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28:04 页码:13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汇总10篇)
2023-11-18 06:28:04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反思和评估,是我们成长的重要一环。总结要有个性和特色,可以通过引用经典案例、适当使用幽默或讽刺的语言等方式来增加文章的亮点。这里有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一

淀山湖离我很近,常常觉得在我身边。可是,曾经,我对淀山湖这个地方,不是陌生就是生疏。我小的时候,常听村上说过,有个杨湘泾的地名,只知道离我们石浦乡下较远。那远去的时代,交通很不便,几乎我们当地村民都很少去过那个地方。后来,我读了书,就知道了,是称淀东乡。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改名为淀山湖镇。从那一天起,淀山湖镇因湖而名,在建设与发展中开始出名的。

不过,我后来参加工作,去过淀山湖镇上,主要从事一些新闻、文学、摄影、地方志等各类文字写作的社交活动。但没有真正去游览淀山湖镇上那些名不经传的地理风情,一些历史风物,却总觉得有些地情风貌,还存封在记忆中。

虽说是邻镇,但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在同仁与文友的相约邀请中,去了多次,走进了淀山湖镇的一些风景地带,才明白了淀山湖真正美丽是一条环湖大道,深深吸引人们的视线,解读小镇风情的魅力,一个不经意令人刮目相看。

那年秋,应文友相约,游览了淀山湖里的风光。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为什么叫淀山湖呢?这个问题也许是谁也答不上来的。有点异想天开,游湖不见山的感觉,也没敢问当地文友,自己觉得很幼稚,只能让自己到湖中去探索山在何处?!

当我和文友们坐上小汽艇上,驶进了淀山湖里,眼前一片白茫茫湖面,秋色景致,让人有一种精神气爽的感觉。汽艇在湖面上飘泊着,绕着一个很大的圈,飞溅的水花白得像雪,一眼望到远处那一幢幢湖边乡村人家,白色的墙壁,映照得格外明亮。当换一个角度却看到正在建设中淀山湖堤岸,气势雄伟;远处湖岸开发的别墅群,更让人觉得适宜居住;同样能看到水面上的渔船,曾想起了渔民捕鱼的情景,各类鱼在很大的网中快乐跳跃。看水面上飞着的白色群鸟,汽艇在湖中游动,一路风景让你看得目不暇接。却在湖中看风光更有那么的景味儿,视觉立体感强。也许站在湖岸大堤上看风景,更有另一番景象。

一边看着湖面的风景,一边聊着有趣的话题,都在为那个淀山湖风景只见湖不见山,为何要叫淀山湖?却问不出缘由,也许就是先有鸡先有蛋的争论,永远是个谜。当然,我们这些人是谁也想不出所以然,一笑了知。大家不去管它有湖没有山,来了看风光最好的感觉。在这秋色天气里,我们的心情一下子开朗,抛开了一切烦恼,静静地去享受着这么美好的大自然风景。

淀山湖这个地方,有很大的特殊性,是上海青浦与昆山的交界处,淀山湖、锦溪、朱家角、商榻四个古老的集镇四方对称。围绕着这么大的一个湖泊,隔湖相望,古老的人们为了生活,选择在这里居住,想当初人们对这样的环境,鱼米之乡的生活向往,是多么美好啊。

近年来,淀山湖镇打造了环湖风景带,开辟一道景观环湖大道。沿着一条新开辟的环湖大道。在湖中看岸,岸中看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风景,茫茫浩大的淀山湖面,放眼望出去一片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美景。

后来,交通很方便的,来的次数也多了。

特别是我们文友的散文沙龙活动,常到淀山湖去看看乡村田园风光。还有我的摄影朋友,深入到最难忘的杨湘老街、六如墩的葫芦湖村庄、碛礇千年古银杏、度城村的双桥处、小泾村的桃花园风景、七彩田园风光……让我留下非常快乐又有难忘的足迹。

当走进红星村的百姓舞台,在当地村里戏曲老友,热情的接待,友好的讲解,感觉是生活中透彻了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平淡的爱,慢慢的浸透到百姓的生活中,把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无私的奉献给当地的群众,这才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回味,真正所付出的人生价值,是爱好支撑着他们梦想。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二

阳春三月最惬意的活动莫过于踏春,而已定居在国外,几十年鲜有联系的中学同学阿玉说:想在出国前邀上几位好友去登潇湘八景之一的昭山。此意一出就让人兴奋,很快让阿玲、阿兰及男生跃红和我热情响应。一个雨后的晴日,我们相约来到这个也曾留下童年脚印和快乐的山市晴岚之地。

在城市建设飞速的今天,城市周边的绿地和森林越来越少,更别说树木、花草、文物都保存完好的风景胜地了,但处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汇处的昭山则是个难得的另类,她依然以古树参天、花卉争艳、涛声悦耳、空气清新、风景秀美、文化独特、传说诱人等吸引着人们涌向此地。虽然山顶千年古寺正在修建,景区尚在封闭之中,我们几位仍兴致极高地踏进了这块圣地。可能是由于封闭,几乎只有我们几个游人,本有儒雅风度的昭山,显得更加清秀、安宁,置身此地有种身处世外桃源的特殊感。站在江边透过仲春的嫩绿和春花欣赏那满江春水的湘江,鼻腔中迅速被满满灌入带着江味的湿润润空气,一下就让我们这些长期处在闹市中的人们心花怒放起来。女生此时急急地选起了景色,拍照留念。

