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3:53:50 页码:14
2023年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汇总18篇)
2023-11-23 23:53:50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一种激励和肯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和冲击。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注重客观评价和自我反思。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一

今天是清明节。父亲离开我们即将两年了,他老安眠的地方己经长出些许灌木,杂草小树已经淹没了那条小径。去年清明我在微博上看到别人写怀念父亲的文章。

我很震搣,父亲的离世,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致使我今天想抒发对父亲怀念的文字。另外我想写这些文字还有一些原因,我在生活中遭遇到磨难,在工作中遭遇的挫折让我明白了父亲一生的不容易。父亲姊妹七人,二个弟弟,四个妹妹。父亲是长子,爷爷奶奶由于生养太多,在父亲童年那个年代,不得不掇学在家,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养活弟弟妺妺。那年他才十岁勉强念了两年书。

十二岁那年父亲随爷爷学手艺。由于父亲勤劳刻苦,不到一年,就能独立操作。在他那个时代由于父亲勤奋好学,不到十五岁就被一家国企聘用,由于他那过硬的技术,很快被委以重任。随着父亲的成长,姑叔们也在渐长大,爷爷奶奶没办法,把父亲赶了出去,那年才十九岁。

就这样父亲带着母亲住在外婆家。几年后父母亲生了我们姊妹四人。就在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处世,留下还末成年的小姑小叔,没办法,三十六岁的父亲只能带着我们和小姑小叔成家立业的重担。在那样艰难的岁月父亲把我们三个孩子培养读了大学,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我们眼里父亲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虽然只读了将近两年书。可被他所在的单位一直委以重任,直至退休。可父亲离休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可他一直强撑着不让我们知道。一直到父亲确诊患了食道癌晚期生命只有五个多月时,我们做儿女的都哭了,我们愧对他,象天快要塌了一样。

随后两天我们都陪在家里,我想他一定很痛。也很恐惧。所以我就一直握着他的手陪他老人家,中间总是要跑开与其他人在一起,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和内疚…二零一二年,八月九日九点二十分父亲他老人家永丗长辞,享年六十六岁。

办完父亲后事后,我整理父亲的遗物,我感到无限的悲伤,基本没什么值钱的衣物,父亲一生节俭,把一切都给了儿女。在这两年里,我时常梦到父亲高大的背影,时常梦到父亲的教悔。父亲愿您老在天堂里一路走好。正如我的老父亲歌中唱的那样,下辈子还做你的儿女…!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二

我有一个妹妹,她是老天赐给我的天使。

我大她七岁,妈生她时,桃花正吐露芬芳。于是她的名字就有了个“芬”字。

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小时候胖乎乎的,白白净净,有一头天生的卷发,和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像个洋娃娃。她出奇的聪明,不到三岁就认识五百多个字,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会从一数到一百(爸教的)。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她四岁时,爸,妈,哥,我,还有她在床上打牌。“赶三皮子”赌钱玩。一赢了她就眉开眼笑,输了就不高兴,要是快输光了,再看她时,没听见哭声,只见眼泪像滚豆一样往下掉。妈妈就会把我们所有的钱全抢了,放在她面前。泪未干,却又笑了。

要上学了,她才四岁,老师久仰她名,到家来,要她提前入学,上一年级。她很怕生人,胆子小。上了一天学,硬是不肯去了。我送她去学校,记得当时我穿的是一条红连衣裙。到了教室,她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死命地抓住我不放,好不容易把她这只手掰开,那只手又抓住了我的裙子。小小人儿,不知哪来那么大劲。我拿她没办法,僵在那里。这时艾老师(以前教过我的)走过来说她太小了,回去再说吧。明年再来,她好像听到了特赦令。我也只好带她回家。一路上,我是把她打回去的,恨铁不成钢!

第二年又上学,由于她成绩太好,老师很看重,慢慢地也不怕人了。从今往后就一直当班长。大大小小的奖状贴满了墙壁。她是我家的骄傲……她能写会算,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也很会画画。家里最早会电脑也是她(现已有七年网龄)去年学会了开车。拿到了驾照。我相信,就算给她个飞机,她也一样会开上天。只要她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三

他是翱翔于山顶的雄鹰,是越过草原跨向昆仑山的奔马,他是古时的夸父,是夜间唱歌的神鸟,是藏躲在太阳深处的火焰,然而他还尚未用心中的火光彻底照亮这个罪孽深重的人间时,却一头栽倒在了大地的裂缝间。

从此,他躺下的这块土地上,必然会生长出许许多多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来,它们将是他的化身,是他在另一个世间的存在,他的血液必将会永恒地滋润这块土地,当然,他也会守护着它们,陪伴着它们,一旦发现其间长出恶劣肮脏的东西来,他将在第一时间内将其连根拔掉、斩草除根。

他尽管是带着无限的遗憾走的,但他却比常人和众多小说家多出一块高贵的土地。这或许是一个小说家最为圣洁的归宿。就像一颗星辰,乌云虽能在某些时分将其遮住,却丝毫不能掩盖它那耀眼炙热的光芒。

此人是谁?便是红柯。

生活中的红柯我并不了解,红柯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我通过反复阅读他的《昆仑山上一棵草》《刺玫》《扎刀令》这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后而建立起来的。我仅仅熟悉了小说家红柯的面目,但我觉得作为小说家的红柯更接近他的心灵和灵魂。

他或许是那匹在沙尘暴中挣扎的白马(《打羔》),或许是经常将槐虫吃进肚中的怀成(《槐虫》),或许是苦苦寻找美丽的诗人(《再来一次春天》),或许是飞舞在土塬上的白天鹅(《病房》),或许是刻在昆仑上的生命之根(《昆仑山上一棵草》),或许是那圣洁的新疆少女(《霍尔果斯》),或许是骑着毛驴抵抗死亡的老人(《骑着毛驴上天堂》),也或许是那个因喝泉水而怀上大地的孩子的男人(《廖天地》)。

当我一篇一篇进入红柯的小说世界时,我吃惊地发现,红柯本身就是属于大自然间的一株植物,小说家的他正是用自己的体验和独特的观察力去营造出一个圣洁的世界。

毫无疑问,红柯的灵魂是容不下污浊的,他笔下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化作为世间的圣灵,比如白马、绿草、荒漠、太阳、雪山等,显然它们是通神的,它们懂得神灵的语言,它们向往纯洁与美丽,也正因如此,它们的灵魂里才镶嵌上了一层深深的失落感和忧郁感,这种感觉本身就源于心灵的困顿。对美的追求,是红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人在说他小说题材的特殊,但我并不觉得这是红柯的最大特点,因为任何伟大的题材,一旦经过时间的淘洗,都会被风干。

在我看来,红柯的最大特点在于追求圣洁却不能抵达圣洁的痛苦感,他审视每一个普通的人物,他试图让他们替他越过天山,抵达圣洁,他深知,世间本是苦涩的,甚至是乏味的,唯一能消解苦痛、乏味、单调、无聊的途径便是给他们赋予生命的活力和原始的激情。

红柯是复杂的,他有着托尔斯泰式的`辽阔,也有着福楼拜式的精致,亦有着张承志式的心灵流露,他的语言庞杂繁密,像机关枪一样扫射,让人应接不暇,但丝毫却不会产生疲惫的感觉,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钦佩。

有人责难红柯的小说显得嗦,但我要在这里反问:托尔斯泰嗦吗?陀思妥耶夫斯基嗦吗?巴尔扎克嗦吗?某种程度上讲,嗦恰恰凸显了社会的复杂与广袤。

任何伟大的小说都有瑕疵,因为小说本身就是小说家的一种偏见,如果失去了偏见和独特性,小说就会让人生疑。

难以想象当代小说家里若没有红柯将会是怎样的一个风貌,在出现信仰危机、人性逐渐败落的时代背景下,红柯却身穿圣洁的雪衣,从天山深处缓缓走来,他用自己干净的灵魂擦拭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好让他们携带着草原深处的泉水,去净化众人的心灵。

