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异乡散文(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04:14 页码:12
最新异乡散文(模板13篇)
2023-11-13 02:04:14    小编:ZTFB

旅游是一种通过前往不同地方、体验不同文化和风景来放松和享受的活动。在总结中准确归纳核心观点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试试以下的阅读技巧,或许会有帮助。

异乡散文篇一

美国人何伟(peterhessler)在《甲骨文》开篇写到:“从北京到安阳——从现在的首都到被视为是古中国文明摇篮的城市——搭火车要花上六个小时。我坐在床边,有时不免觉得单调麻木。窗外的风景如壁纸一样地重复: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这份重复的感觉并不新奇。”

这样重复的风景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处处可见。每年从学校回到老家都会像何伟一样搭乘火车,那种单调重复的风景历历在目:一个农民,一片田、一条路、一个村庄——那些矗立在北方旷野中的无数村庄中,有一个就是我的家乡。这样的风景这些年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农民几乎看不到了,一片片的田地上很突兀地出现了正在建造的高楼,村庄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空无。事实上,我的家乡就像那位上海大学的博士的返乡笔记中说的情况,除了南北地理上的差异,人情与世俗并无二致,大部分年轻人都进了城,一年在外,村中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纯正的庄稼人越来越少。

没有人再种庄稼:一方面是地划分得越来越少,我印象中,在十年前,村里每个人还能分到将近三亩地,现如今已经不足一亩;另外,种地的收成越来越低,一年下来,刨去农药、化肥、灌溉等成本费用,所收获的粮食除去全家食用,其余售卖变成人民币少的可怜。对农民来说,吃饱饭已经不是问题,手中没有钱花才是大问题。为了挣钱,只有脱离土地的束缚,进城也罢,转行也罢,只要有途径可以挣钱,他们都会尝试。

没有人再留恋一亩三分地,老婆热炕头的简单生活。父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人甘心留守在乡村,伺候那一片庄稼地。更不要说那些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外面的大千世界太精彩,诱惑无处不在,处处都充满了可能性,而留下来只会慢慢枯萎。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高中毕业前夕,田晓霞请他在国营食堂吃饭,顺便告诫他说即使回到农村,也千万不能忘记读书:“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报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

这不是对乡村生活的抹黑,是活生生的现实,多少年亦如是,仿佛亘古未变。我们不可能都有足够的自信,像诺奖诗人切斯沃夫?米沃什一样说一生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那正是因为他去过了很多地方,反而没有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而那些终生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无法超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巴掌大的天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只有一种慢慢萎缩、枯萎、衰老的生活状态,而后者至少提供了无数生活的可能性。

进城打工是农村年轻人普遍选择的方式,对于那些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的人,他们更愿意选择在附近的县城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这里最为吊诡的部分在于,对于那些进城的打工者来说,他们清楚城市并非他们的家乡,当他们远离了家乡进入新鲜的城市时,他们更加清楚是城市中的异类。虽然一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城市,但是城市只是暂留之地,是挣够钱都转身离开的所在。他们当然想留在城市生活,而且有很多人都成功了,他们在城市拼搏了大半生,买了房子,结婚生子,从此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但是他们的记忆仍然生活在乡村里,完全的城市人至少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这个蜕变。而对于打工者来说,城市是一个大写的他者,无论是人情世故,文化差异,城市政策,工作环境等等都让他们更加明白,他们不是这个城市的一份子。我所在的城市原本有大量的城中村,其中聚集着数百万人的打工者,今年随着城中村的拆建工作的展开,大部分的打工者遭到了心理上的驱逐。这样的事情无时无刻不提醒他们,这个城市与他们无关。所以,当他们攒够了足够的钱,就会义无反顾地回去,回到家乡去。

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但家乡亦是面目全非。这种心理上的扭曲十分微妙,一方面是他们见到了城市的模样,城市文明的记忆覆盖了原本童年乡村的记忆,所以家乡亦非原来的家乡。他们需要重新建构一个适合自己生存的新的家,从城市回来的打工者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乡村附近的县城买房,构建一个新家——尽管乡村距离县城不过四五公里的距离,但在心理上,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城里人。这是拉动县城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而另外一部分从城市回来的打工者,用自己半生舍命打工的积蓄,娶妻生子,重新在乡村定居下来——他们会重新修建自己破旧的房子,大大的庭院,光鲜亮丽的门楣——哪怕一年到头,这个院子的房子都是空荡荡无人居住,他们也要修缮起来。对这一部分农民老说,家,就意味着每年春节回来居住半个月的空房子。只有在一年到头的春节,返乡的大潮才让空无的街道充满了人群——正如另一方的城市,突然变成了一座空城。在乡村,春节前夕,县城中的各大商场总是人满为患,原本人迹寥寥的摊位上都挤满了购买衣服、年货、吃食的人群。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周围有这么多的人口,哪里都挤不下。

几乎无人留恋乡村生活,这就是现如今农村的现状。变化无时无刻不再发生,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在于,这种变化仿佛是突如其来的,就好像原本亘古未变的古老生活方式,突然被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给打破了,一下子所有的东西都开始流动了起来。一切坚固的东西都消散了。你只有变化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旦你停下来,你就会被时代抛弃。这种被时代裹挟着身不由己的变化,城市的上班族能感觉到,乡村生活的农民同样深有体会,他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全都是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落差。他们的恐惧更加根深蒂固,因为土地无所依靠,这就意味着夺去了他们手中最后的救命稻草,只有绝处逢生,毅然出走,寻找新的生存方式,才能跟得上这种变化。

可以借用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术语,把这种变化的世界称之为“液态的变化世界”,顾名思义,液态的生活即是流动的生活,这是一种生活在永不确定的环境中,缺乏稳定性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处处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与恐惧,我们害怕措手不及,害怕跟不上潮流,害怕被别人抛在后面,害怕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流动的生活,流动的是无数的恐惧,这是鲍曼对流动的现代性最为精准的体验。流动的生活暗示了一种观念:表层即是意义的全部。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追寻生活之下蕴含了的什么。借用鲍曼的话说: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包括我们追随的时尚与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有梦想也有恐惧,我们有渴望也有厌倦,我们既充满希望,但又坐卧不安。我们赖以谋生以及为之谋划未来的周遭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液态的现代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转瞬即逝,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

