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0:03:52 页码:10
最新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实用11篇)
2023-11-24 00:03:52    小编:ZTFB

分析是一种通过剖析事物的要素、成因、作用等来归纳和解释事物的文字分析。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意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不啰嗦。笔者整理了一些写总结的要点和范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一

东月楼在护国路,这是一家地道的云南饭馆。其名菜是锅贴乌鱼。乌鱼两片,去其边皮,大小如云片糕,中夹宣威火腿一片,于平铛上文火烙熟,极香美。宜酒宜饭,也可作点心。我在别处未吃过,在昆明别家饭馆也未吃过,信是人间至味。东月楼另一名菜是酱鸡腿。入味,而鸡肉不“柴”。映时春。映时春在武成路东口,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饭馆。最受欢迎的菜是油淋鸡。生鸡剁为大块,以热油反复浇灼,至熟,盛以一尺二寸的大盘,蘸花椒盐吃,皮酥肉嫩。一盘上桌,顷刻无余。映时春还有两道菜为别家所无。一是雪花蛋。乃以温油慢炒鸡蛋清,上洒火腿细末。雪花蛋比北方饭馆的芙蓉鸡片更为细嫩。然无宣腿细末则无以发其香味。如用蛋黄,以同法炒之,则名桂花蛋。这是一个两层楼的饭馆。楼下散座,卖冷荤小菜,楼上卖热炒。楼上有两张圆桌,六张大八仙桌,座位经常总是满的。招呼那么多客人,却只有一个堂倌。这位堂倌真是能干。客人点了菜,他记得清清楚楚(从前的饭馆是不记菜单的),随即向厨房里大声报出菜名。如果两桌先后点了同一样菜,就大声追加一句:“番茄炒鸡蛋一作二”(一锅炒两盘)。听到厨房里锅铲敲炒的声音,知道什么菜已经起锅,就飞快下楼,(厨房在楼下,在店堂之里,菜炒得了,由墙上一方窗口递出)转眼之间,又一手托一盘菜,飞快上楼,脚踩楼梯,登登登登,麻溜之至。他这一天上楼下楼,不知道有多少趟。累计起来,他一天所走的路怕有几十里。客人吃完了,他早已在心里把账算好,大声向楼下账桌报出钱数:下来几位,几十元几角。他的手、脚、嘴、眼一刻不停,而头脑清晰灵敏,从不出错,这真是个有过人精力的堂倌。看到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是叫人高兴的。

米线属米粉一类。湖南米粉、广东的沙河粉,都是带状,扁而薄。云南的米线是圆的,粗细如线香,是用压铬似的办法压出来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熟的,临吃加汤及配料,煮两开即可。昆明讲究“小锅米线”。小铜锅,置炭火上,一锅煮两三碗,甚至只煮一碗。米线的配料最常见的.是“闷鸡”。闷鸡其实不是鸡,而是加酱油花椒大料煮出的小块净瘦肉(可能过油炒过)。本地人爱吃闷鸡米线。我们刚到昆明时,昆明的电影院里放的都是美国电影,有一个略懂英语的人坐在包厢(那时的电影院都有包厢)的一角以意为之的加以译解,叫做“演讲”。有一次在大众电影院,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约翰请玛丽去“开餐”,“演讲”的人说:“玛丽呀,你要哪样?”楼下观众中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大声答了一句:“两碗闷鸡米线!”这本来是开开玩笑,不料“演讲”人立即把电影停往,把全场的灯都开了,厉声问:“是哪个说的?哪个说的!”差一点打了一次群架。“演讲”人认为这是对云南人的侮辱。其实闷鸡米线是很好吃的。

另一种常见的米线是“爨肉米线”,即在米线锅中放入肉末。这个“爨”字实在难写。但是昆明的米线店的价目表上都是这样写的。大概云南有《爨宝子》、《爨龙颜》两块名碑,云南人对它很熟悉,觉得这样写很亲切。巴金先生在写怀念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中,说沈先生请巴老吃了两碗米线,加一个鸡蛋,一个西红柿,就算一顿饭。这家卖米线的铺子,就在沈先生住的文林街宿舍的对面。沈先生请我吃过不止一次。他们吃的大概是“爨肉米线”。米线也还有别的配料。

文林街另一家卖米线的就有:鳝鱼米线,鳝鱼切片,酱油汤煮,加很多蒜瓣;叶子米线,猪肉皮晾干油炸过,再用温水发开,切成长片,入汤煮透,这东西有的地方叫“响皮”,有的地方叫“假鱼肚”,昆明叫“叶子”。荩忠寺坡有一家卖“肉米线”。大块肥瘦猪肉,煮极烂,置大瓷中,用竹片刮下少许,置米线上,浇以滚开的白汤。

