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的(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8:42:06 页码:11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的(5篇)
2023-01-12 08:42:06    小编:ZT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一

我区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全教育和谐发展的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做好我去区教育工作,在坚持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注教育公平,突出内涵发展,坚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和加强:

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的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深化普高教育、高度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努力完成教育的布局调整,使城区学校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保障水平、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全面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职高学生奖学助学行动,深化“离岛就读困难学生补助”、“学生健康工程”,提倡校本教材和课外读物的循环使用,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等出发,遵循“三贴近”原则,把加强德育工作的各项重大举措抓实抓细,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班主任、学生成长导师等德育队伍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家校沟通,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二是落实和深化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形成有效的选课走班制度。重视教学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强化教师研训,深入探索小班化教育,切实推进教育“轻负优质”工作。加强高中、初中、小学与幼儿园的相互衔接,提高各段教育的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三是普及和提高体育科技艺术教育。强化体育与保健,提高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推进大课间操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省级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群体性体育、科艺活动和展示学生才能的竞赛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要深入开展教师关爱工程。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努力提高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营造尊重知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第二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首要内容来抓,强化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加大对体罚和变相体罚、以教谋私等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有损于师德形象的行为的处罚力度。按照“面向全面、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注重校本”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精神品质和专业水平。第三要改进评价激励机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城乡教师跨校互聘兼课(兼职)。改进并完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和提高全面教育质量需要的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强化对教师团队的评价,努力形成合作、共赢的激励机制。

四、以维护安全稳定为重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认真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基础上,围绕“服务海洋经济、社会管理、全民素质转型升级,提高均衡、优质、和谐教育新水平”的目标,着力解决与普陀人民“读好书”要求不相一致的理念、实践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党员思想和工作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建共同体建设,努力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教育行风建设,抓好行风治理和行风监察工作,规范机关行政行为、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教育行为。维护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各校(园)按学生年龄特征、活动内容和季节特征,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加大对教育业绩、教育均衡、教育政策、素质教育等正面宣传工作力度,做好舆情分析引导工作,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二

编号:第号

类别:教科文卫体类

提案者:市政协教科文卫体教委会

案名:加快城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步伐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子女受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成为家长的迫切要求。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成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

x年,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成立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xx市关于加强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针对幼儿园收费和城市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问题出台了两个配套文件。去年10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与此同时,编制了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计划到x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4%以上,三年内新建幼儿园267所,改扩建幼儿园216所。组织两区及相关管理区编制了城区中小学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学前教育方面,原则上每5000人区域内必须建一所幼儿园,规划新建幼儿园47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与xx城市化进程不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全市教育行政部门仅审批通过648所幼儿园,其余现实存在的幼儿园在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均不符合办园要求。由于政府投入不到位,无法满足群众对公办幼儿园的需求,这些规模小、条件简陋的幼儿园有了生存空间,教育部门无法取缔。由于公办幼儿园、优质幼儿园资源短缺,导致了“入园难”的现象,社会反映强烈。新建公办园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国家奖补资金尚未到位,市、县两级财力不足,部分县(区)财政甚至没有配套学前教育建设资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进展缓慢。

二是用地紧缺,报批程序复杂。目前,我市已进入幼儿教育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快新建公办幼儿园建设,需要慎重选址、划拨土地、合理设计、科学施工。由于在建设领域报批手续较慢,影响到我市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三是收费偏高,群众反映强烈。全市公办幼儿园仅320所(浉河区仅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办幼儿园——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尚不足审批在册总数的50%。我市只对公办幼儿园收费提出了具体标准,由于民办幼儿园的收费随意性很大,造成城区部分民办幼儿园收费偏高,群众意见很大。

因此,我们建议:

一、市、县两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落实好国务院、省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要求,是市、县政府的重要责任。一是财政部门必须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并逐年提高。二是抓住机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确保国拨资金落实到位。三是非“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的项目县区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好本县区学前教育建设规划,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进度。

