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32:00 页码:10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汇总14篇)
2023-11-18 01:32:00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估。编写教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一

同学们知道郑和远航这篇课文吗?以下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主要内容。

147月11日,郑和受命第一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他与所到国家的人民进行友好交往,航行途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原文。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约148米,宽约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二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同学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同学在预习中,自身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身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同学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发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同学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同学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加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成绩感,当然,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导入: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同学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考虑。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同学能认真考虑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考虑。

6、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沛。

(四)、安排作业:

(1)、请同学们把自身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资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同学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假如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1、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同学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同学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发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同学自身去分析、解决问题。同学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同学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同学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同学由于让同学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动身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同学都搜集到了,同学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同学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2、同学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同学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同学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同学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同学上网的一些缺乏之处,和时提醒同学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同学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同学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身的话概括。所以同学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同学交流时,同学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同学吗?看样子同学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在不时提高。

3、这节课我安排有作业是:

(1)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电脑上建个人物介绍文档;

(2)继续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发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探究。作业的安排紧扣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作业,有的同学觉得很新颖能完成,有的同学是手足无措,因为他们不会处置这种作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同学进一步去认识郑和,还有就是为今后学习作了铺垫。

现在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同学只能在网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同学能把自身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置,在课堂上当堂显示出来给大家看,大家一起解决一些难点、重点。要能达到这种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时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三

14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1、感受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过程的“壮观”和“友好”。

2、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本课设计在课时划分和教材处理上并没有局限于课文脉络的划分和事情的发展,考虑到学生阅读叙事性课文时,注意的焦点是事情的结果和曲折的情节。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引下,本次设计让学生从感悟远航的目的出发,将语言材料通过学生想象还原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在情境中品味语言,在情境中感悟郑和远航的意义。

1、从远航的目的和成果入手,直接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交往的“友好”。

2、假借西洋诸国君民所见所闻,去描述郑和远航的规模,溯源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船队的规模宏大,“宝船”的雄伟壮观;并在具体的情景再现中,通过理解关键字等多种方式理解成语。

3、通过描述返航场面,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启航”场面,感受“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拓展练习场面描写。

第一课时

一、就题质疑,感知“远航”

1、知道中国的航海节是哪一天吗?

为什么把7月11日设立为“航海节”呢?(师:纪念郑和远航,宣传海权意识。)

2、板书:郑和

用一句话说说你了解的郑和。(课件播放郑和远航的录像,点明远航的巨大意义和影响。)

板书:远航 齐读课题。

郑和为什么要远航呢?读课文找答案。

二、检查预习,疏通课文

1、认读字词。

指名读:哪些字读音和字形要提醒同学注意?

人山人海 迎风招展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规模宏大 炫耀武力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狂风呼啸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严待以待 化险为夷 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2、抽读课文

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等长句子,练读句子的停顿与节奏。

三、重现情境,感悟“交往”

1、体会郑和友好,初感船队之壮

出示第2自然段

怎样用具体数字说明?(“两百多艘船只”、“六十二艘大船”、“长148米、宽60米”、“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

练读第2自然段,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

出示:“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都表示热烈欢迎。”

郑和代表明朝向各国君臣说明来意,会怎样说?各国国王可能会怎样说,怎么做?

读出郑和的友好亲切,读出各国君臣的欢迎态度。

2、体会百姓友善,再悟船队之壮

提示学生:百姓不用具体数字描述,用比较的方法来向家人说明。举例:把长148米的宝船与村里的房子进行比较。

出示:“老百姓听说明朝……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说说“扶老携幼”可能——是什么意思,分组查“携”字和查成语,验证想得对不对。

师小结理解该词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字,先猜再查,前后比对。

练一练,拓展理解“惊叹不已”:出示“他们面对那些从未看见过的空船,个个惊叹不已。”理解“惊叹不已”,先猜,再查“已”,最后说成语意思。

(3)赞一赞:各国百姓面对“宝船”会不停地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当地百姓你会怎样赞美眼前的船队、船员、郑和背后的明朝?

如果你是郑和的侍卫翻译,你会听到哪些惊叹?

读一读:读出百姓的好奇、惊讶、赞叹。

(4)感受贸易繁荣、感受民间交往

百姓欢迎郑和船队不光因为船队规模宏大,使者亲切友好,还有什么原因呢?

