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47:24 页码:7
最新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实用13篇)
2023-11-19 15:47:2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1、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以下是法律专家总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请大家遵守。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一

聂隐娘在得知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杀手,并必须要去杀自己平生第一个人的时候,她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对于刺客的想象。

一个来去自由,无形无象的刺客在杀人的时候也须是极讲究的,一击必中,若一击不中,那颗骄傲的心会感到内疚,所以只肯在目标身上短暂地接触一下。她脑海里模拟了一遍想要轻触一个人时的动作。

于是她拿起一支羊角,舒展开她的长发,把它藏在脑后。这下她终于开始像个少女了。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二

曾几何时,我在日记本上,一比一画的写下你的名字,写上我认为浪漫的话,我所能驾驭的,最华丽的文字。我在天台上,放纵咆哮,喊出未来的展望,以及我对你的爱慕。我在没晚睡前,一遍又一遍的默念这你的名字,像是在睡前数着羔羊。这样的行为,我持续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个夏天。

两个半季节的记载,数十页的情话,记载着我对自己的剖析,我把它当成一座桥梁,可是这座桥梁,没有连接起我与你心灵的距离,只是,更加透彻的让我知道,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滋味。

我在你的生日,也是成人礼的那一天,坦白我的情愫,我骄傲的对你诉说,展现着把我内心占据的满满的东西,我写了很多,因为我以为文字是最具魅力的言语。只是后来我明白了,言语永远追不上行动,那个女孩在我的指尖跳了一支优美的.芭蕾,留下瘙痒之后善去,去到了一个双手被玫瑰刺扎破手掌的男孩的怀里。

疼痛像是滴入水中的血液,瞬间蔓延,痛苦像是植物的根茎,越扎越深。我大笑,嘴角咧开夸张的弧度,眼睛却像是坏掉的水龙头,不停的滴下咸苦的锈水。

我想要逃避,直到今天,我看到她花费了精准备纸雕机械心,我的心还是不由自己的颤抖,没有爱的付出,是不会缩短心与心间的距离的。

人间三月天,只是没有你,雨点伴随花瓣打在我脸上,我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愿你一生幸福美满,我从来不后悔遇见你,爱上你。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三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端来一盘“茶叶蛋”,我吃喜蛋。我一闻,啊,香喷喷的,馋得我口水直流。今天,我可要好好享受一番啦!想着想着,我伸出了手。“啪”的一声,妈妈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手,笑咪咪地说:“小馋鬼,这可不是你爱吃的茶叶蛋。这是孵化蛋,俗称‘喜蛋’。每只蛋中都有一只还没孵化好的小鸡。你敢吃吗?”我立刻目瞪口呆,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只缺胳膊少腿的小鸡,一瘸一拐地向我走来。这么肉麻的东西怎么吃得下呢?想到这儿,我的手情不自禁地缩了回来。

妈妈没理我,抓了一只喜蛋,熟练地剥开了蛋壳,又小心翼翼地撕去了内膜。天哪!一个毛茸茸的小鸡头,两个淡黄色的小鸡爪慢慢地露了出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的手,等待她的下一步行动。只见她拉下鸡头,细心地剥去皮毛,往嘴里一塞,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一边嚼,一边点头:“嗯,不错,不错。好久没吃到了,真让人回味啊!”难道这东西真的很好吃吗?我有些蠢蠢欲动了。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拉下一个“鸡大腿”,递给我说:“尝尝吧,味道好极啦!”我半信半疑,还是不敢拿。妈妈笑着说:“你把眼睛闭上吃,试试吧,真的很好吃,营养很丰富的噢!”

哼,不管那么多,一咬牙,一跺脚,吃就吃!我接过这个半根牙签一般长的“鸡大腿”,把眼一闭,扔进了嘴里。我一阵猛嚼,没觉得怎么样,只是有些毛毛的,咸咸的,鲜鲜的。

“你这是猪八戒吃人参果,怎么会品出味道呢?再来一点。”说着,妈妈又拉下一块递给我。这回,我可要认真品尝了。我细细嚼,慢慢咽,啊,味道果然鲜美!

“怎么样,妈妈没骗你吧!好吃吗?”

“嗯,嗯!”我舔了舔嘴巴,使劲地点了点头。接下去的事,我不说,大伙也会明白吧!对,我可是真的好好享受了一番呀!好美味!好幸福噢!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四

思绪在深邃的夜里杂乱无章地行走着。

想爬起来关上窗再把闹钟扔到远离耳朵的角落。

却最终在这并不和谐的声音里慢慢睡去。

清晨的氤氲里停驻着令人向往的静谧。

雨水洗涮干净街道的喧闹浮华。

早春的`鸟儿叽叽喳喳站在树丫上兴奋地讲述着只有它们才懂的故事。

它们就是能让自己快乐的根源。

从书柜底层翻到好几年前好友赠予的书。

当年视若珍宝的畅销专区读物如今已书页泛黄。

扉页上签字笔留下的那行暖心话语依旧字迹清晰。

原来瞬间美好才是不会被岁月洗礼干净的永远。

越来越喜欢安静却一次又一次在喧嚣里穿梭。

那些从不同灵魂里衍生出来的各式各样不同的生活和想法都让人想去静心聆听。

懂和不懂好像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

拥有的全部都是生活给予的小确幸。

纷纭的大千世界里,只愿做自己最真实的存在。你还是你,而我也还是我,只不过相遇后,才演变成了那些最美的过往。

如何克服拖延症呢?

