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宁波汤圆散文(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6:40:01 页码:11
最新宁波汤圆散文(优秀19篇)
2023-11-23 16:40:01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整理和表达,是思维的延伸和发展。写作需要锻炼,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进步。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宁波汤圆散文篇一

宁波汤圆名闻遐迩,以其皮薄馅甜、糯滑可口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我们宁波人习惯把汤圆叫做汤团,把汤圆的小弟弟酒酿圆子叫做酱板汤果。

我小时候过春节,大年初一清早吃的一直是酱板汤果,只有客人来了妈妈才会给大家吃汤团。这儿习惯将农历正月十四作为上灯夜(也就是元宵),那一天的晚餐也是酱板汤果。

无论是汤团还是汤果,都得用糯米粉制作而成。过去在我们乡下都是自己磨的粉。先将晒干了的糯米和粳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放在清水中浸泡几天,然后拿到石磨上去磨。石磨有大有小:大的磨由一个人把磨,另外一个或两个人推磨,把磨的一边将带水的米舀入磨孔,一边把着磨担;磨担的小把插在磨把的圆孔里,丁字形的磨担那一横的两头由一条人字形的绳子悬挂在房梁上,推磨的人双手把在那根横木上来回推拉,带动石磨转动。像我家这样的小户人家,磨的粉不多,就用小石磨磨粉啦,母亲一个人一边推着石磨转动,一边添米加水,吱吱啊啊的,几个小时就完成了。磨好的水磨粉装在一只抽粉袋里,埋进草灰之中将水分抽干,拿出来就可以做汤团或汤果了。后来有了小钢磨,那磨的是干粉,省去了抽粉这一环节,将干粉兑上水就行,省事是省事,可这味道就大不一样了,绝对没有水磨粉那么细腻、柔软,滑溜可口。

将抽干的糯米粉反复揉捏再搓成粗细像小拇指那样长长的一条,然后摘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搓成圆球形,这就是汤果了。如果在下锅以后再放一块酱板,就成了酱板汤果。

甜酒酿我们宁波人称之为酱板。一般都是自己在家里制作的,农村的的老人基本上都会搭酱板。选择上好的粳米或糯米蒸煮成稍微干一点的米饭,将它凉在团匾上,不断地拨动,使饭粒分散,不粘在一起,等它冷却后均匀地拌上碾碎了的甜白药(这种白药懂得秘方的人会自己做,一般人都是到商店里去买或向人家讨要一点),然后将拌好药的米饭一层层地装入瓦甑里,边装边用双手按结实,最后在中间挖出一个孔(也有人在装饭的时候就在中间插一只玻璃瓶,等饭装满了,再将瓶子抽出来,这样孔沿就非常光洁),只要把这只瓦甑放进酱板窝里,让它发酵就行了。所谓酱板窝就是一只竹箩,里边的四周围上早稻草,(不能用晚稻草,因为早稻草保暖性好)再铺好棉袄、棉裤之类,形成一个保温筒,为了增高温度有时候底下还会放一个火熜。搭酱板的'关键就是温度,那时没有温度计,全靠手的感觉,太冷了酵发不起来;太热了,酱板会发酸。几天以后,酱板出窝,中间的孔里全是酱板滷(俗称酒酿),舀一口尝尝,那是又甜又香,不胜酒力的朋友喝了说不定还会醉呢。

在煮汤果的时候,切几块酱板在里面,真是增色又增味,看到它绝对令你垂涎欲滴。

如今的汤团,馅子可谓花色繁多,无奇不有。过去我们乡下的汤团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芝麻猪油馅,虽然品种单一,但是决不掺假、掺杂,口味绝对纯正。

芝麻是自己种的黑芝麻(当然不会是用白芝麻染黑的冒牌货),收下来以后晒干了备用,要做汤圆的时候还得经过反复的挑选、清洗,然后再把精选出来芝麻炒熟以后放进一个很小的石臼里,用石捣子头慢慢地将它捣碎,要求是越细越好。

猪油必须是从刚宰杀掉的家猪身上取下来的板油,仔细地去掉包在外面的那层皮以后切成骰子那么大小的方块和碾碎的芝麻一起均匀地拌和,使劲地揉捏,让它们融为一体,并根据各自的口味掺和进白砂糖。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随时将猪油中的残渣清理出来,不得有半点马虎。如果秋天有心收下了桂花,做成了糖桂花,放进这芝麻猪油馅中,那可真的是锦上添花啦!(有人为贪图方便,不用生猪油,而用熬好的猪油,那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万事俱备,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汤团。宁波人常说:“肉切大奸,汤团包小乖。”想想也对,肉切得很大,客人一怕吃相不好,二怕吃不了,就不敢吃;这汤团包的小,皮薄馅多好吃,但不好包。这汤团想包的小,那没有一点耐心和技术恐怕是不行的。关键之一是糯米粉要调得干湿恰当:太湿了,立不住,容易塌;太干了,包不住,要开裂。放馅子、包汤团的手法其实和包小笼包子基本一样,那也是熟能生巧。

快节奏时代的今天,什么都机械化、电气化了,商场里多的是现成的酒酿、小圆子、汤圆,买回来烧一下就成,甚至还有即食的。方便是方便,就是少了点什么。真想再吃一碗妈妈亲手做的汤团啊!

