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我的读书随笔400字(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33:33 页码:12
2023年我的读书随笔400字(汇总11篇)
2023-11-13 05:33:33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反思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经验和成长。完美的总结应具备简洁明了、准确有力的特点。这些范文中的经验和技巧对我们写作总结时会有一定的帮助。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一

我喜欢那种漫无目的、超功利性的读书和写作。

这些年来,工作任务虽然繁重,闲暇之余,常会翻翻那些从地摊、旧书店、大型书城买来的或是朋友送的或是借来的书,真的找回了读书的感觉。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的“人生的头等大好事,还是读书”。

我虽读书不多,却是一直坚持。读了教育、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书。

记得我刚出来工作时,我的指导老师赵林老师借给我一本叫《爱心与教育》的书,李镇西所著,我们本土川西坝子的教育大家,当然也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家。我一口气就读完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故事,是那么的亲近和熟悉、叹服于先生的高超教育教学艺术、更是折服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虽然我不能套用他的一些招数,但是却养成了喜欢思考一些教育现象、写作教育教学札记的习惯。

不知是从哪儿弄来的一本叫《班主任兵法》,刚看题目,觉着很新颖,于是“随便翻翻”,可是后来,我看了丄编,忍不住的看了下编。一个叫“绝顶高手”的教育“健将”万玮老师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眼前,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是我把引为学习的榜样和知己。我们有很多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优秀教师,长期以来都在这样做,可是像万玮老师这样将思想表达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又有几人呢。

读高中时,我曾经梦想当一位作家。这个梦现在好像被蒙上了厚厚的城尘。但是对于文学我确实热爱不已。艾茵老师说过:作家不是拿来“想当”的,火候到自然成就,他日勃发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我享受读书的过程和积累。我在网上无意间觅得一本叫《明朝的那些事儿》,作者是一个80后的年轻“大师”,作者是“当年明月”(原名石悦)。这部著作陪伴了我整整一年,读了至少三遍。这一年我几乎没有读其他的作品了,我很是陶醉,整天沉浸在“那些事儿”中,一年读了三百年的历史,好值啊!犀利、现代元素味的语言、独到的见解、高超的写作手法,高超到你并不觉得高超,好像自己都能写出,可是你动笔时却是那么的艰难。到现在我还把这本书的txt版本存在手机上,闲来再观观某些片段,人生快事一件。在图书室借回《史记》、每天啃点,从三皇五帝到孔子世家,我读的好像比历史还长哦。有关他们的解读和也是我也搜索来一起读了。有时候我都劝我的学生都学点历史,不要认为学理科就不管“老祖宗”了。其实,浩如烟海的史卷,足以让你我休闲了。

晚睡前,我读会儿书。闲暇时,与朋友聊天、喝茶、谈天说地、摆摆读书的那些事儿。美哉,读书。

可是,我感觉自己的越来越无知和贫乏了。唯有加倍努力,方可前行!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二

受《星期六晚邮报》的委托,我写了三篇文章[注释]。为了响应众多读者的需求,既便于读者阅览珍藏,又让那些没有看到过原文的读者能有一些收获,现在将它们重新印刷装订成册。委托方告诉我每篇文章写四千字,因而就算我写的比四千字稍微多一些,也只能竭尽全力压缩。说实在的,在这三篇文章中,任意拿出一篇都可以扩写成厚厚的一本书。

在前人留下的众多精神财富面前,许多读者感到无所适从,不清楚自己应该读哪些书,我的目的是列出一张推荐书目的清单给他们,清单上的任意一本书都会使读者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获得很大的收获。

