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3:37:27 页码:13
最新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精选17篇)
2023-11-18 13:37:27    小编:ZTFB

散文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和抒发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总结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一

在湖南的衡阳有“中秋晚,有送瓜”的习俗。凡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此外,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其儿女便要拜送子的人为“干爹”、“干妈”。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天津。

“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仨大元宝。”这是一首反映中秋节的老歌谣。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的很多传统和内涵已渐渐消逝,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中秋节,难道只是送月饼、吃月饼吗?民俗文化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认为,中秋节过的不只是月饼,别让月饼成为中秋节的代名词。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有悠久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天津的月饼品种多,不仅有津味系列,还有改良后的广东风味月饼。几十年前,在天津月饼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用模子做出的“提浆”、表皮酥脆的“白皮儿”和粘满芝麻的“麻饼”,月饼馅有百果、五仁、豆沙和枣泥,最有名的月饼厂家有“祥德斋”和“桂顺斋”。在制作工艺上,全国只有天津采用的是木雕工艺月饼模子,“文兰斋”刻制的模子以质量好、图案精美著称。那时候的月饼,即便放到除夕夜,月饼表皮都不会变干变硬,被老百姓称为“团圆饼”。老天津人家里都有一个做月饼的模子,图案上也有讲究,有“福禄寿喜”、“月圆中秋”等字样,有的印有梅、兰、竹、菊或朱雀、白虎、青龙、玄武等图案。在制作方法上,老天津人家里都有一个“家常烙”,做法与做蒸饼相似。

在老天津人眼中,中秋节晚宴仅次于除夕晚宴。这时正是秋收时节,小站稻的米、河海两鲜螃蟹、百果等都在此时上了百姓的餐桌。在喝酒上也很讲究,男人喝直沽高粱和五加皮,妇女和老人喝玫瑰露。在中秋节赏月时,两三岁的娃娃要穿兔鞋、戴兔帽,长辈要送给孩子兔脸人形的泥人玩具泥兔。除此之外,文人墨客会在中秋之夜赏月赋诗。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复杂的节日风俗习惯已渐渐被遗忘,而含有美好寓意的“月饼”却一直成为中秋节的主角。现如今,“月饼”逐渐成为礼品的代名词,加上精美包装后,“月饼”就身价倍涨,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专门销售月饼包装盒的商家。“你送礼,我也得送礼”这样的想法,无疑会增加城市人的生活负担。其实,传统习俗并未过时,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古人留下来的美好文化,而不是拿“月饼”来“说事儿”。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北京。

中秋节来历:团圆节日,男不拜月。

崔岱远介绍说,中秋首先是个团圆的节日,又称“仲秋节”、“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有拜“月神娘娘”、拜“太阴星君”、祭月、赏月、走月、挂彩灯、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饮桂花酒等民俗,故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月饼节”,有时还戏称为“兔儿爷节”。由于拜月是女人的事情,所以又叫“女儿节”。

为何又名“女儿节”?崔岱远说,过去八月十六这一天,女人要回娘家看看。而且老北京有句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为过去讲究月亮属“阴”,所以拜月都是女人的事。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食俗:主食吃团圆饼月饼只是点心。

谈到中秋节,必然要说到月饼。据介绍,中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地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有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崔岱远介绍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说,老北京上供用的月饼,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他说,老北京过中秋吃的是“自来红”及“自来白”两款传统月饼,“团圆饭吃完以后赏月的时候,因为北京中秋节月亮升起来都比较晚,大概得等到九点多钟月亮才会升起来,这时候人就在四合院摆上桌子,喝喝茶,然后吃口月饼。”

“自来红”用来祭祀所以有严格规定,皮要用芝麻油做,里面放有不同的果仁,还有北京的“青丝、红丝”(杨梅和陈皮),而且要有冰糖。“自来白”的材料就比较随意,没有特别规定,只是面是用猪油和的。

中秋节还要用红糖、芝麻酱制作一种称为“团圆饼”的面食,以象征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之意。制法是:将发好的白面加碱揉好后根据笼屉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面饼,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酱、糖桂花汁,并码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干等,一层层叠放在一起,再擀一较大的面饼从上向下将其包严成大圆形饼,上屉蒸。

“团圆饼”和月饼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作为主食,而月饼只是茶点。

拜月习俗:穷人观赏水缸里的月影。

崔岱远介绍说,“拜月”时要有月光码,就是非常大的一张草纸,印一些神符,上半截印太阴星君,下半截印月公、兔儿爷。然后糊在秫秸杆上,插在中间。过去有个儿歌,“月光码,供当中”。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习俗了。