青莲街有一家卖羊血米线。大锅煮羊血,米线煮开后,舀半生羊血一大勺,加芝麻酱、辣椒、蒜泥。这种米线吃法甚“野”,而鄙人照吃不误。护国路有一家卖炒米线。锅,放很多猪油,少量的汤汁,加大量辣椒炒。甚咸而极辣。凉米线。米线加一点绿豆芽之类的配菜,浇作料。加作料前堂倌要问“吃酸醋吗甜醋”?一般顾客都说:“酸甜醋。”即两样醋都要。甜醋别处未见过。

米粉揉成小枕头状的一砣,蒸熟,是为饵块。切成薄片,可加肉丝青菜同炒,为炒饵块;加汤煮,为煮饵块。云南人认为腾冲饵块最好。腾冲人把炒饵块叫做“大救驾”。据说明永历帝被吴三桂追赶,将逃往缅甸,至腾冲,没吃的,饿得走不动了,有人给他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爷狼吞虎咽,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我在腾冲吃过大救驾,没吃出所以然,大概我那天也不太饿。饵块切成火柴棍大小的细丝,叫做饵丝。饵丝缅甸也有。我曾在中缅交界线上吃过一碗饵丝。那地方的国界没有山,也没有河,只是在公路上用粉画一道三寸来宽的线,线以外是缅甸,线以内是中国。紧挨着国境线,有一个缅甸人摆的饵丝摊子。这边把钱(人民币)递过去,那边就把饵丝递过来。手过国界没关系,只要脚不过去,就不算越境。缅甸饵丝与中国饵丝味道一样!

还有一种饵块是米面的饼,形状略似北方的牛舌饼,但大一些,有一点像鞋底子。用一盆炭火,上置铁篦子,将饵块饼摊在篦子上烤,不停地用油纸扇扇着,待饵块起泡发软,用竹片涂上芝麻酱、花生酱、甜酱油、油辣子,对折成半月形,谓之“烧饵块”。入夜之后,街头常见一盆红红的炭火,听到一声悠长的吆唤:“烧饵块!”给不多的钱,一“块”在手,边走边吃,自有一种情趣。

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因为用的是“云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讲究。过去四个月饼一斤,按老秤说是四两一个,称为“四两砣”。前几年有人从昆明给我带了两盒“四两砣”来,还能保持当年的质量。

油和的发面做的包子。包子的名称中带一个“破”字,似乎不好听。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蒸得了皮面上是有一些小小裂口。糖馅肉馅皆有,吃是很好吃的,就是太“油”了。你想想,油和的面,刚揭笼屉,能不“油”么?这种包子,一次吃不了几个,而且必须喝很浓的茶。

卖玉麦粑粑的都是苗族的女孩。玉麦即包谷。昆明的汉人叫包谷,而苗人叫玉麦。新玉麦,才成粒,磨碎,用手拍成烧饼大,外裹玉麦的箨片(粑粑上还有手指的印子),蒸熟,放在漆木盆里卖,上复杨梅树叶。玉麦粑粑微有咸味,有新玉麦的清香。苗族女孩子吆唤:“玉麦粑粑……”声音娇娇的,很好听。如果下点小雨,尤有韵致。

洋芋学名马铃薯,山西、内蒙叫山药,东北河北叫土豆,上海叫洋山芋,云南叫洋芋。洋芋煮烂,捣碎,入花椒盐、葱花,于铁勺中按扁,放在油锅里炸片时,勺底洋芋微脆,粑粑即漂起,捞出,即可拈吃。这是小学生爱吃的零食,我这个大学生也爱吃。

摩登粑粑即烤发面饼,不过是用松毛(马尾松的针叶)烤的,有一种松针的香味。这种面饼只有凤翥街一家现烤现卖。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昆明人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前几年我到昆明,提起这种杷粑,昆明人说;现在还有,不过不在凤翥街了,搬到另外一条街上去了,还叫做“摩登粑粑”。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二

20xx年3月19日,晚风习习,我背上了行囊兴致勃勃地和同事们踏上了去美丽西昌的路。上了火车,靓丽、活泼的同事们让整个车厢顿时热闹非凡,一路上欢歌笑语。

这已是我第四次到西昌,心中却仍然充满着对那片神奇土地的眷恋向往。那熟悉而亲切的轰隆声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扰人,仿佛就像一支断断续续的摇篮曲,催我入眠。

每一次都是同样的时间到达,每一次都是那凉爽清新的风迎面拂来,每一次看见的都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中镶嵌着一颗颗耀眼的明亮的星星。在这样的天地间行走,伸伸手,再伸伸手,仿佛就能触摸那蓝得醉人的天,仿佛真能摘下那闪烁可爱的星星。

吃了早餐,我们便直奔螺髻山。车驶出西昌在山沟里奔驰,茂密的`树林渐渐被甩在了车后,车窗两边的山连绵不断,大部分山都是荒凉的,这荒凉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茂盛,也诉说着现在的无奈。