怕读者们嫌弃书单太长而心生沮丧,所以迫不得已把很多重要的著作都省掉不写了。每个作家的书我只推荐了一本,但是很少一部分作家(像简·奥斯汀、狄更斯、萨克雷、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我把他们的几本书都推荐给读者,而且任何一本都严格按照我的择书标准来推荐。除此之外,我迫不得已删去了像夏洛蒂·勃朗特这样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因为篇幅不允许加进那些接近一流的作家。我还删除了所有像艾萨克·沃尔顿的《生活》和詹姆斯·莫利阿的《伊斯法罕的哈吉·巴巴历险记》这样名气不太大的书籍。这些书都能给人阅读上的享受,但是篇幅的限制促使我只列举那些大家都认可的名篇佳作。我这样做就像带着一位朋友去雕塑馆游览,虽然这位朋友有很大的热情,但是他的时间却很仓促,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使他领略到最辉煌的风景呢?我避开罗马时期的肖像,跳过古风时期的雕塑,直接把他领到希腊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面前,但是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认可那些被跳过的艺术瑰宝的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欧洲文学里,我挑选的作品都是令我十分佩服,并且被公众认可的经典佳作。如果哪本书称不上特别出众,那么我有什么必要推荐它呢?但是我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推荐美国文学,因为它的历史比较短,如果我只列出四位作家来,我想读者们不会满意的。

再说说美国文学。美国文学的历史很短,著作也不多,三流作家因此能够进入主流,但是我觉得他们的作品根本不应该受到这么高的推崇。现在的美国不该再抱着爱国主义的偏见,不要只把美国作家看成美国人,还要把他们看作世界公民;要想做出恰当的评价,就要把他们和那些卓越的艺术家们放到一起对比。

最后,我想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处引用约翰生博士写给斯莱尔夫人的一句话:“那些不读书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去思考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去说的。”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三

黎戈在博里就这本书写了一个笔记:“我亲爱的毛姆叔叔”。这本毛姆叔叔的书我虽然比她看得早,却一直没动笔。头一次觉得她没说透,可能是自己此时此地的视觉不太一样的缘故。

毛姆写了六十五年的畅销书,对市场信息特别敏感,写东西也特别刻苦。据说,成名以后,某一天经过大剧院,那里正在上演他的一出戏,听到观众在落幕时雷鸣般的掌声,他老先生对着落日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下我终于可以从容地欣赏落日,而不用挖空心思想着如何优美地描写它了”。

因为有这些杂碎打底,书就读得比较另类。譬如他在书的开篇写“读书是一种享受”时,说“你最好还是随你自己的兴趣来读,我甚至都不认为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我自己就喜欢同时读四五本书,历史、散文、评论、传记、诗等等分开时段来读……”他这么写固然不错,但显然,他还是从大家都喜欢的视角在写。你看,他介绍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自己读了三遍,然后又说,我打算承认,他的书并非每部分都很有价值的,读者可以对其受当时思潮影响而表述冗长的那部分抛掉,真是蛮体贴人的。

随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读书”,第二部分“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伦理学方面读书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作家与作品”。第二部分里,毛姆先生写“真、美、善”的视角非常独特,也特别耐人寻味。

人们要使生活过得有意义,“真、美、善”是可以能达至这一目的的三种价值观。

“真”虽然排在最前面,占一席之地却是出于修辞方面的缘故。人们把一些道德品质,勇敢、荣誉感、独立精神等,划入真的范畴。毛姆先生对此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品质大多只是人们为求“真”而自我表现而已,与“真”本身无多大关联。如果“真”是一种价值,那只因为它是真的,而并非因为说出“真”来是“勇敢”。若说“真”是一种判断呢,人们往往误以为其价值更多在其判断的独特,并不在乎它的“真”本身。就譬如说连接两座城市的桥,要比连接两块荒地的桥来得重要一样。若说“真”是一种终极价值呢,哲学家、历史学家往往争论不休,他们各持已见,相互攻讦。历来的事实是,说真话未必聪明,人为了虚荣、安乐和利益,总是不顾“真”的。大多人的理想主义,不过想借“真”的名义弄虚作假。写了一辈子畅销书的毛姆谈论“真”的笔墨最少,取了他简单陈述事实的观点。也由此可以窥见,他在这里所说的,也未必就是真的,他得考虑市场的视角。

