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我想回家抒情散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0:56:21 页码:7
最新我想回家抒情散文(实用10篇)
2023-11-23 10:56:21    小编:ZTFB

错误总结是提升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错误,避免再次发生。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总结范文供参考,为你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素材。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一

街道旁的路灯一盏盏的打开了,刚刚降下的夜幕,在瞬间,又被照亮。

冬天的冷风吹着光秃秃的梧桐树干,发出呼呼的声响,与满大街呼啸而过的车声、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首名叫《城市》的交响乐。而漫街的流光溢彩则为这首让人听得耳朵起茧却怎么也摆脱不掉的乐曲无声的喝彩着。

已经习惯了在这种乐声与喝彩交织的夜色中回家,一个人,背着沉重的“壳”,以蜗牛的速度,向前走。街上的人匆匆而过,不为任何一个每天生活在同一城市的人而回头,他们似乎总是那么着急,一秒钟也不能耽搁。路上的司机对着前面一辆慢车猛按喇叭,看来他对“时间就是金钱”“浪费他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是不知道他急匆匆赶往的地方是哪里,当然也无从知道。

满大街的灯,却依然让人觉得黑暗,使人感到害怕;满大街本因让人感到温馨的黄色的灯光,却依旧让人忍不住在寒风中捂紧大衣,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满大街来来往往的人和车辆,却让人有种置身荒野的孤独和寂寞,或许一整天戴着微笑面具的人们,早已累得没有力气再向任何人弯起一个有弧度的嘴角。

走过黑暗的小巷,离家已经不远了。曾经和一个来家里做客的同学说过,我的家是我们小区最里面的一幢的最里面一个单元。的确是这样。很黑,晚上回家,走过这里我大多数时候是用跑的,因为害怕。整个小巷只听见我一个人的脚步声在回荡,迎面而来的冷风让我再次捂紧大衣,加快步伐。

抬头,忽看见远远的,4楼的房间亮着片明亮的灯光。浅浅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动。那是我的房间。妈妈总是这样,开着房间的灯,等着我回家,在我踏入家门的后替我拿下沉重的书包。然后对我笑着说:“噢,回来啦!”外面世界的寒冷,踏入家后,都会在瞬间化为乌有。有的只是一盏等待回家的灯,以及那个比灯光更耀眼,更温暖的微笑。

我知道,无论何时,只要我打开那扇叫做家的门,迎接我的都将会是那温暖的灯光,以及那句“噢,回来啦!”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二

中午忙完了,我躺在床上想休息一会儿,刚刚闭上了眼睛,突然又一骨碌爬起来。正在电脑前玩游戏的老公回过头来望着我:“你怎么了?”“我想回家,我想我妈了!”说完穿上鞋,搬出自行车,随便拿了点水果点心之类的就想走。“正好现在没人,我陪你去。”老公关掉电脑,将车开出来,我们关好了店门,就出发了。

说起来真的很惭愧,离我妈家不过四里地,可是我又有一个多月没回去了,总是拿忙当借口,其实时间总可以挤出来,不过是自己懒,总往后拖。

一进门,父母亲高兴的满脸是笑。“从早就想你们了,到今天才来!”“是呀,有一个多月了,要不打电话把你姐也叫来,你们聚一下?”我忙说:“不用了,我们一会儿就回去,店里还关着门呢!”母亲满脸遗憾。

他们不停地讲述着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还有大哥、二哥、小弟他们各家的情况,然后又打听我家两个孩子是不是发实。

呆了会儿,我从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递给父亲。“爸,你吃个苹果吧,带面儿的。”父亲非常高兴:“真的吗?我的牙都快掉光了,吃别的咬不动,就喜欢吃面苹果。”我的心里一紧,望望父亲。他真的显得很苍老了,头发胡须白了多半,面部全是皱纹,因为牙齿掉了的缘故吧,两边的腮都微微有些塌陷了。父亲将苹果削完了皮,然后又切给母亲一半,这才用仅有的几颗牙齿费力地咀嚼起来。

