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4:57:45 页码:14
2023年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大全18篇)
2023-11-17 14:57:45    小编:ZTFB

找到一个适合的方案,能够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很关键的一步。在制定方案时,要注意风险评估和预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种常见方案,供大家参考。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一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是遵循区域卫生资源规划,对辖区内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强化服务功能,实施卫生行业服务的农村卫生体制,根据仁怀市卫生计生局2015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管理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对全镇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监管到位的卫生服务体系,对辖区6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部要求按照“五统一、二独立”的管理原则,进行健全村卫生室相关制度,规范医疗行为,规范操作流程,做到看病有日记,发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转诊有依据,消毒有记录,收支有台账,资料有档案,补偿有公示,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底数清楚,能够按照序时进度进行开展工作,使村卫生室规范化良性运转,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

二、领导组织:

为保证制定方案有效的实施落实,成立五马镇卫生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长:xxx(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xxx(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xxx。

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在院办公室,由张礼任办公室主任,由方谢、龙伟、吴春丽、简学群组成办公室成员,办公室人员具体负责全镇乡村一体化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巩固上一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成效。在2015年既要巩固上一年取得的成绩和成效,又要稳中求进,要根据医疗卫生工作的规范要求,加强对所辖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工作目标管理,抓住乡村一体化卫生工作中“五统一、两独立”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内容,使乡村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提升相应的服务效能。

2、加强对农村医疗市场的监管,协助打击或取缔非法行医。

开展辖区内非法行医排查工作,协助镇卫生监督协管站对辖区内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和取缔,以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保证广大群众就医用药安全。

3、加强对村卫生室药械的统一管理。

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进购的药品统一由卫生院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进行网上采购,实行百分之百基药和零差价销售。政府配套给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和办公用品由镇卫生院统一验收,统一分配,实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使用。

4、加强村卫生室农新合门诊即时结报和农合监督管理。

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必须全部开展新农合门诊工作,应识别患者身份,杜绝非参合人员套取农新合资金,做好新农合资料管理,对当月新农合就诊的人次、患者姓名、疾病名称、医药费用、补偿费用、联系方式等给予张贴在明显处公示,接受群众及主管部门的监督。

5、加强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由五马镇卫生院统一安排,实行目标管理,与上级补助资金挂钩。村室工作人员要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收支有账证、工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疫情有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到位,业务有考核、服务价格有公示。

6、加强村卫生室财务管理。

卫生院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对各个村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业务收支账册。各村统一会计科目、统一银行账号,实行独立核算,所有财务收支必须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7、建立目标管理工作考核制度。

卫生院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对村卫生室实行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公共卫生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2)、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质量;

(3)、村卫生室的内部管理;

(4)、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

(5)、群众对村卫生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考核评分办法按五马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制定的《一体化村卫生室综合工作考核办法》执行。根据考核的结果发放财政补助资金。

8、加强监督管理。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乡村一体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如发现村卫生室有违法违纪行为,应立即报告市卫生计生局及时处理。五马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村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9、定期对村卫生室日常工作进行督查。

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不定时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并将满意度调查报告报送卫生院院务会进行讨论整改。

五马镇卫生院2015年1月15日。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二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16〕19号),落实《中共临沧市委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临发〔2016〕10号)及《镇康县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镇发〔2016〕14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快我镇教育综合改革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有利于××镇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构建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教育基础性、全局性、公益性、先导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坚持积极稳妥深化改革的原则,使各项深化教育改革措施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原则,充分发挥现有的教育资源,调整机构设置,完善××镇教育办公室主任、初级中学校长、各完全小校长公选、教职工全员聘用等制度,推动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高全镇教育水平。

(四)坚持多元办学和创新办学原则,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积极探索我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三、改革思路。

我镇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路是:理顺体制,确立一个地位,突出三个重点,加强两项建设。

理顺体制。设置××镇人民政府教育办公室,作为××镇人民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通过改革,切实让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主体,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确立一个地位。确立“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重点加大“普九”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改善教育软硬件建设,使“普九”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坚持以。

教学。

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三是打好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基础。

加强两项建设。一是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和教职工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及设备建设。

四、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主要职责:一是宣传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并组织实施我镇教育发展规划;二是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防止适龄少年、儿童辍学;三是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是维护学校治安、安全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师生安全;五是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维修、危房改造和管理工作,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六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并使用好上级安排的各项教育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七是重视学校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八是负责镇内教师的聘用及合理配置,关心教师,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成立××镇教育办公室。××镇教育办公室是××镇人民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机构级格为股(所)级,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1名、教研1名,师训1名(兼职驾驶员)、财务人员1名,共设6个岗位。编制从教育编制中调剂解决,人员由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共同考察确定,镇教育办公室主任由县教育局聘任,其它岗位人员由镇教育办公室聘用。教育办公室主任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享有副科级资格。教育办公室受镇人民政府及县教育局双重管理。办公室工作经费按有关规定和标准,由县财政负担。其主要职责:一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3/15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决议;二是制定辖区内教育发展及调整学校布局规划;三是管理辖区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实施技能证书培训;五是组织实施校舍改造规划,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制定和落实控辍保学措施;六是负责辖区内教育事业统计、学校常规管理,组织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学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及监督,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七是协助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组织中小学校长考核、聘任;八是协助镇党委、政府组织中小学教职工的考核聘用及合理配置,关心教职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组建村“两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书或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委员、理事会理事长、村完小校长、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主要职责:一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二是组织动员群众关心支持教育发展,鼓励群众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三是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控制学生辍学,确保适龄少年、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四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学校的校舍、设备、土地、财产等不受侵占;五是按有关规定协调落实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的土地和勤工俭学用地;六是参与对辖区内学校的监督管理,参与对校长的考察考核,对校长聘任提出意见建议。

4、科学规划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从镇内各村(居)委会教育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规划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学校的设置,一是要有利于组织教师学习和管理;二是要有利于开展校本教研;三是要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两基”成果巩固。要按照“宜并则并、宜分则分、初中相对集中,小学就近入学”以及“规模适当、竞争有序、均衡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完小及所属校点。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办好一所完小,村完小以下设校点,形成镇人民政府教育办公室管理中学和完小,完小管理所属校点的管理模式。

5、镇内不再设督学。根据《镇康县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镇内不再设督学。

(二)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1.坚持和完善学校领导(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公开选拔和聘任制度。一是坚持学校领导公选制度。要进一步拓展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公开选聘的渠道和方式,增加公选透明度,采取自我推荐、民主推荐、公开选聘、组织考察、公推直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选拔初级中学、完小校长。选聘初级中学、完小副校长、主任、副主任采取组织推荐或校长提名,通过教职工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是分级组织选聘。镇内各初级中学校长、5/15完小校长的公开选聘,由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共同负责,组织、人事部门参与指导、监督,并组织民意调查,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村完小校长的选聘还要听取村“两委”的意见。三是公选学校领导的聘任。镇内初级中学校长、完小校长,由县教育局聘任。初级中学、完全小学中层领导,由校长提名,镇教育办公室在进行广泛民意调查的基础上,报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备案,××镇教育办公室聘用。2、加强学校领导的考核管理。一是坚持学校领导聘期目标考核制度。镇内初级中学校长聘期为3年,完小校长聘期为6年。学校领导考核在聘期内组织年度考核,聘期届满进行聘期目标综合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考核达称职以上等次的学校领导,方具备续聘条件。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基本称职或聘期综合考核不称职的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予以解聘。二是开展学校领导的民意调查。上级有关部门把学校领导的民意调查纳入年度考核和聘期综合考核内容,学校领导民意调查满意率在85%以上且年度考核、聘期综合考核达称职以上等次,可直接进行续聘。学校领导民意调查中年度考核连续两年满意率或聘期综合考核满意率达不到85%的,无论聘期届满与否均予解聘。镇内各初级中学、完小校长的民意调查,由县教育局与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镇内初级中学、完小副校长、主任、副主任的民意调查,由镇教育办公室组织实施。三是学校领导聘用期间,参照相应行政级别进行管理。初级中学校长、完小校长参照股(所)级管理,在干部选拔任用时享有副科级资格。四是在对初级中学、完小校长进行年度考核的同时,对副校长、主任、副主任进行履职考核,并在校内全体教职工中进行民主测评,履职考核达称职以上等次、民主测评满意率达85%以上的予以续聘,达不到称职以上等次或民主测评满意率达不到85%的予以解聘。五是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要进课堂、上讲台,并作为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六是镇教育办公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校长、主任、副主任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3.建立后备人才库。一是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为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校长公选机制,镇组织、人事、教育办公室要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库。校长后备人才库的建设为上级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二是建立学校中层领导后备人才库。由镇教育办公室提出方案,经镇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采取自我推荐、公开推选、组织考察等方式,分类分层次建立后备人才库。中小学主任、副主任后备人才库由镇教育办公室负责建立。后备人才库建成后,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岗位出现空缺时,原则上从相应后备人才库中择优推荐或公开选聘。

7/15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跨学校的教职工聘任。二是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学校教职工岗位出现空缺时,在人员编制、岗位设置、增人计划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允许的前提下及工作需要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有关规定和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公开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镇内调整教师岗位时由镇教育办公室根据工作岗位需要,报请镇人民政府审批,县教育局备案,原则上调整教师定在每年八月份按相关规定进行调整。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校教职工特殊困难,对老教职工、夫妻分居或有其他特殊困难教职工,视具体情况将给予关心照顾。

5、建立合同制管理。对聘期已满,且聘用期内年度考核均在合格以上等次,工作年限满25周年以上或距法定退休年龄15周年以内的人员,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对达不到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其他人员,应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有固定期限合同的合同期限为3至6年(中学3年,小学6年)。

6、严禁抽调、借调教师。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严禁抽调、借调教师,确因工作需要,在征得镇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同意后,一次性调出,不得以借调等方式长期占用教师编制。现抽调、借调人员如不能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必须返回原学校。对占用学校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满一学期即与学校脱离关系,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

7、采取多种方式补充新教师。镇政府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通过逐年有计划公开招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补充新教师,使现有教师空编在3年内解决。对于边远贫困山区或环境条件艰苦的学校,镇人民政府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或在职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对新聘用的小学教师,必须到完小及以下学校任教2年以上,并作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

8、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消化现有代课教师。从2016年开始不得再新招代课教师,现有代课教师,要通过招聘、转岗、辞退等多种措施解决,原则上3年内全部消化。对符合教师招聘条件的在岗代课教师,在参加县上招考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招聘录用,3年内参加招聘仍达不到履职要求的,一律予以辞退。

9、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鉴于2016年国家对事业单位执行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规定搞活范围仅限于绩效工资部分,在国家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为与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政策接轨,学校制定的现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学校工资总额包干办法暂停实施,新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待国家出台配套政策后另行制定。同时,从2016年开始,全镇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主任、9/15副主任的奖励实行学校年度目标考评奖和教职员工绩效工资奖励,考核奖励办法参照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三)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1.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特别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教育。发展以幼儿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通过招商引资、捐资办学、校企结合等多种途径,形成独立民办学校、股份制合作办学等多元化办学模式。以国有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互为补充,给学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以提高“两基”成果为主要目标。学前教育要以扩大民办幼儿园在全镇学前教育中的比例为目标。结合教育发展规划,加快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步伐,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学前阶段教育规模,积极创办幼儿园,各完小积极开办学前班,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力争为实现普及十三年教育的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

2、健全和完善社会办学的各项管理制度。镇人民政府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会办学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在审批、评估、年检、奖惩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操作程序。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议,指导民办教育机构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学籍及安全等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民办教育机构内部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鼓励和支持创建优质民办学校。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加强学校管理。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采取有效措施,贯彻教书育人,德育为首的思想,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载体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把组织教学工作作为中心任务,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规定,建立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积极致力于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三是重视校本教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研促教;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四是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把师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加强校园教学活动、食品卫生、交通等安全的管理,落实制度,明确责任抓好细节,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加强学校后勤和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中小学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校长离任审计制度,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11/15。

