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2:47:36 页码:1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优秀20篇)
2023-11-23 02:47:36    小编:zdfb

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情商。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用词精准、句式多样,同时避免使用复杂的专业术语和长篇大论。以下是我们精心为您准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目标: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初中地理试题之加拿大。

【—试题之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科技水平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30%)。

1、北美洲的气候以初中英语()。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d、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北美最大的河流是()。

a、田纳西河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d、马更些河。

3、加拿大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北冰洋沿岸。

c、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流域d、大西洋沿岸。

4、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是()。

a、主要河流流向一致b、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c、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d、主要山脉走向一致。

5、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是()。

a、东南部工业区b、西部工业区。

c、西北部工业区d、东北部工业区。

6、拉丁美洲最北部的高原是()。

a、圭亚纳高原b、墨西哥高原。

c、巴西高原d、巴塔哥尼亚高原。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d、昆仑山脉。

8、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

c、亚马孙河d、密西西比河。

9、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

a、刚果河流域b、亚马孙平原。

c、东南亚的马来群岛d、澳大利亚东侧。

10、巴西大量出口的农产品有()。

a、玉米、咖啡、甘蔗b、大豆、可可、水稻。

c、小麦、大豆、可可d、咖啡、甘蔗、大豆。

11、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是()。

a、5月4日10时b、5月5日10时。

c、5月3日10时d、5月4日11时。

12、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新西兰b、巴西。

c、澳大利亚d、秘鲁。

13、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萨瓦纳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萨瓦纳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是()。

a、铁矿、锡矿、小麦、羊毛b、小麦、羊毛、煤、石油。

c、铁矿、煤矿、小麦、水稻d、铁矿、煤矿、小麦、羊毛。

15、澳大利亚的居民和城市主要集中在()。

a、东南部沿海b、西南部沿海。

c、东北部沿海d、西北部沿海。

总结:加拿大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高生活品质的国家之一。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练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三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型:新课。

授课者:邓永春。

根据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大洲和大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又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抄做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建立起全球海陆分布空间格局。

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其大洲分界线。

创设情景法、读图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导入:googleearth由太空到地球的形式进入,提出探究式活动: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一)地球?水球?

1、师:展示出世界海陆比例分布图。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4、师总结:地球中海洋所占的比例远大于陆地,地球可以算是水球;但是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亲切的叫地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2、展示中国的岛屿、半岛、海、洋、海峡图。

3。读图:师:展示大洲大洋分布图,讲述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其轮廓位置及面积排列大小。

4、填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洲大洋按方位的记忆。

5、游戏环节:引导男女生flash游戏pk。

7、教师讲述巧记大洲分界线的。

口诀(配上形象的图片)。

苏菲亚(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美吧?(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白呀美!(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呕呀!呜呜大吐!(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读图指出海陆的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生共同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附近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被陆地包围。

学生活动: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学生活动:运用中国地图找出中国主要的岛屿、半岛、海、重要的海峡。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填充图册。

进行填图;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进行填图练习。

男女生pk进行大洲大洋的flash练习。

学生活动:找出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课堂反馈及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拓展:我们的大洲大洋分布是不是一直不变的呢?(为下一节课海陆变迁铺垫)。

学生活动:一笔画世界(加深对大洲大洋分布的理解记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五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刘丽静老师在“森林资源”一课中以好大一棵树的歌曲导入,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激发起他们对森林资源内在联系的认知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认知情境和氛围,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刘老师在本节课讲解到位,屏幕的景观吸引学生探索森林资源的奥妙,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在教师指导下找出教材的重点。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拓展了教材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观摩,了解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中学生如何成为真正的主体,怎样实现主体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取决于把舞台让给学生,还在与教师如何成功地引导和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还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同时,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大脑并不是空荡荡的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跟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六

《大洲和大洋》是初中地理学习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通过对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个星球被命名为地球是否合理?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他们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状况,因此上好此课十分关键!

教学所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我想只要引导性的合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设计了:自由辩论(地球?水球?)、找“洲长”(七大洲)、一笔画“世界”(大洲大洋学完后)、知识抢答(知识巩固)、拼图游戏等活动,并用“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和“中国神舟五号”在太空中拍摄的视频及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语言和图片牢牢地抓住学生们的心,不断地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配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渡过了45分钟,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洲长”们还获得了锻炼口头表达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存在的不足:第一:本节内容知识容量较大,比如在“大陆、大洲、岛屿、半岛”的等相关概念的掌握中不需花费那么多时间讲解,只要学生能够看懂理解就行;第二,课件拷贝到教室后相应的链接出错,导致课件播放不够流畅,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课堂效果更佳。第三,联系实际较少。

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体验及科组老师们的探讨,我们发现,当授课时结合生活或生产实际时,学生的兴趣最为浓厚,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最为牢固。因此,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其实,学好地理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见识,其实地理还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无处不在,如广州、中山等地的“骑楼”,两周前中山市石歧区因咸潮的影响供水一度紧张,阜沙镇这片土地若干年前还是一片汪洋等等,只要我们地理教师细心观察、善于收集整理,记录生活点滴,将他们运用到地理课堂中去,让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书本,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我们的地理教学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受学生欢迎!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七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具准备}。

