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0:53:23 页码:11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精选16篇)
2023-11-18 00:53:23    小编:ZTFB

对于每个人来说,总结都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反思方式。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将观点和结论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总结写作的佳句范例,共同学习进步吧。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一

济南城的水有泾清渭浊之趣,城里的泉水清冽,城北的黄河浑浊。

听到过济水。黄河与济水本是两条河,古济水发源于河南,流经山东入海。后来,黄河几经改道,向南翻滚,一下跌落进济水的河床,从而鸠占鹊巢,污了一河的济水,济水从此便退出了四渎。

这是的春天,我前去拜访黄河,人站在济南城北泺口浮桥段的黄河岸边想到的。

那天的济南刮着春风,我的心很不平静。由于是初次去黄河,路很不熟,人一点点地摸索着出城北去,在半路上偶遇到一对来自山东乡下的老夫妻,六七十岁的高龄了,面庞皆黑,穿着有山东村人的特点,很像是从高原上走下来的藏民。他们迷路了,在那里踌躇,他们也是去黄河的,因此便一路同行。

到黄河边了,尽管早有准备,但当目睹到那么宽阔且黄汤似的一条水,还是感到震撼和激动,因为心里太知道这条气势磅礴的大河在华夏的分量了。此时的它平阔阔地滚滚东流,不事喧嚣,犹如一曲雄浑的交响乐,流淌出一串深沉的音符。的确,在这块崇尚儒礼的土地上,它的确不太适合张扬,如此反倒恰好,倒更显出厚重与风度。

我们急着要从泺口浮桥过河到对岸去,河的对岸有黄河母亲像,还有黄河森林公园,立足这岸,已经眺望到了河那岸起伏连绵绿烟飘渺的树影,可我们一回头,那对老夫妻早已经不见了。

浮桥很宽,由很多个巨大的铁箱相连组成,出水不很高,能很真切地感受到河水在脚下的涌动,人走在桥上,那些铁箱就随着浪摇摇晃晃,浮浮沉沉地动,好在桥面宽大,桥的两侧又有铁索拦着,所以有惊无险。

公园的大门不气派,略显寒酸,进去后,人就走在了河滩上,至此才惊觉原来从河对岸看到的那一大堆小山似的白沙竟然就是沙雕黄河母亲像。黄河母亲仰躺在一块草地上,脸面半朝着黄河,袒胸露乳,乳大如盆,神态极其安详,在它的身旁,是一大片油菜,花黄了一地。在一种肃穆庄严的氛围中,我们感到黄河的伟大,母亲的伟大。站在河边高高的崖畔上我兴致颇高地留影,背景就是黄河。我想我是借了黄河的气势。

走错了路,沿小路走上了一道荒树丛生的堤埂,可走着走着却发现路没了,前方是更密繁的灌木,在堤埂右侧的绿树掩映里好像是几个农家的院子,一溜的水泥平房,园内种着蔬菜,院子里有一群白鹅由于见到了生人而引颈高歌,不停嘎嘎地叫。

我们正要沿路退出来,这时在灌木丛里却突然跑出来一条极丑陋的细狗,我们被吓到。还好,它的兴趣不在我们,而是自顾自地嘴抵着地在堤埂上来来回回地跑动,似乎在寻觅着什么,后来就跑远了。

再次走上正路,进到公园的中心去。我是奔着森林来的,因此对公园内的各种游乐设施不感兴趣,只在一片疏落的林子里荡了秋千。那是一片榆林,年头不算久,树头都不大,树干也就小碗口那么粗,身子都拧着劲儿地往上长,很高的样子,要钻天了。林子里很干净,地上几乎寸草不生,被游人的脚给踏的。林间有石桌石凳,空气也新鲜,在这个季节里树头上的叶子渐渐地生满了,地上的阴影也渐渐密布,所以对进入园里的游人来说这里相当值得一坐。

粗大的树也有,这一棵,那一棵的,不成规模。据说公园占地1500亩,拥有各种林木30万株,我喜欢植物,对树木更是情有独钟,认为蓊郁的树木能赠人阴凉,给人愉悦,能让心沉静。所以此次前来我除了拜谒黄河就是来园里看树的,于是便一棵棵地沿路观赏下去。

除了身边的,我更注意到远处的那些树,那些树更密实,远观壮阔如绿云,树空间则野草丛生,野味十足。我几次尝试着想奔过去,却发现公园的周边都被铁栅栏和铁丝网给封住了,根本过不去,只能望林叹息。

为了奔到大森林里去,我还误闯进了环形的.足有3华里长的跑马场,转了一个大圈后狼狈地出来,脚踩在松软的沙子上,沙子上全都是马蹄窝。在这种地方走路人的脚有力根本使不上,累得很。

多少有些失望,失望没有找到原始些的大森林,树要几人合围的,林里最好要有野蘑菇,甚至是野生的葡萄和核桃树的那一种。对于久居于城里的人来说,那会更具有诱惑力。我希望能在黄河的边上找到那么一片幽深的森林。

后来我听说在公园的西面哪里有一片大的林子,叫做森林氧吧,这名字可是极其诱人的,不知可是我想找到的那一种。不过这次的时间不够了,只沿着公路向西走了一段人就失去了信心败了回来。

回来的路上,经过路旁的松林,那些松枝干横生,树冠绿得深邃,林间有几株桃花,已开了,红艳艳的花朵串满了枝头,惹人喜爱。我心想着,等下次再来黄河吧,一定要去森林氧吧,去体验一下大森林,我坚信这次我是走错了地方,可还没等到下次,我人便已离开了济南。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二

昨晚朋友发来一张照片,他身后的背景就是滔滔不绝的母亲河,黄河。一直以来,我就想亲眼目睹黄河的真容。想着有机会定要去黄河看看,以圆多年来对黄河日思夜想的夙愿。

每次去黄河都是在梦中,漫漫的走进黄河,卷起裤腿,光着脚丫,找个水浅的地方,隔着裸脚的沙石,进入冰冷的黄河水中,嗅一嗅黄河水的气息,尝一尝黄河水的味道,亲一亲黄河水的肌肤,摸一摸黄河水的脉搏,把自己彻底地融入黄河水中,一股博大纯美的感觉。

这些年从没看到黄河那浑黄和苍茫,终于今天在屏幕上看到这独特的景观,也感觉闻听见黄河的声韵,那悠闲缓慢的摇橹击水声,就象几声悠远的古筝声韵幽幽的流向天边,再从逆流远眺,另有—番景象,奔流的河水在河坛上川流不息,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黄色巨龙,张牙舞爪咆哮着,前呼后拥奔腾而来,声音如雷贯耳。如镜的河水,倒映着周边的山峦、树影,就似安静的倾听,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圆了已久的内心向往。

原来黄河之于陈行之,便是历史。黄河冷酷之性格、粗粝之色彩、盲目之血液都暗喻历史。我只在梦中体验过广阔的放浪,可是,我把几十年的梦境缀联在一起也铺不满这片高原的空廓。

黄河它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它有正宗的黄河色,纯粹的黄河水,浮动金色的黄河泥,她无时无刻都在跳动着永恒的旋律,永远唱着不知疲倦的歌,她以黄色的河水在世上—展风采,她以响彻云霄的水声名震河坛,她以磅礴的气势技压群雄,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她带来无边无垠的久远和深沉,又带来了空灵迷茫和苍茫空旷,还有诗情画意长河落日的朦胧,黄河她不但孕育了黄皮肤的中华儿女,而且她还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生命的绿色。

黄河,因为你的汹涌,才有了李白笔下豪迈典丽的诗章;因为你的雄浑,才有了冼星海创作的壮丽交响;因为你的深沉,九曲黄河才奔流东去汇成大海;因为你的豪壮,才有了华夏大地物产丰富,稻谷飘香……中国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西北人也有句俗语:"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这里我要说,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每一位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一辈子如果没有去过长城,那很正常,但如果没有见过黄河,那绝对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黄河,我的母亲!黄河,你从远古中走来,披着一身浊黄的灰尘,那不是你的本色,只因为你经历的太多。你的每一颗沙粒,都蕴藏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每一滴水珠,都讲叙着一段动人的传说。

伟大的黄河,让我们高歌一曲,为你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歌唱。伟大的黄河,让我们传承你的美德和包容的胸怀,为你坚韧不拔的意志所吟诵。

今天, 举目望着那和煦的太阳,我魂牵梦绕的时间姗然而至,清澈透明,与我相依在天水之间。 我与黄河默然相望,虽然在图片上面,但从混黄河水的表面上观,更袒露着她罕见的温柔。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三

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河水滔滔不绝,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册。黄河啊――黄河,当之无愧中华民族的母亲,你孕育了一个神奇的东方华夏世界!

