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6:51:59 页码:14
2023年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优秀19篇)
2023-11-20 16:51:59    小编:ZTFB

生活中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需要我们总结和概括。总结的前提是要对自己的所学所得进行充分的回顾和思考。欢迎大家参考以下总结范文,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借鉴。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一

生态型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是以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为基本要素,运用生态建设方法和景观设计理念,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理论的绿地系统。分析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讨论。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二

植物是创造舒适、卫生、优美的游憩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在进行绿化植物配置时,首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景观植物多姿多彩的表现形态,隔音、滞尘的生态作用,使自然造景元素之一的植物不仅在造园的景致中显山露水,更在于她是生命体,在园景中一树一木,一花一草,或成林、或成丛、或成块、或成点。使植物自春至冬生机盎然,四季有景。不管是自然的组合,还是规则的叠翠,其变幻之奇妙一切尽在不言的诗画美景中。

传统的松、竹、梅配置形式,谓之“岁寒三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棠春富贵”。

当代庭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继承了其特色,加以发展,形成了面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植物配置特别应注意:植物群落的组成,从垂直结构看应有高低之分,从平面结构看应有前后之别。乔灌木、常绿落叶、速生和慢生,合理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保健。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不可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打破周围建筑的单调和呆板感。在儿童游戏的区域为了适合儿童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绿化树种的树形要丰富,色彩要明快,如可将耐修剪的树种剪成不同形状和整齐矮小的绿篱等。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三

在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过程中,线条、色彩以及比例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与差异,并且一般都以多样性特点呈现。尽管如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要确保彼此之间拥有一定的相似性,给人以相应的统一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和谐统一,同时也能够使得生态型园林建设更加活泼。如果在园林型生态设计中赋予过多的变化,那么园林的整体将会过于复杂,给人以凌乱感,导致园林失去了美感,同时也无法发挥出其美化城市的作用[1]。可是设计过程中,如果过于平淡便会导致园林景观过于呆板,同样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为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统一性原则极为重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最终实现景观和其他方面相协调的目标。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主要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与大众审美要求相符合,缓解人们视觉疲惫感,充分体现出植物群落美,同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群落配置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植物造景功能以及观赏特性。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人们的观赏需求以及美学原理作为基础,并且要掌握植物群落的季节性与动态变化,使得植物的生长期被延长,达到丰富景观美感、提升其观赏价值的目标。

1.3因地制宜原则[2]。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作为基础进行设计。因此,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型园林美的要求,这样打造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够容易被大众接受。

1.4经济性原则。

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目的在于: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奢侈豪华设计。在此过程中,不能将营造园林景观作为目的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要以较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设计目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应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设计,合理利用相应的资源,实现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四

摘要:关于《上海中环线道路的景观设计及其养护管理措施分析》的景观设计:为了中环线的景观设计和养护管理进言,同时给类似环线景观设计以启迪。并借鉴上海市已建成的环线交通景观的经验,从交通安全、视线景观、生态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提出了中环线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认为,一个良好的环线景观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绿色链接优势,以人为本,将环线景观和周边景观有机的结合,使环线使用者和周边居民都能从中受益。

关键词:中环线;道路景观;生态效应。

引言。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同样,道路环境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三大空间即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和开放空间,各个空间的组成要素,对城市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道路的带状环境特点更能直接地反映城市的面貌和城市的个性。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网络组成部分的环线高架路,因其全封闭、全立交、快速、安全的特点而愈来愈受到重视。国际大都市上海,为配合高速增长的经济,路网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地面空中立体运行,继内环、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沪青平高架、沪闵路高架等多条城市高架道路的相继建成,4月,上海又在五角场打下了市区交通中心枢纽——中环线的第一根桩。本文拟从高架道路景观设计和养护管理上谈一点个人意见。

1中环线道路特点。

中环线以高架为主,路口采用立交,局部采用地道,为高架道路、地面道路和辅道相结合的工程型式,其设计车速为80km/h,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其位置位于内环、外环之间,是上海市的路网“三环十连”的重要骨干网络,其意义毋庸讳言。同时,也会出现车流量大、噪声大,废气多、粉尘多。

作为一条处于内、外环之间的市中心区的环状高架路,不仅要作为道路骨干网络,更要作为上海市的一条绿色项链,发挥其独特的生态作用和景观作用。作为一个好的景观设计,都是以人为本,同样,在中环线的景观设计中,人的要求是首先要得到满足的。

