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看图范文(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32:45 页码:14
2023年看图范文(精选19篇)
2023-11-12 13:32:45    小编:ZTFB

当我们遇到挑战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总结需要遵循逻辑结构,根据时间或主题进行组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灵感。

看图篇一

1.由图入手,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要把会看图、看懂图意作为初步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先学文再看图,会导致学生形成观察惰性,会看图、看懂图意的核心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艰苦的岁月》这幅图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先认识画面上是一老一少红军战士在战斗间隙吹笛、听笛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对局部作细致观察,可按人物的衣着、形体、面容、动作、表情等几个层次进行观察。要注意启发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握画面主要内容。在指导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课文作者的叙述顺序,利于学生学文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图文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看图学文要图文对照,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优势,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上的某部分画的是什么,然后引导他们品读课文中描述这一部分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画面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的。这样将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对照着学习、思考,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比如,课文的标题是“艰苦的岁月”,可紧扣题目让学生找一找画面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当年环境的“艰苦”,再读一读课文,看作者又是如何来描写“艰苦”的。

3.据图联想,发展思维。要用文字准确、生动地描述一幅图画内容,除了细心观察外,还必须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课文中的第3自然段;“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第4自然段:“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这些都是课文作者根据图意展开的合理想象,这样,就使“文”显得更丰富、更有情趣。学习了作者的这些联想,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据图想象:小红军听到笛声,“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他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养成乐观向上的品质。

看图篇二

要明确目标根据画面,应先指导学生从整体看,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或有什么),在干什么之类的内容。多幅图的,要看有几幅图,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奠定基础。

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统编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温暖》可分两个层次进行看图训练。其一,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答出“周总理和清洁工人”“在马路上谈话”,就应属达标。至于谈些什么之类深层次的内容,应该在学文中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解决;其二,通过理解文题“温暖”的意思,进一步指导看图。思考图中是什么时间,与文题“温暖”有什么关系?注意不要马上“揭底”,要带着悬念去指导学文。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文前指导看图时间不能过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教师就应立即转入学文,学文中再加深理解。老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万不可引导学生一次性把图‘看透看懂”,更忌放纵学生离开课文内容漫无边际地去想像,去争议,致使学生思维混乱,造成教学耗时低效。

讲读课文,在对重点句段、中心句段的理解过程中,需要再一次指导看图,图文并重地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句段,抽象生僻的词语,也可以通过再次指导看图去感知形象,减小理解难度。

这里对老师的要求是:要把握好指导看图的契机。思考题指向要明确,指导看的部位要确切。对学生的要求是:看得细致,想得充分,说得到位。总之,要做到图文并重,把图看明白,把意思说明白。

还以《温暖》一课为例。这课讲的是敬爱的周总理亲切问候一位普通清洁工人的感人情景,歌颂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周总理和清洁工人亲切握手、谈话的场面,是中心句段,重点句段。要按由人物到景物、由近及远的顺序指导学生仔细有序地去观察,充分合理地去想象,入情入境地去表达。要通过引导观察、提示想像、表达交流三个训练层次,使学生观察想像到:近处,周总理面带笑容,双手紧紧握着清洁工人的'手;远处,人民大会堂里还亮着灯,门口停着周总理的汽车,司机(或警卫员)在车边等着周总理。路上没有别人,树上有几片黄叶落下,说明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训练学生能结合书上的语言表达出:周总理又整整工作了一夜,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扫街道。他走过去,双手紧紧地握住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这里对“远处、走过来、紧紧握妆等词语和“同志,辛苦了,人民感谢你”这句话的理解,要通过图文结合去处理,训练到位。使学生观有所感,读有所思,情景交融,受到教育。还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秋风、落叶、深秋、清晨的景色,体会周总理“给人民带来春天般温暖”的作用,理解用“温暖”命题之巧处。

学文后指导看图,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看图方法。知道这篇看图学文,看图是怎么看的;如果不受课文约束,还可以怎么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看图说话、写话能力。

总之,“看图学文”从阅读角度讲,是给学生学习课文搭的过渡性桥梁,在学文前和学文中都应该注意指导看图;从作文角度讲,是给学生看图说话、写活树立的样板,应该在学文后总结并延伸看图方法,为作文打好基础。“看图学文”绝不可以只在学文前注意指导看图,并把看图教学任务“完成”,学文中和学文后不再涉猎。这种“两层皮”的教法,有悖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目的要求。