一个小说家的价值,取决于他自身的独特性和那颗永恒的心灵,与众多平庸的小说家相比,红柯是幸运的,他自始至终,都在努力保持住这两样对小说家来说无比珍贵的东西。如今,他人尽管走了,但他的小说却永远活着。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四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恍惚间二十年过去了。清明节,每年这个祭奠日到来之际,我会带上好多纸钱和供奉的祭品,最最不能忘记得就是葡萄给我的父亲上坟,而在这时侯我也总会想起父亲临终前那惨痛的一幕。

当我迎着早春的寒意走进医院病房的一瞬间,看到和蔼慈祥的父亲静静的躺在那里,面色蜡黄,双目并睁,嘴角溢出的鲜血滴落在白色的被子上,就像蒲染了我纯净的心。爬在老人身上我喊、我叫、我哭,并无回音,此刻脑海里一片空白,在焦急时刻,我忘记了尊严,跪在了急救医生和护士面前,祈求他们挽回即将离我们而去的父亲,可谁知当时父亲早已经……。“准备后事吧”,医护人员很无奈的撂下这句话便匆匆的离去。爱人拽起我警言相劝,“慢慢想,已经这样了,爸去了,还有妈呢,你是家中的老大,准的顶着吧”。弟弟用那鲜血染红的被子盖住了父亲的脸,我看着床头柜上那堆水果,忽然想起了葡萄,“爸啊,说好我今天给你买葡萄的,怎么不等着就走了那”。又一次我心痛的哭着、喊着,泪水模糊了视线,也冲垮了压抑在心底的疼痛,精神即将频临崩溃的刹那,眼前一片漆黑,失去了知觉……。当我醒来时,父亲已经穿上了装老的衣服,安静的躺在那里,家里的好多至亲围在病房里商量着怎么把遗体运回家。

就这样,19xx年阴历3月12日,年仅57岁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因突发急病临终前没留下任何嘱托,故此,父亲去世时那一刻的痛也永久的深藏在了我的心中。多年来,不管过那样节日我都会想起久别的父亲,尤其是祭奠之日,每当想起买葡萄这件事,藏在心里那份隐隐的伤痛占据着我整个心灵的境地,只因在他住院期间没能满足想吃葡萄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也经常地因为自己的不孝而追悔莫及,惭愧和自责已积聚成终身的遗憾,每当想起心就沉甸甸的.,沉重的负疚感挤压的我无法释怀,会伤心好多天。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位很朴实的村干部,在黑土地上耕耘了一生,为村,为家,也为儿女。村里的官他都试着当过,从60年代的开始小队的会计、队长,大队的会计,村长,党支部书记,以至到临终前。在老百姓中都有很好的口碑,事过经年,在如今的商品时代,村里的老百姓对某些社会现象看不惯就拿我父亲比较,“你看谁谁当干部的时候,哪像这会儿”。

父亲是一个很好的村干部,他关心帮助村民就像照顾家人,谁家有事跑前管后,从无怨言。反之,他对待我们却很严厉,不准这,不许那,甚至有一点错误就罚跪,在当时气愤之余我们心里装着很大的委屈和怨恨,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严教之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父亲是在临终前的一天因重感冒住进医院。那是早春三月的一天,上午我们领着老人家楼上楼下的跑检查身体,所有的项目均无大碍,只是有胆结石,但没疼得迹象,做手术,我们同意办了住院手续。下午出去买了住院的日用品和一大堆苹果,梨、香蕉之类的水果,父亲看见说,又没钱别乱花了,我不想吃,其实我知道她肯定是想吃点东西,也许不是现有的水果,尔后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就想吃葡萄。于是我急匆匆的跑到医院大门口,此时日落西山,给城市留下了最后一抹余晖,夜色也渐渐的降临。

在医院的大门口收寻了半天也没看见摆摊的,情急之下,我跑到了离医院三百米的小市场,看见一位推小单车的小贩便喊住问有葡萄没,他停下单轱辘车,我说葡萄多少钱一斤,她说7元,其实白天才两元一斤,我取下一小串放在称盘里,那人还在游说总共不到2斤全要了吧,我说五元一斤我就买了,小贩不同意,当时没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知道是他敲我的“竹杠”我再和他制气,二是那年代确实缺钱,当时我每月一百五十元工资,或许到第二天用十元买五斤葡萄,何必今天用十四元买二斤呢,想了想我就买了4元钱的葡萄返回医院。父亲一粒一粒的吃下那小串葡萄让我再拿,我不好意思的安慰说明天咱再买,今天太贵。父亲很理解的说:“没事,明天再说吧”。可谁曾想到我深爱的父亲再也没等到明天,从此再也没有吃上我给他买的葡萄。节省了十几元钱却买下了永远的遗憾。每次想起他吃葡萄的情景我的心便像针扎一样的难受,为自己的不孝而心寒。

事过多年,静心思忖,对于父亲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果,我没能报答,心存更多的惭愧,已无法弥补,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子女一定要珍惜现有的双亲,学会感恩无论贫富该尽孝时别犹豫,倘若错过机会将遗憾终生。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五

朝霞捕鱼长江里,夕阳荷柴老山中。山南水北神仙地,天上地下绿色风。

江浦,著名的树苗之乡,令人神往的地方。那里的天碧蓝如海,那里的云干净如雪,天地间流淌着鲜活的氧气,晚霞里荡漾着极乐寺的钟声。大学校园充满着美丽的青春,白马湖水倒映着秀丽的山影。

春风吹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雪松、龙柏、香樟树都张开了手臂欢迎远方的来客。大片大片的广玉兰,白玉兰也都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池塘里野生的茭芽菜奇嫩奇鲜,菜地里满是嫩绿泼展的矮脚黄菜苔。

久负盛名的芦蒿是江浦的特产,满大街飘香。独特的清香,脆嫩爽滑。你要是春天到江浦来,你就有口福了。

夏日灿烂的阳光普照在北郊的荷塘上,看那碧绿碧绿圆圆的荷叶高低交错,重重叠叠,一泻而下,四望无边,蔚为壮观。忽隐忽现的荷花温柔娇羞,如姑娘们白里透红的脸,朵朵含笑让人怦然心动。人们常在这里流连忘返。

还有南农研发的小西瓜个头适中,汁甜如蜜,还有金黄的香瓜,香气扑鼻。红红的水蜜桃鲜嫩多汁,一口咬下去真是“鲜血直流啊!”江浦的夏天是热烈欢腾的季节。

秋天经过夜间寒霜的洗礼,阳光更明媚了,空气更洁净了。天也更蓝,云也更白。

无边的稻田唱着丰收的歌,起伏着金色的波浪,波浪里飘出阵阵粳米的.浓香,波浪里闪耀着的阳光。

农家的房前房后,柿子树的叶子已落尽,枝头挂满了红红的小太阳,你不需要吃了,就单单看几眼都是美的享受。

山上的栗子此时也成熟了,撑开刺猬一样的壳,裂缝中可见到紫铜色油光发亮的栗子。有的口张得大的已摇摇欲坠,让人到痴迷。

河沟里池塘里到处都是老菱,你不必烦神自己去摘,西门的批发市场多的是,花一点小钱就能拎一大方便袋回来。淡淡的甜香,沁心爽口,煮着当零食吃,剥出来烧鸡做菜都是上等美食,令人回味无穷。

还有粘粘的糯玉米,紫红色的肉扁豆,蛋黄一样的烘柿子等都非常好吃。

江浦的物产丰富,风景也美。城南河公园是依河而建的。分东西岸两部分,南北两大块。东西向的珠泉路与南北向的城南河十字交叉,交叉点就是美丽的彩虹桥。站在彩虹桥上看那清澈的河水在脚下流淌,鱼儿在水中游,两边的垂柳依着大理石栏杆,一起摇摆着它们无数条如丝般的彩带,与水中的倒影同时翩翩起舞,城南河便就此活起了。

公园里奇花异草应有尽有,上千亩的公园里种满了香樟、广玉兰、白玉兰、银杏、紫荆花、栀子花、樱花、桂花、山茶花、草坪、韭菜兰等等数不胜数。鹅卵石的小径穿越一丛丛茂密的紫竹林。