2.1从不同视角进行景观设计。

(1)平视或俯视对中环线高架路和地面道路沿线景观设计要求。高架道路为全封闭的快速车道,根据人的视觉形象感受,高架下的地面沿线景观对高架司乘人员的快速通过,只能展现其连续的视觉画面。在长达70km的中环线上,除了城市的特色建筑和人文景观等以外,绿化景观就成了其线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受绿化的吸引时间更长,而高速行驶给人带来的需求应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有统一性的韵律变化的视觉享受。让人的感觉如同进入一个展开的剧情,很自然的感觉到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能体会多个不同的“剧本”间的不同的风格。而根据人在观赏事物时眼睛集中于一点上的持续时间在高速行驶运动中很短的这一现象,地面景观的画面流畅是设计的关键。70km长的中环线应分成几个不同阶段,这样才能让观赏者在赏景时能经常保持一种相对兴奋的状态。从而展现上海的城市美景,但是同时要让视觉在持续的兴奋中有一个缓冲空间,休息空间,避免因长时间的持续的视觉兴奋而引起眼睛和精神上的疲劳[1]。在具体设计应用中,这个空间的设计可采取在地面沿线用疏林式草坪作为过渡。在每一个路口之间采取不同的设计样式,但整个中环线又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可用文化、色彩等作为基调来进行统一。人们在统一中感受到变化,在变化中感受到一种基调的统一,而不觉其杂乱无章。通过各个路口立交之间的不同景观的演变,使高架上的人们能够清楚地识别不同的高架路段,增强了高架路的形象识别功能。

(2)地面仰视对中环线道路景观的设计要求。根据人的视觉心理特征,长时间仰视容易引起人的不适应,但仰视却能让人调节自己,改变自己的视觉状态,平抑兴奋点,并且能够通过仰视引导人们视线的转移[2]。在中环道路景观设计中,高架路的垂直绿化就成了人们仰视景观的焦点。除了高架路本身需要用垂直绿化材料来软化硬质的道路和立柱外,通过高架立柱间空间序列点的景观组织,也能吸引人的眼光,如采用壁画等形式。垂直绿化材料一般采取攀援植物如爬山虎等,如能考虑应用常青植物,效果更佳。作为既是高架路上平视景观,又是地面路上仰视景观的高架路两边的种植槽,因其生长环境条件差而使之难以发挥作用。多年来,上海园林科研部门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通过栽培试验选择出黄馨、粉蔷薇等多个适宜品种,近期又选择出木本的红刺梅,已在高架路上种植。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象将在高架路上实现。

(3)高层俯视对中环线道路景观的设计要求。作为贯穿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骨干网,中环线的整体景观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路网的使用者,它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要为沿线的居民和行人服务,也要为居住在沿线高层住宅的居民服务,所以,中环线的景观的俯视效果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考虑市区居住在高层的居民对其赏景的要求。在具体应用中,可以用植物造景等方式来进行图案的组合、立体造型等,同时在景点的布局中,应站在观赏者的角度,来考虑景点的位置。

2.2中环线景观节点设计中环线横跨市区多条道路和杨浦、虹口、闸北等多个行政区域,中环线的景观作用不仅在其自身,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对所跨行政区域所属的不同风格的景观进行协调,通过中环线的有效连接,各个景区将更加和谐统一,各景区之间也不会出现生硬的过渡。这样,所有的景观都在中环线的串联下,形成以中环为主线的动态、连续、多变的城市系列景观带。在中环线上,规划中的道路立交、大型绿地、和一些重要景点等都应成为中环线上的景观节点而进行重点设计,这也是中环线上系列景观的高潮部分。景观节点应能起到一种宣传作用,一种提升市民文化的重任,所以应有一种文化贯穿在这些设计中。园林也是一种文化载体,也应把它好好的利用起来。北京一位资深专家在引用“一种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种普遍社会需求相结合,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国家”后这样说道:造就一流的园林的必要条件,应该是创造园林的文化能力和社会对园林文化的普遍需求相结合,应该强调发扬中国园林创造景观,特别是创造生活的优良传统,才是提高现代园林艺术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建园的实质内涵。因此,通过这样的景观营造,中环线沿线的园林景观的生命力就会更加长远。

2.3中环线沿线景观功能设计中环线的高流量车流,必然带来大的噪声污染和废气、粉尘污染。而在城市的道路设计中已考虑到一些措施来有效降低这些污染,如防噪墙的设置等。但植物在这些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随车排放的大量废气和粉尘飘浮在空气中,只有在植物的相应功能器官的滞留和吸收下,才能使沿线的空气更清新。植物在降噪方面也功不可没。也可利用一些植物对大气中有毒物质的敏感性作为监测手段来对中环线的环境质量进行有效的辅助监控[3]。中环沿线在植物布局上应做到乔灌花草地被相结合,以期营造一个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式生态植物群落。以上海的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从而有效形成一个相交融的大生态系统,发挥其景观功能作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严玲璋教授在《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一文中对植物群落的结构、演变等都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一个合理、稳定、外貌美观的植物群落对于一个地方环境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4]。