登昭山在一个登字的乐趣。从山下到山顶全长1300多米,有着“三十六道弯”,700多阶石阶。虽然我们都已“白了少年头”,但心中青春依然荡漾,诺大的景区没有人因累而发出的气喘吁吁声,只有我们那快乐、有力的脚步声和谈笑声……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接近顶峰的伟人亭。这是个建在临江陡峭崖上的小亭,自然是个好去处,既可以歇息、感受伟人当年在此“指点江山”的豪情,也可让我们细细地领略极目之处的山川景色。我们从身边的景物开始欣赏着。阿玉摸着那枝繁叶茂的树欣喜地说:“这就是植满我们屋房前屋后的杜英。”是呀!此树种常年翠绿,生长极快,却无污染之物就植在我的窗下,十多年来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小鸟的翠鸣,我却一直未能识得,经她这一说,我对此树一下肃然起敬了。

正值春潮时节,又是雨后的晴日,我们置身在这秀色中,耳边真真切切听到了宋代大画家、大诗人米芾对昭山的赞美:“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错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那种山市晴岚的仙境我想只有在这样的时节里才能最深切地感受到。

举目远眺,对着涛涛湘江水逆上,我看到了伟岸雄姿、气度不凡的湘潭文化圣楼——万楼,而万楼之上则是有着千年繁荣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湘潭。在这云蒸霞蔚中的湘潭城,此时我的眼前很自然地跳出了“钟灵毓秀”一词。是呀!400多年前明万历年间在京任尚书的湘潭才子李腾芳为了将流经湘江的财气、福气留在湘潭,倡导在城区下游处,即今天的万楼地址建一座福楼。万楼就这样在人们的美好期盼中首建起来。说也巧,这400多年来,湘潭一直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地,特别是近代史以来湘潭更是出了以曾国藩、毛泽东两位领袖领衔的两大波历史风云人物,以致改变、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让湘潭这块人口、远古文化并不占优的小城名扬四海,更让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湖湘精神名震天下。当然,这400多年来,湘潭的经济也是亮点不断,湘潭米市曾是中国江南四大米市之一,而且数百年不衰。湘潭更由于地处长江中段支流、黄金水道湘江上的重要位置,除米外,还是木材、药材、手工作品等物资通江达海的重要集散地,那时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及其中下游的繁华都市都离不开湘潭运来的源源不断的各种物资,而今湘潭更是以重要工业城市之实力雄踞中国中部。

归途中,我在想;昭山是我们近在咫尺的旅游胜地,她依然尽心尽力地向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依然向游人述说着周昭王沉潭、洞庭龙王携公主南游昭山、彭德怀大将军除恶霸夜渡湘江等大量传说;依然是供人们舒展筋骨、感受春光……让人们紧张劳累的身心放松、心灵放飞的圣地,但愿她继续能保持这份自然、这份秀美、这份仙境,令人神往。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三

登上鼓浪屿才知道,“一抹红”叫凤凰木,厦门的市木,取名于“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据说,它每年五六月开花,我们幸运地赶上了,目睹了它全盛的模样。

环海路上,火焰一样的花儿,绿汪汪的叶子,煞是夺目。站在这里,举目远望,眼前一片红,叶子仿佛懂事的孩子,藏在后头。看着透心红的花,简直醉了。走着走着,又见一棵奇特的凤凰木,满树没有一片叶子,只长着红透的花。通红的树冠,就像秋天里的红叶,却比红叶水灵。比较而言,我还是喜欢绿叶红花一体的凤凰木。绿的叶,岛国湿气滋润下苍翠欲滴;红的花,亚热带气候熏染得似火透红。这种红绿搭配,自然最美艳了。

鼓浪屿真可称别墅博物馆,欧式,美式的,中式的,应有尽有。

我们走进了“海天堂构”别墅群。

海天堂,鼓浪屿上最时尚、最精致的老别墅文化旅游新景点,它建于1921年,位列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以中楼最有个性,“是宫非宫胜似宫,亦殿非殿赛过殿;不中不洋不寻常,中西结合更耐看。”欣赏着这中西结合的奇特建筑,体味着鼓浪屿独一无二的别墅,无处不透射着古朴精致、绝美奢华。

在此间,我们欣赏了闽南特色音乐——南音。和陕西粗犷豪放的秦腔相比,南音细腻柔婉,每个音符犹如滴滴细雨敲打着我的心弦,把我带入了纯粹悠然的艺术之境中。在紧张的行程中,坐下来静静聆听这轻柔舒缓的音乐,是一种惬意美妙的享受。