“美”:美的情况稍好一点。在一位杰出小说家的眼里,美首先是一个句号。因之还是不要真正达到完美。完美无缺是乏味的。完美无缺就好比高山的峰巅,你一旦爬到山顶,可以做的事情就只是再爬下来而已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处处皆在的小讽刺:我们还是不要真正达到完美,虽然完美无缺是人人追求的目标。毛姆在随笔中引介的所有小说大作,没有一部是完美无缺的.。说到题外,若要说完美无缺,我们的“红楼梦”堪称完美了,可是却也只有前八十回,就也算是有憾,不至于等读者爬到山顶后,仅止于爬下来而已了。

对美的评判从来没有固定标准,人的审美情感非常复杂。美感固然愉悦,是一种智性又充满感性的激越之情,让人宁静、温柔,充满幸福感喟,然而毛姆先生的最终观点,还是落脚到实用的功效。美感除非能提高人的品性而且能使人有更多的能力去做好事,否则,再大的欣喜也是毫无意义的。他的观点就不是典型美学家指称的“为艺术而艺术”了。倾向于认为个人的审美陶冶,最好有利于性格培养,从而更适宜做出正确的行为。而艺术作品本身呢,“蜜蜂只为自己生产蜂蜡,并不知道人们会拿它去做其它事情”。

与仁慈之爱很难精确区分。人生的大悲剧不是因为人会死,而是因为人会停止爱。两个情人之间也总是一个爱、一个被爱,正是因为这种不和谐,人们将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圆满的爱情。爱情能带来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爱情却难得无忧无虑。就好比人们常常在拥抱自己锁链的同时又怀恨在心。可是仁慈之爱就不然了。善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宣称有其自身目标的价值,德行就是它自身的回报。善和美不同,永远不会达到尽善而使人厌倦。善比爱伟大,从正确的行为中表现出来。那么作为个人,正确的行为究意是怎样的呢?毛姆用一位16世纪西班牙宗教诗人的话作结,虽说人脆弱,也勿需将其视为畏途。美好之人生,不外乎各人顺其性情,做好分内之事。

在毛姆的笔下,他所引介的作品,个性却是要首先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看完他介绍的作家与作品后,无疑会让读者在读其介绍的读本时有相当大的指导与启发作用。首先,寥寥几笔,他就把作品的个性全部勾勒出来了。而且,作品的精彩与缺陷也全在他的笔下一一道来。再引介到作者其人时,你会知道何以作品会如此。当然,最有裨益的,莫过于他告诉你那本书要怎么去读,对那些写得不好的冗长无用的部分如何略过去,他知道作家何以至此的来龙去脉,读来自然是特别有趣味些。而他视角的客观与无情也让人读来倍感独特精彩。

他写巴尔札克文笔粗俗、为人粗俗,粗俗甚至也是他天才的一部分。巴尔札克极其单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甚至都说不上聪明,思想平庸而肤浅。然而,他却有一种非凡的创造才能,像自然力一样的创造才能。他极端自私,不讲道德,同时又不够坦率。然而,他要是很有节制、很有心计又很俭朴的话,又成不了一个作家了。他爱炫耀,喜欢奢华。他像牛一样地苦干,拚命写作,想挣钱还清债务,然而,还没等还清旧债,他又借上了新债。最有趣的事实是:他只有在债务的压力下才能专心致志地写作。

可是,这一切都不妨碍毛姆依然如故的观点: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札克,最伟大的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部史诗样的作品。小说主人公彼埃尔和安德烈公爵,同时代表了托尔斯泰矛盾性格中的两个对立面。大凡有独创性的作家,其作品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内心某种遭压制的本能、欲望、白日梦的升华,而当他们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这些东西之后,既然内心压力已经释放,往往也没有进一步行动的必要了。在毛姆的笔下,读者也能看到托尔斯泰的缺点与局陷。然而就是这样,才是一个小说家笔下的非常客观的作家与作品。