2.4利用人们参与大自然的天性进行植物布局现在的园林景观都反映比以前漂亮,但是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如何达到视觉上的享受和人们心理上愉快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如何把设计者的创造美的环境和协调人们美的心灵这两方面有效地统一,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享受自然的天性,而不是通过设计创造了美,却把欣赏美的主体——人拒之于外,只有人们亲身参与到大自然中,人的爱美的潜意识才能被最大程度的挖掘,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这片土地。从这些方面考虑,则要求在设计中应多选用那些上海乡土树种,对人们特别钟爱的树种可以在考虑整体景观的设计时多加配置,并将之和周围的景观进行协调。著名景观博士俞孔坚教授在《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一书中,提出了“反规划”的概念,在提出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一大景观战略中,就提出要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利用和培育[5]。

2.5地道出入口景观设计中环线在一些地方根据需要设置了地道,地道出入口有一些光线特点:从非常明亮的环境进入暗处时,由于暗适应,人们起初什么都看不见,而从暗处进入到明亮的环境处时,由于明适应,人们也会因为非常刺眼而无法立刻看清周围的物体[6]。因此,为减弱光线对人的影响,在中环各地道出入口周边应栽种高大乔木,并考虑太阳角度,使侧方光线形成明暗参差阴影,使亮度逐渐过渡变化,增加适应时间,从而降低了光线的变化对行车产生的不安全影响。对于中环线高架下的地面景观,因其完全受到上方高架路的遮挡,不能受光,不能接受雨水,这样在植物布局上只能选择耐荫植物,其实,在这些段面上,可以结合下沉式的花坛蓄水池,在花坛上面用小的湖石或其他石头做成假山,使其高度不影响行车视线,并可用小型的潜水泵让水从假山上流下,为高架下增加了一个活动的景观。

3中环线景观后期养护管理。

中环线建成后,在长约70km的沿线将增加46hm2的绿地,大量绿地的增加,极大的丰富了中环景观,也为沿线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绿地建成后的养护管理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为以后制定切实的养护计划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3.2提高绿化成果保护对市民进行长期、成长性的环境教育,让他们了解区域的环境议题和相关知识,会对市民的参与有积极的作用,在中环线的绿化管护中,可以让附近的居民参与建绿、护绿,进行认养,对人性天性自私的心态要正确的理解并加以合理的利用。

3.3中环高架上绿化浇灌方式改革高架浇灌方式工作难度大。如用喷灌和滴灌可能更好,一能解决植物的水分需要;二能防止植物因高温而受损,三能通过水管上的雾化小喷头,增加高架路上的空气湿度,改善高架环境,而且雾化小喷头同时开启时,将形成一道壮丽景观。如市区世纪大道;四是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迪克逊(美).城市空间与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第二版)——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俞孔坚.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美]约翰.西蒙.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五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掌握好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惯及他们的生活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种植的成活率,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为了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种植环境以及土壤的质量进行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植物尽快适应种植地的生长条件,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做好日后植物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使得植物更快、更好地成长,早日达成美观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更具有美感,能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立体感。在植物配置种植过程中,应当选取多种不同的习性以及形态的植物进行交叉种植,并且要保证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色彩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突显出园林的多层次、多色彩的特征,才能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环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可以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园林的多样性特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吸引各种动物,使动物拥有自己的家园,可以促进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平衡。

3.3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便于日后养护管理,又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由于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特征都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比外来的植物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选择乡土植物可以在保证园林设配置的稳定性的同时,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很多地区以及开始实行开发本土园林种植。例如,我国赣南地区种植的榕树、香樟等,都是采用选择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呈现出当地的植物特色,还实现了群落的生态特点。

3.4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或夏季是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季节,一到秋季时分,很多的植物都会渐渐枯萎了。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使生态园林建设没有季节之分,使城市园林无论是秋季还是冬季都能满足绿化需求,使城市园林一年四季都能发挥着生态效益。

为了园林绿化具有立体感,让人们的眼球更具有美感,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花朵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交叉种植多种且颜色各异的植物,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花朵,还可以观赏到绿油油的树叶。为了突显园林的层次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配置一些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进行交叉配置。例如:在同一片园林中同时种植淡绿色的草木、暗绿色的油松及深绿色的樟树这3种植物结合种植,可以有效展现出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既给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还可以给人们的眼球有着不同的美感。

3.6注意层次。

在园林拼花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花卉的层次以及色彩的搭配,合理布局不同的叶色和花色,做好当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工作,才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4结语。