宁波汤圆散文篇二

今天,我来到小桔灯写作文。老师告诉我们今天是情境课,你想知道今天的情境课是什么吗?给你们一个谜语猜:“白白胖胖,溜溜圆圆。甜甜五脏,装在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黏。”

没错,就是汤圆。这次,我们不是做普通汤圆,而是南瓜汤圆。我们要准备的材料有:南瓜、糯米粉、白砂糖、便当盒、小勺子、一次性手套。一切准备就绪。第一步,先把南瓜切成片,放入锅里蒸。那煮熟的南瓜片极像点缀在蛋糕上的黄桃。第二步,把蒸熟南瓜片压成泥状。我想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但是我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压好。

第三步是分次加上糯米粉,边加边搅,最后,揉成团(以不粘手为宜)。这次,我和邵安捷两个人好不容易才完成。老师说:“你们的糯米粉加的太少了。”于是,我们又加了一点糯米粉,这次才不粘手。

第四步,将芝麻粉、白糖混合在一起,再放入芝麻油搅拌做成芝麻馅。这一步,我们拌的到处都是,再看看其它小组,也和我们的样子一样,教室里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到了最关键的第五步,我们要从面团上揪下一小团,搓圆后按扁,把馅放进面皮里,再窝气,捏紧搓圆。我一步步地做,老师也手把手地教。就这样,我的第一个杰作完成了。老师看了看,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最后把汤圆放入蒸锅蒸好。这些汤圆在锅里漂浮,好像小精灵在追逐嬉戏。

终于尝到美味可口的汤圆了,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都是我的劳动成果啊!

宁波汤圆散文篇三

下午,我在读书,叮铃铃,“喂”我问。“我是外婆,快到幼儿园来,一起包汤圆。”

外婆家离我家不远,出门拐个弯,再直走就到了。

刚到外婆家,就看见外婆包汤圆,我迫不及待的跑上去,拿起一团面粉,学着外婆的样子:先把面粉使劲捏,捏好后再揉,揉成一个面粉团,再按平,放上肉馅一捏就好。可是我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怎么搞也搞不好。外婆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我把肉馅放太多了。我再重新做一个,我拿起一块面粉,使劲捏,再揉,然后再按平。放上一点肉馅儿,然后一捏就成了一个汤圆。我看着我包的汤圆,开心的乐不释手。外婆也直夸我是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我心里比吃了蜂蜜似的还要甜呀。

我按照原来的方法再做了几个,忽然,我发现,外婆还在汤圆里放了一个硬币,我看见了,也学着外婆。为什么汤圆里要放硬币呢?外婆说:“这是一种祝福,谁吃到会好运一年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再接照外婆的方法做了个,我等会看看谁会吃到这些特别的汤圆。

“开饭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了一个汤圆,“太香了。”我大声喊道……。

从此以后,我越来越喜欢动手了。例如:剪纸、折纸……我也要把它记录在我的日记本里,让它成为我快乐的一课。

宁波汤圆散文篇四

刚吃过年夜饭,又到了元宵佳节。正月十五的下午,从小区楼下传来小朋友的欢快朗诵声:“广场上,真热闹,摆满元宵原材料。你搓搓,我按按,大家动手做元宵。比一比,赛一赛,元宵游戏真好看。”元宵佳节吃汤圆。

我家也开始包汤圆了。外公买来包汤圆的菜馅儿,我和外婆还有妈妈都准备开始包汤圆。

外婆先搓好糯米面团,再拌好菜馅儿,最后才开始包起汤圆。外婆说要先把面团做成一个小“碗”,再将菜放入小“碗”中,最后慢慢收口,把“碗”变成一只白白胖胖的“独角兽”。我学着包了一个,可是菜都快漏光了,失败了,所以我坚持再做一个,比第一个包的好多了,后来,我有了把握,又包了许多个,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包得熟练,过了没多久,汤圆越来越多,一共包了四十六个,大家包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过了一会儿,终于把汤圆包好了!包汤圆也成为了我的'一项本领。

外婆将一只一只“独角兽”扔进锅里,它们象一个个白气球沉在水底,过了一会儿,汤团一个个慢慢地浮出水面,已经煮熟了。

大家吃着美味的汤团,糯糯的,香香的,可好吃了!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想:自己包的汤团味道就是不一样!妈妈说:“吃完元宵汤团,就意味着马上要正常工作和学习了!”我吃着汤团,默默咀嚼着年的味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宁波汤圆散文篇五