心里发酸,一些往事又开始啃噬着我的头脑。自从哥哥和弟弟分别娶上媳妇后,父母便上轮住,一家一个月。由于父亲爱管闲事,所以很不招人喜欢,老吵架。父母本来有一块老房基地,在哥哥和弟弟房子的前面,但因为他们都不是很富裕,就一直扔着。三年前,春节过后,一户人家因为搬到县城去住,而他的父母又都去世了,便让我的父母去给他们看着房子。母亲好大不乐意,那家的父母不过五十多岁就都得绝症病逝了,就是住他们曾经住过的那间屋子。可是没什么办法,为了小人儿高兴,她还是忍着眼泪将她的衣柜、碗橱等物找人给抬了过去,临走还不忘带上她的香碗,祈祷全家平安。

“我刚搬进来一个多月夜里都睡不塌实,老听到外边有动静。如果我要死了,我一定把儿女全叫到跟前,好好训他们一顿。我们那两间房的地方一直空着,他们就不给我盖起来,我想家呀!我就是死也要死到我那块地方!”母亲经常流着泪对我三姑说,后来这话才传到了我和姐耳朵里。

哥哥弟弟家里都不富裕,而且眼看着侄子也快娶媳妇了,哥哥每天忙的没时间进家,我理解他们的苦处。我和姐商量了一下,决定摊钱为父母盖房,简易些的,只要他们能住到老就行了。姐弟几个早商量好了,可是又因为忙老是往后拖。农家院的活儿是永远干不完的,我老公急性子,“不能老看着老人家住在别人的屋檐下!”他从窑厂买了几车砖找人给送了去,于是姐姐也买了房檩、门窗等物拉过去,二哥找的瓦匠,在他们的操持下新房终于盖了起来。去年春节前,父母搬了进去。

“那时候在老李家住着,我总是回到咱家院墙外,一个劲往里看,就盼着他们说让我搬回来,可是他们谁也不说这话!”母亲还在回忆。我赶紧安慰她:“现在你们终于住上自己的房子了,回了咱自己的家,我们回家心里都觉得特别舒服。”我回头看看老公,他躺在炕上早就睡着了。“谁说不是,你们小时候都是在这个地方长大的,那年刚地完震,黑暗中我经常爬起来,挨个数你们的头,恐怕少了一个。”我的眼泪在眶里一个劲打转,连忙打岔说:“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家婷婷都十六岁了,如果她上不好学,说不定再过四年我家就待姑爷了。”我本是想逗父母开心的。“是呀,过的真快!”父亲平静的说,“不知四年以后我们还在不在!”“爸!您说什么呢?怎么会!”“再过四年我正好八十了,我现在忘性很大,眼睛看东西也看不清楚,自己也感觉身体没劲了。”

父母亲还承包着一块地,那本是块荒地,被父母收拾得干干净净,庄稼收成特别好。那块地离村很远,他们每天都要去地里干活,就是为了不给儿女伸手要钱,任谁劝说也不听。

母亲又打听起我考试的事,我告诉她本科我已经放弃了,但专科最后一门我说什么也不会放弃,今年十月底如果能通过的话我就毕业了。母亲先是高兴,后来又打听,能找到工作吗?我说不能,只是我喜欢,母亲又叹了口气。

“爸!您现在还喜欢看书吗?”我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

“喜欢,只是很慢,记性又差,恐怕一天连一页都看不完。”

“我回去将我写的那些让人打印出来,我给你拿来你看看。”

我想起自己发表在网站的那些小说,竟从来没想起给父亲看看,更何况父亲是知道女儿爱好的,平时拿着我发表在那几本杂志上的一些简短文字如获至宝。一直想出书或者成名后给父母一个惊喜,但这多么渺茫啊,对于我来说也只是幻想。只那些小说稿就有几十万字了,虽然文笔很稚嫩,也是他女儿的一片心血啊!如果打印出来,就象父亲说的他一天也读不了一页书,那岂不是要看好长时间了?这样想着,后悔自己竟然忽略了这个世界上最最最欣赏自己的人。如果几年后才想起来,说不定我真的要在父母的坟前焚烧书稿,痛哭流涕了。

