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舞狮动作作文(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58:15 页码:12
舞狮动作作文(汇总12篇)
2023-11-23 09:58:15    小编:zdfb

总结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思考写作主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以确保文章有吸引力和价值。掌握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舞狮动作作文篇一

今日午时妈妈带我和弟弟去看舞狮子。街上可热闹了,人好多,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喜气洋洋,个个脸上都挂满了笑容。这时响起了鞭炮声和锣鼓声,我们便跟着响声走了过去,我看见两头狮子,它们都穿着黄色的衣服,在那里不停的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演员的功夫十分厉害,两个人一前一后配合得很好,我看的都入迷了。最终,它要从一组梅花桩跳到另一组梅花桩上,中间大概有两米远呢,我好怕它会摔下来,这表演真是惊心动魄啊!结果它稳稳地跳过去了,人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舞狮表演,不禁感叹。

啊!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有意思了。

舞狮动作作文篇二

正月十五是我们的元宵节,也是我们口中的上元节,在这一天里,元宵节就是要闹,但是我们今年打算去元宵里“游”一趟。

刚走出爷爷奶奶家的巷口处,我们发现外面的节日气氛已经很浓了,到处都可以看到红色的灯笼、璀璨的烟花,人群涌动,我和表哥差点被挤散了,发现后赶紧挤出了人群,拉着表哥去还有什么稀奇的表演项目去了。

走到卖烟花的地方,本来想买的我却被一处挤满了人的地方吸引了目光,那里是在干什么?好奇的我赶紧拉上了表哥一起凑了上去,希望不要错过任何精彩的部分。

赶到那里,发现那里是一对对“狮子”在跳舞,只见它舞动着自己的身体,发出一阵阵的悦耳的铃声。表演当然不是白表演的,可爱的狮子一个劲的向那里的老板作揖拜年,闹了个大红脸的老板从自己的腰包中拿出了几个大红包,狮子舞的更厉害了。

得到“能量”的狮子之后的动作更大了,有的狮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好像一下跳了起来,一下就低着头好像在吃东西,有的狮子好像有轻功似的,在空中飞了起来。

看完舞狮节目,我们继续往下走,我看到了五颜六色的天空,是烟花小姐为它装饰的。到了舅舅家,我们就开始放鞭炮。鞭炮噼哩叭啦的响着,我和表哥紧闭双耳。

过了一两分钟,鞭炮就“结束了生命”。在鞭炮声中的居民楼,被烟雾围绕着,像在仙境中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我还看到了由警车开道,后面跟着扭秧歌队伍、腰鼓队、龙灯、狮子……特好玩。圆圆的月亮静静地挂在碧空中,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元宵节显得更加热闹、更加和谐。

附:元宵节舞狮的来历。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舞狮动作作文篇三

在秋高气爽九月里的一天,我和妈妈去公园玩。正走在路上,突然我远远地看到有很多人聚在一齐,他们在做什么?好奇的我求妈妈领我去看看。

原先,一家店铺开业了,正在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门口成了一片人的海洋,张灯结彩,连车子都骑可是去了。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原先是几只可爱的小狮子抖动着金光闪闪的羽毛大摇大摆日走上前来。它们一会东瞧瞧,一会西望望。好象在数有几个人在观看自我跳舞似地。这时鼓乐齐鸣,锣鼓喧天,这些小狮子随着刺耳的音乐声一跃而起。“咦?狮子里怎样有人?”我惊讶万分地问道。妈妈和围观的人都笑了,说“你仔细看好了。”狮子又一跃而起的时候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这是头假狮子,里面有两个人,我又发现,后面的人把前面的人抱了起来构成了狮子头,后面的人一蹲下就构成了柿子尾。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鼓声渐渐的小了,人们渐渐地散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舞狮子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外国人是抢不去了哟!我真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悠久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舞狮动作作文篇四

国庆长假里,我和家人一齐到柳城崖山景区旅游,观看了一场高难度的杂技表演dd梅花桩舞狮。

一只活灵活现的绒狮dd由两位专业演员扮演。“狮子”在一旁“抓腮挠背”,他的正前方就是由铁柱排成的四组高低不一的梅花桩。这只“狮子”很害怕似的,在一旁转来溜去。这时,主持人高喊:“狮子害怕了,大家掌声给力!”。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狮子”最后出场了。它前脚弹起,后脚一跃,“咯噔”一声,稳稳地踩在第一个最矮的梅花桩上,这时,桩上的“狮子”雄壮威武,英姿潇洒,场下的掌声、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梅花桩后面的舞台上,五位演员也在卖力地敲鼓助兴,和着节奏,大喊“嘿dd”“嘿dd”,为表演增添了几分激动人心色彩。