金秋八月这里的桂花是绝对的主角,点点金黄的小花香遍全城,沁人心脾。

城南河你或许比大作家徐志摩笔下的康河还要美。

市民广场的北侧是的凤凰山。山崖上有人工瀑布,逢重大活动时会开放,那气势真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那声音真就是万马奔腾。

山顶上是气魄宏大的凤凰阁,雕梁画柱,飞檐翘角,格子门窗古风再现优雅别致。

若想清静自由,只须没入青白色的竹林深处,你一下子就超然了。可以坐可以卧,可以跑可以跳,可以唱可以笑,可以静默沉思,可以自高自傲。一切全凭你高兴,没有人为的束缚,没有思想的包袱。一瞬间忘掉了所有的不愉快。

若想领略风光,可登上七层凤凰阁顶,四周望去苍苍茫茫,林立的高楼错落有致,在阳光下烁烁生辉,安详而富饶。葱郁的香樟树与宽阔平直的马路描绘出美丽的全城鸟瞰图。再向远方,北望便是造化神秀,连绵起伏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望翻过滚滚长江,便是美丽的南京。

此时你的心会更宽,更高,更开放;人也更健康,更精神了。

冬天雪花飞来时,江浦虽然不是北国的风光,也没有千里的冰封,但却有另一种可爱的银装素裹。

江浦啊!美丽的城市,富饶的土地,我在那里度过了八年之久,怎能忘记!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六

天快亮的时候梦中又见到了母亲,母亲还是生前的模样,身体很虚弱,却仍然很有精神的干这干那,不停地忙碌着。母亲和我说你把我的被子拆了洗洗吧!老是沉,我拉不动。要不是我自己就拆了洗了。就说了几句话我便醒了。睁开眼看看,天刚刚亮,再也没了睡意。

母亲身上的火力很大,总是喜欢很轻很柔软的被子,被子略微沉一点便会感觉不舒服。这样托梦给我不知是啥意思。记得给母亲下葬时盖的被子也是很柔软的,不是妈妈喜欢的丝棉的哪种,是棉花做的。

一天里梦境不停地在脑子里重现,心有点惴惴不安。不知母亲在天国里可好?不知缺什么可托梦给我,我再满足您的心愿。

唯一让我心安的就是母亲到了天国以后,不用再被疾病所折磨了。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脸愁苦的模样,整天捂着胃呻吟着。母亲的呻吟声似乎始终伴随着她。

屈指算算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要半年了。母亲的离世没有给我带来致命的打击。我倒有和庄子击缶般的感觉,母亲终于可以解脱了,再也不遭受疾病的折磨了。母亲虽然离开了我,可是印象中好像母亲还在老家住着,好像没有离我而去。只是不用再担心母亲生病住院了。

近段总能梦见母亲。有时在梦中能感觉母亲在我耳边说话,很严肃的样子。

我总是相信有心理感应一说,在冥冥之中,有因果,有报应。

去年11月17日早晨,我还在梦中被母亲的呼唤声惊醒。睁开眼以后感觉很是诧异,我和母亲远隔千里,却能很清晰地听见母亲的呼唤声。那声音是悲哀的,有点急喘,有点无耐,还有点无助。我呆呆地坐在床边上,心中被万分的恐惧所代替,难道是母亲的大限到了,在呼唤着我,想和我见最后一面吗?如果是肯定的,马上就能接到老家的电话。我在心中和母亲说:“等等我,妈妈,我已经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就三天!”

焦急等待中忽然想起今天是儿子学校开家长会的日子。如果不是母亲从梦中把我叫醒,还真耽误事了。看看时间不早匆匆收拾东西坐车去学校。在学校的半日内心中是惶恐不安。家长会结束后慌忙打通了老家的电话,被告知母亲没事,还能出去晒太阳呢!憋着的一口气终于吐出来了。没事还行,真是吓死我了。

这几天好几件事等着我处理,暖气试水时管道漏水,屋里几乎全部是水,只好请人修理,家具东西拉的到处都是。我已经买好了20日回老家的车票,想回去跟母亲再呆一段时日。

一切收拾完毕后,踏上了回老家的火车。21日10点多见到了母亲。母亲躺在床上面无表情,说话有气无力。对我的到来没有一点的欣喜,还是和以前的表情是一样的。母亲的脸有点浮肿,双手和双足也肿了,完全和母亲原来那样尖巧瘦弱的双手两样。母亲的喉咙里总有黄黄的痰咳出,出去走路的时候需要人搀扶。多么刚强的母亲,以前完全是自己特立独行,做什么事都不会去求别人帮助,就是在和我一起过马路的时候,我拉着母亲的胳膊也会被母亲毫不客气地甩开。如今的母亲是这样的虚弱,虚弱的再也刚强不起来了。

和母亲见过面后我便出去办事了,直到晚上才回到了母亲的身旁。母亲不说话,自己能动手倒茶喝奶,我则躺在母亲的脚头睡下,第二天早上嫂子早早的给母亲把饭端进来。母亲端着碗慢慢吃着。本来母亲的饭量不大,早饭是母亲最能消化的,一般母亲在早上吃进去的饭最多。看着母亲的饮食我可以放心了。只要能吃能睡就行。照例我又出去忙我自己的事情了。

第二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又躺在母亲的脚头,母亲咳着喉咙里的痰,用纸擦着。忽然她说:热,把空调关了。看着母亲急躁的样子,慌忙把空调关上。母亲让我把她的枕头垫得高高的。示意让我睡下,她则用手紧紧地握着闹钟,看着指针和时针慢慢地滑行。

凌晨2点钟被母亲的呻吟声惊醒,母亲表情很痛苦,好像很燥热,有气无力地问我几点了。我看看表说2点了。问母亲饿不饿,喝奶不喝,母亲痛苦地摇摇头。说才两点,你睡吧!我知道母亲一般都是早上4点起来吃东西,需要消化一部分食物来填充她的胃。

3点的时候被母亲起床的声音和呻吟声惊醒,赶紧爬起,母亲问我几点了?我说3点了。母亲又是不语,示意我睡觉。不到半个小时被母亲更大的呻吟声惊醒。看着母亲痛苦地一直手紧紧地握着表,另一只手紧紧捂着肚子。赶紧和母亲说:“我给你倒奶吧!”

“奶我已经喝够了,不想再喝了,你起来给我做饭吧!”

“你给我做几样饭都给我放在桌子上,我随便的挑,想喝哪喝哪!”

“我要喝豆腐脑,胡辣汤,面汤,小米粥。去吧!各样都给我做好端来,我想喝啥就喝啥!”

外边的天空还被夜幕笼罩着,哗哗啦啦下着小雨,匆匆穿好衣服打着伞出去,去看看能否完成母亲的愿望。打着伞,街道上没有一个人,静极了,只有昏暗的街灯和垂直落下的小雨无声的陪伴着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着。街上真静啊!没有一个人,连卖早餐的也没有看到一家。

就这样在几条街道上寻觅着,忽然看着一家店铺亮着灯,好像几个人在忙碌着,说不定会有早餐做出。等我说要买早餐时店老板说了:“你也来的太早了吧!还不到4点,今天是星期天,人不需要上班都起的迟,现在锅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呢!”

只好悻悻地离开了,回去先把母亲要求的面汤做好,再熬小米粥,等5点多再出来买豆腐脑和胡辣汤。面汤很快做好了,给妈妈盛了半碗。母亲喝了一点点,忽然叫起了我侄女的名字,让再拿个碗给那个坐在凳子上老头。说那个老头快要饿死了,行行好,做点善事。看着母亲不停地叫喊,那个凳子上空无一人,却不停地让人家吃饭,看来母亲的意识有点恍惚了。

看着母亲喝完了半碗饭,我和母亲说现在卖饭的还没有开门,到5点我再起床给你买豆腐脑和胡辣汤去。我想趁着这时间差再躺在床上休息一会。谁知母亲却对着我大发雷霆。

“你那么胖就知道睡,还不该减减肥。”

“你能别用那么大的劲行不,你一动整个床都动。”

听着母亲的训斥,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回来了两天连一句亲热的话都没有听到。半夜出去给你找饭换来的是这样的言语。妈妈,能说几句好听的话不。

5点多起身到街上买来了豆腐脑和胡辣汤,母亲只喝了一点点就睡了。

白日里我又去忙我的事情了。

下午我回来的时候,母亲能够起床自己换衣服。嫂子也在屋里。母亲看见桌子下面有一箱“六个核桃”礼盒,便说:“六个核桃,我还没有喝过呢!让我喝一桶吧!”