不知不觉中便已到了螺髻山的山脚下。面对高耸的光秃秃的大山,我无法想象螺髻山的美,再加上烈日当头,手里又提着沉重的午餐,我游山的兴趣已荡然无存。还个路缘吧,既然来了,还得硬着头皮去看看。

坐在缆车上,脚下杂草丛生,环顾四周仍然是枯黄的杂草,偶有几株小树,也无精打采的。缆车快到站时,看见悬崖处有一棵古老的冷杉孤傲的矗立着,这是在45分钟缆车过程中唯一所见的一棵大树,它屹立在那儿是那样的孤独,又是那样的耀眼,也许它就是这座山的见证人,见证了曾经的风风雨雨,曾经的轰轰烈烈,曾经的孤苦无助。

一心想着那棵树,下了缆车,我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真是山上山下两重天,茂密的冷杉遍布漫山遍野,原始森林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条幽静舒适的小径把我们带入了这人间仙境。

走在苍绿掩映的小路上,阳光温情从树间,从叶间撒下长长的或斑驳的影子,既温暖又凉爽。穿梭在光影中,如林中的山风,随意、随性、随喜、随遇……我心惬意地飘飞着,忍不住闭上眼睛深情地呼吸着,阳光,蓝天,白云,山风,绿树,小溪……统统地被我吸进了心底,真美呀!我发自肺腑地轻声感叹着!

刚进山,路边偶有未融化的冰,捣蛋的同事们便玩性十足地搞恶作剧,或投向别人,或趁别人不注意时放进别人的怀里。于是,嘻闹声让整座山都充满了活力。随风飘动的树枝也手舞足蹈,山间清澈的小溪也潺潺地附和着。捧一把溪水,落一地的欢笑!

在一块平缓的坡地上,一片明晃晃的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对于很少见过雪的我们简直是一个美丽的惊喜。于是,各种妩媚的造型让摄影的老师忙个不停。同事们在这片小天地里释放着自己的美,自己的快乐。

山渐高,回头凝望,远处荒芜的山,在阳光下竟熠熠生辉,一种悲壮、沧桑之美,美得人心疼。来到了黑龙潭,已渐沉重的脚步变得轻快起来。黑龙潭是第四纪冰川退化后形成的天池。阳光下的黑龙潭波光粼粼,呈圆形,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水绕着山,山映着水,水天一色,美伦美奂。整个画面就像一位婷婷玉立的少女,身披绿纱,穿着似绸缎的蓝色裙子,顾盼生情,楚楚动人!湖中有一奇石,像一只可爱的猴子,它静卧着,让宁静的黑龙潭充满一种灵气。黑龙潭边上的冷杉枯树死而不倒,像利剑真刺苍穹。一截露出水面的枯树枝像极了一只骄傲的天鹅,“绰约清姿丽水裁,凌云起舞漾痕开。相邀蓝影偎山色,只待和风伴月来”。潭中的这只美丽的永恒的天鹅,让黑龙潭更加温婉静美。

终究要告别,回首凝望,依依不舍那山那水,挥手间别亦难!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三

自从我读了《文明礼仪》这本书,我对礼仪这个名词有了新的认识。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一个人,礼仪修养都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礼仪始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国是礼仪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代表着学校形象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学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衣着整洁、典雅、合群,不但能够使自己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际交往的好帮手。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而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得体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美德的培养,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应该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句”谢谢“,一声”对不起“,甚至一个小小的”请“,都是我们礼仪成长的象征。

因此,我们要从语言文明开始,让文明之花开满全世界。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四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土从,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汪曾祺散文《昆明的雨》细节记忆。

“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盘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我想念昆明的雨。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五

今天中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教室观看了《小学生礼仪常规》视频,内容是讲小学生在家,在学校,在路上,在公共场所,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和安全,我看了之后,深受感触。使我懂得了,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文明礼仪在校园。在操场上,一个同学在玩踢足球,而另一个同学在旁边踢毽子,踢足球的同学一不小心,把球踢到踢毽子同学的身上,身子撞痛了,衣服也脏了。那个同学很生气,这时踢足球的同学跑过来说:“对不起,小明同学,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好吗?我帮你看看撞伤了没有,衣服脏了,一会我给你洗一洗。”听了这些话,那个同学不再生气了,温柔地说:“没关系,以后注意就行。”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让同学一场的矛盾化为无形,这就是文明礼仪的魅力所在。

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在座位上讲话,玩画笔,被同桌发现了,同桌连忙在本上写道:“请不要讲话,这样会打扰到别的同学的,对老师来说,是很没礼貌的,你要尊重老师。”写完之后,把本子推到他的面前。此时,他的脸红红的,知道自己错了。

