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08:58 页码:9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模板9篇)
2023-11-18 12:08:58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考的方式,通过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助适当的图表和表格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和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启发和帮助。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一

“我的家乡在江南,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满月之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我从小听爸妈讲,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很多关于元宵的历史传说。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也写道“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吃元宵,意喻着每个家庭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在江南,最好吃的“元宵”当属宁波产的了,据说是从宋代开始流行开来的。“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江南做生意的人还叫“元宝”呢。元宵也就是汤圆,有甜的和咸的,素的和荤的,风味各异。可汤煮,可油炸,可蒸食。

元宵,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一年之中也只有元宵节,妈妈才会亲自做一次,平时吃的都是在超市里买的宁波汤圆。我家的汤圆有芝麻馅的,有豆沙馅的,妈妈做的豆沙馅里还加了玫瑰和枣泥,芝麻馅加了桂花,少了甜腻,多了花味的清香,还有红枣的清甜,营养丰富又可口。

我喜欢元宵的香甜可口,喜欢元宵的白如羊脂,但我更喜欢吃元宵的那份欢乐与祝福。祝福祖国大江南北,家家户户,健康平安,幸福团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非常深刻。每个节日对应一个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这天一早,大街小巷弥漫着粽子和树叶的清新香味。这一天,人们想吃粽子,所以商人和普通人都早早泡好粽子叶,准备糯米和馅料做粽子。不,一大早,粽子就被包好,像变魔术一样煮熟了。这时候心急的孩子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会嚷嚷着要吃,而大人则会耐心地哄:“等一会儿,用冷水把它拉出来再吃。”最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剥下叶子,又好又粘的粽子就露出来了。咬一口真的很甜很滑。三两个月吃完,孩子一般都得吃。谁做的这么甜好吃?大人经常笑着说:“吃,吃,多吃!”因为今年只有一个端午节,只有这一天包的粽子在人们嘴里吃的时候才会有和过去不一样的味道。

说到端午节吃粽子,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个诗人,名叫屈原,因为国家的覆灭而不肯向敌人投降,最后投河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把粽子扔到河里。后来这种习俗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在端午节,不仅有粽子,还有其他活动。南方的一些城市将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小孩蜂拥至比赛场地,人们期待已久。在这里,这一天,不仅家人吃粽子,他们还买一些艾叶留在家里。更有意思的是,街上会有小饰品,是小孩子戴的香包。小巧玲珑,包包上还绣有精美的五毒图案,可以让孩子安全。这些小饰品太可爱了,过去的人都停下来看,还得买一个才满意的离开。

端午节快到了,我深深的期待着。汤圆的香甜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热切的期待着它的到来。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三

春节伊始,湖南人讲究“除旧岁,迎春节”,在大年三十之前一定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给新的一年一个好寓意,也是为了亲朋好友拜年更好得展示家里的环境。

除了家里要收拾干净,个人也得在春节到来之前,好好洗干净,洗去旧年的霉运和不顺利,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春节。

年年有余寓意物质富饶,生活有结余。所以团圆饭的菜单里一定会至少一道鱼菜。

团圆饭开饭前,要放一小段鞭炮,摆上酒杯,请家里的祖先先用餐,念叨保佑和祈福的话,这时候家里人是不能坐在桌上用餐的。

家的大门口要贴上寓意美好的春联,春联越大越长意味喜气越旺。“福”字一定要倒着贴,寓意福气马上到。

春晚倒计时的时候,家家户户忙活着点放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全城,寓意人旺,事旺,运道旺。

春节第一天家里的垃圾是不能拎出去倒掉的,倒掉了意味着把好运气都送走了。所以初一要呆在家里,合家欢乐,垃圾也要当宝贝留着。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四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有多年的历史。每年五月初五,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明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决定今天做粽子。母亲先买了优质大米、蚕豆、红豆、花生、蜜枣、粽子叶。首先,将蚕豆、红豆、花生提前浸泡,有利于蒸煮。然后把粽子叶泡在水里。妈妈说:叶子泡泡会很新鲜。母亲剪掉了叶子的两端,挑出不好的。然后,开始打包。取两三片粽子叶组成漏斗,取一颗花生堵住漏斗口,然后将大米、蚕豆、红豆、花生、蜜枣放入叶子中,再将头部包裹,防止大米漏出,最后用线将粽子绑紧。这样的粽子是包着的。看到我妈那么会包装,我很羡慕,对我妈说:“妈,你教教我吧!”妈妈笑着点点头。

