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范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0:58:30 页码:9
最新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范文(优质10篇)
2023-11-22 20:58:30    小编:ZTFB

报告的语言应该准确、简练,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专业名词。报告的开头应当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些报告范文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逻辑和条理的清晰性。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一

,供大家参考。

本人结合经开区工作实际,近期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研究经开区在企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及意见建议。为做好新时期企业帮扶工作,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工业基础一直薄弱,县委、县政府从xx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口号,从xx年代开始打造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20xx年起开展企业帮扶工作,为推动全县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坚持以园区为主战场,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初步形成“以经开区为龙头,一区多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园区现有企业x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家,园区现有计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企业x家,其中通过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x家,20xx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家。20xx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值x亿元,同比增长x%。园区产业集聚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子陶瓷、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产值达到x亿元,占比规模工业总产值的xx%以上。电子陶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整合入园发展工作初见成效,园区现有陶瓷企业x家,其中规模以上x家,年产值达x亿元。

(二)强化举措,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一是突出招商引资,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菜单。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组织特色专题产业链招商活动,大力开展亲情招商、驻点招商和以商招商,不断提高招商的质量和水平。20xx年,已新签约项目x个、合同引资x亿元;在谈项目x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x亿余元。二是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度,20xx年计划实施x个市、县重点项目,目前已新开工x个,续建x个,在建的市、县重点项目共x个。

(三)优化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全力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园区按照“放管服”改革要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求,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实施“一家企业、一名挂点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案,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20xx年以来,办理工商注册x家、环评批复x个、项目立项x个。二是基础平台服务不断完善。完成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平台搭建工作,引进多家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相关的咨询机构。游家工业园内的污水处理及涉重废水治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x个工业园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实现集中达标排放。中国特种陶瓷检验检测中心x分中心建成运营,园区特陶企业的产品可免费检测不出园。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经开区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调研发现,经开区企业发展存在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规模偏小,项目推进缓慢,发展环境欠佳,企业帮扶工作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突出问题有:

(一)“工业强县”战略意识不强。

一是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缺乏有效应对和积极作为。近年来,招商线索和来新考察洽谈的项目明显增多,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我县也引进落地了一些项目,但总的来说,面对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机遇,如何去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我们还缺乏研究,显得有些被动。全县亟待进一步确立工业发展思路,确定工业发展路径,来指导和推动全县工业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兴办工业、发展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不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职能部门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是企业主的事,帮扶企业是经开区的事。因此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不够,经常嘴上承诺做得好,但实际执行有差距。三是一些企业主小农意识较强,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有的企业发展不是努力去做大做强,还停留在工业园区圈地上。

(二)惠企政策措施未能落地。

一是政策落地延后。近年来,***、省、市在行政审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劳动用工、企业减负、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对接落实不到位,企业主知晓率普遍不高,或者知晓政策时已经过了申报时限,政策利好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政策兑现难。在调查政策落实的情况时,企业主反映,政府为支持产业发展制定了很多政策,但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难以兑现到位。

(三)企业帮扶工作效果达不到预期。

调研中发现,有的帮扶责任人存在被动应付,少数帮扶干部一年到头到企业去一两次,蜻蜓点水,应付式帮扶,甚至个别企业主反映至今都不知道经自己企业的帮扶责任人是谁。同时,帮扶责任人在专业技术难以对口,对帮扶企业所要解决困难和问题难以在职能对应,致使帮扶效果差,不利于企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另外,由于经开区只是服务机构,不具有行政执法权,没有审批权限,过度依赖上级政府,一方面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只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与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冗长,帮扶工作停留在低层次上、低水平上,也使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企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调研中,企业主反映虽然经开区服务做相对到位,但职能部门审批难、办事难、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依然突出,“只跑一次”仍停留在口头上,招商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少数企业主反映,招商引资时,县里非常热情,只怕你不来,项目进来后,就漠不关心。另外,执法部门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同执法部门对同一单位、同一事项重复检查且检查标准不一,无目的性的检查和没有源头的罚款等问题,这在无形中为企业加大了成本负担。还有一部分企业主反映,公务接待次数过多使企业应接不暇,影响正常企业生产。

(五)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欠缺。

一是融资难。在调研和座谈中,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尤其向国有几大银行贷款难。企业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在目前国家缺乏相应的信用体系保障下根本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外,货款转贷成本高、贷款过程长,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现象也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县一级的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土地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丰谷食品,不能购地自建厂房,而租用厂房面积受限无法扩大产能,导致部分定单流失。三是企业用工难。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招工平台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招工难、难招工的问题日趋严重,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同时,工业园区缺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园区至今没有公交车,员工上下班交通不便;宿舍没有物业管理,住宿环境差;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未能扩展到园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策对接,打通企业帮扶的主渠道。

一是做好政策与企业对接服务。积极对接各个职能部门对本战线本行业出台的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进行收集清理,列出惠企政策明细账、一览表,汇编成册或制作“口袋书”,入企开展宣传。开办政策宣讲培训班,向企业主大力宣传惠企政策,解读新政策,解答政策疑难。二是编发“企业手机报”。借助电子网络、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建立政策宣传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向企业定时和即时发布最新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涉企行政调整事项和县委县政府及经开区涉企活动等重要信息。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推动企业帮扶工作象脱贫攻坚那样抓,以。