看图篇三

一天,小猴子提着一篮子的桃子去奶奶家玩。

小猴子一边走着一边哼着歌。正走着走着,哎呀,小猴子摔倒了,篮子也摔到了一边,篮子里的桃子全都掉了出来。

小猴子急忙爬起来,看了看,原来自己被一个移开的井盖绊倒的。小猴子赶紧的把井盖盖好了。

小猴子蹲下来,把桃子一个一个的捡起来放进篮子里,继续向奶奶家走去。

小猴子是好样的!

看图篇四

[内容]。

小学教材中的看图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的重要凭借,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语言的重要依托。因此,“学文”固然重要,但“看图”也不可忽视。那么,如何加强“看图”教学以促进学文呢?笔者认为:一般地讲,应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去指导看图,去理解图意,使图文并重。完成“看图学文”的教学任务。

一、学文前指导看图,要明确目标根据画面,应先指导学生从整体看,了解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或有什么),在干什么之类的内容。多幅图的,要看有几幅图,主要内容是什么,为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奠定基础。

如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六年制小语统编教材第三册第二课《温暖》可分两个层次进行看图训练。其一,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答出“周总理和清洁工人”“在马路上谈话”,就应属达标。至于谈些什么之类深层次的内容,应该在学文中再次指导学生看图解决;其二,通过理解文题“温暖”的意思,进一步指导看图。思考图中是什么时间,与文题“温暖”有什么关系?注意不要马上“揭底”,要带着悬念去指导学文。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文前指导看图时间不能过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教师就应立即转入学文,学文中再加深理解。老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万不可引导学生一次性把图‘看透看懂”,更忌放纵学生离开课文内容漫无边际地去想像,去争议,致使学生思维混乱,造成教学耗时低效。

讲读课文,在对重点句段、中心句段的理解过程中,需要再一次指导看图,图文并重地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句段,抽象生僻的词语,也可以通过再次指导看图去感知形象,减小理解难度。

这里对老师的要求是:要把握好指导看图的契机。思考题指向要明确,指导看的'部位要确切。对学生的要求是:看得细致,想得充分,说得到位。总之,要做到图文并重,把图看明白,把意思说明白。

[1][2]。

看图篇五

(3)重点描写老鹰、母鸡和小鸡的动作及表情。

(1)值日的任务是怎样安排的?大家是怎么分工合作的?结果怎样?

(2)要仔细观察,结合自己做值日的经历,有条理的写出值日的过程。特别要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反应小朋友爱劳动的好品质。

分配、七手八脚、使劲、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一尘不染、齐心协力。

(1)图中一家人分别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最重要的是哪一步?

(2)把包饺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怎么做”写详细。

面粉、温水、搅拌、麻利、光滑、摊、对折、香喷喷、迫不及待。

(1)乌龟兄弟长得什么样子?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2)围绕“可爱”两个字,来描写乌龟兄弟,描写它们可爱的外形,可爱的动作,写写它们通人性的地方。

椭圆形、又扁又宽、忽闪忽闪、懒洋洋、四脚朝天、亲密散步。

(1)将三幅画连贯起来,想想这场雷雨是怎么下的。

(2)在每一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3)观察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一场雷雨。

六月天、说变就变、滚滚乌云、狂风大作、无比宽大、珠帘、断线、珍珠、空气清新。

(2)重点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和耐寒实例,注意文章的通顺。

生命力、墨绿、貌不惊人、惊讶、淡淡清香、陶醉、解渴、神奇、默默。

(1)图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原因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花猫落水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好朋友、蹦蹦跳跳、玩耍、大鲤鱼、馋嘴、跺脚、挣扎、气喘吁吁、脱险。

(1)小白兔遇到了什么事情,是谁帮助了它?是怎么帮助的?

(2)大灰狼的下场是怎么样的?

(3)根据图画,把大象伯伯解救小白兔和惩治大灰狼的过程写清楚,写生动。

撒腿就跑、紧追不放、轻松、可怜巴巴、蹿、甩、掉进、吞没。

看图篇六

但是家里却一个亲人也没有,我想去老奶奶家照顾她。

连忙说感谢我的话还不住地问我冷不冷是不是喝水。我说:“照顾老奶奶是我们小学生应该做的呀老奶奶不要太客气!”