乡愁是一种致命的浪漫,田园牧歌生活的背后是多少的黑暗与辛酸,怀旧多少是知识分子的强颜欢笑,所以我始终对刘亮程和韩少功书写的乡村系列散文充满了怀疑。哈佛的俄裔女学者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给“怀旧”一词下的定义是“对于某个不再存在或者从来没有过的家园的向往”。换句话说,在远方想家并不是怀旧,但是如果你返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却再也找不回到家的感觉,那才是真正的怀旧。怀旧是一种丧失和位移,怀旧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冲动,精神的漂移,记忆的沉迷,幻象的觉醒。儿时的一首歌总能打动人心,不是因为它的动听,只是因为那首歌牵动了儿时的美好记忆。我们所怀想的只是一种记忆的幻象,梦想的家园。返乡的冲动一次次冲击着内心的栅栏,一旦等你按耐不住返乡的冲动,把一种记忆中的梦游拉回清醒的现实,付诸行动的话,失望的情绪会击溃你脆弱精神的防线,你迟早会发现记忆中的家园早已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换句话说,当那些人哀悼着乡村正在丧失自己传统的时候,别忘了他们是在城市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奋笔疾书。

20xx年有一本书是何伟的妻子张彤禾(lesliet.chang)写的《打工女孩》,那本书让我觉得反感之处在于,她先承认面对那些打工者时,“她是一个外人”,但她强调说,但“我遇到的每个人也都一样,正是这种共同身份,让我们敞开了心扉,跨越了历史、教育背景,社会阶层的重重鸿沟,建立友情”。这是个一厢情愿的说法,你的社会阶层,教育背景,华裔身份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而且这个鸿沟有时候不是你的观察对象设立的,而是你自己自动设立起来的。事实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我意识到,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乡村之子,与张彤禾的视角并无二致,我们把自己变成了异乡人。我宁愿承认这些打工者大多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没有办法去尽量客观的书写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和生活,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在文字的包裹之下都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了。张彤禾通过《打工女孩》所揭露的真实,只不过是被严密修饰的文字,强烈的主观视角,先入为主的结论,猎奇目光过滤后的真实幻觉。

换句话说,早在我们离开了乡村之后,都变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异乡人。无论是我们这些靠读书进入城市的人,还是那些很早就进入城市的普通打工者。我们之间面对乡村的经验并无二致,乡村被异化为了他者的目光,回家是自我欺骗的幻觉。我们是城市的边缘人,家乡的异乡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我们与那些打工者之间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们会讲述、修订、抒发自己的经验,而他们才是沉默的行动者。他们的行为比我们更重要,因为正是他们携带着关于城市的经验和记忆回到乡村后,改变了乡村的面貌。而我们只是吟唱着乡村的挽歌,在城市中继续生活、怀想,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回不去的家乡。

故乡,等我回来母亲,故乡天空里的那片云漂泊在外,村口的树就是故乡的旗帜。

异乡散文篇二

“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

哼着李健的歌曲《异乡人》,即使是在冬季,也并不觉得寒凉,因为至少还有个可以思念的故乡。家里的那扇窗,永远在为你敞开着。

长大后常年在外求学工作,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每当迷失在繁华都市的某个街角,总会想起那遥远的故乡。不管路再远,再漫长,却总能找到那归家的线条。

“曾经的乡音,悄悄的隐藏,说不出的诺言,一直放心上。”想念秋末冬初屋后那棵老枫树,赤焰般耀眼的枫叶在风中摇曳,清风来似蝶飞舞,大风掠过似火凤凰般飞翔。想念儿时的伙伴们在村口晒谷坪上互相打闹的场景,秋末偷爬上老柿子树摘果被大人们训斥的声音,还有那放晚学时跟着大人赶牛时提起的牛鞭。这一切,仿佛都已经埋藏在昨天,而昨天,只适合用于怀念,那些是再也回不去的甜。

奶奶说:“无论走多远,总要记得常回家看看。”刚踏上远途的火车时,惦记着故土,要常回家看看,这是与奶奶定下的诺言。

一逢假期就回到老家,火车上归心似箭的的我,即使再累也觉得脚步一步步向家乡逼近。独自漫步山水间,聆听养育我的溪水潺潺,感受大森林最自然的景色,体验炊烟袅袅的质朴生活。潺潺小溪边有开着一簇簇的萱草花,黄灿灿的一朵朵在招蜂引蝶。萱草上边便是一棵棵芭蕉树,一条心结出一串丰硕的果实着实饱满得诱人。芭蕉根下是一片片覆盖着的野生绞股蓝,择一叶子放在嘴里咀嚼空留一嘴的清甜。远处尽是茂密的竹林,飘飘竹叶何所似,落入溪水似鱼游。

“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在外奔波劳累之后是多么的想家,想念那让你依靠的父亲的臂膀,想念那爷爷和蔼的微笑,想念那包容一切任性的奶奶的怀抱。有些时候,感觉孤单无助,委屈后强忍住泪水,最想的是家。

迷失彷徨在陌生的城市,过着举目无亲的日子,压力太大的时候真的就感觉天要塌下来了。打个电话回家,奶奶永远是问着最朴实最暖心的话题:“最近过的好不好,吃的还可以吗?”憋屈的话儿,一到嘴边又咽下。世上还有什么语言比得上这么一句温暖的嘘寒问暖?一想到家,仿佛就有了动力,有了前进的脚步,因为如果天真的塌下来了,还有家给顶着。家不仅仅是避风港,更是最坚强的后盾,一直默默地支持你前进。

“小小的门口,还有她的温柔,给我温暖,陪伴我左右。”奶奶的过世无疑是我人生最痛的痛,清明节回去只能望着一堆黄土,敬上一杯酒,插上一支鲜花,一颗最是怀念的心,祭奠最疼我爱我的奶奶。自襁褓中至及笄,都是在奶奶的庇护下成长。她待我如小女,我视她为母亲。最初的约定,即便物是人非却也不能改变初衷,时常回家祭奠怀念。还记得每次回家奶奶都会坐在门墩上伸长了脖子戴着老花镜盼我归来,每次亦如是坐在那望着我远去。然而每次离去,我就会看到奶奶越来越小的身影。现在,记忆中家中的窗、门口也变得小小的。但在心里,奶奶留给的温暖永不消散。