回家,是一种温馨。但看到日渐衰老的父母亲,心竟是那么的痛。真想让时间从此停留,好让我永远拥有父母的爱,我将会感觉无比幸福!可是事实上,只要父母健康,儿女就要各自为自己的家庭去忙碌,没有人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我们不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仍然在慢慢地衰老,用体力消耗着他们越来越少的时光。

我伟大的父母亲啊!临走,母亲又习惯地站在门外目送着我们,就象每天目送那个刚刚上中学的小女儿,直到望不到了才回去。而母亲的身影,也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在心灵这块肥沃的润土上生根发芽,伴随着我生命中的每一个行程。

我感觉自己的心好象在流血。突然间我就明白了:在这个如梦的人生中,最不可缺少而又最值得留恋的是父母的爱——那种只知道付出不考虑回报的最真心的爱,还有童年记忆中家的温馨。它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我们,而是匆忙的我们将它抛得那么遥远。

傍晚,天竟然下起了雨,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因为一直想着父母亲,我觉得那雨水好象变成了我的泪,一直在流。

每回家一次心就痛一次,可是这样的痛还能有多久啊……。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三

由于工作的原因,每天里出了门,要处理什么事情,要同哪些人见面,要到什么地方去,甚至做完这些功课,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多数情况下,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了的。

就此而言,一天的劳累可想而知。当一切结束的时候,身心早已经是疲惫至极,对什么都了无兴趣了。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回家!

回家的路是我最熟悉的行程;回家的行程,是不需要费多少思量,仅凭感觉自然而然就能完成的。

在小城一隅的社区里,庭院不算大,那里是我的家。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走进那个熟悉的院落,一切的疲惫便一扫而光,不复存在了。

轮回的季节,改变不了对家的感受,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这一种闲适变成另一种闲适而已。

无论是嫩绿摇曳;无论是嫣红姹紫,花香馥郁;无论是被压弯了的枝条······,一切都是那么的愉悦着你,陶醉着你······。

很多时候,你并不急于回到屋子里去,而是留在院子里流连徘徊,甚至闭上自己的双眼,做几个深呼吸,深呼吸······。

闲暇的时候,在一晌的侍弄之后,总会随手从地里摘一把新鲜蔬菜,或者从枝头上采几颗现成的水果,就着水龙头冲洗一通,和家人一起大快朵颐······。这种时候,仿佛我又回到了乡下老家,回到了孩提时代。尤其不能不说的是,在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和家人围坐在桂花树旁,一边漫无边际的闲聊,一边品尝着甘甜的水果,那些从枝头上现摘的各色水果,和着月饼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大家的笑声也就随着桂花的香气和畦中的虫鸣,一起弥散到溶溶的月色里了。

回家真好!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古人早早的总结了这样的诗句。你看,这又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了。

在空气中,总是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潮湿,泥土的,花瓣的气息。乡间小道,和城市公路是没办法比的,不过却也有着绝对的优势,那就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堵车,尤其是在节假日的这个关头。你看车站那海量的人群,都快要把候车室挤爆了。回个家还真是不容易啊!

两个小时的车程,我就从省会城市纷乱回到了家乡小村的安详。就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喜欢乡村的味道,不过不喜欢这样的雨天,虽然春雨润如酥。如果仅仅只是一天或者我就另做打算了。毕竟小麦也等待着这春雨得浇灌。

你会发现,整个村庄,都接受了这雨的冲洗,树的'叶子更绿了,不带一点点灰尘,路上的杂物也被清洗干净。尤其是院子里,只有你刚刚踩过的印记。墙上烟筒里的一缕缕的烟,和雨水交相辉映。一进家门就闻到了饭的清香,那是老妈的味道。一个月了,又可以尝尝这久违的美味。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五

滴雨的时候,有几分微凉。看看天气,向晚。昏鸦枯树,小桥流水。有小雨淅沥,有清寒扑面,暮然间,感觉人世之薄凉。一抹微云,远山涂抹,一际溪流,围绕村郭。当一缕炊烟慢慢升起,立时,心底顿觉生暖。看鸟儿,匆匆的急着归巢,看虫儿家禽儿各种小动物们也行色匆匆,都急着往家里赶呢。那么人儿呢,也仿佛被缕缕炊烟催促着,有种回家,回家之感。