党史。

学习教育为契机,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动员全区干部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在全区形成“帮助企业发展,部门个个有份,干部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二是探索企业帮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建立高规格的企业帮扶领导小组,由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任组长,邀请县直职能部门参加,统一收集、集中解决企业老大难问题与困难,对企业解决难度大的或长期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半年一小结、年终算总账”,集中组织力量解决。建立企业负责人约见园区领导制度。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为反映企业突出矛盾和重大发展环境问题,可分别向园区主要负责人提出约见要求,或通过电子邮件向园区主要负责人反映企业诉求,园区领导应及时回复,或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因企施策开展帮扶工作。

在每年年初安排工作时,组织帮扶责任人对企业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再根据企业所需和参与帮扶的领导、单位所能提供的帮助情况进行对应安排,确立帮扶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促考核,建立奖罚制度,防止企业帮扶工作走过场,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聚力改善环境,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服务体系,减轻入园企业的社会负担,全面提升园区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充分保护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

(四)推进融资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协调,为银企对接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代表组成的“银企对接发展论坛”,定期召开会议,便于银企间资源及信息的沟通,增进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搭建相互沟通、互利共赢平台,促进几类银行认识到经开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企业信贷扶持。帮助园区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应急专项资金,对市场前景好、运作质态优,确因补充流动资金和技改设备投入资金需求贷款低于xxx万元以下,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企业,由经开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五)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开区民营企业家人数众多,他们的思想政治基础受学历和阅历影响,呈多元化的倾向。由于财富的积累,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必要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培训方案对我区的企业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元化方式培训,在经济方式转变时期,通过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激发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带动全县广大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另外,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环保业务培训,提高企业遵法、学法、守法意识,帮助企业主动适应新要求,让企业“当家人”全面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其主动承担起依法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服务、指导企业做好环评、验收、环保税申报、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责险投保等工作,避免因不懂法,造成违法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一)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政企沟通机制。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从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广而告之、广为人知。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服务综合受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二)规范涉企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规范行政事业性规费。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凡国家和省设立并明确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执行;凡国家和省设立由本县确定标准的,一律在原标准基础上进行削减。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就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每年只安排一次。行政执法部门不同科室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分别检查的,应合并进行;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提倡商定牵头部门联合进行;提倡用书面和电子形式进行涉企检查,逐步实现检查结果部门间共享,提高执法效能。三是控制对重点企业的参观考察。减少各类参观调研活动,确因上级部门和重要领导视察调研重点企业的须报经开区党群部扎口把关,并不得要求企业调整生产班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

(三)优化审批流程,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一是实行项目审批“一表受理”制。各相关部门要将所有行政审批、服务类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明确窗口职权目录,将行政审批办理权限充分授予窗口直接行使,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结。并以项目业主申请之日为计时起点,全程进行网上监控,限时办结。二是试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形式审查制。明确并联审批范围、流程和办理条件。对基本具备审批条件和申报材料主件的重大项目,可先行受理,容许业主在规定时间内将材料补齐补正。纳入县绿色通道的重大项目在“容缺受理”过程中,所缺审批手续由职能部门保证在项目完工前办妥的前提下,可先行模拟批准,事后补齐有关手续,正式批准;所缺技术审查要件,除涉及安全生产事项外,由经开区按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其成果合法性作出承诺,审批部门在此基础上可“先批后审”,同时制定相应的复审、处罚配套机制。

(四)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为。

企业。

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指导民营企业健全完善专业人才。

工作。

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部署要求,全面了解全区政法队伍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根据上级要求,对我局政法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司法局队伍现状。

(一)机构设置:区司法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下设八个职能科室,包括办公室、法制宣传科、法律服务科、基层科、法律援助科、社区矫正局、财务室、政治处,按照规定设立纪检组和党总支部。下属两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公证处、矛盾调解中心。

(二)干部构成: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退二线不计)乡科级正职干部1名、乡科级副职干部5名。

(三)人员结构:司法局正式在编在岗人员中,31至40岁4人,41至50岁13人,50岁以上6人,队伍呈老化状态,中青年干部严重缺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偏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人,占总数13%;本科学历9人,占总数39%;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占总数48%。司法局人员民族全部为汉族。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警队伍建设,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司法局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采取定期组织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班子成员的政治观念和大局意识显著增强。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一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司法局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同时,注重发挥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作用,以此来激发广大政法干警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多方位的监督制约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腐朽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干警教育培训。为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的需要,我局坚定不移地走强素质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政法干警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狠抓思想、作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放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干警思想政治素质。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线,同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良好的司法行政职业道德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健全长效机制,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狠抓队伍建设,司法局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各项业务工作,促进了司法行政事业科学发展。但也要看到,与经济社会、法治进步的发展水平相比,我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体制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经过梳理,当前我局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司法局局机关共有在职在编在岗人员20余人,肩负着八个职能科室以及二个下属事业单位重要职责,任务多、压力大,不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要求,尤其业务科室由于近年业务量增大,人员力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人员学历、素质有待提高,全局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52%,特别是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较少,高学历人才匮乏;专业人才短缺,通过司法考试人员共5人,后备力量明显不足。局机关目前有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在科室担任重要职能,但因工资待遇低,存在不稳定性。

(二)教育培训过于陈旧。目前只着眼在思想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纪律作风整顿、简单培训、学历提升等活动上。思路不宽,眼光不远,致使队伍建设只围绕工作来开展,而不能用队伍建设的成果来指导工作的创新开展。同时,就基层政法部门而言,由于对人员紧张,基层干部工作相当繁重,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培训专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在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材,以及培训师资等方面存在欠缺。