子,是不是很冷?你辛苦了!”我笑着说:“一点儿也不冷。”老奶奶眼里含着泪水,说:“谢谢你啊,孩子!”我的心里高兴的像吃了蜜一样甜,感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看图篇七

1、使学生掌握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练习说好话、写好话。

1、会用一定的观察方法(从上到下)观察图片上的内容。

2、能用通顺、流利的语言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述出来。

3、能把图片上的内容用一段话写下来。

一、导课。

孩子们,今天我们班不但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还来了一个神秘的`小客人呢。你们瞧,她来了。这位可爱的小仙女给了蒙老师许多红苹果,准备奖给这节课表现很棒的小朋友哦。

二、比一比。

小仙女用小魔仙棒一挥,两个句子宝宝就变了模样,请小朋友来读一读,比一比。(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谁来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生交流)。

是呀,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小仙女的办法把句子宝宝变得更加可爱。

三、看图说话。

1、下面蒙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要求。

3、指名说是什么季节。(贴板书)。

4、这是一幅秋天的图,多美啊!画上有什么?(有云,有树,有小草)。

5、刚才我们说了图上有什么,可是图上景物不只一种,在说话写话时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按什么顺序呢?可以按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说。我们就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说说这幅图吧!

6、我们先来说说云吧。哪个小朋友能像小仙女一样帮云宝宝变个魔术呢?

7、云宝宝在你们的帮助下变得可美了,树哥哥、树姐姐们看你们这么能干,也想考考。

文档为doc格式。

看图篇八

[内容]。

统编六年制小语第二册第二单元课文,是由四篇看图学文组成的。其特点是,图文并茂且两者结合得非常紧密。现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谈谈如何以基础训练为主线,突破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可出示幻灯或挂图设问:1.请小朋友依次看三幅图,再各用一句话把图上的意思概括出来。2.请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又如教《司马光》第四段时,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仔细看图,说说这样危急的时候,除司马光外,别的小朋友都表现得怎样?2.课文第几段是写这些小朋友的?“别的小朋友”在这幅图上是指哪几个小朋友?3.这一段讲别的小朋友都怎么啦?“慌”是什么意思?从图上你是怎么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课文里又是怎样写别的小朋友都慌了?4.朗读这一段,要读出小朋友惊慌的样子。

从上述两个教学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采取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加深理解图意,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达到了学文的目的。

二、词、句训练词句训练是看图学文的重点之一。对此,本组课文后面的作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安排了这方面的训练。教学中,我们要把词句训练放到具体的语文环境中进行,并与仔细看图结合起来。

又如理解《乌鸦喝水》中“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这句话时,我们可先出示“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与之比较,设问: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个什么词?课文为什么要用第2句?再此基础上,可再用实物演示: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让学生体会“渐渐”的意思,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再如教《司马光》第五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举”、“使劲”和“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缸”的意思。教学中,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1.课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2.“举”是什么意思?谁能把这个动作做给大家看一看?如果把“举”换成“拿”好不好?为什么?3.“使劲”是什么意思?请做一个“使劲砸”的动作。

[1][2]。

看图篇九

郭沫若同志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目标的变化,与时俱进而产生的必然要求。根据新大纲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我在人教版第四册第八课看图学文《难忘的泼水节》中进行了一次开放式教学尝试,完全摒弃了教师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读文,在图文中探究发现,从而“自得”。

首先,我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挂出一幅彩图,故意设疑:这幅图你们在哪里看到过?因为不少同学都翻阅过课本,很容易知道这是第八课的插图。然后,拿出一些“学习星”、“小问号”等奖励性道具,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励学生:“大学看图读文,然后,老师看哪些同学的收获多,哪个组得到的学习星、小问号多?”学生听后笑逐颜开,马上投入到学习之中,他们一边仔细看图,一边认真读文;一会儿勾勾画画,一会儿同桌商讨;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琅琅有声。有的同学抬头看到教师微笑着注视自己,越发劲头十足,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老师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气,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