一年一度的清明临近,母亲便有些坐不住了,因为四年没有回家为姥姥姥爷扫墓,在母亲心中便觉有些不孝;但是母亲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今年的腿痛尤甚往年,车马劳顿怕母亲吃不消。经过我们兄妹三人和父亲轮番游说,终于成功,由我们兄妹代替母亲回家扫墓。

诸事妥当,定在周日出发。但是气象预报说明日雨夹雪,心中便很惴惴,料想明日之程风雨相阻,一路上要吃些苦头了。凌晨五点出发,却发现风平浪静,原先阴沉的天气竟也渐渐散开,透出一抹阳光,不禁唏嘘,敢莫是姥姥姥爷一生良善,地下有知,也在保佑我们少受些苦头。

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不知不觉就到了,来接站的是四大爷家的义哥和老舅家的表姐。多年不见,岁月的痕迹越发明显。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四大爷家。(注:四大爷已作古多年,前文有《那一丛灿烂的的桃花》略记)四娘久病在床,近二年愈发糊涂,只记得记忆深处的那些事,而眼前如何告诉也是不知!看着四娘,不由得又想起了四大爷。

闲聊了一会,外面义哥已经准备好了车,先办正事吧,先去给爷爷奶奶上坟。(注:父母是一个村的。爷爷在父亲十岁时就去世了,奶奶据说是我三岁时没的,所以爷爷奶奶只是血缘上的亲人,根本没有丝毫印象,更谈不上感情。)一会来到坟地,农村的坟地其实就是自家庄稼地里腾出一块。先拜祭爷爷奶奶,化纸,行礼。然后拜祭四大爷。四大爷作古很多年了,但是不知怎的,看到四大爷的'坟仍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心里酸酸的。坟地后那片桃林,纵横交错,桃枝上已经孕有若干花苞。俯下身子,点燃烧纸,一张两张,心中默语:愿四大爷天国有知,保佑四娘,保佑一家平安。愿四大爷天国安详!

回来的时候,老舅和表哥已经在等我们了,下一个行程是给姥姥姥爷上坟。由于表姐经常照看打理,坟上倒没有衰败的气息。一行人带了好几斤烧纸,表姐开玩笑说,“你姥爷得病后爱钱如命,就给他多寄点,花不了存银行里!”我的脸上虽然笑着,但是明明有种咸咸的东西流出来。对着姥姥姥爷,郑重的磕了头!心中叨咕,愿姥姥姥爷保佑父母健康长寿。

回来的路上,我提议到老宅看看。推开院门,满目荒凉。记忆中的那株枣树已荡然无存,院中凌乱地堆放着许多闲置物品,墙体已经开裂,似乎随时有可能坍塌下来。由于许久没有人住,这座老宅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体力严重透支!哎!再也见不到那株枣树了!它曾经那么茂盛,那么蓬勃,硕果累累。每当我们放暑假的时候,姥姥姥爷还有四大爷就会写信或者托人带口信叫我们回来。姥姥会在第一时间用竹竿使劲的打枣,恨不得一竿下去全打下来!若干年后,姥姥得病过世,枣树也跟着死去了!人们说,是姥姥和枣树有感情带走了!但是没想到的是,开春后竟又奇迹般的活过来了!但只是活了三年,姥爷过世后,它就再也没活过来!

印象中的老宅,或者说心灵深处的记忆,应该是一对慈祥善良的老人和一群嬉戏打闹的孩子,在夏夜的枣树下,躺在藤椅里,看天上的星星,听姥姥讲久远的故事。

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暗暗有些后悔。为什么要看这些?独自转到僻静处,抹去了正在外溢的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宁波汤圆散文篇六

过了足足三百六十五天,又迎来了新的一年,马年!在那天晚上,我学会了包汤圆。

当春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包汤圆的课程。奶奶首先让我看了下她是怎么做的。首先呢,把面粉揉成一个球,然后在正中央用大拇指按成一个窝窝,把馅用勺子舀到里面,最后揉成一个圆。又白又圆的汤圆就完成了。看着奶奶做得那么快,就像专业人士一样,我觉得会这汤圆很好做,就提出想和奶奶一起包汤圆的要求。

奶奶同意了,但是只允许我包一个,而且要自己吃自己包的那个汤圆。我对自己充满了十足的信心!我对奶奶说:“奶奶,第一个要是我包得好,就让我多包几个,好不好?”“好!反正你自己吃你自己包的,”

我按照奶奶教的包了好几个汤圆都没包好,我顿时觉得自己不适合这样的方法。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出了一个主意:先将面粉揉成一个圆,再用大拇指向正中央按成一个窝,把馅用勺子舀到里面,然后捏成饺子,最后再揉成汤圆。我按照这个方法,做了好几个,个个都是成功的。

就是这样,我包好了七个汤圆,还被奶奶表扬了呢!

现在我觉得,包汤圆还真好玩呀!