(三)工作创新意识不够,存在因循守旧、求稳怕变的观念障碍。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但在个别干部身上,改革创新精神不足,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争先创优劲头不够,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求稳怕变,不求创新,导致工作机制落后,工作没有亮点,长期打不开局面,妨碍了司法工作深入发展。

四、下一步拟加强和改进队伍建设的思路、办法及工作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队伍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紧密结合我局实际,以业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为方向,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才能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司法行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司法局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坚持从班子自身抓起,一是定期安排集中学习,把中心组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素养,提升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班子在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个人重要事项报告等相关制度,把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实干、廉洁的坚强集体。三是提高团结协作能力,积极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增进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二)着重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区司法行局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道德讲堂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坚持人性化管理,进一步激发司法行政队伍的活力。一是在政治上关心。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定期进行思想交流,摸清队伍成员的思想脉搏,对干警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及时纠正。二是在工作中激励。注重用典型引路,以先进示范,通过学习典型、培养典型、弘扬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激励每一名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在生活上体贴。领导班子经常过问干部生活中的冷暖,对生活困难的干部给予尽可能的帮助,使全体人员切身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四)抓教育立机制,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围绕反腐倡廉工作任务,按照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加强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上级各项管理制度,对照自查,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我县作为全省农业大县,工业基础一直薄弱,县委、县政府从*年代开始就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口号,从*年代开始打造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20*年起开展企业帮扶工作,为推动全县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观念,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园区现有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园区现有计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企业*家,其中通过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家,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20*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园区产业集聚进一步得到提升,电子陶瓷、精细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产品产值达到*亿元,占比规模工业总产值的*%以上。电子陶瓷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整合入园发展工作初见成效,园区现有陶瓷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家,年产值达*亿元。

(二)强化举措,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在谈项目*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亿余元。二是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度,20*年计划实施*个市、县重点项目,目前已新开工*个,续建*个,在建的市、县重点项目共*个。

(三)优化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全力开展企业帮扶工作。园区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实施“一家企业、一名挂点领导、一个工作小组、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案,全方位为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20*年以来,办理工商注册*家、环评批复*个、项目立项*个。二是基础平台服务不断完善。完成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平台搭建工作,引进多家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相关的咨询机构。游家工业园内的污水处理及涉重废水治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个工业园的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实现集中达标排放。中国特种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分中心建成运营,园区特陶企业的产品可免费检测不出园。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经开区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调研发现,经开区企业发展存在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规模偏小,项目推进缓慢,发展环境欠佳,企业帮扶工作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突出问题有:

(一)“工业强县”战略意识不强。

一是面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缺乏有效应对和积极作为。近年来,招商线索和来新考察洽谈的项目明显增多,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我县也引进落地了一些项目,但总的来说,面对新一轮工业发展的机遇,如何去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我们还缺乏研究,显得有些被动。全县亟待进一步确立工业发展思路,确定工业发展路径,来指导和推动全县工业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兴办工业、发展工业、支持工业的氛围不浓。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职能部门认为:发展实体经济是企业主的事,帮扶企业是经开区的事。因此对企业发展的支持不够,经常嘴上承诺做得好,但实际执行有差距。三是一些企业主小农意识较强,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有的企业发展不是努力去做大做强,还停留在工业园区圈地上。

(二)惠企政策措施未能落地。

一是政策落地延后。近年来,中央、省、市在行政审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劳动用工、企业减负、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对接落实不到位,企业主知晓率普遍不高,或者知晓政策时已经过了申报时限,政策利好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政策兑现难。在调查政策落实的情况时,企业主反映,政府为支持产业发展制定了很多政策,但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难以兑现到位。

(三)企业帮扶工作效果达不到预期。

调研中发现,有的帮扶责任人存在被动应付,少数帮扶干部一年到头到企业去一两次,蜻蜓点水,应付式帮扶,甚至个别企业主反映至今都不知道经自己企业的帮扶责任人是谁。同时,帮扶责任人在专业技术难以对口,对帮扶企业所要解决困难和问题难以在职能对应,致使帮扶效果差,不利于企业问题和困难的解决。另外,由于经开区只是服务机构,不具有行政执法权,没有审批权限,过度依赖上级政府,一方面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只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与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审批流程繁琐冗长,帮扶工作停留在低层次上、低水平上,也使经开区企业帮扶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企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调研中,企业主反映虽然经开区服务做相对到位,但职能部门审批难、办事难、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现象依然突出,“只跑一次”仍停留在口头上,招商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少数企业主反映,招商引资时,县里非常热情,只怕你不来,项目进来后,就漠不关心。另外,执法部门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同执法部门对同一单位、同一事项重复检查且检查标准不一,无目的性的检查和没有源头的罚款等问题,这在无形中为企业加大了成本负担。还有一部分企业主反映,公务接待次数过多使企业应接不暇,影响正常企业生产。

(五)企业发展要素保障欠缺。

宿舍没有物业管理,住宿环境差;

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未能扩展到园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园区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策对接,打通企业帮扶的主渠道。

一是做好政策与企业对接服务。积极对接各个职能部门对本战线本行业出台的实体经济发展政策进行收集清理,列出惠企政策明细账、一览表,汇编成册或制作“口袋书”,入企开展宣传。开办政策宣讲培训班,向企业主大力宣传惠企政策,解读新政策,解答政策疑难。二是编发“企业手机报”。借助电子网络、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建立政策宣传服务平台,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向企业定时和即时发布最新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动态、涉企行政调整事项和县委县政府及经开区涉企活动等重要信息。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