相信拖延症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拖延。当你给自己定目标,用两个月来复习考试,心里美滋滋的幻想着自己,从明天开始要跟开挂一样的自律,一定会考个令人艳羡的高分。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肯定在期限最后的三四天,...

给自己一些勇气。

最近看奇葩说,好喜欢他们的敢说敢爱,羡慕他们说话条理清晰,幽默风趣,学识渊博!想想自己就如一颗路边不起眼的石头。长期以来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现在对许多事都是漠不关心的态度,我不八卦,我也没有好奇心,我就是那种典型的可以把日子望穿的人。在别人眼里我没脾气性格好,可内心...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五

我是个吃货。引用一句我妈的名言:倪语涵!你这辈子只对两件事情感兴趣:一是吃,二是玩。不过,吃永远排在前面!我有点不服气,人家明明还爱学习好不好?但心里其实还是点了一百次头的。

爷爷说我是"熊猫体——一天中70%的时间在吃东西。这不,早餐刚吃完一个包子两个花卷,酸奶又喝上了。喝完了酸奶,嗯,好像还有个角落没填满。再搞点什么吃吃呢?我瞄上了桌子上的豆腐干。一包,两包,三包……一下子都滑进了我的肚子。还好没被妈妈发现,不然又要禁一个星期的零食了,这真是要我的命啊!

超市可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什么吃的都有呀!可惜,妈妈不像那些阿姨奶奶那么喜欢逛超市,我猜她是不想给我买吃的,哼!每次都要经过好久的努力,例如好好写作业之类的,才能得到一次大赦天下的机会。这时我会觉得阳光都灿烂多了,哈哈!

我很专一,那些鞋子衣服,锅碗瓢盆之类我是视而不见的,妈妈偏就粘在那里走不动道。真讨厌,为啥要设计这么长的一段路?真恨不得直接飞到卖吃的那一层。

看到最爱,我瞬间两眼放光,推着车子一路飞奔过去。遨游在零食的海洋,开始了跟麻麻的斗智斗勇:“妈妈,我们买点蛋糕好不好?”“长胖!”“饼干呢?”“长胖!”“巧克力?”“长胖!长胖!长胖!”天呐,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在我妈那里是吃了不长胖的吗?这时我真后悔,为啥就长这么胖,给我妈一个这么好的借口呢?虽然每次都只能带回少得可怜的"战利品",我仍然乐此不疲。用我妈的话说这叫广撒网,总会有收获!嘿嘿。

妈妈,这朵云像不像冰淇淋?

妈妈,这扇门真好看,像块巧克力!

妈妈,帮我把那个像棒棒糖的勺子拿来好吗?

……。

妈妈一边摇头,一边又晒起了她的名言:“什么都能看成吃的,我也是醉了。不愧是十足的吃货呀!”

吃货,多指爱吃的人,较为广泛也是大家较为认可的解释是指特能吃,特别爱吃的人,语义色彩中性,正常使用环境下略带褒。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六

走进市里最大的图书城,我就有点失望了。

图书城大多是教辅、教科书,除了图书,还有更多的是不少的文化用品,齐刷刷的摆在架上,买书的人也冷冷清清的,很想找几本自己喜欢的书,转来转去,半天没有挑选出一本来,想想几年没有进书城了,况且总比几十年前的图书城好多了,便极不情愿的匆匆挑选了两本。女服务员胖乎乎的,收了钱,冷冰冰地说:“喂,找你两元。”也许我永远都无法再进什么图书城了。

想想那些年,我们家在农村,特穷,姊妹四人,父母就只让我一人上学,书包里除了仅有的语文、数学课本,其他就几乎没有别的书了。父母说,我们几代人都没有读过书,全是文盲,家里不知从那来的几本线装的古书,可扁担大的字都不认识一个,应该努力读书,识几个字,当个生产队会计,有威风,有出息,有好日子过,考出去还吃国家粮呢。

那时候,城里几乎没有书店,学校更没有图书室,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终于第一次走进了书店,一头扎进书店,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书,哭着喊着要卖小人书,看到一本就拣一本,一边拣,一边递给母亲,大概拣了十多本,回到家里,立马叫母亲把书拿来,可整个背篓翻了个底朝天,仅仅就找到《雪山飞狐》《沙家浜》《小兵张嘎》3本书。原来,母亲根本就没有钱,全身上下仅仅3元钱,还是准备给我卖双鞋的,在我弯腰拣书的时候,母亲悄悄地把拣给她的书又放回了原处。这几本小人书就这样孤独地陪伴我度过了剩余的那几年小学生活,凡是友好一点的同学都一遍又一遍地看了这几本小人书,总是感激涕零,最后,几本书都破烂不堪,残缺不全,只剩下大约三分之二的内容。

我从小就生长在望不到边的肥田草地(大野豌豆)中间,生长在无穷无尽的稻花飘香的稻田、麦浪翻滚的麦田中间。没书可看的时候,就和几个同样面黄肌瘦、羸弱不堪的伙伴们在月圆的晚上,坐在池塘边、河边上,或者开阔的草地上、肥田草地里,看月亮、数星星,听蟋蟀的吟唱,听青蛙的争鸣。或翻看地理书,大家一起找银河在什么地方,找牛郎星、织女星和北斗星。那时,总是有一种隐隐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总想穿过地平线,走向远方。