听着母亲的话像小孩一样,母亲的表情很微妙,满脸高兴的样子,好像没有了一丝痛苦。其实母亲啥饮料都喝过,母亲是最喜欢喝饮料的。六个核桃母亲不知喝了多少箱了。

“妈,你没喝过六个核桃吗?”我笑着问母亲。

母亲还是一脸惊喜地看着嫂子,好像还真没有喝过六个核桃,似乎想尝尝它到底是啥滋味。

嫂子马上打开箱子,拿出一桶打开递给了母亲,母亲很快便一饮而尽。

看着母亲的模样让人感觉很想笑。

晚上几个同学相邀见面,我便离开了家。

第二天早上五点电话铃忽然响起,我有个不详的预感,难道是妈妈?接到了嫂子的电话,让赶紧回去,母亲去了。听到了这个消息,慌得穿上衣服起身就跑,本很近的路却感觉步子是如此的小,走路是如此的慢。

赶到家的时候,全家人都站在了母亲的面前,等待着救护车拉妈妈回老家。看着妈妈的遗容很安详,好像很平静地走了。

我庆幸在母亲活着的时候及时回到了她的身边,能在她身边睡上两晚上。如果是母亲过世了我再回来,那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当亲人说我回来的真是时候时,我说是母亲在前几日在梦中叫我回来,想看我最后一眼。都暗暗称赞冥冥中的呼唤,真是神奇。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七

春天绽放的不止是樱花,还有爱情,而你却把樱花,定格在了永恒。记得你曾骄傲的说,这个世界你深深的爱过,而你却在最灿烂的花期,选择了瞬间毁灭!

每年的这个时节,我都会特别的想你,想你那明媚而清纯的笑;想你那双迷人的大眼睛;想起你那乌黑披肩的长发。无数次无数次的在梦中看到你,一切的一切都还是曾经那美好的摸样。

两年前的那个春天,你为了一份不被家人认可的爱情,用一种最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而美丽的生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那些深爱你的亲人和朋友。记得,第一年的清明,我和几个同学去坟头看你,看着你坟前长出的些许小草我们都哭了,为你流下了心痛的泪水,带着深深的'眷念和不舍,为你唱起了你生前最爱的歌谣。

你离开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我们曾一起在东莞上班的日子,想起那一年那些人那些事,想起那些熟悉的街道,也怀念着那些永远无法取代和割舍的味道。

那时候我们都正值青春年华,可以说那是我们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吧!那时我们每天三点一线的上班下班,完全不觉得生活枯燥无味,反而还很开心很知足,日子每天过得都是那么惬意悠然。而今,工作生活都比那时候好了很多,却再也找不到那种快乐的感觉了。

令狐,你的初恋,你生前最爱的男人,因为世俗最终没能在一起厮守的恋人!这两年我一直在找他,通过以前的同事到处打探他的消息,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想带他去老家看看你。可是自从我们离别后,辗转了几个城市,换了几次号码,最终我们都失去了联系,现在我唯一记得的是他来自贵州铜梓,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寨伢子。

也许,他至今都不知道你离去的消息;也许,他正在带你私奔的那个城市做他的板师,携带妻儿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茫茫人海,要寻一个人谈何容易,但是我不会轻易的放弃!因为我知道曾经你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和他在那样的环境中深爱过!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八

爸,走了。在4年多前的一个深秋;在一个寒冷而漆黑的夜晚。像秋风里的一片落叶,轻轻的,无声无息的,随风飘去。没有一丝惊扰;没留下一丝痕迹。

爸,走了。带走了他的作品;带走了纸和笔,我想:“在天堂里,有写作陪着爸,爸不寂寞!”

爸,一生默默无闻,与世无争。他平和善良,真诚待人。他勤劳简朴,粗茶淡饭。爸,唯一的爱好是写作。

爸的晚年生活是充实和快乐的。从退休开始,他就每天坚持写作,一直到他去世的前两个月。爸的回忆录,整整写了十几本。爸写得一手好字,我们小辈的字都不如他。

爸,像收藏宝贝似得收藏着他的回忆录。在他去世的前两年,我把回忆录的一部分制作成了一本书,当成生日礼物送给他。他高兴得不得了,包了书皮锁在柜子里面。

去年的深秋,我爱上了写作,写起来就忘了吃饭,甚至忘了睡觉。爱的如痴如癫!它给我烦闷无聊的生活带来了惊喜;是我在苦苦寻觅中找到的爱好。我想,我将像爸一样,把写作视为珍宝,用写作陪伴,走过以后的日月,一直到老。

我不知道,这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还是天堂里的爸,赋予我的灵性。为此我感谢上苍;感谢命运;感谢世间的一切。但我知道,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您,我的爸爸。因为我的身体里流淌着您的血液;我的每一个细胞里充盈着您的基因。我才得以,如此的多愁善感;如此的真诚善良。

在我的小说里,我给爸写的回忆录,做了一本书。它比我给爸做的那本深蓝色书皮的书,要漂亮很多。这本书的书皮是浅褐色的麻纹纸,封面左面是连绵起伏的高山和山下古朴的村落,右面是繁华的城市。村庄和城市,通过一片原野自然的融合成一幅水墨画。右下面是书名《我的故事》。我想:“那渺渺炊烟升起的村庄是爸的故乡;那华灯高照的城市是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爸对那本书,一定很满意。因为从那时起,我就不再做噩梦了,也不再彻夜难眠了。

写作使我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了;使我空洞愚笨的大脑充实了;使我惊恐慌张不知所措的灵魂有了一个寄放的地方。

写作,让我感慨:在这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们姐弟兄妹今生今世能够走到一起做亲人,是多大的缘分啊!为此,我要用爱去滋养呵护这份手足之情。

爱是我唯一要做的,用爱去拥抱我的亲人,我的孩子。只有爱,才对得起我们大家今生今世拥有的缘分。

写作,让我更加理解了爸,爸淡泊平和的心态;爸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笑容。让我对生命,对生死有了新的感悟:人的一生,富贵也好,贫穷也罢;短暂也好,长寿也罢;闪耀过也好,默默无闻也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得自己去走。都得归于泥土。都是一个独特的唯一的生命过程。都值得我们去敬畏。

无数的人,从生到死,无声无息。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让人们记住的,又有几人?即使名垂千史,又能怎样?当下的感受,能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不必强求自己,更不要勉强别人。

爸,我会像您一样,坦然的面对纷乱繁杂的社会,不羡慕别人;不轻视自己;不埋怨命运。

在这,清凉寂静的夜晚,我凭窗而立,向神秘浩瀚的宇宙发问:天堂真的存在吗?有的,一定有的!那里没有痛苦和疾病。

愿天堂里的爸,过的好;愿天堂里的爸,保佑妈和我们全家平安健康。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九

并不特别喜欢旅游,只喜欢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到什么地方都无妨。

即使不是在深圳,只在深水埗,能够在一起,做过一些事、看过一些风景便好。不过,如果是外游,事情更加重大,又要过关,又要证件,不知不觉便共同干了番大事似的,方便日后回忆。

身在外地,比留在香港放心,平常各有各的家要归,聚会时不免各怀鬼胎,望一望表以为急着要走了,几乎没有一刻平静过。如果在异国,大家都无家可归,午饭吃完,还是要一起看景游地的.,晚饭吃完,要看表便看,顶多是一块回酒店,同归于睡,明天再来,逃不了。

你看那地方多好,某某与你一起看,那地方就更好。如果那地方不怎么样,有某某在,还算是好样的......这真是旅游真理。找得到一个你这样着紧的人去玩乐,而他又愿意作伴,还何须花心思在行程设计,三天这里四夜那里?飞机火车船?只要一起就好,其他统统豁出去了。

问题是,这个人又去哪里找?找到了,何止旅游?什么都可放开不计较。找不着,或不那么称心,便只寄情于食宿问题,交通问题,研究当地风土人情,背熟历史文化资料,才找着远行的意义。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