祭兔儿爷的时候,边上有两个东西,一样是花瓶里插着鸡冠花,代表月亮里的婆娑树。还有一样供的是带枝的毛豆,因为兔子喜欢吃。

在食品方面,要供“团圆饼”、月饼等。供奉时的水果,什么都行,只是不能放梨。但必须放藕,代表给兔儿爷剔牙的意思,还有取游子和家人藕断丝连之意。

月亮升起后,八、九点的时候,女人和小孩就要拜月。之后,众人分吃供品。

饭后,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等地赏月。没条件的,就在院里摆上一口缸,观赏其中的月影。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二

“我的家乡在江南,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节是每年的第一个满月之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我从小听爸妈讲,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很多关于元宵的历史传说。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也写道“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吃元宵,意喻着每个家庭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在江南,最好吃的“元宵”当属宁波产的了,据说是从宋代开始流行开来的。“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江南做生意的人还叫“元宝”呢。元宵也就是汤圆,有甜的和咸的,素的和荤的,风味各异。可汤煮,可油炸,可蒸食。

元宵,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一年之中也只有元宵节,妈妈才会亲自做一次,平时吃的都是在超市里买的宁波汤圆。我家的汤圆有芝麻馅的,有豆沙馅的,妈妈做的豆沙馅里还加了玫瑰和枣泥,芝麻馅加了桂花,少了甜腻,多了花味的清香,还有红枣的清甜,营养丰富又可口。

我喜欢元宵的香甜可口,喜欢元宵的白如羊脂,但我更喜欢吃元宵的那份欢乐与祝福。祝福祖国大江南北,家家户户,健康平安,幸福团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非常深刻。每个节日对应一个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这天一早,大街小巷弥漫着粽子和树叶的清新香味。这一天,人们想吃粽子,所以商人和普通人都早早泡好粽子叶,准备糯米和馅料做粽子。不,一大早,粽子就被包好,像变魔术一样煮熟了。这时候心急的孩子看着热气腾腾的粽子会嚷嚷着要吃,而大人则会耐心地哄:“等一会儿,用冷水把它拉出来再吃。”最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剥下叶子,又好又粘的粽子就露出来了。咬一口真的很甜很滑。三两个月吃完,孩子一般都得吃。谁做的这么甜好吃?大人经常笑着说:“吃,吃,多吃!”因为今年只有一个端午节,只有这一天包的粽子在人们嘴里吃的时候才会有和过去不一样的味道。

说到端午节吃粽子,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个诗人,名叫屈原,因为国家的覆灭而不肯向敌人投降,最后投河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选择在这一天把粽子扔到河里。后来这种习俗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在端午节,不仅有粽子,还有其他活动。南方的一些城市将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这一天,大人小孩蜂拥至比赛场地,人们期待已久。在这里,这一天,不仅家人吃粽子,他们还买一些艾叶留在家里。更有意思的是,街上会有小饰品,是小孩子戴的香包。小巧玲珑,包包上还绣有精美的五毒图案,可以让孩子安全。这些小饰品太可爱了,过去的人都停下来看,还得买一个才满意的离开。

端午节快到了,我深深的期待着。汤圆的香甜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我热切的期待着它的到来。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四

大年初四,我们一家和我的好朋友一家自驾游去到了湖南。

第一站是衡阳,那里有五岳之一“南岳衡山”。到了山脚下买完票后,就坐着巴士上山啦!上到山见到那边有一座庙,刚好上山之前我们买了香,然后进了里面拜了观音娘娘。出来之后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下山的缆车,我不想这么快下山,所以爬了一下山再下去。上山的时候看到附近很多雾,像是神仙腾云驾雾一样,而且那些雾也会变成水滴下来。去到峰顶之后稍微休息了一下,看了一下衡山的美景后,就坐着缆车下山了。

接着我们驾车去第二站韶山“毛泽东故居”,排队进去之后就去到毛主席的家里面,里面的屋子非常大,一共有13个房间。然后我们去了毛主席父母的坟墓前献上了一束鲜花。接着我们去了参观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滴水洞,接着我们去参观了卧室及办公室和防空洞。接着我们去毛主席铜像前尊仰,我看到眼前的毛泽东非常威武,跟他合照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位于湘西的“凤凰古城”,它是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管辖的。我们来到已经是晚上了,在古城里逛了一下,欣赏了一下古城晚上的景色就回房休息了。早上被一阵阵优美的山歌声唤醒,因为我们住的是吊脚楼,在沱江小河两边,看风景的角度非常好,走出阳台,看到河边正在边洗衣服边唱着山歌的妇女,河上若有若无带点神秘飘着的薄雾,河面上划着一条条的小船,河对面一排排整齐、安宁而不冷清的筒子楼,这些使我们着迷,我相信,没有谁会忍心去破坏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了。虽然这些景色都算不上美不胜攻,但也清新可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散散步,是多么的意啊!

