相同的,我们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包括我们的方言、饮食、民俗等都是浓郁的徽派风格和特色。

现在前方就是篁岭的水口林了。水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婺源的水口被后人称之为“中国乡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园“。这是徽州人对人居环境整合保护最原始的范例。在徽州,一个完整的水口,包括有水口建筑和水林。在婺源,人们相信:“树养人丁、水养财”,早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婺源人的祖先就按照古老的规划理论,也就是风水学把村庄健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把入水口成为“天门”。出水口成为“地户”, “天门”要打得开,意表” 广纳财源”,地户要闭得紧,这样才能锁住才气。在婺源自古以来还流传这一句话,那就是“赤膊龙脉水光口,子孙代代往外走”。“龙脉”指的是村庄所依靠的这座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山上和水口的地方都没有植被,就不能留住人才,村庄的人丁就不会兴旺。所以,婺源人不光在水口林植树,而且决不允许砍伐,为此还制定了“杀猪封山”的村规民约,对偷伐、滥伐林木者,全村人声讨,除处罚金并通告外,并要从当事人家中拖出生猪当众宰杀,全村按人头送肉。在物资匮乏的那是,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

岭水口林以南方红豆杉为主,共78株。红豆杉被誉为“植物大熊猫”,,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篁岭有如此规模的红豆杉群,实属珍贵少见。红豆杉浑身都是宝,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更是具有抗癌的功效。它们与牌坊、拱桥、五显庙等一起彰显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

在婺源的其他水口种的最多的就是樟树,樟树一年四季常青,而且枝繁叶茂。一是树木越茂盛就代表村庄的人丁就越兴旺;二是树木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谁代表财,这样一来,村庄的财气就不会流失太多,还有一方面,在村庄的去水口建水口林,也是为他人着想,就是为下游的村庄涵养水土,充分的体现了徽州人”儒雅“的思想品德。

婺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6%,古树名木很多,江西挂牌保护的名贵古树游11000余棵,我们婺源就有5500余棵,占整个江西的一半多。在以红色文化,绿色山水为旅游主打的江西,我们这方的绿色山水,更显得璀璨夺目,进入21世纪以来,即使旅游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开发过程中,依然坚持保护优先,以文化与生态的珠联璧合作为我县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增强了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在优势。对此,县委县政府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绿化美化工程。通过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十年禁伐阔叶林”等绿化工程,优化全县生态大环境;把油菜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上升到新的产业来培植,在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茶园套种开花果木,每年套种梨树、桃树等带花苗木15万余株,打造“花海婺源”。二是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规划了古村落村民建房新区,缓解村民建房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推进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三是水体保护工程。严厉打击炸鱼、毒鱼、电鱼的行为,严禁化肥、渔药养鱼,切实保护水体生态;依法规范河道采砂,做到限地段、限季节、限量开采。四是环境保护工程。关闭“五小企业”近200家,尤其是20__年不惜年减少税收近千万元,关闭了年消耗阔叶木材近10万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业和高耗能有污染的电石企业;对主要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坟墓4000多座进行了搬迁并绿化。五是城乡清洁工程。已建成全省首家县城垃圾处理场,县城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县财政平均每年安排每个行政村10000元卫生费,用于处理乡村垃圾,以此带动了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清洁。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全县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结束语

各位领导,本次篁岭之旅就告一段落。请记住导游小×,更记住篁岭!篁岭时刻都期盼着各位再次光临。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__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__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_"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0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五

君山东麓中部山坳里有一口井,石井栏上刻有“柳毅井”。看到这里就会想起唐代文人李朝威写的著名传奇《柳毅传》。这篇传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有一个书生名叫柳毅,他落第还乡的路上经过陕西径河北岸。在那里,他遇上了一个牧羊女,那女子衣服破旧、神情凄楚。柳毅问那女子为何哀伤。那女子说:她本是洞庭龙王的爱女,嫁给泾河龙王之子,夫婿为婢女所惑,经常打骂侮辱。她把事情告诉公婆,公婆反而责骂她,罚她做苦工。泾阳与洞庭相去几千里,想请柳毅代为传送一封家书

回乡以后,柳毅立即来到洞庭湖,按照龙女教他的方法进了龙宫,把龙女的信交给了洞庭龙王。龙王读信以后非常悲伤。他一面热情款待柳毅,感谢他仗义传书;一面派人把信送进内宫传阅。谁知这封信使龙王的内眷伤心痛哭,惊动了龙王的弟弟钱塘君。钱塘君性子刚烈,听到这事以后怒不可遏,化成一条赤色巨龙飞去陕西,把泾河龙王的儿子杀死,把龙女接回了洞庭湖。洞庭龙宫一片欢腾,盛宴感谢柳毅。钱塘君心直口快,向柳毅提亲,希望他娶龙女为妻,永结姻亲。柳毅先是谢绝了,怕惊扰了龙女,后来看到龙女的美貌又有些后悔。但也没再改口,带了龙王送的许多珍宝出了洞庭湖回家去了。

