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报效祖国的故事(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3:38:40 页码:12
报效祖国的故事(精选16篇)
2023-11-12 13:38:40    小编:ZTFB

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素养。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流逝,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请看以下总结参考文献,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一

《黄继光的故事》是刘金星撰写的英雄故事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生前日记本、背包等被军事博物馆珍藏。

《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10月19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黄继光作为我军迄今授予的两位“特级英雄”之一,其事迹和生前物品在现场展出。

军事博物馆馆藏黄继光生前的日记本、背包。军博供图。

这个最高规格的国家大展向国人宣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将士以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气,不断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模范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长江日报采访团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收藏专家处获悉:军事博物馆收藏了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的遗物,有他生前使用过的日记本、水壶、背包,还有奖章、遗照以及他牺牲处挖掘出来的爆破筒残体。

黄继光塑像拟定四条创作原则。

坐落在英雄的故乡,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于1962年10月20日黄继光牺牲1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新馆位于县城东的魁山脚下、东河之畔,于1985年迁建,1987年10月20日对外开放,累计接待参观者逾千万人次。纪念馆5个展厅中,收藏有与黄继光相关的藏品200多件。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总能引发观众的共情,将人们带入到英雄曾经生活的那个时代,遥想英雄当年的英勇壮举。

纪念馆第一展厅中,有一尊黄继光头部铜像。这件作品创作于1962年,铜质,铜金色,高180厘米、宽30厘米、厚35厘米。

纪念馆讲解员曾欣介绍,1962年,为了纪念黄继光牺牲10周年,四川省中江县决定修建黄继光纪念馆。同年8月,四川美术出版社画家高庶绩来到英雄故乡,与中江县美术创作人员一起,创作黄继光烈士画像、塑像。

由于当时没有黄继光的照片,经过多次商议,黄继光烈士画像、塑像创作组拟定了四条创作原则:一是要表现黄继光烈士英雄气概;二是要体现黄继光烈士的青年英雄形象;三是要符合四川人的特征;四是要像黄继光的亲属。

经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建议,因为黄继光烈士和弟弟黄继恕长相接近,创作组便以黄继恕的肖像为蓝本开始创作。创作中,每一个细节的改动,都由黄妈妈邓方芝提出意见后予以修改,最终敲定了一个黄继光烈士画像样稿。之后,其他表现黄继光的作品,大多参照了这个画像版本。黄继光的形象,也由此定格在人们心中。

据黄继光纪念馆首任馆长黄开华介绍,一方手帕展陈在黄继光纪念馆第三展厅,手帕长26.5厘米、宽27厘米,棉质,正中用丝线绣有“可爱祖国”四个鲜红的大字。

黄继光给母亲留下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

1951年3月,乡亲们敲锣打鼓把黄继光和战士们送往通向前线的道路。那时,邓芳芝很清楚,在前线,孩子随时可能流血牺牲,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儿子送往前线。

临行时邓芳芝拉着儿子的手嘱咐:“继光,到部队后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为祖国人民杀敌立功。”

临走时,黄继光把乡亲们赠送的绣有“可爱祖国”的这方手帕留给妈妈作为纪念。黄继光牺牲后,这方绣有“可爱祖国”的手帕便成为了邓芳芝想念儿子的寄托。

1962年,邓芳芝把这方手帕捐赠给了黄继光纪念馆。在黄开华看来,这方小小的手帕,展示了黄继光为了保卫“可爱祖国”,舍小家为大家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我们馆很有幸能够把这方手帕收藏,要把黄继光的故事讲下去。”

黄继光为全军十位挂像英模之一。

1996年,中央军委批准黄继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之一。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至此,各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挂像英模共10位(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

“张开双臂,毅然向着敌人的机枪眼冲上去”,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制的黄继光画像,与其他英模画像一起,被悬挂在全军各单位连队的军史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激励着每位战士砥砺初心、牢记使命。