2、积极推进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和评价机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稳妥地探索中小学课程改革。二是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学评价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生的评价改革,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完善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际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逐步形成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

3、提高教育信息化和普及实验教学水平。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在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积极推进“普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网络教学环境和实验室建设。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目标出发,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切实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扩大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范围,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培训,促进现代教学技术的普遍应用。二是增强多媒体技术的服务功能。加强现代教学设备和实验设施的管理和应用,在发挥教学优势的同时,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试验、信息传播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落实“一体两会”机制服务。

4、深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深化教学改革。把镇、村(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成实实在在的农民培训基地,围绕当地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镇康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镇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和信息资源,大力开展农民证书培训。

5、增强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中小学要在保证达到国家对普通教育要求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深化教学改革,引进职教因素,实施职业教育,开展技能证书培训。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要在林权制度改革和土地使用权流转中,落实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完小不低于5亩,中学不低于10亩,解决学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和学校勤工俭学办食堂的问题,要继续扩大农村综合初中办学规模,充分发挥农村综合初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和科技引领作用,为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服务。

13/15设,以适应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五、组织保障。

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切实加强对教育综合改革的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镇纪委书记,镇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镇长为副组长,宣传、组织、人事、各村(居)委会、××镇中心学校、财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学校,由××镇中心学校校长任办公室主任,××镇中心校校长负责全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日常事务工作,工作人员根据需要从各成员单位抽调。

六、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组建镇教育办公室。2016年7月上旬,组建××镇教育办公室,选聘镇教育办公室主任、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教研师训员、财务人员。具体设置为: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办公室工作人员1名、财务人员1名、教研师训员2名(含兼职驾驶员1名)共6名。

(二)选聘各中小学校领导班子。2016年7月中旬,选聘镇内初级中学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选聘各完小校长、副校长、教导(务)主任。

初级中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完小副校长、教务主任由镇教育办公室负责选聘,报镇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备案。具体选聘岗位如下:

1、尾镇中学: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

2、××完小: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

3、××镇开裕完小、仁和完小、芦子园完小、小水井完小、大柏树完小、福和希望小学:校长、教导主任。

(三)签订《聘用合同书》。适时组织教职工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书》。

(四)完善组织。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完善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

七、制定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配套政策。

为保证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镇人民政府将参照县人民政府即将制定出台的6个配套文件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文件。

15/15。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三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建设学习型学校。

构建学习型学校,锻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建设学习型学校,要以校本研训为突破。

校本研训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它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它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研训的形式主要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也就是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合作研讨、集体备课、教学反思等手段使研训工作落到实处。它的初级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终极目标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团体学习,形成学校的学习气氛,进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创造性工作的学校。学习型学校根据知识经济的社会特征,提出了创造“成功文化”,与统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学习型学校中,每个教师充分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发展目标,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奉献。并把学习作为生存和工作的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学校组织的主体是教师,造就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团体,是建构学习型学校的关键。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校本研训的一项内容,校本研训又有力促进了学习型学校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为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创造成功人生。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利用多种方式教研,探索多样性的学习活动,能够突出地解决我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改进我校教师教学方法,很好的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使我校的教学达到一种良好的境界,即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和感悟。

二、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而过去的课堂中听到的只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活动,教师过于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演示,忽视学生存在,课堂教学成了的教师单方面活动,学生就成了“配角”和“观众”。过去的课堂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超量地做习题,把训练等同于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忽视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感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很好结合起来。

作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中共同发展。

三、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教学方式以教定学,教师的教学是“教教科书”,而学生则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来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然后再通过考试测试教科书上的知识,却不管这些知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了多少。这教学方式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课堂上则多半是学生在猜测观摩教师的言行,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为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应不断地进行反思: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把握学习语文的本质,抓住语文教学的主旨,营造轻松民主的探究氛围,整合教材,创设更具探究价值的情境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最大限度开放时空。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践,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重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学放在主体地位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和学法的有机同步进行。

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不仅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还要给学生创设流动式的课堂,把学生带进广阔天地这个大课堂去。这大课堂有更生动的教材,有更丰富的知识,有更易挑起学生的兴趣、鼓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新课程每门学科设计了综合学习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载体,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向课外拓展与延伸,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要保证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必须发挥教学评估的杠杆作用,构建一个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教。

新的课堂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地制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注重学生自评、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与学生共评,注重发展性评价,逐步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积极地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四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1号),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意见》(卫办农卫发„2010‟4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实施乡村医疗机构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一体化管理为主要内容,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二、主要内容。

乡村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范围,建立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的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七个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级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级卫生机构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因乡镇撤并造成当地居民就医不方便的地方,可设立卫生院分院。中心卫生院与一般卫生院的比例控制在1:3-4,县城所在地一般不设中心卫生院。在乡镇卫生院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所在区域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没有政府举办卫生院的乡镇,年底前要完成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设置工作。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有一所村卫生所。对村型较大,人口较多,自然屯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较远(1公里以上)、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下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的数量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行政村总数的10%;对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级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再设立村卫生所。没有设置村卫生所的行政村,年底前要设立一所政府支持的标准化卫生所。

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机构的房屋和基本装备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合理规划与配备(村级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做到预防保健室、诊察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开,开展留观、静脉滴注业务的,应另设观察室),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发挥应有的功能。

村级卫生机构的设置应当由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申请,其法人代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村卫生所和卫生室均为独立法人,分别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卫生院负责对全乡卫生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对村级卫生机构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由乡镇卫生院通过考核聘任村级卫生机构所长及室长,聘期三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村级卫生机构内部人员按承担的工作量确定报酬。在卫生基础较好的地区,逐步探索并实施县、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使村卫生所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使具备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和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逐步并入乡镇卫生院管理。

(三)加强人员的准入与执业管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应当达到《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条件。新进入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人员实行聘用制,聘用人员可在乡镇范围内统一调配。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每个村卫生所设置工作人员2至3人,原则上应配有女性和中医人员;村卫生室应设置工作人员1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逐渐加大执业(助理)医师在乡村医生队伍中的比例。

有效和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按照要求,为农村居民提供规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村级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业务讲座、临床带教和例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内容主要为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政策、卫生专业知识,包括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切实提高村级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在职在岗卫生人员5年内进行全员岗位培训一次,对村卫生所(室)在职在岗卫生人员每两年培训一次。

乡镇卫生院对村级卫生机构、村卫生所对卫生室具有业务指导职能,卫生室有向村卫生所上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信息的责任和义务。乡镇卫生院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村级卫生机构医疗、护理、院内感染、急诊急救等方面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村级卫生机构作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主动接受乡级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管理和检查指导。

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要转变服务模式,注重公共卫生服务,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组织医务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

品,一律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要做好村级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的管理监督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确保乡村卫生机构按照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要求,规范、合理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医疗器械的购置、使用和管理。

(六)加强财务管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县级卫生、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乡村医疗机构财务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乡镇卫生院设立财务会计人员,开设专用帐户,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乡村卫生机构应做到收费有票据、收支有账目,规范财务行为;实行财务收支定期结报制度,严禁截留、坐支收入资金,防止资金流失。乡村医疗机构应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并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票据。收费票据应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村到乡领取,乡镇卫生院负责监管。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在卫生局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会计委派制,由县(市、区)卫生局统一调配管理,合理使用资金。乡村医生的业务收入、支出和村级卫生机构的资产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

(七)加强绩效考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黑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试点考核办法》和《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本地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的具体办法,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农民满意度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调动乡村卫生人员积极性,促进乡、村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对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财政、人社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乡镇卫生院在县级卫生行政等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其工作人员和辖区内村级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机构经费补助挂钩,与职工的岗位绩效工资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全省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由省卫生厅牵头,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配合开展工作。各级卫生、财政、人社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与领导,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

项补助资金。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黑政发„2009‟97号),对每名乡村医生每年给予不低于12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政策规定。三是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0‟11号),省、县两级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对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按照农业户籍人口每年人均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省级财政补助2元、县级财政补助2元)的政策规定;同时,参照配套文件《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方案》,对应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级卫生机构给予补偿。四是各地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对村卫生所(室)的运行费用给予补助,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范运行。各地、各部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乡村一体化管理中机构设置、行政管理、人员准入、卫生服务、药械购销、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要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类加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促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涉及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广大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要充分做好宣传动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清政策、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促进一体化管理平稳运行,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和农村基层“网底”完整。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五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7‟34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辽政发„2007‟4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政府及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委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的目标: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或用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解决遗留问题,扎实稳步推进;加强调研。

总结。

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实行重点突破。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与推进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并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之间的配套衔接。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当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继续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的总要求是:坚持因地制宜、精简效能、权责一致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政府要重点强化以下职能: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要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对乡镇机构进行整合,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区域面积、区位功能等因素,对乡镇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的机构设臵和限额,严格控制领导职数。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财政压力。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服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有关要求,合理区分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实行分类管理,强化经费主要由财政保障的公益性服务职能。强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走向市场。

加强乡镇人员编制管理,在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一律由省实行总量控制基础上,全市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一律由市统一管理。全面推行乡镇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做好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工作,抓好政策落实,妥善安臵分流人员,确保社会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区划的合理调整。上级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改革,不得以机构“上下对口”,或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年终考核等手段干预乡镇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为基层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二)以落实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改革的总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各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6‟22号)精神,切实管好用好各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有关专项经费,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合理配臵城乡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合理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严禁超标准建设和搞不切实际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积极推进城乡及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合理调整政府间收入划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县乡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积极贯彻实行省、市两级政府在财力分配上向财政困难县乡倾斜的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增强县乡财政实力。

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对来自于乡镇的省级共享税收定比增量返还,要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调整和取消乡对县的专项资金上解政策,加大对乡镇财政的补助力度。落实省对县乡专项资金直拨政策,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运行困难,减少省补助资金流转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轻基层财政国库资金调度压力。进一步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改善县乡财政困难状况,落实和完善财政对村级的补助政策,确保乡镇机构和乡村组织正常运转。完善城乡公共财政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土地收益用于农村的比例要有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各县区要按《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的通知》(财预„2006‟402号)精神,在乡镇政府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变,在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债权债务关系等不变的原则下,积极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鼓励农民举办农村公益事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快农村公益事业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三、稳妥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坚决制止新的乡村债务发生。

各地区要继续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扎实开展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健全和落实对县乡领导干部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考核制度。坚决制止乡村发生新的债务,认真开展化解旧债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5‟39号)规定,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制止新债的“三个不准”和“两项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各种行为。合理划分债务类别,要根据乡村债务的形成原因,明确债务偿还的责任,落到实处。财政、农业、审计、监察、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债务的监察审计工作,逐项认定,清理核实债务底数,锁定债务数额。要区分乡镇债务和村级债务的不同性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实施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化解债务的优先顺序,区别轻重缓急,从群众关心、社会影响大、政策明确的项目入手,要特别注意优先化解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基层矛盾比较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债务,把确因用于乡村公益事业而造成的对农民个人、乡村干部、乡村工程业主等个人债务的化解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各县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化解债务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集成现有政策,整合资金,重点突破,分项化解。各县区要妥善处理好历年农业税尾欠,在严格把握政策和加强审核的前提下,该减免的要坚决减免,能豁免的应予豁免。有条件的县区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资金,建立偿债奖励机制,支持基层推进化解债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研,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制定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意见,及时指导各地工作。要认真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6‟72号)精神,严格控制新债发生,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决不能盲目举债搞建设,形成新一轮乡村负债。