读第4自然段中交换买卖产品的片断。

四、拓展延伸,感悟“启航”

过渡: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到达阿拉伯海东岸的国家“古里”。停留一段时间后, 1407年夏天郑和船队准备返航。

1、思考:“古里”人民会不会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为郑和的返航送行祝福,为什么?

3、那么郑和又会怎样向西洋的这些国家告别返航?

依照第三自然,描述返航时的场面。

读一读,体会郑和的友好,人民的祝福。

4、作业:描写一个送别场面,把送别的情景写具体。

郑和(友好亲切)远航(规模宏大)

各国君臣 迎

百姓商人 看 赞 换

第二课时(惊险的远航壮举)

教学内容、过程简介:

1、学习“战胜艰险”一节,联系“扬帆启航”一节,深入体会船队装备精良(当时最先进的导航设备——罗盘,规模宏大,体会郑和的英雄壮举,感悟国家的强盛。)

2、学习第二段,通过数字说明,联系“战胜艰险”一节,想象“再次启航”感悟郑和远航时间之久,范围之广,影响之深。

3、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五

学习要求:

1.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浏览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远航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凭借语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向郑和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进一步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教学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学习准备:网络环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曾7次下西洋,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师:对,郑和曾7次下西洋。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在航行途中充满了凶险。

师:对,郑和在航行途中充满了凶险。(板书:航行)。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到达许多国家,并与他们友好交往。

师:对啊。(板书:到达)。

生:课文告诉我们郑和远航意义重大。

师:对,(但不要板书)。

2.生:课文告诉我们扬帆启航的场面,非常雄伟、壮观。(板书:启航)。

a师:那扬帆启航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生:我觉得1405年7月11日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时,苏州府刘家河码头边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师:这说明郑和第一次远航举国上下,君臣老百姓都非常重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

生:宝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宝船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可乘坐一千多人,船上还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先进仪器。

师:好的,宝船说明了我国当时造船业已经很发达了。

b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郑和对自己的远航充满了信心,他大声喊道:“起航”,就说明他对自己出使西洋充满了信心。

师:是的,郑和的话铿锵有力,我们相信他不会辜负全国人民对他的希望。

二、过渡:

1.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在1405年7月11日,600多年前的一天,(板书:600多年前)当时的船、人们、欢送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应板书:宝船、人、场景)。

生:好。

2.投影出示学习提示。(投影可以一直打开,内容放在任务栏里)。

学习提示:选择“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一个方面,借助网站进行学习。

(1)和同学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2)品读课文,你又发现了什么?

(3)郑和远航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三、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四、交流:

(一)师:你选择的是什么?

1.(1)生:我选择的是友好交往这部分内容。

师:跟他说得一样的同学举手。

师:说说为什么选择友好交往这一方面进行学习呢?

生:因为友好交往能够反映郑和是一个和平使者。

师:从哪里可以体现呢?

生:(友好交往5第2页)我从网上了解到,郑和船队到达木古都时,国王亲自去欢迎,郑和承上明成祖的信后,向国王和王妃赠送了丝织品、陶器和茶叶。国王也送给明朝皇帝一只珍贵的动物,叫做“麒麟”,也就是非洲长颈鹿。我觉得郑和向国王赠送丝织品,国王也把他们国家珍贵的麒麟送给明皇朝。可以看出郑和是与各国国君友好交往,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师:郑和和木古都等国家互赠礼品,友好往来,增加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2)师:还有谁来说吗?

生:(友好交往:3第一页)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早就名扬海外,深受百姓青睐,他们用香料、珊瑚来跟中国交换。我看到的珊瑚真是太漂亮了,当时中国人看了肯定和我一样喜欢,请老师转播一下,让同学们都欣赏一下。

师:好的,刚才几位同学都说到了郑和与外国互赠礼品,心情愉快,同时也表明这些国家都愿意和中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3)老百姓听说明朝使者船队来了,而且使者的态度友好,都扶老携幼,争相观看,看到雄伟壮观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己。

师:对,当时中国的宝船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令观看宝船的老百姓惊讶.不断感叹。

(4)生:中国的特产丰富,态度友好,值得外国商人信任,因此,商人也都愿意跟中国人做生意.