宁波汤圆散文篇七

刚醒来,感觉自己是被鞭炮叫醒的“噼里啪啦”地作响。不用想,我就知道――过年了!

还没等到“年”――这个顽皮的小男孩到来,就早已让人们听见他那轻盈的`脚步声了。离过年还有好几日时,就开始贴对联、挂灯笼、做年糕、谢年、大扫除、买年货――――好热闹!这时,宁波已充满了年味――阿拉过年类!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去爷爷家拜年了。我高兴地说:“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的祝福赢得了爷爷奶奶的微笑和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在路上,到处可听见人们用亲昵的地方话道着“新年好”,真是礼轻情意重!早餐,当然是一碗热乎乎的汤圆。汤圆可是我在昨天晚上包的,看起来有点奇形怪状,有些还漏了馅,但吃起来却有一种别样的味道――这就是年味!

新年第一天,人们总是会去亲戚家聚餐,我们当然也不例外。临近中午,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大外婆家里吃饭了。开吃了,亲戚有十多个,一齐围坐在大桌子旁。大家一齐举杯,互相道着新年好。桌上有好几道宁波人过年爱吃的菜:春卷、鳝丝羹、呛蟹,好一股年味!

晚上,天刚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了。欢笑声,鼓掌声,连成一片。一边听着鞭炮声,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好一个春节!

宁波汤圆散文篇八

今天是元宵节,仅仅在网络上感受到了一丝节日的气氛。上班一周,人在上海,心还在老家。

早饭时间,食堂里依然排着长长的的队伍。轮到我的时候,元宵已经没有了,没有就没有了吧,对于这些所谓的元宵,我没有丝毫的期盼。

元宵节日吃汤圆是由来已久的习俗,看了网上关于汤圆和元宵有什么不同的撕逼与科普文章之后,我依然分不清哪些是汤圆,哪些是元宵。不愿意也不想分清楚,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元宵,只有汤圆。

老家的春节,每家每户都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汤圆是手工制作,又大又圆,一般都是实心,偶有包了芝麻馅的,都是以甜甜的味道为主。外面的汤圆,花里胡哨,丧心病狂,什么玩意都敢往里塞,简直是为所欲为,暴殄天物,对此,我表示极大的愤慨和强烈的谴责。

我固执地认为,元宵和汤圆都是同一种生物,只不过是两个不同的叫法而已,只有甜或者不甜的才配叫汤圆,其他口味的,一律视为异物。

超市里的汤圆,有芝麻的,有花生的,有大的,有小的,各式各样。无论包装有多精美,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味,也许是防腐剂,也许是其他,无法用苍白无力的语言来表达我的失望。

挑战我认知和味觉极限的是肉汤圆,至今想起依然耿耿于怀,从那以后,唯恐避之不及。今天中午,当上海土著流着哈喇子,再一次眉飞色舞地和我说起肉汤圆的美味时,我的胃部一阵翻江倒海,强忍万分不适,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那拙劣的表演。

下午,同事来闲聊,我放下手头的工作,滔滔不绝地和他说起了家乡的美食,无数次的重申,那些美食必须是老妈亲手做的',外面买的,根本不是那个味。一时之间,我也和那位上海土著一样唱起了自以为是的独角戏。

味觉记忆,根深蒂固,相伴一生。小时候吃惯了掉渣月饼,长大后,见到广式月饼就皱眉头。喜欢什么样的口味,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素汤圆也好,肉汤圆也罢,各有各的好,自己满意就行。

多年在外,已经适应了漂泊的生活,从北到南的饭菜也能吃个七分饱。要想吃得十分饱,只能回老家。

在上海,想吃真正的汤圆,可以用麻球来替代。想吃最好的汤圆,还是回老家,和家人一起。

宁波汤圆散文篇九

元宵节期间,我们家都会举行包饺子的仪式。

元宵节为什么要包饺子?因为这是正月十五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春归之夜是用灯笼和饺子上的谜语来庆祝的,我们家也不例外。

元宵节那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准备包饺子。我对奶奶说:“我也要打包。”

奶奶说:“好吧,你可以打包,但是要好看。”

“好的!”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包饺子不难,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好看。奶奶提醒我:“可以按照包饺子的方法一步一步来。”于是我用了奶奶的方法,但是包装不好看。

我没有放弃。我一直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这句话来激励自己。然后,我又包了几个,最后包的饺子越来越好了!然后,我把剩下的都包好了。

这时,我爸妈刚起床。我给他们看我的饺子,他们点头称赞,说我的包包不错。最后奶奶把饺子放进锅里,煮好后我吃了一碗好吃的饺子。

经过这次亲身经历,我发现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就像诺贝尔发明炸药一样,虽然弟弟阵亡,父亲残废,但他坚持不懈,并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炸药。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