黄河啊――黄河,你是一条伟大的母亲河,滔滔不绝的河水犹如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中华民族,谱写出华夏崛起的壮歌,让世界瞩目。中华民族的血液里融入了你――黄河母亲雄壮豪迈,不屈不挠的顽强进取的个性气质。

黄河啊――黄河,今日有幸目睹了你的尊严,让我们想起了许多许多古往今来的传奇故事。

黄河啊――黄河,我为你感到骄傲,是你缔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开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东方文明世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黄河啊――黄河,你永远是那样的慷慨豪迈,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谱写出大爱无言的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抚慰着河两岸的沃土,还有那数不胜数的鲜活大鲤鱼,清香可口的稻谷……良性循环的湿地,所有的所有,无不来自母亲――黄河之手。

黄河啊――黄河,伟大的母亲,你有高大的形象。你与巍峨挺拔的世界屋脊昆仑山遥相呼应,凝聚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你千年流,万年淌,携手小溪,大河,凝聚成东方神奇的力量,摧枯拉朽,高歌猛进,所向披靡,铸就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高大形象。

我爱你伟大的母亲――黄河!

黄河――母亲,你永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偶像!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四

在我的案头,置有一本诗集《黄河颂》,那奔腾咆哮、浊浪滚滚的黄河一泻千里的画面仿佛在我的眼前跃动,那一阵阵气势磅礴、声彻九天的黄河浪潮似乎在我的眼前翻滚、激荡,透过翻滚、跃动的黄河浪潮,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充满忧郁与沉思的诗人心灵的沸腾,站在涛涛不息的黄河岸边,他倾听翻滚的浪花发出的激荡心灵的咆哮与怒吼,思绪万千。

请听!遥远的黄河从他的笔底奔腾而来,挟风带雨,低吟长啸,犹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讲述着一条大河的生命传奇。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夏商周到秦皇汉武……历史厚厚的书页在黄河的翻滚中一页页细细的呈现。他时而低吟,时而长啸。他在低吟中诉说黄河漫漫的历史与故事,诉说一段段精彩绝伦的人间戏剧;在低吟中,他时而长啸,热血沸腾――他抑制不住自己对于丑的憎恶与鞭挞,也抑制不住自己对于美的歌颂与赞美。于是,黄河再次以暂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的面前。

这里的黄河,不再是翻滚着浊浪的黄河,而是历史的黄河,是文学的黄河,是哲学的黄河,是闪耀着民族精神的黄河,是丑与美较量的黄河,是正义与邪恶交战的黄河。他用如椽巨笔重新塑造了民族精神心灵上的一条黄河!透过他深思的诗句,我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厚重车轮在黄河岸边翻滚,这里有大爱的奉献,也有贪婪欲望的无穷的攫取,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里闪现,交战。

正如那不加遏制的`汹涌泛滥的黄河一样会给人们带来多灾多难的后果,遏制那人性的贪婪和杀戮就如治理那放肆的黄河一样,一代代的史书鞭笞与洗涤那恶贯满盈的丑类,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开凿疏导犹如引导黄河浇灌万千良田滋润万千人民,他们也在为那些忠诚、英勇的人们建造千年的丰碑……黄河,这里飘扬着浪漫主义的旗帜,也摇曳着现实主义的旗幡,这里擎举的是儒家的精忠报国思想,弘扬着绵绵不绝的爱国主义思想,保家卫国,和平安宁,人民幸福是永恒的主题。

走近《黄河颂》,犹如拜读一部史诗巨著,鸿篇巨制,在他的吟诵下,黄河犹如草原上的《格萨尔王》一样成为经典;历史的豪杰与奸雄在这里登台演出,美人与祸水在这里妍媸毕现,黄河自此有了第二条涌动的脉搏,历史至此有了第二面镜子。

走近《黄河颂》,让你领略黄河千年的风采;走近《黄河颂》,让你分清清与浊;让你明辨美与丑;让你崇尚美与善;走近《黄河颂》,灵魂在这里得到洗礼,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情愫会在这里变得更加美好与卓越。

注:《黄河颂》作者为党宪宗,陕西合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五

从浦东机场出发,没有经停,直飞兰州中川机场。第一次到达西北城市,对它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出得机场的时候,几乎是用贪婪的情怀,瞪着一对鹰般的眼睛,到处搜寻与探索,鼻子也像猎狗般到处嗅,极力想分辨出兰州的气息与江南有何种不同。机场附近的房屋很是低矮,天空却异常高远,驻足在偌大的广场,人显得是那般的渺小;气温明显凉爽许多,在盛夏里穿个短袖已经不足以抵挡黄昏时的凉意,一阵风吹来,打了个寒战,只得将那薄薄的披肩紧了又紧;饭菜的口味明显偏重,倒是正适合喜辣者的肠胃,饿极时,狼吞虎咽,可一扫而光,不在话下。

入得兰州市区,已是夜间,只能在灯光的朦胧中感受这中国西北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站,唯一一个由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街两旁是一色的槐树,霓虹灯的耀眼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其他城市,5到6层的楼房居多,不时地也会有二三十层的高楼突兀而出;楼的墙面很是齐整,甚少见到空调的身影。喃喃念着兰州的名字,会有一股幽兰吐香的芬芳感,但,实际上,你闭上眼睛深呼吸,能体味到它整座城市都充斥着黄河的浑厚气息,并混杂着苦水玫瑰与百合的芳香。

苦水玫瑰与百合是兰州二宝。兰州市永登县的苦水玫瑰,由于最初在苦水镇引种而得名,枝多花繁,香气四溢,有江南花卉的妖艳,又不乏西北花卉特有的稳重,其出产的玫瑰花及玫瑰油已占到全国总量的50%以上,真应了“玫瑰之乡”的美名;百合,喜干燥,怕涝,喜长日照,兰州的气候正是适合。百合的花瓣优雅柔和,令人陶醉。陆游有诗赞曰:“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百合的.茎洁白如玉,肉质肥美,食用药用都极佳。

处于黄河上游的兰州,与黄河的情谊最为绵长。黄河呈东西向穿城而过,如一条黄丝带系于细长的腰间,又有如一条金色的软鞭,凌空飘舞于海拔1500米的高原之上。穿城而过的黄河,收起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平添了许多温婉和顺的性情。流速不快,只在有落差的地方会翻滚几下身子,但蕴而不发,含蓄而腼腆。遇到雨天,黄河水位大增,颜色也会由黄而红,滔滔而下,滚滚而出,又别是一番景象。夹河而立的是南北对峙的群山,高耸着,是护卫,又是陪伴,山水有情,你浓我浓,山静而水动,可谓动静相宜。

沿着黄河,是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绿色长廊:黄河风情线。廊内树木荫郁,苗圃花卉相映成趣;长廊的中端,屹立着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但依然悠悠地转动着,用苍老的面容诉说着兰州黄河的历史;离水车不远处,仰躺着黄河母亲像,远看,像是卧于波涛之上,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详,曲线优美,微微含笑,右侧依偎着的男婴憨笑着,顽皮而可爱。整个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

古时没有桥,过河全是借助于皮筏,到了近代,有将三艘大船用铁索连接,上铺木板过河,比皮筏便利了许多,但每到冬季,黄河结冰前便得拆除,解冻后再搭建,甚是麻烦,直到19,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建成,才彻底解决了市民安全过河问题。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历经沧桑之后,他的筋骨依然是那么的强健,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着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现在,尽管已有10多座桥跨越黄河南北,但黄河铁桥却像一部记载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变迁的史诗,备受人们的敬仰。

沿着台阶,去到河边,清楚地看到充满了气的羊皮筏子,像极了鼓着腮帮子的顽皮小孩,懒懒地躺在水面上荡啊荡,等候着漂流的游客;忍不住伸手捧起那养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河水,正想象着母亲乳汁的香甜与可口,一丝丝的凉意已从指间滑落,剩下了滴滴的黄泥浆躺在掌心,不由得惊呼:

“好一个黄河,这黄,名副其实啊!”

“别小看了这黄河,尽管黄,尽管是泥浆水,但却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她比乳汁还甜!”