非常庆幸的是我们的学校就在金沙江畔,奔腾的金沙江水川流不息,金沙江两岸自古就有“出门就是山,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在那里,渴了,喝一口金沙江畔的泉水;饿了,刨两根农户荒地里的红苕根充饥;热了,一个猛子就扎进金沙江洗个澡。沙,细细的,软绵绵的,阳光照在上面,远远看去,银光闪闪的,那就是金沙;石,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偶尔有人成天在石滩上转悠,祈盼能有所收获,那就是奇石。树,一棵棵昂然挺立,姹紫嫣红,漫山遍野的,天上的彩霞与山上红叶燃烧在一起,铺天盖地的红,那就是枫林。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都融进了水里,融进了沙里,融进了石里,也融进了枫林里。

当地有种说法叫“涨水漂木,枯水行船,不涨不枯淘沙金”。在涨水季节里,江里经常漂满木头,据说这不是一般的木头,是金沙江上游两岸山上一种叫“马桑树”的优质木材。其实,这就是现在已经濒临灭绝的“楠木”。看着顺流而下的“楠木”,我的心自然就被带到了远方。

没有阅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书看的日子早已尘封在记忆之中,但在无书可读的岁月,却有一种超然尘世的达观与快乐,使我更多地去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心灵和精神的慰藉,我确实意识到,朴素而简单的生活就是一种蕴含着且彰显着哲学意味的幸福。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七

分享一点人生小经验。

我工作以来,有一个最大的感悟,那就是“应该80%”定律,算是二八定律的一个特别衍生版本吧。

这个定律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说法来解释。

如果你觉得一个事情按照常理来推断应该怎么样?那么这个事情80%的可能就不会怎么样,所以需要你自行再确认一次。

比如,你觉得在协作过程中的某个工作,应该是小李的职责(是我觉得应该,而不是已经确认过),那么80%的小李会觉得这不是他的职责,而没有去完成这样的工作,所以需要你确认一次,让他知道完成工作。

比如,你觉得疫苗的安全,政府应该是管控到位了的,那么有80%的可能还存在没到位的情况(发生了疫苗事件),需要我们再确认一次(公共质疑),才能进一步到位。

比如,你觉得你男朋友应该在恋爱之后做到一些事情,比如主动疏远其他认识的女孩子,但这个事情你不去明确的告诉他,80%的可能他就不会去做。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是不同的。

一个工作,哪怕全世界都觉得是小李的责任,但如果没有明确的确认,没有告知,那么依靠的就是小李内心的自律来推动这个事情。

可是全世界都觉得小李应该做这个事是没有成本的,但是对小李而言,做这个事是要花自己的时间精力的。

哪怕他自己也认为这个事是应该自己做的,在没有足够好处的推动下,小李会觉得这个事情既然别人没说,那么我就先不做。

其他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政府加大对疫苗的监管需要付出成本,比如更多的人手,更多的资金,所以在公众都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的前提下,那么就先照旧。

男朋友要主动疏远身边的其他女孩也需要成本,比如要花时间解释,那么与其主动疏远,不如保持原样,反正也只是朋友关系,等自己女盆友闻起来的时候再解释。

为什么是80%?

因为我们大家大部分是普通人。

其中大概60%的人是懒得去想,觉得可以照旧。

40%的人大概想到了一些事情。

比如如果这个工作不做,那么到时候会带来更大的损失,而大家虽然没有明确的说,但还是会觉得这个事情是我的责任。

比如不加大疫苗的管控,到时候出了事情政府就会失信。

比如不主动和周边的女生保持距离,那么女朋友虽然不说,可能到时候察觉了心里也会不舒服,为这段关系埋下裂痕的种子。

但是,大概也就一半的人有这样的远见,能看得到更长远的利益。

去做了那些可能现在看来虽然应该要做,但其实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但其实这20%的人很冤。

因为,哪怕小李做好了工作,最后没有发生损失,大家只会觉得这是小李应该做的,也没什么奖励。除非这个时候有个小刘没有做好这个事情,来对比一下,大家才会觉得小李有先见之明提前工作到位。

如果政府加大了人手力度,监管疫苗到位,那么疫苗风波就不会发生,大家并不会觉得政府就有功劳而会觉得是你政府应该做的事,除非这个时候有个邻国政府出了事,大家才会觉得我们政府这样加大管控是正确的。

你的男朋友主动和身边的其他人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你们情感关系和谐,但你并不会觉得这件事里面你的男朋友付出了到多大的努力,除非有个用来对比的别人家的男友因为这个事情和女朋友吵架了,你可能才意识到自己家男朋友提前做好了这些。

因为人是不同的,人的位置也不不同的。

80%的会放大别人的过错和责任,而降低自己的成本,夸大自己的付出。

有句我特别喜欢的话就是说这个事情的: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总不相通,若能相通,便是圣贤。

那么,你应该做那80%的`人还是20%的人?