炊烟,莫要小看了这炊烟,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就是这袅袅的炊烟,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看似虚无缥缈的景色,其实真实可靠落笔的也还是这炊烟。那“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再不用多言了,很明确了,就是这炊烟,已经接地气的令人想不销魂,也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喜欢上了这炊烟,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离不开这炊烟。小时候,家就住在北大荒,那一个个的杨木杆围成的小院,那一片片红瓦红砖的房屋。整齐,有序。亲切,安暖。

几乎每家每户都差不多的样子,最是欣喜之处,就是晨风里的炊烟袅袅。好似军号吹起似的,那般一致的步调一致,几乎同一时间,几乎同一个方向。在蓝天白云下,舞动成了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催促着人们早早起来,早早吃饭,去工作,去上学去忙碌。

儿时的我,喜欢到处玩耍,却从来也没误了回家吃饭,就是那炊烟向我发出的信息呢。只要,看着自家的烟夕升腾起缕缕炊烟,就知道妈妈已经下班回家了,妈妈已经在做饭了,家里就要吃饭了。不再贪玩耍,赶紧回家。妈妈早已在家,等着我回家吃饭了。

哥哥们若是闯了祸,不敢轻易回家。怕被爸爸责备,怕挨爸爸的打。就躲在外面,远远的盯着家的烟夕,只要有炊烟升起,那就是妈妈在家,就不害怕爸爸打了。因为妈妈总是用说教来教育为主,不会轻易用棍棒来教育孩子的。

炊烟,不仅能告诉你母亲在不在家,还能暴露一家的勤劳与懒惰呢。勤劳的人家,那炊烟就似缕缕祥云,轻盈飘飘,如行云流水,在房屋上空轻松愉快的飘飘荡荡。

而那懒惰的人家,那炊烟就似乌云翻滚。沉重的好似一头笨牛,哞哞的憋得好似犯着肺病,举步维艰,慢腾腾,踟蹰不前。

原因很简单,人勤,柴禾就干燥,在澡堂里哔哔啪啪好似开心小鞭炮,爆着火花呼呼的着,火旺烟就轻盈。而懒人家的柴火总是不干燥,雨湿雨淋,不晾晒。或者家里总也没有干柴烧,总是等米下锅了,才想着去弄柴回来烧呢。柴湿半烟半火,知道的是在做饭,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放火呢。半个天都被他家的黑烟熏染得黑沉沉的,连鸟儿也不喜欢去那家檐下垒巢,连只蝴蝶也拐着弯的飞到别处去了。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育我要勤劳,要节俭。好日子是一天天过起来的,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父母不会给你很多,只给你一个好身体好习惯。一切要靠你自己,去闯去干,能闯个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无论怎样,要走正路,要活得理直气壮。

父母亲都非常勤劳,每天都起得很早。他们一直坚信勤劳人家,定会过上好日子。母亲从来也不惯着我睡懒觉的,只要她起床,就把我们叫醒,就算不干什么活,也起来,哪怕是出去走走路,也不要窝在被子里。

因此,早起已成习惯。这么多年,无论我在哪里。无论上学工作,成家立业。早起,都已成习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因为自己很笨,更是要笨鸟先飞吧,我会很自觉的早起。

炊烟,伴着我一天天成长,伴着我读书写字,伴着我歌唱跳舞。好似没有留意,忽然就长大了,就离开了家乡。

住进了城里,住进了高楼大厦,很少见到炊烟,以为会淡忘。其实,那炊烟却愈加清晰起来。而且,离家越远越久,那袅袅的炊烟就越是缠绕在心头,久久不肯散去。

炊烟,好似一幅画,那画轴横在心海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抖开。一卷思乡的山水画图,洇润在游子的山河岁月里。不依不饶的生了根似的,春来一片片如茵草绿。秋来,一贴贴叶红秋江,鸿雁传书。冬来,恰好似一片片雪花,夹裹着家乡的炊烟缕缕,不断向我袭来,袭来。似花香缕缕,似鸟语声声,牵引着我的思绪,一遍遍行走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间。立刻,那小小村庄,那杨木小杆围成的小院子,那一排排整齐的瓦房,那房上烟夕里袅袅升起的炊烟,现了在眼前,溢满了心底。