在汇报读后收获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个学生率先说:“我知道了傣族人过泼水节”,我相机板书:泼水节。一石激起千层浪:“跟我们汉族过春节一样,傣族的泼水节也很热闹”“泼水节也是一年一次”……围绕这个问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傣族人的服饰、泼水节的时间、傣族人怎样过泼水节,这一次的泼水节是哪一年……大家说自己的发现,讲这一发现的依据,并理解了“火红火红、一年一度”等词语。有的学生说:“我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不同寻常,因为这一年周总理也来过泼水节。”我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温暖》、《补丁》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同学们说说图中哪位是周总理,结果同学们纷纷指图,我则要求不能简单地一指了事,必须用一定的方法介绍人物,让别人一听就明白,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穿着,有的说身材,有的说动作,还有的从脸上的表情来叙述。我――肯定了同学们能从不同侧面介绍周总理,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介绍人物的方法,再请他们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来连贯地介绍一下周总理,学生说得有条理、又完整。大家还从周总理高兴的神情想象他的内心世界,从傣族人民簇拥着周总理那热烈的场面体会到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人民爱戴月总理。同学们从图中、文中受到这欢乐气氛的感染,也不禁“欢呼”“笑容满面”,不仅理解了“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等词,还在朗读中很自然地读出重音,读出语气,更深切地体会了感情,朗读富有感染力。

可以说,没有了老师问题的设置,没有了串问串答,没有了琐碎分析,学生反而看得更细致,读得更认真,感情体会得更真切。课堂真正成了一池活水,一池沸腾的水。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个学生说:为什么课文第七、八段写了两次“1961年的泼水节”,我没有直接回答,先大力肯定他爱钻研,会提问题,然后让同学们为他解答。大家都想当这个小“先生”,一个个同学从不同方面表述,有的认为写两次“1961年的泼水节”不是重复,而是强调,突出了题目中的“难忘”;有的从朗读中体会到这样写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还有的认为最后两节这样写读起来顺口一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体验感情,培养了语感。在质疑环节中,还有学生提出图中也有和课文描写不一致的地方,课文说:“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可是图上周总理并没有拿树枝。我也充分肯定了他这种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的品质,表扬他认真看图、读文的学习作风。

这次开放式教学的尝试,从教学效果来看是较成功的: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

[1][2]。

看图篇十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论文:看图学文如何教教学体会,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如何使用好看图学文这种教材,使学生在看图和学文的过程中,既学得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看图学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第三步,用得到的方法再回到看图,用以指导观察实践,增强对图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下面以《燕子》这课为例,试谈具体教法。

第一步:各观所见,自我感受。

观察是在大脑神经参与下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动。由于感觉器官素质的差异、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虽是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学生观察图画,应该允许他们这样观察,这样想象,也应该允许学生那样观察,那样想象,这样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如果教师一步一步地牵着学生走,把课文的全部内容,硬是要他们看出来,照书上的话一句一句地讲出来,这样做显然是不妥当的。这不但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学文也十分不利。课文里的话,学生已经都讲出来,看图后再去学文,前后重复,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这一步可本着“各观所见,自我感受”的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就拿《燕子》这课来说,开始不妨要学生看看图上都画的什么,这些东西(燕子、青草、野花、柳树、稻田、湖水等)都处于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变化,等等,要他们各观所见,培养他们的能力。

当学生观察到春季大自然的变化时,可以再追问一下:你们看到春天里万物都在变化,有什么想法或感触?这时可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的题目《燕子》,看看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时的形态特点,把燕子的“来”“飞”和大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抓住题目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既指给学生思路,又不拘于书上文字的框框,要学生各观所见,各谈自我感受,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步: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这一步的图文对照,可分为文对照图和图对照文两个方面。

文对照图:

(一)不懂的词语,如《燕子》这课中的“光彩夺目”等,可指导学生看图,观察图中形象进行理解。

(二)学生能够理解,但对文字的意境体会不深,如本课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这两个句子中的“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和“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仔细地看图,通过看图,体会文字的意境,加深理解。

图对照文:

(一)文中有些描述,图中本来就有,而学生看图时容易马虎过去,或观察得不细。如《燕子》这课中的“微风”“阳光”“天空”等,教师可进一步指导他们认真地看图,培养他们细心观察图的能力和写真情实感的文风。