原来是羊皮筏子的主人,坐在台阶上,仰着头,整张脸被高原的风吹得黝黑,两个脸蛋却是有着明显的高原红,突显在黝黑的脸盘上,于不和谐中寻求到了一份安详的美;个子瘦小,但显精干,说出的话字字有力,自豪的神情不断地从黑亮的眼睛里透射出来。我分明感受到了那浓浓的感恩之情,如黄河般,从他的胸腔喷薄而出,被它包围,被它感动,继而是共鸣。

玩得饿了,来上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那香,能勾出潜藏在最深处的口水;离开时,带上一个刻着字的吉祥葫芦,挂在腰间或是包上,取平安相随之意。不由得吟起了那首歌谣:“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古老的水车悠悠转,还有百合与洮砚。”

离开兰州前往敦煌时,在我的身后,黄河,羊皮筏子,河边生生不息的兰州人,已经融为了一体。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六

喜欢亚男的散文诗由来已久。初涉其散文诗,便被其语言的精湛讲究,文风的独树一帜所吸引。其散文诗不但有婉约柔美的一面,而且颇具豪放悲壮之情致,既抒家国情怀,也写男儿柔肠,而这,或许也正是我一直沉迷于其散文诗世界的缘由。

初读其散文诗《黄河渡》,不禁眼前一亮,继尔再读后热血沸腾,不能不拍案叫绝,这着实是一首充满正能量,充满向心力的难得佳作。说起正能量,这似乎已经被人讲得俗滥的词,却自有一种非一般人能轻易达到的境界。正能量,是向善向上向真向美的,文学艺术能达到如此高峰,便是成功的。亚男的《黄河渡》,整体颇有历史沧桑感,胸怀苍生,放眼世间万物,其悲悯之情油然而至,其爱其痛其真其诚跃然纸上。读其诗,感其情,魅其文,动其心,确是一篇富有非凡魅力的散文诗佳作。

《黄河渡》共分为六节,一千余字,不长。整首散文诗虽说不上字字珠玑,却也是字字讲究,句句斟酌,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和细细品味的。何谓一首真正的好散文诗?德国剧作家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他的这句话,同样是对一首好散文诗的高标准要求。如品茶,如品咖啡,如品红酒,每品一遍,其味皆有不同,唯有如此,方为好散文诗。

清朝姚鼐曾有关于散文理论的作品《复鲁絜非书》,这样赞美充满阳刚之美的文章,“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接着他又赞美充满阴柔之美的文章,“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一句本体,引出诸多喻体,句子精雅,比喻迷人,姚鼐的评论让人如沐春风,如品佳酿,着实下了一番大功力。虽是谈散文,而相对于亚男的《黄河渡》,也是很适用,其散文诗阳刚阴柔兼具,同样是经得起这样的譬美的。

古往今来,写黄河的佳诗丽句数不胜数,角度各异,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亚男散文诗《黄河渡》,既写出了黄河的阳刚之美,大处着笔,宏观视野,体现在出亚男散文诗的气势磅礴,豪迈悲壮。其又能从细微处入手,写出细节之细腻婉致,尽抒其阴柔之美,语言柔美和婉约,抒情之路一波三折,肝肠为之断,歌声曲调多呜咽,一首《黄河渡》,道尽泪沧桑。其散文诗体现于字里行间情感的绵延不绝,如抽丝剥茧,步步用心,黄河之水挟情带意,绵绵无绝期,自有读者痛肝肠。

一曲《黄河渡》,道出历史的深厚。在此篇散文诗里,亚男将家国情怀杂糅于男儿情肠,借黄河之滔滔水流浇内心情感之块垒,《黄河渡》便有了灵魂,有了情感支撑。写黄河而不仅仅写黄河,还写自己,写情感,写历史,写人物,写沧桑,写不尽悠悠河山埋英魂,写不完浩浩江山无穷之感慨,这样的散文诗,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怎能不打动读者呢。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七

静静地,静静的……淌过月亮的黄河不泄漏一丝风声。月亮站在河央,不知是她想渡河,还是黄河借了月夜行渡自己。

月光犹豫,立于河央,迟迟不肯挪动一步。黄河压低涛声,黄河不想惊动河水中这片洁白纯净的月色,看着月亮波光粼粼,心事闪烁,与河而言这是一种享受,河情愿月的洁净将自己身体里的淤泥淘洗。几千年了,黄河一直无法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有时候脾气暴躁,咆哮。呐喊声惊着天,动了地。黄河也承认自己的倔强,凶悍。记得那一年七月,泛滥的洪荒淹没了多少黄河人的口粮,住在岸边的庄户人家整日提心吊胆,奔波忙碌,把牛羊转场,筑堤防洪,累坏了多少双脚。当黄河心绪平静下来的时候,也会反思,也接着月亮这面镜子映照自己的错误。

不管黄河怎样小心翼翼,不露声色,还是惊动了天上的月亮,月亮在河里晃动了一下,水光更加潋滟,有了月光淘洗的河水泛着微微的白,好看的涟漪此起彼伏,一圈圈扩散开来,竟然让人分不清楚那是月光那是河水了。是啊!不管黄河曾经怎样的咆哮过,跋扈过,也不管他曾犯过多少错,对于月亮来说,这一刻都只有相交融汇。河与月的方向永远是一致的。这不,月拥着河,河携着月,一起向大海的方向奔赴而泄。

人在尘世,总是要沾惹一些尘埃的。当月光一簇一簇拥着河流而下时,河岸上的柳枝也不等闲,还有桃花,杏花……柳枝伸长纤细的手臂,碎碎的抚摸细细软软,绵延不绝。河水开始有了人间的沸腾,从河中间席卷而来的浪再推向两岸,岸边的水不再湍急,枝头上的柳在河面上梳理在柔柔飘逸的发絮,还有野桃杏,她们把岸上的迷茫殃及到水上,一串风路过河面时显得格外小心,风的脚步又轻又慢,也许是不愿意搅碎这些桃杏花瓣的梦寐吧!但是风并不知道人间有许多尘世,只有你驻足了,你就已经沾惹了,躲是多不掉的。你看,风走到哪哪就是一片风。这下可好,闯了祸的风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瓣瓣桃杏粉面含春,盈盈若水。一场花之雨飘扬,跌落。细柳荡一桨,再一桨,水面上被划出一条水之路,只可惜路上少了点什么!让人说不出口,却又在心底滋生了星星点点的遗憾,原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黄河之水天上来!凝聚了天地日月之精华的黄河在此一刻更是把自己伟岸,雄厚,静谧,放飞梦想,拥抱大海的宏大的一面纵情演绎着。同时,他也在反思,追问。听,涛声拍打着堤岸,一声比一声紧,这不正是他救赎自己的心声吗?事无尽致,能用一种释放释怀的态度看世界,我想凡事都会更美好吧。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八

记得是一个下午,我们这支“知青”队伍从包兰线上一个叫西小庙的小站向南进发,目的地是横亘在鄂尔多斯高原上一片叫库布其的大沙漠北缘,就在这片草滩和半草原混杂的地方,我们即将开始屯垦戍边、战天斗地的生活。老实说,我们这支队伍的情绪并不高,面对未来的莫名恐惧,象石头一样压在心头,高原的风沙遮住了视线,严重碱化的土地和当地人们黄瘦漠然的面孔又使每一个队员的心情更加沉重。队伍在蹒跚的脚步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听,响雷了!”晴天响雷?这叫声立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侧耳细听,果然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并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响亮。“黄河,这是黄河的涛声!”队伍前面有人扭回头大声喊着。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脚步也无形中加快了。

为了我们的到来,渡口早已等候着两艘大木船。当我们这二三百人的队伍走过长长的踏板来到船上,并且都齐刷刷坐好之后,十几个壮实的年轻船工就在一个中年汉子的指挥下,套上纤绳,一齐弓下腰来,“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拉木船溯流而上。约莫行了二里来路,那个中年汉子发出一个响亮的呼哨,船工们随之箭一般都跳到船上,于是木船就像大海中的一片树叶,在激流的冲击下向对岸斜斜地射去。这时,夕阳照在河面上,闪着灼灼的金光,我们就在这光的映照下和滚滚的涛声中有点儿晕眩地欣赏着一泻千里的黄河风采,一股颇为壮烈的情怀也悄然来到我们身上。

