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走进古镇散文简短(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03:37 页码:12
最新走进古镇散文简短(通用8篇)
2023-11-18 05:03:37    小编:ZTFB

文章涉及的题材广泛,例如科技、文化、时事等,我们可以通过写作来拓宽知识面和增加见识。总结的过程中要注重客观分析和冷静思考,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评价。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有助于我们了解总结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一

第一次到江南是在秋,那时我与程哥刚调织造公司营销处,处室的空气是有些许沉闷。处领导催促外跑,要么不动,要么就是到潍坊昌邑。我们两个初到没有什么客户信息沟通,只有不断学习。有时相对闷坐,心里空的难受。这样过了大约10天的光景,我对程哥说:老业务们有沉淀,我们干坐不行,来了只有走出去,既是闯南墙、赔钱也要奉陪一年。处领导结合了我们的建议,安排两个老业务,分作两队,程哥一队北上,我们一队南下,谁想,从此始便与江南结缘。到今十几春秋匆匆,驻多离少在江南奔走,可以说江南许多地方是比自己故乡熟悉的多呢。

擦皮鞋的随处可见,有满世界流动的,有在车站、商场蹲守的,生意还不错。我想,浪费!不会是忙得没时间自己擦鞋吧?后来又想,生活流动性大,要整洁得体总不能老是随身携带擦鞋工具吧?或者偶尔忘记携带,生意应运而生,也未可知。后来又想,何如饭店小老板,整日被人吆五喝六,掏小钱,享受一下被服务的感觉呢。

住处就在布匹市场附近,柯市也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之一,隔日大早就到市场去。这时路上行人已是熙熙攘攘,拥挤的程度比家乡赶会还厉害呢,人多的更不是一点了。看装束,要在这里拍张56个民族大团结照片是不成问题了。又想,都是忙生意的人,又哪里会有时间配合呢?外国人也常看到,黑皮的非洲人,大鼻子的美国佬,心里意为奇景,但见没人看他们,也装作见过世面的样子作平常状,偶尔瞟一眼作罢。

绍兴柯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河道纵横如织,来往船只不断,我想,在众千船家中可否有鲁迅笔下的'影子呢?好失落呀,触目的怎么总是漂浮的水葫芦呢?靠近河面,船只经过带起的涟漪不是书本连线中的清澈,而是浑浊与异味。如今,房产商作楼盘,总想弄片水,叫做什么水岸,什么湖岸,由此我实在有些怕井绳的感觉了。

行走在路上,透过车窗眺望远方,房舍白墙黑瓦古色古香,树木花草没有一点秋天的萧瑟,细雨如丝,真是鲜鱼青菜,更加清新了,内心深处不由赞叹这如“湿”如画美景了。车上未闻花香,鸟语却不时萦绕入耳,总是听不懂的方言,但却旋律如歌。即使长途稍有睡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江南,特别是田野村舍,楼房居多,因是湿气大,一楼很少住人,一层楼两间居多,两到三层,没有围墙,与大坏境更为自然和谐,墙是立砖建造,不知是为了节省材料还是有什么科学道理。外观因潮湿多显陈旧,屋内装饰却考究,江南百姓享受生活实际的多呢。不似那时故乡建房,不管家境是否殷实,勒紧腰带也要五间瓦房,带院高门楼。外观富丽堂皇,屋内常见空空如也。

苏州园林,闻名天下。陪客户有幸到过虎丘、留园。建造精巧玲珑,可方寸间赋予更多追求,给人拥挤的感觉。不似大漠孤烟来的豪放、爽快。

住处几经搬迁,后到居民小区,晚饭后也常散步。小区内随便站一个地方环顾左右就有数家麻将室,灯火通明,老少男女,很是热闹。赌资不大,一晚上多就几十、上百输赢,这属于小娱乐,也没有治安干预。大赌也不少那就相当隐蔽了,治安也时常禁查。我认识一个批发海鱼的女老板,三十多岁,赌龄却已十几年,被抓数次,跳墙数次依旧赌性不减。平时铺子她小姑和几个雇工张罗,偶到铺子闲坐,典型甩手掌柜。此江南可不是另类,江南俗语:从小不赌,大了受苦,我想或许是有些道理,他们培养的就是博弈冒险精神吧。就是如此,可实在是柄锋利的双刃剑,就此穷家荡产不计其数。