(二)对课文中作者的想象成分,而学生看图时根本不曾想到的,如本课中的“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这两个句子中“蒙蒙的细雨”和“唧唧地叫着”,都是作者想象的成分,从图中观察不到。读这些句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再次看图,使他们从图的意境中体会到图外的图画和图中真实生活的情与景,从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抓住图外联想理解课文能力。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这一步,是学生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看图学文活动,这一步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议、看,对学生在读、思、议、看中有些把握不了的词、句、段、篇中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以恰当的讲解和必要的双基训练,切不可不闻不问,放弃主导作用。

第三步:文中学法,指导实践。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文的时候,当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后,还要指导他们通过分析概括,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用这个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如教学《燕子》这篇课文,应该指导学生从“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因而“活泼机灵”,抽象出这是作者抓住燕子的色彩、动作和它的外形特点观察燕子的。从“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和“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抽象出这是作者抓住燕子的活动特点观察燕子的,同时从燕子从南方“赶来”等一系列活动与“微风”“阳光”“稻田”“柳树”“湖面”等相联系的描写,可以抽象出作者是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观察事物的,因而才具体写出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作者抓住燕子的色彩、动作和它的外形特点观察燕子,抓住燕子的活动特点观察燕子,抓住燕子的动态和大自然的静态、动静相联系相结合地观察事物,这就是从课文中抽象出来的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学生抽象出这些方法后,看图学文教学就应该转入再次观察本课的图画,运用学到本课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从而加深他们对图画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此外,为了使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课堂上或课后还可以布置一些观察性的作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如果图文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那么“看图学文”就徒有其名而无实,教师必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看图篇十一

星期天下午,我去公园的草地上玩。

到了公园,我三两步就跳上了绿草地,刚要坐上去,突然听到:“等等,等等!”我环顾四周,除了一群正在踢足球的男孩,没有别人。

“谁?谁在说话?”我疑惑地问。

“是我,小草。”那个声音说。

我低头一看,果然,一棵小草正向我摇来。我仔细一看,真的看到了一个青涩的孩子,还是个小女孩。我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问:“你刚才为什么让我等?”

小草说:“如今,人类简直太残忍了。看看那些男孩,他们不是在水泥地上踢足球,而是在草地上玩耍。一个在我们身上滚动的足球,对你们人类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我们小草来说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如果我刚才没有拦住你,让你坐下,我们就完了!”

我第一次为自己和全人类感到羞耻。

“对不起,我们不应该践踏草坪,伤害你的草。毕竟你们也是千条小命啊!”说这话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代表全人类向草道歉。

“没关系,只要知道,我相信你以后不会伤害我们的。”草说。

我笑了笑,觉得草挺有道理的。

“等等我。”我尽可能快地跑回家。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费尽心思找了一张纸板。在上面,我写了一句话:草也在长。插手想想。然后,我跑到草坪边,把纸板插在旁边。踢足球的男生看到了,耸耸肩就走了。

“谢谢。”草说。

“别这么说。我应该谢谢你。你教会我去关心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我说。

小草笑了,我也笑了,明媚的阳光照在身上,我觉得格外温暖。

看图篇十二

春日迟迟。

风,吹来了远古芳香,带来了久违生机。

压抑许久心灵,在阳光下风里轻轻飞翔。

桃花朵朵,绽开出粉红娇颜。也难怪人们都称美女为“红颜”。桃花,便是花中美女,芳菲怡人。柳条青青,蓬蓬柳絮,在风中盈盈飞荡,散发出悠悠闲情逸致。天上流云朵朵,细看云卷云舒,让人弃俗世杂尘杂念。

田野里,蚕豆开出了蝴蝶般花,油菜献出了最热情笑容,茅针也丛丛竟相生长。一切万物,都在努力地迸发出生命活力。

“春天来了!”我在呐喊:“久违了,春天!”

春,一个多么动听名词。丰子恺在他一篇散文里说过,春是最好听一个词,倘若一个人名字里含有春,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美女。也许说这话太武断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出文人墨客们对春喜爱与眷念!

