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 儿童技能教养法心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19:29:14 页码:13
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 儿童技能教养法心得(九篇)
2023-01-08 19:29:1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可惜当时我不懂,那时候人也小,觉得这也好玩,那也新鲜,这个也想动,那个也想动。妈妈劝我不要乱动人家东西,可那时我太淘气了,得到伯伯允许后,禁不住好奇,把堂哥的玩具玩了个遍。

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妈妈要求我把玩具都回归原位,伯伯忙说不用,妈妈还是要求我必须将玩具收好,我当时还挺不乐意的,因为伯伯明明说不用了,觉得妈妈太小题大做。

回去的路上,妈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在得到允许后可以玩别人家的玩具,但是你堂哥眼睛不好,你不将玩具回归原位,他就会找不到,一则会给他带来麻烦,二则还会给人留下没教养的印象。”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尽量别让人帮你收拾烂摊子,这不止涉及到一个人的修为,还可以上升到教养问题。

什么是教养?不给人制造麻烦就是最好的教养。

这话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然而很多人却无法做到,无非因为我们太利己了。

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却要麻烦很多。谁都想图省事,人人都图省事的结果是注定有人不省事儿,因为烂摊子总要有人收拾。

想不给人制造麻烦,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ok了。试想一下,你愿意给人收拾烂摊子吗?如果不愿意,那么就尽量从不给人制造烂摊子做起吧。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曾经在从宜昌开往潜江的动车上,我遇到过这样一家人。小站动车上来的人很少,空空的走道,父亲忙着将行李放上行李架,女儿和妈妈则站在走道处等待父亲收拾妥当。父亲见后,一把将女儿拉到座位上。女儿嫌挤很不高兴,说走道没有人,父亲解释,即使没有人,我们也不该占用过道,教养是自己的,不是做给他人看的。

这一句话,让我受益良久,我们常常认为一些小事并不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却是在这些小事里面,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教养。在空荡荡的走道上,即使多站一会也无可厚非,但这却不被一个有教养的父亲所允许。有人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独处时,我们至少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点积累的教养。

爱·马丁说“自尊在礼节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礼是有教养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对他人权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一个有教养的人,也许不是拥有多么广博的知识,享有无数金钱的人,尊重他人,是教养的核心,而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特定地点、特定时期,一个人可以将自己塑造成很有礼貌的样子,但随时随地,即使在细微末节处,还能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前些时候,朋友小林给我讲了一件让她很愤怒的事情。她在办公室听见同事和其他人有说有笑地回来,谈话中还提及她的名字,当小林询问谈论了什么的时候,小林的同事笑着说,只是觉得小林穿着老土,不会打扮,小林的那个同事更是毫不避讳地当着众人的面嘲笑小敏的老公让人丑的印象深刻。

小林的同事一向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标签,然而此事却让小林羞愤难忍。缺乏教养的人,总是将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正如我们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以取笑别人的不足来显示自己的幽默,以关系铁做为自己可以过分调侃别人的借口。不尊重别人,即使你再有礼貌,也谈不上教养。

对比之下,前几日,胡歌在金鹰节领奖前的一个动作,恰恰表现出了胡歌的教养。在最具人气男演员网友票选时,胡歌以第一名的成绩领先老戏骨李雪健,获此殊荣,他在走上领奖台之前特意走到李雪健老师身旁,双手合十,俯身弯腰对李雪健说“受之有愧”。这一动作,被广大网友赞为“尊师重道,君子谦谦”。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体现在他对别人的尊重上。我们的确该为他的这一行为喝彩,当自己能够站在颁奖台上,享受由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所换来的奖励和赞赏时,满怀激动奔上颁奖台领奖,即使语无伦次,泪洒当场也不为过。然而胡歌却用自己的谦虚和对前辈的尊重,体现了自己的教养,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拥有教养的基础。一个人的教养,在安静祥和之时,更在人声鼎沸之时,还能保守心底对他人的尊重,不随波逐流;一个人的教养,在众口一辞之时,更在莫衷一是之时,还能尊重他人的选择,而非嘲笑他人的不足;一个人的教养,在一名不文之时,更在腰缠万贯之时,还能尊重他人的劳动,克制自己的优越感。有教养的人会尊重自己目前无法企及的高度,无教养的人才会对此冷嘲热讽。