号称天下第一村:江阴华西村。居者别墅,已不足为奇,中心三座尖塔据说塔顶闪闪放光的葫芦疙瘩都是纯金子的,每个有1吨重呢,足显财大气粗。借力与民,以小搏大,即要多担风险。据说,华西就遇到一次融资挤兑风。好歹吴仁宝,有计谋、有神通,从某地用货车调来十几麻袋的钞票,当场打开兑现。众人怀疑心立去,挤兑风云消雾散。后来又说,不是十几麻袋,只有几袋子呢,那已是微风无澜的话了。

印象江南,十几春秋,平淡无言奋斗。曾经沧海难为水,收获最大的是坚韧、淡定的心态。再向江南挥手,写于离开江南半年时。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二

云南束河古镇位于四川东北部,巍巍巴山南麓、滔滔渠江之滨的大竹县清河镇,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两条清波粼粼的河流穿境而过,故得“清河”美谓。这是一块神奇、富裕和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的土地。

束河的闲适生活无处不在,这里无疑是狗狗猫猫的乐园,他们总是或欢快或慵懒,或闲散或发呆,树荫下,屋檐边,巷子角,拱桥上,处处都是他们生活的乐园,简简单单的生活。束河这座小小而静静的城任我很自由的游走其中,看沿着巷子弯弯曲曲延伸的风雅,看玉龙雪水哗啦啦的穿堂入室,看暖暖阳光下人们自在鲜活的市井画面。一只小狗懒懒的躺在自家的门口,脑袋很舒服的斜靠在门槛上,很疑惑的望着我,说:让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我在束河悠长的古街上不经意地闲逛着,当转过几个弯来弯去的小巷时,发现绿树掩映下的一方角落一个不起眼的门牌,推门而入,主人不在,只有一男一女悠闲的晒着太阳,空气静谧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登高望远,这家客栈更靠近束河的山腰,半山坡上一丛丛开着耀眼的紫色花朵,山腰上的大树有很浓郁的绿色,穿过青灰色的屋脊,是一副安静的画面。在客栈的屋顶天台上坐了很久,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时不时的来晾晒自己,目光及处,是此起彼伏的青瓦白墙,群巷千回百转,不知道那些深幽的门楼下流逝过多少岁月的故事,鸽子在天空时高时低的飞舞,就如我此刻的心情,欢快却又宁静。丽江客栈,想来是能让我们安安静静停下来整理自己心绪的,却不知道墙之外,我们依然遗失了一路的心事,在阳光下,二月的束河。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三

时隔一年,我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去风景名胜,我总是不喜欢自己留影,因为我不希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多的,我倒是愿意把它留在心中,那样它可以任我炫丽化,美妙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模糊,再变清晰,另类的清晰,梦幻般的美丽。就如酒,慢慢的变得会变得越来越纯,越来越香。

烟雨江南,古色小镇,青石小道,寻常陌巷,或熟悉亲切,或如梦似幻,原来小镇一直都存在我的梦中。

依旧是一个人的旅程,毫无目的的游走,不必在意什么,脑袋思维转得快也好,慢也罢,一切随意而为。心情惆怅也好,孤单也罢,怎么样都无所谓,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世界。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一个人静静的走,呆呆的看;亦很喜欢这样的时段来到这里,人群不多不少,不似节假日那么人山人海,亦不似那么的寒冷时节那么孤单冷清,疏疏落落的人群,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中年夫妻,稚嫩的学生,形形色色,或娴静,或陶醉,平平静静,不涌不潮,就有如秋季的明兰河,没有夏日的汹涌奔腾,亦没有冬日的干涸凋零。沿着老巷子走着,淡淡的雾,把路边的湖面装饰得如同仙境,毛毛的细雨飘飘洒洒地落在脸上,痒痒的,仿佛儿时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你。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几个学生摸样的人在拿着画板,躲在屋檐下的青石阶梯上画着什么,过去瞄上几眼,看着他们虽然画的是同一个地方,可画出来的却不尽一致,或许他们都只是在画他们自己梦中的小镇罢。走累了,在河边寻找一个偏僻角落的位置,喝上一勺芝麻豆子茶,芝麻的香,豆子的脆,然后撑着双额,看着杯中的水汽升起,透过水汽,看着秋风戏水,细柳艳舞,艳红的鸡冠花挺立于风中,再有几艘木船伫立河中,好一幅遥远梦中的诗画,一幅直入人心的画。