异乡散文篇三

我来这座城市的时候,洛洛给我说,那是一个有海的地方,海是蓝色的。我很开心,因为我发现,原来洛洛记住了我给他说的话。嗯,我喜欢蓝色,就是那种最纯最纯的蓝色,我曾在无数个夜晚,用小彤送我的钢笔,在深夜的时候,蘸着纯蓝色的墨水,在那种a4纸上写字,当一道道字迹划出声音的时候,我听到过午夜的宁静,还有自己的心跳声。而当后来我站在大海面前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蓝色是一种忧伤,也只有海,才能有如此宽阔又深远的忧伤,于是我再一次回忆起火车站前洛洛告诉我海是蓝色的时候那双眼神,似乎和记忆中有些不同,因为我突然看见,像大海一样的忧伤。

我曾在一个电影院门口,看到过一个巨大的海报,只是无论如何也记不起那电影的名字了,只记得一个孩子在麦田里看着前方,眼神里充满希望。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在音像店里遇到的那个女孩,她看起来比我大一些,对着一张cd慢慢的哭着,她走的时候并没有买下,我拿过来看,是朴树的那张,我去,而那眼神,和海报中的孩子像极了。然后我忽然觉得这个城市和我并不在一个世界,因为来之前,我曾看到过一个爱写字的孩子,如此形容这座城市,他说这里的人们,眼神像钢铁水泥一样冷漠,却如机器一样快速的旋转着,他说的没错,只是当时,我觉得自己像在一个泡沫中,并且隔绝声音,我看着他们匆忙的身影,却可以听见时间的呼吸,那一刻,很安静。

这里的三月,四处都开满了樱花,于是小彤问我关于这座城市的时候,我总是会说,这里很漂亮,满城的樱花,她问我那该有多美呀,我说,像你一样美,她没说什么,然后问我樱花是什么样子的,我说,像桃花。

老莫常说,你去的那地方是江南吧,我说嗯,在海边,然后,他说,我是一粗人,但还是很喜欢你的诗歌,你去了那种地方,总该多写些吧,记着要寄给我,我问他发电子邮件可以不,因为我不确定这个所谓的国际大都市,是否还有送信这样的服务,另外,我也找不到邮局,并且小彤的那根钢笔,被我有一次带出去,弄丢了。老莫说,那也行,我一会去打牌,就先不跟你说了。我说嗯,只是我忘了告诉老莫,我已经很久没写过东西了。

走在街上,我总能感到一种莫名的重量,也许是有些拘谨的原因吧。有时候我会停下来看两个人在骂架,他们说的很快,完全没有普通话味道的方言,仿佛他们在说母语的时候都特别的自信,即使说的再快,也不会咬到舌头,只是在我听来,像是一串串的莫名音符,我只能看到一般话少的一方,脸色会慢慢变红,我很少坚持到双方打起来的时候,因为我听不懂他们的话,所以完全没办法去分辨到底谁是对的,从而在打起来的时候,为谁的胜利而开心,当然我想即使我听得懂,也不会有办法分清的,每次想到这里的时候,我总会笑一下自己。

这里的街道很宽,我每次都会觉得过马路是件很漫长的事情,我看到一辆辆车穿行在自己的眼前,然后,又消失在不远处的车流中,像是一朵花从我的眼前经过,流入了大海。而事实上我会常常的穿行马路,由于对面那看起来很漂亮的店铺,然后站在橱窗前看上好久,我从没有过要买些什么的冲动,因为我始终觉得,买的东西若是太多了,回去的时候,一定不是很容易带着,并且,那些漂亮的东西都是很贵的。

每个月月底的时候,我会发现自己卡上的钱,减少到了一个我一眼就能算出还可以吃几顿饭的数目,所以每次听到陆云说你可是咱们班毕业工作最好的的时候,我总是会痴痴笑一下,然后问他最近做什么呢,他常常说,混着呗,要是有你那样的技术就好了,然后便开始给我讲最近的一些开心事,我听着,很开心。

其实每次提起技术的时候,我总能想起老常,他是我在公司的一个前辈,技术方面比我不知道好多少,工资也是我的好几倍,但是我却发现,他抽的`烟是那种很烂的牌子,闻起来也很难受。我问过他为什么不抽好一点的,他笑着说,没钱么。我说,你工资应该算不低的吧。他说,那点工资在这个城市生存,也就只是刚好而已。我说,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开个公司,以你的技术绝对没问题,我不觉得那些整天坐在领导位子上指手画脚的人比你强。他说,你别低估那些人,他们曾经也都是很有本事的,只是后来不喜欢技术了而已,至于开公司,呵,我还有几十万的房贷没还呢,家里一大家人,也三十多了,冒不起那个险。我记得听完老常话的时候,似乎看到了某种灰烬,还有绝望,于是我很悲伤,因为在那时候,我看到了自己身体里有些东西,正在渐行渐远。

我想起了小莫,那个可以和我讨论一个问题,让外人看来像是吵架的人,我们总是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一直要到讨论到忘记讨论的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才发现饿了,然后说笑的去吃饭,让在一旁等待我们大大出手的看客,好不失望。只是我们已经很久不联系了,因为我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他总是说很忙,从声音里我能听到那种疲倦,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伤心,因为我突然发现,以前那个小莫,再也找不回来了。然后我就一遍遍的听着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回忆着小莫说起他喜欢的那个女孩时,眼睛里干净的希望,一直到泪流满面。

我有胃疼的毛病,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有时候疼起来,会很严重,那阵阵的绞痛,会使得我不断的冒汗。当汗水敲击地面的时候,那声音,总会使我觉得像地震一样。来这之后,便更常有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喜欢上了那种疼痛,甚至我愿意去细细感受那撕裂的感觉在身体上慢慢绽放的过程。当汗水一滴一滴落在地上,发出的巨大声响,让我觉得宁静,而来这以后似乎疼的更加厉害,因为我竟会因此而流出滚烫的泪水。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泪水可以如此滚烫,甚至当它划过脸庞的时候,有一种被灼伤的感觉,当它们也落在地面的时候,我总是会笑起来,像看到那朵花开一样。