欣赏完南音艺术,我们走在鼓浪屿逼仄不平的青石小路上,每隔几步就会看见一座别致精美的院落,林语堂故居、八卦楼、菽庄花园、金瓜楼等,一个个熟悉的或者陌生的名字背后站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有成功时的辉煌,也有破败时的落魄。如今,他们的子孙大都漂洋过海闯世界去了,这里只留下祖宗事业兴旺时置办的房产。站在这些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别墅面前,仿佛看到了那些先辈漂洋过海打拼路上的艰辛。

参观完海天堂,导游带的项目就结束了。观赏鼓浪石,就是我们下午自由游玩的主要行程了。

百度了解,鼓浪屿的西南方向有一块鼓浪石,海浪冲击鼓浪石发出如击鼓一般“轰隆隆”的声响,鼓浪屿岛名由此而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九月大潮,海水都可以涨到“鼓浪石”位置,如果再加上大浪,可以见到海浪冲击“鼓浪石”引起“擂鼓阵阵”的景象。据说,以前“鼓浪石”的位置比现在低,更接近海面,也更容易听到那“轰隆隆”的“鼓浪”之声。

从居住地“外婆的澎湖湾”出来,沿岛转了一圈才找到“鼓浪石”,石头有人工开凿痕迹,不能说巧夺天工,也算有点艺术性。一块看似完整的巨石三分之一处有一个容一人过往的小洞,小洞门好像真是海浪冲刷出来的,巨石的一个侧面刻着“鼓浪石”几个大字。六月的海水离石头还很远,也就没有欣赏到海水鼓浪的自然奇景,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也不枉隔山隔水来此一趟。

见到“鼓浪石”,我们的意愿已了。往前走了一段,在旁边找了一个地道的当地美食摊,品尝了下当地的名小吃。

坐在返程船上,回望鼓浪屿渐行渐远,那一座座极具个性的别墅,在绿色的丛林之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真乃“海上仙岛”也。鼓浪屿宛如厦门的一枚胸花,秀气,别致,甚至有些小资,这种特质,需要慢品细品,才能品出其韵味的。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四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立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四世**、五世**、七世**、十三世**、十四世**及六世**、九世**和十世**,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塔尔寺旅游人数到达25820人次。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五

来西宁之前,对塔尔寺的印象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很早就知道建于明嘉靖年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酥油花、堆绣、壁画是其艺术三绝;模糊的是,毕竟一直从未亲临其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美谈和圣神感,就像镜中月,水中花一般的遥远与渴望。

庆幸,这次青海行,让我终于可以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向其靠近,又靠近。

未及门前,忽然落雨了。漫天的寒风夹杂着细雨迎面而来,不一会儿,眼前的塔尔寺便罩在一片蔼蔼和苍茫之中,空气中到处弥散的清冷不由使人打了几个寒颤,但这一切,丝毫没有阻挡寺院门前的人潮入流,我几乎是在前后游客的摩肩接踵中被涌进来的。进去一看,偌大的寺院,人头攒动,喧嚣嚷嚷,而我属于独行客,心中不免有一点怅然,选择了一处稍微安静些的人流紧随其后。

路过如来八塔时,一位三十出头的当地导游吸引了我,她头戴蓝色的藏帽,身穿红色的藏服,肩上披着洁白的哈达,耳朵上,脖子上,手腕上缀满了藏银首饰,佩环叮当的样子很好看,尤其是她的脸红彤彤的,肤色也略显粗糙,大抵是被高原凛冽的风吹的吧?她正在用生硬的西宁普通话给游客介绍着如来八塔的由来。由于人多吵杂,我没记住八座白塔的名字,但我清晰听见了,这座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的宝塔,白灰抹面,素白明净,底座青砖砌成,古朴淡雅,还有经文,佛龛,梵文等将白塔描摹得神秘而幽远。听到这里,没有理由的,从内心深处升起一份敬仰出来,连穿行的脚步也轻了起来。而我身边的游客,争先恐后在塔前竞相留影,我掏出手机晃了很多次,终还是未能定格住这厚重大气的一瞬,有些遗憾。

行至其主殿大金瓦殿前,游人密集得几乎透不过气来。殿前有几根粗壮的廊柱被五彩羊毛编织的藏毯包裹着,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去,抬眼便见上方高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四个字硕然生辉,而眼前那些镀金的云头,滴水的莲花瓣,金刚套兽和铜铃以及屋顶的“火焰掌口”,也处处显出精致和厚重的气息来。大殿顶部是红白相间的大银塔,四面缠着数不清的白色哈达,塔上的盒龛里,宗喀巴大师用他微笑俯瞰着长跪不起的人们。据说,在塔内,由宗喀巴肚脐滴血而生的那棵菩提树,依然还在生长着,殿外的百年菩提便是它古老枝桠的衍生,真是神奇呢!