哦,还有那么多的伙伴,曾经一起野地里挖野菜,山上摘野果子,河里洗衣摸鱼儿……还有白雪飘飘的时候。一起打雪仗,一起溜冰,一起滑雪,一起进山套野兔。甚至一起去寻找过冬眠的狗熊,看看冬眠种它的样子。也好似商量着一起去寻找过狼,好想弄一只小狼回来养着。

也经常在想,那些山里的狼和狗熊们,是不是也羡煞了我们家家户户的炊烟呢?因此才三番五次暗暗造访村庄,因此才恋上了村庄附近的山林,不肯远去。是否,也好想过一下炊烟袅袅的普通百姓烟火日子。

炊烟,记得离家的早晨,父母亲一直握着我的手,送到村口很远很远。母亲不停的抹泪,行囊里沉重的提不动了,母亲还是觉得有好多的东西没有给我带上。

母亲一句一句嘱咐,没完没了,我就点头说:记住了记住了,放心吧。最后,父亲回过头指了指家房顶上的炊烟说:“妮儿,记得如果有一天,在外迷了路,这就是回家的路标。”

哦,炊烟,家的方向,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最温暖的地方。那里有袅袅的炊烟升起,有香甜的饭菜;那里有一个檐下,有一个避风遮雨的屋檐;那里有老父老母,有一双慈爱的父母亲;那里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可以避风雨的港湾。

炊烟,一副自然天成的水墨画;炊烟,一首无韵无平仄的诗词。炊烟,风吹来家乡的气息,十足的烟火味道。炊烟,雨飘起,细雨润物无声的慈母老夫的牵挂,十十足足的家的味道。

我想,炊烟的时候,回家。沿着炊烟升起的路标,依旧是彩霞满天,燕子低飞。炊烟袅袅,老父老母灶上忙碌。猫儿在花树下戏耍,牛羊在栏圈里反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而我是归人,不是过客。而我是回家,是归去来兮。其实,我的心一直就住在家里,心一直就安放在故乡的热土上。合着缕缕炊烟一起痴缠,一起缭绕。从没离开,从没走远。一直都在,一直守着旧墙老屋,一直守在老父慈母身旁,守着山水依依。一直一直,就如那炊烟,暖暖的飘在家的屋顶上,永远,永远。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六

我一生都在模仿我的父亲,最初模仿他说话、走路,然后模仿他放牛、插秧,模仿他打麻、挖苕、犁田、耙地,模仿他摸鱼、搭虾、采莲藕、堆草垛。

我的模仿能力远远不如他,他模仿木匠,打桌子、做椅子、凳子,那些无比扎实的家具,如今还油光发亮;他模仿泥瓦匠,盖房子、搭别厝,还会垒灶,村里好多的灶台,都是请他垒的;他模仿篾匠,做箩筐、土箢、筛子,每一件都像艺术品,精致得让人舍不得用。

小时候,母亲长年生病卧床,连缝补浆洗的活,他也模仿的像模像样,里里外外,他都是一把好手。他的手脚一直麻利、灵巧,也特别干净,他总是教导我们,脚稳手稳到处好安身。

老来进城,他模仿退休工人接送孙子,到菜场买菜,吃力地模仿别人讨价还价,下厨房,模仿厨师,还能炒出几道像样的菜。

好多年,我都没有模仿他了。

可回到老家,乡亲们还是认为我像他。至今,我说话的声音,进城三十年了,还有他的嗓音;我走路的样子,活到五十岁了,还没有摆脱他的影子。

最终,他模仿耶稣升天了,让我从此再无法模仿他,只有从脑海里不断复制他的印象。

一个人的秋天。

父亲一个人蜷缩在地嘴山,他的周围,寸草未生,光秃秃的,吹在秋风中,还有我内心长满的荒草。

父亲的身心紧贴着大地,一个人守着孤寂的日子,听飞鸟鸣叫,看云朵飘浮。

只是这个秋天,父亲再也听不见我们的叫唤,再也看不见我们为他祷告的身影,更看不见我内心长满的荒草。

多少个秋天,父亲都没有收获的喜悦,只有满身的疲惫伴随着他,父亲累了,终于在这个秋天躺下了。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七