我想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去看天空,因为我很喜欢看那种云卷云舒的样子。小彤曾经说我是喜欢漂泊的白云,没有什么能够束缚的住,包括她自己。我记起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是蓝色的,当时只是觉得很喜欢,直到我遇到了大海,胸口才感觉到巨大的疼痛。而可惜的是,这座城市没有空旷的地方,也没有白云。于是我猜想,小彤如果路过这座城市,应该不会停下来,因为没有白云的地方,应该也没有我。

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好久都没打过电话了,因为那些记忆在我又一次想起的时候,显得那么单薄并且模糊,像是在白色里慢慢消失的五花十色。我看到那可怕的白在吞噬着,却无能为力,甚至都能听到它肆意的笑。那声音,总是会在午夜,将还在梦中的我,吓的满头大汗。

在一个充满夕阳的傍晚,身边匆忙的穿梭着各样的城市人,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得出很忙碌。我遇到一个小女孩和一位老爷爷,那个女孩看起来是个盲人,她的手交给爷爷,然后开心的往前走,爷爷会讲给她前面是什么,她总是会问,那是什么颜色呀,然后脸上写满幸福。然后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她问我在这边生活的怎么样,我说,一切都好,然后又问我胃还疼过吗,我说没有。

异乡散文篇四

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的一生没有绝对的静好岁月、安稳现世,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应该携一颗淡薄从容之心,走过绵长的似水流年,笑看风起尘落的人间。

你说,你向往安定。在母亲在世时,每次放假,你都满心欢喜,期待回家。在家里,有人关心爱护,能够体味到家的温暖。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是这个温暖的假,随着母亲的离世,瞬间崩塌。你说,原本不知道失去亲人的痛,可真正落在自己头上时,感觉到的是天旋地转,世界从此悲伤。现在,休假了,却不知该去哪里,偌大的世界不知道哪里还有容身之所。

我知道,你向往温暖的家。在这里,可以感知温暖,可以享受安稳的烟火幸福,可以在寒冷时躲进温暖的臂弯,在寂静的深夜融进结实的胸膛,可以清茶淡饭,守候恬淡的生活。我亦可以,在你口渴之时,送你一杯白水;孤独时,给你一温拥抱;在风起之时,为你添一件青衫;下雨的时候,为你撑一把油纸伞;天黑了,为你点亮一盏灯;晨起时,给你一缕温暖的阳光。你寻寻觅觅,只为那家的感觉,只为寻常的烟火幸福。

有家的地方就是故乡。月是故乡明,土是故乡的温润。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思念故乡,想念那熟悉的山山水水,想念屋顶的炊烟,想念柳梢的飞絮,想念父亲的慈祥,想念母亲的微笑。那春的希望,夏的.浓郁,秋的悲伤,冬的寒凉,无数次在梦中萦绕。故乡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早已如同剧毒刻入骨髓,无策挥去,甚至死后,要将骨灰带回故乡,叶落归根。

对于故乡的依恋,我想,更多的是那里有魂牵梦绕的人,有无法抹去的城南旧事,有牵绊一生的情愫。一个有思念的人的地方,也是故乡,就算身处异乡。

同为天涯漂泊客,你我注定一生要在这浮世漂泊,如无根浮萍。但我们可以倾心建筑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在你疲惫、悲伤、委屈的时候,可以依靠和倾诉;一个在你快乐的时候,可以分享幸福的家。这便足矣。

异乡散文篇五

长空暗淡,远处的长桥灯火通明。

比长桥更远的地方响起了礼炮,因此回过神来的我却清晰发现入耳尽是虫鸣蛙噪。在这平静依旧的夏夜河畔,它们缀隐无处,无处不在。没有春日求偶的争鸣,没有那一片浮躁。它们均匀的振鸣,又听得出野性不减,鸣音高亢却不刺耳。它们此起彼伏或者四野同歌,一大片一大片的连着,将这方天地封存在历久弥新的寂静中,永不断绝。

时光一晃,这是多少年了?多少年没听过这样宁静幽远又静默沉淀的邻水之声了?

不觉忆起童年的夜。那时的夜好像很长,长得够我们翻山越岭把村边的田湾都细细走完只为捉来一口袋黄鳝泥鳅养在家门口的水池里当宠物。那时的夜没有黑暗,记忆中朗月明照时和邻居大哥哥在水泥地上打木陀螺的场景仍鲜活生动。那时的夜最是吸引人,四野蛙燥时大伙儿打手电入田进溪四处搜寻,别家果品熟时趁夜召几个玩伴溜去尝享。有时放牛忘了时日直到天黑才一群人赶一群牛慢摇摇的回家,现在回望那时走回家的路很长也很恐怖(虽然不明白当时在怕什么),一路上大家大声吹着口哨或者模仿一些怪异的的鸟叫声,累了也就到家了。

是吧?累了也就会到家了。

异乡散文篇六

难以淹没灯火的洪流。

南方城市的'冬天。

依然绽放笑容。

远处高楼虹霓。

就像家乡山冈的星星。

来来往往双双影。

就是家乡河边你我水中情。

夜已晚拖一身疲惫独自回。

脚步清点一路雪花。

城市风情留在大街。

独享,家的温馨滋味。

你的歌声轻轻把我包围。

厚厚的一身酸疼慢慢消融。

倒满家乡烧酒一杯。

家乡炒花生咸香满口碎。

再满一杯。

手机里三岁儿子声声爸爸甜又脆。

够味,再满一杯。

早晨你说妈妈病好笑容久违。

高兴,加一杯。

我不醉。

酒香酒亮有你嫣红笑微微。

不知为何。

杯中有我滴下的泪。

雪落无声城市未入睡。

我没醉不能醉。

只是太累。

揉揉眼眶最后一杯。

借酒香写写日记醉梦归。

梦回家乡静静把田园守卫。

梦回家乡紧紧把你和孩子依偎。

雪落无声城市无梦。

我比城市清醒。

立誓为定。

儿子的明天。

脚踩异乡路。

背井离乡为哪般。

立志家乡荒山变金山。

表弟有为回乡创业。

抡圆日月不等闲。

异乡散文篇七

已是仲秋时分,不见嫩草逼人,山花烂漫。乘兴漫步,惟惊起麻雀两三只,飞过小路,飞过田垄,飞过高压线。

人们在田地里忙碌,劳作的辛苦已被丰收的汗水冲得干干净净,只有嘴角的笑意,越积越浓。送茶水的姑娘从山脚转出,一曲山歌婉转,似在红尘外,彩云间,那跟在她身边的黑狗,左窜右跳,它当然听不懂什么,但它知道主人的快乐,当它将自己的欢乐吻上在田垄上玩耍的`小孩的脸上时,小弟弟响亮地哭了,那声音,真切的好似传自我的童年。