春风花草香;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碧于天;杏花春雨江南;流水落花春去也……。

春雨,也是一个美妙事物。春雨潺潺,滋润了万千事物,它不似夏雨瓢泼,不似秋雨萧瑟,不似冬雨料峭。它自有自己悠然与恬静,它轻轻地悄悄地落下,梦里花落雨落人皆不知。“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就写出了春雨带给人们恬适。

春风,春花,春草,春光,春雨。一切有关春事物都是这么美好,让人心旷神怡。

我爱春!

看图篇十三

[内容]。

一凭借画面,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低年级看图学文所采用的图一般都很形象具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尽管“图”是静止的画面,但美丽的图画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图入手,指导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客观事物。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词句和具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图意。如《秋天》的插图,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秋景图,可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在学生弄清图上景物后,要求学生具体观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颜色、样子及小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意,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而《温暖》一课的插图,可让学生带着“敬爱的周总理为什么紧紧握住一位清洁工人的手”这一问题,从画面人物入手,观察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态,再观察近处的树枝、落叶、清洁车,远处的.人民大会堂及门前前停放的小轿车,最后引导学生把人物与景物联系起来,展开合理想象,这对发展学生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二、通过朗读,理解语言文字看图学文图文结合,情景交融,教学中可充分发挥朗读的优势组织教学。例如,《秋天》,通过朗读,学生从感情上理解了文字,了解了秋天的特点,而要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指导感情朗读是至关重要的。如感受“秋风扫落叶”的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将“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仍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常与文中“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在水里,有的落在岸边”进行比较,学生懂得了,作者把树叶比作伞,比作运动场,就能突出小动物在秋风扫落叶的时节里,还显得那样有生气、有趣味。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学生很自然地用欢快、喜悦的语气,把小鱼、蚂蚁的欢乐心情朗读出来了。

三、设计练习,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一二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在教学时,须紧密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我在教学《秋天》时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句式练习。一是问学生:把“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下落下来”与“飘下来”中的“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一样不一样”并要求学生仿造句子。二是让学生读一读:“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常”并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学生很快说出了:“树叶落在稻田边,小动物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有的学生还联系下文找出:“有的还落在池塘边,燕子飞来看见了,把它当作催自己到南方去过冬的电报。”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看图篇十四

大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森林图书馆,小动物们来来往往,可热闹了呢!

小兔、小松鼠和小乌龟高兴地来到了图书馆,选了几本书,然后小乌龟和小松鼠就坐在一条板凳上看书,小兔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看书。

小刺猬拿着一本书,轻轻地走到小兔身边,轻轻地问:“你这旁边有人坐吗?”小兔摇摇头说:“没人坐,你坐下吧!”

小刺猬轻轻地坐了下来,过了一小会儿,小兔一下子跳起来,大喊道:“唉哟!我的屁股啊,谁扎了我的屁股啊?真疼啊!”小刺猬的脸“刷”的一下变红了,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一定是我身上的刺儿扎着你了,你没事吧?”小兔一边摇摇头一边摸着受伤的屁股说:“算了,没事!”。小刺猬低下头想了想,说:“我想到啦,我们背对背坐,不就没事了吗!”说完,小刺猬就和小兔换了个姿势重新坐下。可好景不长,小兔又大喊道:“唉哟!我的背,好疼呀,好疼呀!”小刺猬知道又是自己的刺儿扎着小兔了,实在很难为情,说:“对不起,小兔,我不能再这样看书了,你会被我扎坏的,我还是回家看电视吧!”

小乌龟听见了,赶紧站起来说:“小刺猬你别走,我有像盾牌一样坚硬的壳,不怕你身上尖硬的`刺,我跟你坐吧!”小兔子揉揉身上被扎的地方,摸摸脑袋,说:“我怎么没想到呢!”

就这样,小兔和小松鼠坐在了一起,小乌龟和小刺猬坐在了一起。图书馆里安静了下来,他们都拿着自己喜欢的书有滋有味地看了起来。

看图篇十五

一凭借画面,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低年级看图学文所采用的图一般都很形象具体,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尽管“图”是静止的画面,但美丽的图画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图入手,指导学生通过看图,了解客观事物。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用恰当的词句和具有个性的语言表达图意。如《秋天》的插图,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秋景图,可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在学生弄清图上景物后,要求学生具体观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颜色、样子及小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意,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而《温暖》一课的插图,可让学生带着“敬爱的周总理为什么紧紧握住一位清洁工人的'手”这一问题,从画面人物入手,观察他们的衣着、动作、神态,再观察近处的树枝、落叶、清洁车,远处的人民大会堂及门前前停放的小轿车,最后引导学生把人物与景物联系起来,展开合理想象,这对发展学生语言是大有裨益的。