临着快到岸边,正当我们担心船怎么能在湍流中靠岸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脱掉了上衣的中年汉子站到了船舷,他嘴里喷着浓重的酒气,喉结也在不停地蠕动着,眼睛紧紧盯着岸边的一个地方。料峭的寒风吹着汉子身上那鼓嘟嘟的肌肉,好像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力量。随着岸边流速的加剧,全船的人都紧张起来,就在木船与岸相撞的一刹那,那个汉子突然呐喊一声,眨眼间跳到岸上,同时迅速地将手中的大绳牢牢地套在一个桩子上,死死地拽住不放,船稳稳地靠了岸。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九

你,吸冰雪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凝百川之雄伟,聚千流之恢宏,从巴颜喀拉山一路走来,奔腾怒啸,百折不回,一往无前,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你,劈高山,斩磐石,粗犷豪放;决昆仑,吼龙门,自强不息;曾濡汹涌,铸磅礴,深厚庄严,蓬勃向上,凝结为炎黄子孙的图腾。几千年惊涛怒吼,几万年生生不息,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五千年的文明,奔涌为民族的象征,铸就了华夏儿女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你,带着鄂陵湖的圣洁,带着札陵湖的永恒,在清澈见底的约占宗列渠里曲折蜿蜒;你,绕过积石山的伟岸,绕过西倾山的.连绵,在水明如镜的星宿海里百转回环;你,穿过连绵不断的莽原,穿过危岩耸立的龙羊峡,把远古冰川凝固的庄严华美、宏伟壮观融进一个民族的血液中,造就了一个民族的勤劳、勇敢。

你,跳着豪爽奔放的锅庄舞,唱着悠长高一亢的“拉噜”,在“世界屋脊”穿行;与红原媲美,与白河争流,舒缓着天下第一道弯的磅礴,重叠着宇宙中庄严的幻影;你,碧绿清澈千回百转,桀骜不驯反向西流;你,咆哮出大地湾文化的,奔腾出马家窑文化的灿烂;你,漩涡连连,圈圈相套,套出了农耕社会的文明,套出了无风三尺浪的一道道险关。

你,闯过峭壁的青铜峡,越过黄土堆积的高原,遇到贺兰山开始变得温柔缠一绵,流淌出的中卫平原、河套平原赛过了江南;你,漂浮着羊皮筏子哼着《走西口》在老牛湾与长城握手,伴随着船工号子唱着《信天游》诉说着自己的不平和祈求;你,舟犁碧波水拍云崖暖,河床千曲篙点峰影乱,放过一山迎一山,走过九曲十八弯,重新装点着渤海巨澜。

走近你,李白说: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说:浪淘风簸自天涯;王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奔腾的波涛激起的浪花?是纤夫古铜背上流淌的汗水?不是,是山随水动的风景,是岁月钩沉的哲理。

伟哉!壮哉!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

在我看来,黄河的绝唱,出现在它从青年走向壮年的那一段,而不是在它的幼年和童年,尽管那时大河横空出世,声震天下。

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北麓的谷地,是孕育黄河的子宫,当天地的精血合而为一的时候,这一片谷地就淌出了汩汩的溪水,这是黄河从坐胎到襁褓时期。谷地的天是湛蓝湛蓝的,谷地的风是冷峭严峻的,这就铸成了黄河的品性,内里宅心仁厚,外表刚强豪放,时而又显露出桀骜不驯的性格。

黄河真正的童年是从星宿海到贵德一段。那时,人类童年期的影子在它身上一览无余,横冲直撞,不服管教。但是,大自然的严酷,地势山体的约束,磨砺着他的性子,这就有了个说法,就是认命!于是,黄河和人类一样,有了自己的生活哲学,学会了顺势。

顺势是一种人生姿态,是一种生存技巧,是一种通豁达观;顺势不是逆来顺受,它是一种机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因为力量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凝聚而成的。于是你看吧,在青甘的崇山峻岭之间,黄河九曲,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转出了青山绿水,转出了一派风光。

这一段的河水是清的,清得能看见河底石头的形状,清得能看见鲤鱼在水里打滚翻转的样子;这一段的河水是甜的,甜得喝一口沁人心脾,甜得喝了让人忘记了想家;这一段的河水格外湍急,石头在急流的搬运、冲刷下,幻化出各种变化,于是,世上就有了黄河石。这可是天造地设的物件,是急流穿山越峡、铿锵东行留下的神来之笔。黄河石或大或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异彩纷呈,作为稀罕物品,早已成为人们的室内陈设或案头清供。

这一段的动物飞鸟好像也有灵性。在黄河边上,时常可以看见黄羊成群结队地饮水,饮毕又飞快地在荒原上奔跑;不是因为受了惊吓,而是因为跑的本性使它们愉悦。有人在黄河边看见过荒原狼,那狼肥肥硕硕,绅士一样从他不远处走过,好像还显示出不屑。还有黄河上空的苍鹰,张开的翅膀一动不动,像滑翔机一样在天空缓慢地巡视,好像那骨子里永远有一种深刻,偶尔巨大的翅膀矜持地扇动一下,显露出一种深刻的孤独。

此时,从上游对面的一个地方,就会有一只羊皮筏子斜斜地射过来,那只筏子在波涛里时隐时现,人们知道,那是给这里送油盐酱醋等物品的货筏子来了。

对这样的筏子,当地人司空见惯,不像外地客那样大呼小叫地惊奇。可是细想,要是外地客在西北的黄河边,看羊皮筏子在波涛汹涌的河面上行走,那实在是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这种筏子有大有小,来往渡人送货的当然是小筏子,要是从兰州下去往包头送大宗物品,那就是由数百个吹得鼓鼓的羊皮袋扎成的大筏子了。尽管这样,那筏子在黄河这庞然身躯里也是扁若小舟,一会儿被送上浪峰,一会儿又被摔入谷底。这时,就显出艄公的本领了。你看吧,站在筏头上的艄公,就像一个古代的将军,他手拿着一根篙杆,左点一下,右点一下,神态自若地面对着险恶的黄河风浪。就凭他的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小小的筏子战胜了黄河的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

这时的黄河是那样的驯服,那样的可爱,尽管青春期的叛逆已经在体内蠢蠢欲动……

就这样,黄河转啊转啊,转进它的青年时期。

这一段的黄河,两岸是崇山峻岭,在高山的钳制下,河水顺着峡谷流淌,在一分一分地积攒着力量。也许,它的体内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也许,它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它在渴望,在等待着一次机遇。

终于,黄河耐着性子转出了青甘的高山,转出了宁夏的青铜峡,像个愣小子一样兴奋地扑进宁蒙平原。这里,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河水在这块土地上尽情地亲吻,撒欢地奔跑,沿途卷走了漫漫的黄沙。于是,河水开始变得浑浊了,这使它有了自己真正的名称——黄河。

随着坡地消失,河床平缓,黄河行进的脚步开始变得缓慢,并在身后留下了大片的冲积带。此时,黄河青春期的叛逆开始显露出来,性格反复无常,有时咆哮愤怒,有时又与严寒相互配合,变得严峻异常,给这一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洪水和凌汛灾害,让人们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可是祸福总是相伴,它所带来的福祉就是“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使华夏大地出现了一个丰饶的河套平原。

黄河转出青铜峡之后,先是朝着东北方向的荒原奔跑,而后直接向东沿着鄂尔多斯台地边缘流动。历史上黄河一度在这里分为南北两道,后因地壳构造变动,北道消失,只留下众多的牛轭湖,是为黄河后套。黄河南道继续东行,并在阴山支脉乌拉山和大青山的夹击下,绕过库布其大沙漠,转而向南呈“几”字形向托克托的河口奔去,脚步时而湍急,时而舒缓,就像跳着华尔兹的舞步,把沙漠和高原尽情地揽在怀里。这一片土地,就是古代的敕勒川。

这一段的流程,使黄河的经历变得异常丰富起来,沿途它吸纳了湟水、洮河等支流的来水,显示了它的宽容和仁厚,也使它的流域面积空前地扩大了,让人们的脚步走得更远了。也许直到这时,人们才突然意识到黄河对人类成长是如此的重要。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黄河走过的地方,与之相伴,在它的身边,到处分布着人类还在原始形态时生活的痕迹:仰韶遗址、河套文化遗址、大汶口遗址、大地湾遗址、蓝田猿人遗址、周原遗址、水洞沟遗址……从猿到现代意义上的人,在这一进程中,黄河及其所孕育的原始森林和肥沃土地,厥功甚伟。

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在黄河的臂弯,在辽阔的黄河流域,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样也是这样,黄河流啊流啊,一年年,一代代,流了千万年,流出了自己的灿烂与辉煌。