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无人呼唤我的小名,田里的壮汉不是大哥,唱歌的姑娘也不是小妹,可我还是禁不住感动,惊心于这浮华外的厚朴。这里的金黄是丰收的真实,这里的汗水是勤劳的凝结,这里的歌声是快乐的传唱,一切都很平淡,一切却都自然,面对大伯向着我的那抹微笑,我似乎是接近了父亲的身边。

远离家乡,也远离了关怀,夕阳下,没有牛羊的拥挤,也没有母亲的呼唤,脚踏坚硬的水泥路,我似乎背离了土地,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我喜欢脚底沾泥的感觉,我更倾心于庄稼浓郁的香气,躺在异乡的田垄上,听微风清唱,听虫子吵闹,听孩子叫喊,我似乎又回到了故乡,在母亲的视线内,在乡亲们的呵护下。

晚霞已归去,田间一片寂静,我默默独坐,这田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接近我的胸怀。我不该做异乡人,应该做一只普通的家乡鸟,飞得不要太高,轻轻地飘起,缓缓地落下,掠过家乡嫩绿的草尖,扑向炊烟的怀抱。

深夜里,我辗转难眠,呼吸处全是庄稼浓郁的香气,我好想入梦归来,最好是家乡丰收的秋季,在夕阳脉脉的斜照里。

异乡散文篇八

久违的长堤一点点褪去陌生,在眼前铺展开来。

翻上长堤,一河贯南北,四野尽阔绿。河风和以往不同,扑面而来竟带微腥,不过此时可没心思纠结它们的改变。

堤上有很多人,一些是从附近家里吃完饭后出来闲步消食的大家庭,一些是不知何处来的依坐在路旁草坡上低语的伴侣;汽车、摩托以及自行车来去如梭,载着到来和远去的人们;隐在堤下林里高歌的中年男人,声音苍凉而惬意,也许这儿又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穿梭其中,尽量忘记来时的初衷,我在拥挤的水泥小路上左冲右突,埋头骑行,渐渐远离了人群。

前几日大雨连降,竟忘了它影响最大的地方其实是这里。大水漫退后,沿岸遗下一条极宽的泥沙淤积带,一眼望不到尽头。那一眼的感觉,像触目惊心的伤疤见证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那般。

远岸渐升起灯火,提示我时间不太充裕;一直未停的车轮告诉我距离足够遥远。于是不顾堤上闲散的几人的讶异,我推车下了水泥河堤,走进湿泞的河岸。

这些大水退却的地方,郊草奄黄腻软早已溃不成军,几株水葫芦瘫在近岸烂作一团发黑的物事。土壤一洗而贫如遭劫掠。往来怀旧的牛蹄印撒了一地,各个都盛满浑浊的泥水,反射已然微弱的天光云影,深邃、刺眼,像极了野蛮而不可言说的现状。

对岸谁家音响里歌声悠悠传来,虽是平日难忍的曲目,因其模糊却也恰得应景;尚还徜徉水上的一两只木舟桨声翠响,船尾拖出长长的水浪;浅处的小鱼偶尔跳波荡出一圈圈漪纹,它们从容相撞,然后破碎;水蚊无止无休地蘸惹河水,这里啊,又是无数生命的起点。

到了这样的所在,耳中的回响都成了杂音,越听越是觉得烦躁,索性扯下耳机,纵目四览。

暮晚的云布满天穹,像一个个互相濡染但不怎么均匀的墨团。天光从淡处露出,与平静的水面相映。近岸数量庞大的鱼群响亮地跳水,头上偶有鱼蝠盘旋。我蹲在岸边,尽量沉默得像过去无数个夜晚蹲守窗前的黑暗一样。

此时只剩宁静。

异乡散文篇九

(一)。

我又能说什么呢?如杜甫那句“十月轻霜重,飘零何处归”,我在熙熙攘攘中,飘飘荡荡;远方的异乡,在我湿润的眼眶里,若即若离。

飘荡的思绪,无奈的失落,总会在驻足回忆的时刻吞噬心灵,让心灵的原野也压抑在无边沉闷中,甚至连一抹嘴角微扬的笑意,都显的那么尴尬、无力。

如果一如从前,风依旧吹起海浪,云依旧卷起呼吸,那么我,一定还静静地躺在甲板上,听着水波,愉快地敲击船舱;看着缆绳,神秘地向下延伸,在心灵的太古般沉静中,无忧着。那种桐油与木材的香气,和着有点咸味的海风,漫漫氤氲着,那片不远处蔚蓝色的梦里漂浮着大大小小的船只,不时响起机器的低吼。那里面一定还深藏着我的眷恋吧。愿它,锁着我最初的记忆,不曾走远。

对,过去的我,喜欢躺在自家的渔船上,望着远方。尽头大海与天空交接跃动,不时开过一艘艘满载的渔船,轰鸣的马达掩盖不住爽朗的笑声。海浪时而在风雨中咆哮,时而在阳光下归于宁静。我所见到的单纯的只剩下:阳光,海浪,船只。而我多是在阳光的温暖中慵懒的忘掉一切。但命运,似乎注定了我与这片风景无缘,就像三毛选择流浪,像郑愁予达达的马蹄选择美丽的错误。我,还是离开了那片异乡,成了过客。

现在的我,是在故乡的。四岁,刚刚能记起事,却不得不离开故乡,在那片异乡生活十余年,如今又生活在这没有童年记忆的故乡,带着一丝陌生,甚至是唐突。若即若离中回忆,我知道我早已在那片异乡,种下了浓浓乡愁。

可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又有什么资格谈及别合分离,思异乡而情浓呢?“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但这种真真切切的情感,像天边的流云,看时远远不及,却又无时无刻不撩拨着你心中最柔弱的那根弦。初别那片土地时,正是深秋,一个人在肃杀又瑟瑟的浓秋里,体会着古人言说的离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秋思却早已落入我心扉,牵绊着、撕扯着无根的心。