柳毅回乡以后,卖掉了一些龙王送给他的珍宝,顿时成了巨富。娶了几个妻子都不幸夭亡。不久,他又娶了一个姓卢的女子。结婚那天,回到洞房仔细审看,觉得卢氏女子与龙女非常相似。一说话,才知道真是龙女,因思念柳毅,假托卢氏结亲。柳毅非常高兴,与龙女从此恩恩爱爱,过着幸福逍遥的生活。

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洞庭君山,湖山等,即神仙洞府之意。君山四周环水,景色旖旎,流传于此的神话典故众多。传说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曾来这里,死后即为湘水女神,屈原称之为“湘君”,故后人又把这座山叫“君山”。据《巴陵县志》记载:君山原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庙、五井、四台等众多名胜古迹,现已修复的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飞来钟等古迹。新建的洞庭山庄,茶楼、酒店,玲珑雅致,别具一格。

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总面积0.96平方公里,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组成,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相传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井。有秦始皇的封山印、汉武帝的射蛟台、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每一个古迹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悠远的记忆,浩气连远古,衷肠诉神州。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岛上古木参天,茂林修竹,仅名竹就有20多种,神奇而多情的斑竹就生长在二妃墓的周围。君山茶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层层的茶园像一条条碧绿的玉带围绕在大小山头,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就产自这里。

君山自然风光秀丽,春赏奇花异草,夏观浩瀚洞庭,秋赏渔歌秋月,冬观湿地候鸟,君山是旅游度假的天堂,避暑休闲的胜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君山视察,对君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君山是一部神奇的书,君山是一幅多彩的画,每一遍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君山是一座爱情岛,爱情诗、神话境、丹青卷在此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结合。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六

style="color:#125b86">四大名著《水浒传》读书心得1

宫刑之耻,帝王的荣辱与他何干;个别人掏出面值比较大些的纸币却不让找,而对方的和尚却从嘴里问出这样的话,舍了。读《水浒传》有感作文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的、反抗权威的文化,是自由主义的文化。700字作文雾,你像嫦娥姐姐打翻的胭脂!

才华横溢,表现杰出的英雄正如同缤纷灿烂,耀眼炫丽的美丽花蕾,永远都是聚光的焦点。我认为花朵不经过风沙雨雪的催折,绽放不出动人的芬芳与色泽;英雄未曾有过痛苦艰难的洗礼,展现不出特异的气度与风骨。

水浒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没有和风熙日的拂照,而是饱经风沙雨雪的侵凌!在水浒中他们演绎出惊心动魄的一场场传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鲁智深,他是一个彪形大汉,身高约莫六尺,腰围足有四尺,满脸的胡子,一看,便是一位无恶不作的坏蛋吧!听,远处,有人在耍棒,卖膏药,此人便是打虎将李忠!鲁智深与两位故人谈笑风生,但李忠却要卖膏药,只见鲁智深向观众说道:“全部都给我滚。”我看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鲁智深。后来三人大吃大喝,忽然听见隔壁传来哭泣声。鲁智深赶紧冲过去,质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哭哭啼啼的!”从这句话中,我又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他,鲁智深并不是一个无恶不作的人,只是未曾发现而已。我敬重他,敬重他雪中送炭的品质。

这一百零八位好汉如花蕾,绽放出灿烂;美丽的光芒;英雄在整个崛起、奋斗,开创的过程中所迸射出光彩,这才是令人赞叹的!

李逵,是一个天真朴实,粗鲁直率的人物,虽然不免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如残暴嗜杀,粗俗蛮横。但元气淋漓,有英雄气概。鲁智深虽然粗豪,但其‘粗’与李逵不同,豪爽的性格是有深明大理的智慧。是个精细的人,做事往往谋定而动,看他故意挑三拣四,出尔反尔,的卖肉方式,激怒镇关西,好寻得动手借口,可以看出他与李逵的差异。

灿烂的花蕾,终有零落的是时候;英雄,如美丽的花蕾,也将归于损灭,这是英雄的宿命,更是《水浒传》这部史书最动人心魄的魅力。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七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先后作为大贪官和珅、庆亲王永璘的宅邸,后被赐予恭亲王奕欣,由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

名为“朗润园或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建于1776—1785年,原为清代乾隆宠臣和珅的私宅,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庆王。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忻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而成为恭亲王府。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 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民国初年,由于不慎失火,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和珅时期之建筑。悬挂有“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潜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 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 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

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 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从样式雷图中可以看到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 界划灵活,空间丰富:

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 做工精细,技巧高超:

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今天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 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

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后。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恭王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大学士和珅的私邸。

同治初年,这里的第三代主人恭亲王奕欣,身兼议政王、军机领班大臣等要职,重权在握,显赫一时,乃大筑邸园,同时也对府邸部分进行了修缮与改建。我们看到的恭王府的建筑规模与格局,就是在那个时候最后形成的。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将近六万平方米。其府邸建筑庄重肃穆,尚朴去华,明廊通脊,气宇轩昂,仅次于帝王居住的宫室。府后的萃锦园则衔水环山,古树参天,曲廊亭榭,富丽天然;其间景致之变化无常,开合有致,实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在这块位于京城前海西岸,被"蟠龙水"环抱着的风水宝地上,元、明两朝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连皇帝也来此礼佛上香。大约十六世纪中叶,该寺院才逐渐荒废,沦落为明朝廷的供应厂;清朝入主北京以后,在这里建造大小不等的院落若干,供内务府等普通旗人居住。