文明礼仪无处不在,放学时要排队,要和老师说“再见”。见到老师要停下脚步,说“老师好!”同学见面要打招呼,互相问好。回答老师问题要声音响亮,上课要做到“快,静,齐。”同学之间离不开礼仪,老师和学生之间也离不开礼仪。有了礼仪才会让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有了礼仪才会让学生更加尊重老师,师生之间的感情才会更加深厚。

我要按照《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严格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愿“文明礼仪”这颗种子,在我们的一生中发芽生根,结出丰硕的果实,挑起礼仪的使命,不辜负未来,不辜负教育我们——美丽的校园。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六

无锡的好友约我去游玩,没有带我们到繁华的都市,而是把我们带进了深山,去游览太湖灵山大佛。沿着太湖之滨一直向西延伸直至常州,一路开来我们的车子就像蛇一样在太湖上游动,刚开进小灵山南麓地域时,一座大佛矗立在山的中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硕大纪念碑,雄伟壮观,那张和蔼的面容和一指向天的手势,似乎正掌控着这方天地人间。

走到大佛前面的广场中间,很多人围着一个宽大的柱子,静静等待着“圣子出浴”,广播响起普世情怀的佛教音乐,讲述着佛教人物和相关故事,四支喷泉凶猛地洒向柱顶,顶面像绽开了花朵一样,圣子开始从金色柱体内缓缓出浴,一身金光闪闪的圣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泉水弥漫的雾气下,就像神灵一样开始诞生了,在这种仙境中我们开始了解和感受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圣子带着他那一指向天的姿势转动着身体,向人们传播着善意和美好祝愿。

随着音乐的余音开始消失在山间时,一座高88米,重700吨的'露天青铜大佛开始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我们刚进入南麓地域所看到的佛像,然而近处一看更觉雄伟,甚至还有一点害怕,下面有一位石雕野人正跪在地上祈祷,或许是在请求大佛饶恕他曾经所犯的过错。此时,我忽然联想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成语,心想如果将那些犯罪分子,遣送到灵山大佛,迫于佛像的威严,或许会情不自禁地把所有罪证全部坦白交代!果能如此的话,想必灵山大佛的名气肯定会远远大于现在。

尽管大佛没有给我想象中的那样神奇,但无锡人民却给它戴上了耀眼的桂冠,那就是南面的两幢大楼,总价值17个亿!这一数据和金碧辉煌的墙楼,似乎会给人感觉无锡人民太奢侈,太不会过日子了,这么多银子花在城市建设上远比花在深山里的价值高得多,这也许是你我等平凡人的极端保守而自私的想法,但无锡人民可不把目光放得这么短浅。

我们走进了第一座价值13亿的大楼,一个个美丽漂亮的女服务人员面带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客人,并发给每人一双鞋套。室内整个建筑确实非常豪华,就像走进了古代皇宫,一条宽长的鲜红地毯从路面一直铺满到阶梯,在台阶上俯视下面的人群,着实能让你感受到皇帝早朝高高在上的感觉。

进入第二道门后,是大楼的正厅,整个屋顶高大而宽广,建筑物更加豪华气派,中间有一块像黑色夜空的玻璃,能清晰地看到几个小星星在闪烁。周围有两排坚硬而粗壮的柱体支撑整幢楼身,二楼是一排具有西方特色的拦杆,风格可谓是中西结合的经典。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正中间墙上的那幅闪闪发光的佛雕,是由中间一块大佛雕和四周一块块小佛雕构建而成,总价值3。7个亿,我刚想情不自禁地大加赞赏,却被旁边的工作人员提醒要在佛面前保持肃静。

根据安排,我们还要看一场演出,于是便进入了第三个门,一个宽180度的电影屏幕在这个巨大的影院拉开了帷幕,一个个大自然的画面就像在看3g电影,而后整个影院在震动,影院中间突然一阵浓烟四起,一块设计好了的小草绿地和人类生活场景的模型从地下慢慢升出来,20多位美女穿着白色礼服走上台手拿鲜花在翩翩起舞。尽管没能完全看懂整个故事,但这一幕幕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场景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的路上,我沉浸在一片启发式的思考之中,身边的游客还在络绎不绝,尽管门票从以前的8元涨到了80元,但依然没能挡住世界各国朋友们来灵山大佛的步伐。按照指示牌原路返回,却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超大的购物市场,各式各样地奇珍异宝、特产佳品、小吃甜食等,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了过去,很多游客早已陶醉在那购买心爱物品和品尝美味佳肴的快乐之中,我们仿佛走进了大山中的街市。

离开灵山大佛旅游景点时,我忽然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之感,对物的留恋往往是来自于人,尽管我与无锡接触得不多,对无锡的文化也没有多深的了解,但从这次灵山大佛之旅,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无锡人民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无锡精神。相信,无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七