园林绿化设计的快速发展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是成正比的,是城市环境改善效果的象征。园林设计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布局好植物的种植比例,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结合,协调好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2]张慧芳.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园艺,2016(22):16.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六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3坚持文化特色原则。小城镇广场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自己的景观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强调城镇个性,应以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构思中,主要利用小城镇地域文化背景来创建空间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是某一自然特征、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节日、图腾、服饰、植物、传说以及当地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名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区别于其他地区,避免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活力的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七

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严格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惯、生长特点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栽培和美化。同时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这样今后也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护,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因为运输、迁移等导致成活率比较低的问题。同时要选择适合的土地进行植物的种植,促使植物能够尽快的适应生长环境,也能够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起到美化的效果。

2.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在园林景观绿化时,植物的多样化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主要是因为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有自身的形态和习性,这样就造成园林景观具有立体、多层次等特征,从而就创建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同时由于园林中的植物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可吸引鸟和昆虫等,使得其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促使生态环境更好合理和有秩序。

2.3要注重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乡土植物就是当地产出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由于常年生长在当地,其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相适应,就比外地来的植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增强了植物的整体能力,还增强了植物的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

2.4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理的植物。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高峰期都是春天和夏天,并且在秋天很多植物都会出现凋谢和枯萎的情况,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又没有季节的划分,所以,要想有效地满足城市秋天和冬天的绿化,作为园林绿化部门,在进行植物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例如:在气温比较低的冬天,一定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之间的搭配比例,从而就能够促进植物全年都能够发挥高效的生态效益。

2.5注意层次。

园林景观拼花时,一定要注重花草树木的层次、也要注重色彩之间的搭配,倘若能够搭配好花草树木的层次和色彩,就会让人们出现眼前一亮的景象。同时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不相同植物的叶色和花色也要注重搭配,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层次感觉。

3结语。

在园林景观中,绿化的效果对建筑居住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绿化的重点又是植物的配置上,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在适合的地方种树,并且还要注重远近结合和季节变化等,与此同时植物的配置要与自然、社会科学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邹志荣.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6)。

2马莉娜,何伟强.点睛之笔———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3(20)。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八

1.1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三、小结。

总的来讲,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一方面是要考虑美学和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到个性,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追求的是“小中见大,小有作为”的自足自乐之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庭院设计的效果,满足居住着的现实需求。目前庭院景观的布局以及植物的选择,包括色彩的搭配都要进行合理的考虑,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空间。本文主要结合实践,探讨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其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庭院景观设计的效果。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九

1.1生态性原则。

1.1.1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使用乡土原生树种,并选择生长比较茂盛的植物。对于工业厂房等,要尽量避免种植一些贵重、娇气的植物,应当多种植广玉兰、夹竹桃等,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能够起到净化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害气体的作用。1.1.2植物的生态影响。园林植物配置时,不可以因为美观,而随意采用外国种类的植物,这样有可能造成其他生物的入侵,从而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同时由于我国的土地非常广阔,并且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差异比较大,不适宜所有的植物生长,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植物,例如:茶花、杜鹃等植物比较适合酸性土壤,但是不适合北方的盐碱地地区。

1.2经济性原则。

在对绿地或企业绿地进行管理时,可以在城市绿化中种植果树,但是有一部分公共绿地的可行性比较低,所以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以节水型绿化为主要的建设目标,例如:多使用一些耐旱节水的草坪和地被植物:沙地柏。

1.3艺术性原则。

在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不是将各种类型的植物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特征和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配置,并且还要从审美的角度上,进行艺术配置。同时,植物配置时,还要严格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将植物自身的特征与审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样就能体现出植物的艺术色彩、芳香等,从而就能够大大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

在空间转折上配置合适的植物,不仅能增强庭园的韵律感,而且能引导人们的视线。

2、空间分隔。

庭园空间的分隔有虚分、实分两种。当两个空间功能相同或相近时,可采用疏林、空花廊、漏窗、水面来区分,这样可以使两个空间互相渗透。如果两个空间功能不同,则可用密林、山石、建筑、墙体进行实分,这样可以避免两个空间互相干扰。

3、空间搭配。

庭园中视觉空间的基本类型有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开敞空间,闭合空间,纵深空间,拱形空间等。根据各个空间功能不同做到动静结合、开闭结合、纵深穿插等观赏皆宜。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株高(cm)。