四、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县区、各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各县区党委、政府是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赋予相应的工作职能,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为推进改革提供组织保障;要在改革的总体框架内,结合实际,把握切入点,选准突破口,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实施;要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改革路子。

为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阜新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由办公室具体负责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综合全市改革进展情况,指导县区按期完成改革工作等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处室,指定一名科级干部定期参加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同时负责本单位具体改革任务的实施。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是:

市农委、林业局:负责化解村级债务,创新农民(农工)负担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债务管理、债务预警、政绩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镇和村级组织行为,坚决制止新债。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严格规范涉及农民(农工)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加强对涉及农民负担文件、项目公示的审核。

市人事局、编办:负责乡镇机构改革,优化农村机构设臵,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市财政局:负责县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化解乡镇债务,建立保证乡镇基本运转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财力的保障机制,建立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基层政府经费保障能力,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常运转。

市教育局:负责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完善政府投入办学机制,明确各级办学责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妥善分流安臵富余人员,完善乡镇社会保障制度,做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

市民政局:负责涉及农村综合改革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关工作。

市审计局:负责农村综合改革有关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需要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认定事项的检查工作。

市物价局:负责对农民收费项目清理,查处针对农民乱收费等加重农村负担的行为。

市监察局:按有关规定负责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违规违纪责任人、当事人进行查处。

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中心支行:负责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安全监管机制及农村综合改革中有关业务事项。

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五、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工作任务。

按照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我市选择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简称阜蒙县)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全面试点。其它县区也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开展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到2009年底前在全市推开农村综合改革,到“十一五”末期,全市基本完成农村综合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以下职责和分工,加强工作配合,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1)市人事局、编办在统筹考虑全市乡镇机构总体情况下,重点支持阜蒙县形成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2)市财政局牵头,教育局配合,与阜蒙县有关部门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问题形成意见并组织实施。

(3)市教育局牵头,人事局、编办配合,制定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人员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

(4)市教育局牵头,人事局配合,研究制订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在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

(5)市财政局牵头,支持阜蒙县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6)市农委负责对化解乡村债务、制止新的乡村债务发生进行调研并提出化解乡村债务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逐步化解乡村债务。

(7)市物价局牵头,进一步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的管理。

(二)实施步骤。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阶段(2008年6月1日至6月30日)。主要是健全机构,调查摸底,广泛宣传,为制定农村综合改革和配套政策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方案制定阶段(2008年7月1日至7月15日)。主要是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7月16日至12月31日)。认真组织实施以“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第四阶段:总结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主要是组织检查验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提高。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于年底前向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阶段性工作总结。

农村综合改革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作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涉及许多深层次矛盾。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密切掌握动态,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总结和完善改革试点经验,为我市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六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多、缺口大,补足短板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和运营。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机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快形成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两翼,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型城镇化决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轻乡的问题。《方案》提出要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规划体制。构建适应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编制体系,尽快修订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规划约束力和引领作用。

鼓励地方开展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推进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比城市居民面更窄、水平更低。为此,《方案》提出要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地方开展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进一步健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方案》从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两大方面着手,提出了明确要求。细化完善和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利,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把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多管齐下,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让他们有尊严地变成新市民。

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和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组织结构、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农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明显变化。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

搞好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坚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核心作用不能削弱。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方案》从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严肃党内基层政治生活、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几个方面,做出了重要部署,旨在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团结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不断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

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根据农村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和农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方案》提出了村民自治向上扩展和向下延伸的新思路,就是在有实际需要的地方,依托土地等集体资产所有权关系和乡村传统社会治理资源,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在已经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地方,开展以农村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根据农村组织结构的新变化,《方案》要求研究明确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定位及相互关系。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探索剥离“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七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项任务,根据《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镇,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1、构建新型的课程管理体系。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努力适应课程功能的转变和课程内容的调整,构建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新型的教师队伍。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造就一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课程改革的持续进行提供人才保证。

3、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创主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新局面。

4、完善新型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大考核考核力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科学评价体系。

5、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市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为课程改革提供先进的信息平台支撑。

6、培养现代的先进典型。弘扬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开拓进取,大胆实践,培养和造就一批在课程改革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组织建设。

1、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设:组。

长、副组长、组。

员。

2、课程改革办公室。

设:组。

长、副组长、组。

员。

四、重点工作。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切实转变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切实把握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特点,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部分与全体、学科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为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培训,注重实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规模和速度,把通识性培训与学科培训结合起来,把市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师训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作为师训工作的核心内容,把创新培训机制作为师训工作的重要环节,把引导教师追求学习化的教育生活作为师训工作的理想境界,注重培训实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3、严格严格执行,规范实施。各班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积极实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积极慎重选择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和各门学科。加强外语和停息技术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停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4、加强研究,积极探索。教科室要加强科研力量,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学习,努力实践,注重案例研究,加强积累。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合作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5、改革评价,促进发展。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活动评价,结合教育督导室评课要求,制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努力改进评价内容和方法,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把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结果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全面性评价和基础性评价。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6、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各组要强化管理职责,重视制度建设,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高效运作。各学科攻关组,要在组长的领导下,切实开展研究,积累经验,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不竭动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共识。学校全员发动,营造浓郁的课程改革氛围。在面向教育内部宣传的同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引导家长积极支持教育、支持课改。

2、配强新课改师资。从起始年级起,逐年配备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承担实施任务。

3、设立课改专项经费。学校适当增加投入,保证学习培训、资料供应、教学研究和设备的添置,保证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一年级起每年新建一个多媒体教室,以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4、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学校对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并纳入教师月工作考核中。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调市局组织的“五优”(优秀课、优秀教案设计、优秀课改论文、优秀校本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把承担课改课题的研究作为评选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必备条件。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八

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的整合,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沟亭小学自实施新课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为了转变观念,及时领会教育改革的精髓,学校多次派领导、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课程改革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回校后进行交流分享,使全校教师了解国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本学年我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纲,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州、县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工作重点。

1、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2、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交往与合作、获取新知识、收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学科整合,促进艺术类学科间的联系与沟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4、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从而培养—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师队伍。

5、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各教研组在学期初,认真分析研究本组本学科的学习情况,制订完整的教研工作计划,在第二周内交教务处,批阅后能较好地执行计划,期末有实事求是的教研组工作总结。

2、每两周分学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做到三定五有: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学科教研组要经常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小型多样的活动,形成“随时平时研,隔周重点研”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做到目标明确,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3、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课前共同探讨教材教法,课后认真反思得失,通过“对话、交流、互动”,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成为主流。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继续试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成果,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

5、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观看教学录像、集体备课,认真组织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履职汇报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听课评课机会。学校领导深入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师一起分析研究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对当前实施的新课程理念有新的认识,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针对教师最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专题讨论会,有意识地让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事先做好发言准备,讨论时重点发言,使大家受益。

6、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打破以往“少数人说了算”的评课方式,让所有听课的教师把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行反馈,互相帮助,不断提高。

7、抓好“七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优秀论文;40岁以下教师自制一个多媒体课件;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每年订一份教育刊物;承担一次讨论的中心发言人。

8、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采用互动式,讲授与研讨、教学观摩、方案设计、说课等有机结合,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先进带后进,最终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目的。

9、继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以“三生教育”为切入点,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与生活教育,发挥“心语小屋”的心理调试作用,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

(二)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确立以“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书法艺术”为主旨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每天利用15分钟的晨读时间以南屏小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读本为主要内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挖掘经典文化中的精髓,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小打好坚实的文化及书法功底,丰富学生的思想底蕴和传统文化知识。

(三)认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益。重点开展好国家级课题《阅读。积累与习作的链接》、《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学习策略研究》、《语文教学中实现对话的有效性研究》和校级课题《循环日记》。

2、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学校开展好《校园周边小摊小贩的治理》、《非法小广告的现状调查研究》、《网吧对青少年危害的调查研究》、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获得大量教学计划以外的新知识、新信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组织领导,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参与各种校本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不断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

1、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

组长:王荣春。

副组长:王正华韦华。

组员:王邦娜彭盛珍班积玉岑武斌梅才银。

2、健全评比奖励制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参与式评比活动,如评比优秀课、优秀案例、优秀论文、优秀课件,激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教师更适应新课程要求。每个教师依据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实践,使教师养成善于总结教学经验、重视平时资料积累的习惯,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打造自己的品牌。

3、改革评价与考核制度。学生评价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与促进发展功能。所有班级均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和《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册》评价手册两种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平时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主要观其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及成效。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广阔的展示空间,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有个性、有创造力、身心和谐发展、能肩负起现代化建设重任的一批批人才茁壮成长。虽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会群策群力,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进步,开创南小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沟亭小学。

2014年3月31日。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九

2020年,全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x号、省委x号和市委x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网络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x亿元、利润总额x亿元、所有者权益x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x%、x%和x%,在全省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中荣获优胜单位。

供应各类生鲜农产品x余吨、生活必需品x余吨,化肥x吨,农药x吨,农膜逾x吨。四是积极主动,协助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市供销社机关组建了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成立了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由社领导带队分四个小组轮流到x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暖心敲门”、发宣传单、贴告知书、当面劝导、楼栋值守等方式开展疫情宣传、巡查、防控,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努力让疫情防控人人知晓,让疫情防控遍布社区每一个角落。向市中区牌楼路社区捐赠口罩x个,消毒酒精xml,印制警示横幅x幅,宣传标语x幅,赠送党旗x面。

二、抓企业促转型,着力释放发展活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项目带动,发展企业。x市社积极承接总社产业扶贫项目,争取专项资金x万元,整合原x采供站固定资产,成立x市旺民农业发展公司,承建x市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目前,农事中心高集总部和黄铺分部已破土动工,并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设备x台套。同时联合x市x水稻种植专业社、潘铺供销社、同兴农机专业社、田乐水稻专业社等x家企业,牵头组建了x市助民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着力打造农资采购配送、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购销、资金互助等四大平台,提供保姆式、包干式、托管式、信息和信用等五项服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科技创新,形成优势。桐城绿福股份依托自身基础设施、产业规模、品牌特色,与中化集团在农资供给、农技服务、仓储烘干、订单农业、稻米加工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联手打造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推进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发展。该司育苗基质、有机肥料在2020年x秸秆综合利用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生产的“长粒香籼米”荣登“中国好粮油-大米”食味值一级产品榜单首位。三是盘活资产激发生机。太湖县社积极整合社有资产,将各企业和基层社的闲置资产统一划归县社德信资产公司统一经营与管理,对徐桥基层社一处闲置资产进行公开出让,竞拍成交价x万元,为培育发展社有企业创造了条件。宿松县汇民农产品公司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在提升水果批发市场功能的同时,打造宿松县安泰隆服饰广场,成为宿松县供销社服务城乡居民的特色“窗口”,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去年销售总额x亿元,利润x万元。

三、

抓基层打基础,培育壮大基层组织。聚焦基层组织薄弱这一短板,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长远发展基础性、战略性任务,组织实施“x基层组织建设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发展各类基层合作组织。一是创新发展模式。采用“供销社+村两委+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等模式,创办乡村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去年,全系统新发展村级基层社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综合服务社x家。二是注重提质增效。全系统先后有x县三农、宿松县许岭、宿松县五里等x个基层社被省社授予“基层标杆社”。x县金拱高新等x个村级基层社被省社授予“村级示范社”。太湖县曙光种植等x个专业社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县岭头农业服务等x个专业社被总社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市兴隆种植等x个专业社被省社授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x农夫商城电商公司长岭等x家综合服务社被省社授予“五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同时开展了农民专业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通过工商注销方式清理了有其名无其实“空壳社”x家。去年,各类基层组织实现销售总额x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x%,其中基层社销售总额x亿元,利润总额x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x%和x%。三是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宿松县程集供销社与村“两委”合作建设横山村供销社,开展大田托管、水稻种植、农资、农机、收割、烘干、销售等“一站式”服务,把供销社的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党建”带“社建”,实现村集体和基层社共同发展。