洛克说,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所以教养无关文化高低、出生贵贱、其表达方式更与关系远近无关,而是建立在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这样:日夜熏陶,细水长流,使自己在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的躯壳下还拥有触及人灵魂深处的教养。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设想]

1.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因此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学习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

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使用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讨论: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明确:问题1

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读文章。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志玫镊攘γ?馗丛亩粒?梢圆欢系赜兴?形颍?兴?⑾郑谩熬?浮⑸钊牒途僖环慈?卦亩痢保?驮侥芸闯雒恳桓鏊枷牒兔恳徊孔髌返亩捞匦裕庵指形虻墓?蹋腔竦媒萄?耐揪丁?/font

(4)内容小结: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2.揣摩语言,讨论问题2.

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第一段的意思。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答: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分析观点,讨论问题3.

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答: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引发思考,讨论问题4.

本专题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是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可以联系这方面的体会去谈。

5.难点问题: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三、回顾反思,明确读书之道

讨论:第一部分学习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几个层次讨论展开探讨。

1.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2.第1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

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习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四、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

2.预习下课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1、你的时间宝贵,别人也一样

之前在参加一次写作交流会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会后我们还互相加了微信好友。一开始他很客气,说话毕恭毕敬,给人的印象很好,我常与他分享写作的经验,还为他推荐了一些我认识的编辑。

但后来,他的不厌其烦,却有点让我招架不住。经常在我工作正忙的时候,突然就收到他的邮件,让我帮忙看一篇文章,甚至有时候连吃午饭的小事,也要强行和你聊半个小时。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越是大不了的事情,在打扰别人的时候越要注意时机,虽然事情是无所谓的,但时间却是有所谓的,有些话只适合茶余饭后谈。

有一天晚上,他给我发来消息,想询问一位编辑的联系方式,但当时单位有些急事,我正和同事们在进行视频会议,便回复他稍微等一会。结果他一连给我发了好几条消息,问我能不能快点,我还没有来得及再做回复,他又发来好几条消息,“好了没”,“找到了么。”我担心会耽误到他的事情,赶紧找到那位编辑的联系方式,给他发了过去。

却没曾想到,我开完会看微信的时候,发现他新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有些人就是喜欢摆臭架子,查个联系方式都磨磨蹭蹭的,耽误别人时间,真丢面儿。”我没多做解释,直接将他拉入了黑名单。

别轻易打扰别人,既意味着不要轻易因为一些小事去打扰别人,同时也意味着,在别人无暇顾及自己时,能够保持一份安宁。

一个轻易打扰别人的人,不仅是没有教养,而且还不懂感恩。因为他只看得到别人表面上的付出,却不懂得别人在背后牺牲得时间与精力,不理解别人也有事业,也要忙,也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与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别用时间去纠缠时间,别因烦躁去浪费别人的生命。

2、掌握自己的时间,才不会给别人麻烦

我太太最近总跟我吐槽她们单位新来的一位同事,说那位同事工作一点效率都没有,好多同事因为他最近没少受委屈。

前段时间,她们公司在赶一个项目,第二天马上就要交付成果,他的报表却迟迟未交,结果交了以后还错误百出,害得整个小组的人加班到晚上一点多,把所有的工作都重新做了一遍。

有一天单位聚餐,领导让他负责安排,结果马上就要下班了,他才想起来要订酒店。最后所有的同事都到了酒店,却发现少订了一桌,而且当时酒店所有的餐桌都满了,没有座位的十几个同事站在一旁,面面相觑,情况极其尴尬。最后大家又换了一家酒店,不仅中间浪费了好多时间,吃饭的过程中气氛也特别压抑。

现在整个公司的人,对他都唯恐避之不及。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尊重别人的时间,先要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话要好好说,事要好好做,别让别人因为自己的问题,而浪费时间。

3、守时,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性

今年网上流传过一件事,说当初某电视台与王健林约定要进行一次专访,但在采访当天,主持人和摄影组却迟到了三分钟,结果一行人眼睁睁看着王健林乘车而去。很多人表示王这种行为太不讲人情了,三分钟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一等怎么了。