随着春天的到来,春节也随之来临了,人们都在门上贴上了福字,在门两边贴上了春联,窗户上贴了窗花,在晚上时,放起了各种烟花,穿上了新衣服,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新年来临的味道。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过年时的风俗,比如北方大年三十清晨会包饺子,在饺子中还藏有玄机,在一锅饺子中会有1-2个饺子里面藏有硬币,谁吃到代表谁会有好运气,而我外婆家奉化黄贤也不例外,在马上到大年三十时,人们会去集市上采购很多过年要用的东西,比如买羊腿,鱼,各式各样的。我外公买了个大羊腿挂在门弄的`屋顶,然后外公切好用大锅慢慢的烧个1-2个小时,我在屋内早早的闻到了羊肉的香味,就等着可以吃呢.在过年时每逢家中有客人的时候,就可以把那羊肉端上桌和客人们一起享用这美味羊腿;在每逢过年时,在那儿的剧院里会有一年一度的春晚文艺表演,在有表演的那一天,人们都去剧院看表演,里面人山人海,在去的时候如果晚了些,就很难找到位子坐了,剧院表演的节目有许多,如:舞龙、小品、唱歌、跳舞……种类繁多。在剧院外也是十分热闹的,许多小孩在放鞭炮;许多人在卖棉花糖、爆米花之类的食品;还有的在放烟花;热闹极了。

在新年来临时可真是热闹啊,城市霎时间充满了过年的气息。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一

老外滩被看成宁波的新名片,这个直视三江口的地方,面对浑浊的江水,造出了上海外滩和新天地的结合体。它的位置颇像外滩,但房子却与新天地类似,身着婚纱拍照的青年人穿梭于这里的每条小巷。在整个建筑群的外沿,矗立着一座天主教堂,新人们从里面走出,让人看到上海的影子。

中国的副省级城市是一个让人产生特殊心理的地方,行政级别上的高一等级决定了市民自信心上的高人一等,而全国普遍存在的各类资源向行政中心集中的特点,又让宁波人产生了杭州是靠全省人民养大的,而宁波的发展则源于自身的心理,自豪感表现得更加强烈。

从经济上看,宁波的发展和浙江赖以成名的“小商品、大市场”模式颇为不同,在地理和血缘的亲近感上,它和上海的纠结显然更多。

二者之间的联系始于1793年,历史上著名的马戛尔尼来访,为乾隆皇帝带来了一张地图,上面标明上海和宁波两个港口,英国人希望用通商码头的开放,来扭转常年的贸易逆差,并同时指定宁波舟山的一个小岛,供英国商人暂住和存放货物。要求理所当然地被拒绝了,一直到1840年xxx战争后,宁波和上海才成为对外开放的港口。

xxx战争后,宁波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上海。由于甬江的港口无法满足近代轮船的停靠和卸货,逐港口而居的宁波人一批批迁往上海,以致于号称现在30%的上海人都是宁波人。此后宁波人利用和政治的联姻,开始在上海滩站住脚跟,创办了上海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五金店等等,至少创造了50个以上的第一。他们先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后又成功利用老乡xxx的政治影响力,成为中国近代最成功的商帮。

人员的流动造成了宁波一直是上海人走亲戚和扫墓的重要目的地,许多上海家庭都有宁波亲戚。去过宁波的一些人告诉我,宁波不是一座让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后来,上海建起了洋山港,与宁波北仑港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宁波市的官员说,这个港口本身就是为上海而建的,因为“宁波本身没有那么多货物可供运输”。但是,上海兴建世界级港口的梦想还是促使他们上马了洋山港工程。

围绕两个港口的口水一直没有断过,但浙江人再次选择了多做少说,在奥运火炬到达之前,通畅了从宁波到嘉兴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自己和苏南的距离拉成了直线,使得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到北仑和洋山两个港口的物流成本被拉平,宁波港和上海港的竞争正式开始。采访中,宁波人更多谈到的是杭州湾大桥大大缩短的宁波和上海之间的距离,上海对宁波的经济辐射作用,并不轻言竞争。

对于浙江的宁波,它显然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经济中心,它拥有更高的行政级别,并且继承了浙江令人羡慕的私营经济活力,但显然,它更愿意把自己和上海联系在一起,接受这一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并与其展开小心翼翼的竞争。

在宁波,当地人热衷于讲述宁波商人在上海的故事;在浙江,宁波是上海的宁波。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二

春节快到了,每次这次这时,我突然会兴奋起来,不仅仅是因为放假,更是因为可以再一次回味我们当地的特色食物――宁波汤圆。

首先,爸妈或者爷爷奶奶去买一大袋糯米,然后跑到专门磨米的店,去加工成白水的糯米粉,然后形成白色浑浊的面料,然后装在一个大白色的大袋子里。注意的是,这个白色的'袋子是类似于过滤纸一样的,把多余的水过滤。过滤时,要把它晾干,如同在野外,架一个架子,野炊似的。几天之后,再把袋子打开,就如同面粉一样。但是不同于面粉的是,它煮在水里很软。

这时,我们只要将糯米粉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取一小块面团,搓成窝窝头样子,在将准备好的陷放入其中,搓揉几下。放入持续沸腾的白水之中。待它浮起来之时,即可开动吃了。闻一下,哇!真香!咬上一口,哇!真美味!

