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国粹京剧(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42:22 页码:12
中国国粹京剧(精选16篇)
2023-11-12 18:42:22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让我们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要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回顾。以下是相关名人名言,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启示和思考。

中国国粹京剧篇一

这,是对它最初的印象。

画面定格,面前是悲痛欲绝的一代霸王——项羽。她是虞美人,看着他一番愁苦,毅然决然地唱道:“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那是个老戏剧,那时的道具并不齐全,那时的音效并不完美,但一颗年幼的心,就这样被京剧塞满。

终于,机会来临。一次国学夏令营,我与京剧的缘分,再起。本来安排学习茶文化的课程,因为茶艺老师临时有义演,换成了京剧课程,这下可乐坏我了。而当老师说要教我们唱《亡乌江》的时候,我激动得差点跳了起来。

那一夜,无眠。我悄悄地戴上耳机,翻遍了各种名家版本,耿其昌、于魁智、陈少云……每个名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句唱词都完美演绎。月光越过树梢,闯进宿舍,洒在床沿。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起床,找个偏僻之处,自己单独练习。这样想着,便再也睡不着了。悄悄地,我溜出宿舍,找了个僻静之处,轻轻哼唱起:“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愁舞婆姿。”夜晚的风,微凉,可我的心却流注着—股热气。唱,思,练,悟,那晚,一轮明月,一段歌词,氤氲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没想到过了一晚上,进步了这么多!”老师惊诧,“这次的结营晚会上,就由这位同学来给咱们表演京剧吧!”那一刻,我的心终于宽心饮酒定帐坐了。

画面定格。面前是一代霸王项羽,我是虞美人。那是个简单的舞台,我的妆容并不情致,我的唱功并不完美,“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但—位少年的心,就这样被幸福塞满。

这,许是青春最美的印象吧!

中国国粹京剧篇二

京剧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一。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杰出代表,饮誉世界。

京剧是以完整的故事情节,悦耳动听的声腔,色彩艳丽的服饰,独特迷人的脸谱、高超的表演艺术吸引了古今中外广大观众,让人们享受到了中国戏曲的魅力,也使人们从故事情节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劝人为善受到教育。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角色行当的表演各有不同的程式动作,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各有不同的特点,富有舞蹈性和高超的技巧。

脸谱是京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底色是大白,这种色调表示奸诈、残忍。例如,白脸曹操是奸臣。在人们的印象里,项羽是血性男儿,尤其是霸王别姬,充分显示出深厚的感情,令人难忘,但其面部只有黑白二色,并无红色。这种情况表明脸谱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探讨。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魂宝,独特迷人的脸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极强的艺术特色,引人入胜,饮誉世界。

中国国粹京剧篇三

下午去弟弟家玩,一推门,他急忙堵在电视前,那窘样儿真好笑。但我已经听到了电视的声音,是京剧!没错的,虽然我对那丝毫没有接触,但也许是作为炎黄子孙的天性,我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怕什么呀,姐姐也爱看,来,咱们一起看。”我说这句话连我自己都脸红。见我这么说,他很高兴,便拉着我一起看了起来,正在放映的是《穆桂英挂帅》,很小时听过的故事,那时好佩服杨门女将。如今,那敬佩之意哪能去了呢?看完之后,弟弟满足地对我说:“太好了,原来姐姐也爱看,不像我们班那些人总是笑话我……”

回家后天已很晚,我倒头便睡,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像被什和揪住了,很痛,很痛。

第二天,我还回了那些cd盘,同学惊诧我听歌的速度,“昨天晚上熬通宵了吧?”我尴尬地笑了笑。

突然想起一些被青年们广为传唱的歌曲《北京一夜》、《霍元甲》,其实这些都糅合着京剧的元素,而在一些有心的作曲家手中,京剧和摇滚被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其实,京剧与摇滚都是经历了年代历史的考验所诞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物,它们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有些艺术的相通之处。有人笑我干墙头草,我从不讽刺他,因为我也曾这样笑过别人。此时,我会列出《北京一夜》、《霍元甲》这些强有力的证据使他明白,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回家的路上,耳边的嘈杂仍不绝于耳,而我,已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地为之驻足。