血衣上拳头大的弹洞是黄继光敢于牺牲的真实体现。

在黄继光纪念馆中,有一件全国少有的展品:黄继光牺牲时所穿的军服复制品。

看到血衣,黄继光牺牲时的壮举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复制品前胸处,被子弹打出拳头大小的空洞。

“这件血衣是根据黄继光烈士生前部队指导员冯义庆回忆复制而成。指导员回忆说,烈士的双手紧紧地抓在四周的麻袋上,胸膛死死地堵在机枪眼上,在他爬行过的路上留下了一条深深的血沟。”血衣上,并没有多少血,这是因为他在扑向敌人火力点时,已经流了许多血!

纪念馆馆长涂琳说,一件血衣,一身七处重伤,一个呈蜂窝状拳头大的弹洞,是特级英雄黄继光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真实体现。

“子弹打穿了英雄的军装,却永远打不断黄继光的脊梁。”在涂琳心中,黄继光永远头颅高昂,目光如铁,意志如钢。

听到中国军号嘶鸣,敌人胆战心惊。

抗美援朝战争,是敌我双方精神意志比拼较量。志愿军将士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

志愿军行列中,先后涌现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多少年后美国李奇微将军仍对志愿军冲锋号的声音心有余悸:听到中国军号嘶鸣,我们个个胆战心惊。

正是“谜一样的中国精神”的抗美援朝精神让美军困惑,让上甘岭成为美军“伤心岭”。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报告提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汶川大地震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xx爷爷冒着危险,攀上瓦砾堆,留着眼泪对废墟下的孩子大声说:孩子们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会这样关心人民的疾苦。

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的英雄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0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9月初,空降兵某旅“黄继光连”,一批即将退伍的战士面对黄继光烈士塑像庄严宣誓,向老班长告别。临别前,退伍老兵们纷纷在胸前别上一枚徽章,徽章上写着:黄继光传人。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的英雄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

上甘岭易守难攻,阵地几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

最后的0号阵地,我军某部六连碰上了最难啃的硬茬子。三个地堡忽然喷出火舌,密集的弹雨把六连死死摁在了地上,抬不起头。而这时的六连,算上营参谋长张广生,总共还有16个人。张广生和连长万福来碰了个头,决定将剩余的9名战士编为3个爆破小组,对三个地堡实施强行爆破。

第一组冲上去,倒下了,第二组跟上,第三组……九名战士全部牺牲。攻击线距离地堡近在咫尺,却像一道深不可测的深渊,吞噬掉每一个进入这里的生命。

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临阵受命。据万福来的回忆,他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连六班班长,肖登良和吴三羊划归六班,由他们去执行最后的爆破任务。

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素质。三个地堡的机枪射界连成一片,子弹打得密不透风。三个人配合默契,交替掩护跃进。

“轰”、“轰”两声巨响,黄继光和肖登良分别炸掉了东西两侧的地堡。然而,负责掩护的吴三羊枪声忽然哑了,他被另一个地堡命中牺牲。肖登良身边正好有一挺机枪,他向地堡射击,吸引敌人火力,掩护黄继光。

一阵弹雨追了过来,肖登良重伤。六连指导员冯玉庆爬上前,从牺牲的机枪手身边拖过机枪,再一次向地堡倾泻子弹。

趁着敌人的射击间隙,黄继光向前猛冲了两步,却一个趔趄栽倒在地。那个身形在地上停顿了一下,随即缓慢艰难地向前爬行。终于接近地堡,黄继光奋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

爆炸声中,地堡的机枪声戛然而止,但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停顿。黄继光的那颗手雷没有扔进地堡,只炸塌了一角。美军换了一个射击孔继续扫射,子弹呈扇面向外泼洒着。