清明节女儿放假回家,为了让她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昨日,爱人建议我们一家人去铜陵凤凰山游玩,我说,好!那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这也是今年春天第一次全家出游,总算没有辜负这大好春光。

从繁昌到凤凰山很近,大概只有40分钟的车程。爱人开着车,我尽情欣赏车窗外的美景。已是暮春天气,远近的山峦已穿了一件厚厚的绿衣,由浅绿变深翠,放眼望去,天地万物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魔力。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凤凰山景区。

刚到景区大门口,就感受到游人、车辆之多。景区内是游人如织,人潮涌动、游客来来往往。通往景区的路右边田野里除了大面积的油菜花尚未完全凋谢,还带一些金黄外,其余都是一片片白色的芍药。因为芍药有药用价值,所以这里的许多农民开始种植大面积的芍药,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很为他们这种创新的精神点赞。路右边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湖,湖中心建了游园,湖面上建了拱桥,远望去,仿佛自己置身在杭州西子湖畔。去年我和爱人来时,这里刚刚正在开工建设,短短一年时间,已投入使用,真是人定胜天啊!凤凰山景区也因这座水上游园的建成更增加了他的灵性。通往景区的道路两侧都是由当地居民摆有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有风味小吃,有当地特产,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进主景区,道上的樱花尽管濒临凋谢,但仍在尽情舒展她柔美的身姿,把她的美丽多留一些给人间。最令人欣喜若狂的当属于这里漫山遍野的`牡丹,真是红的向火,粉的像霞,千姿百态,五颜六色。欣赏着一簇簇、一丛丛、颜色各异的牡丹,令人沉醉,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游人都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机、相机进行拍照,整个景区到处是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我庆幸今年来对了时间,去年的春天我也来了一次,但可能早一些,没有看到牡丹开放,只看到漫山遍野的芍药花。牡丹被誉为天香国色,是我国的国花,她以她的雍容华贵、艳压群芳,令百花逊色。洛阳为誉为“牡丹之都”,这里的牡丹虽比不上洛阳的牡丹,但也点缀了春天,凤凰山的春天由于她的精彩的绽放显得更加的美丽和充满活力。

我想,凤凰山之美不仅美在牡丹,还美在他的自然风光。凤凰山是四面环山,春天来临,翠绿的青山和蔚蓝的天空遥相呼应,山谷中还有青青翠竹,空气十分清新,山水田园和农家屋舍形成了一副水墨山水画,展现出一副现代新农村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面的农家,都会做生意,要么卖各色小吃、要么就是农家乐,许多农家的庭院内栽花种草,房前屋后十分整洁,是新时代的世外桃源。如果陶渊明先生穿越到现代,他会惊叹他的理想中的桃花源却变成了现实的桃花源。

由于旅游的带动,这里的农民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他们过着亦工亦商的生活,生活是很美的。而且长期生活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真是延年益寿。如今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大幅提高了,幸福指数也提高了,这都得益于这美好的新时代!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八

几家老饭馆。

东月楼在护国路,这是一家地道的云南饭馆。其名菜是锅贴乌鱼。乌鱼两片,去其边皮,大小如云片糕,中夹宣威火腿一片,于平铛上文火烙熟,极香美。宜酒宜饭,也可作点心。我在别处未吃过,在昆明别家饭馆也未吃过,信是人间至味。东月楼另一名菜是酱鸡腿。入味,而鸡肉不“柴”。映时春。映时春在武成路东口,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饭馆。最受欢迎的菜是油淋鸡。生鸡剁为大块,以热油反复浇灼,至熟,盛以一尺二寸的大盘,蘸花椒盐吃,皮酥肉嫩。一盘上桌,顷刻无余。映时春还有两道菜为别家所无。一是雪花蛋。乃以温油慢炒鸡蛋清,上洒火腿细末。雪花蛋比北方饭馆的芙蓉鸡片更为细嫩。然无宣腿细末则无以发其香味。如用蛋黄,以同法炒之,则名桂花蛋。这是一个两层楼的饭馆。楼下散座,卖冷荤小菜,楼上卖热炒。楼上有两张圆桌,六张大八仙桌,座位经常总是满的。招呼那么多客人,却只有一个堂倌。这位堂倌真是能干。客人点了菜,他记得清清楚楚(从前的饭馆是不记菜单的),随即向厨房里大声报出菜名。如果两桌先后点了同一样菜,就大声追加一句:“番茄炒鸡蛋一作二”(一锅炒两盘)。听到厨房里锅铲敲炒的声音,知道什么菜已经起锅,就飞快下楼,(厨房在楼下,在店堂之里,菜炒得了,由墙上一方窗口递出)转眼之间,又一手托一盘菜,飞快上楼,脚踩楼梯,登登登登,麻溜之至。他这一天上楼下楼,不知道有多少趟。累计起来,他一天所走的路怕有几十里。客人吃完了,他早已在心里把账算好,大声向楼下账桌报出钱数:下来几位,几十元几角。他的手、脚、嘴、眼一刻不停,而头脑清晰灵敏,从不出错,这真是个有过人精力的堂倌。看到一个精力旺盛的人,是叫人高兴的。