当然是分情况啦。

一般来说80%的事情,是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那为了省力,就做那80%的大多数吧。

20%的事情可能会比较重要,这个时候自然要做20%的精明人。

所以你会发现,二八定律是普遍存在的。

八月,愿你居庙堂之高书破万卷,处江湖之远路行万里。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八

那天,看望年迈双亲,返回时,打发候车时光,走进图书大厦,《柏杨家书》封底话语映入眼帘:

我想叮咛至爱的大陆读者朋友,当你想抱孩子的时候,就抱他一下吧,当你想告诉孩子你爱他的时候,就说出来吧。无论什么时侯去做,都不嫌迟,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一颗心。你不做,你会后悔。

印象中,柏杨先生是一位冷峻反思社会问题的作家,阅读时,先生的慈父形象,清晰可见。

1968——1977年,柏杨先生度过了九年牢狱生活,1972年女儿佳佳十二岁,开始和他通信。在这漫长岁月里,佳佳由一个每星期等着通过书信读爸爸趴在囚房地板上,为她写“小棉花历险记”故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因父亲受诬入狱,家庭变故,自尊心受创,她比同龄少女,多了难言的隐痛和敏感。

妻子弃己而去,独自在狱中忍受苦难的柏杨,渴盼得到惟一亲人的安慰,可他只读到小女儿的外在世界,譬如:学校同学、考试成绩、甚至压岁钱或家中的小狗等一类生活细琐。至此,柏杨先生已别无所求,只求女儿能顺利、平安,少一点痛苦地长大。

这几年的通信里,柏杨先生隐忍着孤独苦痛,仍给女儿心田,播下许多美好的种子,仍希望透过自己遥远而间接的指引,使女儿这棵佳木发芽、茁壮、开花、结果。

这些信,是心灵被剖成两半的孩子,和被隔绝狱中的父亲间的通信。这些信,让我们既看到了现实的鞭痕,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爱在不能直接表达时,方显珍贵。这些信,承载着一位父亲,在艰难岁月里,给予女儿的大爱;这些信,倾诉着一个孤苦无依的少女无助的心语。现在,柏杨先生已永远离他的女儿而去了,可这些凝聚着爱的书信,却在岁月的长河里留痕,不只滋养着他女儿的心灵,还滋养着在这匆匆尘世辛苦打拼的做着父母的我们:当你想抱孩子的时候,就抱他一下吧;当你想告诉孩子你爱他的时候,就说出来吧。我们并不缺少对孩子的爱,只是我们往往被这爱模糊了双眼。我们常常因为爱,而给孩子施加超出了他们身心负荷的重压,而在不被孩子理解时,生出抱怨和痛恨。

或许,这也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这样的表达,又在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你学习能力太差了!你将来会一事无成!不但如此,你的前途一片黑暗!

这种“爱”的信息,来自于父母之口,孩子本来就不自信的心灵更加脆弱了!这种爱的表达,不如直接拥抱一下孩子,对孩子说:我爱你!待自己和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再面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

当孩子的行为不尽如人意时,当我们想对孩子发火,或讽刺挖苦,以此来表达我们因爱而生出的愤怒时,我们若能想到爬在牢狱地上,因为当时狱中规定每封信不能超过200字,不都不浓缩着父爱的真情为孤独无助的女儿编写着童话,解除心爱女儿痛苦的柏杨先生的忠告,简单直接地对孩子说出:“我爱你!”再加上一个亲切的拥抱,试着去融化这不被理解,甚至已变成了抱怨和仇恨的爱的冰川,那么我们的爱,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再顽劣的孩子,也渴望被爱,被认可,被重视;再优秀的孩子,也希望得到亲情的滋润。生活在童年的孩子,正在为自己的心灵世界涂染底色。这些底色,奠定了他们人生图画的基调,将影响着他们一生的幸福和快乐。我们都爱孩子,愿我们的爱,给予孩子的是阳光,是温暖,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功利的真情。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让这爱尽情地挥洒在相伴的每一天里。

当我们施爱于孩子时,不要因为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过失,而使这一份爱减弱或扭曲。爱就是爱,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因为我们不完美而减弱;何况我们也从孩子走来,我们也是在不断改正着一个个错误,跨越着一道道沟坎中,渐渐长大的。

我们可以忘掉成长中的许多艰险,但我们却无法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点滴真情关爱。那么,现在,我们若总是以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要求的方式,表达爱,不知道,孩子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还会在脑海里留下些怎样的回忆?难道真的就像小学生日记里写的:父母像动物园的训兽师,总是训斥、抱怨,甚至打人。若是那样,童年的底色上,也会被我们带有功利的爱,涂上冷色调。

即使孩子已经长大,已经远离身边,但他们还是孩子,你仍然爱心依旧。那么,把你的爱告诉孩子,依旧会温暖他们的心,依旧会在他们独自打拼,遇到困难挫折时,随时为他们撑起一把抵挡雨雪的爱心大伞。

《柏杨家书》,浸润浓浓父爱。离开父母身边,我也携带了满怀阳光。我也把这情不自禁的爱,给予你——我的宝贝女儿:孩子,我爱你!唯愿你成长快乐!拥抱你!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九

可能以前也说过这样的事情,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文章。可是,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一篇文章而就从此杜绝了,也没有人会从此就不再做蠢事,也从此改作实事了。这是明显不可能的。还有,很多时候,自己也很有可能会做一些蠢事,在别人看来是愚不可及的事情,在自己看来是极为正确的事情。