花色。

种植株间距(cm)。

美人蕉。

150。

红色、黄色。

80。

蜀葵。

180。

粉色。

30。

拂子茅。

观叶。

一平50株。

玉带草。

120。

不开花。

观叶。

10*15。

波斯菊。

红紫色。

美国薄荷。

7

紫红色。

50。

紫松果菊。

紫色。

40。

紫菀。

紫色。

30。

千叶蓍。

白色。

荷兰菊。

10。

玫红色。

40。

火炬花。

橘红色。

30*40。

蛇鞭菊。

红紫色。

一平6-9株。

丛生福禄考。

紫色。

委陵菜。

黄色。

金鸡菊。

黄色。

矮滨菊。

白色。

鸢尾。

蓝紫色。

重瓣向日葵。

黄色。

60。

落新妇。

红色。

蓝花鼠尾草。

蓝色。

桔梗。

紫色。

天人菊。

橘黄色。

红花天人菊。

红色。

半枝莲。

红色。

27。

佛甲草。

黄色。

5

千屈菜。

100。

红色、粉色。

30。

宿根亚麻。

蓝紫色。

预算。

名称。

颜色。

数量。

单价。

总计。

蜀葵。

粉色。

30。

须芒草。

观叶。

25。

5

125。

玉带草。

观叶。

10。

1.5。

15。

高山紫菀。

淡蓝色。

36。

2

72。

松果菊。

紫色。

25。

1.5。

37.5。

千屈菜。

紫红。

20。

1.5。

30。

荷兰菊。

粉色。

66。

1.5。

99。

美国薄荷。

红色。

10。

2.5。

25。

落新妇。

红色。

25。

2.5。

37.5。

千叶蓍。

黄色。

10。

1.5。

15。

金鸡菊。

黄色。

40。

1.5。

60。

火炬花。

红色。

16。

2.5。

40。

天人菊。

红黄复色。

20。

1.5。

30。

蛇鞭菊。

紫红色。

35。

3

105。

桔梗。

紫色。

10。

2

20。

宿根亚麻。

淡蓝色。

15。

1.5。

22.5。

费菜。

观叶。

12。

1.5。

18。

金叶过路黄。

观叶。

40。

1.5。

60。

德国鸢尾。

紫色。

30。

1.5。

45。

鼠尾草。

紫色。

40。

1.5。

60。

小花葱。

粉色。

15。

2.5。

37.5。

矮滨菊。

白色。

30。

2

60。

五彩石竹。

粉色系。

35。

1.2。

42。

总计。

1056。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由于地区存在差异,环境、水文等基础特性也不尽相同,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问题,充分了解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并结合当地文化风俗特点,来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园林。在设计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园林中原有植物;其二,选择植物的时候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适应力强成活率较高的当地植物,当然,种类的选择是以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后的结果为标准[3]。如此才能突出地方特色性。

2.2空间的合理搭配。

通常在园林设计中空间的区分多是运用植物来实现。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要充分利用当前有的植物资源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品种进行引进。通过对本地区的植物物种群落特性的学习与规律的了解,进行山林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以客观环境作为凭证,进行合理的改进。

2.3植物的叶子和颜色结合。

大多数情况下有两种植物多运用于园林种植中,一是观叶植物,二是观花植物。观花植物多具备不同的色彩性,在不同的时节给城市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虽然部分观花植物不具备随着季节变化改变色彩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与多彩的观叶植物的相互结合,进行不通类型的搭配,也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展现观赏效果,并且观叶植物大多观赏期长,对人们的观赏期还可以有延长的作用[4]。

2.4植物之间的层次结合。

虽然大部分的植物的叶子和花色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高度上也会有一些差距。很多城市做设计时,会融合多种植物的花色、高度进行搭配,可以给人比较立体的视觉感受。并且还可以凸显色彩层次特性。在进行景观植物搭配时,通过不同植物的自由搭配,就可以通过时节的变换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展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2.5植物季相变化。

设计师在进行植物搭配的时候,要杜绝单调和雷同,营造一种繁花似锦、花团紧凑视觉效果。不同季节的景观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季的变化。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植物配置,每个季节都要有应季的观叶植物或观花植物可以达到观赏效果,整个园林效果可以包含各个季节,营造一种全方面的景观体验。

2.6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对于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心理压力的释放,植物景观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区域设计,会有不同的效果实现。比如在公园中,其设计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场地,舒适、优雅是园内的植物配置原则。结合艺术需求来进行植物配置是建设特色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特色园林可以更好的展示本地文化和城市风貌。

2.7突出植物造景的意境。

动态性、活力性等元素设计师是在进行设计中需要突出植物的部分。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对于设计来说是其基本准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将自然与园林完美结合的设计。

3结束语。

时代创新能力是当代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艺术创新能力,在以植物配置原则为基础要求下进行植物造景质量的提升,将园林美学最大化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对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2]陈其夫,白静.简述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工程技术(引文版),(2):227.

[4]《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j].中国园林,(6):81.