我赶紧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妈旁边,跟着我妈学:我先把粽子叶围成漏斗状,然后慌慌张张地往里面放米饭等东西。当我用粽子叶把它们包起来的时候,它们从漏斗下面跳了出来。“傻孩子,别用花生塞嘴。”我仔细看了看,唉,都怪我粗心。让我们重新开始。我拿起两块粽子组成一个漏斗。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嘴,然后用什么东西塞住。最后我在上面放了一个蜜枣,开始用粽子把它包紧。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绑好。我满心欢喜,骄傲地拿给妈妈看,却砰的一声打开了,饭撒了一地。妈妈说:“你太散漫了。一定要系好绳子。”我又捡了两片粽子叶,重新包好。这次我认真掌握了做粽子的要点:围漏斗、堵洞、填东西、包紧、扎牢。一个完美的粽子被包好了。就这样,一,二,三...直到包装完成。

最后我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了。几个小时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从锅里出来了。我在吃自己包的粽子,心情好极了!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五

今天晚上,妈妈请我和我的好伙伴“泰山”一起去湖南好人家吃饭。别看他地方小,店面不起眼,但是每次去总是人满为患。因为他里面的菜又香又嫩又辣,怎么都吃不腻。下了车,我和“泰山”疯狂地跑过去,看看楼下已经座无虚席。只好到楼上找位子。一跑到楼上就看见一张空桌子仿佛在说“过来吧,过来吧!”

我熟练的点了我最喜爱吃的:小炒牛肉、小青菜、水蒸蛋、剁椒鱼头和香菇排骨,还特地嘱咐服务员阿姨小炒牛肉少放辣,不要放香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剁椒鱼头,因为它的'肉非常好吃,又辣又爽。过啦一会儿,只见服务员阿姨把一打热乎乎的饭端了上来。我和“泰山”争先恐后的把饭往自己碗里塞。我们用勺子一勺一勺的捞水蒸蛋和小炒牛肉,放到自己碗里。我们仨每人吃了整整两碗热乎乎的饭,个个吃的站都站不起来,肚子都像西瓜一样。

这就是柯桥的一大美食。下次你到柯桥来,也不妨去试吃一下――湖南好人家!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六

在湖南的衡阳有“中秋晚,有送瓜”的习俗。凡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此外,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其儿女便要拜送子的人为“干爹”、“干妈”。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天津。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仨大元宝。”这是一首反映中秋节的老歌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很多传统和内涵已渐渐消逝,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中秋节,难道只是送月饼、吃月饼吗?民俗文化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认为,中秋节过的不只是月饼,别让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代名词。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有悠久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天津的月饼品种多,不仅有津味系列,还有改良后的广东风味月饼。几十年前,在天津月饼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用模子做出的“提浆”、表皮酥脆的“白皮儿”和粘满芝麻的“麻饼”,月饼馅有百果、五仁、豆沙和枣泥,最有名的月饼厂家有“祥德斋”和“桂顺斋”。在制作工艺上,全国只有天津采用的是木雕工艺月饼模子,“文兰斋”刻制的模子以质量好、图案精美著称。那时候的月饼,即便放到除夕夜,月饼表皮都不会变干变硬,被老百姓称为“团圆饼”。老天津人家里都有一个做月饼的模子,图案上也有讲究,有“福禄寿喜”、“月圆中秋”等字样,有的印有梅、兰、竹、菊或朱雀、白虎、青龙、玄武等图案。在制作方法上,老天津人家里都有一个“家常烙”,做法与做蒸饼相似。