于是乎,在似乎少了什么的一个月后,弟弟多了一个知己,同学,也没有失去那个摇滚同伴。

太平洋,多么神奇的海洋,我盼望你把西方先进文化流入东方,也希望你把东方的文化流向西方,但恳请你,也恳请曾和我一样迷茫的青少年们,不要让东方文化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国粹京剧篇四

颍考叔《伐子都》一剧的主角,故事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伐子都》是京剧名篇,故事改编自春秋早期霸主郑庄公手下两大将军颍考叔和公孙阏(子都)争斗的故事。

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郑庄公(郑伯掘突)要讨伐许国,当它要授予兵权的时候,宠臣颍考叔与公孙阏为了元帅的职务争了起来,于是郑庄公决定让他们比武,谁能拉动铁车拔起铜旗,给予兵权。

于是两人在比武场上抢夺起铜旗来,颍考叔力气大,一把推开公孙阏,拔起铜旗拉着铁车就往比武场外跑,公孙阏拔剑就追。郑庄公怕二虎相斗,于是封颍考叔为正帅,公孙阏为副帅,讨伐许国。在战斗中考叔率先举旗冲上了许国的城头,这立刻引起了公孙阏的嫉妒,于是拔箭射死了考叔,独占了功劳。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大臣颍考叔。有关颍考叔的记载,可以在《春秋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中找到: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中国国粹京剧篇五

我的姥爷已经70岁了,整天乐呵呵的,精神特别好,用东北话说,就是“身体倍儿棒”。姥爷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京剧情有独钟。

小时候,每天晚上姥爷都会唱着京剧哄我入睡,那悠扬的曲调,婉转的唱腔化成了我五彩斑斓的梦。我缠着姥爷讲故事的时候,他便会将京剧的戏文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听,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对白,让我听着听着就入神了。讲到高潮时,姥爷还会激动地站起来,摇头晃脑地唱上一段。

耳濡目染中我对京剧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姥爷也教过我一段最简单的京剧,每次家庭聚会轮到我表演节目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大家来一段。我往台上一站,摆出一个京剧里亮相的姿势,就唱了起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啊——”姥爷听了乐得直鼓掌,逢人就说我是他的小徒弟,嗓音响亮,以后一定是个唱戏的好苗子!

我长大了,离开了东北,随爸爸妈妈到苏州上学,每年过年,我们都会回东北看望姥姥和姥爷。姥爷家收不到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所以我们一回会去,姥爷就像孩子一样缠着我,让我用爸爸的笔记本电脑给他放京剧。我俩坐在电脑旁,姥爷一边看一边为我解释京剧中人物的地位、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每句唱词的含义。

我问姥爷为什么那么喜欢听京剧,姥爷说,在过去那段穷苦的日子里,没有电视、电脑,更没有互联网,大家的业余活动就是唱戏、听戏,戏曲里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是姥爷度过那段苦日子的精神支柱。姥爷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他和姥姥就是在戏台上相遇的!

虽然我和爸爸妈妈生活在苏州,但每每听到那铿锵有力的京剧,我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姥爷的笑脸,浮现出在东北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国国粹京剧篇六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中国国粹京剧篇七

今天,不仅,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还是我们五年级,“班班有歌声”比赛的日子。我将白衣白裤拿去学校,一到教室就换好了,便开始与同学们,激动的聊了起来。

中午,当我还在呼呼大睡时,各位家长,来到我们班,给我们化妆。我们男生,不喜欢化妆。又是擦粉,又是涂口红的,对了,还要画眉毛,把我们,男生变得,像只刚睡醒的怪物。我们男生,本来就是黑的,硬是,给我们,变成了白色——在脸,和脖子,衔接的地方,有一条,十分明显,黑和白的分界线。鲜艳的口红,涂在嘴唇上,真不怎么样,嘴唇干巴巴的,却又不能喝水,抿了又抿,还是这么干。

回到座位,就被告知,有同学,在演出时,出了叉子——脸谱掉了。我有点担忧,本来,我们是胜券在握的,可突然出了这事,整个五年级都知道了,一等奖保不住谁的了。他们一场一场地,唱过,我发现,他们声音没有我们响,我又感觉,我们能赢!