之所以会有人产生这种想法,我想还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时间观是自私的,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时间是财富,是生命,是知识,但是真正能让人吝啬的,只有自己的时间。而别人会为迟到发火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自己本可有意义的时间,却被无意义的等待而消耗。

就像坊间流传的一个段子,问如果一美元的硬币掉在地上,比尔盖茨会不会捡,答案是不会,因为别人弯腰的几秒钟,挣得钱远超过一美元,丢西瓜拣芝麻不合适,甚至有好事者计算了比尔盖茨一秒钟的收入,大概是20__元人民币。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有它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共同的一点是流逝的时间,都是人的生命,且去不再来。尘世里最大的浪费就是虚度年华,而守时,便是为了减少生命中本可避免的浪费。

提到教养,人们常会想到说话别抖腿,吃饭别吧唧嘴;对陌生人投以微笑;别在公众场合吸烟……教养的体现有方方面面,每个人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那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养,一定体现了对生命的敬意。

最好的教养,包含着对生命最大的敬意。一个知道尊重别人时间的人,即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只有你尊重了别人的时间,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时间。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曾经在从宜昌开往潜江的动车上,我遇到过这样一家人。小站动车上来的人很少,空空的走道,父亲忙着将行李放上行李架,女儿和妈妈则站在走道处等待父亲收拾妥当。父亲见后,一把将女儿拉到座位上。女儿嫌挤很不高兴,说走道没有人,父亲解释,即使没有人,我们也不该占用过道,教养是自己的,不是做给他人看的。

这一句话,让我受益良久,我们常常认为一些小事并不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却是在这些小事里面,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教养。在空荡荡的走道上,即使多站一会也无可厚非,但这却不被一个有教养的父亲所允许。有人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独处时,我们至少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点积累的教养。

爱·马丁说“自尊在礼节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礼是有教养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对他人权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一个有教养的人,也许不是拥有多么广博的知识,享有无数金钱的人,尊重他人,是教养的核心,而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特定地点、特定时期,一个人可以将自己塑造成很有礼貌的样子,但随时随地,即使在细微末节处,还能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前些时候,朋友小林给我讲了一件让她很愤怒的事情。她在办公室听见同事和其他人有说有笑地回来,谈话中还提及她的名字,当小林询问谈论了什么的时候,小林的同事笑着说,只是觉得小林穿着老土,不会打扮,小林的那个同事更是毫不避讳地当着众人的面嘲笑小敏的老公让人丑的印象深刻。

小林的同事一向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标签,然而此事却让小林羞愤难忍。缺乏教养的人,总是将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正如我们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以取笑别人的不足来显示自己的幽默,以关系铁做为自己可以过分调侃别人的借口。不尊重别人,即使你再有礼貌,也谈不上教养。

对比之下,前几日,胡歌在金鹰节领奖前的一个动作,恰恰表现出了胡歌的教养。在最具人气男演员网友票选时,胡歌以第一名的成绩领先老戏骨李雪健,获此殊荣,他在走上领奖台之前特意走到李雪健老师身旁,双手合十,俯身弯腰对李雪健说“受之有愧”。这一动作,被广大网友赞为“尊师重道,君子谦谦”。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体现在他对别人的尊重上。我们的确该为他的这一行为喝彩,当自己能够站在颁奖台上,享受由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所换来的奖励和赞赏时,满怀激动奔上颁奖台领奖,即使语无伦次,泪洒当场也不为过。然而胡歌却用自己的谦虚和对前辈的尊重,体现了自己的教养,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拥有教养的基础。一个人的教养,在安静祥和之时,更在人声鼎沸之时,还能保守心底对他人的尊重,不随波逐流;一个人的教养,在众口一辞之时,更在莫衷一是之时,还能尊重他人的选择,而非嘲笑他人的不足;一个人的教养,在一名不文之时,更在腰缠万贯之时,还能尊重他人的劳动,克制自己的优越感。有教养的人会尊重自己目前无法企及的高度,无教养的人才会对此冷嘲热讽。

洛克说,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所以教养无关文化高低、出生贵贱、其表达方式更与关系远近无关,而是建立在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这样:日夜熏陶,细水长流,使自己在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的躯壳下还拥有触及人灵魂深处的教养。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两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

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多伦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呯”,我把书一合,抬头看了看教室的钟,已经这么晚了,现在还能去吃饭吗?我赶紧冲出教室,冲入黑漆漆的校园。只有校道上那几盏微黄的灯亮着。我大口地吸着凉风,快速地跑向饭堂,心中还是抱一丝希望!