作者:杨彩华单位:福建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把我们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造景主要是烘托陪衬建筑物或点缀庭院空间,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万壑松风”“松壑清月”“梨花伴月”“金莲映月”......等都是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并且,春夏秋冬等时令交接,阴雪雨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植物的生长,改变景观空间意境,并深深影响人的审美感受。此外,由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对于园林的艺术影响,以植物材料“比德”,在植物配置中也带有了明显的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人分三六九等,树木也要划分等级,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不同的植物具有了不同的内涵。以松柏体现其统治阶级的稳固和经久不衰,在北方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中成了重要的表现形式。而在南方私家宅院中,以白色粉墙为背景,配置几竿修竹,数块山石,三两棵芭蕉就构成了中国味十足的园林景观。同样,枝干苍劲的古松与淡淡飘香的梅花互相搭配很容易的使人想起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妙诗句,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最好的融合......所有这些都给予人们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植物造景也不紧紧之是人们审美情趣的反映,而是更兼备了生态,文化,艺术,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园林景观,当前,它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如何研究传统园林的植物景观配置,如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生活,审美且具有时代特色的植物景观,是我们每个园林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植物造景原则。

1.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植物造景时,就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此外,街头绿地与住宅绿地,校园绿地与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选择不同的植物造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又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的植物景观。

2.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于植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所以我们园林建设中,必须掌握好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和栽培好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品种。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就应该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观赏者在寓情与景,触景生情的同时,达到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审美效果。

4.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文有文眼,景有景眼,在植物绿化过程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公园,每一块绿地都应突出主题。或观花,观果,观干。。。。不同的植物材料烘托美化不同的环境,整体与局部的不统一,树种栽植的杂乱,势必影响到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此外,植物生长发育是一个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1.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五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园林绿化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且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种植绿化不仅可以稳定城市绿化生态系统,还可以使城市更具有生气、具有文化艺术感。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之间的竞争的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在生态系统中,各个植物之间会由于因地制宜的因素自动配置在同一个生活环境,形成一个新的群落,渐渐地会通过长时间的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同一地方的土地空间、阳光、空气,最后逐渐地形成稳定的群落。经过多年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经验得知,植物的合理配置对园林绿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普通的农田防护效果、果园配置以及花圃的设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园林设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能展现出其的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它们的艺术感的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六

本文讲述了高尔夫球场的景观作用及园林景观在高尔夫球场的功能,笔者对高尔夫球场景观植物配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高尔夫运动由于球场优美的环境而具有特殊性,高尔夫球场的园林绿化设计应以当地的自然景色为基础,将草坪、树木和花卉等园林植物与地形、水景、道路及桥等园林造景要素优美结合,创造出具有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高尔夫球场景观是指以当地本土自然景观为基调,通过球场本身及周边的植被、建筑、水体、地形、沙地等元素共同营造的视觉环境。

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是高尔夫球场景观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人们尽力避免,但球场环境的影响依然成为了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球场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增长,既美观又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体、防尘减噪、调解温度,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但同时建造和维护球场又使土壤的养分流失,土壤组织、水系和野生动植物经常受到化学药剂的侵害,大量的灌溉用水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一)障碍功能。

在高尔夫球场中,障碍是重要的功能区,一方面需要具有沙坑、水体、地形地势的变化,另一方面园林植物在设置陷阱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园林植物的栽植和配制方法、方向、数量、格式、植物类型,以及护养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成为陷阱,球手击球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根据高尔夫竞技的特点,在球场中,不同球道之间要有所规避,为球手提供美丽、祥和、安静的打球环境,消除外界噪音对球手击球的影响,给球手营造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之感,因而障碍功能首先具有隔绝作用。

通过不同树种配置,栽植于相邻球道间可以造成一堵绿色的围墙。

其次,增加击球难度,提高了击球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例如奥古斯塔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球道内的百年孤植老树,古树本身既是一道风景又增加了击球的难度,给球手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增加击球的挑战性。

再次,这种绿色围墙还具有引导和指示作用,遮挡围墙或栅栏,更还原球场的自然本色。

最后也使球场的安全系数有所增加,是球场安全的有利保障。

(二)景观功能。

高尔夫吸引人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源于自然更胜于自然,在击球中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美丽景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来营造丰富的四季变化。

同时,高尔夫球场被各种园林植物分割为景观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且将各个球道连接成一体,进而形成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球场与周围环境通过园林植物的搭配紧密衔接,形成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的景观效果。

(三)环保功能。

我国政府对高尔夫的政策一直保有谨慎的态度,占地大,耗资多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球场草坪农药、化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降低环境污染也成为高尔夫球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众所周知,在降低气温、

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噪音等方面,园林植物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小气候,另一方面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防治污染等。

(一)保留原有植被。

在尽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构成的景观为蓝本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尔夫球场,使之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整个球场定位为林克斯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简约而又失奢华。