蠢事之所以叫蠢事,是因为一个人的愚蠢的行为造成的。而一个人的愚蠢的行为,通常都是一个人太过聪明的缘故。换一句话说,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聪明人的举动、所做出来的事情,才会被称之为“蠢事”的;从这一点说,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因为自己不聪明,也不可能会灵光一现,就做出“聪明的事情”;所以,自己的“蠢事”,充其量只是行为过当,并不是真的“蠢事”,因此,“蠢事”的行为,一般都是聪明人的专利的。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很多聪明人的想法,迥异与一般人的。在他们的心理,就有着先天的优势,过人的先天优势,那就是他们比一般人都是聪明百倍的,因而,很多时候,他们就不可能会把一般人的想法放在眼睛里里面,也不可能会顾虑着别人的想法;还有,他们思维深处也这样认为,他们是比普通人聪明,所以,他们的行为,或者是所做的事前,并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得懂的。因此,他们就是很轻率地做着别人“看不懂”的事情,而且是自以为聪明正确的事情。这就应了那句话,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那句话。

事实上,很多人,应该确切一点说,就是很多的普通人,都会看到一点,那就是一般人的聪明程度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多少人会突出的。大约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时候,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的行动出了错,出了差池,或者是自己的行动,做不好,从而会露出自己的丑陋的一面。还有,很多时候,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因为这方面、或者是那方面的原因,会考虑和思索,会想着自己尽量不出错,减少出错的机会。所以,很多人做出来的事情,都是正确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并没有虚假的程度,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与之相反的事情是,聪明人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在应付着,就像是应付着差事的要求,或者说是糊弄更加的确切一些。因为聪明人知道他们自己的行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别人是不可能会知道的,也不可能会理解的。当很多人都指出了聪明人所做事情出了差错的时候,很多的聪明人就开始否定,不断地否定者,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而是别人所犯下的错,理所当然的有别人承担,而不要应该是他们进行承担的。

这个时候,聪明人所做的事情,就成了“蠢事”。其实,他们也知道应该做实事的。但是,他们却不肯做,也不可能会做,也不想做。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最起码的一条就是,很多人对他们的纵容,还有对他们就像是看着一个小丑在表演一样。如果没有这些人所做的“蠢事”,生活中就缺少很多的快乐。而更为重要的是,也没有却告诉他们所做事情,或者他们即使是知道了也不肯有什么改变的。

如果不想成为“聪明人”,就应该是少做点蠢事,多做点实事。

杂文随笔【第二篇】:乡愁,一个时代的情感背景。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关注、谈论乡愁。

也许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

乡愁是一种思念。但思念是针对性的情感,无论思念亲人、情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另一个人的温暖回忆,思念得受不了,打通电话,思念也就随之而去。但乡愁不是。

与思念相比,乡愁显得广阔而又模糊,抽象而又具体,就像月笼雾江,空阔苍苍,久伫江边,一任寒露湿衣,却无法满足对乡愁的释放。

人生总是伴随着愁。不顺心、办不了、过不去,愁;烦恼、失望、悲凉,愁。愁是凉了的情,揪住的心,愁是漆黑的夜,荒芜的路。不管愁何,只要被愁赶上,立马晴转阴雨。而,唯独乡愁,犹如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彩色。乡愁可能是人世间最美的愁了。

在外工作的城里人,总会与乡愁不期而遇,让思念伴随着一丝柔美的落寞;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与乡愁相伴,想家的热泪,温润了心灵的开阔。我不禁疑惑,古代人背乡离井成为游子,可能是戍守边疆,也许回家时成为了马背上的枯骨;也可能是为了生存的逃离,再也没有回家的指望,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留下了数不清的乡愁文字。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管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都在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

人都是恋家的,老家是生命的老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背离老家,又安新家,趋利避害,开辟新的美丽家园,正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人在异乡为异客,难免遭受冷漠的侵袭,失意的怀旧,如果在异乡顺水行舟,找到了家感觉,可能就没有乡愁了。然而,即使在大唐盛世,仍然乡愁如雨,天上月亮唯故乡独明;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而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但乡愁仍然挥之不去。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看来,只要离开家乡,就要与乡愁相伴,乡愁是离家出走必然产生的情感,家有多远,乡愁就有多浓。乡愁是永恒的。奇怪的是却没有“城愁”这个词。一个人在城里不管住了多少年,离开这个城市后,也可能产生怀念,但却仍然上升不到乡愁的高度。也许,城市与乡村就是两个不同地方,拥挤、冷漠、虚假的城市难以承载情感,安放灵魂,一栋火柴盒一样的楼房,或许就不值得怀念。

乡村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而这个家园人一住就是五千多年,差不多养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直到现在,全世界的大部分人仍在乡村生活着。

五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乡村亘古不变;五千年的深情守望,足见这就是人类的梦想家园!

乡村不但为人提供了生存的家园,更为重要的是,为人提供了真实情感的安实依托,唯有在乡村生活,即使贫穷得揭不开锅,但情感仍在漫延,灵魂仍在飞翔,人格是完整的。

乡愁产生于距离,距离扩大了想象空间与神秘美感,但乡愁的实质却来自乡村与心灵的契合。

乡愁是对乡村整体生态的缅怀。从人到物,再到近水远山,云霞星空,那里有一个完整的自己;乡愁是一个个无序闪动的温暖画面。那些音容笑貌,老树池塘,凡是能在不经意间闯入心的镜头,都是心灵成长的节点;乡愁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参照。那个日出山脊,月落树梢的地方恒久不变,让人感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是那样安稳。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城市一直在膨胀,人们在欲望的膨胀中差不多骚动了二三十年,在兴奋、新鲜中翻飞,却全然忽视了乡村的存在。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梦想在欲望的一次次满足中又一次次跌落,当无奈地回首远望,才发现在民俗与传统的失落中,在年轻人、能人的流失中,在对土地田园的冷漠中,乡村成了一个空壳,家园差不多丢失了。才发现拥挤冷漠的城市大多是一个挣钱的地方,而不像家园,乡村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却更适合居住。