“离恨恰如青草,更近更远还生”李煜的词,勾起了我的怀想,梦里无数次与那片土地重逢,醒后的失落,无法言说。可在这里,本该感到重回诞生之地的温暖,但我真的对此地没有记忆。我竟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当别人回忆故乡,言说寻根的种种,总充满饱含童稚的儿时乐事,而我那些珍贵而又美好的回忆,竟全活在异乡。我有时特别希望将心中的思念一股儿脑的倾泻,但往往,换来的,是不耐烦甚至抓狂。不爱故乡,反而眷念着异乡,这样的人,似让人不齿。每每谈及,我就感觉自己俨然成了异数,终以一种尴尬的姿态,行走在人潮中。

纠结着,困顿着,矛盾着,终于我缄口不言,没有了归属感的我像浮萍般,身在故乡的土地上游荡,心在异乡的海岸边徘徊。在这般情绪的笼罩下,不知所措。

(二)。

还是早已忘了我?忘了也好,毕竟我终究成了过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乡关何处”,道尽心中伤悲,乡关何处呢?琦君还能在桂花瓣纷落如雨中怀念故乡,而我,再回此地,却也找不回阳光下躺在甲板上的`那份惬意。这真的还是梦中那个恰似故乡的异乡么?失落的我像失去了天空的流云,在些许无奈中茫然返程。

(三)。

是啊!何谓故乡?何谓异乡?与其说故乡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倒不如说是灵魂曾真正栖居过的一段美好,那不仅仅是诞生的一片土壤,更是精神的一座殿堂。张抗抗在文尾说“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我,也释然了,终于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根,找到灵魂曾经的居所:它是在最美好的记忆里,在最无忧快乐的曾经里。无谓地域的界限,无谓时间的推移。它对我而言就如瓦尔登湖对梭罗般重要。当我累到没有坚持的勇气时,当我在现实世界漂泊落魄时,总记得,那片蔚蓝中,还存活着我真正的根。

我也终于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的精神国度里里不可或缺的归属感,终于体会到自己在情感世界里达到从未有过的健全。席慕容的诗又在耳边浮起“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而我知道,我那恰似故乡的异乡,再也不会若即若离!我已将那棵永不老去的树,种在过往的最美记忆里,且让它在青涩的、无端寻愁觅恨的青春里开花结果,不再无端想念在漫漫长夜下,不再尴尬在与人言及归属的谈话中,不再寂寞于梦醒后不能重回的感伤里,不再,永远不再。

异乡散文篇十

“披星戴月的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要望远方”。大大小小的节日加起来,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个了,但是清楚的记着这是在异乡过的第二个清明节,是奶奶离开后的第二年。

好像岁月把所有冗长的想念都冲淡了,那离开的人已经只是被偶尔想起,而活着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黑白相框上,离开的人,音容笑貌依旧,那些活着的人,多多少少在岁月轮回中有了痕迹,岁月成就了他们的好多种人格,也给离开的人一个解脱。没有哪一种感情是超凡脱俗的,只是有了想念,感情也就愈加可以保鲜。

都说从家乡走出去的是肉体,留下来的是灵魂。恋家的人,任何一丝关于想念的风吹草动都可以催泪,比如大大小小该合家团聚的节日。记忆中家乡的清明节,对于儿时还是个孩子的我,在某种程度上是热闹的,没有一丝祭祖的严肃与庄重,大概孩子和美丽的女人一样,都有被原谅的特权。

家乡的清明节也是个烟火味特别浓重的日子。整个家族的人聚在一个墓地,有石桌石凳,各自家里带来贡品,有专门祭祀用的菜,水果,各种肉,还有香和纸钱。女人们负责端菜,摆放整齐,男人们则带着孩子们跪在自家的坟头上香,烧纸,磕头,嘴里念念叨叨,而孩子们愣头愣脑的模仿大人的动作,还指着坟冢半知半解的问大人:他们什么时候上来吃啊?整个墓地热热闹闹,年轻人凑在一堆打扑克,等着三柱香烧尽,而老人们蹲在一旁聊天,然后便是一阵所有所思的沉默;孩子们来来回回的跑着,正是北方乍暖还寒的春天,他们吸吸鼻涕毫无顾忌的闹着。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童话都是为大人写的,孩子根本不需要童话,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童话故事,毫无顾虑。

那时候在家,每逢清明节去扫墓之前,爷爷总是在前一天就告诉我们,明天去扫墓要不要跟着去玩,要去的话就早点起床,然后我便满口答应了。那天晚上一定会很早的乖乖上床睡觉。而奶奶则为我们去扫墓准备好一切东西,第二天便送我们到大门口,叮嘱我们路上小心。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我的整个童年的每个清明节,然后便懂事了,依旧喜欢跟着爷爷去扫墓,起个大早,踏着早春的露水边走边聊,湿了裤脚也毫不在意。接着便是我们为祖先上坟,也给奶奶上坟,岁月把好多东西无情的带走,包括浓到化不开的亲情,和感情已经刻到骨子里的亲人。爷爷自己准备祭祀用的东西,而那个在门口叮嘱我们的奶奶再也没有了。

不太清楚爷爷在想念奶奶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痛心,我只知道,那个跟随了爷爷大半生的人永远回不来了。那种融进彼此生命里的依赖一经离散,再无重来的机会。祝福活着的人幸福安康,祈祷离开的人长眠长安。清明节,应该会是个有雨的早晨,鸟叫声应该会提醒人们天亮了。

活着的人长相守,离开的人长相思。有时候,想念也是一种可以让人坚强的东西,就像歌词里这样写:“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小小的门口,还有她的温柔,给我温暖,陪伴我左右”。异乡人,在他乡,要活成在家的样子,试着包容整个世界的担心。

异乡散文篇十一

——献给所有与我一样身在异乡的人们,尤其你。

苍天昏昏,晨雨靡靡,北地难有阴阴梅季,菲樱眷天舞,乌雀催人起。悠悠清梦了无痕,孜孜别情不可名。夜微凉,星辰惨淡,寒月失踪,华灯初上,人迹三两,渐渐稀薄。瘦影倚白墙,病蟾向青光。

