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01:00 页码:9
2023年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优质10篇)
2023-11-23 20:01:00    小编:ZTFB

总结是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明确地制定目标和计划。保持客观、全面、真实的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一

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二

北宋真宗年间,汴梁皇宫里发生了一场火灾,等到扑灭大火,皇宫内几重殿堂变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宋真宗非常恼火,当即按失职,处死了几名分管宫殿安全的官员,并且降下圣旨,令晋国公丁谓在限定期限内把烧毁了的殿堂楼阁修复,如有拖延,也要治罪。

丁谓接到圣旨,反复思考,又到现场进行察看、计算。他虽然是宫廷里足智多谋的人物,面临这样的事也不免有些犯难。

首先,重修这几重宫殿,需要大量的泥土,而皇宫里是没有一丁点儿多余的土的。所需的土只能从几十里外的城外运到京城。第二,建筑用材任务艰巨。修造宫殿需要大批的木材、竹子和砖瓦石料。这些东西都要从各地经水路运到汴梁城,而且都只能停在城外,再分批把这些竹子、木材和砖瓦转运到工地,也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建筑工地还有大量垃圾需要清除。烧毁的殿堂楼阁残留下的破砖、烂瓦、灰土,堆得像座小山,修建后丢弃的砖瓦石块,要全部运出城,清理干净,这也都是相当艰难的事情。但是,圣旨已经下达,是不容拖延的。

丁谓昼思夜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先安排10000多名役工在皇宫前面的大路上取土,然后将泥土运到工地上,就用挖来的土冲作修宫殿用的土。由于挖土非常省事,搬运距离又近,不几天,修复殿阁用的泥土就备足了。可是这样一来,原先好好的一条道路,现在却变成了一条深沟。一些官吏对此指手画脚,评头论足,认为丁谓是在“割肉补疮”,宫廷内一时流言如潮,连皇帝也有点儿坐不住了,派人来问丁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丁谓胸有成竹地向皇帝讲了自己的计划,皇帝也乐了,放手让丁谓去做。

到底怎么回事?大小官员们看皇帝也支持他,更加议论纷纷了。丁谓毫不在意大家的议论。反而又下令把这条人工挖成的深沟和城外的汴河挖通,这样一来,汴河里的水很快就流入深沟,深沟也变成了一条河,原本只能停泊在城外汴河里的船只,这季涂梢灾苯邮坏交使门前。船上装的木料、竹子和砖瓦就可以直接送到施工地点,这可省事多了。修复殿堂楼阁的工程进展很快,比预定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文武百官们这下可服了,纷纷称赞丁谓,静下心来看丁谓如何善后。

殿堂全部修复后,丁谓又让人把汴河与深沟隔开,排干深沟里的水,然后把剩下的堆积如山的石头瓦块,全部填进深沟里。不用几天,皇宫前的深沟又变问了一条平坦大道。

7.智慧小故事精选。

8.智慧小故事大全。

9.智慧小故事集。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三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四

某制药厂濒临倒闭,政府牵手为他们引进德国投资,就在鉴约之前,德国总裁到该厂视察,该厂长陪同参观车间,就在其间,这位厂长不经意间吐一口痰,德国总裁看到后,当时就结束了视察,并告知政府领导决定不再签约,他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制药厂,是关系人命的怎能随地吐痰呐。这家工厂本来可以借助外商投资起死回生并且兴旺发展,由于该厂长在社交场合一个不经意的失礼和失误,导致了工厂的之后破产。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五

3、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6、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7、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8、读书贵在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陆九渊。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11、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1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5、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1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9、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2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2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22、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4、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6、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人家不必去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是。——唐寅。

31、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32、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3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36、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37、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

38、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3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2、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43、读书第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梁启超。

4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6、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7、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48、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4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孔子。

5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文档为doc格式。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六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七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经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的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的同意了。

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八

齐国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盖房,发展私家势力,以备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下令任何人不得劝谏,违者杀头。

田婴是战国时齐国宗室大臣,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文(孟尝君)之父。田婴从威王时就任职当权,曾与成侯邹忌以及田忌带兵去救援韩国攻伐魏国,初为齐将,参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之役,立有战功。旋擢任为宰相,主管一国上计,弄权行私,财富骄溢。初封彭城(今江苏徐州),继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自营城郭宗庙,结交豪民,收纳逋犯,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威逼主上,称薛公,号靖郭君(一作静郭君)。

慑于田婴的威势,人们都不敢前来劝诫。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3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然后,掉头就走。

田婴忙叫住对方说:“你这话外有话。”那人说:“我不敢以死为儿戏,不敢再说话了。”田婴说:“没关系,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鱼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一旦被冲荡离水,则成了蚂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盖房?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

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说得太好了。”于是,他很快就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九

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人心情平静,能去掉郁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勤奋读书的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时候是个既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谁知,他5岁那年,不幸得了天花,这场病使唐汝洵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丽风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伙伴们脸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他痛苦极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适应了没有光明的日子,并且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

哥哥们上课的时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细地听,用心地记;虽然他很坚强,但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看不见,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课文很长,他凭耳朵听根本就记不住先生讲的内容,只好学古人用结绳记事。他还喜欢上了诗歌,因为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体味到;经过不懈努力,唐汝洵终于成为了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私塾先生听到他的哭声,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读书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穷,没有能力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心里很难过,就哭了起来。”私塾先生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一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老先生表示感谢。

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子几年才能学会的东西;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汲取知识。长大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日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人也多了起来。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怎么写篇十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