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 学校联盟协议书(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8:15:49 页码:8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 学校联盟协议书(5篇)
2023-01-12 08:15:49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一

我区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全教育和谐发展的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做好我去区教育工作,在坚持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注教育公平,突出内涵发展,坚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和加强:

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的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深化普高教育、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努力完成教育的布局调整,使城区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全面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职高学生奖学助学行动,深化“离岛就读困难学生补助”、“学生健康工程”,提倡校本教材和课外读物的循环使用,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等出发,遵循“三贴近”原则,把加强德育工作的各项重大举措抓实抓细,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班主任、学生成长导师等德育队伍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家校沟通,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二是落实和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形成有效的选课走班制度。重视教学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强化教师研训,深入探索小班化教育,切实推进教育“轻负优质”工作。加强高中、初中、小学与幼儿园的相互衔接,提高各段教育的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三是普及和提高体育科技艺术教育。强化体育与保健,提高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推进大课间操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省级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群体性体育、科艺活动和展示学生才能的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要深入开展教师关爱工程。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营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第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首要内容来抓,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加大对体罚和变相体罚、以教谋私等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有损于师德形象的行为的处罚力度。按照“面向全面、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注重校本”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精神品质和专业水平。第三要改进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城乡教师跨校互聘兼课(兼职)。改进并完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提高全面教育质量需要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强化对教师团队的评价,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激励机制。

四、以维护安全稳定为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认真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基础上,围绕“服务海洋经济、社会管理、全民素质转型升级,提高均衡、优质、和谐教育新水平”的目标,着力解决与普陀人民“读好书”要求不相一致的理念、实践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党员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共同体建设,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教育行风建设,抓好行风治理和行风监察工作,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行为。维护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各校(园)按学生年龄特征、活动内容和季节特征,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加大对教育业绩、教育均衡、教育政策、素质教育等正面宣传工作力度,做好舆情分析引导工作,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2023年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二

【摘要】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应该重视并且加强对农村教育各方面的投入以及关注,缩小城乡教育的差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使得农村孩子也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体制城乡教育差距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庸置疑,我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处于城市与乡村交接地带的教师,我对此感受颇深,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与乡村,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有着巨大的差别,致使农村教育发展滞后。那么,城乡教育到底有那些差别,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学生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去看看一位农村教师的亲身经历。

那是今年5月的一天,我们去西安的一所新建中学去听课,结果无意中看到新建的一所学校应聘的过程,前来应聘的大多数人是硕士生,本科生,有的甚至是陕西省的教学能手。应聘者即便有很高的文凭,但学校对每位面试者仍会提出很严格要求,从基本素质到讲课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先讲课,后说课,然后是应对专家的提问。学校实行了独特的管理,打破了以往的任命制,采用了招聘的形式,由局长招校长,教导主任,然后由这些人组织请专家当考官来招聘优秀教师,他们的这样做把热爱教育,有能力的人招聘到学校,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应聘上岗。试问这样的学校教学质量能不上去吗?当然招聘的教师每个人也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中他们的热情也一定很高,因为他们都很珍惜这次机会。而在农村学校别说硕士就连本科生也很少,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我们的那所学校是很优秀的,然而,当我目睹了城里的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后,我感到很震惊,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学校和这个学校的差距很大,大的连我自己都不敢去想。教材的不同,管理的不同,生源的不同,体制不同,人的观念不同,等,面对这种情况,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怎样缩小这样的差别?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愿意和教育战线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士做探讨。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因县、乡两级政府财力不足,投入有限,加上受城乡、区域财力、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相当之大。同时,在同一区域间,又由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也造成了重点学校学生生源过剩,大量扩招,高价收费,资金大量浪费,教育质量难有保障。而普通学校却生源缺乏,教育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失衡,很大数量的青少年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在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等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方面都远不如城市。为应付“普九”达标,大部分学校负债累累,全省累计达30多亿元,欠债3000万元以上的有26个县。有的小学还在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的传统方式授课,没有电化教学,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享受不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制约着以县为主、乡为辅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系的发展。

2、农村教师进修深造机会少,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

据了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小学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为零。农村教师尤其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很少参与各种教师进修和培训,凭借着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老本”,穷于应付,专业教育程度无法提高,难以胜任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手段陈旧,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条式”的方式方法,甚至存在严重体罚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另外,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样令人担忧。一般城区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60%左右,而农村中学教师有本科学历的只有10%。城区小学具有本科学历的占17%,农村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0.3%。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城区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为19.2%,而农村初中仅为2.2%;城区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占71%,农村初中仅为20%。在2005年的招生中,某县农村有16所初中,其中9所中学无一人升入县重点高中,升入普通高中的仅有12人。