从部落联盟到西周共和,从春秋战国到秦扫六合,从楚汉相争到三国归晋,从“五胡乱华”到迄后历代王朝更替,这当中总是充满了杀戮,充满了血腥。然而就在这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之中,促成了民族的融合,促成了在黄河岸边长大的一个国家的统一。中华的文化,也在经历了先秦、南北朝等数个思想活跃期之后,逐步焕发出璀璨的光芒,使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一个特例。

流经河套平原的黄河,哗哗不绝,似乎在唱着一首古老的歌,也许,它至今还难以忘怀发生在它身边——敕勒川上的一个场面:

敕勒川,满眼的青翠,无际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笼盖原野,微风吹拂,牛羊在草丛中时隐时现。公元546年9月,秋高气爽,南北朝时期东魏的权臣、北齐的实际创建者高欢,此时举兵围攻西魏,想借此统一北方。但东魏大军远道而来,久攻不下,士卒战死病死者达7万多人,高欢也被敌箭射伤。这日高欢见将士上下都在长吁短叹,潸然落泪,不免心中不安。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高欢大宴全体将士。酒宴上,高欢命大将斛律金以歌舞助兴。这斛律金本是敕勒族的一代名将,此时年已六旬,但见他长剑出鞘,且醉且舞,歌声铿锵,悲壮激越,在大帐内外盘旋。高欢一时心酸,也跟将士一样,忍不住掉下眼泪。次日,高欢箭伤复发,被迫撤军,不久便死去。

这就是著名的北朝乐府民歌《敕勒川》,它诞生在这场刀光血影的战争中。这首歌悲切悱恻而又慷慨激昂,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迷惘。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就这样,黄河像一条拱起脊背的东方巨龙,带着无限的情思,带着一个美丽的梦,一路吟唱着来到了晋蒙交界。在这里,发源于大青山的黑河来汇,该地河口及近在咫尺的双河镇,其地名盖源于此。

是啊,自打从河源汇聚成流,黄河一路上踉踉跄跄,体会了天地沧桑,阅尽了古往今来,来到这里,从青年走进了壮年,心中自然别有一番滋味。也许它是意气风发,也许它是深沉内敛,反正此时一马平川,已无束缚,自然不像在青甘的崇山峻岭间穿行那样声色俱厉,而是浩浩荡荡,从容前行。

此地原为古镇,当年是晋蒙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可是在岁月的磨蚀下,古镇容貌已经消失贻尽,一砖一瓦也未曾留下,只剩下当年龙王庙前的一对铸铁蟠龙旗杆。在猎猎西风吹拂下,旗杆上的铜铃哗啦啦响着,和着生铁铸成的杆身发出的嗡嗡声响,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絮絮叨叨地向后人诉说着逝去的风光。

这是黄河走出青甘崇山峻岭之后又一次流经的连续峡谷地段。黄河在河套地区呈东西走向,来到这里急转为南北走向,它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而来,流过险峻的老牛湾,然后左带吕梁,右襟陕北,一路欢唱,高歌向前。

老牛湾是黄河入晋的起点,以河水为界,隔开晋、蒙、陕,因此成为鸡鸣三省的地方。相传,老牛湾是远古太上老君的坐骑神牛受到明灯的惊吓,奋力犁出的一段河道,因此地势异常复杂。黄河从这里入晋,受地势限制,外表显得十分温顺,然而内心深处,激流滚滚,块垒迭出。就在这里,它与从东逶迤而来的长城交汇,从而形成了华夏大地上两道天然屏障的第一次握手。自此,华夏大地上的两条巨龙各以九曲连环之势,闯关夺隘,在高山大漠间相互穿行并数度握手。

越过老牛湾,黄河向南继续穿行,它深深切入黄土高原之中,尽显高原的沧桑地貌。这里既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又有如涛峰峦的绵延不绝,再加上激流拍岸的刻意雕刻,宛如天然的一幅水墨长卷。

是啊,黄河有魂,魂当如此!黄河的魂魄就藏在晋陕大峡谷的深处。

就在黄河临近晋西石楼的辛关时,河水在山体的阻挡下,陡然向东,转出一道长达八公里的奇特大湾。此湾南北对称,首尾欲连,就在急流欲接未接之时复又转而离去,只留下大湾之内如龟的山体,在浊水之上怅然遐思。此地,随四时光线变化,演绎出不同色彩,把那黄河的魂魄一一展现出来,让人心潮汹涌,感慨万千。

是啊,流啊流啊,三百米的河面,就像集结着整齐的队伍,波峰浪谷,就像队伍起伏前行的旋律,它们拥挤着,推搡着,争先恐后,奋勇向前。就在这时,两侧的山峦突然挤压过来,三百多米宽的河面骤然收缩到几十米宽,顷刻,河流的队伍变得慌乱起来,但是瞬间它们又感到无比愤怒,因为它们突然发现,此地已无路可走,对河流来说,前面不是河道,而是乱石狰狞的万丈深渊。这,就是壶口!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此时,天地为之变色,我们所能看到的,是一种处于死地而后生的气魄,是一种令人动容的浩然正气。在关键的时刻,在最危险的时刻,黄河不愧是一条东方的巨龙,此时激愤的河水犹如万马奔腾,打着旋、翻着滚,掀起雾气,咆哮着拥挤着义无反顾地跌进深深的壶口,并随着壶口的不同落差激起冲天的巨浪,形成一道气势恢宏的瀑布群。河水仍在翻滚前行,不断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在壶底卷起堆堆白雪,激起冲天水雾,然后携着巨浪顺着沟槽澎湃而去……这,就是黄河的绝唱,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能够让世界动容、唤起一个民族心的绝唱!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一

在我所读的所有书籍当中,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您是那么的清澈见底、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河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的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我以为您会永远这样的壮观美丽。

但是,自从我从一个网站上看到了一些关于黄河的资料之后,我才知道原先气势非凡的黄河母亲,早已被它那狠心的儿女——我们,破坏得体无完肤!我看到这些资料后,诧异得说不出话来了,曾经我们母亲那清澈见底的甘甜河水不见了,二十变成了黑糊糊的污水,而罪魁祸首竟然是我们这些黄河的儿女。

这个梦太真实了,我简直要把它当成现实中的一部分。但我也知道,这个梦迟早也会在现实中发生的——如果我们一直这样破坏下去的话。因此,我希望人们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否则,我们的母亲会把那个梦境变成现实的。因为母亲它也有它的怨恨啊!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二

小时候受《新白娘子传奇》的影响,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西湖了,这种愿望越是积聚就越是强烈。就在去年有幸去了一趟。

随着导游的介绍,我努力向四周搜索,和想象中的`场景一一对应。导游是一个个子高,皮肤白的大眼睛姑娘。当她介绍说:“长桥位于西湖东南角,相传梁祝十八相送到此饯别,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八里路”,我忽然回忆起那阵子和老婆初识时喜欢一起去散步,每次转回来时不忍分别,我就对她说,让我们前面的路再延长一下,牵着她的手又拐弯绕上一圈再送她回宿舍,想不到古人的心境与我如此的暗合。此时心灵仿佛被激荡了一下,进入一种空灵的迷茫,我来了。

登上船,不含一丝丝失望,没有一点点遗憾。心情竟如此的平静,满眼的碧绿,到处是随和。有一种感觉,甚至能从侧面静静的审视自己,忘了手中的相机,我这样凝视,只想将这无尽的安逸、宁静、柔和收入眼底,储存到大脑,融化到我内心深处。

我很平静的买了把印着风景的布伞,打开,撑起,缓缓的走下去,走上桥,跨过小河,登上一座木楼,向远方眺望,那一刻仿佛一切都空无......