乾隆四十年前后,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和珅,相中了这块四周萦水,遥接西山,而且又离“皇上家”不远的风水宝地,遂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多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恭王府之被称“半部清朝史”,是和居住在这里的三代主人密切相关的。尽人皆知,第一代府主和珅,是乾隆晚期的宰辅、大学士,又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贪官,在清史中十分惹人注目,有关他的传说也因此多不胜数。特别是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后来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为妻,使这座豪宅一时成为了实际上的公主府……

嘉庆四年,和珅因罪赐死,嘉庆皇帝遂将这座宅第转赐给他的小弟弟庆郡王永璘。永璘大概算得上历代主人里最为钟爱这座豪宅的人。早在和珅当道时,乾隆的诸位皇子便凑在一起商订,将来不管谁当了皇帝,都要“办”掉和珅,惟十七皇子永璘说:“将来不论哪位哥哥当上皇帝,只要把和珅的这座豪宅赏给我,我就知足!”

说到永璘,或者许多人都不太熟悉,但若提起他的孙子,那个与李鸿章一起同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的庆亲王奕劻,恐怕又是无人不晓了。奕劻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贪官,但与清末那一群懦庸无能的王公贝勒相比,他总还算是一个敢于负责,能够委以重任的人。因此,从同治朝起,奕劻便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在咸丰将府邸改赐恭亲王之前,他一直以辅国将军的身份在此居住。

至于说恭亲王奕欣,那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他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奕欣,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如果说世间万物都有灵性,那么这座被"蟠龙水"包围着的明珠一般美丽的建筑,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忧伤气质,命运多舛的苦命宅园。

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处死之后,嘉庆帝即将这座豪宅的西半部,赐给了他那个只要和珅府不要皇帝位的十七弟永璘。之所以只给他一半,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及其额驸丰绅殷德还住在那里。

和孝公主,是整部清朝历史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其生母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乾隆四十年正月,当这位性情、外貌全都酷肖其父的"最幼女"来到世界时,皇帝已然是六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十公主虽身为女子,但天生神力,能开十个劲的硬弓,时常陪着父皇骑马打猎,乾隆因此爱她胜过所有的子女,他不只一次叹息:"你要是个阿哥,这个皇位将来非你莫属啊!"的确,十公主非但武功卓绝,而且胸襟非凡,当和珅春风得意时,驸马倚仗其父权势行为娇纵,公主就曾经严肃地训斥他:"你阿玛受我父皇厚恩,不思回报,却只知纳贿。我都替你们担忧啊,到了身家不保的那一天,连我也要受到你们牵累!"

十公主的话,虽不幸言中,但嘉庆皇帝最终还是念着兄妹之情,没有剥夺他这个小妹夫的爵位,公主夫妇也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这座宅第也就因此一分为二,西为庆王府;东为公主府,一直到道光三年(1820xx年)九月,十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到庆王名下,而那时,永璘已经死去三年多了……

辛亥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成了府主人的私产。后因政局动荡,生计艰危,未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当然也同北京的其他王府一样,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

1920xx年,小恭王溥伟为筹集复辟经费,将恭王府府邸部分的"龙票",以八万银元的价格低押给北京天主教会的西什库教堂。十几年后,利上加利,原先八万银元的抵押款,滚到了近二十万,穷途末路的溥伟早已无力偿还这笔巨款债务了。1932年,由罗马教会兴办的辅仁大学,以教会之间的关系,用一百零八根金条代偿了这笔贷款,产权遂归这所大学。1937年,辅仁大学因扩充女生宿舍,收回房产,将府邸部分作为女院,并把后罩楼通向萃锦园的通道砌死,这样,府邸与花园就开始分开了。同年,原先居住在邸园中的溥伟二弟溥儒,又以十万银元的价格将花园也卖给了辅仁大学。

1949年,恭王府花园改为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使用。1952年,中国音乐学院拆府前部一进四合院,盖起一座"现代风格"的食堂;1959年,又拆掉了原府邸大门外的所有房屋,建筑起一座曲尺形的琴楼和一座一字形的画楼。"文革"期间,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大戏楼等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局幼儿园则占据西路建筑。由于不合理使用与地震的破坏,到七十年代中晚期,花园的部分游廊和府邸东路南部一进院落的正房及东西厢房先后倒塌,其他建筑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所幸王府总体格局未遭破坏。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北京的清代王府都分布在内城区里,这和清代北京城的居住限制密切相关。城墙未拆除以前,北京城的格局是大“口”里面包小“口”,最中心的是故宫,外面的第二层是皇城,为政府衙门,第三层是内城,为清代八旗王公贵族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外面的第四层,才是汉人和其他民族的集中居住地。今天在北京内城漫步,还能时时看见深宅大院。

位于什刹海北岸的恭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中路的3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160米,有40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3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20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大观园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描绘的一大园林。《红楼梦》成书于北京,有中国封建社会秘史之称。根据书中的描写,人们在北京西南角建起了一座园林。这处取名大观园的新园是今日北京的一大胜景,每天游人不断。