到了饭堂门口,我一边喘着气,一边向里走去。像打饭的窗口望了一眼,只见一个个窗口都正在关闭。饭堂的灯只剩下几盏,最后的那两三个同学都已吃完,把剩下的骨头倒进指定的桶中,向门口走来。

哎,果真没饭了。算了,吃点面包凑合凑合吧。我转过身来,低着头,准备走出去。

“那位同学,等等,你过来一下。”一阵急切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我惊异地回头,只发现其中一个窗口后站着一位师傅,从里面重新把隔板打开来。

我呆了一会儿,那个声音又传来了:“对,就是你,过来,过来。”我只好走过去。

他看到我到了,便把手中的抹布放下,抹了抹头上的汗,边洗手边平和地说:“这位同学,你还没吃饭吧?”我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对,请问还有饭吗?”说着,我自责地低下头,静等着答案。

“嗯……好像……你等等,我去帮你看看。”他迈着缓慢的步伐,手捶了捶腰,一个有点驼背的背影浮现在眼前。

不一会儿,从里面传来有点欢喜的声音:“有,有饭。”随后又传来一阵金属的碰撞声,听起来像是饭盒。

他面带微笑露出许多皱纹。接着从窗口里递出来一份菜。我接过时,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见那双苍老的手!

“谢谢叔叔。”

“下次要来早一点。现在天这么冷,饭菜凉了就不好了。你看看,这菜都不热了。”他讲道,有点担心,又有点内疚。

“好的,谢谢您。”我欣喜地接过,找了一个最近的.位子坐下来,大口地吃着。

空旷的饭堂中只剩我一个人,但我心中却比在以往人满为患的饭堂中还要热闹。

突然从打饭间里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先走了,今天忘记打饭了,先回家做饭了。”果然,他走了出来,微笑地看着我,我也点了点头,他便走入了昏暗的校园中。

我继续吃着。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我停下了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中很是自责,怎么这么久才想到。

我猛的站起身来,望着门外,空荡荡的。我坐下来,心中翻腾了许久,看着面前一盘丰盛的菜,仔细一闻,不只是菜香,还间杂着一股特殊的味道——教养的味道。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这是一本关于亲子旅行的书。作者一位韩国妈妈,辞掉了从事了20多年的工作,带着7岁的女儿:纯阳,进行了一次长达80天的旅行。母女二人在80天里游历英国、土耳其、希腊、埃及和德国这五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女儿的成长、自己的变化记录了下来。80天,5个国家,30个城市,一边行走,一边长大,让孩子用双脚,用心灵,和这个世界聊了聊。

这是一本简单的书,写的并不那么美,甚至有点像记流水账。但是书里有很多温暖人心,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的故事。当你打开这本书就不会想合上它,你会期待下一秒纯阳又会有不一样的成长。

母亲带女儿旅行在路上,每一次际遇就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历练都让心灵起航,读完这本《最好的教养在路上》之后我的心灵也在起航。

书里面有一些孩子的见解和妈妈的感悟,其实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虽然只有7岁,但是纯阳在旅行中有了一双善于观察事物的眼睛,她记得旅行中看到过的英国姐姐们都是浓妆示人,而德国的时候那些姐姐们没有画浓妆。除了学会观察还知道对比 ,自学能力在增长。

“妈妈,德国的姐姐们不跟英国的姐姐们似的,她们不化浓妆却还是那么美。个子也高。那是为什么呢?”

“谁知道呢,理由是什么呢?那些姐姐在地铁里不是一直在看书嘛,也许看书多了就变得那么漂亮了吧。”

但面对纯阳的反驳,我差点儿晕倒。

“奇怪啊?妈妈也看过很多书,可是怎么长成那样呢?”