这次的湖南游非常的好玩,知道了好多历史文化,还有很多景点没去呢!下次我还会再来的。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五

瑶族分布着很多的支系,越南、泰国均着广泛分布,是我国的最古老民族之一。由于地区不同,不同支系的瑶族,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接下来,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讲讲湖南瑶族的风俗习惯吧。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有三叠瓦堆或品字形,两侧的人字墙,前高后低用石灰粉成龙头状别具一格。湘南称为“过山瑶”或“顶板瑶”的瑶族,旧时居住的房屋极其简陋,一般是用杉木条支撑而成的栅屋,上用茅草或杉木皮覆盖,用杉木条或竹片围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现在,瑶族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大多已住上板壁屋、土墙屋、砖瓦屋。

以大米为主,兼食杂粮。瑶族人民有独特的饮食嗜好。一是喝酒;二是喝茶,瑶民家家户户每天都煮一锅茶以备随时饮用。另外还有“泡茶”和“油茶”;三是男子抽烟;四是吃酢肉,瑶族人民每年冬至后喜将猪肉、鱼和野猪肉以及其他野味等砍成小块,将炒脆的糯米粉、盐、辣椒及各种配料与之拌匀,一层层地放在坛子内,密封好,待下年之用,也是瑶民待客的上等佳肴。

服饰:因地域不同而异,湘南的瑶族男子上身穿布扣对襟齐领布衫,长短不一。头扎青布头帕,裤宽而短。女子上身穿对襟或左衽齐领布衫,衣袖、衣脚均加宽边,并绣有花卉图案。头包2米长、0.3米宽的青花布头帕,两端刺有各种花纹,中间是方块形图案。包成尖角形。裤脚宽大,绣花边。有些妇女喜穿绣花围裙。

湘西南新宁县八洞瑶族的服饰,男子与其他地区同,但衣袖较长,头部用2.3米至3.3米的黑布缠成大盘。女子上穿精蓝布礼褂,衣长袖大,腰束花带。下着裙,用红、白、蓝三种布镶边。隆回、洞口一带自称“花瑶”的妇女,服装艳丽多彩,上穿齐领对襟衣,袖口绣花纹。衣边多用红布镶边。

头缠3.3米余长的青、白线织成的方格粗花布和黄、红色丝线缀成的结发带,有各色挑花图案,两端垂挂各色丝线、宝珠、彩球的头巾,腰系长约10米的圆筒腰带,下穿花裙,后面刺有花、鸟、走兽图案,前面则用红、黄、绿等色纱线、丝线、毛线绣成各种几何图案。脚缠绣有花纹图案的白布,穿绣花鞋,戴金、银饰品。现除少部分瑶族聚居区仍保持着传统服饰外,大多数地区日常服饰已与汉族相同。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自由,一般先由青年男女通过节日唱歌或其他途径建立感情,征得父母同意后结婚。

瑶族信“鬼魂”,丧葬极其讲究。对死者一般要“做法事”超度亡灵,出殡要请阴阳先生看时辰,一般是上午出殡。瑶族没有固定的坟山,坟地一般有阴阳先生择定,葬时请阴阳先生定方位。

瑶族的节日有大节和小节之分。大节有清明节、版年节(吃新节)、逃良国、倒土节、端午节、中秋节、啦嘎节、盘王节(庆鼓节)、春节等。小节几乎每个月都有。

瑶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家中来客,一般男女分桌进餐;不能让老人和客人自己去盛饭;进餐完毕,要双手举快说声“慢吃”,表示敬意。给客人东西吃要双手捧上,以示敬意。

瑶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瑶族信仰梅山教,这是道教与巫教相融合形成的一种宗教。也有信仰佛教的,在家供佛念经。有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瑶族有生产禁忌和生活禁忌。生产禁忌较多,凡逢忌(祭)日不下地干活、砍树、烧土、狩猎、捕鱼,忌说不吉利的`话。生活禁忌有:禁食狗肉;柴火忌倒烧,火灶、火塘、三角架忌用脚踩,禁烧有字的纸,神龛忌随便翻动;花瑶有些姓氏农历七月初二前禁食黄瓜、白瓜。忌戴斗笠入屋等等。随着瑶族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禁忌已经破除。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白水煮食。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爱吃腌制食品。“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瑶族人也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逢清明节时,各家各户都要做染色花饭吃。