终于,到了公布成绩,我紧张万分——“三等奖……没有我们班,二等奖……也没有我们班,一等奖……五零—”我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五班!”我们班轰动了,每个人激动的活蹦乱跳,兴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集体照拍完,钱老师,和瞿校长,决定让我们班,下次为全校同学表演!

中国国粹京剧篇八

京剧人物万千,我最喜欢的还是多数人厌恶的曹操,他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里的人物,他的脸谱以白色为主,表示奸邪的意思。

故事主要讲述了,曹操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刘关张三人回许昌。一日,曹操趁青梅正熟时,邀请浇菜的刘备在亭子里煮着青梅酒,讨论天下“各路英雄豪杰”。手段狠毒的曹操代表白脸可能毫不为过,但是《青梅煮酒论英雄》里,如果将奸雄的标签从他身上撕下,曹操也有许多令人欣赏的地方。

曹操文武双全,但生性多疑“煮酒论英雄”中,试探为本意,可其心中满是顾虑。刘备担心曹操把他当对手,将刘表等碌碌小人也一一报上。

最后,曹操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同为乱世英雄,曹操为何就背负“恶人”这个罪名?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曹操做事彻底,不留后患,却现实主义,同时也做事狠绝。京剧一般带有性格的夸大,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也并非非常奸诈邪恶。

俗话说得好:跟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从好的方面来看,坏人撕下白脸,更多的是过于现实主义。白脸的曹操——才华横溢,敢想敢干成就霸业。

“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话说的狂妄些,但也是他这一代枭雄与众不同之处。因此,我们读书,应注意书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喜好,更注意情节的发展,一分为二地去解读作者塑造的鲜活人物。

中国国粹京剧篇九

“挥毫浸墨,那人,执笔向上,镜中的脸,一半明净,一半靛蓝……”一曲京调,唱尽悲欢离合;一袭长袍,漫卷俗世红尘。脸谱生涯唱的是情,演的是魂。那一张张红艳的脸,在辉煌灯光下,已然闪耀了将近千年,每当听到那优雅动听的腔调,便想起宋代诗人葛长庚的“看千秋戏剧,蹴鞠诙谐。”由此京剧的魅力跃然纸上。

儿时,望着电视机里的人目不转晴,连忙询问这是什么。奶奶摸着我的头说:“这是京剧,是我们中国一大国粹。”我看着他们炯炯不同,脸上有红、黑、白、黄……奶奶一一为我解答各自颜色所代表的含义,我慢慢领悟到脸谱的颜色是与他们的性格相符的。从此,我一直想亲身体验京剧的趣味。

小学时,我央求爸爸妈妈带我去梅兰芳大剧院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来到剧院我发现剧场很安静,人们一定都很期待欣赏到京剧的文化。随着一首高昂的音乐响起,那让人激动曲调早已印在我心中。随后一个红脸长须的人走了出来唱了几句,那声音豪放不羁,没有一丝杂音掺杂在其中。体现出他那忠义侠胆的形象在我心中塑造出来,随后来的是一位旦角,她不同于上面的豪放而是腔调较小但音色明亮让人听着又宽又亮、又脆又甜,能高能低而又柔美光润。让我赏心悦目。听着他那高低起伏的音调,我也慢慢的开始学习京剧。

这一次,聚光灯打在了我的身上,我仿佛与戏中的人物融为一体,似乎在戏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感受到他的世态炎凉。我跟着二胡的奏乐开始唱起来,惟妙惟肖。结束后,随着观众评委纷纷鼓掌,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被京剧的歌声所熏陶。

京剧,我们的国粹。她将传达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与憧憬,让我认识到京剧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在世界艺术文化的舞台上显现是那么独有耀眼的光辉。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

一个个精神饱满的京剧演员。

他们的面前是座无虚席的剧场。他们的心就如这剧场一般宽阔,因为装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身上穿的戏服,静静地仿佛被尘封了二百多年,黯淡无光。