当我平静的做完这一切时,同行的朋友赶上来,问我怎么了。我说没有回答,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三

看那波涛慵懒,自是仪态万千,看那河水流淌,自是温暖心间。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华北大地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一个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村落,那份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情,任时光飞逝,却在心间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题记。

那些个小时候的故事,我不知已对多少人讲过,直到十几载沉浮后的今日,我依然能滔滔不绝的讲给陌生人听。

黄河是神秘的,每年的秋季到来之时,东平湖的水汇聚到主流里,那些鱼就成了两岸热闹的根源。放水进河是为了“调沙”,因为黄土高原的沙土不断的陪伴河水的流淌,整个黄河流域的河床上涨的很是厉害,因此,每年都会从东平湖水库放水,大水的浪涛会带走淤积在河床上的一部分沙土,降低河床的高度和拓宽河道。

我的父亲是一位河工,治理了一辈子黄河,每年的调沙之前,他都会忙碌的看不到人影。鱼到来之前,村子里人们都会补网,打造鱼叉,等待每年一度的盛会。鱼终于到了,第一天我们叫做“鲶鱼集”,因为鲶鱼特别积极,他们会顺着水流第一批来到,河里的浑浊的水,满是黑色的“小圆圈”,那便是鲶鱼了。多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不用使用任何工具,在岸边就能揪住鲶鱼的胡子,把它们揪上来。

小时候,母亲给我缝制了一个尼龙编织袋的袋子,我可以挂在胸前,用来装鲶鱼。大个的鲶鱼是不屑于靠近岸边的,它们张着大大嘴巴,随着河水往东流去,大人们会用鱼叉捉住它们。到了第二天,河里便热闹起来,什么样的鱼都有,鲢鱼、黑鱼、鲫鱼、鲤鱼。鲢鱼是最经不起折腾的,浑浊的河水把它们都呛的冒出头来,惊恐的.胡乱往两个坝头中间的平静处跑,人们便用那种叫做“舀子头”的网来捕捉。“舀子头”很简单,就是用一根长长的杆子在一头用鱼网或者纱窗布做一个用粗铁丝支撑起来的锥形的兜兜,人们用手伸长了杆子,就可以将鱼舀起来。黄河鲤鱼是人们最喜欢的鱼,与湖里的鱼不同,在这里捕捉到的鲤鱼会呈现泥沙那种微微的紫红色。黑鱼是最难捉的,它们的个头大,一般都在黄河中间,我们这里的船是不会载着人们捕鱼的,船工们敬重黄河里的一切生灵。我记忆中,村子里捉住过最大的一条黑鱼能有近20斤,鱼在水里的力量是与体重成倍数的,当时好像是好几个人用了5杆鱼叉,才将它捕获。

路过的鱼能持续一星期左右便消失了,河面再次恢复了平静,人们往往谈论很久才会把这个话题抛之脑后。

我们这里有一座泄洪闸,是电机带动的“大家伙”,每年的农田灌溉就靠泄洪闸放水。十几个平方的闸板底下,黑洞洞的,传说那底下曾住着一对巨蟒,人们不知为什么得罪了他们,到了那年,正直大旱,人们找到闸管所的人请求放水,等到电机开始转动,绞盘上的钢丝绳却怎么也不动,直到电机因为过载跳闸了,人们去检查的时候,发现两条巨蟒盘绕在闸板上。于是人们慌了神,请教了村子里的老人后,摆上贡品,磕头谢罪后,再开闸时,水才顺利的流淌出来。我们从也不敢去闸那里游泳,害怕巨蟒会被吃掉,但也从来没见到过它们。

真实发生的故事,便是我们村子一位叫做本福的人,依稀记得,按辈分是叫爷爷的。那年闸管所里的外地人要回家过年,领导们要在村子里挑选几个人看守大院。本福爷爷是光棍,自己一个人只管吃喝度日,酒不离口,一听给钱还管酒喝,马上答应下来。一共挑选了两人,到今日,我早已忘记他的名字了。到了年三十晚上,本福爷爷让那位回家过年去了,回来的时候带点酒菜给他就成。这位巴不得回家里去,天黑就走了。本福爷爷自个边吃着邻里送与他的水饺,喝着高粱酿的头曲酒,不知不觉就到了午夜,过年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让光棍了一辈子的本福爷爷心里泛酸,他披上大衣,准备到大坝上走一走,看看村子里灯火阑珊的景象。出了闸管所大院的门,正对着的就是大闸,前面好像有人亮起了两盏灯,本福爷爷心里嘀咕,这是谁家“请先人”到这里来了,走到近处一看,顿时魂飞天外,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头在大坝上,尾巴却垂到河里去了,得有二三十米长,两个眼睛像两个灯泡那么大,直勾勾的盯着他看。本福爷爷当时身子就软了,娘啊!这是河神啊!那蛇却不动,就这么伏在地上。本福爷爷心想这是要贡品来了,它要是进了村子可麻烦了,可是那蛇挡在大坝上,回村子就只能顺着坝坡下去,绕好几里地才行,没办法,绕吧!就这样本福爷爷回村找到村支书家说了情况,村支书不信,就让他带了十多个小伙子又回去了,很快他们就回来了,吓得都连连喘着粗气的跑。这次大家都相信了,准备好猪肉、鸡鸭鱼肉,还有酒,好几十口子人,就去了。说也奇怪,那蛇也不跑,也不动,更没有攻击人们的意思,贡品摆上也不为所动,就这样人们等到天将亮的时候,那蛇摆摆身子,像是对人们挥手一样,就这么游进河里,一阵水花过后,不见了。因为见到的人多,从小我们就知道河里果真是有那么大蟒蛇的。至今仍会每逢节日、过年都去上供。

关于黄河的故事,是数不胜数的,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讲出几个故事。时光促使我们渐渐老去,只有那流过的河水依然焕发着它无穷的魅力,那浑浊的河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养育了黄河边上的一代代淳朴的人们。我们走出这里,去往世界的任何地方,但是没有人会忘记自己骨子里流淌的黄河血脉,那份情,已根植心间,已烙进骨骼。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四

黄河很长,走了很久依旧没有停息。她也许疲惫过,在奔腾的路程中有过短暂的乃至长久的栖息,也有过安详的或者隐秘的岁月舒缓和停留。

她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峡谷中启程,背负一个民族的使命,一路豪情地奔赴千万里而势不可挡,开始检阅华夏大地开天辟地以来的漫长兴衰。当她渐渐进入黄土高原的沟壑之后,脾气有些急躁了,时而咆哮如雷,时而悄无声息,时而飞越红尘万丈,时而穿越浩瀚时空......她像一个流动的指南针,在华夏版图上万古不息地指引一个文明发展的方向。

没有走完九十九道弯的路途中,她来到乾坤湾后着实有些疲惫,绕着太极图放慢行程的步伐,走在一个个绕来绕去且绕不出天象的规则之中,在这个巨大的弯道渐渐留了下来。

那一夜,她屏住气息,铺展河面,犹如处子安然而来。她似乎费尽了力气,焕发出母性的坚韧和宽容,将一身疲惫轻轻地抖落在乾坤湾,然后轻轻地倒下做一个梦,梦亿万年朔风呼啸的尘沙飞扬,梦天象隐藏的不破玄机。她又像一名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军,渐入谷底卸下盔甲,找一块黄河石落座,展开思绪思考着一场又一场战争的光荣与胜败,回味一路走过的风风雨雨。

那个八卦图早在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用尽意念打通天地呼应的亿万年后一直等候着黄河的到来,这幅由天地做成的八卦图是一张充满智慧的床,专门留给黄河在这里栖息。

知道你有千万里的路程要赶赴,知道你的留下不是永远的。因此,有匈奴国单于赫连勃勃在此率数十万精兵强将争雄天下,叱咤风云方显英雄本色的豪情驰骋;有千年古窑的脉脉留守,保存你亘久不变的巨浪飞腾,抵达一个不朽的图腾;也有会峰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悠悠悲歌,至今摆着一个不破之阵为你守候一片安宁。有那些“悲歌易水无豪侠,买骨金台有钝驽。”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为你的留下演绎唯美而悲壮的英雄赞歌。

你出发了,带走了身体的汹涌澎湃,把灵魂留下。即使你一日万里地奔腾,你的.灵魂从未脱离过你前行的脚步。乾坤湾留着你的灵魂,你的灵魂聚天地日月精华,酝酿巨大能量,无论你的方向伸向何方,都有源源不断的力量绵绵不尽地输入你一往无前的激情澎湃中。

尽管你挟持着高原黄色的土粒冲出峡谷弯道,可是你留下的那掬安详与博大从来不曾远离。你带走了黄土亿万年斑驳的伤痛,带走了高原血红的晚霞和每一场皑皑白雪,你却没有带走这九十九道弯里暗藏天机的秘密,以及青山麓北侧峭壁上神秘的“摩崖天书”。