二、落实我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的政策。市政府办公室批转的市教育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房管中心、市执法局关于《xx市规划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和审批新区开发、城市旧区改造方案时,必须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根据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预留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对没有按规划设计条件配套中小学幼儿园的,不予办理住宅小区规划许可手续”;“整个小区建设任务完成60%时,必须完成配套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任务,否则,房管部门不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房产证”。“住宅小区经规划部门验收时,未按要求配建幼儿园或不符合要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小区商品房的质量验收手续”。

对于以上规定的新建小区(包括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具体如何操作执行,需要政府规划、城建部门有切实的行动,硬手腕抓落实、绝不能纸上谈兵,以促进城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满足群众的入园需求,

学前教育是根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是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不只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情,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希望在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不断满足我市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三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推动新农村教育建设的客观需要。分析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提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城乡教育差距的分析和对策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1.1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农村义务教育不能大发展的症结所在。据有关资料,2001年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表现为: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必然带来城乡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1.2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2.1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和城市文化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切实将农村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符合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2.2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需要教育来指导。

如今大量的农村青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进城打工,打工的农村青年去到城市,又被那里的物质生活所吸引不再甘于生活在农村。很多青年都不再回去,有能力的把家人接进城里,没有能力的就在城市里过着打拼的生活。我们必须把培养新型农民的期望寄托在敢于与勤于学习的农民身上,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农村人固有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3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之对策

3.1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

3.1.1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在人口较多的乡镇保留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撤并部分人口较少的乡镇初中,个别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根据需要设置完小,其余小学全部撤并或调整为初小及教学点。同时,对城区小学生源重新划片招生,争取做到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班额合适,并达到安全、卫生及绿化美化标准。

3.1.2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2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大专毕业生不想去,好老师外跳”的现象,而教师队伍的老龄化问题也已经十分严重。教师工资过低和教师工资标准不统一是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1)加大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省中小学教职工定编标准和下达的编制总额任务,在逐校核定教职工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实行有利于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修建教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做到教师队伍由县统一管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一县一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人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帐户。

3.3创建适用于农村教学的教育模式及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首先,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适当的根据农村的环境来调整农村孩子的课程,要偏重理科教育,然后文科辅助,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次,继续改革现行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从现在做起,抓住机遇,全力以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却成为争议最大、批评最的多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肯德基速生鸡”、“地沟油”等问题无一不引起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和政府形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来我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出台工作制度,签订管理责任状,规范责任机制运作,开展专项整治,实施信用体系建设等,全区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食品安全形式总体趋好,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社区各界反映很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

原因在于:

1、源头污染尚未根治。在种植、养殖环节中,非法使用违禁药物还时有发生,前几年的“红心蛋”“多宝鱼”事件虽然在我区没有发生,但也给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区有为数不少的种、养殖基地,但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这使得从源头保证农产品安全、真正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带来了较大难度。

2、生产加工存在隐患。我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外来人口也较多,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家庭式小作坊,这些单位具有小、散、乱等特点,设备陈旧、卫生部达标、生产工序不合规范,生产人员达不到相关要求,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有些造假、滥用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故隐患较多。

3、流通消费环节还欠规范。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舞蹈消费者的现象也时有出现,鱼龙混杂使消费者深受其害。食品批发市场的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仍需要完善。此外,餐饮业点多面广,从村宴、乡村学校和民工食堂、快餐店和城乡结合部流动饮食摊点,已成为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和食物中毒的多发点。

4、农村监管有待加强。农村、城乡结合部等,由于信息相对滞后、部分群众自我保护意思较差等原因,给“黑窝点”和小作坊生存的空间;同时,也由于食品安全投入、配置不足等原因,监管力量尚不能实现农村的全覆盖,使农民得权益受到了最直接、最严重的侵犯。

5、监管制度尚欠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还不能有效地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行政尚欠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还不能有效地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情况。

建议:

1、创新监管思路,加强监管合力。

一方面要按照“依靠政府、协调部门、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宣传引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政府要加大投入,真正为社会公共安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在流通、监管、维权老“三网”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互联、信息、协作新“三网”,又要巩固区政府与各镇(街道)、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平台,积极主动进行情况分析,搭建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规范化建设,以确保规范执法、规范督察,对现有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扩大监管领域,营造联合探讨氛围,从而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2、推进制度建设,以机制完善来促进长效监管。