宴客有号称“瑶家三礼”的“敬茶洗澡接风酒”;全寨公宴贵宾的“碗酒串肉”;山珍野味杂陈的“献鲜”;以名珍“水龙肠”接风的“龙肠席”等。此外,还有调解民事纠纷的“上门挂红酒”,宣布断交撵人的“炒豆煮蛋”。其中,不少食俗颇有意趣,例如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崇拜盘瓠的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节日里因为人多,饭一般不用铁鼎锅煮,而用木甄蒸,这种饭香气更浓。每逢节日。瑶族人家还要做粑粑。节日菜肴主要是鸡、鸭、鱼、猪肉、豆腐、粉丝以及各种蔬菜。五岭山脉的瑶族,节日里喜作豆腐圆(圣水豆腐酿---瑶家十八酿第一酿),包“荷包扎(米粉肉)”。盘王节每隔若干年才举行一次。过去过盘王节时,都要大量宰杀牲畜,进行祭祀。祭春每年都要进行,一般都选在农历三月,届时青年男子要上山围猎,下河捉鱼;妇女则要包粽粑,蒸五色糯米饭。

花篮瑶在除夕晚上要先以一块肉和一团粑粑给狗吃,名为祭狗,然后家人才能进餐。他们认为谷种是狗带来的,先祭狗是预祷五谷丰登。节日菜肴要丰富多彩,除鸡肉外,还有河鲜和捕猎的山禽野味及豆腐。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大型娱乐活动,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以后进行,时间的长短各种不一,约为3—9天。届时家家备有水酒、糯米粑粑招待客人,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苗家人是有他们的习俗规格的,用清喷香浓烈的茶种招待宾客。吃茶品茗时,主人还在各个茶杯中置有一枚特制的小汤匙,便利客人品茶。喝完茶后,杯子可不能随便乱放。万花茶晶莹透亮,是苗家人敬客的上乘饮料。求爱者识相,只好辞谢而去。万花茶是苗家姑娘勤快、聪明和尊贵习俗的产物,更是我国茶文化百花园一一朵独放的奇葩,是出自苗家人手中的艺术珍品。

佤族人们首要有两种吃茶品茗体例,即烧茶法和擂茶法。佤族以吃茶品茗很是喜爱,所有的佤族男人都有吃茶品茗的习惯,所以每户佤族人家火塘边都有一个煮茶用的瓦罐。佤族的"烧茶",佤族语称为"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吃茶品茗体例。佤族农人外出劳动的时辰也离不开茶,有的带茶罐到地边,就地生火煮茶;有的是把茶水磨炼成茶胶,晒干成块后,待外出劳动的时辰带在身边,想品茗的时辰含上一块以解茶瘾。烧一壶开水,放在火塘边备用;然后,把茶叶平均地铺在一块薄铁板上,放在火上烤,等到茶叶焦黄时,将茶叶倒入开水壶中煮;最后,煮好的茶倒入茶盅里,便可饮用。这种茶苦中带甜,披发出一股焦喷香,味道别具一格。

瑶族的吃茶品茗风习很怪异,对一个多栖身在山区的近族而言,咸油茶是一种健身饮料。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发展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滚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尔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喷香时,插手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又因为咸油茶的建造费工化时,操作身手高,给客人喝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过年风俗。而我的老家湖南岳阳,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初入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吃、喝、用、穿,样样俱备,一样不落。最具年味的非“熏腊味”莫属了。大人要选几块不肥不瘦的猪肉与鲜肥的活鱼,用食盐和酒腌三四天,让鱼肉入盐味。接下来风干后,挂于火灶房中,用炭火和柴火熏烤,火候要刚好,慢慢熏烤,待鱼肉沥油呈金黄色后,贮存在干燥处,腊菜便制作完成啦!这一定会成为年夜饭的两道美味佳肴。但小孩子们要控制食欲,这是因为这两道菜是要过年才能开动的。除此之外,还要打糍粑。就是几家人把当年自家收获的糯米蒸煮好,倒入一个器皿中,大人们每人都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杵,围着器皿中的糯米使劲搅拌使其成为粘粘的糊团,然后放到案板上,由资历最老的长者做成又大又圆的饼状,意为团团圆圆。