对最后一个地堡的爆破看起来又失败了。万福来、冯玉庆等人已经开始准备孤注一掷,自己上阵。

照明弹和爆炸火光的照耀之下,地堡旁伏在地上的一个身影忽然动了一下,又向着地堡蠕动爬行。

那是黄继光,“他还活着!”万福来激动地叫起来。

黄继光的身影在凹陷的弹坑和凸起的怪石中隐现了几次。万福来焦急地等着最后一声手雷的爆炸。后续支援的战士们已经上来了,陆续集中到他的附近,只等发起最后的冲锋。

手雷的爆炸却迟迟没有响起。刚才炸塌地堡一角的已经是黄继光的最后一颗手雷。

黄继光堵住了枪眼。

没有手雷的黄继光,却向着地堡坚决、缓慢地前进着。他爬到地堡一侧的射击死角,用力支起上身,侧转过来向坡下的战友们招了招手,张嘴似乎喊了什么。

没有人听得到,机枪的轰鸣掩盖了一切声音。冯玉庆一下子惊觉那个手势的含义,扭头向身后的张广生、万福来喊道:“快,黄继光要堵枪眼!”

话音未落,黄继光已将自己微微尚存的最后一丝气力,化成气壮山河的壮举。他张开双臂,如大鹏展翅,扑向了那个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枪眼,并不宽阔的胸膛,严严实实地堵在了射击孔上。

敌人机枪凄厉狂暴的射击骤然变了调,闷闷地响了几声后彻底哑了。万福来等人就在这一瞬间跳出掩体,几步冲到黄继光身旁,把所有的子弹都泼进了地堡。

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住麻包。敌人的子弹洞穿了他的胸腹,血肉模糊,背肌被子弹打飞了,留下一个碗口大的窟窿。

在质疑黄继光堵枪眼真实性的网络杂音中,有一种“论据”看上去头头是道:子弹可以打穿人体,机枪可以把人体打碎、打飞,所以黄继光的事迹是不可能出现的。

这种从战争、枪战电影中得来的皮毛军事知识,其实在网络上就有大量批驳。黄继光堵枪眼的意义不在于挡住子弹,而是挡住地堡中敌人的视野和射界。即使子弹能够打穿黄继光的身体,也只能是“瞎打”。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为战友赢得了冲锋的时间和空间。

黄继光战友李继德曾在“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现场。

回忆黄继光生前对他说过。

“为了胜利。

他愿意像电影《普通一兵》的那位战士一样。

去堵敌人的枪眼。

后来他真的这样做了”

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解读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今天是黄继光牺牲67周年纪念日。

一起缅怀。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牺牲后。

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

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

刻进人们的心里。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发生大地震。

什邡瞬间变成一片废墟。

群众生死未卜,与世隔绝。

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红旗。

进入灾区救援和重建。

带领黄继光班,继续发扬黄继光精神。

英雄虽然逝去,但精神永在。

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战士永在。

“一位革命老兵,就是一部红色教科书。”初夏时节,湖北省军区孝感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走近部分荣立过战功的离退休干部及其亲属,通过聆听他们的战地故事,学习他们的忠诚坚守,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

一生只讲黄继光。

“我曾问父亲,您一生作了多少场报告?父亲回答: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万福来之子万爱军指着父亲作报告的照片说。

万福来是黄继光的老连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亲眼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过程——。

1952年10月19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零号阵地再燃战火。经过连续突击,连队仅剩下16人。敌人4个子母堡火力凶猛。黄继光主动请战,他和吴三羊、肖登良3人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隐蔽前进。在炸掉3个地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则带伤向最后一个大地堡爬去。

敌人集中火力向他猛扫,在爬到离地堡五六米远时,黄继光奋力投出一枚手雷,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都遮住了。他继续从侧面爬向地堡,向战友们呼喊一声后,张开双臂,猛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眼。霎时,敌人的机枪“哑”了。

“同志们,冲啊!”万福来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上去,全歼敌人。

1952年10月30日,万福来在率领战士冲锋时负伤。

“父亲从不谈自己,一生只讲黄继光。”万爱军说,1953年春节前,万福来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医院转到上海做手术。期间,上海麦伦中学(后更名为上海继光中学)得知万福来带连队攻打上甘岭主峰阵地的事迹,便邀请他去作报告。