由于恭王府有着《红楼梦》中所描绘的某些景物,因此 有人说恭王府花园是大观园的蓝本。但是,许多人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恭王府到底是不是大观园的蓝本呢?这可能也是一个永远的秘密了。

恭王府的主人,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格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 亲王府有门脸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如果你看到深宅大院的门口耸立着石狮,你马上就可以判定大院的主人是不低于五品的-;如果你再仔细数一数石狮头上的卷毛疙瘩,你就会进一步认定品极;皇帝门口的石狮上有13排疙瘩,亲王12排,爵位越低,数量递减。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越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八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瓷都景德镇的西区,占地面积83公顷,离市中心约3公里;紧靠206国道,距离皖赣铁路线上景德镇南火车站2公里,离景德镇市罗家机场约6公里,水、路、空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博览区集陶瓷文化游览、陶瓷制作及娱乐休闲为一体,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西园林绿化单位、景德镇市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景德镇市旅游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是闻名中外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首选的王牌景区。

古窑导游词4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__.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内容来源]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__.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市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独具优势。包括陶瓷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等,尤以陶瓷资源独具优势。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等等,分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景德镇市的风景名胜和景观众多,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村、徽派建筑群、古戏台;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宋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景德镇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就在浮梁县瑶里镇,红十军的诞生地在乐平市众埠镇。1997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推介为97’中国旅游年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

推荐大名府古城墙的心得体会总结九

各位领导,篁岭景区离江湾仅7公里,约10分钟车程。景区由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历经4年打造,于20__年3月开放观光游试营业,20__年推出休闲度假游项目。

篁岭景区采取“产权收购、搬迁安置”的开发模式,抢救濒临衰败的古村落,并对村落建筑及风貌体系进行规划、保护,保持其原真性。景区经营采取“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的商业模式,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民俗体验、旅游会展、业态经营等品质型转型升级。

篁岭景区试营业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央视新闻、人民网、凤凰网、中国旅游报纷纷跟踪报道,央视直播多次走进篁岭。篁岭景区还承办了全国网络媒体江西行、全球华人媒体江西行、20__外媒看江西等大型媒体采访活动,让各大媒体记者留下深深的印象。篁岭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江西省首批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示范点、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篁岭被网友赞誉为世界最美村庄、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今天的篁岭景区朝着打造世界级最美古村样板而努力,让篁岭走向全国,享誉世界,成为世界游客休闲、度假、体验、分享高端品质旅游和文化交流的理想目的地。

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级4a级景区“梯云村落·晒秋人家”的篁岭景区,我是你们的讲解员小x,今天很荣幸由我给大家担任向导,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的篁岭之行带来快乐。

我们刚刚乘坐的是升级改造后的脱挂式观光索道,全长1228米,高差196米,空中运行时间为5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岭岭头,因“修篁遍岭”才有了篁岭的雅名。(“篁”其实是一种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观音竹等,我们景区沿途也随处可见这些竹子。篁岭是婺源古村落的经典代表,保存了大量的农耕文明时代特征。整个篁岭景区,分为三大主题板块:一是“大地飞歌”,体验多色块梯田组成的大地艺术对视觉的冲击;二是“云中漫步”,体现大跨度索桥、溜索对胆量的历练;三是“天上人间”,展现篁岭古村的村落构造,古民居上的晒秋传统,还有古老天街的商贾、美食、民居、民俗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位游客真正体验到“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

在景区开发之前,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村落,也曾一度濒临衰落和消亡。由于受地形限制,篁岭交通不便且严重缺水,绝大部份农田、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在山下,使村庄逐步半空心化。这样一来,村里大部分闲置房屋都因年久失修而腐烂倒塌;独特的“晒秋”景观也逐年消失。那么,篁岭村开发的第一战是怎么打的呢?咱们刚刚在缆车内看到山脚下的公路旁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那儿叫篁岭新村,是20__年由婺源县乡村文化公司出资新建的,村里有68套新徽派风格安置房,24套老年公寓和单身公寓,住在村里的320人全部是从原篁岭古村迁出的。篁岭通过这样一种古村落旅游产权收购以及搬迁安置的方式。保持了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并对古村落建筑及风貌体系进行规划、保护,为景区发展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篁岭古村依山就势而建,四周古木环抱,后龙山以青松为主,村脚水口林以红豆杉群为主,我们现在正走在村西进村的水口林中,以香枫和古樟居多,树龄大多在几百年,最长达到了千年以上。篁岭古村由曹文侃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80余年。所以篁岭也是曹氏聚族而居的这么一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

民俗展览馆(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村口,此处地势较为开阔,篁岭先人在这里建了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祠是在原祠基础上重建的(占地约360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五开间。第一进叫仪门,第二进叫亨堂,第三进叫寝室。篁岭曹氏,是明代宣德年间从邻近的上晓鳙迁居而来的。(在宗祠内祭祀先贤上蔡侯曹恤、唐节度使忠烈公曹全?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

婺源县目前正在努力构建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健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有一系列特色活动和特色产品,像“民间灯彩巡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婺源乡村过大年”等等,还通过“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婺源茶文化节”等节事,来展现婺源民俗、民间文化特色。