而除夕,照例是最欢乐的一天了。每家每户的大人们都赶着做年夜饭,菜必然是非常丰盛的。贴对联,也是年三十必不可少的项目。大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如意对联,搭把椅子,抹上浆糊,再将对联贴上去,就大功告成了。当对联贴起后,显示出隆重、喜气、焕然一新的景象。大人忙碌了一天,小孩淘气了一天。到了傍晚,年夜饭开动了。大人们互相敬酒、敬菜,小孩也向长辈拜年,讨得一大叠压岁钱。大家一起团团围坐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一桌丰盛的菜,充分刺激着我们每个人的味蕾,让每个人都觉得现在的生活有多幸福。吃完饭,大家坐在一起看春晚。在笑语中、团圆中,送走劳累、忙碌的旧年,迎接幸福、快乐、美好的新年。

正月初一,大人们带着自家小孩互相串串门,打打小牌、搓搓麻将,或是嗑嗑瓜子、聊聊家常,增进一下睦邻感情,畅想一下新年的美好生活。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大家又回到平时工作、学习的生活状态。这个独特而又热闹的春节真让人回味无穷。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七

春节过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你知道湖南春节的习俗吗?今天本站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湖南春节的习俗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风俗。据说,灶王爷23日这天要上天言人善恶,因而祭灶这一天,家家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盘打扫干干净净,在灶神像旁贴上。

对联。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礼许愿,希望灶神吃了以后,不说人们的坏话。这叫“送灶”,整个祭祀活动才算完成,所以说这也是湖南的春节习俗中一大特色呢!

在湖南的春节习俗中,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长沙俗称过年。长沙人过年须过大半个月,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常年在外的朋友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吃节。团圆饭。那天,晚辈向长辈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长辈们给小孩子发红包,祝愿新的一年新气象,红红火火。所有人凌晨12点燃炮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湖南洞头,岛上至今还保留了一种叫拜茶的习俗。拜茶即以红枣、桂圆、年糕等煮成甜茶谓"红枣茶",取其吉利之意:红枣--日子越过越红火,桂圆--合家团圆、平安顺利,年糕--步步登高。"拜茶"分两部分:一是拜祖宗,盛小碗,供于灶神像前;二是拜灶神,都要焚香燃烛、烧金纸、放鞭炮。拜茶之后,全家每人各盛一碗喝。因新年第一餐是喝汤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或出门在外,或在家干活儿,若遇雨受阻,人们便会以"正月初一喝汤的"这话自嘲。喝过茶后,还要再烧线面吃,俗谓"长寿面",既是图吉利,祝愿全家老小长命百岁,又因喝茶不够饱,作为添食,可收一举两得之效。湖南长沙春节习俗是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开门炮是湖南的春节习俗中最热闹的,是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各地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在湖南的春节习俗中,株洲人在春节拜祖的时候最有讲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间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就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

湘潭:舞龙灯。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长沙:给客人送槟榔。

“年财佬、出天行”,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或松、栗等树蔸),叫“年财佬”。大年初一,家家于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初二日,女婿到岳家拜年,所谓“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长沙四乡有请春客的习惯:约定几代姑婿甥侄和其他亲友于某日聚饮。初八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

长沙还有客人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岳阳:关门吃团年饭。

“百里鱼、团年饭”,岳阳过年风俗除杀鸡、鸭、放鞭炮、贴。

春联。

外,在腊月三十日还吃“团年饭”,十分丰富。十二大碗中必有鱼这个菜,显示吉祥有余之意。解放前,一些地区鱼较少,为了有“百里鱼”这个菜,会用木头雕刻一个“百里鱼”,放在盆中,撒上葱花,象真鱼一般。

岳阳人极重视团年饭,外出的人在千里迢迢往家里赶,家里人等了又等。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往来了。

吃香喝辣团年肘子。

湖南人热衷放鞭炮,据说这是因为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当年开国大典上燃放的便是浏阳鞭炮。基于此,湖南过年时简直就是满城响声震耳。

一条1公斤的大鲤鱼,一个3公斤左右的大肘子——这是湖南地区过年的必备年菜,俗称“团年鱼”和“团年肘子”,而“团年”,顾名思义,也就是“团团圆圆又一年,辞旧岁迎新年”之意。湘人嗜辣,在民间,基本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几串风干红辣椒,方便主人每餐烹饪时,好洒上几个辣椒,满足味蕾对“辣”的需求。而这也同样延续到了农历新年的饭桌上。他们说,这是吃香喝辣过好年。

年夜饭,吃的便是个吉祥如意,即要能反映出家里过去一年的喜人收成,又要为来年卯足干劲,因此饭桌上的菜,越大个、越丰盛、越吉利,在湘南等传统风俗习惯较为保留的地区尤为盛行。