就是在这场报告会上,万福来第一次详细讲述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后来,他又应邀作了多场报告,黄继光的名字通过报纸、广播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闻名全国。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万福来一直把弘扬黄继光的精神当作自己的责任,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机会,他就讲黄继光的故事,直到2004年去世。

“一位革命老兵,就是一部红色教科书。”初夏时节,湖北省军区孝感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走近部分荣立过战功的离退休干部及其亲属,通过聆听他们的战地故事,学习他们的忠诚坚守,传承他们的红色基因。

“我曾问父亲,您一生作了多少场报告?父亲回答:没有一千场,也有七八百场。”万福来之子万爱军指着父亲作报告的照片说。

万福来是黄继光的老连长,在上甘岭战役中亲眼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过程——。

1952年10月19日凌晨,上甘岭597.9高地零号阵地再燃战火。经过连续突击,连队仅剩下16人。敌人4个子母堡火力凶猛。黄继光主动请战,他和吴三羊、肖登良3人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隐蔽前进。在炸掉3个地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则带伤向最后一个大地堡爬去。

敌人集中火力向他猛扫,在爬到离地堡五六米远时,黄继光奋力投出一枚手雷,硝烟把地堡和人影都遮住了。他继续从侧面爬向地堡,向战友们呼喊一声后,张开双臂,猛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眼。霎时,敌人的机枪“哑”了。

“同志们,冲啊!”万福来见状,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上去,全歼敌人。

1952年10月30日,万福来在率领战士冲锋时负伤。

“父亲从不谈自己,一生只讲黄继光。”万爱军说,1953年春节前,万福来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医院转到上海做手术。期间,上海麦伦中学(后更名为上海继光中学)得知万福来带连队攻打上甘岭主峰阵地的事迹,便邀请他去作报告。

就是在这场报告会上,万福来第一次详细讲述了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后来,他又应邀作了多场报告,黄继光的名字通过报纸、广播迅速传遍大街小巷,闻名全国。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万福来一直把弘扬黄继光的精神当作自己的责任,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机会,他就讲黄继光的故事,直到2004年去世。

“这是45师宣传科拍的我用嘴给伤员喂药的照片……”谈起6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电影《上甘岭》卫生员王兰的原型、82岁的王清珍难掩激动。

1951年初,15岁的王清珍踏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她回忆说:“我本来想去前线打仗,首长说后方更需要女同志。好,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于是,她成为志愿军45师医院的一名卫生员。

最让王清珍难忘的还是上甘岭。1952年10月,王清珍被安排到前线坑道救护危重伤员。

一位战士的腿被炸断,血流不止,王清珍边流泪边为他止血、缠绷带。战士忍着疼痛说:“给我唱首歌吧。”王清珍唱起了《南泥湾》。

“但是第二天,这位伤员由于失血过多,还是牺牲了。”说到这里,王清珍语气沉重。

侦察排战士曹忠林,双眼被炮弹炸伤,身体严重烧伤。王清珍喂他吃药,他张不开嘴。王清珍就先把药嚼碎,含点水,口对口喂他吃。喂药后,王清珍又用同样的办法给他喂面条。

还有一回,王清珍护理一名刚动完腹部手术的重伤员。夜里,伤员要小便,王清珍拿罐头盒给他接,他怎么也排不出。王清珍帮他插了导尿管,还是不行。王清珍便用嘴含着导尿管,将尿吸出来。伤员流着泪说:“就是亲妹妹也难做到这样!”