然而,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飘来的恶心的油炸鱼的香味,仿佛又把我从那种臆想的状态中拉了回来。再回过头看看对面的古色古香却又带着时代气息的木房,远处喇叭中不断重复播放着的“甜酒,小钵子甜酒”,又让我不得不开始怀疑它的真实了。是小镇的真实还是梦更真实?带上耳塞,依旧那首不知被我听过多少次的《卡农》,此刻又是如此沁入人心,一种久违的感觉又涌上心头。还是让幽美的钢琴声把我带入梦中吧,真的不愿醒来。

有一种东西,不入画,不入诗,却入心。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四

古镇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描写古镇的。

散文。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标语,“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20xx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决定去看看周村古镇,这个我省著名的商业古镇。起了个大早,初秋的清晨有丝丝凉意,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叶上挂满了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披着初升的阳光向着鲁中古镇——周村前行,去追寻鲁商文化的足迹。

临进周村远远便看见“天下第一村”的牌坊,巍然矗立。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大街一带各商号张灯结彩,请来了旱船、狮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钦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进入古镇大街,便看到右侧矗立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旱码头”三个大字。史载周村古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清朝中叶,周村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陆上商品贸易、物资流通集散地)。

沿着古街往前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回到了600多年前的商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建筑,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马车、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绸布庄······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今也还在延续着她的辉煌。

很难想象在淄博这个现代化城市中,还有一座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古镇,不由的我生出几分好奇。据说周村古镇,原有商业老街巷36条,还有许多小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拆旧建新”大潮汹涌,尽管一些民间有识之士极力为古街保护呼吁奔走,但仍难逃厄运,绝大部分荡然无存。也听说淄博市在城市改造中因资金短缺而保留下了古镇的这条街,还听说那年张艺谋巩俐他们在这里拍《活着》也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由的我又生出几分感叹:万幸,万幸!因此,这条古街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历史,鲁商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广大,也才成为当下稀有的旅游资源。

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摸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印染、雕刻、古玩、奇石、字画、烧饼、蜜罐、煮锅······虽然同样是做生意,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广告牌,没有叫卖声,没有口若悬河地宣传推销声,也不像当今商海中拼搏的人们那样匆忙紧张,此刻还真有一种不知是何年何夕的感觉。店主人们慵懒、休闲、从容地摆弄着小狗、摆弄着鸟笼、三三两两下着棋、打着牌·····我想莫非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这快风水宝地之中,享受着物质的非物的质文化遗产,不需要努力,便也会财源滚滚,所以才如此神定气闲。

的确是这样,周村古商城古朴而神奇,蕴藏着许多秘密,满街流淌着故事。据说居民魏女士的大姨早年送给她一只碗,她一直当饭碗用了五六年,专家一鉴定,却是一只“康熙斗彩花卉纹碗”,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居民吕先生下乡搜集旧物,一个老大爷50块钱卖给他一把破椅子,却原来是一把价值一二十万的明代古椅。

逛了很多商铺,最热闹的是烧饼铺了,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即将出炉的烧饼。周村烧饼可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包装精美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如这里的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铺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我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终于也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烧饼,正如传说的那样: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丝绸店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周村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清末各地丝商纷纷到周村投资办厂。周村逐渐发展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如今丝绸店仍旧保留了古老的经营方式,进门仍是封闭的红漆木板柜台,各色花样的丝绸仍是卷成长条布卷排列在柜台上,柜台里边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着顾客。这里的气氛很舒雅,偶尔,还会听到一曲琵琶从店铺里飘出,或是一阵京胡拉的有板有眼,好不惬意。