惊闻我省著名作家红柯先生溘然离世,我简直有点不能接受,一者先生还很年轻(仅56岁),二者先生不久前还在微信有活动。先生的溘然离世似乎没有一点征兆,噩耗来的有点突然,一时半刻让人难以接受。

我与先生是微信好友,时常保持联系。在文学上,我们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先生的身份既是教授又是作家,故让我倍感亲近。初识先生,是在第五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上,当时,先生作为嘉宾参与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时与会人士不少,先生来到时,默默坐在会场一角。我久闻先生大名,就与江西同仁万东明先生一块前去拜见。我赠送了自己首部著作《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并提出与先生合影。先生毫不拒绝,在会场一角我们合影。这便让我留下了今世与先生的一张宝贵的.合影。

先生年轻,我以为来日方长,以后还有机会拜见合影,请教文学,谁知这竟然是一次永别。“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先生朴素,为人低调,丝毫没有一点架子。看看先生头衔与成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获得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奖等多项大奖,是目前全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多次入围茅盾文学奖终评。先生作品诸多,可谓著作等身,拥有如此之多成就与荣耀,与先生朴素低调之为人相比只能更让人肃然起敬。

先生没有一点名教授和名作家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曾为《古徵文学》题词:“《古徵文学》参天大树长青”,足见对校园文学的厚望与期待。当时,先生坐在台下会场一角,经组会人员反复邀请才走上主席台。可见,先生不张扬,不骄傲自大。这是为师者、为学者、为作家的最可贵的品质。先生做起报告来,滔滔不绝,语速很快,就像打机关枪。因为勤奋写作,加之为师大学生上课,先生几乎谢顶,只有稀疏的头发飘在头顶上。可以看出,先生为了写作和学术、教学付出了多少心血。先生的报告很精彩,多从自己创作经历说起,真诚朴素,温暖感人,于人很有启发。之后,我与先生相互留了电话,保持联系。先生的这一篇报告很精彩,后来发在了我主编的《古徵文学》(第1期)卷首语上。

之后与先生的联系多了些,我曾请教先生对我首部散文集《诗意语文——走笔黄土地》的意见。先生很高兴地做了肯定,他说作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能写出这么好的散文,的确不多;另外,他还说这本书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精品,他还关照我以后再出个精品集。虽然与先生交往不多,但先生对待文学晚辈的感情和态度确是令人感动。

之后,我们还有了一些联系,在微信“中国教师作家”交流,发表见解,我的一些观点都得到先生支持。可见,先生是与我有着一定的缘分与共同趣味的。后来,在我第二部散文集《诗意语文——游牧心灵》即将出版时,我请先生为我作序,先生慨然应允,为我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四千字的雄文《迈向大散文的格局》。该文先后发表在《陕西作家网》等,后被名人网。先生对待文学晚辈的态度不敷衍、不应付,是一个很敬业、认真做事的人。先生在百忙之中,能够为一位文学晚辈做这样的文字功夫令人敬仰。

先生走得匆匆,我们很多人还没来得及拜见先生,先生就永别了我们,这真是噩耗啊!“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一

凉椅,在夏天,一听到这名儿,就有了几分凉意几分惬意。

凉椅一般是祖传家俬,靠背是一些竹片,用棕绳编辑而成。虽简陋,但一靠上去,刚好把整个身子安放得服服帖帖,且有弹性,比坐硬板凳舒服。

因此,凉椅成了农家不可或缺的家俬。在炎炎夏日,在时光被蝉声拉得老长老长的午后,父亲靠在凉椅上眯一小会儿,打个盹儿,下午下地干活才会干劲十足。

凉椅用得久了,那些茶色的竹片靠背上,就会因为汗水浸染而形成一个的深色“背影”。那“背影”里,有父母的影子,有父母的疲惫与困乏,也有我们甜甜的鼾声,和让我们垂涎三尺的白日梦。

夏天到来之前,父亲总不忘把旧凉椅修补一番。更换或添补被坐断的竹片,重新编织或绷紧已经松弛的棕绳,使它们完好如初,牢固如初。

凉椅,顾名思义,是纳凉的工具。不错,满天星斗,晚风徐徐,父亲抽把凉椅,摇把蒲扇,去院坝歇凉,有时与邻居们唠几句嗑,有时沉默不语。但能感觉到,父亲对乡村生活是那样的喜欢和满足。

一把凉椅,可能坐过几代人。双目失明的祖母坐在门口凉椅上看家护院的印象,如雕塑一般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享用凉椅,似乎成了父亲的专利。那时,脚不停手不住的我们喜欢在凉椅上磨磨蹭蹭,但一看见父亲收工后,一手拿了叶子烟杆,一手端了烟篓子过来,我们就心领神会,立即起身让座。要是客人光顾,那凉椅就成了待客的“宝座”。现在看来,那凉椅不仅是父亲树立家长威严的道具,也成了他们教育子女敬老爱幼、礼貌待人的教具。

其实,凉椅还扮演特别的角色,见证着人生的忧与乐。用竹竿将凉椅绑成滑竿,就成了山里人出行的座驾。当时,裹了小脚的祖母坐上颤颤悠悠的滑竿去七大姑八大姨家走人户,那威风那气派哟,不亚于国家元首出访。

那时,在不通公路的老家,在拐弯抹角的山路上,滑竿就相当于担架。用它把重病的父亲送往医院,反反复复很多次,我们都毫无怨言。那滑竿那凉椅,成了血浓于水的见证。

也许,是为了平息我们某次有关凉椅的纷争,父亲曾许诺:等你们长大了,各自成家了,每家分一把凉椅去。可如今,父亲走了,弟兄们各散五方,大都进城安了家,几乎家家都有真皮沙发,有电脑椅,有老板椅,有沙滩椅,有逍遥椅,甚至有按摩椅……唯独没有凉椅。

哦,凉椅,虽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依然叫人怀念。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二

爸爸去世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那天,在广州打工的我刚上完夜班回到出租屋里,接到亲戚电话,说爸爸生病了,让我赶快回家。当时,一种不祥的预兆顿时笼罩在了心头。急急忙忙赶回家里,最不愿意相信的事情还是已经发生了,爸爸永远的去了,走的时候,他才51岁。

从大学毕业,我就一个人在外面闯荡,已经好几年时间没有见到爸爸了,脑子里还是5年前的那个样子,可如今回到家里,爸爸却躺进了冰冷的棺木里。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是个严肃且不苟言谈的人,一直以来,为了给我和妹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十年前,他从农村来到县城找工作。平时省吃俭用,再苦再累的活只要能挣到钱,他都会去干。因为长年的辛苦劳累,年纪轻轻就已积劳成疾。前年,好不容易让妹妹也顺利上完大学,正当可以轻松的时候,他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或许,现在再多的悔恨都已经没有用了。爸爸一直非常疼我,在我大学毕业时,他希望我能留在家乡,但我却选择了远离家乡。抱着满腔的激情到了广州,本以为可以多挣点钱回来孝敬父母,让他们从此不再辛苦,可常常事与愿违,一个女孩子在外面闯荡谈何容易。一年、两年、三年……一晃5年时间过去了,我还是一无所有。父母常常催着我回家,担心我的身体,担心我的终身大事,但我固执的认为,只有能挣到很多钱后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乡,那才是父母最愿意看到的。

因为妹妹毕业后,也选择了离开家乡。每逢过年过节,当万家团圆的时候,父母只能冷冷清清的守在出租屋里,盯着手机发呆。爸爸说:“在外面太辛苦就回来吧,父母不需要你们挣很多钱,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我说:“明年吧,明年我一定回家”。可惜,爸爸等了一个又一个明年,可始终没把女儿盼回家。

虽然我和妹妹都已经毕业,但爸爸还是坚持找工作,因为没技术没学历,加上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又不好,找工作连连碰壁。所以,他只能去干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的重体力活。挣来的钱,他甚至都舍不得坐一块钱的公交车,他说两个女儿都没成家,他要把这些钱存下来为女儿置办嫁妆。