王清珍的出色表现,受到志愿军官兵的广泛赞扬。她荣立二等功,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17岁那年,李国增参加解放军,成为华北独立团独立营三连的一名战士。

1948年平津战役打响。“我参加的第一场战斗是唐山战斗。当时连队只有老兵才有枪,新兵一人发2枚手榴弹。”88岁的李国增对此记忆犹新。

那一仗,李国增缴获敌人2支步枪,获嘉奖一次,并奖励缴获的步枪一支。从此,他成了有枪的战士。

1949年2月2日,李国增光荣入党。就在那天,他所在的独立营和40军的一个师奉命开进北平城(现北京市)。李国增回忆:“上午10时,部队从北平的东门集结进城。进了永定门后,道路两旁人山人海,市民争相欢迎解放军。”

1949年4月,被编到13兵团警卫营当班长的李国增随部队南下,过黄河、渡长江,一路拼杀。他尤其难忘广西战役的艰苦。

“我们经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地急行军,创下一天一夜行军90公里的记录。”李国增说,当时背着米,但没有时间做饭,我们饿急了就抓一把生米送进嘴里;大家连解小便的时间都没有,为了不掉队,经常边走边就地解决。有的战士走着走着睡着了,就像劈柴一样倒下。后来部队每天给每人发2个干辣椒,困极了就咬一口,一辣就不想睡觉了。李国增说,他爱吃辣椒的习惯就是从那时起养成的。广西战役胜利后,李国增又参加了广西剿匪,身上多处负伤,3次荣立三等功。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李国增告诉笔者,每逢建军节,他都彻夜难眠,想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也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还能再为人民做些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敬仰,他的英雄事迹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宗三代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他努力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进步很快,1952年7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在某部第6连当通信员,忠于职守,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部队领导的表扬,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冲击部队受阻。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6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又困在敌人阵地前。参谋长心急如焚。他明白,在天亮前如果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反击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参谋长,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参谋长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1953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弘扬他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基座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二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家。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三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四

“怒发冲2113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5261怀4102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1653,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南宋江山,沦落半壁,岳飞壮怀激烈写下这首震撼人心的《满江红》。

岳飞,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南安阳汤阴县县城东30里菜园镇程岗村人(1103——1142)。是我国南宋时期着名抗金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岳飞出生在一户佃户家里,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他身高7尺,脸色红润,丹凤眼。青年时代正遇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亲眼目睹了北宋灭亡的悲惨史实和中原的沦陷。他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的压迫、收复故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作战勇敢多次打败金军,屡建战功,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岳家军”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皇上赵构得知岳飞的胜利,怕金军放了他哥哥,让他当不成皇帝,再加上奸臣秦桧勾结金军的阴谋诡计,连向岳飞发了12道金牌,让岳飞退兵回京。

“靖廉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飞的淋云壮志,只可惜他终生追求的梦想终究没有实现。

岳飞虽死,但,他的一腔爱国情怀,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五

著名遗传育种专家邓景扬,原是在法国和瑞士经商的华侨,不惜半路出家,放弃经商,改学自然科学。

1952年,他以一个旁听生资格,入日内瓦大学,开始学习自然科学。他已是30多岁的人了,年纪大,学习中困难重重,但是报国之心鞭策他,深夜攻读中几次晕倒,他也无怨无悔。1959年他荣获了该校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发表了5篇科学论文,他提出的“营养物质与开花物质相互制约”的新观点,被国际上称为“邓氏理论”,经常在国际书刋中被引用。

邓景扬学成之后准备回国。他的导师、日内瓦大学科学院院长苏达教授闻讯后极力挽留,他反复解释:“新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很需要人材。我是中国人,一定要回国效力。”导师深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于1960年春,携带着种子和仪器,踏上了归国的路程。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六

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他所收募的宾客义士多是一些刚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对他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子女一样。当时扬州地面正闹大饥荒,这些门客时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抚劝慰性地问道:“你们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吗?”