3、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办学效益不高

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部分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及管理较松散、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据了解,一些乡村小学由于生源不足,生师比偏低,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由于我国经济和地理因素十分复杂,教育的城乡差距本来是无法避免的,但城乡二元化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管理制度更使这一差距一再扩大。就像历来许多政策对待农民和市民不平等一样,目前政策在对待城乡教师也有很大差别。比如,以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师生比例农村初中为18∶1,县镇为16∶1,城市为13.5∶1;农村小学为23∶1,县镇为21∶1,城市为19∶1。可以看出,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工作量。。不少农村学校教师不同学科“一肩挑”,许多学校任用业务素质不过的代理教师,由于受学识和精力的制约,不可能门门课程都教好;至于个别采用“复式教学”的农村学校,教师在同一空间、同一时段里既要教高年级的学生,又要教低年级的学生,要都教得好更是难上加难,至多是能把语数两门教好,别的科目就根本谈不上。在教学管理上无章可循,随意粗放,要么是观念陈旧,欠缺人文性,抓不住重点,要么形式注意严重,机械仿照其他学校照抄照搬管理欠缺科学性,更欠缺个性和创意。

4、农村教师工械资待遇偏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不能同工同酬,大量有能力的农村教师流失

同届毕业、同职称的教师在农村学校的工资待遇与在县区市所在地的学校相差300多元,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工资收入差距高达1000多元,这还不算工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待遇。农村教师的住房、医疗等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在贫困农村还时有存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收入普遍与城市及发达地区相差1~2倍。同样是师范院校毕业,同样是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因为城乡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分配如此不公平,无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又如何能让农村教师安心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呢?

再如,城市教师每年拿13个月工资,农村教师连12个月的工资都难以保障。近几年一些地方又推行城里教师到农村“支教”晋升高级职称优先的政策。试问,为什么不干脆让在农村辛苦从教的优先晋升高级职称?人家偶尔来一次是镀金,比俺一辈子呆在这里还受优待,这太不合理。许多城里的教师全都是高级了,农村教师还在为一两个名额竞争。城里教师住房问题正在改善,还是政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的,可农村教师好像不需要住房一样,谁都没提过这档子事。城市学校资金充足,教师有福利、奖金各种补贴,甚至开始带薪休假了。而很多穷得叮当响的农村学校连十来块钱的班主任费都出不起。

5、教育体制落后

目前,农村教育体制仍然是国有制为主,大多数学校还是保持原来教学的模式,领导没负担,教师没压力,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竞争的压力,农村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学校因为条件差、待遇低,招不来好教师,即使花大力气招来了往往也留不住,自己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也常常“另谋高就”。有好的教师难,有好的生源也不容易,因为只要有择校条件的好的生源总是想方设法选择到城镇学校就学。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条件差,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而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办学质量下降,更没有人愿意为农村教育“买单”同时,在同一区域间,又由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也造成了重点学校学生生源过剩,大量扩招,高价收费,资金大量浪费,教育质量难有保障。而普通学校却生源缺乏,教育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失衡,很大数量的青少年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城乡差别产生原因

1、农村文化观念落后,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教育投资小,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小农意识非常严重,还习惯于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和偏远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没有更多的收入,从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投资较小。

2、政府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大包大揽的太多,致使政府监管力度不强。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

3、择校高收费问题将农村子弟拒之门外

目前收取高昂的择校费已经成了阻挡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的学生进不了好学校,不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甚至有些贫困家庭的子女还可能因此辍学――这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来说会有多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4、城乡教学条件差距继续拉大

在农村尤其是边、穷乡镇谈现代教育标准,简直是多此一举,好一点的乡镇尚存在电脑老化不堪用、学生活动无场地、图书资料很短缺、教学仪器极残缺的现象,那些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就更不用说,单建校债务就被扰得几无宁日,贫穷的日子逼得一些乡镇走上恶性循环:重视经济指标,忽视教育性社会指标,以致反过来因人才、文化科学因素又牵制影响经济发展,没梧桐引不来金凤凰嘛!相反,一些城市学校投入上亿元,甚至数亿元建设“示范性学校”,有的学校甚至有条件建设超标准运动场等高标准设施。

三、缩小这种差别的对策

第一,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让农村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

这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一个决策,建设新农村,消灭差别,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根本上要靠财力的支持。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区与镇(街道)两级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科学合理地制订城乡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列支范围,并随着教育成本的增长逐年递增公用经费,逐步做到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一致,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彻底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使农村在校学习的学生能够和城市一样,享受先进教学条件给他们带来好处。

第二,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

(1)合理调整高中段学校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办学。按高中教育要集中县城的标准,积极支持有关民办学校办好高中段教育;(2)加快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按初中建在中心镇和乡镇所在地,小学建在中心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标准,加快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过程中进一步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减少城乡学校在硬件建设中差距。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乡镇就业或自主创业。(2)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一步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推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又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