前9洞位于场地东部,属于山地球场风格,地形变化较大,植物配置从生态原则出发,尊重球场所处的自然环境,选用湿地松、杜英等原来北边山体及该地块现存有的品种,延续北部九峰森林的风格特征,栽植上与原始地貌融合,现场存在的大规格树木,在不影响打球的情况下均将其保留。

后9洞位于场地西部,地势平坦开阔,属于平原球场风格。

(二)可行性原则。

在高尔夫球场中进行的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打高尔夫球,所以球场中各种园林植物的选择、搭配、种植位置等均要考虑对打球的影响,种植间距和树种选择都必须多方位考虑。

(三)强调景观的统一性。

从整体出发,高尔夫球场是一种开阔、舒展的宏大景观,所以高尔夫球场中的植物造景也并非是植物个体或某个局部的景观,而应该是整体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又在统一中有所变化。

(四)运用乡土树种。

由于乡土植物在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已形成了稳定的群落结构,不会构成生态危害,同时乡土树种在当地的生长状态又较好,因此,应用乡土树种中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以及攀援植物在模拟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基础上构建高尔夫球场的植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地植物生态系统的人工复原和再现,也是形成高尔夫球场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确立球场整体风格。

首先应以原有场地中的自然景色为基调,通过草坪、树木、花坛、花径、水塘、湖泊、溪流、沙地、水桥、小亭等的合理搭配,展示特色;其次是选择适合原有场地的3~5种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使其遍布整个球场,形成球场景观的基本骨架,以凸显特色。

(二)适地适草,加强管理。

球场绿化主要是建植草坪。

首先,在建植草坪时,要把握不同气候区、立地条件等自然条件,依据球场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适地适草,因地制宜。

其次,播种前应根据不同土壤状况,进行土壤改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再次,根据草种的退化特性,应每3~5a更新1次,提高草坪整体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边界植物配置应随形就势,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机制,创造天然屏障边界植物的配置依赖于许多因素,诸如地形、地势、遮荫、风、迅速隐蔽某些区域的需要等,所以应做到随形就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上,以树形优美、病虫害少、观赏价值较高的窄型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针阔混交,常绿与落叶搭配,并辅助一些花灌木以丰富季相变化。

配置形式上,模拟当地自然群落机制,乔灌草多层结构相结合,形成单行或多行不规则的线形景观,营建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垂直性隔离感强的植物景观空间,与此同时,有效地组织林冠线,通过林冠线的自然变化来表现出自然,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四)背景区植物配置形式宜多样化,且注重细节和装饰性设计,创造标志醒目的视觉效果背景植物应以生长缓慢、深根系、不易感染病虫害、树形好的优质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与花卉为主。

除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外,果岭周围还应注意选择无落叶的树种,如广玉兰、桂花、罗汉松、龙柏、火棘、无刺枸骨、铺地柏、金叶女贞、茶梅等;发球台背面应注意选择一些装饰性植物做背景,如佛肚竹、龙柏、红枫、紫薇、垂丝海棠、紫叶李、紫玉兰、白玉,发球台前面种植紫荆、落新妇、美女樱、锦带花、茶梅等小型植被,从而为发球台增加色彩,加强视觉效果,提供清晰、开阔的视野。

配置方式上以孤植、丛植、群植、片植为主,形成点、片状混合绿地网骨架。

发球台附近还应加强美观、高大、醒目的标志树或孤赏树的设计,为击球者提供遮荫休息的空间,营造一种宜人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孟家松,张荻.高尔夫球场园林植物的配置与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06)。

[2]蔡婵静.高尔夫球场的景观生态分析及规划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王长粉.园林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不同区域的配置与选择[j].考试周刊.

摘要:以武汉驿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为例,研究了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和景观表现方法,探讨了高尔夫球场中的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以及球场各分区的植物配置形式,为中部地区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1引言。

武汉驿山国际高尔夫球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边,占地136.31hm2,毗邻九峰森林保护区与马驿山,整个场地成北高南低走势,东北部为陡峭的山地,西南部则为缓坡。

北部的九峰森林保护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山体屏障。

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整个球场为18洞72杆的标准高尔夫球场[1],共2个场区。

前9洞位于场地东部,地形或舒缓,或起伏,极富趣味性;后9洞位于场地西部,地势平坦开阔,局部点缀有水系,目前该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

2.1保留原有植被。

在尽量多地保持基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以其天然的、自然构成的景观为蓝本[2],才能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高尔夫球场,使之与周围景观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

整个球场定位为林克斯风格,追求古朴、自然,简约而又失奢华。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七

2刘赟,王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1)。

3何建顺,宋希强.新加坡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5(19)。

4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12)。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八