若有人被当地差吏抓获,祖逖则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好议论的人就因此说他的坏话,他却像没事一样。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室的**,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

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人人都有奋击抗敌之志。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则各郡国的豪杰必定风从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观失望中的人也会振奋苏醒过来,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

元帝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给一千人的粮米,布三千匹,但不发铠甲兵器,让他自己筹集。于是祖逖带领着当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庄户百余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

以楫击水而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恢复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这江水。”严辞正色,悲壮激昂,大家都为之慨叹。过江后屯于江阴,开始冶铸兵器,招募到两千人后继续北上。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七

吉鸿昌在国外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俺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俺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八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67入马尾船政后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璋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

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2.26),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庆八年)中武秀才,授把总。后累升至参将。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办漕粮海运,关天培押粮船千余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将。次年,擢总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调任广东水师提督。赴任后,踏勘地理形势,将虎门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为信炮台;在上横档岛一线,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远),改建横档、镇远炮台,增建永安、巩固炮台,控制东西水道;在虎门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歌颂祖国的诗文。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南宋:文天祥《扬子江》。

(原诗: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原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陆游《示儿》。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南宋:陆游《病起书怀》。

(原文:“国事兴亡,肉食者而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焉”,这是顾炎武讲话的原文。不知谁把它篡改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恰恰违背了顾炎武的原义,顾炎武深刻体会了国破家亡的。他既不能效忠于家,也不能效忠于国,而且厌恶这个国——明,但他更厌恶后面的那个国——清。)。

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末:谭嗣同。

(原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现代:鲁迅《自题小像》。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惯于长夜过春时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祖国的变化。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六十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的铁路,中国人民做到了;火车多次提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举国上下一片欢呼雀跃……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壮举!

六十年里,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淹没了许多楼房,淹没了许多人民,却淹不灭中华儿女的爱心;2007年年底,当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阻碍了人们回家的道路,却阻碍不了中华儿女救灾的决心;2008年5月,里氏高达8.0级的汶川大地震一度牵动了世界各地的心,地震震倒了一座座楼房,震碎了一颗颗逝世者家人的心,却震不倒中华儿女突破重重困难的热情。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炎黄子孙会手挽手,心连心,克服一切困难!

六十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中国在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杨利伟叔叔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2008年,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飞上太空,到月球上去拜访嫦娥和玉兔;同样是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技技术蒸蒸日上,为发展中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十年来,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以前,农村人知识很少,只知道劳作。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奋学习。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现在,农村人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好,纷纷过上了小康生活。手机、彩电、冰箱……这些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一样样成为了现实。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脏又乱。一下雨,小路便成为了“水泥路”,山上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现在,一提到农村,人们想到的是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青山绿水……改革开放,让农村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九

黄继光在家乡当民兵时,就机智勇敢。曾抓到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杀敌立功。

他常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的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迅员。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迅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带的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身上被捅了很多下,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的荣誉——“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工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后来,黄继光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黄继光的这几件事让我深深的感动。他可以为祖国奉献生命,我们更应为祖国好好学习,将来做祖国栋梁!黄继光这位大英雄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叔叔呀,我们以后一定会像你一样,好好报效祖国。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

虎门销烟体现了林则徐为国为民的胆略和才干,也表明了广大群众禁烟拒毒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它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序幕,增强了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信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报效祖国的故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

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一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5261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4102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1653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弹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二

公元18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威胁。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

道光年间,江南暴雨成灾,一时饥民遍野。户部尚书潘世恩正在苏州家乡守孝,家中囤积了白米数万石。这天,有江苏按察使登门求见,请求潘大人开仓救济灾民。潘世恩眼珠一转,推托说:“开仓济民,义不容辞,只是不巧得很,仓库上月就空了!”来人沉稳地一笑,说道:“那正好,下官就借来贮米吧!”他当即派手下将各仓加盖封条,然后下令散发仓米赈济灾民。事后按市价偿还了米钱,弄得潘大人哭笑不得。这位机智能干的按察使,就是日后以禁毁鸦片名垂青史的林则徐。进入十九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急需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只许可在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中国的封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口的工业品没有销路。外国商人于是转向了罪恶的鸦片贸易。鸦片是一种摧残人体的毒品,会使人吸食成瘾,这就使鸦片交易始终保持着六倍以上的高额利润。西方国家向中国全力倾销鸦片,仅在道光帝执政的前十五年间,就造成了六千万两以上的白银外流,全国染上烟瘾的人口达二百多万。面对国计民生的恶化,林则徐再也看不下去了。