毛姆除了介绍到大部分伟大、激情的故事之书与其作者,他的“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也写得非常漂亮。简。奥斯汀没有写浪漫故事的才能,也不打算往这个方向努力。她出色的观察力和生动的幽默感使她从不耽于幻想,她感兴趣的不是不平常的事件,而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可是没有迭宕的事件,却丝毫不妨碍作品本身很强的可读性——比一些更杰出更著名的小说更有可读性。小说描写的只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心感情和许多错综复杂的琐事,小说中没有发生什么了不起的事,可当你读完一页仍然情不自禁地翻过一页,迫切地想知道下文如何。作品能处理至此也算是最有才能的小说家了。

毛姆先生认为,很多伟大的小说家都有趣味性、文笔和语法方面的缺陷,文笔精美并不是小说家应有的基本素养,对小说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像力、大胆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人性的关注、认识和理解。

时下的日子,在读了毛姆介绍的二十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后,翻完读书随笔掩卷思索,你不得不承认,他对作家与作品的客观视角对读者会有一种特别深的触动。于个人的癖好,也许会重新找来奥斯汀的作品细细品读,把《呼啸山庄》一口气看下去,把普鲁斯特的那本大书看完。不过最迫切想做的,可能还是要把毛姆的《刀锋》找来一读,最好是原版。《面纱》已然写得很是好看了。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四

201x年x月x日星期x晴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我们又怎么会相信会有别离的命运。一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叹横跨千年,于耳边轻轻响起。那一声低吟,把我唤醒。原来,离别是一场宿命。原来,“长亭外,古道边”亦是一种不朽,不朽的离情。

人生无不散的宴席,终是各自启程,各奔东西,各走前程。

还记得那年夏天,青涩的我们如青苹果,相会于壹陆零。虽然互不相识,但年幼的我们并不无知。我们都知道,彼此将会相守——三年。

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姐妹,我们是一家人。只是我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以至于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就在措手不及中各奔东西。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面对这群兄弟姐妹,又怎能控制泪腺?于是,总有各种情不自禁,情难自禁。

三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已悄悄而过。虽然,中途有人退场,选择离开,也有人到来。但哪一个不是我们最好的兄弟姐妹呢?又怎忍别离?只能说,青春,有你们真好!

兄弟姐妹,曾经取过那么多绰号,看似“粗鲁”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懂其中深情。那些默契,只有一家人才有。呆子,洪大妈,鸡蛋,龙女,疯狗,四眼,胡子,副班鸡,鲤鱼,玉米,黄脸婆……那一个个绰号,至今令人难忘。怎能忘怀?那个青春,有你们真好!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五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全家上下都会把他捧在手心里。因此很多孩子就成了掌上明珠,小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助长他的自私心理,“什么都得听他的,要什么买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还动不动就发脾气。”为什么孩子的气焰会这么嚣张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家长造成的。

第一,父母把应该属于自己的物质上的所有东西毫无保留的让给孩子,久而久之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父母越是把自己当牛马,孩子便越没有尊重父母的意识,越会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父母的纵容,比如怕孩子在外吃亏,下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自私。

第三,父母经常突出孩子在家中的中心地位。什么活动或者话题都以孩子为中心,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怎样才能克制孩子自私自利的心理呢?其实知道了孩子自私的原因,要解决问题被并不难。

1、父母必须承认孩子是自私的。但孩子到3岁以上,还表现出不愿与人分享,或者抢占等行为,家长必须制止和引导。

2、父母别给孩子特殊待遇。比如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或者给它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3、给孩子多灌输正面的思想。如果家长从小就对他灌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那孩子心里不会装下别人、只会想到自己,长大后会变的贪婪,爱占小便宜,见利忘义,成为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而不受欢迎。