在老天津人眼中,中秋节晚宴仅次于除夕晚宴。这时正是秋收时节,小站稻的米、河海两鲜螃蟹、百果等都在此时上了百姓的餐桌。在喝酒上也很讲究,男人喝直沽高粱和五加皮,妇女和老人喝玫瑰露。在中秋节赏月时,两三岁的娃娃要穿兔鞋、戴兔帽,长辈要送给孩子兔脸人形的泥人玩具泥兔。除此之外,文人墨客会在中秋之夜赏月赋诗。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复杂的节日风俗习惯已渐渐被遗忘,而含有美好寓意的“月饼”却一直成为中秋节的主角。现如今,“月饼”逐渐成为礼品的代名词,加上精美包装后,“月饼”就身价倍涨,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专门销售月饼包装盒的商家。“你送礼,我也得送礼”这样的想法,无疑会增加城市人的生活负担。其实,传统习俗并未过时,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古人留下来的美好文化,而不是拿“月饼”来“说事儿”。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北京。

中秋节来历:团圆节日,男不拜月。

崔岱远介绍说,中秋首先是个团圆的节日,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有拜“月神娘娘”、拜“太阴星君”、祭月、赏月、走月、挂彩灯、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饮桂花酒等民俗,故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月饼节”,有时还戏称为“兔儿爷节”。由于拜月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又叫“女儿节”。

为何又名“女儿节”?崔岱远说,过去八月十六这一天,女人要回娘家看看。而且老北京有句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为过去讲究月亮属“阴”,所以拜月都是女人的事。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食俗:主食吃团圆饼月饼只是点心。

谈到中秋节,必然要说到月饼。据介绍,中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地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有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崔岱远介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说,老北京上供用的月饼,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他说,老北京过中秋吃的是“自来红”及“自来白”两款传统月饼,“团圆饭吃完以后赏月的时候,因为北京中秋节月亮升起来都比较晚,大概得等到九点多钟月亮才会升起来,这时候人就在四合院摆上桌子,喝喝茶,然后吃口月饼。”

“自来红”用来祭祀所以有严格规定,皮要用芝麻油做,里面放有不同的果仁,还有北京的“青丝、红丝”(杨梅和陈皮),而且要有冰糖。“自来白”的材料就比较随意,没有特别规定,只是面是用猪油和的。

中秋节还要用红糖、芝麻酱制作一种称为“团圆饼”的面食,以象征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之意。制法是:将发好的白面加碱揉好后根据笼屉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面饼,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酱、糖桂花汁,并码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干等,一层层叠放在一起,再擀一较大的面饼从上向下将其包严成大圆形饼,上屉蒸。

“团圆饼”和月饼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作为主食,而月饼只是茶点。

拜月习俗:穷人观赏水缸里的月影。

崔岱远介绍说,“拜月”时要有月光码,就是非常大的一张草纸,印一些神符,上半截印太阴星君,下半截印月公、兔儿爷。然后糊在秫秸杆上,插在中间。过去有个儿歌,“月光码,供当中”。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

祭兔儿爷的时候,边上有两个东西,一样是花瓶里插着鸡冠花,代表月亮里的婆娑树。还有一样供的是带枝的毛豆,因为兔子喜欢吃。

在食品方面,要供“团圆饼”、月饼等。供奉时的水果,什么都行,只是不能放梨。但必须放藕,代表给兔儿爷剔牙的意思,还有取游子和家人藕断丝连之意。

月亮升起后,八、九点的时候,女人和小孩就要拜月。之后,众人分吃供品。

饭后,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赏月。没条件的,就在院里摆上一口缸,观赏其中的月影。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七

今年的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是一个包饺子、吃饺子和赛龙舟的节日。我今天收获了很多!今天,我学会了包好吃的粽子。

早上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厨房,因为今天妈妈会教我怎么做粽子。我妈见我这么着急,对我很无语,但还是教我做粽子。

首先我妈让我把我准备好的竹叶洗了,就好了。然后我妈拿出一大包糯米,几碗红豆,几碗去皮的花生。分开洗,同时倒入大一点的盘子里。然后,我和妈妈每人手里拿着一双筷子,在盘子里不停地搅拌。筷子不时在盘子上敲打,像有节奏的音乐。当搅拌几乎均匀时,“音乐”的声音就停止了。然后准备去主题一——做粽子。我深呼吸热身。再看看妈妈,妈妈已经开始走自己的路了。我也开始了。我先拿出三片竹叶,用勺子放在中间,然后用勺子把竹叶做成长方体,再用勺子把中间挖空一半深,然后在挖空的地方放一块肉,再用勺子在肉上盖一些食物,然后做成一个轻微的梯形。再包起来,然后用绳子绑好。终于,震撼的时刻到来了。看着我包的各种形式的粽子,再看着妈妈包的那么漂亮的粽子,我就忍不住笑了。一个粽子在锅里蒸。我开始紧张了。良久,粽子熟了。我看着包里的粽子,欣喜若狂。粽子的叶子干净、发光、清爽。现在我们可以进入主题二——吃粽子。吃一口,糯米软而有弹性,真的很好吃。连我妈都要夸我收拾的好。我点点头,一边享受我的胜利。