篁岭也不例外,现在将篁岭宗祠打造成为了一个民俗展览馆,对婺源特有民俗、古徽文化通过实物进行展示,打造婺源文化艺术民俗村落。大家可以细细参观,看完后,我们从侧门出,到竹山书院。

竹山书院

虽然在传统的婺源县志里没有篁岭竹山书院的记载,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因为歙县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书院。

这座竹山书院,位于曹氏宗祠侧边,原书院由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捐赀创建。曹振镛,歙县籍篁岭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大学士。把竹山书院建于曹氏宗祠侧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绵世泽”的意思。

书院门前有焚纸塔,也叫字纸炉,古代人“敬惜字纸”, 对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否则有辱斯文,焚纸塔就是供书院师生焚烧废弃字纸的。

古代教育特别强调“敬慎”。所以,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体现简洁朴素,突出教育功能与氛围。书院分前堂和后堂两大部分,是主要教学区,楼上是藏书阁。

前堂部分有风雨廊,侧边墙壁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朱熹为岳麓书院题写的碑刻,它不仅是岳麓书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传播朱子理学为主的书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节自重、廉洁自律、济世救民”的思想,作为书院教育的优秀传统,被世代继承和发扬着。婺源是朱子故里,他的学说和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现在书院里正在进行的是全国名家美术作品邀请展,主题是“写生篁岭”。

(备询:大门门楼上的砖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整体上是一卷打开的书卷或画轴。“竹山书院”之上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龙”,左为“兄弟登科”,右为“孟母教子”等砖雕。都与读书有关,寄托了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殷切期望。

书院边门上方的砖雕图案,场面宏大,人物生动传神,是徽州砖雕的经典代表作。两块砖雕上图是“校场赛艺”,下图是“畅游琼林”。两块合在一起,就隐含着文武双全的意思,当然也是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期望。)

天街

徽州古村很重视村庄布局,讲究风水。篁岭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桥六井”布局建设。篁岭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九条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天街是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也是篁岭的“商业一条街”,两边商铺林立,各种当地特色的业态在此汇聚,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现场雕刻、修复;有民间艺人制作竹编用品等。

酒店接待中心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篁岭景区即将启用的酒店接待中心。

篁岭景区引入安曼国际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对原有的古宅行外立面改造与修缮,内部装修成精品度假酒店,游客可以来此休闲度假,使景区的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变,

这种老宅保护与商业开发结合的新模式,把闲置的老宅从充分利用起来变为财富,不只是简单地把老宅作为参观景点,而是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度假活动,将其建设成为了深度体验婺源本土生活文化的基地。

我们现在右手边这些民居的二楼就是景区已经建设好的精品酒店客房。

竹虚厅

刚才步入天街时,我们有欣赏到婺源木雕技艺的展示,现在我们看到的竹虚厅,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是一座木雕艺术的宝库。门面上的6方木雕图案,左上是“赵子龙救阿斗”,左下是“关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武百官图”,右上是“周文王打猎”,右下是“状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撑的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禧、寿。门罩上裂纹还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为“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竹子又代表竹报平安、步步高升、节节高之意。

竹虚厅的最初的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祯八年(1635年)拔贡,授职湖广兴山县知县。

众屋

这幢建筑就是篁岭的众屋,当地也叫厅屋,是曹氏家族聚会、议事的地方。这座众屋居于篁岭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场地开阔,是篁岭的“中心广场”,自然也是最热闹的地方。门额上“圣旨”两字体现了曹氏在朝为官的地位。现在众屋改造成了一个酒吧,是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的典型代表。

绣楼

关于绣楼,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那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抛绣球选夫君的地方。但婺源没有这样的风俗,婺源过去特别重视礼法,儿女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级森严”,不会抛绣球选夫君。

第二种说法是,富家小姐绣花缀朵的地方。富家太太、小姐们闲来无事,就在高楼上绣着花,顺便看看楼下走过的人,还有楼外的风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寂寞,打发无聊的时光。

作为了解(当前婺源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40余家,主要旅游购物场所400余家。宾馆200余家。其中四星5家,三星7家,国际大酒店、婺源宾馆正在创评五星级宾馆,总床位1.7万张;全县共有农家乐3300余户,床位1.6万张,餐位11万个,解决了1.8万名农民就业,平均户经营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

各位领导,现在我走在的是天街商铺最为集中的一段,两旁商铺林立,商铺里商品琳琅满目,展示了婺源丰富的物产,说到物产就要说说我们婺源的“四色”特产了,“四色”指的就是“绿、黑、红、白”。绿就是婺源绿茶,婺源绿茶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以“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特点被誉为中国绿茶品质最优者,黑则说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中的歙砚,因婺源唐代隶属于歙州管辖,物以州名而得名歙砚。红就是大家现在看见的池塘中的中华荷包红鱼了,它是我们婺源独有的一种优良食用鱼,明万历年间由沱川人余懋学从宫廷传入婺源民间。因头小尾短,背高腹园而得名荷包红鱼,荷包红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请各位领导上台阶,继续参观,我们再来说说最后的一样特产“白”,“白”说的就是我们婺源的江湾雪梨,江湾雪梨体大肉厚,皮白核小,汁多味美,它之所以能成为婺源的四大特产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更因为它对于婺源人有着特殊的含义,在古徽州,有这么一句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那么徽州的男子在十三四岁就要出外去学做生意了,在他们离家的时候,就会在自家房前种上一棵梨树,也带走一掊(pou)土,寓意着离乡不离土,另一方面,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当然是要有利可图了,种梨也寓意着“得利”,也是一种吉祥的寓意。