辣椒满盆红红火火。

肘子之外,除夕夜还一定会吃鸡、肉、鱼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清炖,顺便加些党参、枸杞、天麻之类的药材,要选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有的家里还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此外还有当地日渐盛行的大羊肉火锅,图的便是个热闹;至于凉菜、炒菜和点心,特色其实已经并不明显了。

凉菜和烧菜,脱不了的还是个“辣”字:拿红辣椒和剁辣椒炒腊肉、腊肠、圆子、腊牛肉,拿香菜和辣椒拌腊鱼肉、猪耳朵,再加上几种蔬菜——必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年和和气气,事业欣欣向荣。这满满当当地拼成一桌,湖南人的年夜饭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八

今年的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是一个包饺子、吃饺子和赛龙舟的节日。我今天收获了很多!今天,我学会了包好吃的粽子。

早上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冲进厨房,因为今天妈妈会教我怎么做粽子。我妈见我这么着急,对我很无语,但还是教我做粽子。

首先我妈让我把我准备好的竹叶洗了,就好了。然后我妈拿出一大包糯米,几碗红豆,几碗去皮的花生。分开洗,同时倒入大一点的盘子里。然后,我和妈妈每人手里拿着一双筷子,在盘子里不停地搅拌。筷子不时在盘子上敲打,像有节奏的音乐。当搅拌几乎均匀时,“音乐”的声音就停止了。然后准备去主题一——做粽子。我深呼吸热身。再看看妈妈,妈妈已经开始走自己的路了。我也开始了。我先拿出三片竹叶,用勺子放在中间,然后用勺子把竹叶做成长方体,再用勺子把中间挖空一半深,然后在挖空的地方放一块肉,再用勺子在肉上盖一些食物,然后做成一个轻微的梯形。再包起来,然后用绳子绑好。终于,震撼的时刻到来了。看着我包的各种形式的粽子,再看着妈妈包的那么漂亮的粽子,我就忍不住笑了。一个粽子在锅里蒸。我开始紧张了。良久,粽子熟了。我看着包里的粽子,欣喜若狂。粽子的叶子干净、发光、清爽。现在我们可以进入主题二——吃粽子。吃一口,糯米软而有弹性,真的很好吃。连我妈都要夸我收拾的好。我点点头,一边享受我的胜利。

虽然没有看到盛大的龙舟比赛现场,但还是能尝到粽子。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九

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就特别多。你知道东北春节风俗吗?今天本站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东北春节风俗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赶年集,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

春联。

)、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祭神祭祖。

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1、饺子。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2、腌腊肉。

腊肉在成都年夜饭里的地位可绝对不低于任何一样肉类制品。一般是由猪肉经过盐浸渍数日,而后经过柏树枝条树叶熏烤和晾干,最独特的就是烟熏香的美味。

3、馒头。

对于北方人来说,馒头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过年蒸的馒头与平时蒸的馒头有所不同,里面有很多说道,过年蒸馒头的面发酵得越好,就预示着来年的日子越红火,“发面”的“发”意喻“发财”、“蒸”象征生活“蒸蒸日上”。

4、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5、鱼。

鱼也是年夜饭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一点,寓意着“年年有余”。在银川,清炖鲫鱼和红烧鲤鱼是年夜饭桌上的常见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鱼一定要在宰杀之后放置2~6小时烹饪。在做红烧鲤鱼时,放些豆瓣酱,鱼肉会很入味。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

今年我们回爸爸老家过年,爸爸的老家在山西。这是我第一次回北方过年,在那,最有意思就是放各种各样的花炮。更加神奇的是,这些花炮竟然都是产自妈妈的老家湖南。

飞碟炮。

爸爸一共给我买了五盒飞碟炮。一开始看到时,我觉得很奇怪,这飞碟炮很像秦始皇时代的石盘。等爸爸点燃导火线,我想靠近时,只见飞碟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随着“咻”的一声,飞碟斜着飞向了车库,竟然把车库门牌炸黑了,只留了一个螺旋桨掉了下来。真是太好玩了!接着我也放了一个,我放的和爸爸的不一样。随着“噼里啪啦咻咻咻”的声音,只见飞碟冲向天空,飞到了云层中,又听见“啪”的一声,飞碟像花朵一样绽开了,真是壮观极了!

二踢脚。

接着,二踢脚登场了。爸爸把它放在远处,让我去点。我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导火线,“嗖”的一声,吓得我往回跑。爸爸连忙捂住了我的耳朵。只听见“嘭―-”的一声,二踢脚变成了一团火焰。顿时,烟雾弥漫,就像太阳爆炸一样。我刚想走近,爸爸把我拽了回来。又听见“砰――”的一声,火焰又出现了。这下烟雾更大了,连旁边的车子都看不清了!真是震耳欲聋,威力无穷,难怪叫“二踢脚”呢!