面对妈妈的解释,她简直是古灵精怪,让人哭笑不得。

在路上旅行的好处之一,就是你可能随时根据所在情景对孩子进行有实物的心灵教育。效果是平时你说一万遍她可能也不会明白的道理,只有通过阅历才会有感悟。

“国家贫穷的话,那个国家的人也会变得贫穷吗?” 纯阳问。

“大部分情况下是这样。如果国家想变富,国民就得更加努力地工作,就应该读很多书。要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家的纯阳一样扩展自己的思想的话,国家也会变富的。”

这个道理我想纯阳已经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还有需要担负的责任。

旅行中还发生了很多故事,在埃及,她们备受欺骗,也看到了埃及的贫穷和落后,可是她们学会了用心去接近别人的方法,她们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在德国,她们看到了亲情的温馨与关爱,由此及彼,她们有了更多热情拥抱世界,努力生活的动力。在英国,她们领略着来自陌生人的浓浓温暖和情意,让她们学会要充满一种感恩之心……

更重要的是,一路辛苦旅途的历练,小纯阳的心智迅速成长也慢慢变的成熟,我想这是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

关于教养法心得体会和感想九

曾经在从宜昌开往潜江的动车上,我遇到过这样一家人。小站动车上来的人很少,空空的走道,父亲忙着将行李放上行李架,女儿和妈妈则站在走道处等待父亲收拾妥当。父亲见后,一把将女儿拉到座位上。女儿嫌挤很不高兴,说走道没有人,父亲解释,即使没有人,我们也不该占用过道,教养是自己的,不是做给他人看的。

这一句话,让我受益良久,我们常常认为一些小事并不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却是在这些小事里面,真切地反映出了一个人的教养。在空荡荡的走道上,即使多站一会也无可厚非,但这却不被一个有教养的父亲所允许。有人时,我们要尊重他人,独处时,我们至少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点积累的教养。

爱·马丁说“自尊在礼节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礼是有教养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对他人权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一个有教养的人,也许不是拥有多么广博的知识,享有无数金钱的人,尊重他人,是教养的核心,而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特定地点、特定时期,一个人可以将自己塑造成很有礼貌的样子,但随时随地,即使在细微末节处,还能尊重他人的人,才是真正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前些时候,朋友小林给我讲了一件让她很愤怒的事情。她在办公室听见同事和其他人有说有笑地回来,谈话中还提及她的名字,当小林询问谈论了什么的时候,小林的同事笑着说,只是觉得小林穿着老土,不会打扮,小林的那个同事更是毫不避讳地当着众人的面嘲笑小敏的老公让人丑的印象深刻。

小林的同事一向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为标签,然而此事却让小林羞愤难忍。缺乏教养的人,总是将口无遮拦当作随性直爽。正如我们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以取笑别人的不足来显示自己的幽默,以关系铁做为自己可以过分调侃别人的借口。不尊重别人,即使你再有礼貌,也谈不上教养。

对比之下,前几日,胡歌在金鹰节领奖前的一个动作,恰恰表现出了胡歌的教养。在最具人气男演员网友票选时,胡歌以第一名的成绩领先老戏骨李雪健,获此殊荣,他在走上领奖台之前特意走到李雪健老师身旁,双手合十,俯身弯腰对李雪健说“受之有愧”。这一动作,被广大网友赞为“尊师重道,君子谦谦”。

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体现在他对别人的尊重上。我们的确该为他的这一行为喝彩,当自己能够站在颁奖台上,享受由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所换来的奖励和赞赏时,满怀激动奔上颁奖台领奖,即使语无伦次,泪洒当场也不为过。然而胡歌却用自己的谦虚和对前辈的尊重,体现了自己的教养,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拥有教养的基础。一个人的教养,在安静祥和之时,更在人声鼎沸之时,还能保守心底对他人的尊重,不随波逐流;一个人的教养,在众口一辞之时,更在莫衷一是之时,还能尊重他人的选择,而非嘲笑他人的不足;一个人的教养,在一名不文之时,更在腰缠万贯之时,还能尊重他人的劳动,克制自己的优越感。有教养的人会尊重自己目前无法企及的高度,无教养的人才会对此冷嘲热讽。

洛克说,一种天性的粗暴,使得一个人对别人没有礼貌,因而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倾向、气性或地位。这是一个村鄙野夫的真实标志,他毫不注意什么事情可以使得相处的人温和,使他尊敬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所以教养无关文化高低、出生贵贱、其表达方式更与关系远近无关,而是建立在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这样:日夜熏陶,细水长流,使自己在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的躯壳下还拥有触及人灵魂深处的教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