梅花桩上的“狮子”既大气,而又留意翼翼,它谨慎地踩着梅花桩,稳稳地行走。两位演员的演技高超,配合浑然一体,完全看不出这“狮子”是由双人扮演,而感觉这是一头真真正正的雄狮正在梅花桩上行走;“狮子”踩上了钢丝索,在钢丝上舞蹈,场下沸腾的观众再一次送出了响亮的掌声。“狮子”猛然一跃跳上了“梅花桩之巅”,突然,又一跃而起,在空中做了一个雄健的转身,然后一只后腿落在梅花桩上,其他的脚却没碰桩,在空中悬停。这一幕让观众们感到触目惊心,纷纷站起来发出“喔dd”的惊讶声,这时“狮子”又一次做出跃起的姿势,台上的五位鼓手瞬间停下来,齐喊一声“嘿dd”,然后“狮子”一鼓作气从梅花桩最高处翻身腾跃,空中出招,然后落到最低一处的梅花桩上,稍作迟疑,又一次翻身而下,悄然落地。这最后短短几秒钟时间里,全场上下不知响了多少次强烈的掌声和高呼,似乎梅花桩都被震得摇摇晃晃。

这梅花桩舞狮融合了民族特色与武术精髓,这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一次杂技表演!

舞狮动作作文篇五

骑完马以后,我们就去看舞狮。舞台上有四只狮子在舞动,每只狮子下面都有两个人钻在下面扮演。他们跟着锣鼓的节奏,有力地蹦跳着,周围的人一直给他们鼓掌。看!那只黑狮子一下就跳到竹子的顶上摇头晃脑。那只红狮子,摇摇摆摆的爬上了刀子做的梯子上。太可怕了!我和一诺姐姐吓的蒙住了眼睛。旁边的人都在鼓掌叫好。

两头狮子随着“咚咚”的鼓声,在我们的头顶跳来跳去,好一会儿,它们才慢慢地爬下来。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舞狮动作作文篇六

热闹的舞狮表演开始了。

舞狮在一个大厅中举行,大厅中央摆着几根高高低低的红柱子。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一只黄色的大狮子出场了。这锣鼓声仿佛敲在我心里,气势宏大,打锣鼓的`人都表情严肃,全神贯注的敲锣打鼓。狮子有一对圆滚滚的大眼睛,全身披着绒毛,它的前半身、头、前脚由一个人操纵,后半身、后脚由另一个人操纵,不仅身段灵活,还会张嘴和眨眼。狮子走上柱子,开始了表演,狮子时而头朝这,时而头朝那,时而一副温顺可爱的样子,时而又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许多人都掏出手机拍下这一个个精彩的画面。这时,有人在最高的柱子上放了一个盆,里面装着玩具和糖果,狮子叼起这些东西,忽然猛的抬头一甩,糖果和玩具便飞出去,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在地上捡着,大人们也开心的伸出手在空中接着。

大家都抢着给狮子塞红包。一个老奶奶手里拿着一个红包,走到狮子前,伸直手臂,递到狮子嘴里,狮子开心的收下了这份礼物。有一个小朋友,手里抓着一个红包,可够不着狮子,他爸爸把他抱起来,向狮子举去,小朋友成功的把红包递给了狮子。接了红包的狮子,表演得更卖力了,一会儿叼起玩具糖果撒向人群,一会儿又摇头摆尾的从一根柱子跳向另一根柱子。人群中不断的响起掌声和喝彩声。

这是我第一次在春节看到舞狮表演,觉得十分有趣,这个春节真是既特别又热闹啊!

舞狮动作作文篇七

听外公说:“每年的年初六在合水酒厂都会请来一帮狮子庆祝新年。今天我可起了个大早,怀着无比兴奋的兴情期待着。

七点多的时候酒厂门口已经聚集了许多观众。八点整的时候,舞狮子活动正式开始了。只见两头红狮子,两头黄狮子,一头黑狮子,一头白狮子整齐的排列在门口。在狮子阵容的对面站着一个穿蓝衣服的鼓手拿着两支鼓棍敲打着特大的铜鼓,还有的`人在吹笛,有的人在拍锣撑。

只见敲鼓的人像一个指挥家,随着鼓棍一落,狮子们个个精神抖擞,跟着节奏舞动起来。有的狮子在嬉戏,有的狮子在地下打滚,有的狮子眨动着大眼睛在逗人,有趣极啦!