拳皇响。

小不点拳皇响是我随身携带的,我走到哪都带着它。别看它小,它的威力可大着呢!我把它点着扔进了一个塑料瓶里,再把盖子轻轻盖上去,然后赶快逃走。过了一会儿,只听见“砰”的一声,盖子不见了。“嗖”的一声,盖子飞向了天空,我想抓也抓不住。我往塑料瓶里一看,瓶底炸得乌漆麻黑,还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烟味。

爸爸的老家室内有暖气,可室外除了冷还是冷,去哪儿都不方便。还好有这些花炮陪着我,给我的山西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一

回到湖南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朋友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二

湖南的小吃是臭豆腐,它可好吃了。

它闻起来臭,看起来黑黑的,像烧焦了一样,可吃起来美味无比,辣辣的很爽。美味从里到外溢出来。

为什么湖南的臭豆腐比别的地方的臭豆腐好吃呢?原来,湖南臭豆腐里里外外香味很平均,别的地方只有外面一层好吃。

温州的臭豆腐有汤,但要加上了调料才会辣,湖南的臭豆腐你要辣,他就给你辣的,不用加上调料,因为它的汤是辣的,所以就是辣的了。

这就是湖南的臭豆腐,下次你到了湖南,就一定要去买臭豆腐吃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三

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春节也不例外。你知道温州春节风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温州春节风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拜年的纸蓬包。

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每逢春节,买红包的人特多。从十二月二十起,没晚9时后,店员们就忙着包红包到深夜,每人还能吃上一碗芥菜炒年糕当夜餐。

打开门炮、关门炮。

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掸新。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春联。

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冬至吃汤圆。

冬至称“至日”,俗称“冬节”。这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或麻糍。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而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俗称“擂麻糍”。吃麻糍、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喜庆,民间有“吃了冬至丸,就算长一岁”的说法。

晒酱油肉和鳗鲞。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捣年糕。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分岁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

1、大龙湫。

雁荡山上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变幻多姿,蔚为壮观,令人叫绝。瀑布迷人,水潭很清澈。看着水花四溅和清澈的潭水,是一种净化心灵的享受。

走进大龙湫。

灵峰、灵岩和大龙湫又被称为“雁荡三绝”,大龙湫在三绝中又被认为是独占鳌头。南宋楼钥有诗云:“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攻瑰集·大龙湫》)可见在宋代,大龙湫便已扬四海。此区位于雁荡山中部偏西,旧称于“西内谷”以奇峰、巨嶂、飞瀑取胜。高耸天际的芙蓉峰,变态无穷的剪刀峰,雄伟如屏的连云嶂,云雨漠漠的经行峡,谷幽潭深的筋竹涧,皆为胜境。被誉为“天下第一瀑”的大龙湫,、变幻多姿,蔚为壮观,更是令人叫绝。

景点类型:瀑布。

最佳季节:6月-8月最佳。

建议游玩:2小时。

门票:50元。

开放时间:08:00~18:00。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雁荡山景区。

2、龙湾潭。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永嘉县东南部,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风景区上游。公园境内山峦叠嶂、奇峰异岩,飞瀑碧潭、溪流纷争,风景资源十分丰富。有各类自然景观51处,汇集瀑、潭、涧、湖、峰、石为一体。天下一绝“七折瀑”,在龙湾潭背上,七潭七瀑相连,飞瀑碧潭,蔚为壮观;天下独秀“天柱岩”,在龙湾潭左侧,有一单体岩柱,形似擎天一柱。公园内新建成的千米悬崖栈道和空中玻璃观光平台堪称中国第一。站在300多米的高空,脚下是悬空的玻璃,在心惊肉跳的刺激之余,眺望龙湾潭全景,真是美不胜收。

景点类型:公园。

建议游玩:2-3小时。

门票:70元/人。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四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时期,有多年的历史。每年五月初五,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明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决定今天做粽子。母亲先买了优质大米、蚕豆、红豆、花生、蜜枣、粽子叶。首先,将蚕豆、红豆、花生提前浸泡,有利于蒸煮。然后把粽子叶泡在水里。妈妈说:叶子泡泡会很新鲜。母亲剪掉了叶子的两端,挑出不好的。然后,开始打包。取两三片粽子叶组成漏斗,取一颗花生堵住漏斗口,然后将大米、蚕豆、红豆、花生、蜜枣放入叶子中,再将头部包裹,防止大米漏出,最后用线将粽子绑紧。这样的粽子是包着的。看到我妈那么会包装,我很羡慕,对我妈说:“妈,你教教我吧!”妈妈笑着点点头。