推动企业帮扶工作象脱贫攻坚那样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动员全区干部积极参与,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氛围。在全区形成“帮助企业发展,部门个个有份,干部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二是探索企业帮扶解决问题的新机制。建立高规格的企业帮扶领导小组,由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任组长,邀请县直职能部门参加,统一收集、集中解决企业老大难问题与困难,对企业解决难度大的或长期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推进,半年一小结、年终算总账”,集中组织力量解决。建立企业负责人约见园区领导制度。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为反映企业突出矛盾和重大发展环境问题,可分别向园区主要负责人提出约见要求,或通过电子邮件向园区主要负责人反映企业诉求,园区领导应及时回复,或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因企施策开展帮扶工作。

在每年年初安排工作时,组织帮扶责任人对企业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开展调查摸底,再根据企业所需和参与帮扶的领导、单位所能提供的帮助情况进行对应安排,确立帮扶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促考核,建立奖罚制度,防止企业帮扶工作走过场,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聚力改善环境,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严厉打击垄断经营、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三强行为”。

(四)推进融资创新,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协调,为银企对接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代表组成的“银企对接发展论坛”,定期召开会议,便于银企间资源及信息的沟通,增进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搭建相互沟通、互利共赢平台,促进几类银行认识到经开区企业的发展前景,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加强企业信贷扶持。帮助园区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应急专项资金,对市场前景好、运作质态优,确因补充流动资金和技改设备投入资金需求贷款低于*万元以下,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小企业,由经开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五)加强企业培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经开区民营企业家人数众多,他们的思想政治基础受学历和阅历影响,呈多元化的倾向。由于财富的积累,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必要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具体培训方案对我区的企业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元化方式培训,在经济方式转变时期,通过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激发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带动全县广大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另外,组织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环保业务培训,提高企业遵法、学法、守法意识,帮助企业主动适应新要求,让企业“当家人”全面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其主动承担起依法生产的主体责任。同时,加强服务、指导企业做好环评、验收、环保税申报、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责险投保等工作,避免因不懂法,造成违法行为。

四、意见与建议。

(一)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政企沟通机制。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从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广而告之、广为人知。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服务综合受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二)规范涉企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提倡商定牵头部门联合进行;

提倡用书面和电子形式进行涉企检查,逐步实现检查结果部门间共享,提高执法效能。三是控制对重点企业的参观考察。减少各类参观调研活动,确因上级部门和重要领导视察调研重点企业的须报经开区党群部扎口把关,并不得要求企业调整生产班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

(三)优化审批流程,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所缺技术审查要件,除涉及安全生产事项外,由经开区按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其成果合法性作出承诺,审批部门在此基础上可“先批后审”,同时制定相应的复审、处罚配套机制。

(四)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县委、县政府特别是县科工信局、发改局要组织专业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和出台切合我县实际的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同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从政策层面上、从系统工程上帮扶企业解决困难与问题。二是加大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县委、县政府在上级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园区尽量下放管理权限,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推进“政区合一”,实行封闭运行、属地管理,下放审批权限、编制、人员,建立“一站”服务体系,让园区事情园区办,激发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共建共享机制。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共享共建原则,致力于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统筹推进城区与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汽、油等建设,完善并提升园区“九通一平”水平,加快推进城区与工业园区一体化进程,提升工业园区的承接功能。四是建立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指导民营企业健全完善专业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四

近日,常熟市民政局一行18人学习考察了江阴市养老工作,得到了江阴市民政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先后参观了港商建办的夕阳红老年康乐中心、申港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用品展销中心、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听取了养老工作经验介绍,并进行了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到了江阴市养老工作的整体规划、资金投入、优惠政策等,此次考察对我们开阔视野,进一步加强我市养老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意义。

一、江阴市做法

1、高起点谋划人口老龄化问题。江阴市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截止2017年底, 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万,占户籍人口22%,老龄人口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江阴市、市政府把养老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整体框架统盘考虑。一是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真正解决农民养得起老的问题;二是养老设施统盘规划。对全市的养老院、活动中心(室)、日托就餐站点等设施统一规划布点,并落实到地块,保证用地;对各单点养老设施造型、内部功能、立面装饰等全市统一把关。三是资金投入大。这几年全市着力推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市、镇财政公共事业投入重点放在养老基础设施上。

2、完善的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江阴市政府等有关

部门出台养老事业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较多,从城乡一体的养保、医保,到医养合一的养老政策措施;从政府加大养老设施刚性投入到多元化引入外资建养老设施;从老人市内座车出行减免,到参观游览减免;从养老设施建设规范,到扶持验收政策等下发了许多指导性文件。无论是镇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均发放每张5千元的床位补贴,以及运行补贴;城镇、农村医保卡进入养老机构涮卡。养老政策不断创新和突破,形成了强有力资金支的,鼓励、规范、引导养老福利事业发展的政策框架和产业化发展态势。

3、养老福利事业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持续推进。江阴市在新建养老床位、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多个项目连续数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特别是2017年以来,每年新增2千张养老床位,江阴市养老床位现已达到老年人口的3%(省要求2012年年底达到),到2012年年底将达到老年人口的5%。创造了“一年等于前四年,五年等于五十年”的跨越式发展速度。为开展好居家养老服务,市、镇两级政府把建立社区老人日托所、社区老人助餐点列入实事项目,加以重点推进。还十分重视老人活动阵地建设,江阴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全省首屈一指。

房(60平方租金约21万元、租期50年),出租公寓房总计床位1000张。养老小区还配有许多配套用房,托老部护理床位500张(一级护理每月约2300元)、生活服务部500座位大餐厅(供小区老人用餐);还有文体活动部、康复部、商业部可为小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做到了养老不出小区。