4、教育孩子体谅长辈。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六

在假期中品读了大夏书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雷玲老师在书中介绍了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展现了名师的经典课例,阐述了名师的教育观点。在细细品味中体会着各位数学名师的教育理念。

书中的数学名师有: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的刘可钦,有着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追寻情理交融的课堂的叶素云,有着朴素课堂之美的刘斌,将美孕育于数学课堂的张齐华,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追求数学教育价值的夏青峰,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与”“游戏探究”中焕发生命活力的缪建平。八位名师不同的教学风格,都展现着数学教学的魅力。

缪建平老师在“生活数学与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游戏的设计与教学”种,学生们受益匪浅。缪老师的教学,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游戏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探究性游戏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缪建平老师提出“让孩子做儿童数学家”,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对生活环境充满好奇,独具数学“慧眼”,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善于思考,有所创新。

“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是缪建平老师的课堂亮点,学生喜欢,相信数学教师也都喜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该为此做些什么呢?穿插一些适合的游戏,如在混合运算时,可以让孩子模仿情境中的场景,提高学习兴趣;在地方课时,安排有趣的数学探究游戏;在认识周长时,让孩子课下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等。我在努力让我的孩子们喜欢我和我的数学课。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七

“布里丹选择”的故事很有趣:有一个外国人叫布里丹,听到驴子饿得咕咕叫,就牵着它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青,便把驴子带到左边;看到右边的草更青,又带驴子跑到右边。放眼一望,远处的草又青又嫩,便连忙牵着驴子跑向远方……就这样反复折腾,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就饿死在寻找更好草料的途中。

就像人无完人一样,决策永远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永远没有最佳的方案。不能为了追求决策的绝对正确,而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定,让绝好的机遇失之交臂。

校长要拓展决策的视野,就必须力求做到:放眼全局、全盘考虑、设想后果、抛弃偏见、多谋善断。

校长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其决策要正确科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多谋善断。要体现“多谋”,要求校长一方面要广泛收集信息,另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在体现“善断”上,要突出重点、把握时机、敢于独断(不是“独断专行”,而是更高境界的决断。),还要按照严密的决策程序,即判明问题、明确目标、拟订方案、权衡选择、有效执行、追踪反馈六个程序。

在日常学校管理中,自我感觉有时很果断,有时就犹豫不决。记得三年前,我刚到学校时,发现每到放学,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是百米冲刺般的奔向学校大门口。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不排队放学呢?经过调查,以前学生少,每个班只有20多个人,教室离学校门口也近,还有个别学生会被留在教室值日,所以一直也没要求学生排队放学。当时我想提出让学生排队放学的要求,试着随口说了一下,老师们都不愿意,觉得太耽误事。我又观察了一个星期,发现:随着学生的增加,这种学生离校方式很不安全,低年级的学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万一有一个学生跌倒,摔得痛不说,就怕后面的学生再次摔倒。于是,我在办公室放了放学时学生离校的照片和视频,指出这样存在的问题,在会上提出排队放学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学生在班级门口整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负责护送学生到大门口,班子成员亲自带领护路队的教师在校门口疏散交通,做好监督。并在校门外的路边为每个班划定接送范围,以利于交通的畅通。经过长期的坚持,排队放学已经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样做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也受到家长的好评。从这件事上,我感觉在进行决策时,校长不能求得意见完全一致,只要对学校的发展有好处,校长就要当机做出决断。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反思、去领悟、去分析,用书中的理论对照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八

我们常说言多必失。我在《总结》中曾经写过,经常有一些年轻人问我该读什么书,那时我无法预知自己的回答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自此以后,有许多读者给我寄来各种信件,他们想知道我究竟给出了什么样的建议。我竭尽全力写信回复他们,可是,一封短小的信不可能完全说明我的想法。太多读者想知道我的择书建议,鉴于这种情况,我索性根据自身经验归纳总结写成文章,以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享受,并且有所增益。