二、通过朗读,理解语言文字看图学文图文结合,情景交融,教学中可充分发挥朗读的优势组织教学。例如,《秋天》,通过朗读,学生从感情上理解了文字,了解了秋天的特点,而要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指导感情朗读是至关重要的。如感受“秋风扫落叶”的景象,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将“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仍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常与文中“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在水里,有的落在岸边”进行比较,学生懂得了,作者把树叶比作伞,比作运动场,就能突出小动物在秋风扫落叶的时节里,还显得那样有生气、有趣味。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学生很自然地用欢快、喜悦的语气,把小鱼、蚂蚁的欢乐心情朗读出来了。

三、设计练习,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一二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在教学时,须紧密结合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水平,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我在教学《秋天》时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句式练习。一是问学生:把“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下落下来”与“飘下来”中的“一片一片”换成“一片片”行不行?“落下来”与“飘下来”一样不一样”并要求学生仿造句子。二是让学生读一读:“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常”并说说树叶落在什么地方?小动物怎么样?学生很快说出了:“树叶落在稻田边,小动物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有的学生还联系下文找出:“有的还落在池塘边,燕子飞来看见了,把它当作催自己到南方去过冬的电报。”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看图篇十六

[内容]。

“看图学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课型,它由图和文两部分有机构成。主要是通过仔细看图帮助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图意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因此,此类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应有别于“看图说话”。在教学程序上应先“看图”再“学文”,然后图文对照,优势互补,以提高看图学文的效果。如果程序搞反了,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阻碍对相应课文的理解。根据上述己见,本文就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看图学文”《艰苦的岁月》提出两点教学建议。

一、突出“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1.由图入手,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要把会看图、看懂图意作为初步要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文。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先学文再看图,会导致学生形成观察惰性,会看图、看懂图意的核心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艰苦的岁月》这幅图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先认识画面上是一老一少红军战士在战斗间隙吹笛、听笛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对局部作细致观察,可按人物的衣着、形体、面容、动作、表情等几个层次进行观察。要注意启发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握画面主要内容。在指导观察图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课文作者的叙述顺序,利于学生学文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图文对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看图学文要图文对照,充分发挥图文互补的优势,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上的某部分画的是什么,然后引导他们品读课文中描述这一部分的段落,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画面具体形象地描述出来的。这样将图文一部分一部分地对照着学习、思考,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比如,课文的标题是“艰苦的岁月”,可紧扣题目让学生找一找画面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当年环境的“艰苦”,再读一读课文,看作者又是如何来描写“艰苦”的。

3.据图联想,发展思维。要用文字准确、生动地描述一幅图画内容,除了细心观察外,还必须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如课文中的第3自然段;“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第4自然段:“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这些都是课文作者根据图意展开的合理想象,这样,就使“文”显得更丰富、更有情趣。学习了作者的这些联想,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据图想象:小红军听到笛声,“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他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从而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养成乐观向上的品质。

二、突出课文的写作特点“看图学文”《艰苦的岁月》的“文”有什么特点呢?描写具体、想象合情合理是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教学中,不能把这一特点简单地抄给学生,而应该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认识这一特点,学到写作方法。

比如,教师可先把第2自然段中描写老红军外貌和神态的内容概括为“老红军很瘦,却很精神”,继之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生动地描写“消瘦”和突出“很精神”的。通过学生的阅读比较,教师加以恰当点拨,就能使学生悟出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各自的好处,并把这种具体描写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又如,认识本文想象的合理性,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第1自然段中,作者由塑像背景及人物身上的光与影,想象出时间是在黄昏;由红军坐的石墩、土堆想象出地点是在山坡上;由特定的时间、地点想象出周围一片寂静;由寂静的环境及红军的情态想象出笛声的悠扬。这一切的描写显得既合情又合理。

再比如,在第3自然段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以下词句:“这位老红军,很可能原来是个长工;小红军呢,也许原来是个放牛娃。”去掉加点的字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想想为什么要加这几个字词,进而认识到:作文应有联想或想象,但一定要合情合理。

看图篇十七

星期六的晚上,三毛的.爸爸来到房间,房间里一个人影也没有,只见桌上乱七八糟的,再仔细一看,作文也没有写完。老爸立刻火冒三丈,自言自语道:“这孩子也真是的,作文一个字也没动,是打游戏了?还是看电视了?”