5、尝试发展老年用品产业。市老年用品展销中心,老人用产品 琅满目,供养老机构使用的、供老年人个人使用的,一应俱全。手动的、电子智能的应有尽有。

二、几点启示

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调研,江阴市养老事业之所以发展快、步子大,主要是政府的重视和推动,督导有力。

2、财政舍得大的投入。江阴市是经济最发达的县级城市之一,它舍得将大资金用到为老服务上,市财政的拨付,镇财政的匹配。

3、部门携手协作力度。养老中的吃、住、医、养等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兼顾,相互融合,联手联动。

4、市场化养老的引进。政府办、社会办双管齐下,政府办保障型、示范型,社会办普及型、享受型。建设养老机构引入民间资本,市场化养老大大加快了发展进程。

5、养医合一行之有效。乡镇养老院、乡镇卫生院进行优势互补,联手建设养医合一的新型养老机构,共同扩大养老服务范围,增强农村养老院、卫生院发展活力。

三、思考和建议

常熟与江阴市老龄人口的差不多,老年人占比都是22%多一点。常熟、江阴同时首批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殊荣的;常熟市级社会福利院、市老年大学的软硬件、以及中档规模的民办纯养老机构是优于江阴的;常熟的老年人优待政策和标准与江阴市类同;但常熟市养老设施的整体水平是弱于江阴市的,江阴乡镇级养老机构规模、档次在这几年大建设中得到提升;在引进民间资本中,市场化养老床位数量大幅增加。现在常熟养老床位只有老年人口的1.5%,在苏州市总量算是不低的,但人均养老床位比苏州其他县市要低,而江阴已达到3%,差距很大。江阴把养老与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让投资商得益,创出江阴养老新亮点,使老年人利益,这种做法值得尝试借鉴。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常熟一是要加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二是真正要把养老工作放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于推进;三是重点投入,用3到5年时间,把全市“住养、入托、活动、服务站点”等养老设施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全面建设,提升档次;四是进行养老招商引资的尝试。

《常熟赴江阴市学习考察养老工作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五

201月20日,浏阳经开区召开20xx年度年终总结大会。浏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浏阳经开区全体在家委领导及中层干部、部分员工参加会议。会议由浏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寻院豪主持。

会上,郭力夫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总结一年来工作情况,畅谈2017年工作思路和想法。

20xx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浏阳经开区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攻坚、产城融合、改革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目标,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内,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被湖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990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财政总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6.2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22.3%。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位居长沙市国家级园区前列。

过去的一年,浏阳经开区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促进落户企业再投资、再扩产,强化比较优势,招商引资再掀新高潮;下移工作重心、前移服务关口,努力创建“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环境最优、体制机制最活”的“四最园区”,免除新办企业的燃气、蒸汽开户费,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和注册资本认缴制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园区中首家推行“国地财”合署办公,达到了进“一家门”办“三家事”的工作目标。开发投资公司转型后新设立的金阳投资集团正式运行,在开发区国有平台公司改革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企业服务再上台阶,主动变“上机关寻服务”为“下企业送服务”,委领导调研企业、现场办公成为常态,全年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130多个,帮助企业引进员工1.6万余人,协助企业向上争资4000多万元,利用专利权质押融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贷款1.23亿元;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以攻坚的姿态促项目、以冲刺的速度建项目,全年铺排重点项目66个,其中,列入长沙市的重点项目40个。“园区指导、镇村为主”的`征地拆迁安置模式更趋完善,有效保证了项目的落地、建设、达产、见效。强力推进了金阳大道、蕙兰路、柳冲路东段、北园路建设,完成安阳家园一期、东园安置区、捞刀河安置区一期264套5.3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建设。完成供水主管铺设5.2公里,启动周边农村安全用水工程,为1240户农户安装了主管和水表;以增加居民获得感为落脚点,逐步补齐城市短板,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城市档次更加提升;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郭力夫表示,2017年是浏阳经开区“大项目建设年”,要着力招一批好项目、争一批好项目、实施一批好项目,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效益质量提升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园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局面。

郭力夫强调,要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下功夫,突出招商选资,实施专业化、点对点招商,不断扩充完善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支持政策,妥善处理“问题企业”;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继续加快园镇融合步伐,实施文教卫资源均等化,丰富园区文化生活,积极推进工业旅游和创业就业人员就地城市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使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统筹发展;要突出建设重点,要集中力量加快克里片区、北园片区、健康大道北延线、中央商务区等重点的建设,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绿色园区建设、中水回用管网建设、环境在线监测等;要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政策支持体系,以“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理念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在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深入推进园镇体制改革;要加强内部管理和自身建设,对项目实施合同管理、国有企业实行绩效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加强预算管理、企业培训、环境、安全管理、闲置土地管理。同时,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干部员工学习培训,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干部队伍干事热情。

郭力夫还就春节前以及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要求,确保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安排,*月下旬至*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常委会副主任檀国文的带领下,对*经开区财政体制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以听取情况汇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进行。*经开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负责同志及*镇党委、人大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座谈会。期间,调研组还赴*县、*市考察交流,学习两地经开区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现将考察和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县经开区财政体制情况。*县经开区成立于*年,是以电光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省级技术开发区,辖一个农村社区和两个村,*个村民组。经开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年入区企业总数*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约*亿元。目前,经开区财政实行“区村一体、分灶吃饭、核定基数、超收分成、滚动发展”的模式。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工商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非税收入等,收入基数以*年县政府下达的税收计划(*亿元)为准,可用财力基数以*万元为准,税收县级所得超出*亿元部分,县与开发区按“*:*”比例分成。在土地出让金方面,扣除相关成本后,全额返还经开区。同时,对经开区实行严格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经开区主要负责人确定为副县级待遇。