师:说的真好,外国商人都十分愿意跟中国人做生意。(板书:商人)。

(5)生:我从资料中看到,两只出使西洋的船队截然不同,

(揭密远航——航行之迷——两支不同的船队)我从网上了解到,达伽马船队是一只海盗船队,而郑和船队确实是一只和平贸易的船队。达伽马率领船队下西洋时,沿途烧、杀、抢、掠夺,无恶不作,屠杀大量居民,掠夺许多财宝,野蛮残杀的行为,与近一百年前的郑和船队彬彬有礼——和平贸易——平等交换相比,多么不相称,真是天壤之别。可以看出,郑和船队的友好实在令人感动!

师:从两个船队下西洋对比中,更能看出郑和船队是本着与外国友好交往而出海航行的。同学们,让我们再看看课文内容,品味一下课文内容,体会一下郑和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我请一位同学来读。

2.出示:课文第四小节(word)。

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友好的感情来,拜见国王要读出使者的友好亲切,观看宝船要读出老百姓的惊叹不已,百姓交换特产商人做生意要读出彼此的高兴,来,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感受郑和和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每到一个国家”预备开始。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六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下面是郑和远航复苏课文,请参考!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七

教学目标:

一、揭题导入。

郑和,明朝宦官。本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云南昆阳洲人。祖与父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幼时就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入宫做宦官,从燕王起兵,赐姓郑,任内官监太监。1405年率舰队通使“西洋”(当时称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间的海洋为西洋。)两年而返。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郑和远航的一幕。板书:郑和远航。

二、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监炫载(读四声)缰(与“疆僵”区别)。

2.出示词语:派遣宏大炫耀威胁呼啸咆哮袭击。

名扬海外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

自读,指名读;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任选一个或几个造句;齐读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讨论分段。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的首次壮举,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进行介绍的?边读边作简要的批注,记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问题。

生读画后自主交流,师巡视点拨,首次:第一次壮举:“壮”在哪里?

2.谁能概括的说一说?从哪几方面看出是“壮举”?指名回答。

学生结合1—6自然段的内容谈理解。

(郑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10多层楼房那么高。每条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风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驾驶。

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

3.为什么要有这个“壮举”?(即为什么要远航?)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画一画。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这样回答:我认为郑和远航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这可以从6自然段看出“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

师在学生回答时,随机出示补充文字资料。(西方学者称:只有举世无双的特混舰队才能远航非洲;郑和舰队——集先进科技之大成;郑和舰队军事建制整军行动优于商船;舰队规模庞大帅舰甲板有足球场大;当代10大航海科技郑和舰队拥有2项;《郑和航海图》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哥伦布、麦哲伦只有几条船、百十名水手百年后海上列强打破郑和神话等等。)。

四、回顾全文。

1.郑和率领船队出洋7次,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3.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读到这几百年前激动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查阅郑和远航相关资料;了解祖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情况。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八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学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当然,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导入 :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业 :

(1)、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材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学生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1、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2、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这节课我布置有作业 是:

(1)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电脑上建个人物介绍文档;

(2)继续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探究。作业 的布置紧扣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作业 ,有的学生觉得很新颖能完成,有的学生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会处理这种作业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郑和,还有就是为今后学习作了铺垫。

现在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网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在课堂上当堂显示出来给大家看,大家共同解决一些难点、重点。要能达到这种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九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字音,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派遣、罗盘、炫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采用详略得当写作方法,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初步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远航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清楚叙事类作品的一般方法。初步感知郑和的人物形象和远航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板书课题。读题。

3、投影郑和图片,说说你了解的郑和?(学生交流资料)期间指导学生要将资料变为自己的话拣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地方说一两处。

补充资料,自读:

郑和(1371年——1435年)。我国明代的航海家,本姓马,名三保,在宫内做过太监。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天的加里曼丹岛以西海域,旧称西洋,因此这些航海活动总称“郑和下西洋”。

师提醒要会归纳搜集的资料。

说说郑和给你的印象:()的郑和。

你对郑和产生了什么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敬佩)再次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汇报前置任务)互动探究。

情景设置:接受考验来过关。

1、第一关——读书关:

(1)出示。

码头。

瓷器。

派遣。

拳头。

撕裂。

赠送。

范围。

桅杆。

鬓发。

魁梧。

珊瑚。

炫耀。

罗盘。

化险为夷。

(2)。

四组词语全出示。

读,想象画面。

狂风呼啸奔腾咆哮。

波峰浪谷。

严阵以待镇定自若化险为夷。

读词想画面。

联想其他词。读相应第五自然段,评价。再读这组词。

雄伟壮观。

浩浩荡荡。

奋勇前行。

这几个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郑和的宝船船队?指名读,说说第一印象,感知列举数字说明方法。读出气势。再读这组词。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名扬海外。

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豪感,正音。

再四组词语全出示,读。

指名读第6、7自然段,概括段意,体会艰辛和意义。

2、第二关——写字关。

指名读生字。结合课前了解的情况投影订正易错字。板书“看准字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在空白格中再写一个。

表扬预习单完成情况好的同学。强调姿势。

3、第三关——词意关。

说说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知道了哪些词语意思?(重点桅杆。

鬓发。

魁梧。

珊瑚。

炫耀。

罗盘)。

你知道下面几个词的意思吗?先解释加点字。指名答,说说解词方法。

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

惊叹不已。

4、第四关——段落关。

概括段落大意。

(2)默读课文1-5自然段,你能根据这三个小标题,把第一段分分层吗?

(板书: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三、检验目标达成。

快速默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思考,再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有困难时点拨方法:题目扩展法。

(老师有个小诀窍,想听吗?有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题目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的题目《郑和远航》,稍加扩展,如:郑和什么时间,从哪出发开始远航的?远航的过程中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远航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我们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交流反馈:本文记叙了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途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到达了亚非各国,受到各国欢迎,并进行货物交换。就这样先后七次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四、整理回顾提升:

根据板书小结课文内容。

故事讲到这儿,相信你们对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以及远航所产生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现在还想知道些什么吗?(自由说)。

作业:

1、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

2、完成新课堂的练功房部分。

附板书设计:

(1-3)扬帆启航。

(1-5)第一次远航(详)(4)友好交往。

(5)战胜凶险。

(6—7)七次远航概况及远航意义(略)。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十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从第一次远航中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贡献、艰辛,体会郑和伟大的英雄形象。

3、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次远航

过度:这段历史虽然发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那是因为——(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先出示中心句,这就给同学一个总的概括,从总体上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再者这句话起了个总括的作用,对下面的文章起了铺垫作用。

(一)、学习“扬帆远航”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俯,刘家河码头吧!(打开书本)就在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这支船队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显示出了郑和船队规模之巨大。默读、找划是同学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径,高年级同学很注重默读的方式,只有边读、边思,那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才有进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过这些宝船,透过这只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出示全段)、指名读。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庞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带领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困难之重重,任务之艰巨,路途之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郑和退缩了吗?(没有)看,郑和多么从容,他正临风站在船头!(出示图片)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1)、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出示句子)

(2)、来!一起把郑和的威风读出来!(齐读)

(二)、学习“友好往来”

过渡: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郑和的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郑和远航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1、郑和的船队一路经过了许多国家,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往来。这就是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划,看看外国朋友是怎样对待郑和船队的。

2、交流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告诉我: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外国朋友对郑和船队这么热情呢?郑和船队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郑和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4、看了这一幕,我们不得不感激郑和 ,感激他揭开了中外友好往来的篇章,感激他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开辟了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带回了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让我们满怀激qing地赞颂:(出示句子: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这一环节中,可让同学考虑为什么郑和每到一个国家,人民都会那么欢迎他呢?可讲解深入些,拓宽同学思维。

(三)、战胜凶险

过渡:然而,在苍茫的大海上,这次航行也充溢了凶险,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5自然段。看看郑和的船队遇到了哪些凶险?用很概括的词语告诉我。(遇上风浪、遇上海盗)

1、遇上风浪

(1)、指导朗读,读出“险恶”。指名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他却

(3)、看来一波一浪是显示不出郑和的勇敢镇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更多更大的风浪!(齐读)让我们带着对郑和的佩服再读一遍(齐读)!