阅读理当成为一种享受,这是我首先要强调的。当然,也有许多书是我们必须要读的,因为某些时候,读书只是为了考试过关,或者得到想要的资料。我们阅读这类书的目的是接受教育,读了全书没有枯燥的感觉,就已经达到了我们的要求。我们读这些书,不是为了从阅读中获得享受,而是迫不得已。我要谈及的“阅读”要把这些书排斥在外。我下面谈到的书,给不了你学位和谋生技巧,也给不了你船舶驾驶技术和故障机车的维修方法。但是,如果你能够享受这些书,就能把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有些好书不容错过,否则就是一种损失。一些业余时间比较充足的成年人可以读一读这样的书。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我所说的“你”。书虫不包含在“你”之中,因为他们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寻无人问津的孤僻小路,从找寻那些早被束之高阁的好书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我在这里要说的书,是那些真正的好书,是那些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被认为是经典的好书。这些书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读的,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些书。有一些特别优秀的书不仅受到许多权威评论家的推崇,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普通人读这些书会感觉枯燥,但学生们却会把它奉为必读经典。

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是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然而,使一些人快乐的东西一定也会使另一些人快乐吗?谁能够向我们保证呢?追寻乐趣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乐趣本身有什么不好呢?聪明人之所以放弃对一些乐趣的追求,不是因为讨厌乐趣,只能在感官享受层面停留下来,而是因为追求乐趣有时候也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在一个时代中,最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发现了最大最长久的满足是汲取知识。想要不断受益的人,可以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很少有什么运动可以带来持续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一般在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同时代的诗人也有可能把丰厚的宝藏留给我们,所以一样值得我们铭记。有一本诗歌选集我不想提它的名字,因为写得确实不怎么好,它可是我所知道的当代唯一一本了,真的很不走运。莎士比亚既是英国最卓越的诗人,又是民族的骄傲,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把他的悲剧拿来读一读。如果有谁对莎士比亚的剧本比较了解,有着优雅的品味,有着深厚的知识,并且判断严谨慎重,我希望他能够编出一本莎士比亚的选集,节选他剧本和诗歌中一些经典章节、段落,就算把单独的句子收集起来都行,如此这般我就可以随时读一读身上带的书,以满足诗歌滋养心灵的需要。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九

加入教师这个队伍,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我苦恼的事情,恰好有幸读到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

原以为这本书还是枯燥的说教,没想到看了几页后,这本书却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不断地往下看,看完了全书,细细品味,她犹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浓香四溢,回味无穷;掩卷凝思,只觉得思绪万千,真是受益匪浅。

全书主要分“以爱育爱”、 “以会教会”和“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三大板块。

第一篇“以爱育爱” 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范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读了这本书,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爱”就是自然真诚的行动,“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

第二篇《以会教会》阐述的是李烈老师对教学的潜心研究的一些优良教学方法。“以会教会”,就是要抓微观,抓具体,抓落实,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新的儿童观,教学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会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搭设平台,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情境,会为学生的展示提供充分的机会,会给学生的创新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些思想观念都体现着李烈老师对教学深层次的思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第三篇是李烈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实录与教案。细细研读每一篇教案,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每一个练习,尽心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准备。在教学中,又不断运用问题,探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读了这本书,我在想,在自己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要学习思考的东西进一步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十

在开会时,我们大概都会遇到这样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当你聚精会神在安静的记笔记时,会忽然感觉到身体下的椅子不自觉的颤动,有时动的很均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上掀出去有时很急促不至于让你入睡,这颤动的频率让你觉得他讨厌。因为环顾四周都找不到震源所以以为是轻微地震,不久,震动停止了,你也平复心绪,但是地震又来了。