2.*市经开区财政体制情况。*市经开区成立于*年,是以新能源材料、仪表线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产业的省级技术开发区,辖一个市郊区街道。经开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年入区企业总数*余家(规上企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家、超亿元*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目前,经开区财政实行“预算管理、非税留成、流动发展”的模式。经开区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按一级预算单位管理,不设立单独的财政体制,经开区实现的税收全部作为市本级收入,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程序审批后由市财政兑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全额返还经开区,土地出让金扣除成本后,全额返还经开区。

*经开区成立于*年,是省政府批准的唯一省级化工园区。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年入区企业总数*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收入*亿元。经开区财政体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至*年,按县直预算单位管理。园区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财务独立核算,享有相应的经济审批权。

经开区按当月收入实现的财力,结合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分月调度。

财力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幅达*%。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开区与*镇互相之间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不明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互利共享。经开区作为专业化工园区,其选址、建设必须与人口聚集区分开,远离*镇区街道,相应的道路、管网、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主要座落在开发区,不能与*镇共享共用,*镇区的基础设施需要另行投入建设。二是土地的商业价值没有提升。*年以来,开发区出让的地块中,仅*加油站宗地(约*亩)为商业用地,其余全部为工业用地,扣除出让成本、费用和兑现优惠政策后,基本没有净收益,土地出让不能形成有效财力,经开区发展成果难以直接惠及*镇。三是*镇发展缓慢制约经开区进一步发展。*镇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商业发展程度低,缺少高档次的接待、娱乐、购物、休闲等场所,不利于经开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力。

2.经开区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年经开区财政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但剔除平台公司缴纳的税收、交通运输业营改增过渡期补助、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后,实际收入约为*亿元、*亿元、*亿元。开发区内缺少税源骨干企业,*年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仅*家,近三年内新入区企业几乎没有产生税收。入驻企业税收贡献低,开发区内企业增值税总体税赋在*%左右,低于行业*-*%的平均数,其中农药企业的进项税率(*%)高于销项税率(*%)。企业产业层次偏低、产能落后低效、税收贡献较差等因素,已成为经开区实现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3.经开区财权与事权定位不明晰。一是经开区与*镇的财权事权定位不明晰。财政体制通过核定支出基数方式确定*镇财力,将*镇定位为一个服务开发区的机构,没有充分考虑镇区及下辖*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环卫保洁、村级道路、水利、美丽乡村建设及民生工程等方面支出需要。*年按体制核定*镇财力*万元,包括人员经费*万元,社会事业支出*万元、经济发展支出*万元,核定的财力基数与需要承担的支出责任不对等。二是经开区与县本级的财权事权定位不明晰。经开区实行单列的财政体制,应实现“自我发展、自求平衡”,但实际运行中,经开区的重点工程建设、安置房和保障房建设、年末农民工工资等维稳资金、安全环保投入等都还依靠县本级投入。

二是超财力借款*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土地报批、重点工程建设等;

四是*年末县乡往来累计欠县本级*亿元。从目前财力情况看,经开区对以上债务缺少偿还能力,需要县本级财政予以兜底。*年又安排新增债券*万元,加上今后ppp项目运营付费等支出,经开区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四、几点建议。

经开区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立完善的县区财政体制,对凝聚县、区发展动力,激发县、区发展活力,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

1.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事权,有利于建立规范、协调、透明、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解决权责事项不统一、不规范问题。建议编制经开区和*镇权责清单,明确职能定位,减少职能交叉和缺位,更好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待事权明确后,根据事权给予相应的财力保障,从财政体制上明确税源划分范围、税收分成比例、分类保障标准、财力基数等内容,确保经开区财力与事权支出同步可持续增长。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经开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保障能力,立足自身,滚动发展。同时,建议充分考虑*镇目前的财税状况,参照二类镇类型,独立核算*镇财力。

对按期完成合同投资、运行状况较好的企业,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新上项目扩大生产规模。

硬化支出预算执行约束,按程序办理预算调整,不随意追加支出。严格按财政体制进行资金调度,杜绝超财力调度资金。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设立债务台帐,建立债务化解机制,逐年消化历史债务,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资源要素配置;

有利于实现功能互补,推进城乡一化化进程;

有利整合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建议县政府进一步统筹考虑经开区和*镇发展实际,在适当时候推进“区镇合一”行政体制。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七

1.新常州,等你共辉煌。

2.龙在龙城腾飞,龙城开发区。

3.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

4.开发一片热土,创新一片天空!