四、抓网络强功能,着力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带动,不断健全经营服务网络,提升网络服务功能。全系统建有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各类网点x个,实现了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点在重点乡村全覆盖。一是打造农村线上流通网络。顺应“互联网+”新趋势,发展“供销e家”电商平台,以县域为基础,整合线下物流资源,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推进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桐城农夫商城电商公司创建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星创天地”,入选科技部第三批“星创天地”名单,荣获国家级备案。二是推动“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及时编制x市供销社“新网工程”x-2020年、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了x望通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x西岭新供销综合服务中心、x创惠瓜蒌基地、x市皖山商厦购物广场、x市x义宏稻渔综合种养、太湖同福香菇种植、x金拱蓝莓生产基地、x吉丰有机肥生产等x个省、市“新网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贯通城乡、双向流动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三是发挥网络为农服务功能。积极做好农资供应,满足我市农业生产需要。年初,全系统农资经营企业,主动与生产厂家对接,建立稳定可靠的购销渠道,组织化肥x万吨、农药x吨、农膜x吨、中小农机具x台(套),确保春耕农资供应货源充足,价格稳定。同时创新经营方式,整合电商平台,提供“农资+”服务套餐,通过线下、网上互动,主动与种植大户及农资经营终端点联系,采取电话预约、网上销售、配送上门等方式,确保农资供应及时到位。积极做好生活物资供应,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在疫情防控初期,全系统紧急动员,组织蔬菜x吨、水果x吨、肉禽蛋x吨、乳制品x吨、米面粮油x吨、其他生活用品x吨,全力做好粮油、蔬菜、肉禽蛋等生活物资供应,受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五、抓扶贫重实效,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决策与部署,始终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是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去年,全系统开展产业扶贫项目x个,投入项目资金x余万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x余人,带动贫困人口数x余人。引导系统农超、农批、农企对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设立消费扶贫专柜x个,组织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x场次,推介展销农产品x余种,累计销售额x亿元。各级供销社机关、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活动,主动、优先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去年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x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x余万元。二是全面落实单位包村任务。加强帮扶组织领导,及时研究部署定点帮扶工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到帮扶村调研指导并为帮扶村上党课。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村制定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大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积极推进商贸流通扶贫,切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先后在杨庄村和西岭村各投资x万元,组建杨庄正旺农业开发公司和西岭新供销农业开发公司。2020年,市社为西岭新供销争取省级“新网工程”项目资金x万元,建设油茶基地和茶叶基地,每年为农户增收x万元、村集体增收x万元。三是认真落实干部包户任务。组织开展帮扶责任人专题培训,邀请市扶贫办有关业务骨干,对市社机关及直属企业结对帮扶干部职工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强化了帮扶责任人的帮扶责任,也提升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社帮扶组和帮扶村为结对贫困户制作了帮扶明白卡,督促帮扶人保持经常性走访和联系,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稳定增收。去年,市社机关及直属企业干部职工结对帮扶x户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

六、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把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狠抓作风建设,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主体责任,加强阵地管理,强化舆情监控。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和核心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总社挂职锻炼,通过公务员招考和选调优化市社机关人员结构,通过公开招聘,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发挥派驻纪检组和机关内部审计作用,加强对直属企业的督查、审计和检查,推动内审工作全覆盖。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由xx健康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x体检中心项目,已落户x经开区,即将建成运营。加强“新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绩效评价体系。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举措和安全制度,强化隐患治理,加强危险源管理与控制,构建安全防范体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压实包保责任,加大控源治本力度,有效控制和化解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确保系统一方稳定。认真做好党务政务信息工作,高质量超标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去年市社采写的《x棉花生产大幅萎缩对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政策不利》被《x省政务要情》采用,受到市政府信息部门的充分肯定。积极开展依法行政、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工团和计生等各方面工作,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

改革,汉语词语,即改变与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一般包括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做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供销社综合改革【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以来,县供销社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达的综合改革有关任务要求,积极工作,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加快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去年,编办批复并同意县供销社加挂“临朐县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牌子,并增加了相应职责。根据职责,县供销社加大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的力度,上半年全系统新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止目前,全县供销社系统已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创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3处。二是抓好现代农业规模化服务工作。依托社有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建设县、镇两级为农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集农资供应、农机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于一体,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上半年,全县供销社新建县级为农服务中心1处,镇级为农服务中心3处、村级综合服务站(供销农资店)20处;实施土地托管工作,立足种肥药等生产资料服务优势,为用户提供种苗、生物有机肥、农药、机械播收等环节服务,开展系列化、规模化服务,拓展服务规模。上半年,全县供销社系统已开展各类托管服务面积达到9万余亩。三是抓好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放心农资”工程。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大力推进直供直施,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储备管理制度,从源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依托县社农产品公司,实施“农超对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加强日用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等传统经营网络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水平。今年以来,建设镇级商贸中心1处,新建万家悦超市加盟店(便利店)18处,规范改造放心农资店120个。四是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注册成立了供销社电子商务公司,并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供销社电子商务孵化器,开通了“供销惠”电商运营平台,通过与知名网络平台合作,积极拓展农村市场,加快以农资、家电、日用品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商向农村延伸。上半年,发展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80余家,发展农村会员、推广员达到5600余人,在线销售各类商品达到420余万元。

一是发展环境差。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各项加快供销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社会支持程度不够,致使各项有利供销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同时,还背负着下属企业沉重的人员、债务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失去了市场竞争的优势条件,市场份额下降,企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资金瓶颈制约较大。乡镇基层供销社经营和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债务较多,没有资源来源,制约了服务体系打造特别是为农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硬件建设越来越迫切,单靠供销社自身力量难以实现。三是人才不足。供销社现有人员大部分是计划经济体制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不合理、骨干人才断层、后备力量不足等突出问题,使供销社干部职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制约供销社发展的一大“瓶颈”。四是部门参与和联动机制不够。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涉及到政府和社会多个部门、行业,供销社无法掌控各种农业资源的调配,相关部门参与支持力度不大,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区域性联动机制。

一是正确把握改革方向。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为农服务根本宗旨,真正使供销社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分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以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积极推进供销社服务实体化。二是加快推进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健全组织,做实服务,做强产业,为发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联合合作奠定基础。加快发展镇(街)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与基层社“两社合一、融合发展”,推动注册合作社法人,把产业联合进一步扩大为区域联合。三是加快推进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围绕搭建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全力打造市供销社提出的“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基础较好的基层供销社覆盖面达到50%以上。完善为农服务中心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并与涉农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一站式、一个窗口”服务,形成供销合作社主导、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较为健全的优势,加快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推进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的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探索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托管服务模式,构建起全面可持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承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公共服务。五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联合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以及电商公司等,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基层经营门店的信息化改造,发展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同城配送等服务,增强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功能,打造农村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社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供销社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各项工作,区供销社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供销社落实综合改革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区供销社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10人,其中科级干部6人。1997年改制后,原有5个基层社基本名存实亡,社属企业资产基本空白。近年来,面对基层供销社基础薄弱,供销业务经营萎缩,服务功能弱化,民生问题突出等诸多困难,我们把打基础、图生存、促发展作为预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活社、服务立社、项目强社、产业兴社”为己任,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在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经营网络建设、完善综合服务社、扶持发展农产品基地、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截至目前,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引领专业合作社12家,社属企业2家,村级综合服务网点25家。现已初步形成经营、配送、信息、销售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贯彻中央、省市综合改革文件精神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出台后,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供销社、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指导部署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在广泛调研和多方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区实际,于2017年3月份出台了《区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把深化供销社改革纳入全区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积极推进。2017年12月29日召开了全区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会,再次对加快推进全区供销社综合改革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重点改革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积极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

1997年改制后,原有的基层社已不存在,近年来,我社按照先建阵地后服务再规范的要求加快网点布局工作。目前有3个基层社已恢复建设并运行,其中,基层社2017年3月注册成立,制度章程已基本完善;王岘中心社2014年6月挂牌成立,改建经营门店200平方米;2018年,在该社的基础上,区供销社合作联合社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2019年,该中心投资32.5万元,新建经营设施建设项目已按期完成,经营覆盖全区,并向区临近的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景泰县、靖远县、会宁县、平川区等县区辐射,形成有效营销网络,为开展多种经营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供销社1997年改制后,资产已买断,目前重新挂牌,在区社的指导下,由原有职工经营。

(三)完善规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

近年来,我社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点,在人口集中的、、镇,主动布点建成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综合服务社12家,把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销售纳入农村综合服务社,预计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00万元,销售农资化肥2500吨,农膜100多吨。通过打造村级综合服务社,加快了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向村民延伸,同时,承接了政府购买服务业务,促进了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四)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综合改革以来,我社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现为农服务、助农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和“民办、民有、民享”的原则。结合全区农业产业布局和优势特色产业,指导基层供销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通过基层供销社先后领办了城郊种植、明祥蔬菜种植、丰裕养殖等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5200人,区社统一制作了专业合作社规章制度,已为12家专业合作社统一挂牌,有3家合作社获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称号。

(五)积极打造网上供销社。

为增强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及农商贸市场融合发展的意见》(白政发〔2016〕35号),我社与区商务局积极沟通协调,联合打造电商服务平台,建成电商运营中心1家,乡镇电商服务站5家,村级电商服务点25家,其中,我社依托市电商公司挂牌成立了5家服务网点。

(六)积极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按照市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目标,强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成立了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农资仓库2675平方米,建成了乡镇级直营店5家,村一级经营网点25家。实行挂牌标识统一管理,年均销售各类化肥0.75万吨,销售额6647万元。

(七)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供销社改制后,原有职工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职工信访事件频繁发生。我社多次向区委区政府领导请示汇报,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化解多年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132名职工养老统筹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原有乡镇基层供销社及网点名存实亡,与农民利益连接不紧密,在恢复建设上任务较重。

2、新兴业务人才缺乏。就区级供销社机关来看,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偏大(50岁以上),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创新思路和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年轻员工及新型专业化人才。

3、场地不足、资金缺乏,项目争取存在较大困难。基层基础薄弱,经营领域和规模偏小,在项目争取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四、下一步的工作。

根据中央11号文件、省委4号文件、市委67号文件和区委10号文件精神,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和围绕全区“三农”工作大局,突出流通重点、夯实组织基础,增强服务实力,着力创新发展。坚持扩大覆盖与提升质量并举,恢复重建与创新发展并举,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服务、经营创新。全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区、乡镇、村组织体系健全、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有机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协调完备的基层组织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服务平台。

1、健全运行机制,全面完成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整合供销社内部资源,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使之逐步由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增加人员编制,建立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着力构建以联合社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以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的双线运行机制。

2、深化基层社改革,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全面推进基层社恢复建设工作,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同时,进一步加快完善治理结构,落实基层社“三会”制度,规范基层社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3、适应新形势,规范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适应全区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新形势要求,改造升级村级经营服务网点,在中心村和人口密度大的行政村和社区规范建设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开展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日用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村合作金融、土地托管、庄稼医院、惠农政策落实等综合服务,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打造“十分钟服务商圈”,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4、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加大领办力度,各基层供销社、社属企业要积极领办生产类、流通类、加工类传统专业合作社;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对接”的建设要求,组织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经营大户、涉农工商业者,创建一批制度健全、产权清晰、管理民主、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精心指导、提升服务、创新方式、政策倾斜等措施,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省、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同时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人员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龙泉驿区供销联社坚持从“三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实施“六个优化”,持续深化综合改革。

一是优化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通过“供销合作社+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组建斑竹村、长松村、红光村、大梁村等4个新型村级基层社,将基层供销社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基层社为农服务向村社延伸下沉。