我赶紧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我妈旁边,跟着我妈学:我先把粽子叶围成漏斗状,然后慌慌张张地往里面放米饭等东西。当我用粽子叶把它们包起来的时候,它们从漏斗下面跳了出来。“傻孩子,别用花生塞嘴。”我仔细看了看,唉,都怪我粗心。让我们重新开始。我拿起两块粽子组成一个漏斗。我先用花生堵住下面的嘴,然后用什么东西塞住。最后我在上面放了一个蜜枣,开始用粽子把它包紧。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绑好。我满心欢喜,骄傲地拿给妈妈看,却砰的一声打开了,饭撒了一地。妈妈说:“你太散漫了。一定要系好绳子。”我又捡了两片粽子叶,重新包好。这次我认真掌握了做粽子的要点:围漏斗、堵洞、填东西、包紧、扎牢。一个完美的粽子被包好了。就这样,一,二,三...直到包装完成。

最后我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了。几个小时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从锅里出来了。我在吃自己包的粽子,心情好极了!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五

11月29日上午,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我们小主人报怀化新闻学校的小记者、小学员们坐着怀化工业园派来的大巴高高兴兴地来到了位于中方县城附近的怀化工业园参观。

大巴在怀化工业园办公大楼前停了下来,我们下了车,排着队进了大楼第三层的会议室。一位叔叔为我们讲解了怀化工业园的发展概况,接着我们又观看了一部宣传短片。听了讲解、看了短片,我才知道原来怀化还有水果之乡、药材之乡、木材之乡的美誉,还有那么多现代化的大企业、大工厂,我真为我们怀化而骄傲。后来,解说员叔叔又一一回答了我们的提问,然后就带着我们来到了“汇源”果汁加工厂。

一进工厂,我们立刻被那巨大的机器吸引住了,只见许许多多的桔子被传送带源源不断的送进机器里,经过“泡、洗、刷、榨”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先前一个个黄澄澄的桔子就变成了美味可口的浓缩果汁了。

参观完“汇源”果汁加工厂,我们又来到了泰格林造纸厂。据说这家工厂在怀化投资了43.5亿元人民币。在工厂大门的外面,我们看见接二连三地不断有运木大卡车开进来,下了一个斜坡后,可以看见堆积如山的木料,我想:如果那些木头可以一层层往上堆的话,应该有十八层楼那么高吧。更令我吃惊的是:这家庞大的工厂竟然只有200名工人。当我们走进工厂车间,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宽大的厂房里只有三、四名工人正盯着各种机器在工作,完全是自动化的,车间主任告诉我们:这里的许多工作都是机器来完成的。

我真没想到我们怀化还有这么现代化的大工厂,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加油!新世纪的生力军。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六

湖南人过年,要先从除夕说起了,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初一早上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有糯米、纱布,还有特地从湖南带来的酒药子,这性质与咱们所有的发酵用的酵母类似。

湖南过年时还有吃腊肉的传统,不过与四川人吃蒸腊肉不一样,湖南人喜欢把腊肉与香豆干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有时候,也会用冬笋与腊肉一起炒,这样在咸香之外还会有一种清鲜的`感觉。

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等等。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文档为doc格式。

湖南春节的风俗汇总篇十七

今天晚上,妈妈请我和我的好伙伴“泰山”一起去湖南好人家吃饭。别看他地方小,店面不起眼,但是每次去总是人满为患。因为他里面的菜又香又嫩又辣,怎么都吃不腻。下了车,我和“泰山”疯狂地跑过去,看看楼下已经座无虚席。只好到楼上找位子。一跑到楼上就看见一张空桌子仿佛在说“过来吧,过来吧!”

我熟练的点了我最喜爱吃的:小炒牛肉、小青菜、水蒸蛋、剁椒鱼头和香菇排骨,还特地嘱咐服务员阿姨小炒牛肉少放辣,不要放香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剁椒鱼头,因为它的'肉非常好吃,又辣又爽。过啦一会儿,只见服务员阿姨把一打热乎乎的饭端了上来。我和“泰山”争先恐后的把饭往自己碗里塞。我们用勺子一勺一勺的捞水蒸蛋和小炒牛肉,放到自己碗里。我们仨每人吃了整整两碗热乎乎的饭,个个吃的站都站不起来,肚子都像西瓜一样。

这就是柯桥的一大美食。下次你到柯桥来,也不妨去试吃一下――湖南好人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