但是,大幕拉开,灯光汇聚,小旦出场,华丽的衣裳,绝美的妆容,开口一声婉转悠扬的唱腔,便赢得满座惊堂。一招一式,一腔一调,每一个眼神,每一步走动,无不拨动着观众们的心弦。这时,尘封了百年的戏服陡然一振,灰尘四处飞扬,顿时光彩夺目。已睡去二百多年的她,正悄然睁开双眼,蓄势待发。

随着一阵锣鼓声,武生出场,给人带来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劲头。待他站定,铜锣响,战鼓擂,紧接着,又跑出几个神情威扬的武角,在戏台上忘情地翻着筋斗。一时间,台上声势浩荡,台下掌声雷鸣。这筋斗,使昏暗的灯光立即变得明亮了;使安静的人群立即变得躁动了,使沉睡的经典立即变得活跃了!

使人想起:浩然正气冲霄汉!

使人想起:铁甲将军夜渡关!

使人想起:风雨后又光明,光明后又风雨,尔后永远光明千年万年!

容不得破坏,容不得践踏,容不得侮辱!是夹缝中生存,是冬天中开花,是黑夜中闪耀!

若大的剧场里,每个角落都回荡着气贯长虹的字句,也回荡在观众的心中,由冷漠,到精神,再到沸腾!观众仿佛穿越回二百年前,与这门神奇的艺术面对面交谈———她震撼着你,激发着你,逬进着你,她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到,那些古老的神奇的经典,竟是这般妙不可言!

场上敲起了急急风,随着“呛才才”的节奏,台上的演员迈着有力的步伐迅速走动,将整个气氛推向了高潮!愈捶愈烈,愈走愈急,人情世故,世态炎凉都在这锣鼓和步伐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当大幕落下,观众离去,最后一个腔调余留在戏台上时剧场出奇的寂静,好像这里一直都是空荡荡的。

她停下来,闭上眼仿佛在蓄势一场更大盛典。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一

我一向讨厌京剧。

我讨厌京剧。讨厌演员的那股娘娘腔;讨厌演员那张胡里花哨的脸;讨厌演员那个故作姿态的手指;讨厌演员那身既沉重,又令人眼花缭乱的戏服。哼,这京剧可真令人讨厌!

可是有一天,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京剧的看法。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我正好按到了一个京剧栏目。咿咿呀呀的唱腔惹得我急着换屏道。可老爸的一句话却阻止了我:“女儿,别按,我要看一看京剧。”没办法,我只好立刻走人,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嘛。“哎,别走啊,你也来看看吧,陪你老爸看一会儿呗。”老爸一句话,像块大石头一样,硬生生地阻挡了我的去路。无奈,只好满脸不情愿地将自己摔入沙发,随手拽一本书来凑合,算是舍命陪君子。

京剧开演了,一句句戏词直捣双耳。我急忙捂耳,不停地念叨着:“听不见,听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

我开始倾听戏词,心也不在书上。眼睛不时悄悄抬起,迅速地瞄一眼画面,随后赶紧低头看书,假装从未发生过什么事。

后来,我实在克制不住自己了,干脆丢下书本,抬头爽快地狠看起了京剧。

我惊奇,自己竟没有了往日对京剧的那种厌恶,反而,好像多了一点喜欢,我的心里真是纠结不堪。

这腔调不再令我讨厌;这胡里花哨的脸不再令我厌恶;这翘起的兰花指,不再令我反感;这身五彩缤纷的戏服,也不再令我心烦。

京剧演员的戏词,不是随便说说即可,那是要练上上百遍,甚至是上千遍才通过。目的就是为了让观众一听,心里的感情就会随着戏剧的喜怒哀乐而变化。不仅如此,那各种各样的动作,是要每天摆上十几个小时才可以。要是换作了我们,恐怕没练多久,就早已哭爹喊娘了吧。

京剧我将不敢再讨厌了。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二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可以把一个传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的唯妙唯俏呢?