二是优化区镇村三级为农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农技知识咨询,适时发布农产品及农资商品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提供图书阅览等公益性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优化农资服务体系。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完成农资淡储旺供任务,2021年销售农资6000余吨,确保农资保供稳价。全年参与“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农资网点大检查及农技宣传培训,积极推广使用有机化肥、低残留农药。

四是优化农副产品营销体系。以“您身边的供销社”为主题,开展特色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柏合、西河农贸市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免费提供40余个蔬菜水果直销摊位以及面积400㎡的农民伏季水果直销摊区。

五是优化市场管理服务品牌。兴农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管理柏合农贸市场,承接代管5个农贸市场管理业务,为周边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市场服务。结合市民日常生活需求,打造“一站式”便民小木屋,为市民提供快递代收代发、早餐供应等服务。

通过深化综合改革,龙泉驿区供销系统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服务城乡能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龙泉驿区供销联社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继续扎实有力深化综合改革,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直以来,省供销合作社十分关心的建设发展,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省社领导多次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加快了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步伐,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和80.2万老区人民向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将我县基本县情和供销综合改革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县位于省东北部,地处区腹地,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幅员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总人口80.2万,有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一府三乡”美誉。文化厚重。古属巴国,秦属巴郡,自西魏置县。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当年全县仅23万人就有5万人参加红军,李先念、徐向前等446位共和国将帅在这里留下浴血奋战的足迹,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资源富集。是秦巴生物基因库、中药材主产区,有生物资源2200余种。是中国银耳发祥地,是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全省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县。境内有铁铝煤等矿产资源30余种,天然气储量达1万亿立方米。环境优美。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62.5%,被誉为“天然氧吧“。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诺水河地质公园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森林康养十大目的地之一。发展加快。2017年,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3.5亿元,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1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亿元,增长1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亿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65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0元,增长10%,取得了加快发展的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全县供销社系统现有社属企业14个,基层供销(含分社)社49个,固定资产现值4.2亿元。2017年,全系统商品购销总额14.66亿元,社办工业总产值2.2亿元,汇总利润912万元。近年来,在省、市供销社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每年不低于100万元标准预算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对基层供销社的恢复发展按照一类乡镇100万元、二类乡镇80万元、三类乡镇50万元给予支持,将供销改革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不断强化供销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督查抓落实。县供销社立足“三农”强服务,按照“深改革、抓经营、强管理、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机制创新,努力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助推脱贫奔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7年,获全省供销社系统“会计、统计基础工作先进单位”“监事会建设先进单位”“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和“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四项荣誉称号,在市委市政府对县委县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名列前茅。

(二)工作成效。

1.着力完善基层组织,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坚持“县级主导、乡镇主力、村组主体”的总体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点式突破、整体发展”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三级供销体系规划,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提高产业融合发展的统筹度。一是分类改造基层社。通过“中心社带分社”“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招聘能人富人带资建”等发展模式,恢复了36个乡镇基层供销(分)社,配套完善了13个中心场镇供销社,实现基层社恢复重建乡镇全覆盖,拓展了服务功能,突出了为农服务特色。二是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围绕幸福美丽新村、连片扶贫开发示范片、乡村旅游环线等重点区域,通过加盟、合作、参股、业务联结等方式,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459个。三是领办农民专合社。以“基层社+专合社”“直属企业+基层社+专合社”等模式,领办了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个,建农产品基地16个。

2.着力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围绕银耳(食用菌)、茶药、干果、生态种养殖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区域化布局、链条式推进,进一步优化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产业融合发展的聚集度。一是创新社会化服务平台。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以土地流转(托管)服务为重点拓展“双代”,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教农学技、引农入社、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总体思路,试点组建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惠农服务公司2个、资金互助社1个、会计服务中心1个,大力推广“帮社记账、帮村理财、帮民办事”,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良种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系列化服务。目前,全系统共流转、托管土地达80000亩,为4000多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二是打造流通经营服务平台。依托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组织,新建各类配送中心22个、乡镇优质农产品购销站13个、村级收购点40个,改造诺江镇、涪阳、铁佛等乡镇农贸市场8个,有力地推进了农超对接、农旅对接、产销对接。在沙溪镇王坪村打造了年保鲜、冷藏储备能力5000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银耳交易市场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将有效解决全县优质农产品“储存”和“运输”难问题。三是建设农村电商平台。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协同经信、商务、邮政等部门,整合系统资源,组建农村电商公司1个;以供销深度融合旅游发展为方向,在诺水河楼子、王坪烈士陵园等旅游景区建县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展销店5个;以供销e家、天猫、京东、天府云商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农特产品旗舰店10个,改造乡镇信息化网点25个,新建农产品销售实体门店及网店13个,实现代购代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着力深化社企改革发展,提升经营服务实力。一是体制机制逐步健全。成功召开县供销社第八届社员代表大会,修订完善了《县供销合作社章程》,设县联社监事会主任编制1个,重新界定联合社机关与社有企业的权责边界,明确了县联社职能定位、成员社及直属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社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县社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全系统所有资产的管理、维护和建设,随时掌握资产动态,有效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的各项规定》,对改制重组企业和合作制企业全面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联系企业制度,企业的资产管理、劳动用工、生产经营、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由股东大会研究决定,并接受县社的监督管理。三是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指导社有企业加快调转促,取得明显成效。白花棉业公司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了技术升级改造,翰林茶业公司投入资金812万元进行了生产加工改扩建,日杂烟花爆竹公司投入资金700万元建占地50亩的烟花爆竹配送中心1个,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投入资金220万元完成了厂址规模迁扩建,企业竞争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4.着力强化带动引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建基地助脱贫。白花棉业、翰林茶业、巴蜀白茶、银耳公司、土产公司等直属公司和民胜、涪阳等基层供销社,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模式建农业产业化基地48000亩,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群众务工收入年均近800万元,助农增收成效十分明显。二是强合作促营销。通过加强企业联合合作,着力解决个别“守摊子收租子过日子”企业现状,出资50万元与县供应商会抱团发展,成立县惠众超市管理有限公司,在县城黄金地段和永安、沙溪等5个乡镇,已建京东便利店10个,免费设青峪黑猪、银耳(食用菌)、优质粮油、空山土豆、青花椒等优质农特产品专销区,实现了优质农产品就地进城上架;会同农业、商务等部门,积极组织优质农产品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绵阳等地参加展示展销,组织1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入驻省社云龙酒店“云背篓”展示展销中心;与蜀茶集团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市县三级供销上下贯通的联合合作机制雏具形成;借浙江遂昌对口帮扶之良机,初步完成电子商务合作框架协议。三是创品牌兴产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服务产业发展。目前,全系统创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4个,“老字号”1个,“名牌产品”4个。由供销社领办的银耳协会持有的“银耳”地理证明商标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成为全县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32.32亿元,近期以排名全国81位次的成绩荣登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银耳协会、银耳公司在全县强力推进银耳产业之际,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银耳标准制定、质量维护、技术指导、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工作,实现“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目标。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市供销社的坚强领导和倾情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此次调研指示精神,不忘为农服务初心,不辱复兴供销使命,立优势、做特色,找不足、补短板,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遇,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韧劲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发挥供销作用。一是狠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服务,强化服务功能拓展,积极创新和优化服务供给,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常抓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紧抓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期,全面恢复提升基层供销社,高标准建好农民专合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切实增强服务三农能力。三是实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线上线下融合为切入点,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加强农产品市场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产销对接,不断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供销系统干部职工年龄结构老化,后劲乏力,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是遗留债务较重。目前,全系统共有债务5615万元,其中财务挂账3947万元、金融债务920万元、社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障748万元,部分留守企业、特困企业矛盾尤为突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工作的推进。

1.特色产业富有,但区位劣势明显、交通滞后,优质农特产品外销难,恳请在优质农特产品的推介、营销上加大帮扶力度。

2.县级财力极其匮乏,恳请加大对供销企业帮扶、合作力度,在项目、资金上给予特殊关爱。

各位领导,感谢您们的关心支持,我们一定更加珍惜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追赶跨越,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努力开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厚爱!

建始县位于神奇的北纬30°黄金线上,湖北省西南部,县域国土面积2666平方公里,辖3乡7镇,410个村(社区)、总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5.8万。建始县供销社共有职工52人,其中离退休32人,在职职工20人(其中参公13人、自收自支3人、其他4人)。全县现有10个基层社,293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注册成立1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联合社,1个合作经济联合会。

建始县供销社紧紧围绕综合改革目标,在“五个着力”上下功夫,实现“五个突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和省、州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精神,按照各级党委、政府、上级社和县委、县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结合我社情况,县供销社组织专人,代拟了《建始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以建政办发[2016]16号文正式下发实施。全系统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明确改革方向和任务,领会要义,以改革为契机,以恢复经营网点、健全网络体系、夯实基层组织为重点,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适应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为抓手,形成合力,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上实现突破。

按照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系统实际,按照“试点先行,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在全县10个乡镇选择高坪、红岩、业州、天生4个乡镇做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坚持“缺什么就发展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改革思路目标,细化综合改革举措,突出经营性与公益性服务紧密结合,着力新建三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全面恢复经营网点,夯实组织基础。围绕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和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组建专业化的农技服务队,率先走出一条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三位一体”的供销社改革发展之路,实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

在开拓农村市场和扩大农村需求上实现突破,按照多元合作、开放办社原则,联合各类经营实体,在10个乡镇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10个;组建三农服务中心2个;分行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家;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1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作合作社160家;在全县410个贫困村实现一村一社目标,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293家;建立县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个、乡镇再生资源回收中心10个、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163个;建立“供销e家”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营运平台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68个,夯实了供销社的基层服务组织,提升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业务经营和转型升级,扩大了网络覆盖面,提升了网络运营水平,切实做到新农村和扶贫村建设到哪里,供销社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到哪里,供销社的农资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就跟进到哪里。

围绕全县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和调整农业结构要求,整合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资源,通过联合合作、加盟等形式,建立农资供应保障体系和完整链条,实现物资、技术、市场配套服务。高坪供销社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恩施黑猪繁养基地,带动养殖户380户,年出栏生猪15000头,帮助76户贫困户脱贫;红岩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力开展社会化服务,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姻、由华农大专家、县农业局农业专家及合作社技术员组建社会化服务团队开展社会化服务,托管土地8000余亩,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配套农用物流,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5000亩;业州供销社在精准扶贫中帮扶贫困户376户,并在产业发展中实行交“钥匙工程”,帮扶效果得到社会公认,全县供销系统吸纳社员12800户,辐射带动各类农产品种植基地58000亩,促进基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本着安全发展的原则,全县供销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坚持改革发展主旋律,不断自醒自律,在流通领域里率先实行食品安全可追溯;建立完整进销台账。在种养产业发展中,坚持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积极开展创品牌、争名优活动。供销社系统积极开展基地农产品与大中型市场、老百姓餐桌无缝对接,把“山货”卖向全国各大市场,其产品销量逐年增大,品种逐年增多,联合的力量、主渠道作用正在发挥。全县供销系统共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2家;注册商标38宗;“益寿”、“开俏”获省著名商标称号;红岩、高坪供销社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基层供销社标杆社;全县有“五星”级综合社6家、“四星”级综合社8家、“三星”级综合社13家;建始金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始东湖魔芋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始双农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建始容华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被授予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始金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湖北省农村现化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先进集体”。

1-6月份购进总额完成1283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31%;销售总额完成119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总利润完成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4%。

1、继续推进基层社改造。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精心规划,广泛招商,打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进基层社建设”的思路和做法我们在完成了对南社、北张两个供销社改造,今年上半年,着力对阳王棉油厂进行改造。阳王棉油厂改造的目标是建成高标准的集贸市场,全部工程设计总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5882㎡,建设期限一年半。具体规划是建设成一栋一层为市场,二至六层为住宅的综合商住楼。届时将规范阳王大而散的集贸市场,在此基础上注册新型的股份制阳王供销社。