从殿里出来,门廊间整齐地摆放着巨大的经筒,黄铜制成的经筒,不断被人转动,咣啷啷,咣啷啷的声响。据说,转一次经筒就等于诵读了一遍经文,就等于接受了一次佛祖的亲吻和抚摸,不管你有多么深重的罪孽,都可以通过转动经筒借以救赎,使心灵抵达澄澈明净的境界。

大殿二楼,是一圈回廊,只有两步宽的样子,从窗户望进去,幽暗的光线,应该是酥油不灭的灯火。侧耳细听,帷幔里,那晃动的灯影里,传来喇嘛们低低的诵经声,而我眼前高高供着的35尊鎏金铜佛像,似在平视脚下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又似在无声指点着另一种江山,这江山,只与佛有关。

在大金瓦殿门口,几个藏族大嫂,带着身边五六岁的孩子,正把双手举到头顶后,全身伏倒在地上,旁若无人地叩拜着。台阶下,隔着几步远,是一棵生长了四百年的菩提树,树干粗壮,树冠庞大,树皮粗糙,连裸露的树根都是盘根交错在一起,似乎轻言诉说着这所寺院久远绵长的沧桑岁月史。

盯着这棵树,我一时怔住了,不知那裸露在地面的菩提根,干瘪得令人心疼,又何以给这么大的老树撑起一片婆娑和苍翠?当我在心中一遍遍问自己的时候,起风了,很冷的风,还飘雨了,很细密的雨。可眼前的菩提树,依然安静地挺立着,任风雨吹打。它和大金瓦殿里诵经的喇嘛和跪拜的信徒一样,姿态肃穆,目光虔诚,一年年站在这里,守护着这一方圣洁和安宁。

至大经堂时,雨依旧在落。大经堂,一座规模宏大的讲经堂,据说鼎盛时可容纳数几千人念佛诵经,在整个西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堂内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这里每年四月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客如织。

正是旅游旺季,殿内拥挤不堪。我挤在人与人的缝隙里,一步步往前挪着,两只耳朵灌满了男女导游此起彼伏的讲解声;两只眼睛不停来回努力张望,想把这大殿的宏伟壮观和肃穆庄严收入眼底,拥在怀中。

殿内供奉着太多的佛像罗汉,主要以泥塑或铜铸为主,虽已历经多年、斑驳陈旧,但仍可以清晰可辨,一座座大大小小的佛像都有生动的表情、精致的线条,并且造型优美,超然神圣。

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佛像,除了心存敬畏之外,意念依旧很模糊,倒是**十世大师和蔼沉静的仪态让我倍感亲切和崇拜,尤其是他从西藏到青海的传经途中,摸遍了五万人的头,满足了五万人的心愿,何等的胸襟、气度和豁然。

刚进大经堂时,一阵浓烈的膻味熏得我很不习惯,渐渐的,随着导游细致的讲解,我的身体也融在这一片佛经无限宽厚之中了。甚至,那一刻,我与佛之间,有了极为亲近的感觉。我的脚步紧紧尾随导游,听他讲娓娓道来这博大的佛学世界里,究竟曾容纳了世人多少的悲欢离合?而我的眼睛、耳朵还有心窝深处,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了,当今的高原人正是以这般最浓重最真诚的铺设,来珍藏和怀念佛以及佛经的莫大精深,大经堂,真是可窥一斑。

身处大经堂,不得不说塔尔寺三绝了。其一酥油花是藏民族独有的雕塑艺术,大到数米亭台楼阁、菩萨金刚,小到三五厘米的花鸟虫鱼,情态逼真,栩栩如生。可这酥油花虽然美丽,却也有另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残忍花”。因为喇嘛们为了制作出精美的酥油花,要让自己的手时刻处于极低的温度中,往往一幅酥油花雕塑完成后,很多喇嘛的手基本上都废掉了,想来真的很残忍。

塔尔寺的壁画,也叫唐卡,似乎随处可见。不论是镶嵌在高大殿堂的墙壁,还是画在僧人的佛堂,以及门、梁、柱甚至藻井之上,每一副都用笔精细,着色艳丽,体现了非常浓郁的.藏族和印度艺术风格,若盯着这些活色生香的唐卡久了,会和藏民一样,内心升腾起一股子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出来。

堆绣,是塔尔寺独有的一种地方民族手工艺品,是将各种绸缎剪成所需的形状,塞以羊毛或棉花之类的填充物,再精心秀在布幔上的。要说的是,这些堆绣,从姿态到动作,高低起伏,立体感和真实感很强,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塔尔寺每年农历四月、六月的大法会上所晒的“大佛”就是寺院里的喇嘛们堆绣而成,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伸展到山腰,数万信徒和游客瞻仰膜拜,甚是壮观!