抬头一看,一串大炮竹从酒厂办公大楼的六楼放下来,听旁人说:”快来看啊,狮子要采青啦!“我马上精神一振,这可是舞狮子的精彩部分。只见他们拉开了阵势,高低不等的柱子竖放着,两边放着几张弹簧垫,最前面摆了一个”八卦阵“。其中四头狮子在旁边舞动着,另外两头狮子准备上柱,它们的动作千姿百态。柱子上的两头狮子一会儿低头探路,一会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最绝妙的地方就是两个哥哥配合得天衣无缝,把这头假狮子舞得活灵活现,简直和真的狮子没啥两样。两头狮子走完柱子后,后面的哥哥把前面的哥哥举起来,一个龙腾虎跃跳到桌子上,然后作着吃东西的表情,把挂在竹竿上的青菜、红纸、利是钱一并吞进肚子里。观众们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最后,舞狮子结束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舞狮子真有趣,如果你们有时间,也去看看吧。

舞狮动作作文篇八

正月初八,听外婆说有舞狮子看,本来睡眼朦胧的我一下子精神百倍,缠着妈妈带我去看。妈妈只好答应带我们去狮山公园去看。

到了那儿,我便听到了一阵打鼓声,一直往前走,就有一堵“人墙”,我急忙跑过去,钻到第一排去看,那里有一群小伙子在敲锣打鼓,中间有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头非常大,眼睛又大又会眨,特别是它的血盆大口一张一合,它全身毛茸茸的,还闪着亮光。看起来既美丽又萌。

舞狮子开始了,那只银狮子跑到我面前,那双铜铃大眼和血盆大口对着我,我不但没吓到,还冲着它做鬼脸。那只狮子看没吓着我,灰溜溜地走了,我觉得这只狮子既好气又好笑。继续往下看,那只金狮子纵身一跃,跳上了台,银狮子也像一只鸟一样跳上台。金狮子往前面一跳,叼住了一棵生菜,我觉得很奇怪,便问道:“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生菜’被大家谐音为‘生财’呀。”妈妈回答道。这时,那只金狮子向台上的银狮子炫耀,那只银狮子在台上犹豫着,所有人都为它呐喊助威,我也扯着嗓子为它加油。银狮子听到我的声音,仿佛又添加了新的力量,它纵身一跃,“扑通”,那只银狮子一头栽了下去,我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突然,那只狮子安然无恙地站起来,哦,原来它在跟我们开个小玩笑。银狮子跑到金狮子那儿,两只狮子扭作一团,令大家捧腹大笑。

回家的路上,舞狮子的`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次的舞狮子真好玩!

舞狮动作作文篇九

正月十五元宵节,听奶奶说外面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我很想去看,就缠着奶奶带我出去玩。

一出小区,外面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我和奶奶艰难地在人群里穿行着。这时我隐隐约约听到有打鼓的声音,循声找去,只见曹丞相府外围了一圈厚实的“人墙”。小孩子们站在车上或骑在大人脖子上看得津津有味,大人则伸长了脖子往里张望。我更好奇了,一心想去探个究竟,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进人墙,站到最前排。只见一些老头老太太在一旁敲锣打鼓,两只狮子在中间跳来跳去。这两只狮子长得很好看,眼睛又大又圆,特别精神,血盆大口一张一合,下面挂着柔软的胡须。两只狮子一金一银,因为头太大,占了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看起来有点笨。

我正在打量两头狮子,金狮却大摇大摆地向我跑来,猛地冲我摇晃笨重的头,大眼睛瞪着我,我吓了一跳。狮子得意洋洋地走了。“这狮子真淘气。”我想。一会儿金狮后脚一蹬跳上了高台,银狮随后也跳了上去。金狮跃跃欲试,直起身子纵身跳下来,顺势叼走了红绣球。台下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还伴随着阵阵叫好。金狮落地后摇头摆尾,叼着红绣球向银狮炫耀。银狮有些害怕,在台上犹豫,观众给予银狮掌声鼓励,银狮壮着胆子站了起来。“扑通”,银狮的头栽了下去。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谁知银狮又安然无恙地站了起来。原来它根本没有跌倒,是在跟观众开玩笑呢!金狮也纵身跳了下来,两只狮子在地上扭作一团,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正当精彩的时候,奶奶来叫我,说该回家吃饭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一路上,刚才舞狮的'情景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实在太精彩了。同时,我不得不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真希望时间可以倒转,我真想再看一次舞狮。

舞狮动作作文篇十

舞狮子,舞龙是我们过年要举行的一个项目,今天我们又看到了舞狮子和舞龙。

今天,爸爸单位上组织了舞狮子,舞龙,我可高兴了,早早地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脸,吃了饭,便和爸爸就赶到了办公大楼,正好赶上了舞狮子的时间,这些“狮子”“龙”可爱极了,和以前的“狮子”,“龙”不一样了。现在的“龙”,“狮子”更可爱了,我和爸爸一直跟着“龙”和“狮子”,越看越开心,最后在我们家那里结束了。爸爸说明年他们还要来,我真希望明年快点来到!舞狮子,舞龙真好看真让我难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舞狮动作作文篇十一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

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返回目录。

元宵吃什么传统美食。

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告成。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元宵茶。