5.创业新天地,人居新乐园。

6.苏醒龙城,迈向更新。

7.年轻气派,文明科技。

8.创新先行,产业并进。

9.创新不停步,常州新速度。

10.创业创一流,常州常辉煌。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八

锌业新厂于年7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基建工程、办公设施已建设完毕,生产设施已部分安装并开始生产,其它设备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安装完毕,达到年产6万吨氧化锌的设计生产能力,年全面实现这一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达到全国第一(目前全国总产总量为40-50万吨)。

二、锌业上市筹备情况。

目前,就上市问题,正在积极开展筹备工作。

一是努力加快老厂搬迁,全力扩大新厂生产规模。预计老厂明年可全部搬迁完毕,新厂形成年产6万吨的生产能力。

二是结合老厂搬迁,全面加强内部管理。

一是不断加强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全部录入微机,做到有案可查。如果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可追溯到生产产品的班组直至生产者本人,大大提升了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了产品质量。

二是不断加强账务管理。完全按照上市标准对账务管理进行了改造,三是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和职工培训。

三、锌业2年内具备上市条件。

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扩大新厂生产规模上,到年底全面实现设计生产能力,为上市打好基础。区经信局将会同街道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搞好服务扶持。

第二阶段是从年初开始股份制改造,进行财务审查、上市考查学习等,进入实质性操作。区经信局将帮助企业到昱合、圆友等已上市和拟上市企业进行考查学习,借荐经验。

第三阶段是到年上半年,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完成,基本具备上市条件。区经信局将和提升企业负责人观念,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压力感,促其在发展中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两项任务。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九

2014年,是**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为实现**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分析机遇并抢抓机遇,认清挑战并直击挑战,研究对策并实施对策,以团结奋进的雄心,加快发展的决心,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和谐**、美好**。

一、**县发展的机遇与优势。

当今世界,一方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形势逼人;另一方面,和平崛起、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环境友好、构建和谐、全面小康等理念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催人奋进;这给**县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是科学发展观正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变革,传统发展正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蜕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这将为**这个生态大县、资源大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宜宾召开,**县分会场共确立了32个必建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在内预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将对**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届时,将有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国内外宾馆、饭店、旅行社老总,海内外各大报社记者在内的近2014名参会人员在**石海参观考察,将大幅度提升石海乃至**的知名度,对我县旅游业发展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战略机遇。三是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只要**县能够有机地融入长江经济带,融入成渝经济区,我们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分工和合作将更加紧密。四是中城——共乐作为宜宾市“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的次区域中心,**将成为宜宾、泸州连接黔东南和滇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具有更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五是随着全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减少所造成的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这为我县由矿产资源规模开采向利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转变带来了机遇。六是省、市领导的关怀、**在外工作人士的支持以及全县44万苗汉各族同胞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二、**县发展的困难和差距。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2014年,全县gdp实现17.6亿元,列全市第9位;人均4512元,列全市第6位。二是财源支柱不大。几乎没有上千万元税费的工业支撑性项目。电力公司税收500余万元,烟草公司800余万元,锦巍集团140余万元,丝绸公司130余万元,上1000万元的只有华福煤矿、并且主要是煤炭经营。三是城市建设滞后。功能不全面,布局不合理,美化、绿化、亮化不足,文化底蕴缺乏,也没突出僰苗文化内涵。四是旅游要素不配套。吃、住、行、游、购、娱还跟不上,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还不突出。五是发展环境不优。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现象严重。六是经过矿业秩序整顿,有效规范了干部行为,也有少部分同志因此背上了思想包袱,不敢果断决策。

三、**县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面对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未来,希望和困难同在。只要敢于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只要敢于迎接挑战,我们就会催生新的希望。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只能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团结奋进,加快发展。

(一)直面挑战。就是要在挑战面前不害怕、不退缩,要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攻坚破难,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推动经济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当前,**面临的挑战很多,只要我们精诚团结,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进一步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就一定能攻坚破难。特别是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县分会场有32个项目将要完成,这些项目,有的伤筋动骨、有的缺钱少米,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假如我们的干部都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积极想办法、添措施,要顺利完成今年旅发大会的重任就是一句空话。

(二)抢抓机遇。就是在机遇面前要立足一个“抢”字,表明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树立一种果断的工作作风。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抢”就是要早认识、早研究、早准备、早行动,快速反应,抢占先机。就全省旅发大会在宜宾市召开而言,机遇对几个旅游资源县都是均等的,目前长宁、江安、翠屏区早就憋足劲头飞奔快跑,特别是长宁更是势头迅猛。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任何犹豫、徘徊、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都会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坐失良机,留下无穷遗憾!我们只有进一步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项目建设,才不至于落伍于竞争的跑道。

(三)团结奋进。就是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凝聚起来,共同建设和谐**、美好**。**要振兴、要发展,仅仅依靠市委、市政府还不行,“船上人不得力,坎上人挣断腰”,关键的关键是要靠**人民自身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作为**县的一员,要自己团结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振兴自己,所有的内讧、所有的不团结行为,都是不利于**发展的,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要振作起来,砸碎枷锁,砸断铁链,轻装上阵,主动承担起建设家乡的重任。

(四)加快发展。这是直面困难,抢抓机遇,团结奋进的根本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慢,距活力**、魅力**、和谐**、美好**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还任重道远。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看到光明,越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就要求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在形势有利的时候,抢抓机遇,团结拼搏。不发展是一种落后,发展慢了也是一种落后。我们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加速发展、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使**县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殷实,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常熟经开区调研报告篇十

20xx年以来,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区上下继续围绕“打造千亿大、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总体目标,全力以赴抓招商,攻坚克难抓转型,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仍居全市省级开发区前列。现根据安排,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完成321.7亿元,同比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95.8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工业投资预计完成45.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家。

(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继续推进招商扁平化管理,增强招商力量。年初成立了四支专业招商小组,严格制定年度目标、奖惩措施,签订责任状。各招商小组有序制定计划,逐月安排外出开展招商活动,广泛捕捉项目招商信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7.94亿元,其中省外项目到位资金71.1亿元,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实现35.1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境外资金2100万美元。全年签约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92亿元以上。其中超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10亿元工业项目3个,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刷新了开发区历史最好成绩,成为全省省级开发区的佼佼者。