周村的丝绸织染业也是相当的繁荣,《大染坊》正是当时印染业的一个真实再现,这里也是大染坊拍摄地。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让古商城走上荧屏,之后《闯关东》、《中国商人》、《旱码头》等影视剧组也都纷纷在这里取景。

古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完好的深宅大院,杨家大院是这些大院的代表作。大院的主人就是鲁商的代表人物杨瑞清。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封建皇权深恶痛绝,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积极与外国商人接触,给那个时代的周村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商理念。在他的运作下,周村有了现代化的丝织设备,有了电灯,甚至先于北京有了电影放映。

杨家大院是二进四合院,前后相连。院中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树,也有近几年新植的树木,花园中有各种奇花异草,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观赏石,两个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规模不小的马厩和停放在那里的马车以及司马人住的房子,处处彰显出当时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中西合璧,有精美的中式字画、古玩、刺绣、木雕,也有欧式的沙发、茶几、唱机等,处处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味还有前卫、时尚、新潮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近代鲁商儒雅的生活情趣。

古镇造就了商人也造就了政治家,周村历史上的状元王应统便是其中的一个。王应统(1663~1715),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在康熙二十三(1684)中武举,但不喜欢人朝为官,二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状元府也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大染坊、瑞蚨祥、三益堂······这些古镇上著名的商铺以及商铺主人的住宅大院也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古商城充满了浓厚的北方民俗气息,早上敲响“天下第一锣”,寓意大小商家鸿运当头、生意兴隆;在景区北口入口处,来自民间的锣鼓队穿上传统的服装打锣、敲鼓、吹起欢快的唢呐调;民俗婚礼的花轿穿街而过;洋车、马车往返不停,当然还有古镇上那些具有古老气质的人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追寻者,有序地热闹着古镇。

昔日鲁商文化在这里崛起,今日鲁商文化在这里传承。走进古镇踏今访古,既是为传奇而来,更为文化古韵而来。

作者:金梧桐。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雨水,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

诗词。

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文章,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古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镇内现存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

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

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总占地面积为3044.75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年4月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作者:茉莉金香。

自从十几年前去过了苏州,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镇街间。从招嫁楼,到七宝,到南翔,到泗泾,到枫泾,金泽、练塘,朱家角,到千灯,锦溪,同里,周庄,西塘,乌镇,惠山。穿行于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镇,常常忘记今夕何夕,久了,总觉得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岁月的脚步轻轻,历史的印迹重重。

喜欢古镇,是为了体味那种不同时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旧的房屋里陈列着冰箱,液晶电视,空调,桌上有电脑,电饭煲等电器设备,窗前摆放着舒蕾,飘柔,门外有电信的宽带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融合。仔细想想,我想体味古镇那种昔日的繁华,所以我喜欢热闹的古镇,人来人往,商业发达,而这些势必融合了现代人的理念,生活方式,繁华中迷失了什么;而那些安静的古镇,或依然有人生活着,或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却也让我于安静中有了丝丝的落寞。我不是文人或艺术家,安静给不了我灵感。于是,我觉得自己是在叶公好龙。

记得在惠山古镇,深宅大院,岁月沧桑,唯有墙上的字牌注解,让游客了解,仅是如是说,独坐在静谧的大院中,倚栏,仰视高檐残塬,心静如水,倏忽间依稀看到有古时装扮的人从昏暗的深堂里踱出,近了、近了,仿佛要握手、却似灵魂被惊醒、似南柯一梦,后背有凉意,头顶却是暖暖的阳光,其实,谁都回不去谁的世界!现在,不敢独自走进旧时的院落,不敢触碰那墙,那门,不敢踏上咯吱咯吱的木梯,只为不想惊扰这些古老的岁月的魂。彼时的古镇彼时的情怀,已是流年似水,今时的古镇今时的人们,也只是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古,是一种美好的奢侈的愿望!