实践证明,抓好食品安全,要靠完善的监管制度来保障,要靠健全的监管体系来维护。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监管体系和制度上查找漏洞,强化治本措施,以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二要坚持监管与自律并重的原则,加快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强企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大格局。

3、加大帮扶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食品经济。 做好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在对重大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对象进行整治地基础上,坚持科学监督、发展产业的原则,科学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有效监管来促进企业发展,用发展成果来检验监管成效。

4、加强舆论宣传,以全民参与确保食品安全。要充分利用一下几个层面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使劣质食品成为过街“老鼠”。一是部门宣传。各主要食品监管部门要积极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通过围绕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以及宣传月、宣传周、知识竞赛,下乡镇、进社区、到学校巡回宣传,并组织群众视察团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同时,要进一步运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会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二是行业自律。结合正在开展的食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褒奖守信、严惩失信等手段,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功能、自我提高的功能,生产优质食品,销售方向食品。三是社会监督。对于食品违法行为和不良现象,群众要敢于揭发、检举。尤其是新闻媒体,更要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正确引导群众合理饮食。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打好食品安全的持久“保卫战”。

城乡教育联盟协议书如何写五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因县、乡两级政府财力不足,投入有限,加上受城乡、区域财力、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相当之大。同时,在同一区域间,又由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也造成了重点学校学生生源过剩,大量扩招,高价收费,资金大量浪费,教育质量难有保障。而普通学校却生源缺乏,教育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失衡,很大数量的青少年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在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等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方面都远不如城市。为应付“普九”达标,大部分学校负债累累,全省累计达30多亿元,欠债3000万元以上的有26个县。有的小学还在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的传统方式授课,没有电化教学,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享受不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制约着以县为主、乡为辅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系的发展。

2、农村教师进修深造机会少,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

据了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小学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为零。农村教师尤其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很少参与各种教师进修和培训,凭借着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老本”,穷于应付,专业教育程度无法提高,难以胜任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手段陈旧,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条式”的方式方法,甚至存在严重体罚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另外,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样令人担忧。一般城区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60%左右,而农村中学教师有本科学历的只有10%。城区小学具有本科学历的占17%,农村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0.3%。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城区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为19.2%,而农村初中仅为2.2%;城区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占71%,农村初中仅为20%。在2005年的招生中,某县农村有16所初中,其中9所中学无一人升入县重点高中,升入普通高中的仅有12人。

3、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办学效益不高

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部分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及管理较松散、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据了解,一些乡村小学由于生源不足,生师比偏低,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由于我国经济和地理因素十分复杂,教育的城乡差距本来是无法避免的,但城乡二元化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管理制度更使这一差距一再扩大。就像历来许多政策对待农民和市民不平等一样,目前政策在对待城乡教师也有很大差别。比如,以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师生比例农村初中为18∶1,县镇为16∶1,城市为13.5∶1;农村小学为23∶1,县镇为21∶1,城市为19∶1。可以看出,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工作量。。不少农村学校教师不同学科“一肩挑”,许多学校任用业务素质不过的代理教师,由于受学识和精力的制约,不可能门门课程都教好;至于个别采用“复式教学”的农村学校,教师在同一空间、同一时段里既要教高年级的学生,又要教低年级的学生,要都教得好更是难上加难,至多是能把语数两门教好,别的科目就根本谈不上。在教学管理上无章可循,随意粗放,要么是观念陈旧,欠缺人文性,抓不住重点,要么形式注意严重,机械仿照其他学校照抄照搬管理欠缺科学性,更欠缺个性和创意。

4、农村教师工械资待遇偏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不能同工同酬,大量有能力的农村教师流失

同届毕业、同职称的教师在农村学校的工资待遇与在县区市所在地的学校相差300多元,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工资收入差距高达1000多元,这还不算工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待遇。农村教师的住房、医疗等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在贫困农村还时有存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收入普遍与城市及发达地区相差1~2倍。同样是师范院校毕业,同样是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因为城乡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分配如此不公平,无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又如何能让农村教师安心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呢?