风雨不能侵蚀的文字长期保持着最初的神秘和深奥,无须有人读懂,这是黄河写给老家的书信,写给巴颜喀拉山脉的平安信。报一路平安,走了千万年千万里来到乾坤湾。

这里不是你离开家门的出发地,却是你路途中万分疲惫而栖息落梦的天地造化。黄河文明的脚步也就从你梦幻般的奔腾中迈出巨大脚步,行走在华夏大地。

无须挽留,你已经留下。

流年守候你寂寞的最后月亮,那一夜,你在高原的月光中渐渐醒来,你走上河岸要去看看,看看那些披着银辉的村庄和农具,以及搁置在窑洞里的小木船。你想乘着月色乘坐小木船游览高原至高无上的风景,你想在这个短暂的夜晚漫长一次心灵的放牧,你想啊,在这风声走过的荒凉和苍茫中痛痛快快地吼一曲祖先留下的信天游。可是夜色朦胧中的你啊,再一次聆听到铁马萧萧的塞外箫声,你又一次聆听到了来自青藏高原格桑花绽放的虔诚之声。

你是黄河,你是天上来的黄色之水,你带着神的旨意来到黄土高原的群山之中,来到乾坤湾的八卦图中,你却疲倦了,疲倦的一次偶尔醒来,都无法领略高原这一年又一年深红色的秋光。

你是黄河啊,既然选择了留下,你就不会在最后的月光中获取一星光泽。你上岸了,你原本就是要将神一样的月光留给黄河岸边的村庄,以及那支小木船。因为你有神的旨意,哪怕亿万年的寂寞在乾坤湾蛇曲的蜿蜒中,你都是雄性的黄河,走来了、走出去,你从来面不改色,保持黄河的肤色,宣泄着雄性的豪放和奔腾。

留住你灵魂的流浪,是想留下你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和聚集了天地日月的万古精华。自然留下了,你就在乾坤湾继续你漫漫的灵魂栖息,因为你的黄色之水从未停息过一泻千里的万古奔腾。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五

(子)“如果你是一棵参天大树,我就是一粒种子,你宽大的树荫把我守护,我每天眺望你的高度。

(父)等到有一天你慢慢长大,也许我的枝干早已干枯,无论你的繁华蔓延何处,不要忘记脚下那片泥土。”

第一次听歌曲《父子》,简单朴实的话语,浑厚深情的演唱,只一句,便触动了心底的柔软,眼泪不由得跟着心动的旋律,缓缓流淌。

血脉亲情,那是一种父母儿女之间与生俱来的生命律动,是人间最真挚最温暖最无私的天性,是生命中无可替代最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认为父亲的脊梁像山一样巍峨高耸又坚不可摧,母亲永远心怀宽广温柔似水,包容着我们每一滴大大小小的涟漪。

无论,是年少无知的岁月,还是成家立业的中年,在父母亲的眼中我们依然是他们心里那个长不大的孩童。一丝一缕的喜怒哀乐、病痛愁苦、或者是跌宕的情感,都会牵动着他们的神经与心灵。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光在他们的脸庞刻下了多么深的印痕,对于儿女们的疼爱和守护却从未曾改变过,就算,年华迟暮白发苍苍,也不知疲倦无悔无怨!

家有老父母,年过花甲,我们姐弟分隔遥远,父母总是抱怨分身无术心挂两地,我深深地明白那一种牵念和不舍。可是,唯一能做的就只是给他们宽言安慰,告知他们一切都好,不用太多的挂牵。尽管,话说的再婉转漂亮,知女(儿)莫若母(父)啊!我们的喜忧悲欢,他们都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中。每每看到他们关切的眼神或是听到疼惜的话语时,心中都是深深地愧疚!

读过龙应台《目送》的人都会记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岁月就是一把无情的刀,在父母的脸庞刻下深深的皱纹,还有,看啊!他们的肩不再宽腰不再挺,甚至连走路都变得蹒跚,难道,这样我们就真的不必追了吗?人生留给他们的还有多少时间?所以,我想,对于老人,该追的时候还是要追一追,哪怕,给他一个搀扶一个拥抱,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给予我们的一样!

古文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事情,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真正懂得,只有在失去了之后才知道它的存在是多么弥足珍贵。亲情无限,尽管其中难免有磕磕绊绊,争吵恩怨,也免不了市井繁琐,烟火油盐,但是无论怎样的借口和理由,都改变不了生命中血浓于水的情愫,就像歌中所唱:这就是血脉相传的定数!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就是亲情的感召和凝聚力,没有亲情的人生是残缺的,孤独的,冷清的,愿我们都心存满满的爱,去疼惜我们的父母,陪着他们说说话,纵然是陈年旧语,想必,在他们的幸福概念里,就只是有你的陪伴!愿我们都心存满满的爱,去呵护我们的父母,陪着他们走过人生年迈!

(父)“我心里有满满的爱可是说不出,只能望着你远去的脚步给你我的祝福。

(子)我心里有满满的爱可是说不出你是世间唯一的男人让我牵肠挂肚。

(父)我害怕有一天自己苍老,成为你的包袱。

(子)我会在你身旁把你搀扶,就像当初,你带着我走出人生第一步。”

黄河补天石散文简短篇十六

从虢山坐汽车在蜿蜒的山区公路上北行78公里到桃林,从桃林再坐汽车在秦岭脚下西行20多公里到小镇常闫下车,然后走20多里河滩路到大禹渡口,再坐船过了黄河,爬上高高的河岸,再走20多里才能到山西省的未城县。这是水路。

还有一条旱路。就是从桃林坐火车到渭南市的孟塬,再从孟塬车站转乘北上太原的火车到风陵渡下车,在风陵渡再坐公共汽车走100多里,再到未城县城。俗话说,隔山不远隔河远。20多年前,道路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火车还没有提速,更没有个准点。孟塬是个大车站,又是个机务段,过往车辆要在这里加水,换头,客货交混,杂乱无章,很让人操心。汽车也没有现在多,小蹦车、摩托车更没有现在这样普遍。边远一点的路线,象两省、两地区之间的交往就麻烦多了。

走水路,直线距离看起来近,但除了偶然幸运能搭辆顺车外,一般情况下全凭两条腿。坐火车虽然不走路,但绕得很远,从桃林坐上下午1点46分的火车,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孟塬。而在孟塬往往要等四五个钟头,才能坐上北去的火车。有时遇到人流旺季,过去三、四趟火车都爆满而不停。于是每次都是早上就从虢山出发,晚上八点或者夜里两点才能到未城县。其艰难曲折程度可想而知。

读书求学、教书育人,为生存而奔波。有五年时间,二十多次,我独自一人穿梭在黄河两岸,感受母亲河的春夏秋冬,日夕晨昏,潮涨潮落。

冬天的天,黑得早。我从桃林车站下车时,已是下午一点。又坐小蹦蹦车到汽车站,刚好有一辆去故县的车,我赶快跳上去,走了一截,谁知人家不走常闫这条路。在新华书店门口又跳下来,又勾回去到汽车站。等啊等,终于等着了一辆去故县的车,司机很和气,一问,走常闫了。于是又等了一个钟头,车才开。到常闫下车,一看表已是下午三点了。时间有点晚,心中无把握。脚步迈得很急,只怕走到渡口跟不上最后一班船。心里嘀嘀咕咕,犹豫不绝。走,还是住下?一想到小镇旅社那种油腻、脏兮兮的气味,一夜也不是好熬的。拿住劲走吧,兴许到渡口还有船。

走了五里路,同行的小姑娘到家了,就剩我一人。奇怪,今天没有一个旅伴。一边走,一边心里不踏实。我有点底气不足,以往还能碰上顺车,而今天越是晚了,越是没车。我犹豫不决地走着,心里嘀嘀咕咕想着三个问题:一、撵天黑我能不能走到渡口,二、我走到渡口还有船没有,三、过了河离县城还有二十多里,没有车我走到何时?而现在,最重要的是到渡口还有船没有了。