那么先从乾隆皇帝的那场寿宴说起吧。

清乾隆五十五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色,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这就是京剧的雏形。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汉戏,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尤侧重西皮,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且一些成为徽班的主要演员。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在京剧里,不同颜色的面具表现着不同的人物性格。

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面具运用夸张的画法,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直接写到了脸上,这也是京剧为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除此之外,京剧所表演的内容也有很多。比如《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很多很多,所以京剧是一个非常贴人心的戏种,不论你是坐在乡间大院里观看,还是坐在专门的剧院里看,都别有一番风味,演的内容更是让你看几遍都不过瘾。

京剧,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往前发展,经历无数苦难,并且挺了下来,慢慢有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表演方式,让许多人爱上,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中华人民最爱看的戏剧,最后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成为中国的国粹的!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三

爷爷是京剧迷,虽然耳朵不好使,但只要电视里播京剧,他就手脚并用,摇头晃脑地打起鼓点来,在茶几上敲,在沙发扶手上敲,在自己大腿上拍。爷爷眯缝着眼,脸上浮满笑意,头随着节奏摇摆,满头白发在那咿咿呀呀的唱腔中仿佛都更精神了,闪闪发亮,他那神态就像在享受天下最美味的午餐。

有一次,我被奥特曼吸引着,看得津津有味,全然没顾及爷爷直在屋子里打转转。他一会儿到窗户边瞄瞄,似乎在等什么人;一会儿到我身边坐坐,问我出不出去玩啊;一会儿又拿拿遥控器……妈妈一看就明白了,悄悄地动员我把电视频道调过来。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我喜欢的奥特曼,调到京剧频道,这可把爷爷乐坏了。他“呵呵呵”地笑着,脸上还带着一些内疚与不好意思,一边夸孙子好,一边欣赏起京剧来。他那样子就像小孩拿到了自己爱吃的糖果,可爱极了。看着爷爷爬满皱纹的脸和他欣赏京剧的痴迷的样子,想到爷爷操劳了大半辈子,都没有好好看过几回电视,现在也70多岁了,好不容易条件好了,应该让爷爷多享受享受。

于是,我们给爷爷买了个助听器,还订了份电视报,又特意把其中的京剧节目用红笔画起来。爷爷戴上助听器,欣赏着电视里的京剧,感动得差点掉眼泪,逢人就说自己有个好孙子。有时候吃饭也看,家里来客人了,他也热情介绍京剧,而晚上常常是看到打瞌睡,要么垂头低脑地“钓鱼儿”,要么靠在沙发扶手上呼呼大睡……从此爷爷好像年轻了许多,容光焕发,一天到晚京剧不离口。不信,你来听听:

瞧,这就是我家的京剧迷,是京剧让他的生命丰富多彩,让他的生活有滋有味,是京剧让他年轻。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四

京胡一起,音律婉转悠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我从5岁开始学习京剧,至今唱的也是有模有样。京剧是我的拿手好戏。

初遇京剧。我从小便听爷爷奶奶咿咿呀呀,有板有眼地唱戏。爷爷告诉我:“这是国粹,是博大精深、别具一格的京剧。”美轮美奂的服饰、优美圆润的唱腔、精彩绝伦的表演让儿时的我爱上了京剧。所以便有了学京剧的梦。

学习京剧。妈妈带我四处“求名师”,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我的恩师沈长春先生。沈老师生于京剧世家,退休后开始为京剧的推广普及继续工作。沈老师为我打开了京剧之门,带领我走进这座神秘花园。刚开始学戏时,要练腰、腿、手、臂、头、颈的各种基本功,空旷的练功房里,留下的是我边流泪边练习的身影。一言一行、一形一态,沈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该用京白还是韵白,扇子该怎么握,西皮与二黄有什么区别,这位年近八十的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老师带我反复练习每个字的吐字发音。早上我的小房间、午后楼下的小花园都留下了我认真练习的身影。在沈老师的引导下,我从喜爱京剧变成了酷爱京剧。

有一次我要演出《定军山》,化妆时沈老师用他那粗糙而又温暖的大手拍拍我说:“大桥,这次勒头得勒紧点儿。”我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沈老师将网子套在我的头上,双手捏紧两个带子,从下往上,一挑一勒。绳子从我脸上划过,顿时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头勒得发紧。当水纱的凉气完全覆盖网子时,又湿又闷,头好像大了两圈。帽子一扣,我一步一顿地走到后台。三伏天里穿在身上的棉胖袄捂得我透不过气来,汗水湿透了几层衣服。我瘫坐在椅子上,眼前发黑,头痛欲裂。可当锣鼓点响起,我顿时精神倍增,动作行云流水,唱腔慷慨激昂,现场观众连连叫好。这时,我觉得受这点儿苦算什么?困难挡不住我对京剧的热爱。