米线饵块。

米线属米粉一类。湖南米粉、广东的沙河粉,都是带状,扁而薄。云南的米线是圆的,粗细如线香,是用压铬似的办法压出来的。这东西本来就是熟的,临吃加汤及配料,煮两开即可。昆明讲究“小锅米线”。小铜锅,置炭火上,一锅煮两三碗,甚至只煮一碗。米线的配料最常见的是“闷鸡”。闷鸡其实不是鸡,而是加酱油花椒大料煮出的小块净瘦肉(可能过油炒过)。本地人爱吃闷鸡米线。我们刚到昆明时,昆明的电影院里放的都是美国电影,有一个略懂英语的人坐在包厢(那时的电影院都有包厢)的一角以意为之的加以译解,叫做“演讲”。有一次在大众电影院,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约翰请玛丽去“开餐”,“演讲”的人说:“玛丽呀,你要哪样?”楼下观众中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大声答了一句:“两碗闷鸡米线!”这本来是开开玩笑,不料“演讲”人立即把电影停往,把全场的灯都开了,厉声问:“是哪个说的?哪个说的!”差一点打了一次群架。“演讲”人认为这是对云南人的侮辱。其实闷鸡米线是很好吃的。

另一种常见的米线是“爨肉米线”,即在米线锅中放入肉末。这个“爨”字实在难写。但是昆明的米线店的价目表上都是这样写的。大概云南有《爨宝子》、《爨龙颜》两块名碑,云南人对它很熟悉,觉得这样写很亲切。巴金先生在写怀念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中,说沈先生请巴老吃了两碗米线,加一个鸡蛋,一个西红柿,就算一顿饭。这家卖米线的铺子,就在沈先生住的`文林街宿舍的对面。沈先生请我吃过不止一次。他们吃的大概是“爨肉米线”。米线也还有别的配料。

文林街另一家卖米线的就有:鳝鱼米线,鳝鱼切片,酱油汤煮,加很多蒜瓣;叶子米线,猪肉皮晾干油炸过,再用温水发开,切成长片,入汤煮透,这东西有的地方叫“响皮”,有的地方叫“假鱼肚”,昆明叫“叶子”。荩忠寺坡有一家卖“肉米线”。大块肥瘦猪肉,煮极烂,置大瓷中,用竹片刮下少许,置米线上,浇以滚开的白汤。

青莲街有一家卖羊血米线。大锅煮羊血,米线煮开后,舀半生羊血一大勺,加芝麻酱、辣椒、蒜泥。这种米线吃法甚“野”,而鄙人照吃不误。护国路有一家卖炒米线。锅,放很多猪油,少量的汤汁,加大量辣椒炒。甚咸而极辣。凉米线。米线加一点绿豆芽之类的配菜,浇作料。加作料前堂倌要问“吃酸醋吗甜醋”?一般顾客都说:“酸甜醋。”即两样醋都要。甜醋别处未见过。

米粉揉成小枕头状的一砣,蒸熟,是为饵块。切成薄片,可加肉丝青菜同炒,为炒饵块;加汤煮,为煮饵块。云南人认为腾冲饵块最好。腾冲人把炒饵块叫做“大救驾”。据说明永历帝被吴三桂追赶,将逃往缅甸,至腾冲,没吃的,饿得走不动了,有人给他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爷狼吞虎咽,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我在腾冲吃过大救驾,没吃出所以然,大概我那天也不太饿。饵块切成火柴棍大小的细丝,叫做饵丝。饵丝缅甸也有。我曾在中缅交界线上吃过一碗饵丝。那地方的国界没有山,也没有河,只是在公路上用粉画一道三寸来宽的线,线以外是缅甸,线以内是中国。紧挨着国境线,有一个缅甸人摆的饵丝摊子。这边把钱(人民币)递过去,那边就把饵丝递过来。手过国界没关系,只要脚不过去,就不算越境。缅甸饵丝与中国饵丝味道一样!