虽然没有看到盛大的龙舟比赛现场,但还是能尝到粽子。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而我的老家湖南岳阳,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初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吃、喝、用、穿,样样俱备,一样不落。最具年味的非“熏腊味”莫属了。大人要选几块不肥不瘦的猪肉与鲜肥的活鱼,用食盐和酒腌三四天,让鱼肉入盐味。接下来风干后,挂于火灶房中,用炭火和柴火熏烤,火候要刚好,慢慢熏烤,待鱼肉沥油呈金黄色后,贮存在干燥处,腊菜便制作完成啦!这一定会成为年夜饭的两道美味佳肴。但小孩子们要控制食欲,这是因为这两道菜是要过年才能开动的。除此之外,还要打糍粑。就是几家人把当年自家收获的糯米蒸煮好,倒入一个器皿中,大人们每人都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杵,围着器皿中的糯米使劲搅拌使其成为粘粘的糊团,然后放到案板上,由资历最老的长者做成又大又圆的饼状,意为团团圆圆。

而除夕,照例是最欢乐的一天了。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赶着做年夜饭,菜必然是非常丰盛的。贴对联,也是年三十必不可少的项目。大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如意对联,搭把椅子,抹上浆糊,再将对联贴上去,就大功告成了。当对联贴起后,显示出隆重、喜气、焕然一新的景象。大人忙碌了一天,小孩淘气了一天。到了傍晚,年夜饭开动了。大人们互相敬酒、敬菜,小孩也向长辈拜年,讨得一大叠压岁钱。大家一起团团围坐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一桌丰盛的菜,充分刺激着我们每个人的味蕾,让每个人都觉得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在笑语中、团圆中,送走劳累、忙碌的旧年,迎接幸福、快乐、美好的新年。

正月初一,大人们带着自家小孩互相串串门,打打小牌、搓搓麻将,或是嗑嗑瓜子、聊聊家常,增进一下睦邻感情,畅想一下新年的美好生活。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大家又回到平时工作、学习的生活状态。这个独特而又热闹的春节真让人回味无穷。

湖南春节的风俗通用篇九

除月饼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头炖牛肉、鸭子、菱藕等。农村有食芋头者,将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此习俗在南中国地区广泛流行。中秋主要节日食品是月饼,湖南部分地区也有端午不吃粽子却在八月中秋包粽子的习惯。

中秋最浓的是情,香茗最浓的是味,留下你记忆犹新的情,你为之难忘的味,中秋佳节,古时候文人雅士喜欢品茶赏月斗文,月饼象征吉祥、团圆;茶则带给人亲切、温暖的情怀,月饼糖分含量高,老人不宜多吃,而茶,特别是安化黑茶,最能消食去腻。华灯初上,元月如盘,杜甫江阁上众人身着唐宋华服,尝果品、赏明月,品怡清源茶,开怀畅谈,其乐融融。怡清源系列茶推出了很多的品种,适合不同的人群。同时,在今年首次推出了一款茶食品“福满茶缘”,把月饼和茶香融合在一起,兰韵幽香的铁观音,再配上特质的饼皮,酥软顺口,内里包裹着厚实绵软的莲蓉和油润的蛋黄,入口即化的同时,又层层叠叠的碰撞出多重或香甜或咸鲜的口感,淡淡的观音兰香,就如这潇湘圆月,圆润又脱俗。

中秋之夜,乡土长沙亦流行“偷南瓜送子”,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将所偷南瓜放在久婚不育夫妇床上,而南瓜瓜内多子,俗信以为可使生子。

有的还说吃偷来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故意摆出南瓜让小孩来偷,还摆上油灯,以点缀瓜棚豆架之下节日气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