国庆长假,女儿说,她想要去看看古镇,因为她也喜欢那种旧宅子的感觉。我挺感动,说明女儿长大了,可以看懂江南,或者想要看懂江南。于我而言,江南不是简单的一水一桥,一石一瓦,江南是一碗粥,融进了浓浓的千古文人情怀的粥,粥里有甜美,更多的是沉淀!带着女儿,走过布满青苔的石板桥,穿过幽深斑驳的长廊,走进旧宅深院,透过天井望向那片天,用心体味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浮华,留在心底的,或许有很多细腻的,无以言表的情愫。

不过,真的很美!

于是,总是情难自禁,在阴雨霏霏时,在春暖花开时,一定要去古镇走一走,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要从青石板的路上踏过,从斑驳青苔的拱桥上走过,在扶风垂柳边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情怀,就这样,一次次的,沉淀!长亭外,古道边!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五

耒阳新市古镇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耒阳市中心,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最近,我有幸游览了这座古镇,深深地被它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在这次旅行中,我领略到了耒阳新市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走进古镇。

当我踏入耒阳新市古镇的大门时,我立刻感受到了浓厚的古镇氛围。石板街、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古老的巷道,以及古井古树等一系列古迹都展示出古镇的独特魅力。我沿着石板街漫步,感受着古镇的历史与传统。街道两旁的小吃摊、古玩店以及工艺品店吸引着无数游客,让这个古镇充满了活力。

第三段:探求古镇文化。

在古镇的游览中,我发现耒阳新市古镇是一个以文化为重的地方。古镇内有许多琴棋书画的社团,吸引了很多文艺爱好者。在古镇的各个角落,我都能看到人们在品茶、下棋、写字、弹琴,文化氛围浓厚。古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染坊、木匠铺等。在这里,我亲身参与了染布的制作过程,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了解到这些手工艺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四段:品尝古镇美食。

除了古镇的文化,当地的美食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耒阳新市古镇以传统小吃闻名,如豆汤、鳝粉、辣子鸡等。我尝试了其中的几种,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除了传统小吃,还有很多特色餐厅供游客选择。我亲眼见证了一家餐厅把传统菜肴与现代烹饪技巧结合的创新,品尝到了既有传统味道又有现代元素的美食。

第五段:感悟与启示。

通过这次耒阳新市古镇之行,我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滋养。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令人向往,也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也看到了文化变迁对古镇带来的冲击。但古镇在传承中与时俱进,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需要珍惜历史,保护古镇,同时也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总结:

耒阳新市古镇之旅,让我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古镇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丰富的文化还是美味的小吃,都让我难以忘怀。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走进耒阳新市古镇,领略它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同时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六

到丽江古城度假,四季如常,只是旅游的旺季需要提前预定房间,要不然会多跑几遍古城的大街小巷。这年的中秋没有外出,于是到古城走走。沿着大研古城来到美丽的束河古镇,这里有着如天堂般的造化。炙热的阳光浸润着西山的红叶,发出火辣辣的激情,远远的看见了,仿佛灵山的红花,从仙境中走来;走进了忍不住凝神驻足,在红彤彤的世界里尽情的徜徉,享受着大地母亲般的幸福。听一位同事说他曾到束河自来水公司缴费涉及企业开票之事,大厅人员问他是要专票还是普票,当时这位同事有点懵,还以为开票会遇到麻烦呢,没想到水务公司竟然主动提出开具专票,真是服务到家了。事后,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这位同事这里是束河,公司有党支部的,与时俱进、靠前服务很正常的,水务公司也是企业法人,村集体控股企业还是特别法人呢,奉公守法、尽一点企业公民则职责。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潭边有一断碑,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潭中有神鱼,“昔有人欲网其鱼,雷雹骤至,至今无敢者”。村人爱之,多有投食者,鱼儿争抢,溅起水花,湿人脸面。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北楼供奉龙王,西殿供奉观音,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月明之夜、独上西楼,丽江古城新作灯火通明,远山近水迎面而来,诉说满城秋风一城秋歌,诗人的白发被丰收的时令、水墨山水染的黑油油、亮晶晶,就像沾了忘忧草,无忧无虑。