东西半球投影图、世界政区投影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投影图、用吹塑纸自制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线和纬线绘制成平行的经纬网底图、写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的卡片、七大洲分布的拼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上次我布置大家回去看新闻联播,大家都看了没有?大家注意到没有,两位播音员身后是一幅什么样的背景图?(学生回答略)在这种地图上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种地图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进行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布置作业}。

回去以后请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你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答案,请做好预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九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灵敏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索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爱好,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给学生创造多想,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课在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本节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如《世界地形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阅读材料如: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和绘图题如书本p31活动4,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大洋洲、南极洲,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大洲、大洋的轮廓图,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如在讲授海陆的各种形式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并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六块大陆、半岛和岛屿,并能具体说明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步。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三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一、地球?水球?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四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七年级对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

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我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靠一靠,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讲解众多邻国的时候,学生七嘴八舌乱哄哄的,我只注意到全员参与而忘了引导,致使在本节所花的时间太多,下课时间到了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反思,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我基本上拥有了“硬件设备”,如:普通话,教态,板书等等。在“软件设备”上,我还是有所欠缺,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及教学中国疆域四至时没有点到位等等,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五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确定。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六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我们总结在研发过程和试验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参考。

“地球水球”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通过引进我国航天员的资料这些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材料,能够极大地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也能加深记忆。分小组学习、探究海陆的分布规律,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这个环节的读图非常重要,所以投影上放出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这节课是地理知识的教学,而且比较直观,选择的素材也好,课件制作实用,在上课过程中又灵活处理了一些环节,效果好。不过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效果会更好。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学期即将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值得我思考的现实问题。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多样的地域文化》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图片,进而进行视频欣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文字、动画、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地形和河流时,先给学生播放歌曲《亚洲雄风》,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复杂的气候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图片欣赏,再与古和歌曲相结合,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做到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其实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关键在于老师能正确引导!

篇第一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对学生要做到:不管是哪堂课,不管是哪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必须认真听。现在我感觉绝对不能放纵学生,不能让学生以地理是副科为借口而不认真学或者甚至是违反纪律干扰我的`教学。现在初一3个班,我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样的要求:上课必须认真听讲,作好笔记和我布置的作业,积极思考问题。当他们有分神,做小动作,甚至讲小话时,我都马上上前提醒,如屡次犯错则施之以措辞严厉的批评,再辅之以叫起来读地理课文和阅读资料,我觉得这样对他们有好处,且他们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关心。如果他们不听课,看其他与地理无关的书籍时,我都是当场缴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上地理课时看其他书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哪怕你多么地不喜欢地理,多么地学不进地理,地理课都不是耍课,都不是可学可不学的课,要打好基础,老师一律对其他书的没收是要他们有一个好的开始,要他们在初一对地理知识就有最基本的了解,否则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是如何的艰难。我跟他们讲,现在很多高中生反映高中地理很难,总结原因大多是读初中时根本就没怎么认真学地理,或是根本就没学过地理,因此初一就必须学好地理,不能重蹈覆辙。对学生唯有严格要求,学生才会真正地尊重这位老师,这是我的真实体会。不管学生有多么的不情愿,有多么的反感和抵制老师的批评和教诲,老师都不能害怕心虚或是心软,尤其是新老师,一定要度过这一关,对学生要严而又严。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学生对某一科有兴趣,课堂上不该有的“活动”就会少许多,对老师的关注和对知识的渴求就要多许多。初中时期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我上课尽量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不时抽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发表看法,形式新颖活泼,不拘一格。沙区初中地理教学用的是湘教版教材,此教材活动题多,有利于发挥学生思考能力的作用,因此我基本上在讲述活动题时都是抽学生来回答,或是阐述观点和意见。在启发学生思路的时候我是不拘一格,尽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也觉得理所当然,要让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总比压抑好,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和欲望,老师要尽量满足,有时候我还组织学生辩论,尽管有些学生给出的答案另类,我都是鼓励他们回答。当然对少数故意大声吼叫,有意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学生则要另当别论。我还建议学生多到新华书店去转转,关于地理方面的百科知识都可以去了解,比如《中国国家地理》、《中学生地理百科知识》和《华夏人文地理》等杂志可以多去看看,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地理的兴趣经久不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地理地图册》是学生必须要看的,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懂看透,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我还带有一些有趣的图片,有时候电视报纸上有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如20__年暑假重庆的干旱问题,重庆大学城最终落户虎溪镇的原因,修建三峡水库的利弊分析问题等等。记得上“地图”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对在地图上如何判别方向有深刻的认识,我让全班同学画出学校的简图,图上可有指向标,注记和文字说明,很多学生都欣然完成任务。