突然,只听隔壁房间里传来阵阵电视机的声音,“咦?奇怪,那个房间的电视怎么开着?不会是三毛吧,这孩子自觉性可真差……”爸爸喃喃自语。推开隔壁房间的门,不出所料,三毛正在兴致勃勃地看电视呢,还时不时笑出声来,真是乐开了花。

爸爸大吼一声:“你在干什么?”

“我在看……”

“看电视对吧?”

“我没有。”

“还说没有,”爸爸发疯似的吼道,“你这是找死啊”。

爸爸二话不说,上去就打。这时,三毛泪流满面地说:“我是在看这个。”三毛指了指电视。只见电视上清清楚楚地显示8个乌黑的大字:名师写作辅导课堂。

爸爸看着这八个大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情况?”听了三毛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爸爸连忙说:“对不起,儿子,我错了。”

看图篇十八

2、学习有顺序地叙述画面内容的方法。

3、培养连词成句的能力。

教学程序。

(二)引导学生读图:

1、引导学生先看图画的背景内容:天空、白云、小鸟、树林、草地、花朵、蜜蜂。让学生有顺序地把这些内容观察一遍。

2、引导学生再看图画的主体内容:手拿放大镜看花的小姑娘、跪着看瓢虫的小姑娘、站着看蜘蛛的少年。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小朋友的面部表情。

(三)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所看内容,看谁说的有声有色。每个小组评选一名说的最好的,准备参与全班的看图说话比赛。

2、让各小组选出的看图说话优秀的学生参与比赛,老师和学生作评委打分。

3、老师做总结,以欣赏语言激发学生看图说话兴趣。

(四)引导学生将说话变成写文:

1、老师读自己写的“下水文”,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图画内容。

2、引导学生为这幅图画起个名字,并提供以下词语,让学生依据图画内容连词成句,进而连句成篇。词语如下:飘浮、翱翔、五颜六色、翩翩起舞、专心致志、似乎、目不转睛、漫游、美丽。

3、学生看图作文,老师巡回指导。

附:(教师下水文)。

野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封面”看图作文。

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神奇的图画啊!

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两只嫩黄色的小鸟,唱着欢乐的歌谣,翱翔在蓝天和白云之间。远处那茂密的树林,在天边堆起了绿色的云朵。金色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牵牛花抬起那彩色的喇叭,吹奏出歌颂自然的曲调,一只蜜蜂正随着这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

野外,三个天真可爱身背书包的小学生,快乐的倘佯在这美丽的自然环境里。头扎独角辫的小姑娘,手拿放大镜,正在专心致志地观察一朵金黄色的无名花,似乎有了重大发现;那单腿跪着,两手撑地,头留齐肩短发的小姑娘,两只圆圆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前草叶上爬行的七星瓢虫,似乎已经进入了瓢虫的童话世界;那伫立在大树下的蓬头少年,一手执画册,一手拿画笔,头微微扬着,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吊在一根细丝上的蜘蛛,似乎在等待描绘它织出“八卦阵”,勇捉“飞来将”的英姿。

他们是那样的入神,各自漫游在想象的天地里。头上的蓝天、白云,远处的树林,近处的花草,唱歌的小鸟,舞蹈的蜜蜂,宁静地陪衬着他们的身影;放大镜里的无名小花,爬行在草叶上的小虫,吊在细丝上的蜘蛛,透过他们的眼睛,活跃在他们的心灵。

一不留神,我也跌入画面,投进了大自然的怀抱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看图篇十九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妈妈早早地起床了,因为我们今天要去登山看日出。不一会儿,东方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太阳露出了半张脸,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渐渐地,太阳跳出了地平线,红彤彤的,像一个鲜红鲜红的气球。

太阳慢慢地往上升,露出了整张脸,光芒也更加刺眼了,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球。

太阳的光芒实在是太刺眼了,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树、云都那么清楚。

日出真是美极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