乡村是家园,却挣不到钱,城市能挣到钱,却不像家园。也许这就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困惑。

杂文随笔【第三篇】:脱不掉的良知。

我不喜欢明朝,但明朝有一个人我却喜欢,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他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硬要盗贼承认自己有良知。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盗贼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您倒说说看,我们这群盗贼也有吗?”阳明先生肯定地回答:“有。”盗贼说:“证明给我们看。”阳明先生说:“只要你们照我说的去做,我就能证明给你们看。”于是,阳明先生让他们一层层脱掉外衣、内衣,最后剩下一条内裤。阳明先生说:“脱!”盗贼喊道:“这个再不能脱了!”阳明先生笑着说:“你看,这就是你们的知耻良知。”

这个“不脱裤子”的故事真的很精彩。阳明先生用一条不能脱下的裤子,证明了人类的良知。但是,此刻我突然想起明朝的另一个人来,他与阳明先生以及这些盗贼的选择不一样,他是“脱裤子”的,而且,因为他,明朝成了一个“脱裤子”的朝代。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其实,朱元璋要打的,不是“士大夫”,而是“士大夫”这个称谓前面的“士”,他需要“大夫”为之役使,但不能容忍“士”。因为“士”,从孔孟以来,其天命乃是“志于道”,乃是“仁以为己任”,而不是做皇帝的家奴。他们读圣贤书,所学的就是成仁取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道统约束政统。朱元璋乃隔世嬴政,岂能容下这些?于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明太祖廷杖棒臀。他曾经取消除曲阜外全国文庙的祭孔仪式,还发狠说要杀孟子,可惜他不能穿越,于是,他就杀孔孟的精神,你不是宣称“士可杀不可辱”吗?我就要折辱你们的士气,打掉你们的良知,剥夺你们的廉耻。我要打掉你们的“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什么民贵君轻,打!什么民为邦本,打!最后,血肉模糊之中,个个俯首帖耳,人人犬马牛羊!“士”被打掉了,剩下的,是俯首帖耳的“大夫”;“道”没有了,只有他的“政”,从此,政统是人间绝对权威,权势乃是非的定夺准则!

王阳明碰到的强盗,认为裤子是不能脱的;而士大夫们碰到的朱元璋,却认为裤子是一定要脱的。这就是大盗和小贼的区别吧。王阳明拘捕了不脱裤子的小贼,却不得不对朱元璋这样脱人裤子的大盗三拜九叩,噫!《庄子·盗跖》云:“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信乎!

这段历史,说到底,就是脱掉裤子的无耻。

权势的敌人,说到底,就是人类的良知。

杂文随笔【第四篇】:赏析罗敷美。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选编了一篇汉乐府长篇叙事诗《陌上桑》,诗中叙写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罗敷如何机智地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捍卫了一位农家女子清白人格的故事,历来为人所传颂,罗敷也成了一位美的化身。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和太守见罗敷中的一些情节,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兴趣的缘故把教学的时间较多地分配在这样一些内容上,较多的去分析文章中衬托手法的运用、分析罗敷身上勇敢机智的品质等等。其实我在教学中认为,本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如何认识罗敷的美。

那么,罗敷的美到底在哪里呢?我觉得最根本的是她身上劳动的美,这也是罗敷美的根源所在。让我们细读原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和“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样的句子,不难发现诗中所写的罗敷是一位勤劳能干的蚕桑女子,就连“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这样的采桑篮子也就显得格外的美丽。其中的行者、耕者、锄者或赶路或耕耘或锄草,本身就是对生产劳动的描写,他们和采桑的罗敷共同织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里劳动的场景,这才是罗敷美的背景,离开了这样的场景去谈罗敷的美无异于缘木求鱼,也只有这样去欣赏罗敷美,才算是抓住了她美的特质。此时驰骋我们的想象力: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样一位打扮得体的女子沐浴朝阳光辉里,穿梭在桑树疏疏密密树荫下,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浑身透着一种成熟的美,一种劳动的节奏的美,这不就是本诗中真正要表现的美吗?也只有这样的美才让所有的劳动者着了迷,忘了手中的活了,因为这是一种生机勃发的美、一种青春焕发的健康的美、自然美,大家都被这种美吸引住了,当属人之常情。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诗中才故意避开了对罗敷容貌的描写,留给读者的却正好是一个无限的空间。

罗敷美还体现在她的机智上,面对太守,能从容应对,勇敢地上前置辞: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并最终使太守知趣而返。

罗敷美还在于她理想,这样一位姑娘,没有自卑于自己的出身,敢于想象,敢于倾诉,敢于追求,她把自己的意中人的形象想象得极为丰满,有文韬武略且风流倜傥。

这种美在我们今天,也是不朽的!我爱罗敷美。

杂文随笔【第五篇】:人生对错皆本味。

人生的旅途,充满机遇和凶险。每一个隘口,每一处转折,每一次权衡,选对了,顺风顺水,选错了,荆棘不断,甚至大难临头。选择或抉择,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方向,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对与错,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交互纠缠,如影相随。