晒工坊

大家对“篁岭晒秋”都耳熟能详,那么,那些晒的南瓜、辣椒、萝卜、米脆是怎么切的,怎么晒的?我们到晒工坊里去探个究竟。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亲自参与体验。

晒工坊的楼台顶上也是篁岭很好的摄影点。站在这里,篁岭村的村貌,还有远山的景致,都尽收眼底。

五桂堂

五桂堂是篁岭人的祖宅,原主人是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篁岭人曹永护与曹希例父子。到曹永护四代都是单传,但由于他们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美德美名闻名乡里。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由于行善积德,后来,曹希例育有了五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曾孙、玄孙有二百多人。篁岭曹氏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这五大房均统称五桂堂,一直延续至今,凡是结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红白喜事,文帖、器物上常常要郑重地写上“篁里五桂堂”这五个大字,家家如此。

院里种植了香柿、红梅等,一个半月池蕴含了祖先对篁岭人信守“中庸、适度”的辨证观教育。(“人生忧喜一半一半,名利得失一半一半。财富聚散一半一半,修行佛魔一半一半。”)

整个五桂堂正屋分为前堂和后堂两部分。前堂是典型的对朝堂结构。上方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题特别能反映主人对后代的期许。靠堂前一方是“麒麟送子”,靠大门一方是“福禄双寿”,两边为“六郎出山”和“一马当先”。

天井下两边的隔厢上,是《朱子家训》,与《朱子家训》匹配一起的一个个小型木雕图案,它们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仙器物等来表现古人的一些文化活动的场景,大家不妨细细欣赏。

堂前是典型的徽州厅堂摆设格局:上门头,在堂匾下是中堂画和对联;再下则是厢椅桌,中间摆放着自鸣钟,两边摆放花瓶、方镜,一钟、一瓶、一镜寓意“终生平静”。八仙桌摆在堂前正中央,宴请、会客、议事等正式活动,往往需要在八仙桌上完成。堂前往往体现庄重和威严。

(今天,篁岭来了这么多贵宾,又恰逢春节临近,篁岭人准备了过年的待客果籽,请大家品尝。)

后堂与厨房往往连在一起。在这里可以看到篁岭人家厨房里一般的陈设:锅灶、水缸、水桶、饭甑、菜橱、菜篮、饭箩、笊篱,还有腊肉、干鱼等等,篁岭种田种地所需的农具,在这后堂也有摆布。

怪屋

怪屋的二楼就叫“倒屋”。什么东西都倒过来了,天花板成了地面,地面成了天花板,桌子、椅子……什么东西都颠倒着。

倒屋、隐身斗篷,体验不一样的拍摄效果。

怪屋的一楼是“斜屋”,地面是斜的,木柱和板壁是斜的,门和窗户是斜的,什么都是斜的。大家有什么感觉?头晕站不住了吧?(原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正常房子的空间位置,在大脑中已存在着某种意志,突然遇到斜屋就会感觉空间错乱,)告诉大家一个避免头晕的诀窍吧:不能直着站,要斜着站。

怡心堂

婺源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中,徽派民居保留相对完整。但是,古民居类似采光、排污、修缮、产权分散等“先天不足”始终困扰居住者,大部分古民居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之利益驱动,屋内能拆的门片、花窗、花坊等木雕构件也被古董贩子“外卖”至全国各地,房屋也变成了空宅,婺源徽派古建资源流失非常严重。

我们篁岭景区针对这种情况开创了“徽派古建异地搬迁保护模式”,把散落在婺源乡间的,面临腐烂倒塌的,但百姓无力维修的有价值的古建,搬迁在篁岭集中保护,让这些古建在篁岭获得第二次生命。对于这种异地搬迁保护模式,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怡心堂,就是从许村搬迁到篁岭来的,其前身是婺源许村镇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老屋,是当时闻名江南的茶商许畅芝的客馆。

整栋房屋飞金彩绘、金碧辉煌,这种彩绘古建,在婺源仅此一栋。怡心堂大门的木雕精美,中国承续了千百年传统木雕“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的题材,都在这座怡心堂门面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木雕主题:上排从左至右分别是刘备赴江东、夜访寇准、杨业战韩昌、文王访贤、弃官寻母;下排从左至右:子孙满堂、战长沙、八仙祝寿、讨荆州、连中三元。?雕画面还有丹凤朝阳、金玉满堂、梅兰竹菊、荷叶、圆月、宝瓶……)

怡心堂分前堂后与后堂,前堂头顶有藻井,藻井本来专用于祠堂、亭阁的天花板装饰,很少用于家居的,但怡心堂的原主人就在家居的客馆里构建了藻井,可见他的别出心裁、财大气粗。后堂陈设了一些婺源乡村特色的家用器具,如小孩的火桶等。