第四,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

办好教育,不仅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吸收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投资教育,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

第五,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评优、晋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热爱农村教育的教师,配合强师工程方案,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互动行动方案,除安排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外,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镇中小学挂职见习,尽可能地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使大多数的农村教师能安心在农村工作。乐于在农村工作。

第六,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请专家进来,让教师走出去,多开展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七,要改变农村学校的体制,打破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采用竞争上岗的招聘形式,由局领导招聘学校领导成员,再由这些人招聘任科老师,然后由班主任招聘自己各课的老师,层层把关,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压力。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才能跟上,才能消除城乡教育的差别。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各界人大代表对此都十分重视,今年又实行了减免西部学生学杂费的政策。我们想,有党中央的关怀,有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村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应该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我们都在期待着。

2023年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三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__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__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__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__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 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__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__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__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__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2023年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四

一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出现差距的时代背景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教育资金的投入提供了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教育资金投入的数量越来越大。因此,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例如,师资队伍的质量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改善。可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同,城乡之间教育资金的投入也就不一样,正是因为这样,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就出现了巨大差距,并且这样的局面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更好地扭转局面,可是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综合水平,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对教育落后地区加大资金上的支持、政策上的保障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出现差距的原因

1.经济水平的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城乡之间教育质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水平是教育资金投入的保障,如果地区之间经济水平有差距,难免会造成教育资金投入上的不一样。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可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地区经济差异却在逐渐扩大,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扭转教育质量差距方面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做的便是加快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2.师资队伍分配不平衡

因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问题,使一批批自身素质高的教师团队积极地投入到了城镇学校。这样一来,便会造成城乡之间教师团队质量有差异,由于师资队伍上的差别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于是便进一步加大了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3.教育观念的差距

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教育观念也是相对滞后的,正是因为人们认为上学接受教育不重要,所以才导致很多未成年过早退学。这样的情况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依然存在,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我们要不断强化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从而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三扭转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差距的对策研究

1.不断强化教育的重要性

造成城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为此我们需要寻求多种措施,只有这样才会全面改善教育状况不平衡的问题。在教育问题改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不断强化人们的教育意识。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才会更好地引起人们的关注,进而促进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2.加大财政支持

提高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措施有很多,经济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快教育建设的质量,这包括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改善,学生教学环境的优化等。相信随着教育资金的逐步加大,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会不断地提高。

3.加大教育政策上的倾斜

扭转城乡之间教育质量问题的措施必须是全面的,师资、资金、政策一样都不能少,其中教育政策上的倾斜对于城乡之间教育差距的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家针对教育落后地区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西部助学计划,大学生助教工程等,相关政策上的倾斜深深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的发展。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师资队伍不断改善,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可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却有所扩大,差距的存在影响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如果这样的发展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会严重制约我国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扭转局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方面的举措,如教育资金的投入、师资队伍的建设、政策上的倾斜等,相信随着措施的落实,城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局面会有所改善。

2023年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五

抓住发展机遇,搞好规划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小学也面临新的机遇。第一,国务院将教育定为强国之本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全国城乡教育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均衡发展。第二,重庆市对城乡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为重庆的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第三,重庆市根据市城乡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大足县的实际情况作了具体的安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雍溪镇对溪中心小学教职工有着积极推进学校向前发展的热情和信心。

规划方面,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进行科学的、结合实际情况的规划。第一,按生均占地面积的标准征足土地。第二,各室规划齐全。第三,三区分开(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置合理,且规划出绿化地带。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美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赏心悦目的环境给人以精神鼓舞,让人享受教育,催人奋进。所以,校园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处场所、一草一木,都应该序列化、整洁化、人文化;教室、寝室、试验室、食堂等学生生活学习场所的布置应简洁、朴实;“说话”(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自然而贴切,富有警示性和教育性。

搞好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制度,既能规范教职工行为,也能约束领导言行,促进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科学规范的制度能够形成干群同心、师生同德、共谋教育大计的良性循环机制。

明确学校办学理念,打造“三风”环境文化建设。明确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打造育人环境氛围,让“三风”上墙――校风: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教风:敬业、严谨、爱生、乐教;学风:勤勉、认真、好问、善思。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更是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搞好德育工作,第一是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第二是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三是要调动后勤服务人员服务的积极性。第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与家长的特殊联系。第五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爱岗敬业是推进文化建设的保障。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可以触及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就学校方面,应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来协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具体做法上是加强业务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营造协作式文化氛围;学校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组织教师到区市参观学习,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使他们不断充电,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只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满足农村学生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才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