公元1838年9月,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向道光帝上了一份奏折,大声疾呼:如果再不严禁鸦片,那么几十年后,中国几乎没有可以派出抵抗敌人的军队,而且没有可以发军饷的白银,国家就被鸦片蛀空了!道光帝本人也抽过鸦片,亲身感受过洋烟的毒害,林则徐的警告使他触目惊心。于是他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公元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外国烟贩和勾结他们的洋行商人,起初并没有把他的到来放在心上。他们知道,清朝官员都爱钱,只要花上银子,没有过不了的关。于是,他们派怡和洋行的老板伍绍荣为代表,去求见林则徐,暗示贿赂的数目。可这一回,烟贩们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林则徐听完了来意,拍案而起,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只要你的脑袋!”他命令伍绍荣回去告诉外国主子:限三天以内,把所带的鸦片全部交官,并且签立今后永远不夹带鸦片的保证书。如果胆敢违令,一经查出,货物一律充公,贩卖鸦片的商人一律处死。英国大烟贩颠地,是外国鸦片商人的'头目,手中还拥有走私武装。他先是呈报了一千箱鸦片,妄图蒙混过关。林则徐早就调查过海上商船的情况,知道他弄虚作假,下令传讯颠地,对他提出警告。颠地回船后,继续拖延时间,对缉私人员进行武力挑衅,于是林则徐决定逮捕他。

英商监督义律把颠地藏匿在商馆里,拒不交出,还以战争叫嚣相威胁。林则徐针锋相对,封锁了黄埔一带的江面,又派兵包围了商馆。广州百姓自愿参加巡逻,一防颠地潜逃,二防内奸混入。商馆断水断粮,义律再也无法顽抗,不得不同意交出所有船上的两万多箱鸦片。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加强了海岸的军事防备。他修固和增筑炮台,在珠江口的海面上设置木排铁链,还招募水兵,组织团练,发动民众保卫海疆。虎门销烟后,义律率英国兵船多次发起武力挑衅,都被中国军队击退。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三

1919年以后,梅兰芳先后到日本、美国、苏联等国家访问并演出。他以精采的表演和东方人的气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受到热烈欢迎。许多外国人第一次见到中国戏曲的表演,非常新奇。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和梅兰芳会面,结成好友,对中国戏曲给予很高评价。国外有些人还把中国戏曲艺术和欧洲戏剧两个流派称为世界戏剧三大体系。梅兰芳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梅兰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日本人要求这位世界驰名的中国演员出来演出,好美化他们的侵略行为。梅兰芳拒绝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留起了胡须。因为他是旦角演员,留胡子意味着将不再登台表演。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宁愿割舍了艺术生命。这一爱国行为,受到了普遍赞扬,为中国人争了气。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人士,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四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邓世昌。

邓世昌:“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钱学森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1955年10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并于1958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尽管当时人力、物力等条件很差,但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满腔热情地投入我国国防尖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军委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为奖励他的突出功勋,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李四光。

说到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求学归来后,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襁褓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李四光来到北京大学,协助蔡元培校长教书育人,他一面讲授地质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在此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地质科学专门人才。他在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领域所做的工作,为相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五

华罗庚是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华罗庚报效祖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报效祖国的故事篇十六

杨根思(1922--1950)江苏泰兴人。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中他多次立功受奖,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同年他参加了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在1950年11月29日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奉命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在长津湖地区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小高岭,这是敌人南逃的必经之地。

战斗打响后,他率领全排先后连续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8次疯狂进攻。此时,阵地上只剩下他与两名伤员,并且炸药用尽。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危急关头杨根思抱起最后一个5公斤重的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阵地,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称号,并将他生前所在连命名为“杨根思连”。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朝鲜政府还在他牺牲的地方建立了“杨根思英雄纪念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