树和堂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一幢官厅,叫“树和堂”。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祭拜之用。这座官厅的主人是曹鸣远,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至江西才子之乡抚州府临川知县。

砖雕门楼被称为“文化门”,这官厅虽属常见的字匾门,但整体月眉形窗罩搭配八字形窗,门罩飞桅戗角,瓦当勾连,彰显气势。水磨青砖精雕细刻,花边人物应有尽有,“杰应歧灵”的门额则显示了主人“英雄不问出处”的境界。徽式民居两边院墙要略高一些,因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又称封火墙。

官厅内饰较为简单,一般都会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风,天井下摆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而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称无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鸿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铜锁状,寓意锁住水源,锁住财源,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有幅对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让仁爱和正义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为准则成为自己的老师和做人的标准。

晒秋观景台

篁岭村庄依山而建,可谓“地无三尺平”,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晒在自家屋顶木架上。祖辈起,他们就用竹筛匾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收获季节,房前屋后成了晒簟的世界。长长木竿托起圆圆的竹簟,竹簟里晒满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稻谷,形成婺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特色景观,篁岭因“晒秋”而闻名遐迩,并成为摄影爱好者的乐园。有关篁岭“晒秋”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还荣获了“最美中国符号”。

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民俗展示,春晒茶叶蕨菜,夏晒茄子豆角,秋晒辣椒黄菊。时令变化,竹晒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你在不同季节,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满意的晒秋作品。这里也是晒秋观景台,拍晒秋的好地方。

婺源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县来命名的3a级的旅游区。目前,婺源全县共有景区景点20多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个(江湾),国家4a级景区10个(卧龙谷、灵岩洞、李坑、思溪延村、文公山、鸳鸯湖、汪口,五龙源、源头、篁岭)。在整体上已经形成东西北三条旅游精品线路:东线“梦里老家古村游”,西线“山水奇观生态游”,北线“古洞古建古风游”。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这栋建筑,是篁岭的一个餐厅“天街食府”,可同时容纳500人用餐。现在所行路段,是天街的延伸段,目前景区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建成之后,这里将开发成为美食一条街。将婺源的传统美食集中在此,一方面展示了婺源的传统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篁岭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加快了篁岭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业态经营品质型的转变。

除篁岭景区外,近两年,婺源县还成功打造了五龙源漂流、源头生态度假村、丛溪庄园、九思堂度假宅院等特色旅游产品。婺源县委县政府紧随江西打造旅游强省的目标,制定了“一个最美,两个第一”的发展策略,也就是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

婺源自古就有书乡,茶乡的美誉。自宋到清,全县中进士550多人,仕宦2665人,历代的文人学士留下了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7位名人入选《辞海》。篁岭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宰相。曹氏父子宰相,协助主持朝政75年,影响了清朝大半个历史,成为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尤其是曹振镛,在嘉庆皇帝出巡期间,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民间就有了“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传唱。前方的牌坊上刻有圣旨二字,便体现了皇帝对他们的宠爱有加。

(下一步,将突出抓好总投资5亿元的大型山水文化演艺、总投资8亿元的沱川旅游综合开发、总投资4亿元的国际会议中心、总投资15亿元的水墨上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努力使婺源成为一个四季皆旺、老少皆宜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力争在20__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亿元。)

三号观景台远眺梯田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篁岭景区的三号观景台,

篁岭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落,除了少数士子习儒读书之外,大多数村民都是终生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篁岭几乎没有平畈的段田,都是山上开辟出来的山田,从而形成了我们往对面所看见的规模较大的梯田。

公司把这些梯田流转过来,打造农业观光园,种植梯田花海。现在田里都种上油菜,今年的3、4月份,千亩梯田油菜花盛开,眼前将是一片灿烂的花海。

为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题,公司结合旅游高峰周期轮换花卉种植主题,营造梯田花海景观、大地艺术。油菜花谢后,公司将种植柳叶马鞭草、孔雀草、一串经、醉蝶等各种花卉,形成又一季花海。

此外,在观光园还种有紫薇、三角梅、樱花、牡丹、玫瑰等各种主题花园,错开花期,使游客每次造访都有不同的景观与感受,从而发展成为婺源四季旅游产品新亮点。

除了观赏效益,篁岭也在不断提升梯田的经济效益,在土地上,“篁岭模式”采用公司+农户形式,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利用梯田打造四季花谷、奇异瓜果园,与农户共同开发观光农业。同时通过订单农业,形成经营产业链条,将农户真正融入产业项目中,达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村挣钱效果。

从观景台下行

婺源也在继续打造四季旅游精品路线。现在,我们可以春探人间花海,去江岭梯田看油菜花美景;夏享冰凉世界,去五龙源漂流、去灵岩洞内一边避暑一边看溶洞;秋天,可寻梦里老家,不但有篁岭晒秋、还有石城、长溪的枫树林景观;冬天更是可以去鸳鸯湖游甜蜜乐园。