不久,你可以发现问题出在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的坐椅撑上,双腿绷足了劲,利用大腿的.弹性,游刃有余的抖动一开始你肯定以为那个人得了羊癫疯或者是痉挛性病症爆发,但是他不吐白沫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神情悠然自得,动作收放自如。从被害人的立场上说,这种行为只有一种解释;他的意志过于集中的听领导讲话,身体不停打着不和谐的节拍,这是一种忘我的态度,但是他忘了除了自己还有别人。

忘我的状态生活中有很多,例如欠伸原是常事,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张开血盆大口作吃人状,把口中黄中带黑的獠牙再加上双臂和腿的配合如打太极不免吓人。有人带音乐其声呜呜然,如虎啸猿啼,不绝于耳声情并茂。古人说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侍坐于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右屏而待。意思是说;陪侍君子坐着,君子欠身伸展身体,拿起手杖、靯子,看天色的早晚,侍坐的人就应该请求出去了。陪侍君子坐着,君子问你的经历、原委,则起身回答。陪侍君子坐着,如有人来告诉说:少等一会儿,有事要回复!则左右的人要退避等待。欠伸合于古理,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对人伸臂张口是很吓人的,。令人生恶。

这一切忘我的表演源于突发事件,令人困扰的是高声说话,除了喊救命之外,一般谈话无需声嘶力竭的振聋发聩,只要让对方听见就可以了,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器官很复杂说话1分钟平均每块肌肉舒张900次,有100块肌肉在做运动,但是,有些人还不够,恨不得嘴上再长1个扬声器,有时,班主任觉得很奇怪,有些人的耳膜可能比较厚,扯着嗓子喊也听不见,所以说话总是打架,这话有道理,这练就我们的班主任会嚷的本事。

记得那时在学校,一到中午休息班级里就人声鼎沸,感觉如置身蛙塘,前后左右都是庙会让人不得安眠,狮吼、狼嚎、虎啸、猿啼、犬吠,还有窃窃私语不绝于耳,但是,等到班主任一来,所有声音戛然而止才从刚才忘我的境界中出来,班主任奇怪的说;难道,我刚才听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是我的幻觉吗。

上述所说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习惯上的缺陷,遇到这些情况,不要逃避,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不要执迷于这些坏习惯,达到所谓的忘我境界,而要勇于改正,无则加勉。

我的读书随笔400字篇十一

到图书市场转悠的时候,我经常喜欢看同一个作者的书籍,好像他写的每一本书都应该好看。但读过之后,也有一些感慨,唉!这本不如那本。但下次也许见到同一个作者的书又想买了。不过,不能说他们写得不好,是说对他写得有些人物不喜欢,总想看到一个轰轰烈烈让我羡慕的人才罢休。

曾经看过阎真的《沧浪之水》,写了公务员池大为的困境,从一事无成,到飞黄腾达,从满身是刺,到毕恭毕敬,有艰辛也有无奈,我觉得更多的是无奈。这本书还是可读的。

这本书看过之后,我又买了他的新作《因为女人》。在物质日益丰富、生活日益舒适的'今天,却有那么多优秀的女人在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上倍受挫折和困扰。他又写了女人的困境。在这本书里,作者没有对人物的伦理立场作出评判,一丝不苟的描写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经历。说心里话,人物中这几个没有一个好结果的女人,没有一个让我喜欢的。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对女人描写的文笔,但我觉得这种女人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可以说是他们自找的困境。自我感觉,这本书就不如那本书了。

读书的时候,有正面的教育,也有反面的引导,我看书的时候,总是喜欢看它的可读性,对我的启发、振奋、回味。有的书看完之后,我会很长时间不忘其中的故事情节,会将它精彩的部分将出来说给朋友听,过目不忘。有些书只是浏览一下内容就放下了。

我喜欢情感类的书籍,这也许是所有女性的爱好,但如今的情感类书籍,好的作品不是很多,就关心起了小小说,睡觉时看一篇就睡觉,权当消遣。好的书籍还是多留心找一找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