陕西等地方在元宵节的时候有食用元宵茶的习俗,虽然叫做元宵茶,但是和元宵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元宵茶是在热汤面中加入各种的水果和蔬菜烹饪而成的,在过年期间食用了大鱼大肉之类油腻的食物之后,正月十五的时候食用这种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元宵茶,能够缓解油腻感。

汤圆。

在元宵节的时候,南方的人吃的是汤圆,的民歌《卖汤圆》中有一句歌词是:“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月圆,碗里汤圆,意味着家庭团圆,阖家幸福。

汤圆是糯米粉加水调和成糯米皮,然后放入事先做好的各种馅料,一般都是干果和水果加上植物油,例如花生,芝麻,核桃等等,最后把糯米皮包好,形成一个圆球就可以了,汤圆是包出来的。

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叫做面茶。

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指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面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一个习俗点面灯,面灯,其实就是面粉做的灯,也叫做面盏,主要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面灯的形状有很多种,一般会做灯盏十二个,闰年的时候做十三个,在灯盏里面放食用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面灯了,元宵节时,灯光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的。而面灯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会用面灯灭后,里面剩下的食用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等正月十六的时候,把面灯蒸熟了食用。而有的地方则是把面灯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根据面灯里面残留的水分的多少来预测。

糟羹。

浙江台州附近地区的人,在正月十四的时候食用咸的糟羹,正月食物的时候吃甜的糟羹,糟羹又叫做山粉糊,是台州的元宵节食品,属于传统小吃之一,在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分为咸的和甜的,主要是用藕粉,米粉或者薯粉作为主料,然后添加自己喜欢的配料,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返回目录。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返回目录。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什么水果。

草莓。

草莓可以治疗便秘嫩白皮肤。草莓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c。草莓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素,足足有橙的两倍,在帮助过年期间消化,通畅大便,降低胆固醇等方面功效极佳。内含的维生素c更可抑制黑色素,让皮肤保持嫩白幼滑,皮肤受油腻食物影响之时,正好吃一些来补充养分,拯救肌肤。

菠萝。

菠萝含有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同时含有维生素b1,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菠萝的消食作用主要因其含有丰富的菠萝蛋白酶,又称菠萝酵素,有类似木瓜酵素的作用,能分解蛋白质,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别是能帮助肉类的蛋白质消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因此,春节饭后吃菠萝更加适合。

西柚。

西柚可消食去肠中恶气。西柚营养价值非常高,蛋白质、粗纤维质、醣类、钙质、钠质、磷质、铁质、维生素c及p都含量丰富。在不少减肥餐单中,都可见到西柚的踪迹,西柚的营养价值甚高,其丰富的纤维亦有助保持肠胃畅通。而据中药学记载,西柚有消食及去肠中恶气之效,故能舒缓因过饱而致的肠胃不适。

猕猴桃。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上桌,很多人总忍不住多吃几口,而吃过之后,往往会后悔,感觉又撑又胀。新西兰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吃个猕猴桃便可使上述状况得到缓解。因为猕猴桃中特有的猕猴桃碱可以加速消化,让吃掉的蛋白质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质的饮食中,适当吃些猕猴桃,是促进消化、保护肠胃的有效措施。另外猕猴桃更有改善高血压的奇妙功用,亦可有助消除疲劳。

返回目录。

舞狮动作作文篇十二

咦,怎么了发生什么大事了,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现在才刚到吃饭的时间,这些人都记着干嘛去呢?“?”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我不顾上吃饭了,便放下饭碗,与外婆一起随着人潮来到了一座庙会里,锣鼓声越来越响了,就在这里面。哦,我以为干什么呢,原来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狮”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的来到里面,哇,里面金碧辉煌,烛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们也都来观看表演舞狮子。放眼望去,站在火烛前的一排大汉都是干什么的?手里拿着锣鼓等乐器,“咚咚锵,咚咚锵”大汉们开始奏乐了,只见三个老头儿,两个穿着花花绿绿的裤子,而另一个则是手里拿着红球,也就是狮子球。开始舞狮了,两个穿着花裤的老头钻进了狮体,裤衣刚好合身成了只大狮子,鼓声锣声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狮声,人拿着狮球吆喝了一声,狮子就跟着狮球跑了起来,狮子好像怒火了,双脚在地上蹬得地动山摇,接着便是前面双脚抬了起来,然后就追着狮球奔个不停,好像在说:“这球本来就是属于我的,快还给我!”最后就直接上去抢了,可人却偏不给,还说:“如果还给了你,那么你就得和我好。”于是狮子就答应了。人就牵着狮子,来到佛殿的老爷(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老天给他们做约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这个舞狮,我想起了儿幼时与伙伴钻在被窝下一起舞狮,那时还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学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转眼间便长大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好笑!哈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