“等一下,等一下。”西安公交车温馨719路刚启动,听到一个女人急切的叫喊声。

司机师傅缓缓停止前进,后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脖子上过时的围巾一直缠到了头上,遮住大半个脸,左胳膊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包,很土气,右手上还提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后面跟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穿的干干净净,蓝色的中长款外套,帽子、手套、口罩都很可爱,挺时尚的一个小家伙,跟女人的行头反差很大。

女人吃力的先把大包往车内挪,转头叮咛小男孩跟上,不要丢了。女人和孩子刚刚上车,司机就发动了车辆,母子二人惯性的向前倾斜,他们跟前坐着的大姐赶紧用手扶住了孩子,等女人放好东西坐到座位上,大姐温柔的对孩子去,“去,坐在妈妈那里。”

车上人很少,女人紧紧的把儿子抱在怀里,尴尬的笑着对大姐说:“谢谢,过年了,要回家了,我是湖南人。”

坐在后排的我看着这一幕,心里酸酸的,是呀,要过年了,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像城里人那样体面的回家,拥有优雅从容的气质、光鲜亮丽的衣裳、高端大气的行李,他们总是笨笨的、怯怯的,甚至让你感觉邋遢、脏,在你们面前,他们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生怕自己的不体面破坏了环境的和谐。

辛苦一年了,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想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差距小一些,只想,当年迈的父母生病时,可以从容的陪在父母身边,不必为钱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绞尽脑汁,挠腮撧耳,抹泪揉眵。

在家乡,他们是骄傲的,因为他们勤劳、善良、真诚,受到乡亲父老的敬重与爱戴。

年近了,如果你在出行或是在公交车上,拎着大包小包的他们不慎碰到了你的名牌,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无声的安慰他们那颗内疚的心,我想,你的微笑一定让他们感觉,生活真好,这一年的奔波劳累、人情冷暖随着你的那一抹笑,慢慢驱散。

一年了,终于等到过年了,欠父母孩子的陪伴,也该还了!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八

这两天,镇里镇外有不少喜事。前天姐姐家去,一路的鞭炮声响个不停。几乎走一段路就有一家结婚的。大家说13年没有春,选择这两天办喜事是最好的日子。

一大早,天才刚刚看得见,因为窗帘隔着,我能猜到天己亮了。母亲过来,唤醒我,今天是如意表妹出嫁,我和你爸不想去,你就自己去吃酒吧!。桥姨夫问起,就说家里有客走不开,你父亲的身体又不太好。说到家里有客,叔叔昨晚就坐车回城,前两天父亲打牌熬夜,肯定是没休息好。

我说,那你在家照护父亲了,天又冷,下着雨,在家拷拷火。

雨是昨晚下的,清晨变大了些,父亲在摩托车上套雨衣。一边说这天下雨,开慢些,小路而好走,就走大路,先捻打火的,等会儿再加油。

我弄了两次,如父亲说的,加油就吸火了,母亲走来,把一把雨伞放在后面有锁的箱里,说,车就放在舅舅,我打了电话去,舅舅在家等你。

下雨天起摩托车,可不是一件好事,路滑,上河边时,一个拐角处,前两来辆车,因为雨天看不太远,近时才刹车。差点开河里开了。

到了舅舅家,外公说你舅舅和小姨父刚刚走了,你赶快呀,我问外公,您不去了,外公说,我还要吃另一家喜酒。

桥姨父家,小时,和我表弟常一起玩,自从桥姨父与我二姨离婚后,每年春节就没去了。

时过迁移,我们都大了,大到成家立业,小表妹都出嫁了,

如意表妹,一身婚衫,头发盘的高高的,我说,表妹,今天穿的婚纱,真的好美。

表妹笑了点点头,表哥见笑了,什么时候,带个表嫂子回家呢?。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九