在对阳王棉油厂改造的同时,我们还着手对万安供销社进行改造,我们利用万安供销社闲置场地与开发商共同合作,精心规划,合理布局,投资200万元建设一个20xx平方封闭性综合超市。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将于9月底投入运营。该项目的建成,将为万安地区居民提供便利实惠的生活服务和优质的生活保障,让农村居民买到质优价廉的消费品,满足农村居民的购买和消费需求。

2、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

今年工作安排中,我们把探索农村土地托管新模式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开展土地托管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

我们按照山东省供销的做法,积极开展为良种育繁、耕种、浇水、植保、收割、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保姆式”全托管或针对一个或几个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形成系列化、综合性经营服务功能,从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在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我们以南社供销社和古交供销社为试点,通过采取“统一供应种籽、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农机运作、统一产品营销”的方式,为5个家庭农场、18个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社员开展托管服务。目前,两个基层供销社已受托管理土地500余亩,统一播种的小麦长势喜人,已获得丰产丰收,目前玉米已播种完毕。为全县9个基层社参与土地托管提供了借鉴经验。

3、大力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本着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专业合作社法和上级财政资金扶持条件要求,规范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建立健全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财务账目。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组织化程度,围绕我县特色产业的特点。我们一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办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由供销社牵头组建、帮办10个农民专业社,入社社员103户,带动周边农户516户;二是县供销社对创建的专业社继续在资金上给予适当的支持,对原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规范运作,加强指导、管理、落实责任制;三是强化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上半年爱云种植专业社“爱云”牌商标、新清莲莲菜种植专业社“新清莲”牌商标、北董首山红鸡蛋养殖合作社“首山红鸡蛋”牌商标都已进行了商标注册。

4、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博大农产品公司是我社根据蔬菜产业发展而重组的农副产品龙头企业。上半年公司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和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市场销售份额,公司采用了“公司+基地+市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逐步成立了市场营销部、质检部、财务部、技术指导部。同时,注册“农禾蔬”“绛园春”两个商标,实行统一品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巩固现有的3大产业基地、3大产地市场及10个蔬菜瓜果中药材专业社的基础上,公司今年又新增加了3个超市配送点,并和“运城七品蔬菜公司”合作设立了10个蔬菜直供点,为每个配送点配送了蔬菜专用柜,极大提高了公司的配送业务量和销售额。

四月中旬,县委书记邓雁平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高堂一行亲临我公司对“关于农超对接”进行调研。我们按照政府要求,利用公司平台,引导专业社与我县冬冬超市、比邻超市、君悦超市合作,开展“农超对接”。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召开由有关专业社和超市参加的“农超对接”交流座谈会,商谈专业社产品如何和超市对接工作,经过商谈签订协议,各超市设立了农民专业社商品专区和蔬菜平价销售区,已进入超市品种达30多种,其中有蔬菜、水果、食用菌,养殖的蛋类、鱼类、生鲜肉类等,有效解决了专业社产品销售问题,同时还到周边地区调入各类生鲜类产品,丰富了超市经营特色,平抑了市场物价,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带到千家万户,为政府解决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工程,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受农民朋友和市民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

接下来我们要拓展外向型业务,努力把业务做大做强,争取向省城和市级城市发展,扩大业务,占据市场,打造公司品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知名度,还可以提升专业社品牌,为今后专业社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为农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拓展服务领域,打造电商服务新平台。3月份,我社与“乐村淘”新绛县管理中心达成合作经营协议。供销社发挥“新网工程”便民店的优势,“乐村淘”发挥直销配送的优势,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

进一步加强农村便民连锁店管理。5月份,县社业务科与新绛县海潮商贸公司下基层、进村进店。按照上级社制订的“评定标准”进行对号入座,开展店评定工作。本年度计划评出三20个,四3个,五2个,并且进一步提高扶持力度。

积极开展对农民经纪人培训工作。6月12日,我们聘请运城农学院张晶教授就农产品销售多样化问题对全县100多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经纪人进行了培训。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经纪人掌握了网上销售、加工销售、反季销售等专业知识,提高了经纪人的经营能力。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一

本次高考综合改革是中央推动的教育领域重大改革,由中央进行顶层设计,各省都要在国家政策框架体系内进行改革。我省《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的改革要求,又吸收和借鉴了前两批改革试点省份成功经验,紧扣湖南实际情况,力求方案的科学性、操作性。

一是强化系统设计。以高考改革为突破口,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普通高考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等进行了整体设计,突出了系统性和整体性,着力构建“分类考试、多元评价、综合录取机制”,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二是体现育人为本。从教育教学改革、考试改革、招生录取改革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均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考改”和“招改”带动“教改”和“学改”,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机衔接,推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促进科学选才。以普通高校本科和高职专科分类考试为基础,完善考试评价内容,着力为每位学生提供合适的升学通道,为不同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

四是保障教育公平。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我省考生总量大的特点,优化选考科目中再选科目成绩的等级赋分办法,使不同科目间的考试成绩可比,同时保持每门再选科目内学生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公平公正。

五是确保安全平稳。高考安全是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深化高考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改革方案设计方面,我们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妥善处理高考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合理设置考试时间,扎实做好高考安全、招生录取规范管理各方面工作,为高考改革平稳落地创造条件。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二

我省《实施方案》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为根本遵循,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高考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高考改革具体任务安排。《实施方案》共分三个部分,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目标,明确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第二部分主要任务。这是方案的主体部分,明确了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回答了“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招”等关键问题。主要有四项基本任务: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普通高校招生选拔体系,这是国家提出的明确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职单招录取的主要依据,也是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参考或依据。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14门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9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每年考试一次,安排在高中二年级进行。

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是“两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由学生根据高校相关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特长,从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其中,考生首先须在历史和物理2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选择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安排在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考试成绩当年高考录取有效。

(二)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国务院《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6年,我省制定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相关规定,《实施方案》以该文件为基础,明确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普通高中学校负责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写实记录工作,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整理遴选的相关信息统一导入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招生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人才选拔培养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三)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普通高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模式进行录取,即,依据考生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这是此次高考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来说,一是明确了新高考的考试科目构成。从2021年起,新高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简称选考科目)。3门选考科目分为1门首选科目(物理、历史科目中2选1)和2门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4选2),即“3+1+2”模式。二是明确考生总成绩的构成。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每门15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首选科目满分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2门再选科目,以等级赋分转换后的等级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三是建立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办法。改革后,高校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投档、分开录取,选择物理或历史的学生在各自序列中排序,成绩具有可比性,所以首选科目直接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而对于再选科目,由于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再选科目组合很可能不同,不同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其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出发,参照有关改革试点经验,将再选科目以等级赋分转换后的等级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我省专门制定了等级赋分办法的文件,具体等级赋分办法为:赋分满分100分,起始赋分30分,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将考生原始成绩按公式进行转换得到考生等级成绩,再计入高考总成绩。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等因素予以确定。四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2021年起,合并录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四)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是这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建立多元录取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考试招生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倾向和职业技能的考核。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将高职院校的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选拔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同时也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等学校进行人才精准选拔和精准培养。主要措施是:进一步改革完善我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政策,力争2020年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建立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体系,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选拔制度,等等。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条件保障、稳妥推进配套改革、加强规范管理,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等内容。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三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分开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范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在京医疗机构适用本方案。

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可自愿申请参与本次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并执行各项改革政策。

二、改革目标。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全面推进,坚持医疗、医药、医保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规范医疗行为;通过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医保控费等措施,降低药品、器械、耗材等的虚高价格和费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健全医疗机构成本和费用控制机制,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到2017年底,以行政区为单位,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力争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到2020年上述指标得到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稳定在合理水平。

三、

(一)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参与本次改革的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挂号费、诊疗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医事服务费标准见附件),实现补偿机制转换。医事服务费主要用于补偿医疗机构运行成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二)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落实药品购销“两票制”(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鼓励和规范集团采购、医疗联合体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参与度,降低药品、耗材价格。药品采购全部在政府搭建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进行,药品采购价格实现与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格动态联动。公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品种、价格、数量和药品调整变化情况,确保药品采购各环节在阳光下运行。

(三)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完善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项目价格,提高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技术难度高、执业风险大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首批选择435个项目进行价格规范。

(四)改善医疗服务。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综合考虑医疗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促进治疗项目精细化、标准化;加强药品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大力推行非急诊预约诊疗服务,推广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规范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使居民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就医、转诊服务。推动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五)加强成本和费用控制。健全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关键绩效指标监测体系,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控制成本和费用。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预警和分析,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格新技术、新项目、特需服务的准入和管理。加强对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保持医疗机构人员数量和薪酬合理增长。

(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健全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推进紧密型医联体与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引导大医院医生和返聘专家到基层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4类慢性疾病稳定期常用药品,统一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和报销目录,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享受2个月的长处方便利,有序分流三级医院门诊量。

(七)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根据公立医疗机构隶属关系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对积极参加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且效果良好的医疗机构给予适当补助,保障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离退休人员费用、重点专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政府指令性任务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支出。不断完善财政分类投入政策,对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传染病、精神病、职业病、妇产、儿童、康复、肿瘤、老年病等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予以倾斜,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协调发展。

(八)加大医保保障和支付方式改革力度。通过完善医保付费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减轻参保患者负担。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框架下,探索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等为补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对于重症精神病住院治疗、疾病恢复期康复、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康复、老年病护理,探索按床日付费改革。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完善对低收入等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业务协同,防止因病致贫。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成立由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门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等共同组成的医药分开改革协调小组,统筹协调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北京市医改领导小组及医药分开改革工作小组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协同发力、平稳推进。各区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有力举措,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二)细化责任分工。医药分开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要科学分析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市卫生计生委要做好药品阳光采购组织、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市财政局要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根据隶属关系研究制定分类补偿办法。市发展改革委要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更新价格目录并公示,加强价格管理,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市人力社保局要落实本次改革中的医保政策,健全复合型医保支付制度。市民政局要完善社会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措施。市编办要做好公立医疗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三)做好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本方案自2017年4月8日起实施。

附件:医事服务费标准。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四

中发〔。

2015。

11。

)

冀发〔。

2015。

23。

)

2016。

6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等有关决策部署,紧紧围绕。

“三农”工作大局,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突出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经营机制、合作形式和管理模式五大创新,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开创全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坚持合作经济基本属性,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市场取向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2020。

年,新型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全面形成,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完善,为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

“供销合作社。

+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

供销集团”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全面形成,构建系统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2.