一次,父母因为太思念我,他们听说上网就可以看到远方的人,于是,他们狠心的花了两元钱进网吧,拜托网管加上我的扣号。当视频中出现对方的画面时,视频两边的人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只顾着一个劲的掉眼泪。从来没见过爸爸掉眼泪,可那次,他却笑着留了泪。也就是那次,我最后一次见到爸爸,那个身材变得佝偻,头发也开始变白的爸爸,早已经不是5年前的样子。

本打算再过几个月就回家了,可是爸爸竟然没有等到最后。得了疾病,送医院时就已经不行了,医生说是劳累过度所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回到家里,一切都改变了,爸爸辛辛苦苦的把我们拉扯大,却没有让我孝敬半点。看到因为伤心过度而异常憔悴的的妈妈,我更是难过。当时,我也好恨我自己,为什么把金钱看的那么的重,而忽略了亲情。其实我明白,父母根本就不在乎我能挣多少钱,他们只希望女儿能好好的,只希望能够想见女儿的时候就能轻松见一面,可是我却看重了物质上的东西,我错误的以为,只有挣到钱了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到现在才明白,那是大错特错。

马上要过春节了,所以我从广州早早的回到了开县,到时候陪着妈妈一起过春节。如果在开县能有好的发展的话,明年就不出去了,守在妈妈的身边,不能让人生有第二次遗憾了。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三

外婆已经去世两年了.那种思念随着时间的增长与之剧增,伤感也会时而变得不可抑制!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不在她身边,这更令我倍感伤感,也多少有点怨恨妈妈,因为她没有告诉我。

春节回家,来到外婆的坟前,泪水倏然而下。静静的跪着,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轻轻的烧着一张又一张纸钱,忘着那一剖黄土,我知道外婆永远的离开了我。

想念外婆,想念外婆慈爱的话语,想念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哪怕是静静的陪着她,什么话也不说。可如今的这一切都已灰飞烟灭在现实中,沉淀在思念的记忆中。

没有上学的时候,最爱的做的事是周末陪着外婆去教堂,不是为了去听那些觉得枯燥的圣经,而是喜欢拉着外婆的手,走那段长长的小路,在路上,听外婆讲那些我觉得很神奇的事情,诺亚方舟救世人,好人死了后会升天,坏人死后下地狱。那时候,我发誓一定做个好人,因为我不想下地狱,因为外婆说下地狱后要放在油锅里炸。我问外婆:什么是好人呢?外婆说:听家长的话,不打架不骂人就是好人。从那时候起,我就再也没有打过架,骂过人。长大后,尽管我知道外婆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我仍认为她说的很对,我也很爱听。

上学后,外婆总是把书包帮我准备好,然后把我送到门口,一再的叮嘱我,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吵闹。放学的时候,我会老远看到外婆站在门口,等着我回来。然后坐在我旁边陪我做功课。

上大学后,离开了家,一年才能见外婆一次。外婆也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听力也不太好了,每次回家,我仍会坐在外婆的身旁,听她讲那些她小时候的那些事情,每次回学校时,外婆仍会把我送到门口,一再的叮嘱我说:在学校听老师话,不要和同学吵闹,在外边要吃好,家里现在条件好了,别舍不得吃。看着外婆那日益沧桑的面容,我的泪水总会在回头离去的刹那,流出。

快毕业了,我盘算着赶紧挣点钱,陪外婆到北京看看。

可是,我忘了,忘记了时间的残酷,忘记了人世间那不堪一击的脆弱,当我正要准备尽孝的时候,我已浪费了那无法再有的机会。

而今,面对那一剖黄土,我只想静静的跪着,跪着。听周围的风声和虫鸣,我相信那是外婆在对我说:工作后,听领导的话,不要和同事吵闹,找个对象,好好过日子。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四

第二天你起了个大早,妹妹说:“爸爸,我的伤口不痛了,我想去考试。”

爸爸说:“好。”你就屁颠屁颠的.去考试了。

记得拿通知书的前一天,妹妹一本正经的对我们说:“我明天,不想去拿通知书了。”

我们说:“为什么?你考试的时候都去了,怎么就不可以去拿通知书呢?”

妹妹说:“一个手拿奖状不好看。”

然后,我就语重心长的说:“这个好,比你哥哥强。”大家又笑了。

往家打电话的时候,妹妹说:“姐姐,你现在在做什么?”

我说:“我在思考人生。”

妹妹说:“人生,是什么东西,是吃的吗?”

我说:“对,跟吃的差不多。”

妹妹说:“那个还用思考吗?买不就行了。”

我说:“现在没钱,买不起呀。”

妹妹说:“没事,姐,等我长大了,挣好多钱,你想要什么,我都买给你。”

再打电话的时候,我说:“我想你们了?”

妹妹说:“姐姐,你怎么了,是不是不开心?”

我说:“小屁孩,你懂什么叫不开心吗?”

妹妹说:“懂,我看电视上说的,人一不开心,就会想家。”然后我就没出息的流泪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五

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最早的印象,是他到山上打松籽回来,累得连饭都不能吃、水都不能喝的样子。他满身满头的汗,背着一大口袋松籽,一进门把大口袋往院里一扔,就迫不急待地进屋,一头倒在炕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他连枕头也不枕,说是不能枕。炕上几卷薄被都卷了起来,炕席上什么也没铺,因炕火常年熏烤炕席已成了深黄色。屋里光线很暗,小格子窗户上只有靠窗台的地方有一小块玻璃,其余都糊着麻纸。父亲就在那一小片光亮中躺着,嘴巴微张着喘气。直到想喝水了,母亲这才将水端到父亲手上,然后再去盛饭。

小时候,每个星期六都是我的节日。这一天每到夕阳落山后父亲就会走进家门,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包里掏出一包饼干给我。这种饼干如今的市面上早已不复存在。那是32开书那么大、字典那么厚的一个方纸盒,外层是很薄很脆很容易被撕破的一层花纸,正面是黄色上印着石榴、桃子、葡萄等水果。背面的白纸上印着红字,大概是“左权县副食加工厂”的字样,这可能是我认识最早的字。里层是草黄色硬纸折成的一个纸盒,纸盒里装着排列成行的饼干。饼干是长方形的,上面有六个针眼儿,四周有钜齿样的圆牙儿,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那是我的专利,哥哥们小时候还没有,长大了又轮不到他们吃。哥哥们看我吃得眼气了,就想方设法问我要或者偷,如果哪个哥哥硬抢,父亲就会一边斥责一边安慰我:“不怕,下星期爹爹就又给你买回来了。”电灯在生我那年就接上了,深黄色的炕席上,桔黄色的灯光下,我吃饼干,父亲躺在炕上微笑着看我。我把咬出一个个豁子的饼干递到父亲口边,父亲假装吃一下,然后就高兴地把我的手推到我的嘴边:“爹爹不吃,俺孩儿吃。”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这句童谣用在我身上最贴切。每年七月,温城村姥姥家都会唱一回大戏。父亲总会背着我抱着我去看戏。背着我是在路上,抱着我是在戏场。我不记得别人怎么说我好看,却记得父亲回家后会对母亲说,这个说我好看那个说我好看。有一回天下起了大雨,下罢雨姥姥家的人都让我和父亲住下别走了,可我就是不住,父亲只好背起我往回走。雨后的路面满是泥水,父亲背着我在泥水中一股劲儿走了六七里地。回家后父亲对母亲和邻居说:“这狗闺女,可把我累坏了。说把她放在石头上让我歇会儿也不行,怕泥哩。兰芳(邻居家和我同龄的女孩)那些孩们一路都是自己走回来的。”父亲好像并没有怎么生气,可我却第一次感觉到我没有兰芳她们听话。我后来想,其实父亲硬把我放在石头上我也没办法,还是父亲太宠我惯我了,我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姥姥是在我九岁那年去世的。父亲当时在松树坪村教书,离家十几里地。那时候家里还没有自行车,父亲来回都是步行。姥姥经常在路口等他捎去这样或捎回那样。一天傍晚父亲回来后,有些震惊又有些疑惑地对母亲说:“我看见咱娘了。”母亲开始抹眼泪,父亲开始讲他的所见。父亲快走到温城岭上时要经过一个拐弯,一拐弯他就看见姥姥身穿一身黑衣服站在老地方。父亲是个唯物主义者,从来不相信什么鬼神之说。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难道世上真的有鬼?管他真有假有,如果真能再看见姥姥也好,父亲这样想。他眼睛不眨一下地盯着姥姥,生怕一眨眼姥姥就不见了。可是盯着盯着眼看离姥姥越来越近了,姥姥还是突然不见了。说完父亲也开始抹眼泪:“咱娘还是忘不了我,死了也在老地方等。”就是这一回,父亲才相信人有灵魂,他说他看见的就是姥姥的灵魂。直到父亲去世后,我才听母亲说过一回,因为母亲是老大,父亲是对姥姥家出力最多的人。可父亲的火爆脾气得罪过不少亲戚,也得罪过姥姥。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六