从大经堂正门出来,门口两侧的长廊里聚集了许多虔诚的拜佛之人,身着脏兮兮的藏袍,皮肤租糙,满脸几分黝黑几分古铜色,老幼妇孺皆有之。其叩拜的动作让我震惊,甚至瞠目。虽然,这些姿态曾经在影视镜头和图片里看到过,但是,当他们如此清晰地在我眼前浮现时,我还是感动得泪眼婆娑。我很想拍下那虔诚而执着的身影,却又怕亵渎神灵,只用眼睛把他们的身影摄入了心里。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塔尔寺的上空,瓦蓝瓦蓝的,一团团棉花朵似的白云飘渺着。寺院里,那些高高扬起的幡旗、红白相间的墙面,流金溢彩的屋顶,都无一例外地色彩明艳起来。阳光懒懒照着,风儿轻轻地吹着,更让寺院呈现出几分澄明清透,幽静旷远的意蕴来。

我一个人坐在台阶上,还在细细回味刚才酥油灯昏暗的火光里跪拜的一个个身影。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我无法肯定他们中间有多少人会成为信徒或者已经是这里的信徒,但我清晰看见,在那一刻,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正在向着佛靠近,或许,在这一次次的跪拜会使他们内心的远望,挣扎、躁动乃至罪恶,渐渐平宁、释然、甚至解脱。你瞧,他们双手合十举起头顶,然后放在胸前,双膝跪下,手撑地面,向前伸直双手,整个人匍匐下来……如此反复,周而复始。

此时,台阶下,一群游人围着导游,导游嘴里说出长廊里的信徒们想实现心中一个愿望就要拜十万次,我听到了,也震撼了。

“十万!”这是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可我在他们脸上看不到一丝痛苦和厌烦的表情。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身边纷纷拍照的游客视若无睹,好像告诉我们这些俗人,你等欣赏风景,我自潜心向佛。比如此时,我很明显感到,我杂沓的脚步和他们内心的清宁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有交集。

这一幕,怎不让人感慨万分呢?

我不记得是怎样离开的,但我记得,我是听着他们轻轻地念经声和手与石板摩擦的唰唰声,我还记得,那一瞬,平日里堆积心头的那繁冗和浮躁忽而沉寂下来。是哦,那一刻,也许我和他们一样,心是很纯净的,如同婴儿的眼神,映出一地清澈出来。

近三个钟头过去了,该告别塔尔寺了,不知怎的,心中竟有了几分留恋。一边往出走,一边竭尽感官细细捕捉,想努力把这偌大的寺院变成一张一张的底片,贮存在我的大脑里。走着走着,忽然想起,好像从进来后就一直没有听到寺院的钟声,不免有些怅然。这是我来寺院前就想好的,有那么一口锈迹斑斑的老钟,一声一声响彻起来,钟声里,我安静站着,回味一种被善念和从容洗涤过的高原岁月,也是幸事一桩呢!

我的双脚已迈出寺院门了,可我的思绪还在一片恍惚中,仿若从那一盏盏昏暗的酥油灯里,渗出一种生生世世的信仰,在游丝般的灯火中,永不熄灭。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六

6月3日上午十一点从西安国际机场出发,合肥转机,下午四点多就到了滨海城市厦门。

从机场到酒店,道路两旁都是现代化楼宇,也没什么新奇的。走着走着,猛然发现道旁树顶闪过一抹红。一抹红,红红的一抹红,星星一样一下子点亮了我的眼,有人惊呼:“快看!什么花?那么灿烂!”

是呀!什么花如此灿烂,如此奔放地燃烧在枝头?请教接机的师傅,他以“不知道”三个字回答,且表情冷漠,语调生硬。也许是司空见惯了,不屑于我们北方人的少见多怪,也许真的不知道。

在行进的车上,透过车窗远观那些倏忽而过的红色倩影,尽力在脑海搜寻着关于它的信息。

急性子的同伴掏出手机查询,查到厦门市花是三角梅。她说,那抹红应该是三角梅,可我总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三角梅是玫红的,这里看见的是火一样的大红;叶子感觉也不一样,三角梅的叶片椭圆形,这里的叶子好像细长一些。

疑惑还没解开,酒店就到了。

酒店蜷缩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尽头,门前地方狭窄,连个像样的停车场都没有。安顿停当后,我们下楼去吃饭,经过路人多次指点,好不容易七拐八拐在楼房的夹缝中找到一条街道,转了几圈才选好一家饭馆,凑合着吃了一顿饭。

从机场到饭店,没有看见海的影子,晃在眼前的,只有别样的一抹红。

本来是看海的,却邂逅了神奇的“一抹红”,沉醉,真的沉醉!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七

今年暑假,我和爱人决定回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和兄弟姐妹,然后去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

走一次小溪,这个想法萦绕我们已经很久了。能抛开一切,静静地上路走走,有时真的是一种境界和洒脱,但的确也很难,对于一个生活在世俗中的现代人,必须在时间、身体、金钱三方面容恰时才有可能。于是,在暑假,我们终于上路了。

阳岭,古称观音山。传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一钟姓秀才携两友赴京赶考。途经此山,被其雄伟秀丽所吸引,欣然结伴登山,一路风光,一路豪情,游得兴起,及至山巅,壁立峭绝,方觉暮色已近。回眼来路,林海茫茫,粟粟不敢下。因念观音经,有白衣人掖之而下,并被白衣人教化:此乃人间仙境,前路无须再游。三位秀才感其言,一路风尘,果然金榜题名,故名观音山。后因享誉内外的明朝大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剿匪立县,为纪念王阳明,改称阳岭。据说:阳岭森林层次非常分明,山下是阔叶林,树木高大茂密,中间的毛竹林,山顶部分是灌木林,在山顶有很多杜鹃林。整个阳岭的生态保护非常好,形成了明显的复层林,就是在同一区域内,林木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高大乔木;第二层是中育林层;第三层是灌木林层。