理事会、监事会、董事会规范运行的治理结构基本形成,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基本完成。

3.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现代流通、农村合作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城乡社区服务五大综合平台,为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2020。

年,供销社系统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

100。

家,土地托管面积达到。

15。

万亩,年培训职业农民。

5000。

人次,服务范围覆盖。

80%。

的乡村。

配合区。

2016。

年建成区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

1

个,发展村级电商网点。

76。

2020。

年,使供销系统各类经营网点达到。

300。

个以上,全区农村电商覆盖率达到。

100%。

2016。

年底完成“栾城区安全统筹和农业保险服务中心”组建工作;按照省、市综合改革的要求,

2016。

年底建成陈村、楼底、西营。

3

个集安全统筹、农业保险、金融服务、产权交易于一体的供销金融超市。到。

2020。

80%。

的乡镇。

2020。

年,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覆盖全区。

80%。

以上的行政村。

支持区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实行一体化运营。财政部门要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运营给予财政支持,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措施,促其快速发展。

2016。

2020。

年,建成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依托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立。

“供销合作社。

+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

供销集团”三位一体的新型组织架构;乡镇建立“基层供销社。

+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

区供销集团分公司”的组织架构;村建立“基层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站。

+

村‘两委’。

+

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形成职责清晰、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新型组织体系。

“三农”综合平台作用,受委托承担涉农公益性职能和政府向社会购买的公共服务。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承接政府和供销合作社赋予的职责,做好成员社发展的组织、指导、服务、协调工作。围绕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服务龙头,开展规模化服务;帮助成员社制定发展规划,开展联合合作,培育品牌,开拓市场,维护合法权益。

供销社企业集团要以为农服务为目标,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开展经营服务活动,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各层级社有企业之间产权、资本和业务联接,形成相互参股、合作经营、优势互补的经营体系,提升经营规模和质量效益。

按照。

“顶层一体、功能兼容、两线协同、上下贯通”的原则,构建新型的管理经营服务体系。顶层一体,即区供销总社理事会成员和供销集团公司董事会成员、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监事会成员和供销集团监事会成员、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兼容,即机关科室和供销集团公司具有相同职能的机构合并办公,履行双重职责;两线协同,即供销合作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两条线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上下贯通,即加强供销社层级间联合合作,落实对成员社资产监管职责,完善上级社对成员社的工作考核机制。

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明确区供销合作社的法人性质和公益性职能,解决供销社机构、人员等实际问题,为综合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在改革过渡期内,供销合作社机关管理人员确因工作需要,经有关机关批准可到本级社有企业兼职,但不得在企业领取报酬。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服务。

“三农”的主要载体。要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扩大基层社覆盖面。拓宽基层社负责人选任渠道,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农村能人等入社参选。完善基层社和农民社员的利益分配关系,建立健全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

加快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经济实力较强的基层社要扩大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基层社,采取政策帮扶、强社带动、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服务能力,逐步恢复发展经营服务业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以土地、产品、资金等参股基层社。

鼓励基层社以经营设施、场地、资金入股等方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示范社,带动更多农户开展合作经营。积极领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推动专业合作社跨区域联合合作,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创新服务,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支持基层社作为相关涉农政策和项目的实施主体,承担公益性服务。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基层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基层社持有和管护。

推动社有企业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鼓励社有企业之间相互参股,加快在现代农业、日用消费品、农资供应、盐业经营、烟花爆竹、农产品购销、合作金融、农业投资、再生资源等领域,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企业集团。支持社有企业承担食盐、化肥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和地方储备、救灾储备任务,鼓励符合条件的社有企业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快推进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健全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完善项目决策、财务管理、投资债务等风险管控机制,加强上级监控和内部监管。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健全具有供销合作社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防止社有资产流失。

“互联网。

+

”性质的新型为农服务企业,纳入区重点扶持范围,给予政策、资金倾斜。加强对供销合作社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支持,需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土地确权的,国土、建设、规划等部门要依法给予支持。

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区深化改革大局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供销合作社系统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推进机制。重视和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建设,完善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制度,选好配强区供销合作总社领导班子。强化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的督导检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督导机制,定期进行考评。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关心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ppp)。

等市场化方式,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工商部门对供销社成立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新型基层供销社要依法登记。发改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金融机构要改进融资增信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发展和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创新。从行政部门剥离出来的有关社会化服务职能,可以交由供销合作社综合平台承担,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供销合作社企业从事新能源经营服务业务,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为农服务数据库,加强大数据收集和应用,提高为农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妥善解决供销合作社政策性财政挂账,认真处理好金融债务、社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社有资产完整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法违规平调、侵占供销合作社财产。

“人才兴社”战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为农服务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人才智力支撑。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着力实施“旗帜供销”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供销合作社文化建设,汇聚起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五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合理配置和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确保广大农民获得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农村卫生服务行为,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基本内容。

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县卫生局统一组织领导下,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规范管理的工作机制,乡镇卫生院通过院建院管等方式,对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一体化管理,即对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档案、器械、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的法律责任独立,财务核算独立。

(一)统一行政管理。

1、统一机构设置。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交口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结合行政区划调整,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设置村卫生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一所村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所。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县卫生局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重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制作机构标识、印章。

2、统一房屋建设。

村卫生室按《山西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进行标准化建设,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的房屋,统一建设标准,即业务用房面积为40—60平方米,占地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房屋设置有诊室、治疗室、药房、资料室,四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适当配置建设卫生厕所,宣传栏等,保证卫生室业务工作区的相对独立性。凡政府投资支持建设的村卫生室其资产所有权属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

3、统一人员管理。

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一名合格乡村医生。在县卫生局统一组织下,乡村医生选配由全县范围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或有《乡村医生资格证》的人员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择优录用,由所在村卫生室与之鉴定聘用合同、执业承诺保证书。乡镇卫生院及时建立乡村医生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聘用人员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后,统一办理注册或变更注册手续。村卫室所新进从业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乡村医生实行一年一聘,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乡村医生同时实行退岗制,男满60岁,女满55岁,应解聘退岗,停止执业活动。在岗村卫生室人员每年都必须在县卫生局和乡镇卫生院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教育培训。

(二)统一业务管理。

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开展日常业务。乡镇卫生院应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技术考核等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业务培训内容主要为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政策,卫生专业知识等,同时加强对村卫生室负责人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在岗医学学历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乡镇卫生院要指导村卫生室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处方书写、转诊记录,疫情登记报告、消毒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药品使用等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和基本服务行为,严格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使用适宜技术的基本药物,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的服务。

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要建立双向转诊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方便群众就诊。

乡镇卫生院要指导村卫生室认真做好公共卫生工作。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掌握当地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等服务,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统一药械管理。

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指导规范用药。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在相关补偿政策保障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组织下,接受全省统一招标的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服务,严禁擅自从其他渠道购进药品。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所有医疗器械,由所在地的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进行登记,并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

(四)统一财务管理。

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按照相关要求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做到帐目齐全,定期稽查。村卫生室应公开医疗收费价格和药品价格,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收据,做到收费项目规范,票据齐全。乡镇卫生院对各个村卫生室的财产、物资要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药品调拨、业务收支帐册,所有财务收支必须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卫生局负责对村卫生室财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乡村医生的报酬由村卫生室确定,报乡镇卫生院备案,由政府选拔聘用的乡村医生可在聘期内享受政策补助,补助待遇由乡镇卫生院考核确定并报县卫生局批准后统一发放。

(五)统一档案管理。

标准化村卫生室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帐册、证、卡、簿等,规范档案管理。使用的各种票据和医疗文书统一印制、印章统一刻制。

(六)财务独立核算。

村卫生室按照政策法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村卫生室开展业务活动。形成的债权、债务由村卫生室经营人员承担。

(七)责任独立承担。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的决定,村卫生室均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民事及相关责任。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5日—2010年3月20日)。

1、各乡镇卫生院根据县卫生局方案要求,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任务、推进进度和推进标准。

2、签订卫生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责任状,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院长和责任人。

(二)实施阶段(2010年3月21日—2010年9月30日)。

1、各乡镇卫生院按照推进计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个卫生室落实推进计划。

2、各乡镇卫生院按照推进计划和考核验收标准要求,指导督促村卫生室开展工作。

3、加强对乡村医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县卫生局对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指导各乡镇有序推进。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0年10月5日—2010年11月20日)。

县卫生局对各乡镇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进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四)整改阶段(2010年11月21日—2010年12月12日)。

县卫生局根据验收情况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在限期内前全部完成任务。

五、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是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农村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农村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确保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县卫生局特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附后),负责协调、指导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关的组织,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抓住机遇,整体推进。

各乡镇卫生院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的同时,应与民生工程村卫生室建设、药品零差率销售、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凡民生工程投资建设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应尽快使其发挥功能和效应。凡已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将作为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各乡镇卫生院在开展此项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内涵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的工作方案,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直接涉及到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利益分配,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妥操作,要本着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对于具备条件的“实体型”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实行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对于不具备条件的“松散型”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可先重点对业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而后逐步向“实体型”过度。要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工作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体推进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四)加强沟通,相互借鉴。

在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中,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学习,交流经验,避免走弯路。

(五)广泛宣传发动。

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大意义,消除畏难情绪和错误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乡村医生积极参与。为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六)保障乡村医生合法权益,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认真落实乡村医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水平,进一步完善发放机制,切实改善乡村医生待遇。同时,通过成立乡村医生协会或吸收乡村医生代表参加乡村一体化管理组织等形式,让乡村医生参与管理活动。定期向乡村医生通报或公示村卫生室的业务开展情况、群众反映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提高乡村医生对一体化管理运行的知情权、参与权,切实维护乡村医生民主权益,促进一体化管理平稳、健康有效运行。

(七)加强监督考核。

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县卫生局将此项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各乡镇卫生院要抓住当前有力时机,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落实措施,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指导,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突出重点、抓紧抓细、抓实抓好。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加强检查指导,实行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对工作消极应付,措施不力、影响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附件:

1、交口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领导组。

2、村卫生室管理制度条目(参考)。

二o一o年三月十八日附件1:

交口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领导组。

组长:张茂林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李根宝卫生局支部书记、中医院院长。

王翠梅卫生局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卫生监督所所长。

李文辉卫生局副局长李利宏卫生局副局长王惠萍卫生局纪检组长。

成员:郭明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利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苏秀文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附件2:

村卫生室管理制度条目(参考)。

1、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2、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3、财务管理制度。

4、绩效考核制度。

5、绩效工资制度。

6、卫生工作制度。

7、工作例会制度。

8、药房工作制度。

9、药品台帐制度。

10、值班制度。

11、疫情报告制度。

12、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3、公示制度。

14、诊断室工作制度。

15、治疗室工作制度。

16、急诊工作制度。

17、转诊工作制度。

18、处置室工作制度。

19、处方管理制度20、公共卫生职责。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六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正阳小学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市区教育局工作部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课程改革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发展。

二、工作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课程改革坚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调一致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与国家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

3、充分利用内外课程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资源,鼓励和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4、课程研制、实施、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保证课程实施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淑荣。

副组长:孔祥云、姜玉侠。

组员:栾晓薇、冯丽娟、赵洪霞、魏立民、高研。

2、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开全课程,保证实现课程。

结构和功能的完善。

3、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确定开发校本课程、陶艺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课时计划之中,纳入省、市教科研究之中,配备专兼职教师任教,确保课程实效性。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安排承担校本课程教师学习制陶技术、陶艺观念、科技环境知识,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加强教师间切磋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5、组织与实施。首先,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课程结构,制定课程开发方案;其次,依据国家课程改革冈要开发校本课程文本材料。再次,学校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方可使用。

6、加强图书馆、实验实,专用教室及各种教学设备等资源的建设与配置,充分拓展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

总之,我校期待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化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促进课程改革健全、健康、有序地开展。

正阳小学。

2008.3。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七

各乡镇卫生院、管区医院: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县决定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创建活动。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载体,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强化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功能,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创建目标。

落实各项创建内容,加快工作实施进度,到2012年9月底前完成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三、组织管理。

1、县卫生局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本县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

2、做好组织管理和落实工作,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

四、创建内容。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指在卫生局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以乡镇为单位,对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器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规范的管理体制。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乡镇卫生院受卫生局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事务、人员聘用、业务技术、药品器械、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六统一”管理,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等工作。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统一行政管理。

1、合理设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合并设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命名规范,统一标牌。

2、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设备配置符合《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要求。8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开,配备35件基本设备。

3、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承担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统一人员管理。

1、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原则上应占人员总数的90%以上。

2、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人员实行全员聘用。

3、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必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颁布后,新进入村卫生室的人员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4、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县卫生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签订聘用合同。乡(镇)卫生院可在本乡范围内对乡村医生进行调配。

5、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对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德医风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三)统一业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

2、门诊登记、病历、处方等各种医疗文书按规定全县统一。

3、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做到门诊有登记、住院有病历,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并书写规范。