余喜夜,喜冥思,但实不喜苦想。人生多少不如意,也将随东风吹去。是夜,伏案疾书,方知千古文章非宵小鼠辈三言两语蹴就,实呕心泣血之作。然余亦无意言此。此时,寸心百感纠结,凄零过往如飘絮,邀想子美漂泊,有三吏三别流芳,东坡乌台,赤壁至今闻君声。耳畔萧萧竹,眼里累累骨。呜呼,异地多瘴,他乡人贱,感慨万千,橘林杨花更飘荡,形只影单,摩诘独自为异客。想来,天下文人,大抵奔走四方,遍访名山大川,不顾旅途颠簸,寄情峰岚叠嶂,裘马轻狂,悬樽要饮三百杯,狼毫泼墨,肆意挥洒弄乾坤,东风不利,魏武建安作亳乡。

天愈黑,身愈凉,心愈静,习习徐风推纱帐,弥弥歌声入梦来。今夜谁人不安眠?惟将心事锁深眉。绕指丝愁低徘徊,千言万语说不出。想人生几个春秋,去如江水追不回。尔来也有廿十岁,蹉跎日月鬓毛衰。嗟乎,漫漫征途何所似?他年终将凌云志愿遂。软键敲出寂寞声,荧屏饮尽相思泪。却把浮名换浅唱,婵娟仙子踏云陪。太白斗酒一诗篇,伯高青草生满杯。自古伤心非旧事,为谁辛苦为谁累?霸王当年,力拔山兮,羞见父老;沛公顽劣,约法三章,衣锦还乡。滚滚大江东流去,淘尽英雄气概。

华词无浮躁,嘉句勿冗繁。日日望断桑梓处,夜夜幽梦又还乡。小时发髻相逐笑,喜把河里鱼虾钓。举手催促知了飞,伸腿驱赶狗儿跑。最爱无事攀树壁,不畏高险不为桃。怎顾细枝承不住,要看燕子一眼饱。小雏才脱稚气湿,老鸟衔虫归家急。如今小燕初长成,离家远去觅栖息。恐料山林多鹰鹫,可怜崎岖窝难立。世事从来只如此,金笼终不比天地。

天地一书生。辗转反复,忧思嗟叹,不知言之为何物。蓦然回顾,斑斑字迹,潦草难辨,竟默不语,万千思绪,无以具表。

马上就快到中秋节,回想起这么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一丝情怀充斥着我的脑海,回想着家中的美好。

我还记得第一次从学校站在异乡土地的感觉,第一次便是广东,那时候的我们年轻气盛,充满了豪言壮语。以前总是想着无论我们分隔多远,但我们拥有的都是同一片蓝天。其实并不是这样,走在异乡的路上,当我停下脚步,仰头望望头顶的天空,我发现了自己从不曾看见过的湛蓝,这是异乡的天空啊,它和家乡的天空一样的广阔,甚至比家乡的天空更加绚烂斑澜,否则我想怎么可以吸引我不远千里追寻而来?只是现在我们不知道也分不清,在那片湛蓝的天空,那一躲云彩来自家乡,那一躲云彩随风飘泊,那一躲云彩又会勾起了我们思乡的情意。

异乡的天空并非只有孤独和无助,至少我们和很多漂泊在异乡的人一样,每天快乐的生活,在异乡结识新的朋友们,虽然不能和自己说说家乡话,但是毫不影响那份默契和感情,彼此因为同样身在异乡,更加懂得关照和珍惜,我们说着带着各自乡音的普通话,用心地去了解彼此思念家乡的愁绪。

尝试过流浪的人都知道,流浪的人拥有绝对的自由,但是,因为拥有自由是付出了代价的,那些代价有安定的生活,温馨的家庭,温暖的感情。当我们将心交给了流浪的云,我们就知道,流浪不是浪漫,那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决心,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离开家的理由,来加速我们的成长,来丰满我们的羽翼,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坚强的自我,来宽慰亲人的关心。记得离乡的时候我曾经在心中幻想着,离乡的各种励志遐想,但现实却误杀了我们的梦。

都说曾经有过在异乡漂泊经验的人总是特别坚强,其实这份坚强便是独立,因为我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我们只可以在困难来临时逼自己坚强面对,我们只可以在孤独无助时学会平静淡然,也只可以在病痛苦难得时候咬牙坚持。其实我们有时也有委屈,有时甚至苦水满缸,一堆话要讲,但是在异乡的日子让我们学会了一个人思考,一个人欢笑,一个人苦恼。渐渐地懂得将一个人的孤独品味成一种幸福的情调。其实也有脆弱的时候,有时候甚至想可不可以不在勇敢,可不可以在觉得心里酸楚和委屈的时候哭喊出声。其实我也有犯错和迷途的时候,因为在外面面对太多的诱惑,我们也渴望有一颗温柔包容的心房来抚慰我们的伤痛,其实我们更需要感情的慰藉,渴望有一双手在暗夜中紧紧握住我们的手。

究竟什么时候想回到家乡呢?等到累了,厌了,倦了吗?流浪的人也渴望停下脚步,也渴望拥有安定简单的幸福,但是却怎么也停不下脚步,因为我们正踏上了一条惟有前进才可以看到未来的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只能将思绪沉淀进故乡的甜美记忆中,希望可以走进故乡的梦里,满足一颗思乡的游子心。

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

喜欢上了文字中的生活

每天记录着我们的一点一滴

所有的悲欢离合都发表在我们的空间里

——-

聆听红尘曼妙,打造心灵空间。

书写青春忧伤,修筑心灵港湾。

不煽情的文字,也能叙述起那些无力的过去。

我不知道多少年后的的我们去读现在的文字是嗤笑还是泪抑。

或是没有感情,我喜欢文字,喜欢分享。

——-

我最幸福的事情是上能看到那么多的消息。

夜空暗蓝,繁星点点,一柄勾月垂挂于天穹。在这个异乡的夜晚,弹着吉他,唱着这首自己写的歌,颇觉有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伤感。

从我那天离开故乡,离开了东北的那块黑土地,我的双脚便踏上了陕西秦川的黄土。我到时正赶上冬麦收秸的时候。这里六月的麦地就如同北方的秋季。麦是一望无际的金黄色,一阵风吹过,便涌起层层的麦浪。在金色的麦海中偶尔还会见到几棵或一簇葱郁茂密的树。这在北方是决然见不到的。树的青绿点缀在麦田无边的金黄色中,再映着这夕阳的余辉,远远看去仿佛在金色海湾中浮耸的绿岛。这使我不禁想起了那本曾经风靡世界的童话小说《绿野仙踪》。但很快我就发觉我与这里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这里的水是咸涩的,不象故乡的水那般甘甜。还有这里难懂的方言。尤其是这夏季里四十几度的高温天气,让我这个北方人着实的难以忍受。我每到夜里便开始想念我的故乡!