还有一种饵块是米面的饼,形状略似北方的牛舌饼,但大一些,有一点像鞋底子。用一盆炭火,上置铁篦子,将饵块饼摊在篦子上烤,不停地用油纸扇扇着,待饵块起泡发软,用竹片涂上芝麻酱、花生酱、甜酱油、油辣子,对折成半月形,谓之“烧饵块”。入夜之后,街头常见一盆红红的炭火,听到一声悠长的吆唤:“烧饵块!”给不多的钱,一“块”在手,边走边吃,自有一种情趣。

点心和小吃。

昆明吉庆祥火腿月饼天下第一。因为用的是“云腿”(宣威火腿),做工也讲究。过去四个月饼一斤,按老秤说是四两一个,称为“四两砣”。前几年有人从昆明给我带了两盒“四两砣”来,还能保持当年的质量。

破酥包子。

油和的发面做的包子。包子的名称中带一个“破”字,似乎不好听。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蒸得了皮面上是有一些小小裂口。糖馅肉馅皆有,吃是很好吃的,就是太“油”了。你想想,油和的面,刚揭笼屉,能不“油”么?这种包子,一次吃不了几个,而且必须喝很浓的茶。

玉麦粑粑。

卖玉麦粑粑的都是苗族的女孩。玉麦即包谷。昆明的汉人叫包谷,而苗人叫玉麦。新玉麦,才成粒,磨碎,用手拍成烧饼大,外裹玉麦的箨片(粑粑上还有手指的印子),蒸熟,放在漆木盆里卖,上复杨梅树叶。玉麦粑粑微有咸味,有新玉麦的清香。苗族女孩子吆唤:“玉麦粑粑……”声音娇娇的,很好听。如果下点小雨,尤有韵致。

洋芋粑粑。

洋芋学名马铃薯,山西、内蒙叫山药,东北河北叫土豆,上海叫洋山芋,云南叫洋芋。洋芋煮烂,捣碎,入花椒盐、葱花,于铁勺中按扁,放在油锅里炸片时,勺底洋芋微脆,粑粑即漂起,捞出,即可拈吃。这是小学生爱吃的零食,我这个大学生也爱吃。

摩登粑粑。

摩登粑粑即烤发面饼,不过是用松毛(马尾松的针叶)烤的,有一种松针的香味。这种面饼只有凤翥街一家现烤现卖。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昆明人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前几年我到昆明,提起这种杷粑,昆明人说;现在还有,不过不在凤翥街了,搬到另外一条街上去了,还叫做“摩登粑粑”。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九

夫谓春城者,昆明也。因之四时朗清,气色景明,春暖而秋爽,冬温而夏凉,经年日丽风和,少起阴风。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均可抵市中,且夫光明而大道也。然光景殊异,或苍山,或秀水,或奇花,或异草,或长亭,或短桥,而风情不及南郭。

自南郭至市中,可窥灞桥烟柳,密密绸缪,翠色以光,郁乎苍苍。缘北向以通行,往南屏而无阻,顺其自然也。不及南屏者,非游也。此有高楼广厦,市容精华,西立碧鸡,东骧骏马,北誓忠爱,极品三坊,露天地之灵气,与日月齐比光。穿街心以大观,哗乎?叹乎?先是闻其声,而后目其人,或于石阶上鼓瑟吹笙,或日影下手舞足蹈,或踌躇而步行,或慷慨而解囊。

夕阳暖暖,月色溶溶,灯火烁烁,旅人匆匆,万巷不空,盖恋春城之飞花,醉风尘而饮月。既拂晓之微明,叹金碧之浮沉、锈土之风骚。

此比之林静处,翠湖也。苏堤诚美,吾独爱翠湖之春晓,逢天光晴暖之日,常有三只鸥鸟,时而戾天,时而嬉水。绕扶栏而幽深,小径为石,林木成荫,野花飘飘香,青叶翳翳凉。

歇憩而毕,余复缘金碧而西涉,直指近华浦。入门正望之,名曰大观楼,颐庵长联说风流,吊祭孙翁虽不在,有朋乐自远方来。

同近华浦相接者,滇池也。浩淼滇池,高原明珠,极目眺之,与天同色,朦朦无涯;身临其间,渌波荡荡,微风习习,比之若沧海一粟,无不悲烟水之渺茫、生命之消息!池虽秀而壮美,而光阴荏苒,浮生若梦,形势不及当年,若夫颐庵在,沮叹为小洲。

立池岸以高瞻,乃西山。山色似黛,山形如娥,侧壁是刀,巉岩不可攀,斯有守望江河之大观;察其道如蛇,曲曲转转,回回盘盘,绕道上行,步至其中,一峰寂寂,万木青青,俯长水于峰下,叹龙门于云间。

朝往暮归,须臾似箭。月夜漫漫,万籁寂寂,悲从中来,目烟城而寂寥,顾草木而凄怆!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似乎是很多人的梦想。当然,我也不例外。从未爬过山,所以泰山也就成了我爬上去的第一座山。不得不说,其实也是蛮骄傲的。

趁着中秋节的两天假期,跳上火车,就奔向了泰山。和同学一起去的,然而两个人都是路痴,从学校出发去济南火车站的路上就差点把自己给弄丢了,说起来实在是惭愧啊!不过还好,转了几趟车,最终还是到了车站。晚上十点多的火车,五十分钟的站程,一站到底。火车上的乘务员小哥和大妈谈天说地,说自己在日本的经历,在墨尔本的故事,还谈及法国女郎的浪漫情调。地上坐了两个孩子,初中生模样,不知从哪里抽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大大的毛笔字。小哥伸手来拿看看,不停地赞叹。这字写得实在是好,有劲道。