作为婺源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篁岭堪称是婺源文化的缩影了,婺源历史悠久,唐开元20__年,即公元740年建县,当时的县城设在了清华镇。清华,因“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后公元920__年迁至古镇蚺城,因城内有座蚺城山,形状起伏如蚺蛇而得名。唐咸通年间后歙州刺史卢肇命兵驻守于此,因其三面环水,一面依山,形似待发之弓箭,而得名弦高镇,1946年改称紫阳镇。说到紫阳,就要说到我们婺源的一位大名人,他就是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熹的家族是婺源的著姓,以儒传家,现在我们南门的老街上还有朱家的老宅。里面有一口井。据《婺源县志》记载,朱熹的父亲朱松出生的时候,井内气吐如虹,因此也称作“虹井”。到朱熹出生的时候,一道紫气贯井而出,人们把紫气东来看成是吉祥的预兆。因此,朱熹把紫阳当作自己的别号。到朱熹死后第九年,皇帝赐他谥号为“文公”,之后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列为国学。后来宋度宗赐朱熹的故里婺源为“文公阙里”。不错,朱熹虽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将婺源做为自己的祖籍地,他一生中两次专程回婺源祭扫祖墓,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传说。

婺源因“地当婺州水之源”而得名,隶属于歙州管辖,公元1120__年,歙州改称徽州,又属徽州府,与休宁,黟县,歙县,绩溪,祁门合称一府六县。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管辖。34年为了在江西进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划归江西管辖,但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原因,当时在京、州、府的徽州人,联系了一些仕宦商贾,不断上书,请求回皖。这就是婺源历史上有名的“回皖运动”蒋介石迫于无奈,在47年又把婺源划回了安徽,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才正式划给了江西管辖。

所以婺源1200多年的历史都浸透了徽州文化,和江西的赣文化是很不相同的,我们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包括我们的方言、饮食、民俗等都是浓郁的徽派风格和特色。

现在前方就是篁岭的水口林了。水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婺源的水口被后人称之为“中国乡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园“。这是徽州人对人居环境整合保护最原始的范例。在徽州,一个完整的水口,包括有水口建筑和水林。在婺源,人们相信:“树养人丁、水养财”,早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婺源人的祖先就按照古老的规划理论,也就是风水学把村庄健在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把入水口成为“天门”。出水口成为“地户”,“天门”要打得开,意表”广纳财源”,地户要闭得紧,这样才能锁住才气。在婺源自古以来还流传这一句话,那就是“赤膊龙脉水光口,子孙代代往外走”。“龙脉”指的是村庄所依靠的这座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山上和水口的地方都没有植被,就不能留住人才,村庄的人丁就不会兴旺。所以,婺源人不光在水口林植树,而且决不允许砍伐,为此还制定了“杀猪封山”的村规民约,对偷伐、滥伐林木者,全村人声讨,除处罚金并通告外,并要从当事人家中拖出生猪当众宰杀,全村按人头送肉。在物资匮乏的那是,这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惩罚了。

岭水口林以南方红豆杉为主,共78株。红豆杉被誉为“植物大熊猫”,,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篁岭有如此规模的红豆杉群,实属珍贵少见。红豆杉浑身都是宝,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更是具有抗癌的功效。它们与牌坊、拱桥、五显庙等一起彰显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

在婺源的其他水口种的最多的就是樟树,樟树一年四季常青,而且枝繁叶茂。一是树木越茂盛就代表村庄的人丁就越兴旺;二是树木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谁代表财,这样一来,村庄的财气就不会流失太多,还有一方面,在村庄的去水口建水口林,也是为他人着想,就是为下游的村庄涵养水土,充分的体现了徽州人”儒雅“的思想品德。

婺源森林覆盖率高达82.6%,古树名木很多,江西挂牌保护的名贵古树游11000余棵,我们婺源就有5500余棵,占整个江西的一半多。在以红色文化,绿色山水为旅游主打的江西,我们这方的绿色山水,更显得璀璨夺目,进入21世纪以来,即使旅游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在开发过程中,依然坚持保护优先,以文化与生态的珠联璧合作为我县乡村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建设,增强了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内在优势。对此,县委县政府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绿化美化工程。通过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十年禁伐阔叶林”等绿化工程,优化全县生态大环境;把油菜从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上升到新的产业来培植,在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沿线茶园套种开花果木,每年套种梨树、桃树等带花苗木15万余株,打造“花海婺源”。二是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管理体制,规划了古村落村民建房新区,缓解村民建房与古村落保护的矛盾,推进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三是水体保护工程。严厉打击炸鱼、毒鱼、电鱼的行为,严禁化肥、渔药养鱼,切实保护水体生态;依法规范河道采砂,做到限地段、限季节、限量开采。四是环境保护工程。关闭“五小企业”近200家,尤其是20__年不惜年减少税收近千万元,关闭了年消耗阔叶木材近10万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业和高耗能有污染的电石企业;对主要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坟墓4000多座进行了搬迁并绿化。五是城乡清洁工程。已建成全省首家县城垃圾处理场,县城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投入使用;县财政平均每年安排每个行政村10000元卫生费,用于处理乡村垃圾,以此带动了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清洁。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全县的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

结束语

各位领导,本次篁岭之旅就告一段落。请记住导游小×,更记住篁岭!篁岭时刻都期盼着各位再次光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