2、遇上海盗

(1)、谁能把郑和智斗海盗的过程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稍时准备)

(2)、这有说明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郑和率领的船队……

三、升华感情

是啊,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于是郑和又开始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远航。直到第七次远航时,郑和已经是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了!就在这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敬重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三十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么大的范围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地图)(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紧接着引读:它表示了我国古代人民……(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对郑和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说些什么吗?请同学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

五、总结

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描绘出郑和七下西洋的艰辛,千言万语怎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敬重,表达我们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就让我们在心中刻下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出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段(出示)

六、安排作业

学完了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既有利于学习郑和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对同学的一次练笔机会,学、写结合,才干达到最好的效果。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并熟悉郑和的生平等资料。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2、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3、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1、播放(视频)启航场面,初步感受体会船队规模宏大和郑和的威武豪迈。

2、指明一、二学生略谈感受。

3、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规模之大的语句并仔细品读,试着深入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4、点击宝船和船队图片,品味宏伟壮观。

5、回归文本,赏读课文,通过朗读,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6、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7、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可能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相机出示有关图片。)。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用“”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远航路线图,深入体会远航之险之难。

4、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1、引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简单介绍详写和略写的.写作方法。

2、引读第7自然段第一句话。那么这次航行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齐读:表现了……开阔了……促进了……。

看着如此壮观的场面,感受着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有专家说:“郑和远航是有史以来最文明的人类交往”,今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充分感受到郑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郑和这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人数不胜数,希望你们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他们,去走近他们,去学习他们。有机会,我们再大家一起来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与郑和有关的电子小报。

3、进入相关专题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规模之大。

范围之广。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从第一次远航中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贡献、艰辛,体会郑和伟大的英雄形象。

3、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次远航。

过度:这段历史虽然发生在600年前,但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那是因为——(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先出示中心句,这就给同学一个总的概括,从总体上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再者这句话起了个总括的作用,对下面的文章起了铺垫作用。

(一)、学习“扬帆远航”

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1405年7月11日,来到苏州俯,刘家河码头吧!(打开书本)就在这一天,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这支船队的规模究竟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看看哪些地方显示出了郑和船队规模之巨大。默读、找划是同学理解文本的最重要途径,高年级同学很注重默读的方式,只有边读、边思,那对同学的思维能力才有进一步的提高。

2、交流。

3、透过这些宝船,透过这只船队,大明朝的雄厚实力清晰可见。让我们骄傲地来介绍这只船队!(出示全段)、指名读。

4、60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如此规模庞大的船队,真是让人叹服啊!让我们再次骄傲地说——(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再出示中心句,加深印象。

5、带领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困难之重重,任务之艰巨,路途之辛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郑和退缩了吗?(没有)看,郑和多么从容,他正临风站在船头!(出示图片)。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样子?(高大、神气、身材魁梧、威风凛凛)。

(1)、这么威风凛凛的郑和,谁能把他读出来!(出示句子)。

(2)、来!一起把郑和的威风读出来!(齐读)。

(二)、学习“友好往来”

过渡:就这样,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郑和的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郑和远航的历史就这样开始了。

1、郑和的船队一路经过了许多国家,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友好往来。这就是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划,看看外国朋友是怎样对待郑和船队的。

2、交流。

3、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段,告诉我:为什么这些素不相识的外国朋友对郑和船队这么热情呢?郑和船队事怎么做的。

4、交流。(是啊,是郑和的真诚感动了他们。)。

4、看了这一幕,我们不得不感激郑和,感激他揭开了中外友好往来的篇章,感激他让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开辟了一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感激他把世界文化带回了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让我们满怀激qing地赞颂:(出示句子: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这一环节中,可让同学考虑为什么郑和每到一个国家,人民都会那么欢迎他呢?可讲解深入些,拓宽同学思维。

(三)、战胜凶险。

过渡:然而,在苍茫的大海上,这次航行也充溢了凶险,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第5自然段。看看郑和的船队遇到了哪些凶险?用很概括的词语告诉我。(遇上风浪、遇上海盗)。

1、遇上风浪。

(1)、指导朗读,读出“险恶”。指名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他却。

(3)、看来一波一浪是显示不出郑和的勇敢镇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更多更大的风浪!(齐读)让我们带着对郑和的佩服再读一遍(齐读)!