一走出泰山站,门口都是些出租车司机在揽客。几经犹豫下,我们便找人来问路。一个泰安学院的小哥给我们指了路,他也是刚刚下的火车,我记得清楚,在车厢里我们离的不远,一起站过来的。小哥的脸部做了个小手术,说是去省立医院了,毕竟省立医院的设备更好一些。十分感谢小哥的帮助,帮我们拦了个出租车,还不忘给我们留个电话,说是有事了可以找他,还特地交代我们到了泰山红门一定要给他说一声。

晚上的泰山也十分热闹,我们一进去就开始跟着人群一起走,哪里还记得住小哥的交代。不成想,小哥后来给我们打了电话,又嘱咐了好多好多。我催促着同学问问小哥的名字,她始终不肯问,给我说,我存他的名字是泰安好人。这个名字起得真不错,泰安好人。

爬山确实是个辛苦活儿,怎么描述呢,就是花钱买罪受。不作死就不会死,真真的就是在描述的我自己。晚上本来就睡意连连,加上晚上大家都是打的手电照明,朦胧的气氛让人有些晕沉,只能感到自己的身体一直不断在往左边倾斜,倾斜,想要从上面掉下去的感觉。随着人群一起走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有说有笑,各种欢乐,有些对话让人忍俊不禁。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家三口,爸爸和儿子走的稍快一些,妈妈有些落后。儿子在前方一直大声的喊妈妈,妈妈你快过来,我们在这里。这样的一家三口,让人好不羡慕。十一点半开始往山上爬,三点二十八到南天门,因为顶峰风大,所以大家就在南天门歇脚了,租了个军大衣,潮潮的,很不舒服,但好歹可以暖和一点。从三点多到五点多没怎么休息,人声嘈杂加之空气冰冷根本就睡不着。待到五点多便开始再一次的攀爬,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去顶峰看日出。不怎么喜欢看日出,我发了条说说,一群人看日出是件很愚蠢的事情。并不是真的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就是觉得一群人拥挤着,边上也没有安全措施,看有人在边上走的时候我总是担心他们会不会掉下去,提心吊胆的感觉一点都不好。那条说说很多人评论,各自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一条比较经典的回复说,那是因为只有一个太阳,而不是一群。

其实我很想煽情的在山顶上给喜欢的那个人打个电话,然而我没有。他说过,合适才叫坚持,不合适那叫僵持。所以不想再去扰人清梦。小天使问我为什么不喜欢看日出,我说,我宁愿陪你看日落。的确是,看日出还不如陪着在乎的人一起看日落。看太阳缓缓的落下,由圆逐渐变缺,直到消失在视野里。就像是怀念一段感情,从现在出现的隔阂,慢慢的到亲密无间,然后过度到刚熟悉的状态,再到最初相识的青涩,把自己最初的那一份真实和美好找寻回来。

这一路走来,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无一不让我感动,特别是那泰安好人,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看到,但是还是要再次致以诚挚的谢意,也希望他可以早些好起来。还有啊,爬泰山虽然累,让我退疼了一整天,但是,绝对值得,因为路上总会有收获,总是可以想通一些事情,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昆明春城的散文汇总篇十一

我们知道,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小学生又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而丢失了一些礼仪,今天,我要通过这个视频把我们同学丢失的礼仪“找”回来。

视频里讲的是一些小学生的礼仪、校园礼仪、就餐礼仪等。其中,就餐礼仪给我的启发最大。

视频里面,同学们有序地排好队,拿饭,就坐下来安静地吃,他们不吵不闹,细嚼慢咽,吃完后,把撒在桌上的饭粒捡干净,慢慢地走到泔脚桶边,把吃剩的饭菜倒进去,他们放盘子时,轻轻地,一点声音都没有,再走出饭堂去。

相对来说,我们吃饭的时候就差多了。我们进去的时候,队伍排得歪歪扭扭,当两路队变一路队时,男生们都仗着自己身高马大,抢到女生前面;吃饭时,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在和别人说话,有的就在那里坐着,不说话也不吃饭。同学们吃完饭后,饭粒撒到桌子上,也不擦,端着盆子就跑,饭菜洒在地上,顾也不顾。还有些同学,饭只吃了一点点就倒掉,太浪费了!同学们倒泔脚时,有的几乎倒到了外面,碗和勺子扔在篮子里,放餐盘时,重重一摔,也不看看盘子的纹路是否对应,就一甩手,走掉了。

我们的就餐礼仪还要多学习,更要把这种礼仪传承下去,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