曾几何时,对与错,如此泾渭分明。一道加加减减的算术题错了,老师打个红叉,满分没有了,我们好难过;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没做对,父母打个手心,下回不敢了,我们长记性。于是,清澈的眼眸里,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马虎不得。

后来,我们学会了自己读书,尤其读史书,不跟风,不盲从。那么多历史故事,那么多历史人物,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令人眼花缭乱。尤为困惑的是,某些场景下,对的竟然可以演变成错的,错的竟然能演变为对的,如同戏法。

公元前154年,西汉大政治家,御史大夫晁错被腰斩于市。汉景帝不可谓不知其治国之策的正确性,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强国力,巩固朝廷统治,晁错提出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的主张,为此得罪了各路诸侯;为整肃朝纲,严明法典,晁错一再弹劾手握重权的近臣,比如丞相申屠嘉,太常袁盎,自然被一众大臣视为眼中钉。

皇帝的眼里,晁错的国策无疑是正确的,即便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现在的眼光看,晁错的主张也是合理无误的。彼时吴楚七国蠢蠢欲动,北疆匈奴一再犯境,不加强国力,几乎等同自取消亡。然而,当诸侯们联合反叛,叛军高压之下,景帝不得不将贵为帝师的晁错当做替罪羊,痛斥其误国误民。皇帝是永远不会错的,错的只能是晁错,而且是一错再错,于是,晁错的死也就成了分化反叛诸侯们最好的诱饵。

原来,所谓的对错,跟时势、境地、立场密不可分。不审时度势,不因地制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对的也只能破碎瓦解,错的反成为围剿对的最好的借口。

历史固然是明镜,醒世,警人,却离得太远,太容易淡忘。世事沧桑,总是处处彰显骨感,奈何不得,回避不得,动弹不得。对与错纷纷扰扰,是与非形形色色。

跟对了人,站对了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对,你就对,错的也对。一朝失势,四处碰壁,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说你错,你就错,对的也错。

原来,对与错的界限早已模糊不清。

或许人生本无绝对的对错,眼睛浑浊了,对与错也就模糊了。不如蝼蚁偷生,假装糊涂。糊涂一回,就算走过几步臭棋,抓过几副烂牌,也容易忘却。好在,见一眼少一眼,白落得清净。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十

前些天在上财务管理课上的时候,老师说了一句让我思考了许久的话。他说,赚钱是一种卑鄙的事情,尤其是赚朋友,弱者的钱。还举了个例子,你找代购买东西,代购从中赚取一半的钱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应该遭到良心的谴责。

我不是一个商人,只是一个学生。但我也无法接受这种奇怪的理论。凭什么别人凭借自己的能力赚钱就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呢?之前听过过网上的一句笑话,我凭自己的能力借到的钱,为什么要还呢……虽然不认同笑话的想法,但是换到别的事情,还是挺有道理的。

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全民皆商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这些东西,代购,微商,哪怕是你帮朋友代买东西要个路费什么的,不都属于商业的范畴吗?没有人会百分之百的高尚,无缘无故的服务大家,何况大家是陌生人,别人要靠代购赚来的钱吃饭,你不能要求别人搭上路费来满足你的消费还要被饿死吧。

我不是为微商代购说话,而且觉得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任何一种方式赚钱都应该得到尊重,没有什么职业是卑鄙的或是低贱的'。有的人选择赚朋友的钱,赚穷人的钱,他们有错吗?不能因为你穷,就要求别人为你降低价格,这样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何况贫穷和富裕本来就没有什么界定的标准。

别人有定价的权利,你有选择的权利。这两件事情没什么冲突。商人一切以利益为主,以自己的能力和本事赚钱不但不可耻,而且还应该被嘉赏。

这就是我自己的想法,仅代表我自己。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十一

不知何时,我变成了一个吃货。

我的胃似乎升级成了128g,且处理器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吃饱到感觉饿只需2个小时。为了提高机体运行效率,我只得随身携带“充电宝”,但一盒净含量胃225g的饼干只可以续航30min。

为了寻找解决方案,我找到了同样身为吃货的姨哥。姨哥用一大盒草莓与一瓶水成功的解决了我的饥饿感,姨哥很自豪。“这可是我的独家秘诀。”甘拜下风的我高兴的小睡了一会儿,但不久就被一种未知的感觉惊醒。“姨哥,我饿了。”“啊?你刚刚吃了那么多,这么快就饿了?”姨哥晕倒。

算了,胖就胖,吃才是最重要的。

来到学校,同桌以陌生的眼神看着我。“你……是……?”“你组长啊,怎么了?”“你受什么刺激了,别想不开啊!”我鄙夷地望着他。“半个月没见面就认不得我了?真不够意思!”“不是,你好像有点不对劲……”“嗯哼?”“你的脸颊好像被仓鼠感染,圆了……”“有吗?”我嚼着牛肉干,奇怪的问。“算了,当我没说。”同桌摇了摇头,补作业去了。

走出教室,初二的学长看见我,“你胖了,小白。”“嗯哼?”隔壁班好友看见我,“你胖了!”“真的吗?”老师看见我,“注意饮食啊,小伙子!”好吧,我要减肥!