这里的山是他乡的山,这里的水是他乡的水,这里的人也是异乡的人,唯有这天上的月依旧是我故乡的月,一路陪伴着我从故乡到这异乡来!我从小就喜欢月,常看窝居窗前月。上学后,我知道了她既是秦时月,也曾关山来。既有举杯邀明月的醉酒月,又有千里共婵娟的相思月。如今在我面前的月则是举头望明月的思乡月了!

我打开行囊,取出一个小小的布袋。这是一袋我故乡的土,是我临行时带在身上的。在这黑油油的泥土中,我能依稀的感到那浓浓的故乡气息。轻轻捧起它,同时也捧起了压抑在心底许久的思念!

也许,为了不让家人和领导们失望,我会说:我喜欢!可是发自自己心底的那个声音却告诉我:我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我甚至看到那些数字就觉得闷得慌,可是我没有勇气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心里的真实感受!

我和任何女孩子都一样,一样有过自己最初最美的梦,可是梦醒后,我发现自己却是站在别处,虽然站在这里也能享有别具一格的风景,但是总是觉得有点落寞,有点伤感,毕竟不是站在自己想站的窗口看世界,难免觉得有那么点遗憾。

就如我每次看到落叶凋零,就会伤感一样,看到生活中或多或少的缺憾,总会觉得命运是如此的冷酷。注定不是你的,怎么留也留不住,命中是你的,绕着圈也会回来找你!

所以,不管再怎么不喜欢现在的处境,我都不会放弃,我会更加努力,努力去做好目前的事情,学会给自己调心态,学会好好的面对现实,为的是将来自己有能力为自己说话,只有那样,我就离自己的梦想近了,希望能再近,再近,再近点。。。

如此想来,心里也便没有了妄想,没有了对生活的不甘,有的只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更高的追求!最重要的是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加油吧!为了自己的梦想!

异乡散文篇十二

其他户都领取了补偿款,唯独秋生一家扛着不签字也不领。

市、区领导多次到镇上听取这个企业项目进展情况,并反复说机会不等人,要求镇上抓紧清理项目土地,确保项目按期开工。

镇政府干部又多次到秋生家走访做工作,秋生就啃一个理儿,说,政策和他们一样,我就签字搬迁。不同意,咱就各走各的道。

干部说,你的拆迁款我们已经单独以你父亲的名字打了一个存折,在镇上放着,你们再考虑考虑,若同意就去签字领取。

说完,就走了。

让秋生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一夜之间,自己的家就没了。

深秋的一天晚上,冷冷的风呼呼地吹着,听得人毛骨悚然。突然,秋生听见外面吵吵闹闹的',从窗子里望去,看到一帮人正朝着自己的家走来,黑压压的一片。

一会儿,脚步声中多了车辆轮子碾压土地的声音,警车拉笛的声音,村里的狗叫声,全部搅在一起,打破了小村的宁静,让这个夜晚如同张着嘴的怪兽一样狰狞可怕。

咚咚咚——砰砰砰——秋生家的门被砸开了,有几个人来到秋生爹娘身旁,把他的爹娘架起来,亦步亦趋搀扶到村委办公室。还有几个人,不顾秋生的大声嚷嚷和反抗,把他架到一辆车上,左右有人看得严严的,任秋生怎样挣扎也无济于事。

只听到锅碗瓢盆叮当乱响的声音,这些人把秋生家的家具清点后搬到村委办公室。一些零碎的家什,凌乱地扔在地上。有的碎了,有的扁了,有的被扔到了院里的一角。

随后,一辆铲车扬起铁臂,一下子铲断了秋生家的屋脊。房子就像一个截瘫患者,轰然倒地。秋生眼里带着泪,大声喊,你们不能这样做,这样与土匪有什么分别!!!

秋生的呼喊,很快被轰鸣的机器声淹没在浓重的夜色里,像是一曲绝唱……。

异乡散文篇十三

秋生父亲气病了,母亲在医院照顾。秋生临时租了一个住所,安置自己的家。

从那一天开始,秋生便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之路。

到镇上,到区里,到市里……。

递出去的信,一摞摞的。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回复。

秋生到当地法制局反映,法制局工作人员说,过了行政复议期限不予受理。

到当地法院起诉,法院工作人员说,高院有规定,暂不受理有关拆迁的案件。到当地党委政府反映,政府说,拆迁是符合有关政策的,让他别再到处找了。

就这样,秋生了为了讨回自己的公道,来来回回折腾了两年多,始终没有结果。信访部门把秋生这件事当作一般信访处结了,不再重复受理。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去年,中央出台新政策,要求法院必须受理群众的正常诉求,不能推卸。有干扰说情的领导干部,一律记录在案。

秋生看到新闻,如同看到了蓝天。便动了脑筋,找了一个律师反复咨询探讨。以爹娘名义起诉了当地镇政府,控诉镇政府超越权限拆迁。

当地法院受理了。一审的时候,秋生叫上爹娘一起去旁听。法院一审判决镇政府超越权限拆迁,系违法行为。

秋生一家胜诉!

走出法庭,秋生不顾爹娘的安慰,蹲在法庭门口,呜呜地大哭。两年多的奔波劳累,两年多的委屈,海水一样涌上来,把秋生淹没了。

这是当地第一起民告官胜诉的案件!

很快,当地镇政府感觉下不来台,面子上过不去,反诉。市法院二审那日,秋生一家又来旁听。

最终法院判决维持原判!

这次,从法庭走出来,秋生的爹娘也哭了。秋生望着法庭门口上方的国徽,眼里溢满了泪水。

镇政府违法判决定案以后,秋生很快组织上诉,要求镇政府对其家庭、人身、物品及精神进行赔偿。这次,由于有了上次的违法判决,秋生一家很快非常顺利地拿到了赔偿。

政府为了公平和稳定,对当时沙柳村同秋生家补偿标准一样的农户,也追加了补偿。

赔偿完毕后,秋生并没有作罢。提出诉求,要求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当地纪检机关很快便启动了问责程序,分别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