4、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按照省卫生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各自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5、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培训等工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6、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无医疗事故发生。

(四)统一药械管理。

1、乡(镇)卫生院应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和《河北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

2、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使用药品,严格按照《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规定的乡村医生用药范围执行。

3、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和《河北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

4、县卫生局将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

5、县卫生局将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购置、使用和管理。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

(五)统一财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2、要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

3、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专账管理,建立村卫生室固定资产、药品购销等账目。

4、村卫生室建立财务账目,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六)统一绩效考核。

1、县卫生局依据《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成立考核组织,负责考核工作。

2、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做好对村卫生室的考核工作。

3、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考核结果作为政府补助经费的发放依据。

五、实施办法与步骤。

(一)安排部署。

2012年3月底以前,县卫生局制定下发《文安县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实施方案》。召开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启动会。确定文安镇、孙氏镇为首批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乡镇,2012年7月底前完成创建示范任务。

(二)组织实施。

2012年4月1日—8月31日,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及《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组织实施本辖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三)考核验收。

2012年9月1日--9月30日,按照《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对各乡镇逐一进行自查考核评估,对标查缺,保证创建质量,迎接省级考核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示范县活动对于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管理,强化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功能,促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做到领导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二)制定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创建实施计划、保障措施和检查考核制度,创建实施计划要报县卫生局备案。各单位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要扎实工作,注重实效,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加强督导,严格考核评估。县卫生局将对创建活动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严格按照《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创建质量。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把我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及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附件:

1、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2、文安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考核评估标准。

2012年3月30日。

供销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篇十八

xx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人武部:

为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新泰市委办公室新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1月18日。

为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泰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泰办发〔2015〕2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依法治教,着力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市。

二、目标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推进学校管理向教育家办学转变,考试招生向多次机会、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转变,教学方式向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评价标准向育人导向、多维综合转变,监督机制向社会参与、主体多元转变。城乡、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逐渐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重点(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1、实施德育综合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构建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课程,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实现全科全程育人。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推进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面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推进中小学校学生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体验等方面的教育。加强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设浓厚的育人环境。加强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我市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深化新道德教育研究,积极推广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以幸福班级建设为抓手,推进幸福学校建设。开展‚四德‛工程、文明礼仪、文明出行、‚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社区教育,普及家长学校,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联合育人格局,打造新泰德育品牌。(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协负责)2.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培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探索建立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课程体系,大力提升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加强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育,构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学科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的学生培养机制。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赋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在义务教育学校探索‚学生自主选课‛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建立‚自主选课学习日‛,积极进行课程统整改革,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家校共育。丰富高中学校选修课程,扩大选修学分在高中毕业学分中的比重,组织实施好特色高中建设计划,探索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联合育人行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推广一批有价值、有特色、可操作的学校课程研究成果,打造一批课程建设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市教育局负责)3.创新教学方法。尊重教学规律,完善全市基础教育教学基本规程,研究制定全市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明确教学基本常规,科学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尊重学科特点,针对不同领域课程,探索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学生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堂学习任务和课外作业。在高中教育阶段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革实验教学,强化综合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3443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方式,尝试进行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成立课堂教学改革联盟和教学成果推广中心,推广教育教学成果,探索超常儿童、少年识别推荐机制,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市教育局负责)4.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健身兴趣、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标,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探索不同学段分层教学、同一学段多样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年级间、学段间课程内容、运动项目相互衔接,相同项目、同一水平的学生相对聚集。全市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节,学校每年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校运会,开展一次冬季长跑活动,举办一次综合性阳光体育节、两次以上全校重点体育项目或特色项目体育比赛。加强学校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建立乡镇(街道)区域体育交流竞赛模式,积极开展以校为主、形式多样、具有普及性的学生联赛、特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推动校园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的普及提升。加强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训练基地建设,建立项目多样,区域发展平衡,小学-初中-高中递进式体育人才输送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疾病防治知识,落实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立疾病防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与健康习惯。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实行市、校两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电子档案,降低青少年儿童的肥胖率和龋齿率,控制近视率发展,并向社会公告。实施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和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艺术教育发展报告制度。全市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中小学生艺术节,开设艺术大讲堂,举办专题美术展览、音乐会等艺术交流活动。学校以班级为基础组织综合性、普及性的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与宣传、文化部门联手,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结合本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积极开展‚艺术家进校园‛、‚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到2017年,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和体育、艺术器材等达到规定标准,配足配齐中小学体育、艺术专任教师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试行并逐步推广体育、艺术等课程弹性课时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优化课程资源,探索长短课时。义务教育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文体工程,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推动艺体特色学校建设。(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食药监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新局、团市委负责)(二)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5、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落实省、泰安市关于初中学业考试办法,将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都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将地方课程的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语文科目考试,逐步将艺术、信息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试内容。学业水平考试分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考试科目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一般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考查科目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选择部分科目为学生提供2次以上考试机会。(市教育局负责)6.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建立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社会参与监督的招生录取机制。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工作中的比重,可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考试成绩等值对待。清理规范高中招生加分项目,取消国家明文规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项目。在高中录取时采取等级或‚分数+等级‛的方式。完善普通高中指标生分配方法,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需要和办学特色制定录取方案,实行综合录取、特长录取和推荐录取等多种方式。利用好高中阶段学校(含技工学校)统一的招生录取工作平台,实行一考多取,统一组织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和分批次录取。保持普通高中学生和中职学生招生数量大致相当。招生政策、程序、结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市教育局负责)7.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完善初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以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坚持要素多元、形式多样、素质导向、程序科学的原则,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在毕业考核和招生录取中的结果运用,建立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确保规范透明、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初中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各初中学校要制定本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合理确定指标权重,处理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评价结果采用‚等级+描述性评价‛方式呈现。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市教育局负责)8.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初中、小学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与分布状况、学校分布、规模、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合理确定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范围,实行划片招生。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办法,科学划设学区,严格按照学区招生。积极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探索学区制管理模式和不同学段的运作模式,探索中小学集团化办学,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入学工作。统筹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招生工作。(市教育局负责)(三)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9、建立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扭转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促进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将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艺术素养等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以及校长课程领导力、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班额标准化、家庭教育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价内容,构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独具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市教育局负责)10.改革学校校长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中小学办学评价体系,把党的建设、团队建设、规范办学、安全稳定、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等纳入底线管理指标,把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设开发、文化特色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改革创新等作为特色发展指标,鼓励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自主发展。探索建立多元特色办学评价制度,引导和促进中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市教育局、团市委负责)11.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把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基本标准,构建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评价导向。建立符合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评价多元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岗定评,制定完善不同职务岗位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学校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和工作绩效。注重考核结果的使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评先树优、职务(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严禁单纯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负责)12.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教师教学状况、学生体质和课业负担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学校等发展专业评价机构。(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负责)(四)推进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

13、探索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完善以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体制。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党委管理。组织部门牵头,教育部门参与实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办学规律,体现职业化、专员化建设方向的校长选聘机制。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建立校长后备人才制度、校长任期交流制度和校长职级薪酬制度。积极探索与校长职级制相适应、符合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和学校管理规律、涵盖副校长其他管理人员的中小学职级管理办法。(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14.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进一步简政放权,削减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严格控制涉及学校的检查评估项目。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规划、财政拨款、标准、信息服务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督促学校规范办学。鼓励学校创新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落实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在副校长提名、中层干部聘任、教师聘任等方面的用人权。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方面的评价权,在绩效工资、优秀教师激励等方面的分配权,在内部机构设置、课程开发、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权。(市教育局、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负责)15.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监督保障。党员行政干部一般进入党组织班子。党组织书记、校长由同一人担任的,一般应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学校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可配备专职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进一步健全党群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校园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教育局、团市委负责)16.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学校要健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机制,定期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探索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学校财务预决算以及教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评先树优办法等重要事项,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总工会负责)(五)优化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

17、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强化县域统筹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公开招聘、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完善教师补充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补充教师空编岗位,保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确保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合理确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按照‚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原则,在考核的基础上,由学校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式方法。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建立县域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调整完善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适当增加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探索建立动态岗位管理机制。妥善解决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前后的教师职称评聘衔接问题。创新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形式,教师公开招聘办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从教潜能。制定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教育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由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管理。(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负责)18.健全完善向农村中小学倾斜的教师管理机制。在教师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评先树优、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落实教师机动编制政策,确保用于农村学校急需学科教师。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农村学校适当倾斜,提高农村教师薪酬待遇。农村学校在分配绩效工资时,要向名校长、名教师和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倾斜。积极探索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对口支援、乡镇中心校教师走教等交流办法,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或教师公寓,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在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优秀教师、班主任、教育工作者等评选时,适当增加农村教师(校长)名额或比例,适当放宽农村教师评选条件。(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负责)19.创新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与省、泰安市级教师教育基地合作,积极推进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全市教师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等资源,规范教师发展平台,统筹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突出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按照‚统筹规划、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分类、分层、分岗对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深度融合,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鼓励开展名师名校长挂职培训、海外研修。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教师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评聘的必备条件。(市教育局、市发改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外侨办负责)(六)创新社会力量办学体制。

20、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办学,积极探索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举办中小学校。鼓励优质公办学校参与民办学校办学,支持名校办分校、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鼓励房地产企业按相关规定投资参与建设配套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市教育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负责)21.明确民办教育法人财产权和所有者权益。贯彻执行上级政策,探索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对民办学校各类投资、捐资、办学积累等形成的土地、房屋、设备等资产,产权属于学校。对非营利性学校,凡捐资举办的,所有净资产归社会所有,终止办学后,由批准设立该学校审批部门的同级政府收作国有,继续用于教育事业;其他非营利性学校,出资人产(股)权份额可以转让,学校存续期间不得抽回资金。营利性民办学校,学校所有者权益归投资者所有。(市教育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负责)22.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民办教育机构与公办教育机构平等参与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民办学校按规定享受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学校发展基金以及提取其他有关费用后,其办学结余由学校董事会(理事会)进行分配。民办教育机构收费实行自主定价。健全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民办学校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对民办教育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市教育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市金融办负责)23.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聘、进修培训、评先树优、课题申请、国际交流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户籍迁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我市同级同类公办教师同等的人才引进政策。民办学校教师被聘用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的,其在民办学校期间的工龄、教龄可按规定连续计算。市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支教人员工资福利由财政负担。(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负责)(七)构建社会参与监督体制。

24、畅通社会参与监督渠道。建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出台和实施重大教育决策时,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施新闻发布制度,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要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定期聘任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评议教育工作,监督学校办学行为。充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发展的作用。完善教育惠民服务中心、教育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和学生成长服务中心,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即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及时提供教育服务。(市教育局负责)25.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市政府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委员会,充实县级教育督导机构,加强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定期聘任兼职督学和教育督导员,完善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督导评估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教育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表彰和问责的重要依据。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等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布。(市教育局负责)。

四、组织实施。

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项目5项:‚课程教学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畅通社会参与监督渠道‛、‚完善教育督导制度‛。

根据泰安市安排,我市在‚明确民办教育法人财产权和所有者权益‛上先行先试,市第一实验小学、翟镇初级中学在‚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上先行先试。

向阳实验学校在‚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上先行先试。3.泰安市重点联系单位及项目:

我市为‚实施德育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畅通社会参与监督渠道‛等6个项目的泰安市级重点联系单位。

新泰一中为‚创新教学方法‛项目的泰安市级重点联系学校。

汶城实验小学、翟镇初级中学为‚改革教师评价制度‛项目的泰安市级重点联系学校。

1、由泰安市其他县市区或学校先行试点的‚学区制改革‛、‚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奖励激励机制‛、‚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等项目,按泰安市全面推开的时间要求启动实施。

2、‚改革学校校长评价制度‛、‚探索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等项目,按照省统一部署推进。

五、保障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