这就是我喜爱的家乡美食――宁波汤圆。你呢?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三

我的家乡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叫沙河,那儿虽不富裕,但风光美、人情美、清闲、恬静是最大的特征。以前,房子是用土砖瓦片拼做而成的,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大部分都是平平整整的清清爽爽的楼房了。但门前的河水还是那样清晰见底,山还是那样翠色欲流,人们还是那样的热情友爱。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来哟,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花儿微笑着向人们招手,那是春天的笑脸吧!鸟儿伴着河水欢快的节奏、歌声脆碎人心,那是春天的舞步!风儿轻轻吹过柳条,它在和春天谈话呢!夏天一到,炽热的阳光使大家都不敢出门。但勤劳的农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拿起锄头,挑着铲子在田里干活,但夏天雨水及多,河里发洪水的次数也多,所以河里总有挖不完的沙子。沙,可以卖钱,也可以用来造房,这可是现在家乡农民们赖以生存的活宝呢!

秋天,是什么一片又一片,金灿灿的金花掉落呢?原来是那刚枯萎的调皮的叶子,像金丝雨一般,落在河面,落在桥上,落在山林,落在老黄牛的背上。总之,这成熟的气息使大家在大老处都能闻到,及手可触,决不比“洛阳城里见秋风”差。冬,是最美丽的。大雪纷飞,雪花停后,到处一片雪碧斑白,这是雪姑娘送给村庄的白衣裳吧!小朋友们都在打雪仗,堆雪人。此时的河面以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可以观看,但千万不要踩啊,说不定还没结好呢!猜你一定被这乡村风光给迷住了吧,如果有兴趣可以在暑假时间来亲自体验乡村这特殊的趣味啊!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四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期盼,是一家团圆的喜悦,是中华民族美好民俗的传承。

新年越来越近,年味儿也飘开来了。路边的灯杆上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小区的广场上也插上了五彩的旗子,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上了红色的对联和福字。

对于阿拉宁波人来说,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是准备年货。早早我和父母亲就买来了蟹、肉、海鳗。我们把蟹放在盐缸里做起了炝蟹。把肉洗干净,用酱油腌制起来,做起了酱肉。在海鳗上撒点盐,用一根绳子吊起来,放到朝北的阴处做起了鳗鲞。这些可都是我们宁波年夜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当然还不能忘了象征团团圆圆的宁波汤圆。包汤圆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外婆负责揉搓糯米团,我负责裹芝麻猪油馅。我接过外婆给我的糯米团,用汤勺把馅子放进糯米团里,再小心地捏合,放在手里轻轻地来回搓,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汤圆就做好了。看着一个个圆圆的汤圆,再看看我和弟弟脸上那白白的粉末,我开心地笑了,感觉到年近了。

我们宁波乡下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过年前会去打年糕。寓意年糕年糕——年年高。我们先把大米蒸熟,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倒进石臼里,用个木锤捶打。我对外公讲,让我也来试试。可是我用了吃奶的力气,还是抡不动大木锤。我只好站在一旁帮他们喊加油,经过一段时间抡打,年糕终于做出来了。我赶紧挤了一小段出来,包上外婆亲手腌制的咸菜,细细品尝,那味道真是太美味了。年糕房里到处是咚咚的锤子声,还弥漫着孩子们的嬉笑声。我感觉到年近了。

随着鞭炮声的密集,年终于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享受丰盛的晚餐。外公外婆端上一碗碗热腾腾的菜和年前腌制的蟹、肉、鱼以及年糕、汤圆。我们边吃边聊天,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美食,感到幸福与温暖。到了八点,我们一家人都坐在沙发,一起看春晚。人们载歌载舞,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被那精彩绝伦的节目所吸引了。不知不觉,我们就枕着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进入了梦乡。

早上,我在人们的欢歌笑语中醒来。新的一年又来到了!我们互相走访亲戚,为他们带去新年的礼物和我们最真诚的祝福。住在其他城市的亲戚也用手机微信给我们发来了新年祝福和小红包。就连远在新加坡的大妈妈都发来信息向我们问候,送来祝福,还幽默的问:“年糕,汤圆吃了吗?”虽然她在异国他乡,但那颗阿拉宁波人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五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又到了一个新年,我们家的年味越来越浓。才一月二十妈妈就开始准备祭祀了。

每逢过年我最难忘的就是守岁、闹元宵和祭灶神这三件事了。先说说守岁吧!守岁是中国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熬年、点岁火等。守岁的风俗是在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是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此照过后,就会使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并且熬夜迎接阴历新年的到来。