再如,城市教师每年拿13个月工资,农村教师连12个月的工资都难以保障。近几年一些地方又推行城里教师到农村“支教”晋升高级职称优先的政策。试问,为什么不干脆让在农村辛苦从教的优先晋升高级职称?人家偶尔来一次是镀金,比俺一辈子呆在这里还受优待,这太不合理。许多城里的教师全都是高级了,农村教师还在为一两个名额竞争。城里教师住房问题正在改善,还是政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的,可农村教师好像不需要住房一样,谁都没提过这档子事。城市学校资金充足,教师有福利、奖金各种补贴,甚至开始带薪休假了。而很多穷得叮当响的农村学校连十来块钱的班主任费都出不起。

5、教育体制落后

目前,农村教育体制仍然是国有制为主,大多数学校还是保持原来教学的模式,领导没负担,教师没压力,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竞争的压力,农村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学校因为条件差、待遇低,招不来好教师,即使花大力气招来了往往也留不住,自己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也常常“另谋高就”。有好的教师难,有好的生源也不容易,因为只要有择校条件的好的生源总是想方设法选择到城镇学校就学。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条件差,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而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办学质量下降,更没有人愿意为农村教育“买单”同时,在同一区域间,又由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也造成了重点学校学生生源过剩,大量扩招,高价收费,资金大量浪费,教育质量难有保障。而普通学校却生源缺乏,教育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失衡,很大数量的青少年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城乡差别产生原因

1、农村文化观念落后,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教育投资小,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小农意识非常严重,还习惯于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和偏远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没有更多的收入,从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投资较小。

2、政府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大包大揽的太多,致使政府监管力度不强。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

3、择校高收费问题将农村子弟拒之门外

目前收取高昂的择校费已经成了阻挡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的学生进不了好学校,不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甚至有些贫困家庭的子女还可能因此辍学――这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来说会有多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4、城乡教学条件差距继续拉大

在农村尤其是边、穷乡镇谈现代教育标准,简直是多此一举,好一点的乡镇尚存在电脑老化不堪用、学生活动无场地、图书资料很短缺、教学仪器极残缺的现象,那些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就更不用说,单建校债务就被扰得几无宁日,贫穷的日子逼得一些乡镇走上恶性循环:重视经济指标,忽视教育性社会指标,以致反过来因人才、文化科学因素又牵制影响经济发展,没梧桐引不来金凤凰嘛!相反,一些城市学校投入上亿元,甚至数亿元建设“示范性学校”,有的学校甚至有条件建设超标准运动场等高标准设施。

三、缩小这种差别的对策

第一,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让农村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

这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一个决策,建设新农村,消灭差别,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根本上要靠财力的支持。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区与镇(街道)两级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科学合理地制订城乡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列支范围,并随着教育成本的增长逐年递增公用经费,逐步做到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一致,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彻底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使农村在校学习的学生能够和城市一样,享受先进教学条件给他们带来好处。

第二,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

(1)合理调整高中段学校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办学。按高中教育要集中县城的标准,积极支持有关民办学校办好高中段教育;(2)加快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按初中建在中心镇和乡镇所在地,小学建在中心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标准,加快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过程中进一步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减少城乡学校在硬件建设中差距。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乡镇就业或自主创业。(2)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一步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推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又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

第四,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

办好教育,不仅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吸收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投资教育,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

第五,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评优、晋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热爱农村教育的教师,配合强师工程方案,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互动行动方案,除安排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外,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镇中小学挂职见习,尽可能地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使大多数的农村教师能安心在农村工作。乐于在农村工作。

第六,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请专家进来,让教师走出去,多开展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七,要改变农村学校的体制,打破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采用竞争上岗的招聘形式,由局领导招聘学校领导成员,再由这些人招聘任科老师,然后由班主任招聘自己各课的老师,层层把关,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压力。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才能跟上,才能消除城乡教育的差别。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各界人大代表对此都十分重视,今年又实行了减免西部学生学杂费的政策。我们想,有党中央的关怀,有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村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应该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