元宵节后,旅居澳洲的小舅回国了,急匆匆地从株洲赶到娄底,和在娄底的三舅及我妈商量为他们的母亲、我的外婆修建墓茔之事。我爸在这方面是行家,又特热心,最终撰写墓志铭、设计墓碑格式、核对等等事务,都落在我爸肩上。我和老公不忍心爸爸太劳累,只有亲自参与了。老公开车接送,我则连续几晚用电话和qq与雕刻墓碑的师傅联系,负责核对改错。

“慈母一生,熟娴礼教。温恭淑慎,和蔼慈祥。亲邻和谐,孝事姑嫜。懿德永留,百世流芳。严君早逝,苦当门纲。五男四女,艰辛育养。夙兴夜寐,力尽神伤。克勤克俭,恩德无量。……”品读年近耄耋的老爸亲自为外婆撰写的墓志铭,已远赴天国三十多年的外婆,仿佛又来到我眼前,外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不断浮现,曾经那些欢快的过往,冲破尘封的记忆,如电影一般一幕一幕在我心海里荡漾。

在我的心中,第一个最了不起的女性便是外婆。外公因病去世之时,外婆年仅三十八岁,却是一个拥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的母亲。我的大姨刚刚出嫁,大舅尚未娶亲,我母亲是第七,不到四岁,小舅不满两岁,小姨还在襁褓。面对似乎坍崩了天,虽只有一双小脚踏地却拥有坚韧顽强、勤劳贤淑品性的外婆,凭着一位母亲的刚毅、果敢、无畏和无尽的慈爱与责任,毅然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最令人钦佩之至的是,极有远见的外婆,不仅将九个儿女养育成人,男娶女嫁,而且将其中的四个儿子(五子中有一个因病英年早逝)送书学艺,在所处行业建树颇丰,德耀门旺;四个女儿调教得温良贤恭,勤俭淑仁。期间外婆历经多少艰辛与沧桑,凭我这笨秃之笔和拙劣之词,是没法描述出来的。而在我满满的记忆中,外婆就像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一样和蔼慈祥。

小时候,我最得意的事,莫过于在同龄小朋友面前炫耀外婆;我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随爸妈去外婆家玩耍。在我刚有记忆的时候,外婆早已年逾花甲,那从满头的“发如雪”、满脸的“五线谱”中透出来的慈爱,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我家离外婆家大约五里远,中间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田埂、塘坝,还要跳过十来步立在激流中的石墩(我们称跳石)。六岁以前,奶奶和爸妈,从没敢让我独自去过外婆家,但每次爸妈前往,一定会带着我。去的最多的时候,便是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每年外婆的生日。每次,外婆似乎都知道我们会去,常常早早地在家候着,准备着一些非常好吃的菜肴招待我们。在我一声甜甜脆脆的“外婆”之后,外婆就会将我拉入她温暖的怀抱,亲亲脸,摸摸头,不停地夸着我有多“乖巧”“可爱”。吃饭的时候,外婆会将最好吃的菜不停地夹入我的碗中,然后笑眯眯的看着我吃,时不时地向其他人夸着我懂事、听话。临走还会在我的口袋里装满花生、豆子、饼干、糖果等零食。外婆儿女多,孙辈自然更多了,和我年龄相仿的就有好多个,也许在我们这群表亲中,小时候的我的确有几分灵气,外婆发自内心的夸赞,让我那小小的虚荣心总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其实,夸我的不只是外婆,舅舅、舅妈们以及外婆家的亲邻,都喜欢夸我。胖嘟嘟的脸庞,常常是他们亲吻和爱抚的目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外婆的亲昵。

清楚记得我六岁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下午,我家杀了猪,需要有人给外婆送去一些猪肉和粽子,大人们都很忙碌,只有我较清闲。我自告奋勇地要求承担任务。其实,我有些想外婆了。开始妈妈不放心,看我一板一眼地说着来回的路线,便相信了我。她将要送给外婆的物品装进一个小背包,让我斜背着,然后千叮咛万叮咛,目送我踏上征程。当我满身汗水、气喘吁吁地地出现在外婆跟前,外婆怎么也不相信我是一个人去的,以为妈妈就在我后边一点。因为妈妈一直没出现,才不得不相信我有了如此能耐。外婆脸上绽放着惊喜的笑容,嘴里却在嘟嚷着责怪妈妈不该这样大胆。然后一把拉过我,亲热地用冷水浸过的毛巾,为我擦拭脸上的汗滴。接着赶紧爬上阁楼,翻了好一阵,找出了一包珍藏在底层放有石灰的坛子里的片糖,拿出几块让我吃着,又将剩余的部分包好,让我带回家。再从柜子里舀出一碗蚕豆,将一个有小洞的旧菜锅架在火炉上,一边炒一边和我闲话着,问着我家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他们的近况。看天色不早,也不敢久留我,便将炒熟的蚕豆和那包片糖装进我的背包,牵着我的手,将我送上了回家的路。外婆总是不放心,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站在山坳顶目送我过了那家有狗吠的屋子,过了那激流中的石墩,才恋恋不舍的往回走。

每年春节期间去给外婆拜年,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一般在正月初二,爸爸会领着我和姐姐,等着同大队另一个生产队的表哥一起前往外婆家。当时,和外婆一起住在老家的有带着一群孩子的大舅妈和二舅全家。大舅当年在省路桥公司工作,一年也难回家几次,但过年一般都会回来团聚的。二舅在一所县中学任教,离家不远,照顾外婆基本是二舅一家人。三舅和小舅全家都在外地,他们大都在过年前赶回陪陪外婆,共享天伦。加上我们这里的习惯,女儿家中的人都会于正月初去外婆家拜年。这个时候,外婆家真的是要多热闹便有多热闹。因为人多,招待客人的任务大都是二舅一家承担。在武冈宣传部工作的三舅,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相机,给大家照相,记得有次外婆家照全家福,尽管人未到齐,照片上还是有六十多个人头。而最幽默最爱开玩笑的是大学毕业、时任省水文地质队工程师的小舅,外婆晚年的幸福生活,经济上基本是小舅一肩挑起。而我之所以开心,除了在外婆这里能吃到比自家更丰盛的饭菜外,更主要的是外婆家这种非凡的热闹、和谐场面令我既骄傲又陶醉。更何况,外婆会将舅舅、舅妈们孝敬给她的钱物,分成若干份转移到我们手上,这就是外婆赠送给我们的红包和礼品。照片、红包、礼品,几乎都成了那个年代我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最骄傲的资本。新年里,舅舅舅妈也会给我发红包,所以,每次给外婆拜年回家,我都收获满满,喜悦满心。

妈妈常在春节过后七、八天才去看望外婆,妈妈去的时候也会带上我。而且妈妈一般要住上一至两晚才回家。妈妈会利用这个时间为外婆清理“大部队”回家过年的遗留物什,打扫“战场”,做事细致、心灵手巧的妈妈,最懂外婆心意。妈妈还会和外婆一起做鞋面、纳鞋底。外婆虽近古稀,可视力却特别好,穿针引线毫不逊于妈妈。很多时候,二舅妈和表姐们都会过来一起边干这些细活边拉家常。这些温馨的场景,至今依然在我脑海里盘旋。而我更多的时候,便是和表姐妹表兄弟们追着闹着,玩得不亦乐乎。待我和妈妈回家之时,外婆又会悄悄地给我一份舅舅们带给她的、而在我眼里最具魅力的香甜食品。