自我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南通博物苑建立以来,博物馆的价值日益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几乎每个城市都建设了承载该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博物馆。博物馆作为一个具象的平台,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和优秀文化,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新旧更替。传统的博物馆更多的是以一种教科书式的教育教导形式向参观者传播知识和文化,参观者被局限于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博物馆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是参观者进入内部空间时的铺垫,这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庭院景观的设计考究中。现代博物馆面对的人群复杂多样,并在其原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功能,逐渐朝着多元化交往平台、人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开放性的现代博物馆设计必将在其庭院上下功夫,创造出与博物馆内部空间相映成辉、为参观者所接受并参与其中的外部文化空间。

2色彩运用。

2.1冷色系。

在博物馆庭院设计中,对于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摆放冷色或倾向于冷色的植物,以增加空间的深远感。在面积上,冷色可起到收缩作用,使空间聚集起来。在空间较大的博物馆庭院中,用冷色可以聚集庭院中的展品。此外,冷色还能给人以宁静和庄严感。

2.2暖色系。

暖色系中的色彩,其波长较长、可见度高,色彩比较活跃,是构成博物馆庭院的良好要素。色彩绚丽的花卉、靓丽的雕塑多见于艺术博物馆和儿童博物馆的庭院中,可以营造活泼气氛,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

2.3对比色。

由于补色对比在色相等方面差别很大,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因此,在设计中使用得较多。在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可以利用比色关系组成各种图案的花坛、花柱等造型,表达强烈的视觉效果。

2.4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由于这种色彩组合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容易协调。在博物馆的庭院中,运用同类色能够在色彩上产生空间层次感,在心理上产生柔和、宁静、高雅的感觉。

2.5黑、白色。

黑、白色多用于南方的园林建筑和民用建筑中。比如在苏州、杭州等地的私家园林建筑中,其灰黑色顶部与白色墙体对比分明,呈现出优雅的生活情境。在现代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以黑、白色为主导的设计也很多。此外,黑、白两色还能搭配出简洁的图案,起到参观导向的作用。

3水景的运用。

古人称水为园林的“血液”“灵魂”。在博物馆庭院的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仅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博物馆室外景观,还可以延长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停留的时间,使参观者放松心情。

3.1喷泉。

喷泉能够增加局部空间的空气湿度,减少尘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博物馆庭院水景中,喷泉形式主要有壁泉、涌泉和跳泉等。在不同的地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喷泉,能够给庭院空间带来异彩纷呈的景观效果。

3.2跌水、溪流。

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水流较缓,给人以沉稳、绵绵不息的感觉。溪流则提取了山水园林中溪涧景色的精华,是回归自然的真实写照。曲折多变、叮咚作响的溪流给人以亲临自然的感觉。将这些景观运用在博物馆中,也能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

3.3水池。

在博物馆的庭院设计中,也有多样的水池设计。许多水池配合喷泉被一同纳入庭院空间中。水池不仅为海洋、湖泊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还为庭院空间增添了一些特别的游乐项目。

3.4山石。

利用自然山石和水,在水旁散置自然山石,并以平静的水面、变化的山石为主体,能够在博物馆庭院中创造出曲径通幽、曲折多变、浓郁恬静、景色深远的庭院宜人空间。

4铺地、雕塑的运用。

4.1铺地。

博物馆庭院的铺地与室内的地面一样有着不同类别的设计方式,它是庭院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并决定着整个庭院的用途和魅力。铺地的材质有很多,比如砾石、鹅卵石、石板、枕木、花岗岩等,它们与各种形状和色彩的植物、草坪组合,能够给博物馆的庭院空间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博物馆庭院的铺地设计不一定要与室内空间的铺地相配相衬,但色彩应和谐,让室内外的搭配具有对比性或连贯性。

4.2雕塑。

雕塑作为景观空间的“语言”,是博物馆庭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一些艺术家尝试在博物馆庭院中表达独特的雕塑语言,使现代雕塑朝着“扩大尺度”“走向抽象”和“使用自然材料”的方向发展。

5结束语。

博物馆庭院空间不仅能满足参观者的各类需求,比如休憩、餐饮、娱乐、活动等,而且它的介入对提升各类不同博物馆在展示文化内涵的表达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博物馆庭院景观应给予参观者美的享受,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时,人的感情、精神、思想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梁进.淌过博物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孙淼.中国艺术博物馆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3]宋娴.新媒体与博物馆发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金维忻,贠思瑶.设计博物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春季景观植物论文范文怎么写篇十九

2.1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起来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合理搭配色彩反差较为强烈的植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例如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结合起来,便能够延长植物观赏期限。

2.2层次分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2.谢红霞.关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