享受京剧。一次次的磨练、一次次的流泪、一次次的成功。当我拿起一张张奖状时不禁感慨万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京剧就像人生中的一支梅花,傲雪而盛开,就像孤海中的一轮明月,明亮而皎洁。

京剧是我的拿手好戏,京剧是我一生挚友。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五

书中内容简单易懂,但绝不轻浮,插画虽为漫画,但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京剧人物的行头十分华美,什么身份穿什么行头,各个场合身份都分得十分严格,有句行话叫做“宁穿破,不穿错。”例:达官显贵在正式场合穿的行头就叫做“蟒”,这是那些权高位重的人最庄重的礼服,比如皇帝上朝之时,公主成亲之时都要穿。公主一类贵族女性日常的穿着叫做宫装。当起舞时,水袖翻飞,飘带丝穂随风而吹,可真漂亮啊。

在后面还介绍了梨园许多有名的大师,有后三鼎甲之一的谭鑫培;有“梨园冬皇”之称的孟小冬;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但我最喜欢的是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不说那唱词,光是那唱腔圆润甘美,音色饱满柔润,妩媚中透着婉约,犹如仙乐一般绕于我的耳际,流于我的脑海,心田……那一刹那,我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她当真无愧于“国粹”的名号。

我自己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华这些从古到今的瑰宝与传统文化开始感兴趣的了,或许是因为自幼的耳濡目染,亦或者是突然地就发觉了,发现了,好似一个找到了喜爱玩具的孩子。我跟妹妹特别喜欢报花名一段——“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是桃花粉,口里的胭脂是杏花红。”清脆的声音犹如银铃一般脆响,红娘那巧笑倩兮的笑靥仿佛就在眼前……曾经有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我跟妹妹都要不断的唱着这段,爸爸妈妈也觉得特别好听。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导火索,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完全点燃了来,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藏匿瑰宝的大门。正如作者所说: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即使已走过繁华,也永远不会消亡。

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在没事的时候静一下心,听一下京剧,你一定会喜欢的。爱上京剧,不是说我们就喜欢不流行的事物,跟不上潮流。事实上,她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品味,更精致,更有味道的现代人。

不信,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中国国粹京剧篇十六

小时候,我十分喜欢听爷爷唱戏。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手机。在远离城市的乡村,更没有花样繁杂的高端电子产品。我唯独的乐趣,就是听爷爷唱戏。

记得那时每当晌午饭后,我和弟弟总会满心期待地坐在爷爷的摇椅上,渴望的眼神从我们眼角中流出。这时爷爷便会心领我们的渴望,“咿——咿,呀——呀”地唱出那令人愉悦的序曲——《定军山》。他手里挥舞着奶奶赶鸭的竹竿,有模有样地演绎了那将军威风的模样,仿佛也将我们带入了战场中。虽然没有音乐的伴舞,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但只凭爷爷那精湛的演技,就足以把我们领入戏中。看着我们如此入迷的样子,爷爷的脸上也不时地露出得意的笑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和弟弟也逐渐长大了。

但爷爷却也悄无生息地在岁月中老去。在他心中,依然不变的是那久存的戏曲。这个年代,即使是农村,也仍然是手机里,电视里传出的火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pop音乐。可京剧这一国粹却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也逐渐消失在历史中。

还记得那天午饭后,爷爷还是照样拿起他那珍藏的花扇,想为我们表演他新准备的京剧。他颤颤巍巍地走到茶几前,却没能等到我们的身影。他有些惊异,向周围看了看,这时的我和弟弟正在看一部有趣的新电影,看得津津有味,哪还有什么心思再去看爷爷的表演。爷爷渴望的眼神在这时暗了下去,默默地离开了茶几。从他的眼角中无不流露着失望与忧愁。我看到他孤独背影后流露的是逝去的时光与他心中的美好。

长大以后,我和弟弟都到了城里读书。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里,各自奋笔疾书,应对成绩与考试,早已失去了无忧无虑的娱乐时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