第三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不是我们一定要完成呢?我看不一定,因为《教学大纲》是针对具有一般知识能力基础的学生,且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量身打造的,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基础特差且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差的学生来说,要灵活处理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之间关系的问题了。比如在讲述《俄罗斯》这一节时对有的班级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摩尔曼斯克港为何是个终年不冻港?而有的班级我只是告诉他们摩尔曼斯克港是一个终年不冻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可以说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了,但我还是给他们鼓励,表扬他们的思考精神。摩尔曼斯克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在北极圈以北,属于极地气候,按理来说摩尔曼斯克港一年中很长时间是冰封的,但我们同时也从报纸上,电视上得知俄罗斯经常在巴伦支海举行军事演习,他们演习的军舰就停靠在摩尔曼斯克港,有时候冬季也在演习,为何?学生认为正是因为极地气候,所以终年不冻;还有的认为摩尔曼斯克港在北冰洋沿岸,有北冰洋的作用,所以不冻。我引导他们看地图,在结合上学期所学的气候洋流问题,告诉他们海水终年不冻,关键是水温,气候是影响水温的,但除此之外,还有洋流呢,这里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来,终年不冻就顺理成章了。还有课本第78页的活动题,题目要求说出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各有什么特点以及气候不同的成因,对某些学生我只要求答第一问,而另外一些我要求两问都答,尤其第二问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问都能回答准确,只有少部分学生误以为—48℃比—17℃要高。很明显上扬斯克冬季气温比莫斯科低许多,而夏季则与莫斯科相差不大,降水量来说上扬斯克不莫斯科全年都少,所以我引导学生总结上扬斯克又干又冷,那里人口稀少,而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俄罗斯首都,人口稠密。第二问就是原因分析。我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来分析。首先让他们看《地理地图册》第39页,就气候来说,上扬斯克属于极地气候,所以又干又冷,且冬夏气温相差大,莫斯科为温暖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所以更加剧了两地的气候差异。第三地理位置,上扬斯克纬度更高,且更靠近北冰洋,冬季北冰洋是个寒极,寒冷气流对其影响大过莫斯科,而莫斯科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盛行西风影响使其冬夏季降水都不太少,冬季气温不过于太低,因此虽圣彼得堡比莫斯科纬度更高,也曾作过俄罗斯的。

通过知道学习较为认真的学生看地图,跟着我的思路分析思考后得出来的答案可以使他们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对实在对地理不敏感的学生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使他们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学到地理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八

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十九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一、课堂教学精彩剪辑:

甲同学:我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就应该叫“水球”。

乙同学:我认为应该叫“地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就应该叫“地球”。

a同学: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目前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陆地对我们人类来说又非常重要,因而应该叫“地球”。

b同学:21世纪被称为“蓝色的世纪”,人们将向海洋进军,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所以应该叫“水球”。

c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

d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足球”,用脚在陆地上行走。

e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说:‘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我想叫“earth星”,既继承了“地球”的历史,又和其它星球统一。

课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孩子们的思维潮水一旦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我惊叹他们集思广益后的异彩纷呈,让我越发感觉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思维震荡场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百家争鸣”中最大限度扩大了知识的外延,同时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二)一场拼图游戏的心得体会。

为了让活动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冥思苦想,在海陆分布的教与学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怎样能在乐学中学会是我的着眼点,游戏竞赛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于是我着手准备:

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a、先是小组讨论学习;

b、在每大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拼图;

c、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d、不许带地图册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发现问题,派另外学生代表来修改。

课后的思索:

课上实施这种比赛教师的组织者、激励者身份尤为突出:教师计时要公平公正。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调整学生们拼图时的一些心理反应:有些同学不敢出头露面,教师要鼓励他们“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学嘲笑别人,自己在下面品头论足,却没勇气到前面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提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些同学仓促上阵,我及时提醒,“冷静思考,计划得好才能做得好。”教师对比赛的结果评价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优点但也要兼顾不足,同时提出期望。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活动中彰显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正确面对;虽然有大部分同学不能到前面拼图,但他们在参与,关注同学拼图过程中的得与失,有的看出问题后开始指指点点,有的自己冲到前面去……在大家齐心合力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间位置。这样的活动不用求快,要求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激活大脑的思维,震荡出自己的智慧,从而在活动中真正有收获,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会令人回味无穷的。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二十

在我的印象中,历次的网上培训,都是走形式、完任务,劳民伤财,今年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听了六位老师的讲课,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课改课堂结构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老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这些课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们都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生动、直观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下我就以张明俊老师讲的一节《东南亚》谈一下我的感受。

1、情景教学:课前老师采用播放东南亚景观图等多种形式,声图并茂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传授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课本知识和内容,使难点化易,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

2、以图带点:教师地图教学,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各个知识点都综合到图上,进行点破和归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3、趣味巧记:课堂上,课堂上不仅以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还利用记忆国家特点,巧记城市和首都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4、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总之,我认为观课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反省自己的教学,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吸取他人之长,通过和积极借助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充实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力争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有所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