啊,我又饿了!我是时候进食了……。

好烦恼……。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十二

从20xx年9月16号到20xx年3月16号,在整整半年的时间里,我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外国文学经典)上推荐了100本书,感觉有必要简单记录一下。

去年工作稳定之后,总感觉自己的生活缺少点儿什么,就想着既然自己最爱的事情是看书,那就把自己看过的好书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借此与有同样爱好的书友们进行交流。

鉴于自己看的外国书籍比较多,同时为了和公众号的名字一致,我就放弃了中文书籍的推荐,其实私下里还是一直有看中文书籍,尤其是短篇小说集。我推荐的书籍以小说和读书相关的书籍为主,这和自己的理想直接相关。目前自己最大的希望还是将来可以写出优秀的小说,所以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半年,100本书,既不算多,也不算少。因为我认识很多一年看不完一本书的人,但是我也认识不少一年能看300本书以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书节奏。看书,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和深度的思考,我除了工作、踢球、吃饭、睡觉和少量的娱乐,基本上天天都窝在家里看书。

其实,我虽然只推荐了100本书,但是实际上读了140多本书,没有推荐的包括中文书籍和一些不值得推荐的外文书籍。读了不少书,还是会时不时碰到烂书,因为有些时候榜单或者别人推荐的书籍质量并不好,但是这个事情是没办法完全避免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多读那些经典好书,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对于新书谨慎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公众号中推荐书籍,一般都是简单总结一下,并且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个大致评价,不会去深入分析书中的每一部分,因为我并不想成为一个书评家,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

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现在基本上是两天推荐一本好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5到7年内仍以阅读为主,争取至少做到推荐1000本外国经典文学再说,然后每推荐100本书写个小结,最后可以写个总结《从0到1000本书》。当然,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开始写小说了。阅读和写作总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我只看纸质书,并且喜欢在书籍上涂画和做笔记,所以基本上都是自己买书看。我既不去书店,也不去图书馆,更不会去借别人的书看,但是,我不介意别人看我的书。对于我来说,书籍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被阅读。

以前,每当遇到想看的书,我就打开当当网把它收藏起来,同时在收藏里根据打折的力度进行排序,遇到便宜的书,就下单购买,这样可以保证基本上每本书都是5折左右买来的。可是,后来当当网的收藏页面里取消了其他的排序方式,只能按收藏的时间排序,这样我就只能点开每一本书的才知道打折的力度,因此我差不多每天都要登录一下当当网,查看是否有活动。这两年的活动力度减小了,最划算的时候也就是满100减50了。

今天当当网就有这个活动,所以我下单买了42本书,总共1400多元,减了700元,最后花了700多元(前天白色情人节,女友赏我的520元买书钱,一下子就被我败光了)。现在当当网上,我的收藏里还有400本多书。

其实,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因为经常有同学和朋友问我有什么好书推荐吗,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对我来讲,好书实在太多,可惜他们却不一定能欣赏。无论哪个领域,如何你不懂,只管先去做,慢慢地,你总会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小孩子不会问如何走路,他们爬着爬着就学会了走路。读书也是如此,看的书越多,越容易找到好书。

挣钱——买书——看书——推荐书……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

最后再给自己打个广告:外国文学经典,一个只推荐外国经典文学的公众号。欢迎朋友们的关注和交流。

思想性随笔杂文简短篇十三

人间三月天,归春唤大地。春风得意,乍暖还寒,春泥氤氲起久违的芳香浸润在三月的暖阳里,苏醒了繁华大千的汨汨春梦。禁锁在严冬里的那汪沸腾的心语,只会在这个萌动的时节才能流淌在笔端,任其旖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滚滚红尘,漫漫人生,别离了银花火树的喧嚣灿烂,临近了桃红柳绿的炫彩妙曼。日复一日的堆积,年复一年的迭代,精雕细琢,镀金添彩,塑起岁月的丰碑,镌刻人生前半的漫长岁月,构思人生后半的似箭光阴。唏嘘,慨叹,倏然看清人生真是短暂,岁月的确无情,固守那份初心是如此的艰难,成就一段美满的终始又是那么无奈。

我流连在北方的三月,等待万木泛青,柳絮抽黄,等待芳菲四月粉墨登场。鹅黄的风沙难掩我观照精彩世界的色眼,荒芜的旷野铺开我驰骋的思想疆域。我暂时放弃沉淀在深邃流年里的那些冷漠与孤寂的文字,试着构思一幅奔放激昂的草图,献给初春的三月。

人间有情,草木有情,时节怎能无情?三月的北方无花无草,却能感染我心花开放,这便是三月,天人合一的真情。

回到流年的真实,三月又仿佛是怀春的少女焦躁难安,忧郁的`情愁,伤感的容颜,溢于言表,那枯干的草木参夹着微略的青浅,足可见证。时冷时暖的春风犹如那少女善变的情感,都说少女的心,秋天的云多变,我觉得这初春的三月更加妥贴于少女之情。纯情少女含苞待放,蠢蠢欲动的倍蕾之心与那尚未吐芽的草木,总会生发出期盼与迷惘的情怀,期盼着千娇百媚的绽放,迷惘着花开花谢后的凋零。

一年之计在于春,初春三月,即遐思涌动又催人彷徨。经三冬里蜷缩的僵滞的心灵宛如冬眠后的生灵,迫切的需要舒展筋骨壮志凌云。可这万物生发前的萧条,虽有春风的抚慰、激励,却总会驱人生出几丝无端的惆怅与迷茫……这或许就是早春三月的独特魅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