束河西山松云村石莲山有个洞看起来象老虎张嘴,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据说是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一种伟岸的素洁从遥远的北方升起,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照见它玉洁冰清的灵魂。水中倒映的似乎还有亘古的情节,一个赶马的男人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挎着一个羊皮口袋就头也不回地赶着马走了,丢下他藤葛一样缠人的妻子,村寨里那扇破旧的门始终都在痛苦地等待,守侯的窗子都已经化作了眸子。后来很多人到丽江旅游,都会留意当地的女子,皆因丽江的姑娘非常动情,从一而终,鲜有离婚再嫁的。这束河的灵脉,丹凤含书。雄健的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在坚实的茶马古道上,一对对商旅驮着精美的丝绸、茶叶、瓷器经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直到抵达西亚、西非远方的红海。独具魅力的普洱,带给人东方的希望。新世纪的一道亮光闪过,一座腾飞的大陆桥屹立在世界之林,不仅有东方的希望,更有西方的文明,东西方交融的盛世火花。古镇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早春时节,桥畔的杨柳吐芽绽放,万条丝绦轻烟曼舞,似轻纱迎风呢喃,又仿佛阵阵绿波抚桥低头细语,倾诉绵绵相思。

多年以来,束河的夜市总是一片歌舞升平,车水马龙、鱼龙共舞,人流不息,火树银花几乎使束河成了一座浪漫的不夜城。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丽江生活的久了,不仅仅记住了丽江的夏天——因为她忽然间倾盆大雨,毫不吝啬,眨眼间雨过天晴,彩虹桥跃然纸上,令人美不胜收;还有丰富多彩的三多节,载歌载舞的火把节,身着节日盛装的纳西姑娘与男子唱起娓娓动听的情歌,欢庆美丽的家园、歌唱伟大的祖国,他们的歌声就像泸沽湖的水,洗去你一路的尘埃,给人无比的宁静。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七

期盼已久的十一国庆长假终于到来,这个节假日我们随团前去湖南凤凰古城游玩。

经过了8个小时的漫长颠簸,大约下午四点我们就抵达了凤凰古城。放眼望去,大大小小全是苗家吊脚楼,看起来真是心惊肉跳——仅仅靠一根根粗木棍支撑起来的楼房,屹立在风吹雨打中,好生威武。倘若断了一截,楼房则会倒塌。这个地方叫虹桥。两岸之间架立着一条坚固的桥,年复一年载人过河。随着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下了船。船呈弯状,好似弯弯的月亮。每条船都由一名船夫操纵。此船配上此景,真是绝配啊,与那些武侠剧里的场景一模一样。但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游客们的兴致,来凤凰的人照样多。

船夫划动着船桨,船慢慢地行驶,我们欣赏着美景,十分惬意。出来玩就是要好好放松放松的嘛!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沈从文故居。沈从文先生是世界乡土文学之父,据说只上了小学三年级,却成了北大教授,真是令人感到敬佩埃随着讲解员的讲解,我们参观着一间又一间。沈从文先生出了许多书,不计其数。大大小小房间里躺满了他的书籍,令人无比感叹。欣赏中,讲解员停下了脚步,我们参观完了所有,便跟随着导游出发去下一个景点——苗人谷。

苗人谷有着古老神秘的苗寨,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好生亲密,也许他们喜欢群居吧:彪悍淳朴的苗民,男人身着宽松的服饰,头戴圆圆的帽子。女人身着亮丽的衣裳,脖子、手腕上戴满了苗家独特的银饰,头上戴着重重的,全由银子组成的纯银头饰,耀眼的围绕着女人们。老人身着暗淡的衣服,头顶紧紧地裹着用布缠绕着的“粽子”帽。苗家男人被称为“阿哥”,苗家女子则称作“阿妹”。据导游介绍,当你喜欢上哪个阿妹,就踩她的后脚跟,如果阿妹答应了,随之就可以去“赶边边场”,汉语意思是“谈恋爱”。导游还交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苗语:你好——木绕(谐音),吃饭——弄尼,谢谢你——那维木,再见——牛肉干,上厕所——打摩斯,吃中饭——弄领导,吃晚饭——弄你妈,我喜欢你——我要摸,我也喜欢你——晚上也摸。导游风趣地说,摸来摸去摸出一个孩子。弄得大家笑得前俯后仰,笑了一路。