闹元宵是中国节日民俗传统活动,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唤,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最后来说说祭灶神,祭灶是一项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的传统习俗。旧时,几乎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传说他掌管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人们崇拜,祭灶时还要在灶王爷嘴上涂上糖,以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不说坏话。

这就是我的宁波年,这就是我们的中国节。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六

宁波人的年味有很多。每逢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但在我的记忆里,宁波汤圆是最充满年味的食物。

在我们宁波,汤圆是大年初一时吃的,一般年三十的时候包汤圆,而且一定是猪油芝麻馅的汤圆。今年,我非常高兴能跟外婆一起包汤圆。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外婆拿出一包糯米粉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和水叫我揉捏它。我很兴奋,可是糯米粉好像不听话,刚开始一直黏在手上,外婆说别着急,慢慢揉,要反复揉。慢慢地,果然面团就不黏手了。接下来,外婆开始做猪油芝麻馅了。只见她把一大碗的黑芝麻放在锅里炒,然后用酒瓶把炒熟的芝麻一粒粒碾碎,最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白白的猪板油里,加糖混合,在外婆的巧手揉捏下,一会儿一大块猪油芝麻馅团就做好了。开始包汤圆了。外婆把刚才的.糯米团揉成长条,分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我就跟着外婆一起包了。先把小剂子揉成小球,再压扁,放入猪油芝麻馅,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馅裹起来,用两个手掌轻轻揉成光滑的圆球。就这样,我跟外婆包了一大盆的汤圆,为了防止干燥,外婆在上面盖了一层湿的毛巾。外婆笑着书:“你就等着明天吃汤圆吧!”

第二天,外婆就下锅煮汤圆了。只见外婆放了一点儿水,等水沸腾了,就放下了汤圆。刚放下去的时候,汤圆们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后直接沉入锅底,只是它们外面的粉末脱落浮在水面上。我以为汤圆会散了呢,外婆冷静地往里面加水,加了两次水后,这些醉了的汤圆像突然清醒过来,调皮地一个个浮出水面,露出可爱的笑脸。外婆说汤圆浮起来就表示熟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可太用力了,有一个馅都被我弄了出来。我轻轻地吹一吹,直接把整个汤圆放进嘴里,烫得我不断跳脚,可糯米的软糯在舌尖蔓延开来,芝麻的香味溢满了整张嘴,真香啊!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七

在春暖花开的星期五,我们去参观宏伟的宁波博物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拉宁波馆的蜡像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阿拉宁波”历史主题馆,重点展示了宁波史前河姆渡至民国时期的整个地区发展史。我在那儿观赏了许多好玩的蜡像,尤其是那一处蜡像令我印象深刻。走在宁波旧时的繁华商业街上,见识了老宁波的缸鸭狗、楼茂记状元楼和其他老字号。当我们来到了十里红妆的婚嫁队伍前,我惊呆了!在转角处,许多人在那儿排列成了一对,领队的是两位举着牌子的人,牌子上面写着“张家”和“王府”,他们的脖子上结着喜气的红布,脸上带着微笑。后面紧跟着的是乐队,有人在敲锣,有人在打鼓,还有人在吹笛,脸上喜气洋洋。人群后面的则是一顶金碧辉煌、闪闪发光的轿子,轿子上刻着华丽的装饰品;轿子顶上是翘起的,最上面的是一个圆圆的,像玩具大小的塔。再后面的旧时抬箱子的人了。箱子里面装着许多美味佳肴。让人看得口水都要流了出来,那个人的额头上有许多小小的汗滴,看样子走了很多路,但他丝毫都没有疲倦,脸上还是喜气洋洋的。他们这一大队人的两旁有许多围观者,大都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看得很入迷,好像她就是新娘呢!我很喜欢这组蜡像。

在阿拉宁波馆里的繁华商业街,我看见了一位老男人。他身着着棕色的衣服,下半身则身穿的是一条红颜色的长裤,脚下穿着黑色大皮鞋。这个老男人正要走进一家海鲜店,他站在了店门口,低着头,仔仔细细地看着手中的一张纸。再走近仔细一看,哦!那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是几百年前的纸币。他一手那着钱,一手叉腰,好像自己是老大,而且很有钱似的。一旁紧邻着另一家卖海鲜的店,那里的老板正在卖东西。我喜欢这两家店,因为我们宁波的海鲜可是远近闻名的呀!卖海鲜的这个老板可不一般:他的头发很短,眉毛又弯又长;这个老板穿黄色外衣,头上戴着用稻草做的帽子。他抬起了手,用称称鱼,将鱼放在称上。这时,一位年轻女子在他的店里买鱼,老板脸上露出了笑容。

走过繁华商业街,一旁还有一个官爷府。那里有两个像真人的一样的蜡像。有一张似乎是木头做的黑桌子,表面非常光滑;桌子旁有一把大概一米高的黑椅子,上面坐了一位穿官爷的衣服的人。他坐在椅子上,椅子还显得很宽敞,那位官爷看起来四五十岁了,留着一把尖尖的灰白色的长胡子,脸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眼角也有一些皱纹,鼻尖挺起,看上去很威严。官爷服非常有宁波特色,棕色的衣服中间有一些纽扣竖的.排列着;他的下半身穿的是一条黑色的裙子,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光溜溜的。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位穿白袍子的人。他看起来很年轻,只有三十来岁,又圆又大的黑眼睛,高挺的鼻子,还有粗壮的大腿。他非常高大,大概有一米八十,我猜他可能是......