冬日太阳有气无力地照着绵远的黄尘古道,村庄,枣树,土墙,还有我的`影子。象行走在祖先居住过的部落一样的感觉,几许荒凉,几许凄清。在家时,母亲说我口讷,从小嘴不甜,给谁称呼个“婶”了,“叔”了都觉得很难,但现在出门在外,无依无靠,也只得由自己来问路了。经验告诉我,问路要问上年纪人,他们不打枉扎,实话实说。于是,到了一个村庄,我上前问一个正在打粪的老头:“老伯,我想问一下,我现在走到河边,还能坐上船不能?”老伯看看我,说:“满!”满?满跟上,能跟上?没问题的意思吧。我又走,心急腿快。走了一节,碰见一个拉柴禾的中年男人,我又问:“大叔,你说我现在往河边走,还能跟上坐船吗?”拉车人抬头看了看我,又只说了一个字:“满!”这下我有信心了,又走。又走了几里路,看见一个在地里干活的人,我又上前问,他说:“走快了能跟上,走慢了不强中。”住在河边的人,对过往船只和渡口情况最了解。听了他的话,我又加快了步伐。一边走,一边心里狐狐疑疑。到河边,没有船,天黑了咋办?还不如现在勾回去,住到常闫小镇上的旅社里,明天一早过黄河。但又存着侥幸心理。又走了一截,碰上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他好心地劝我:“别往前走了,太晚了,过不了河咋办?勾回去住到乡政府旅社吧,我就在乡政府工作。”见我犹豫再三,他又说:“你不想勾回去也可以,勾回去还得走七八里。前面那个村子有我的一个熟人,我给你写个条子,你去找他,今晚歇他那儿,明天一早过河。”说着,他撕开一个烟盒,拿出笔,在膝盖上写开了条子。条子上歪歪扭扭写到:“领子:你好!今向你交待一场事,现有苏静同志要过河,但天晚了,让她在你家住一夜。你要好好招呼。王相林。87年11月23日”。真是古道热肠啊。我接过条子,谢了他。

这时我已准备按这位好心人的意见办。但望望日头还高,又准备往前走。我不认识眼前这个王相林,更不认识他的朋友领子,不是万不得已,我怎么能去住一个陌生人的家?看我的神情,他又好心地劝我:“不敢走了,你一个小女家,天黑了老怕怕,住到村里还安全些。”是啊,这里毕竟是河南地界,那亲切的乡音听起来就让人舒服,心理上安全些。其时我已做好了两种打算,如果到河边,有船,我就走了;如果没有船,我再勾回来拿着这位王相林的条子去村里找那个领子。这里到河边,五六里路吧,即使天黑了,勾回来也不用发怵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我想起古诗十九首上的覊旅之思。大概是沿途最后一个村庄了,我又上前问一个中年男人,能过河不能?他说:“满!”这下,我下定决心走到河滩。走啊走,前望望,后望望,人没有人,车没有车,苍苍莽莽,无际无涯,心中着实有些害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我的脑海翻腾着一些诗句。幸亏年轻,幸亏傻蛋,行囊里装着未成章的诗句,热情还有浪漫,否则我如何能受了这等苦楚?走啊走,忘了饥饿,忘了疲劳,忘了观望,只有一个念头,走!平生没有走过这么快。

终于走到大禹渡口,但机帆船已经开走了。河边聚了连我在内三个要过河的人。他们说,上边杨家湾渡口还有小船,我们去那边吧。杨家湾渡口距大禹渡有一两里,我就和这两个人又往上走。走了一段路,到了杨家湾渡口,万幸,还有一只小船。是那种羊皮筏子似的小船。我坐上小船,只有五个人。小船晃晃悠悠在河里走,我有些害怕,款款伏在船中心,一动不敢动。终于过了黄河。

太阳已沉下山际,深沟高岸,长河落日,摇曳的荇草,还有吱吱嘎嘎的水鸟,远远近近一片苍茫。坐车是没有指望了。要到县城,还得走20多里。我和刚才船上的两个人--一个老一点的男人和一个半老女人相携往岸上走。他们说带我走近路。我以为他们是一家,其实不是。老头带路,我们沿着大禹渡水电站的管坡往上爬--一千多级台阶啊。从远处看,大禹渡水电站四根管子顺着管坡直插云霄,蔚为壮观。而人在它上面走,就小的象蚂蚁。边走边和老头拉话。原来那女的是个神婆子,会看地方。这个老头是专程到桃林请她来给看地方的。上了管坡顶,高矗在崖头的那棵大禹渡的千年古柏,已看不清模样,望上去只有黑森森一片。老头和神婆子他们往西陌去了,我一个人穿过村庄,向公路方向走去。走管坡,原本是求近的,谁知道却结果越走越远了。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我走着问着,不知道究竟有多远。走到一个村口,又问一个老头,老人家说:“哎呀,你咋弄这事,这里离县城还有二十多里,你怎么能走到呢?”我说:“老伯,只要能走到大路上,我是不害怕的。”正说着,一个小孩骑自行车打这里过,老头喊住他,让他带我一截。于是这个孩子带我走到他们村--程村。但一问人,说这里距离县城还有八九里。

只有走吧,天已那么黑了,但路上还不断人,还不怎么害怕。只是脚实在是困了,疼了。刚才紧张的心情一过,脚的问题又提到议事日程。刚才走到河滩,心里急,不觉乏,现在困乏、饥渴,一齐都袭来了。路平平渐渐,似乎没有尽头。走一节,问问人,还是七八里。走一节再问,还是七八里。天!一辆汽车走过来了,我试试探探扬扬手,没有拦住。一辆摩托过来了,我再次羞羞怯怯扬扬手,还是没有挡住。最后,一辆拉沙的拖拉机开过来,这一次,我不敢再错过了,决心挡住它。我走到当路,大声喊一下,向他说明情况,还好,人家停住了。我赶忙跳上去,突突突,一直坐到未城县街口上。其实时间并不是太晚,只是天黑的太早了。

终于我在晚上八点多,敲开了姑姑家的门。

……。

汽车迎着寒风,碾着积雪,呼啸着开出车站,把送行的人远远地抛在身后。匆匆,太匆匆。又要离开温馨的家,踏上风雪凄迷的路途。晓星,已冉冉升起;残月,还斜挂在黑魆魆的山头。一阵黎明的奇寒袭来,我打了一个哆嗦,紧紧地裹住大衣。索性做一个梦吧,做一个繁花似锦的梦。朦胧中,车厢传来一阵嚷闹声。睁开眼,天色已大亮,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又是那个玩铅笔套的小痞子在翻动嘴皮子,诱哪个不知情的傻瓜上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舍不得二百二,换不来四百四,舍不得三百三,换不来六百六,舍不得四百四,换不来八百八。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舍不得老婆捉不住和尚……。”他都胡说些什么啊,也不嫌累。我想。

孟塬车站。蜂拥的人流向检票口蠕动。从早晨到现在,西去的列车还没有开过来一趟呢。等啊等,只有等了。3点,4点,5点,一趟,两趟,三趟,车是来了,但严重超员,车门不开。有人从窗户爬进去,里面传来吵骂声。唯一开着的车门,下者下不来,上者上不去,乘务员在叫骂着把人往下拉,打。车一辆辆开走了,站台上的人有增无减。我不能傻等啊,我和一个西安公路学院的女学生商量,咱们去第二站台吧。还有一个中年妇女也随着我们去。但去第二站台要走过高高的天桥,绕很远。我们决定钻过一个停着的货车,尽快走过去。我挎着包刚钻过去,脚还没有站稳,货车就开动了,那个女学生正准备钻,发现车动了就赶快退回去。而这时谁也没有注意,那个中年妇女已钻到车头下面,下楞了,乱动弹。车上地下的人一齐惊呼着:“啊,爬在中间,不要动!”车站工作人员也一起摇旗呐喊,但车一时怎么能停下来呢?轰隆隆,车头拖带着几节车厢呼呼开过,震耳欲聋的声音把那个妇女的心都要震掉。车开过后,中年妇女脸色煞白,瘫软在道轨中间。我和女学生慌忙拉起她。这一下,差点把人吓死,从此我再也不敢钻火车了。

一阵惊险过后,我们又开始在第二站台上等车。终于,最后一列火车开来了,人们一拥而上。我不能失去这最近的机会。我鼓足勇气,一手挎包,一手拚命抓住车门,往里挤,挤。下面的人簇着,拥着,不知怎么就糊里糊涂上来了。车门就在我身后关闭。我正庆幸自己终于上来了,然而立刻就反悔:车厢里密不透风,赛过炎夏酷暑。我被牢牢地固定在车门背后,想挪动一步都是不可能的。两个大汉一左一右象两座大山,胳膊架在我头顶。我觉得呼吸不畅,心想弄不好会捂死的。其实这时捂死也就捂死了,那个热,那个闷呀。

186正全力以赴,凭感觉我知道它正在通过黄河大桥。风陵渡车站到了。我将要经过一番拚搏才能下得车来,再将坐在汽车上熬过四个钟头的冬天。午夜两点,我将从车站走到东关姑姑家。一路星辰一路风,只有刻在心上的两行大字在支持着我,走完余下的路:在水一方情如故,离愁别绪终有期。

命运,以这样的形式让我和母亲河亲近,壮阔我的行色,沉郁我的底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