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卖花生的苗家小阿妹。她唱着山歌,那嘹亮的歌声吸引着我们,隐约听到一句歌词“阿哥是个花心大萝卜”,众人听了哈哈大笑,不由自主地买了几袋花生,为小阿妹捧捧场,也算是一个奖励吧,因为小阿妹实在是太可爱了。

导游领着我们来到了苗家做客。这家的门槛很高。记得导游说过,门槛越高,那么这家主人的地位也就越高,而且不能踩门槛,必须跨过去,如果踩了上去,就必须要留在这里,做别人家的媳妇,从此定居于此。想到这,我不由地打了个冷颤。这家主人想必是个地位很高的人,我小心翼翼地跨了过去,生怕踩到了后要做别人的媳妇。

在苗族有几大禁忌:一、不能吹口哨。二、不能摸“龙脉”,据说是苗家内光滑的石头,如果你摸了,那么不好意思,因为全家人会为此而跟你拼命!三、不能踩门槛。唉,入乡随俗啊!

我们围着圆圆的菜桌吃饭。饭菜十分丰富,菜吃完了还可以随便加,唯有鸡蛋除外,听说鸡蛋在当地是很贵的。这里的血粑最好吃了,口感非常棒,是这里的特产,果然名不虚传啊!血粑是由鸭血和糯米制成的。起初不知道是鸭血,只以为是纯糯米做的,便吃了许多。现在知道是由鸭血做的了,便发誓以后再也不吃了。

一桌子的菜,腊鱼、腊肉、鸡蛋、黄豆……不一会儿就能我们这些贪吃的消灭得一干二净,大家饱了口福之后就要返回宾馆了。

走进古镇散文简短篇八

情在旅途,爱在流年。在这新旧年岁更迭的日子里,来到了梦境中的三河古镇,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

走进古镇,豁然开朗,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展现在眼前。“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给人梦境的感觉,又像一幅淡雅迷人的水墨画,我仿佛是画中人,陶醉在这美景中,心中有一种喜悦弥漫着。

古镇有南、西两条古街,徜徉在这深巷幽远的街上,青石板路光滑圆润,散发着古老而清悠的气息,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给人一种轻拥沧桑时光的惬意。古街两侧白色的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平门格扇,雕花镂窗,最吸引我的还是特色小店,瓦片上绘画古朴而又独特,各种民俗工艺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古老、悠长的"一人巷",吸引着游人驻足,斑驳的小巷幽静而沉寂,我好奇的走进只能容得一人通行的古巷,一种淡淡的恐惧和怀古之情慢慢袭来,快步走出巷子,沿着古街检拾着恬淡的心情,咀嚼着古风的味道,一路前行。

古街的尽头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寺院,因宋太祖幼年在此避难,后亲题为“万年寺”,祈祷万年基业。进入院内,正面是巍峨的大雄宝殿,侧面是精致的地藏殿,后院竖立有九层高的“万年塔”,此塔是三河镇最高的建筑。寺院的墙壁上有一段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感触颇深。漫步在这静静寺院,思索着、感悟着,内心更加清静而空灵。

古镇以水乡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民居、古街、古圩、古茶楼、古庙会、古战场。水乡如诗,古河如画,站在古桥之上,清澈的小南河尽收眼底。三河古镇,古桥众多。三县桥,因“一桥跨两岸,鸡啼鸣三县”而得名,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三河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

鹊渚廊桥,一座两层飞檐翘角式的古朴典雅小桥,有人称它为情人桥,一些情侣笑语盈盈从桥上走过,希望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三河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望着威严古城墙上太平天国的旗帜,想像太平军在此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仿佛看到了当年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坚守的身影。三河镇著名人物还有,担任过爱国将领冯玉祥秘书的郑善甫;著名的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董寅初;任合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孙立人;清华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他们的故居或生平事迹展览馆分布在古街的深处,供游人参观、纪念和缅怀。

古镇小桥流水,处处透溢着浓郁的古风神韵,离开古镇,心仍被它牵动着荡着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