(三)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20xx年初,开发区正式启动“百企升级”三年计划(到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00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引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大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截至20xx年底,我区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园区4家企业申报省质量奖,2家企业申报县县长质量奖,4家企业申报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4家企业申报市品牌示范企业。二是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联通、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个园区,园区企业宽带接入率近100%;全区50%以上企业拥有站,规模以上企业近40%采用企业信息化系统。截至目前,鸿路钢构、巴莉甜甜、同兴科技等7家被认定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华恒生物、同兴科技等10家企业申报“翔计划”工程企业;同时,启动政府管控平台搭建工作,组织企业召开信息化交流座谈会及“智慧企业”建设推进会等,切实帮助企业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大龙头企业培育。重点支持鸿路集团、伊利乳业、恒大江海、丰德科技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水、电、气的调度和运行监测,优先保障培育企业在土地、资金、人才、项目服务等生产要素的供应,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集聚度,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截止年底园区产值超亿元企业达88家,比增加19家。四是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新增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梳理摸排20余家年产值1500-2000万元的企业列入小微企业培育信息库,作为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对象。五是积极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各项申报材料上报至国家工信部,待明年公布结果。

(四)承载能力奠定新格局。开发区正式启动扩区升级工作,从材料申报到现场调研,再到编制规划方案,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全力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争取,20xx年8月扩区规划获批。以“1+2”的一区两园方式,即以现有开发区9.3平方公里为主区,拓展双墩园区13.8平方公里、下塘园区10平方公里两个新区,开发区规划面积由9.3平方公里扩大至33.1平方公里,面积扩大3倍多,扩区面积及倍数均为近期批复的省级开发区扩区之最,为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奠定了发展大格局。

土地方面,持续推进土地清理,新纳入土地清理的项目25个,共计919.18亩,目前已各清理小组正在加紧约谈,确保完成清理任务。实施大房郢水库水源地土地整治项目,总面积约9825亩,整治总规模约9000亩,预计可新增耕地1335亩,目前已完成项目立项备案、规划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工程设计预算审核工作,待审核结束,将进行工程招标确定施工单位,组织实施。同时,完成格美电器等13个项目土地供地手续,面积共计743.26亩;完成宏立电子等19个项目土地评估手续,面积共计989.24亩;完成宝湾物流等12个工业项目土地证办理手续,面积共计621.49亩。

全年完成阜阳北路绿化提升、金梅路改造提升等道路、排水、路灯、绿化、供水等25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635万元,在有力保障园区正常运营的同时,园区投资环境也得到不断提升。

(五)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开发区持续创新社会管理,按照“管理无缝隙、服务全覆盖”的要求,完善社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社区的党建、干部队伍、网格管理、财务管理和考核奖惩五大体系,互相支撑,推动开发区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园区计生、民政、综治信访、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均有序开展,顺利完成部分项目用地拆迁扫尾工作,科学安排凤麟兰庭小区回迁安置方案,持续推进社区配套设施完善提升工程,营造幸福和谐人居环境。新成立北城世纪城、阿奎利亚、力高共和城等3个社区居委会,目前人员招聘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岗前培训工作。

20xx年6月开发区牵头发起成立了经济开发区政校企人才合作联盟,工商职业学院及省内部分大中专院校和园区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参加,成为省内第一家由政府打造的.为企业人才服务的社会团体组织。联盟成立后,相继开展合作活动5次,组织企业免费参加人才对接交流活动,解决人才缺口800余人,10月初又正式开通上线人才网站。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城管业务素质,成立社区市容办公室,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多次对园区主次干道及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在市、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检查中多次名列榜首,取得佳绩。20xx年我区首次尝试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将凤麟路、路、淮南北路、梅冲湖路4条园区主干道约42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任务进行外包。

二、20xx年工作安排。

(一)强化运行分析,统筹经济指标。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抓重点环节和重要指标,发挥骨干企业作用,促进各项经济指标稳定增长。20xx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完成420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360亿元,同比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6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50亿元,其中省外项目到位资金46亿元;财政收入确保15亿元,同比增长23%。

(二)致力项目招引,加速项目推进。狠抓招大引强,在抓好万和电气、鸿路综合生产基地、数控基地、等重点支撑项目的基础上,紧盯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引进一些投资超5亿元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以期形成更强更长的产业链,同时培育壮大、积极引进一批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一天一巡查,一周一分析,一月一总结”的在建项目巡查模式,倒排工期、细化责任、加强协调,在项目单位、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中形成更强的大兵团作战战斗力,推进宝湾、万和、鸿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如期投产。

(三)加快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积极与县相关部门及双墩镇、下塘镇做好对接,捋顺两块拓展区管理机制体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乡镇尽快开展拓展区征地拆迁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利用的工业用地。同时,在主区内继续推进土地清理和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涵盖市政、绿化、供水供电、社区配套等各方面的16项工程,总投资约为36022万元,完善提升主区品位。

(四)力破瓶颈制约,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讲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采取“政府信息化示范与企业信息化扶持”双管齐下的“两化融合”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开发区人才服务中心、人才服务市场和人才培训学校,拓宽园区企业招工需求的途径,科学化解“用工荒、就业难”问题。按照与主城区等高对接的要求,着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化社区的建设,打造与我区经济地位相称的精品社区。逐步将园区道路保洁、绿化管养、市政养护推向市场,实现事企分开、扫管分离,强化管理监督职能,促进城管用工制度改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