我们首先来到阳明湖,这里森林茂盛,空气新鲜,湖水清晰,有时还能看到野鸭在水中寻食。沿着湖边走了一段石板路,来到一座铁索桥,过了桥就到了公路。然后走了一段公路,看到右边的石板上写道:“兰溪沟谷雨林”,便往旁边的小溪走去。小溪里的水清晰透明,我不由得来到小溪边,把手放在水里,凉凉的,很舒服。水里有各种各样的石头,水底还有软软的沙子,有螃蟹、小鱼等等。

我们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小木桥,站在小木桥上,看着周围的景色,心情舒畅,身上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再走了一段石板路,看到一块小瀑布,小瀑布中间有一个朱红的“佛”字,小瀑布旁边的树叉上,一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欢迎!”

我们继续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前行,看到一片芭蕉林,芭蕉林旁边有很多水草。再往前走过一段路就来到了作家村,这里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旁边有一个大茶壶和几个小杯子(水泥做的),房子的对面还有几根水泥柱子。据说:这里是本地作家聚会的地方。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继续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往前走,走了大概二十分钟,终于到了兰溪瀑布。这里遍生兰草,夏秋之交,竟相绽放,幽香萦绕,沁人心脾,所以称兰溪。在瀑布下的这个亭子,叫兰溪亭,是供游人观景休闲的。两岸山峰耸立,水出瀑布,形成了兰溪峡谷。水在峡谷中穿行,迎风摇曳,幽香阵阵,兰溪瀑布及兰溪峡谷区是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区域。在兰溪亭休闲,或在兰溪峡谷中漫步,胜过氧吧吸氧,令人精神倍增。我和爱人被兰溪瀑布的气势镇慑了,不知这第一脚该踩向哪块石头,但我们又不约而同地说:“沿着小溪走。”

茫茫大千世界,每个人都在流浪,有的人身在流浪,有的人心在流浪。在我们曾经奔涌的时侯,饱蘸着生命的热情,那是一种心在流浪和对生命的执着。

此时已是中午十点,我和爱人要在午饭前赶到县城。于是,从地上拣起粗树枝作拐杖,这是县里的老伯来时吩咐的。下山的脚步轻快了,好像是得到宝贝的凯旋者。我们几乎是连滑带跳地下到山底,还有十几里才能出山,但毕竟希望在眼前了。

爱人说:“这是避暑的好地方。”

是啊!城市呆久了,一年中有两次上路,到自然中去修复被现实生活撞碎了的生命;涨满风帆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有什麽不能面对的呢!一半多的路程已过,这时的太阳把它橘黄的莎丽撒向了山底,小溪的水也泛着金光。离县城已经不远了,我和爱人一瘸一拐地朝前走去。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八

位于古城西安南郊的大唐芙蓉园,是一座与大雁塔毗邻的皇家园林,这个融汇着古朴与时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唐朝文化张力的园林,已成为展示盛唐文化的一张名片。

我们游历的时候,正直暮春,阳光洒在这座皇家宫苑内,使所有的建筑和景致都处在一片萌动之中,有着一览无余的透彻。湖面泛起的微波氤氲着点点滴滴恍如隔世的气氛。时间,仿佛镌刻在园内。大唐芙蓉园的美,总透着征服的霸气和倾城的贵气。

园内的建筑有着历史的灵动和沉淀的厚重,把建筑的美感和林苑的错落有致融合得天衣无缝。它的韵味,需要你用心去感应,去品赏。园内的日与夜,演绎着截然不同的美感,面对一汪碧水,古典音乐充盈于耳,令人宠辱偕忘、心旷神怡。

听导游讲,芙蓉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曲江山水景致优美,秦王朝时,就在此开辟了著名的皇家禁苑——宜春苑,并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隋时,因曲江池中莲花盛开,异常红艳,遂更名为“芙蓉园”。时至唐代,唐王朝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除在芙蓉园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外,还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扩大了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唐玄宗为能经常去曲江芙蓉园游幸作乐,沿城墙专门修筑了由皇宫至芙蓉园的夹城。每逢曲江大会,唐明皇便携宠妃百官登临芙蓉园紫云楼与民同乐。此时的芙蓉园达到了它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是大唐繁荣、盛世太平的一个符号,也是唐文化的荟萃地,更是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其后,随着唐末长安城的毁灭,芙蓉园也经历了一场浩劫,各种园林建筑惨遭破坏,园内的各项文化活动也逐渐沉寂,芙蓉园的繁华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想象和遗憾。

大唐芙蓉园的重建始于2005年春,经历了上千年的衰败和沉寂后,大唐芙蓉园以无与伦比的美艳姿态华丽转身,完成了古典与时尚的完美融合。重建后的大唐芙蓉园,占地一千亩,拥有水域面积三百亩的园林,再现了芙蓉园内昔日亭台楼阁、雕栏画栋、碧波荡漾、花草繁盛的美景。园内分帝王文化、女性文化、诗歌文化、科举文化、茶艺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外交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景观文化、儿童娱乐、水秀表演十四个景观文化区,集中展示了唐王朝辉耀四方的精神风貌和璀璨多姿、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