下午的阳光很明媚,头次斗地主,心里有点荒,叔叔说,凡事都要学一下,就是玩牌也要学学了。

早晨,起得晚,可说每天是如此了,难怪,回家的孩子都说回家真好,不知我还可重温孩子梦么。

想好今天到市里拿票,电话里,叔叔说,要下来拜年,票订好,随时可拿,就等我们下来,上去在拿好了。

我说可以了。

中午,没陪叔叔吃午饭,母亲要我去邻居家吃一个满月酒,我不想去,母亲又忙不开,到那,写完礼,在一张很脏的桌子上坐下,吃酒的人很多,时时放响鞭炮,帮忙的在排桌子,口里喷一口水,放一张红色薄膜在桌上,铺平后,排上碗筷,有碑酒,可乐。

等了半个小时,来吃酒的做满席桌,我坐在花伯伯一边,他一家都来了,我家是个百客,可说是不请自来,母亲说,隔那么近,以前都是家穷,大家忙的自家的事,少有了来住,如今,大家都好了,来住下也是作为邻家近水。

桌上先上了两盘水果,一般西瓜子,我问花伯,昨晚看热闹没,他说看了,很早就去了,人太多,看了两个节目就回家了。

你们昨天没在家,我说,白天去姐夫家了,吃过晚饭才回家,见到晚上冷,路不好走,本不想去的,冯叔开了三轮车,冯叔说,看看热闹吗?很快上菜了,出门在外,在家的日子少,像这种酒很少吃了,感觉怪怪的,还是吃饱饱的。

下午陪堂弟斗地主,父亲一桌斗了半天了。不太喜欢打牌,母亲说,玩玩吧!。我说,好吧。夜里看叔叔打牌,堂弟早早睡下了,我不怎么打瞌睡,父亲身体不好,照样打牌。

夜深澜迹,坐着有点冷,我想睡觉去吧!

我想回家抒情散文篇十

有人说,家是灵魂栖息的地方,是一个可以给人温暖的港湾。

14岁那年,我到距离25里的县城上高中,周日下午去学校,周六下午才回家,第一次离开家,母亲怕我吃不好,给我做了一罐头瓶臊子肉,放在我的馍袋子里,每次吃饭拿馍时,看见那瓶子肉,我就想我的妈妈,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一直到周六骑自行车往家里走的路上,才打开瓶子,一看肉全长出了黑毛毛,这样一周回一次家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高中毕业。

在咸阳上学那阵,已经二十好几了,按理说已经可以完全适应离家的生活,但我依然改不了陕西人固有的恋家的本性,每周都从牙缝里节约几块钱,等攒钱路费就坐火车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在精打细算下勉强可以做到一月回家一次。

25岁我结婚了,对老家的依恋慢慢的转移到自己的小家上,从最初的一月回一次老家,到半年回一次,到一年回一次,在家的天数也从一次一周缩减到一两天。母亲每次问我回来不?总是有种种理由推脱,真是应了那句“娶了媳妇忘了娘”。

如今将近不惑之年的我,慢慢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家不仅仅是索取亲情的地方,也应是奉献爱心的地方,每每回家都会从领居口中听到,母亲听说我们要回家高兴、激动的心情和言语,虽然我每次回家都不曾为母亲带来多么丰盛的礼物,但我在家的时候确实给母亲增加了不少喜悦,她总是忙前忙后,要把屋里最好的东西,我最爱的东西,通通在这仅有的几天统统展现。

近日网上说,10月1日山西吕梁临县八堡乡71岁的李兴桂推着石磨碾压着辣椒,盘算着6个孩子们走时每人都能带上他们最爱吃的辣椒酱。谁知,当日下午,一连几个电话,得知孩子们回不来了,老人哭了。老人边抹泪边说:“哪怕回来一个呢。”

我决不能让此情景再现,假如回家看父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