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6:39:35 页码:10
2023年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通用9篇)
2023-11-23 06:39:35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引。总结应该精确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感受。下面是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希望能够给您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一

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讨论法、举例分析法。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一、地球?水球?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二

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教具准备}。

东西半球投影图、世界政区投影图、七大洲面积和轮廓投影图、用吹塑纸自制的七大洲轮廓简图、经线和纬线绘制成平行的经纬网底图、写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的卡片、七大洲分布的拼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引入新课。

[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上次我布置大家回去看新闻联播,大家都看了没有?大家注意到没有,两位播音员身后是一幅什么样的背景图?(学生回答略)在这种地图上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这种地图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要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进行新课。

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

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

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

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三、四大洋。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布置作业}。

回去以后请思考一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你可以在第二节中找到答案,请做好预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三

本节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地图内容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并记住“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特点。

七年级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还在适应期,因此,我们在讲课时要注意做到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才能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知识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步,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培养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看加加林初等太空的'电脑动画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全球海陆分步特点。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步。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四

一、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目标: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初中地理试题之加拿大。

【—试题之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科技水平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30%)。

1、北美洲的气候以初中英语()。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d、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北美最大的河流是()。

a、田纳西河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d、马更些河。

3、加拿大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北冰洋沿岸。

c、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流域d、大西洋沿岸。

4、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是()。

a、主要河流流向一致b、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c、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d、主要山脉走向一致。

5、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是()。

a、东南部工业区b、西部工业区。

c、西北部工业区d、东北部工业区。

6、拉丁美洲最北部的高原是()。

a、圭亚纳高原b、墨西哥高原。

c、巴西高原d、巴塔哥尼亚高原。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d、昆仑山脉。

8、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

c、亚马孙河d、密西西比河。

9、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

a、刚果河流域b、亚马孙平原。

c、东南亚的马来群岛d、澳大利亚东侧。

10、巴西大量出口的农产品有()。

a、玉米、咖啡、甘蔗b、大豆、可可、水稻。

c、小麦、大豆、可可d、咖啡、甘蔗、大豆。

11、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是()。

a、5月4日10时b、5月5日10时。

c、5月3日10时d、5月4日11时。

12、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新西兰b、巴西。

c、澳大利亚d、秘鲁。

13、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萨瓦纳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萨瓦纳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是()。

a、铁矿、锡矿、小麦、羊毛b、小麦、羊毛、煤、石油。

c、铁矿、煤矿、小麦、水稻d、铁矿、煤矿、小麦、羊毛。

15、澳大利亚的居民和城市主要集中在()。

a、东南部沿海b、西南部沿海。

c、东北部沿海d、西北部沿海。

总结:加拿大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高生活品质的国家之一。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五

教材: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目标: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初中地理试题之加拿大。

【—试题之加拿大】,加拿大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科技水平且能源与资源充足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自然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30%)。

1、北美洲的气候以初中英语()。

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d、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北美最大的河流是()。

a、田纳西河b、哥伦比亚河。

c、密西西比河d、马更些河。

3、加拿大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北冰洋沿岸。

c、五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流域d、大西洋沿岸。

4、中国和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是()。

a、主要河流流向一致b、主要平原分布在东部沿海。

c、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d、主要山脉走向一致。

5、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工业区是()。

a、东南部工业区b、西部工业区。

c、西北部工业区d、东北部工业区。

6、拉丁美洲最北部的高原是()。

a、圭亚纳高原b、墨西哥高原。

c、巴西高原d、巴塔哥尼亚高原。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喜马拉雅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d、昆仑山脉。

8、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b、刚果河。

c、亚马孙河d、密西西比河。

9、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是()。

a、刚果河流域b、亚马孙平原。

c、东南亚的马来群岛d、澳大利亚东侧。

10、巴西大量出口的农产品有()。

a、玉米、咖啡、甘蔗b、大豆、可可、水稻。

c、小麦、大豆、可可d、咖啡、甘蔗、大豆。

11、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是()。

a、5月4日10时b、5月5日10时。

c、5月3日10时d、5月4日11时。

12、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a、新西兰b、巴西。

c、澳大利亚d、秘鲁。

13、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b、萨瓦纳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d、萨瓦纳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14、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是()。

a、铁矿、锡矿、小麦、羊毛b、小麦、羊毛、煤、石油。

c、铁矿、煤矿、小麦、水稻d、铁矿、煤矿、小麦、羊毛。

15、澳大利亚的居民和城市主要集中在()。

a、东南部沿海b、西南部沿海。

c、东北部沿海d、西北部沿海。

总结:加拿大是世界十大贸易国之一,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高生活品质的国家之一。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六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一、课堂教学精彩剪辑:

甲同学:我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就应该叫“水球”。

乙同学:我认为应该叫“地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就应该叫“地球”。

a同学: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目前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陆地对我们人类来说又非常重要,因而应该叫“地球”。

b同学:21世纪被称为“蓝色的世纪”,人们将向海洋进军,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所以应该叫“水球”。

c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

d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足球”,用脚在陆地上行走。

e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说:‘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我想叫“earth星”,既继承了“地球”的历史,又和其它星球统一。

课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孩子们的思维潮水一旦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我惊叹他们集思广益后的异彩纷呈,让我越发感觉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思维震荡场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百家争鸣”中最大限度扩大了知识的外延,同时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二)一场拼图游戏的心得体会。

为了让活动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冥思苦想,在海陆分布的教与学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怎样能在乐学中学会是我的着眼点,游戏竞赛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于是我着手准备:

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a、先是小组讨论学习;

b、在每大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拼图;

c、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d、不许带地图册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发现问题,派另外学生代表来修改。

课后的思索:

课上实施这种比赛教师的组织者、激励者身份尤为突出:教师计时要公平公正。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调整学生们拼图时的一些心理反应:有些同学不敢出头露面,教师要鼓励他们“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学嘲笑别人,自己在下面品头论足,却没勇气到前面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提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些同学仓促上阵,我及时提醒,“冷静思考,计划得好才能做得好。”教师对比赛的结果评价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优点但也要兼顾不足,同时提出期望。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活动中彰显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正确面对;虽然有大部分同学不能到前面拼图,但他们在参与,关注同学拼图过程中的得与失,有的看出问题后开始指指点点,有的自己冲到前面去……在大家齐心合力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间位置。这样的活动不用求快,要求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激活大脑的思维,震荡出自己的智慧,从而在活动中真正有收获,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会令人回味无穷的。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七

《大洲与大洋》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我们总结在研发过程和试验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参考。

“地球水球”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通过引进我国航天员的资料这些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时事材料,能够极大地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也能加深记忆。分小组学习、探究海陆的分布规律,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这个环节的读图非常重要,所以投影上放出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这节课是地理知识的教学,而且比较直观,选择的素材也好,课件制作实用,在上课过程中又灵活处理了一些环节,效果好。不过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效果会更好。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八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研讨篇九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型:新课。

授课者:邓永春。

根据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大洲和大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的又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知识上展开的,学生对大洲大洋的分布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本节课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方位感较强,加上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抄做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地图指出陆地、海洋、大洲、半岛、岛屿、海峡。

3、能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能在世界两半球填充图上准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能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建立起全球海陆分布空间格局。

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其大洲分界线。

创设情景法、读图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导入:googleearth由太空到地球的形式进入,提出探究式活动: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一)地球?水球?

1、师:展示出世界海陆比例分布图。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4、师总结:地球中海洋所占的比例远大于陆地,地球可以算是水球;但是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亲切的叫地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

2、展示中国的岛屿、半岛、海、洋、海峡图。

3。读图:师:展示大洲大洋分布图,讲述大洲大洋的名称及其轮廓位置及面积排列大小。

4、填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洲大洋按方位的记忆。

5、游戏环节:引导男女生flash游戏pk。

7、教师讲述巧记大洲分界线的。

口诀(配上形象的图片)。

苏菲亚(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美吧?(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白呀美!(北美洲与亚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呕呀!呜呜大吐!(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我们是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读图指出海陆的比例。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生共同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附近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被陆地包围。

学生活动:讨论地球是水球?还是地球?

学生活动:运用中国地图找出中国主要的岛屿、半岛、海、重要的海峡。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填充图册。

进行填图;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分布。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并进行填图练习。

男女生pk进行大洲大洋的flash练习。

学生活动:找出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课堂反馈及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七大洲四大洋。

拓展:我们的大洲大洋分布是不是一直不变的呢?(为下一节课海陆变迁铺垫)。

学生活动:一笔画世界(加深对大洲大洋分布的理解记忆)。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