走进大唐芙蓉园,让人震撼的不仅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仿佛置身于唐朝的错觉,更是现代高科技所带来展示手法的新颖和体验的快感。漫步园内,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阵阵幽香。我们感到好奇,问及导游,才知道,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户外香化工程,怪不得香溢满园呢?如果你有胃口,可以亲临仿唐宴开发基地——御宴宫,品尝皇家菜肴,体味皇室生活的雍容与荣光。如果你有诗情,还可以到展现唐代诗歌文化的雕塑群前与李白对酒,陪杜甫吟诵。如果你携了妻儿,不妨逛一逛再现唐长安城贸易活动的场所——大唐集市,或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你在夜间游园,那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以及水景表演可不能不看哦,那集声、光、电、水、火于一体的实景演艺,将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完美地融为一体,让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

大唐芙蓉园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聚集地,还是一个有典有故有梦有想的精神家园。这个故事和梦想始于大秦,历经隋唐,一直延续到今天,还将继续传递到明天,故事有多长,梦就有多美多香。如今的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步入大唐芙蓉园,就像进入盛唐文化之旅,每个建筑和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粼粼波光让人目不暇接,似乎从步入园门的那一刻起,便已时空扭转,梦回大唐。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九

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了青海的西宁市。到了西宁市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距西宁市25公里,是喇嘛教六大著名寺院之一,在全国及东南亚地区也享有盛名。它占地约600多亩,共有800多间房屋,是由小金瓦殿、大金瓦殿、活佛院、佛教大学、酥油花馆……组成。

一到寺院大门,门口的如意八塔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有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朵莲花的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修成正觉的菩提塔……看完了这些,我们随导游来到了小金瓦殿。小金瓦殿是这里的护法神殿,里面有一个“功德碑”,相传人们如果能把钱贴在碑上就能吉祥如意。离开了小金瓦殿,来到了大金瓦殿。殿外有许多磕长头朝拜的人。他们五体投地要磕十万个长头呢!所以这里的地板两三年就要换新的。殿内,这里的佛像面前不点香,而是摆酥油灯。

离开了这里,我们又来到了同壁画、堆绣、酥油灯花并称塔尔寺三绝的酥油花馆。在这里陈列着颜色各异、小巧玲珑的酥油花制品。酥油花虽然好看,但是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所以制作酥油花的人必须在旁边放一盆加有许多冰块的水,这是为了用冰水将手的温度降低。如果手的温度高于酥油温度的话,酥油就会化掉。酥油花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而现在在寺里已有三十多位僧人会制作酥油灯花塔尔寺的建筑和景物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一天也看不完,真让人叹为观止呀!

今天是我们青海之行的第三天,按照计划,我们一起去西宁市郊的塔尔寺游玩儿。一路上,听导游的介绍,我知道了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走进塔尔寺,我发现,整个寺院是由重多的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据说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闪闪,光彩夺目。堆绣、壁画、酥油花被人们称为塔尔寺的三大宝。进塔尔寺的时候要左进右出,进出的时候不要踩门坎儿。这里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我真的不虚此行。

塔尔寺游记陈一可今天是我们青海之行的第三天,按照计划,我们一起去西宁市郊的塔尔寺游玩儿。一路上,听导游的介绍,我知道了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走进塔尔寺,我发现,整个寺院是由重多的殿宇、经堂、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据说占地面积约600余亩。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阳光之下,金光闪闪,光彩夺目。堆绣、壁画、酥油花被人们称为塔尔寺的三大宝。进塔尔寺的时候要左进右出,进出的时候不要踩门坎儿。这里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我真的不虚此行。

青海游记----佛教圣地塔尔寺今天的阳光特别灿烂,今天的我也特别的快乐,因为我们来到了佛教圣地塔尔寺。一到那里,导游石梅带我们来到一座五颜六色的房子前,导游说绿色的窗户是假窗,咖啡色的窗户才是真窗户。导游还全面地介绍了塔尔寺,塔尔寺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十万佛像弥勒寺”。

位于湟中县鲁沙尔的莲花山中,距西宁25公里。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他七岁的时候三个月就能把一百页的经书倒背如流,老师也非常喜欢他,觉得他很有天赋,就让他十六岁的时候到名校去读书。

那年,他舅舅给了他一捆干粮和一群骆驼,他骑上骆驼和母亲告别,他来到母亲看不见的地方就一步一磕头的向前走,足足走了两年的时间来到了西藏。五十三岁的时候创建了黄教,六十三离开人世。塔尔寺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占地40公顷。其中以八宝如意塔、大金瓦殿、大经堂、花寺、九间殿最为著名。

整个寺建在苍翠的山坡上,环境优美是藏族人民珍贵的文化遗产。佛教圣地塔尔寺,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