犹记得,1979年年下半年,我来到二舅时任校长的县十四中就读,上学放学的路上拐一个弯便可到外婆家。妈妈有什么事要和外婆联系,常令我去转达。那一天因妈妈交代了任务,我早早赶到外婆家。当时外婆已是77岁高龄,本以为外婆未起床,我只把东西放下就走。谁知,我到达之时,外婆早已在屋子里忙忙碌碌,看到我去,满眼都是笑意,赶紧丢下其他事,以最快的速度匀出三小包糕点,一包归我,另两包让我带给和我一班就读的二姨和小姨家的两位表兄弟。那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高中毕业生了,能够深深体会到外婆对所有后人的博大胸怀和深爱。我一路想着:老人家如此高龄,儿、媳、女、婿、孙、外孙、曾孙那么多,还有娘家亲、表亲、乡邻以及干儿子一家,所有人的生日她都记在心里,所有人的喜庆她都要道贺,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她都要顾及,那要付出多少关爱啊?!如果没有大海一样的情怀,又怎能做得到呀?!可我的外婆就是做到了!她不曾疏忽过一个后人,没有引起任何一个后人的抱怨,每一个熟悉的人对外婆都充满了无比的尊敬和爱戴。

1980年7月高考之后的一天,我因对自己高考成绩没有信心,前往外婆家想找当校长的二舅探听虚实。刚到,外婆便神采飞扬的夸我真争气,中了“状元”。外婆说,我是她孙辈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她要送份厚礼给我表示祝贺;外婆说,要我好好念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多挣些钱,让我身体不够健康的妈妈能享享清福;外婆还说,她也指望能享我的福,吃我孝敬她的食品,穿我送她的衣裳,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福气;外婆还告诉我,她好几年没去过我家了,真想再去我家和我妈住上几天。我万般虔诚地一一答应着外婆,并将外婆想来我家的愿望转告了爸妈。遗憾的是,我上学之前,爸妈置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可终究没能将外婆接来,因为那段日子,外婆突然有了不舒服的感觉,她担心自己吃不消。爸爸准备抬竹桥去接她,还是被老人家拒绝了。尽管她心里很想来看看,可她更不愿意自己成为负担。更为遗憾的是,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到我的外婆。我于农历8月初8去省城长沙求学,外婆却于8月15日中秋节那天永别人间。当半个月后我从爸爸的家书中得知这一切,禁不住泪如雨下,悲痛不能自已!我在心里呐喊:外婆,您何以走得这么匆忙呢?为何不给外孙女儿一个孝敬您的机会啊?!

负责为外婆修墓的彭师傅,再次在qq中发来墓碑的雕刻内容让我核对,也让我的思绪回归现实。我在心里告诉外婆,今年清明,外婆陵墓竣工之际,我一定会和老公、女儿,陪着亲爱的的老爸老妈,亲临外婆陵前拈香叩拜,让外婆为她的女儿女婿能幸福地欢度晚年而欣慰!让外婆为她心爱的外孙女儿拥有理想的工作、和谐的家庭而欣慰!我想,外婆若是天堂有知,她依然会由衷的夸着我。然而,此生再没有机会报答外婆、孝敬外婆,终究成了我永远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外婆,知道吗?您的外孙女儿想念您!愿您天堂安好!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七

外婆的生命中遇到过两个男人,所以我也就有了两个外公。我的第一个外公是一名煤矿工人,亡命于一场矿难;我的第二个外公以宰杀为生,是个屠夫。我的这两个外公因为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所以我也未曾见过,他们甚至连张照片都不曾留在世间。

春节的时候,去给舅舅表哥们拜年,外婆的那几间老屋是必经之地,院门的铁锁已锈迹斑斑,看样子好久都没有打开过。

从外边看,外婆家用猪毛当麻刀泥的外墙,它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依旧是那么坚固如初,似乎岁月的风没有消减它的高度,尘埃也没有模糊它的容颜,它依旧静默在初春那冷清的阳光里。于近处抚摸着它,惟有默默地凭吊罢了,凭吊那些久违的快乐,那些流逝的青葱岁月,和那个湮没在滚滚红尘中的时代。

于我生命的字典里,翻找着关于外婆的含义,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这么多年,回味住外婆家那些清贫而又富足的时光。

那个时候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小住外婆家了,因为晚上可以和表哥表妹们凑在一起打扑克。我们玩的这种扑克牌的游戏规则很简单,单儿管单儿,对儿管对儿,三张为炸,四张为轰,大一点的牌管小一点的牌,谁先把摸到手里的牌争先恐后地出完,谁就赢了。

煤油灯下,外婆不看我们打牌,她独自在灯下缝补衣服。都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的母亲是个笨女人,不会女红,一生不曾缝补衣物和做鞋,只知道牛马般地在田地里劳作。因此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棉衣棉裤几乎都是外婆一针一线缝制的,穿在身上我能感觉到在那简陋的光阴里外婆给我缝制的细碎的温暖。

后来,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离开了那片土地,去了遥远的县城,可我很多的记忆都像是我童年的玩具一样丢失在岁月的拐角了,唯独关于外婆的记忆依旧清晰。

外婆的一双眼睛不花,却未能用目光丈量出红尘之路还有多长,还要走多久?

外婆去世的时候,在她随身的包袱里,我们发现有一张宣纸,上面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谁谁割肉几斤,欠了多少钱!那是外公卖肉时人家欠下的账,据说外婆也曾去要过,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结清账。

当外婆的灵床前面纸灰满头飞的时候,我才真真切切意识到她走了,丧失亲人的疼痛从膝盖一直传递到心脏,我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有泪水在流。

外婆像是一粒种子一样,已经被亲人们种到家乡那片唤做西塘的土地上了,那粒种子被我们的泪水浸泡,如果也能生根发芽话,枝枝蔓蔓里都结着我的疼痛。

外婆那一双裹足的小脚一辈子也没能走出家乡那片土地,自始至终在土坷垃里翻种着自己的生活。

怀念红柯的散文简短篇十八

看着窗外那红红的灯笼,我一下就想起家乡的元宵节,多少年没在家乡过正月十五了,而今想起它勾起了我对童年无限的情思,想起它,我竟是满眼泪花。每当过了大年初五,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开打灯笼了,灯笼都是舅舅送给外甥的,如果舅舅家远了,就由自己的父母买给孩子。

灯笼各式各样,中间插一根红蜡烛,为了保持平衡,蜡烛下面吊一小块萝卜。而今我能想起很多种类的灯笼,有火葫芦,红绸子灯,莲花灯,还有十二生肖图像的灯,大亮子灯,我见过最好的灯就是有个伙伴他舅舅家在别的地方,送给他们的灯是一匹火灵活现的.小马,下面还带着轮子,可以牵着到处走。每当夜幕降临时带着弟弟妹妹跟着哥哥姐姐,打着灯笼,拿一小把小蜡烛,在村前村后玩,多少欢乐多少梦想,我们一边打着灯笼,一边唱着童谣/谁家灯笼红考试得大零,谁家灯笼黑考试得一百/那时哪知道家乡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

到了十五这一天更热闹,很多人家大门上都挂着红红的大灯笼,猪圈,鸡窝,下水道,院子的角落,大门外面都点着细小的红蜡烛,这一天就连故去的祖先也要点灯笼,后代做好一个红灯笼,点在祖宗的坟墓前,这一天到处一片光亮,孩子们所有的蜡烛都要打完,过了十五就不能打了,要等到来年了,过了元宵节,爱美的小女孩就把绸子灯上的红绸布拿下来扎头发,美滋滋的去上学。打灯笼由出生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开始,一直到十三岁,十三岁就能收到一对大灯笼,以后就可以年年挂在大门上。

古老的习俗一代代传止今天,父亲说因为我们这里很早很早的时候住过回民胡子,所以很多村子都叫什么寨,就像我们村叫杨斜十四队,同十三队一起也叫胡家寨,因为住过胡子就要打灯笼照亮。但今天我们蓝田没有一个回民村,关于回民胡子已经是历史故事了。而今电动灯代替了童年的灯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