走过宁波商业街,就来到了河姆渡文化遗址。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又是怎样打猎的。这个几千年前的老河姆渡有一地的石头、一地的绿草、还有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与原始河姆渡人在一起,他们有一些小狗立在地上,有些肥头大耳的猪懒洋洋地趴在地上......那时的人们用木棍、石头等来猎杀比较弱小的猎物。你想知道他们怎么样捕猎比较庞大的猎物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河姆渡人用一些杀伤力比较强的武器来猎杀猛兽,如:很锋利的一些用石头造的小刀片,自制的破弓箭。他们住的大多是草房子,而门却是用木头造的。他们还用一些很长的木棍把房子架起来,以免塌下来压住人。当时,七千年以前,河姆渡已经开始制造陶泥、玩陶土了。看,虽然河姆渡人生活在七千年之前,但他们已经房子、小刀片了。他们很“高科技”哦!

博物馆的阿拉宁波馆的蜡像就是这么好玩,好看,我想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一定会喜欢这些美丽、漂亮的蜡像吧!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八

城里的年味是越来越淡了,因喜好热闹,便赶到乡下,体验真正浓郁的老宁波的过年气息。

大致到了腊月,村里的家家户户便要开始赶制年糕。陆陆续续地向那年糕作坊上报分量。到了做的日子,孩子们自是很欢喜,可以跑进蒸汽腾腾的老作坊,在大人的身边伶伶俐俐地穿梭,摸摸老旧的器具,用脏脏的'小手偷捏下竹篓里芳香四溢,早已熟透的白粉,放进嘴里,再顺势取下才刚做好的软软胖胖的年糕,就着咸菜,那个味儿!我们这般捣乱,却美其名曰“帮忙”。

再过一两个日子,外婆便要买来新鲜的鳗鱼,用盐和蒜末儿往上一擦,再洒些自家酿的酒,往窗前一挂,很是喜庆。

腊月二十八,全家老小便聚齐了。装模作样地人手一块抹布,扫帚什么的,扫得老屋喜气飞扬。我们呢,则更喜欢去大水缸边转悠,时不时从缸边抠下一块薄冰,趁人不注意,塞进别人的衣领里,听着人家冻得大叫,自己却也被暗算,堂中一片欢声笑语。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不管是走得多远,忙得多呛,都必定要回到家,吃上一顿年夜饭,尝尝外婆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做饭手艺。吃了饭,全家上下便聚在堂门口,乡下是不兴起什么彩色壮观的筒式鞭炮,只是用竹竿一挑那大串的达二米的老式炮炸,噼噼啪啪响个不停,随即弥漫开一股烟味,可村那头又回应似的响了起来。

鸡一鸣叫,正月初一的忙碌便开始了。一早醒来,第一眼见到的便是枕过夜的压岁钱。接下来,孩子们便要随父母走亲访友,上门拜年。好容易过了上午,下午可就丰富多了。卖“咚咚糖”的,摇着拨浪鼓,在孩子中间,神气地收着钱,时不时拉拉破毡帽,吐口唾沫。再不就围着外婆,看她炸出那香喷喷,金灿灿的“春卷”,用手捏起一根,外焦里嫩,回味无穷,再舔舔沾满油的手指,往新衣服上一擦,便跑去门外摘冰凌玩,总之,在家呆着,却闲不下来。

乡下的年总是有滋有味,保存着老宁波的味儿。

乡下的新年,真好!

宁波汤圆散文篇十九

它看起来很圆,闻起来很香,吃起来很甜,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它就是宁波的著名小吃———汤圆。我还亲手做过了呢!

春节的`时候,我总爱和外婆一起包汤圆、吃汤圆。“搓搓,搓搓搓……”厨房里再次传来我和外婆包汤圆的声音。只见我轻轻地把一小块湿软的面粉搓成一个胖胖的圆球,接着再使劲地把圆球压扁,然后再把搓好的芝麻馅给包进糯米里,最后把糯米搓成一个大圆球就完工了。不过芝麻可千万不能漏出来,不然煮的时候汤圆就会裂开来了。

煮好后,我和外婆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们自己做的汤圆。后来,我觉得汤圆还不够甜,就又在碗里放上了一些“糖桂花”,这样,小汤圆就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了!

“哈哈,汤圆你真美味,不愧是宁波的著名小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