塔尔寺游记散文通用篇十

十月四日,不想呆在家里,便和好友相约去黄山旅游。一来可以清洗多日劳累之烦,二来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第二天清晨,我们自驾小车由德兴直赴黄山。当车进入安徽境内时,看到路边的民房,皆白墙黑瓦,两侧山墙砌有高高的骑马墙,这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据说这种建筑是很有讲究的,安徽古称徽州,自古山多而地平,成年男子多外出经商,远行前父母为其娶一女子为妻,意为留根。那高墙小窗加大了攀爬难度,是为家中的女子能更好的守节。在遐想与感叹中,黄山已在眼前了。

我们来到黄山的南大门,在一个意韵悠然的地方下了车,环顾四周,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味,心也随之舒展开来。在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如玉般碧绿的池子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之中。眼前就是“天下名泉”之称的黄山老温泉口了,只见一桥飞架于山间,桥下溪水潺潺,桥为双拱石桥,桥身有三字曰“名泉桥”。虽然不知道此桥建于何年何月,从桥身的古朴来看历史悠久。由此向东不远处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石像,徐霞客目光炯炯凝视远方,果断中透着刚毅。徐老先生赞黄山曰“游黄山天无下山”。多年以来,人们在想:是黄山美景成就了徐老先生的游记,还是徐老先生的游记成就了黄山的美名呢。

我们沿着逶迤的山路走去,山路崎岖不平,山势奇特,一会儿要走上坡路,一会儿又要走下坡路,山峰越来越险,气温越来越低,空气中透出阴凉,冷风阵阵,云来雾去,仿佛走进了世外仙山,似乎隔绝了人间。走过很长的一段石阶,来到了兹光阁,这里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世界地质公园”几个朱红大字。兹光阁墨柱青瓦,其重檐式建筑彰显出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神韵,正门的匾额题有“兹光阁”三字,字体大气而端庄,仔细一看,是董必武题笔。立于兹光阁前,向上仰望,只见其身后山峰直入云霄,而苍松翠柏屹立在险峰之上,宛如一副浑然天生的水墨画。

我和好友要乘玉屏索道,去玉屏楼看黄山奇松——迎客松。在阵阵的轰鸣声,缆车徐徐开动,车窗外景色多彩秀丽,山势陡峭而崎岖,林木葱郁而挺拔,真是“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奥地利进口的缆车速度很快,没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远眺那些美好的风光,只不过用了十几分钟,玉屏楼就在我们眼前了。走下缆车就感到阵阵凉意,山间薄雾蒙蒙,忽见不远处有一巨石宛如大象,昴首望天,石象前面的迎客松,笼罩在空蒙的山雾中,犹如身着轻纱的少女,玉手轻扬,婷婷玉立。有诗云:“美目盼兮,巧笑靓兮”。我想她一定是在经历了千年风雨,看遍春花秋月之后,才能有如此的淡定与从容。忽然雾散了,人们大声叫了起来,迎客松从云雾中走来,如美人轻撩面纱摄人心魄,清秀而温婉。迎客松周围的石崖上有许多石刻,其中一副刻得是“岱宗逊色”,夫岱宗者,泰山也。我认为黄山之美在景色秀丽,东岳之尊在历史厚重,实不可相提并论。

接着,我们向莲花峰进发,莲花峰海拔1864。8米,险峭雄奇。在我腿微微发酸的时候,进抵百步云梯,环顾四周,真是景如其名。百步云梯高耸入云,两侧万丈深渊,是登莲花峰最险的一段狭长山道。我抬头仰望前方的石阶,陡峭异常,几近垂直,狭窄得只容一人通过,手脚并用艰难而上,爬行过半,雾气重重,好像飘起片片雪花,大家进退不得,队伍停在半空,有人大吼一声“兄弟们上啊!”,一行人奋力向前,冲过云梯天险。穿过窄窄的一线天,再向上走了不远,看见一圆形石碑上写道“黄山莲花峰高程1864。8米”,我们终于登上了莲花峰。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登山如此,人生亦如此。

紧接着,我们下山向光明顶进发。一路上迤逦而行,低头看路,抬头看雾,两边看树,途中有一亭,古朴而雅致,在此小憩只觉得人在画中,画在心中。我们终于来到了光明顶,果然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地势开阔,远远望去,黄山奇景,俱收眼底。黄山气象站高大奇巧,观望台是一个白色的大圆球,远远便可以看到。旁边是光明顶山庄,一些房屋下面有燕子筑巢,还可见许多燕子飞来飞去。很多游客在这里匆忙地摄影,我们静静地伫立在这万仞高峰之上,感受着这里的一切。

然后,我们朝始信峰进发,到了始信峰,方信黄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沿路的黑虎松、连理松、竖琴松、探海松,形态各异,生动形象,更有许多无名松让我连连称奇。立于始信峰,登顶环顾,云海茫茫、险峻壮观。

云开雾散时,经云谷索道下山。这次游黄山,虽然没有如愿尽揽黄山之奇妙,但在山水之间领悟到黄山之美。黄山好像羞怯的少女,躲在阁楼上脉脉含情的窥望;黄山又好像聪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雾锁双眉。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