2、遇上海盗。

(1)、谁能把郑和智斗海盗的过程用自身的话来说一说?(稍时准备)。

(2)、这有说明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3、是啊,(出示句子)郑和率领的船队……。

三、升华感情。

是啊,他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于是郑和又开始了接下来的第二次、第三次,共七次的远航。直到第七次远航时,郑和已经是一个鬓发全白的老人了!就在这最后一次远航的归途中,郑和病故他乡,退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为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功在千秋,永远不会被磨灭。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敬重的心情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三十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么大的范围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地图)(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紧接着引读:它表示了我国古代人民……(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对郑和说。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600年前的民族航海英雄说些什么吗?请同学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等一下我请同学来说。

五、

总结。

同学们,千言万语怎能描绘出郑和七下西洋的艰辛,千言万语怎能抒发我们心中的敬重,表达我们心中的骄傲与自豪!就让我们在心中刻下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名字(出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段(出示)。

六、安排作业。

学完了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既有利于学习郑和这个人物形象,也是对同学的一次练笔机会,学、写结合,才干达到最好的效果。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十三

2、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3、从读中写,体会写作特色。

4、依据标题,指导熟读复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的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

2、听读范文。

3、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强调个别字写法读法)。

(出示词语)。

5、请同学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标记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反馈。

1、了解学生初读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四指导分段。

(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指导分层)。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回到6前,跟随郑和的船队一起去经历一次远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详略精当的写法。

3、通过课文,感受郑和等人的不畏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1、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2、读悟课文第一、二、六自然段,体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此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3、读悟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我国古代人民顽强对的探索精神”及“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问题设计:从第三自然段,你们读懂了什么?

郑和远航的船队所到之处,情况如何呢?

课文中写了几次风险,分别是什么呢?

(此为本课难点,引领学生通过理解相关词语,体会相关语句描写,联想相关画面等来体会郑和的精神和此次出行的意义)。

4、回归整体。

学生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问题设计: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三体会写作特色。

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四依据标题,熟读复述。

(进行如下指导:1、抓住联系点2、想象画面)。

五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板书设计。

第一次扬帆起航。

(详写)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课文郑和远航教案汇总篇十四

14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是一篇融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能力。课堂上先检查学生的预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力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这堂课的出发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教学思路]。

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写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精讲点拨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学生通过读说写进行交流展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3、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再现“远航”。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

2、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

3、我们来穿越时空,回到6前,领略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盛大场面。(播放视频)。

二、研读感悟、走近“远航”。

过渡:看完视频后,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学习1—3自然段。

(一)感受规模大。

学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远航?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

1、人多(送行的人多;随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2、船多船大(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来感受);船的配备、设施先进齐全。相机出示:“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读好句中的数字,渲染宝船的大,突出宝船雄伟的气势。)。

出示第三自然段“将近中午,浩浩荡荡地出发了”重点指导朗读,从朗读中体会到郑和的决心、威武和自信。

小结:这部分主要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出发时的时间、地点和人员以及船只的数量、大小、配备,渲染了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

过渡:郑和第一次远航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吗?(引出“友好交往”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友好交往。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概括这节内容,想一想:“这是一次的远航。”小组交流体会。

2、小组交流展示(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4、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们是怎么交流的?指名交流。

小结:郑和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三)战胜凶险。

1、指名交流:风浪险恶;海盗凶猛。

2、指导朗读,相机出示语句:“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仿佛要把船只撕裂。”(指导朗读,感受风浪的可怕。)。

3、面对险恶的风浪,凶猛的海盗,郑和是怎样一一战胜的?指名交流。

4、用“这是一次的远航。”的句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小结:面对各种凶险,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镇定自若地战胜了凶险,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三、树立形象、感受远航。

(一)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中的数字,从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人物精神:敢于探索、勇往直前,为了与其它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鞠躬尽瘁。

3、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郑和,纪念郑和远航?(引导学生学习郑和的精神,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小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具有重大的意义,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四、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1、郑和远航一共有七次,而课文为什么只重点描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2、让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5自然段,试着根据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来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五、布置作业。

1、(出示郑和像)此时此刻,如果您就站在郑和纪念像前,最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推荐阅读书目:《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