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李广射虎教案(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2:20:11 页码:13
李广射虎教案(优秀8篇)
2023-11-12 12:20:11    小编:zdfb

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反思要深入细致,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教案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李广射虎教案篇一

教学理念:

课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由介绍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整节课我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开始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以讲故事结束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理解,同时激起学生投入地学习讲故事,练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神勇无比;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情感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李广将军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李广射虎》的生字,同学们还记得怎么读吗?学生齐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生字词语)。

3、这首诗会读了,可是你了解它的意思吗?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指名学生说,教师对疑问词句划线作记号。)。

4、诗句中的“将军”就是指李广,李广是个什么人呢?(板书李广)。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过渡: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学习课文,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就会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介绍了李广?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西汉神勇无比“飞将军”

(3)“飞将军”是当时人们给李广起的绰号,在你的想象当中,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飞将军”呢?(指名学生说)。

3、李广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听老师讲《李广射虎》这个故事。同学们翻开书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教师板书:射虎)。

4、同学们通过读,一定会读得比我更好。在你们练习之前,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就是一边看书本朗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故事发生的情景。如果你读了课文还是想象不出来,说明你这个地方还是不懂,待会我们提出来一起讨论。(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5、学生提出不懂的语句,师生讨论交流:

(1)什么叫“朦胧”?谁知道?(指名学生说)。

(2)什么叫“拈弓搭箭”?谁看过别人射箭?请他上来表演:弓放在哪?箭放在哪?会射箭的学生表演,其余学生读句子。

(3)那你们来想像一下李广要是射箭,会不会是这样的?(动作快,箭法准)谁来读读这句?把当时李广射虎时娴熟的箭艺表现出来。(教师指导朗读李广射箭的句子)什么叫“白羽箭”?看图:有白色羽毛的箭。

(4)什么叫“影影绰绰”?指导学生说出aabb结构的词语。谁来读“猛然间……一只老虎”这句话?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媒体出示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5)什么叫“猛然间”?什么叫“疾风”?老师查了字典,同学们来看一看字典上的解释,你来说说看。(媒体出示“疾”的意思。)当时树林里夜色朦胧,一阵疾风吹来,你有什么感觉?(媒体播放疾风声音)你能读出这种害怕的感觉吗?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媒体出示句子: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6、李广射虎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就要去寻找猎物?说明他们的心情怎样?

(2)他们找到老虎了吗?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理解“石棱”的意思。(媒体出示图片)。

三、创设情境,朗读训练。

1、这个故事同学们基本都弄懂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讲的很好。请同学们自由练习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讲的有声有色,是不是讲出了故事当时的情景。(女同学讲故事,男同学点评。)。

2、我们课文中说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读了这个故事以后,谁来说说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你觉得李广怎么样呢?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3、同学们对李广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机智勇敢、武艺高超,我们男同学想不想做这样的人呀?老师相信男同学讲这个故事会讲得更好。请男同学起立,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同学听。

四、回顾全文,理解诗意。

1、这个故事讲完了,再回头来看看这首诗你明白它的意思了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3、还有哪一小组愿意来说一说?(媒体出示图片石棱)箭深深的扎进了石头中,有什么感觉呀?(力气很大)把这句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李广射箭的风采。

4、老师听了你们的理解,你们也把我教会了。我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看看我读的是不是和你们想象的事一样的,好不好?(教师范读古诗)。

5、老师把你们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了,你们也来试一试背一背这首古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6、教师小结:这首诗写了李广将军深夜带兵巡逻,路过一片松林,风吹草动他误以为有虎,箭射入石这么一个故事,表现了李广机智、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五、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教师示范读,这里面也有一个你们认识的人,是谁?你怎么看出来的?(媒体出示古诗《出塞》)。

3、课堂小练笔: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西汉“飞将军”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李广射虎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指名读。理解诗意吗?

2、其实呀,课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李广射虎》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就做文包诗。(板书)什么叫文包诗呢?你们看看这三个字,也许能猜出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3、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四、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板书:

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李广射虎教案篇五

师:这节课,俺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李广射虎)。上节课,俺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俺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生:(正确地读教师出示的词语)。

师:唐代诗人卢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出示《塞下曲》)。

生:(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师:你读的很正确,还有谁愿意读?

生:(也很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

师:你读的也很流利。

师: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

生:(齐说:李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生: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

生: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生:李广是一位将军。

师: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了你们朗读课文是多么地仔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让俺们边读、边想、边议,一起来学习。

师:现在,让俺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师配乐背述§3。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要射虎呢?让俺们自由朗读§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生:从第三自然段中,俺知道了李广射虎的时间和地点。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俺是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仔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这就是告诉俺们李广射虎的——(时间、地点)。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俺知道了李广为什么要射虎。因为草丛中好像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所以他拉起弓射虎。

师:你能从当时的环境想到李广将军以为草丛中有虎,真了不起!说明你在读书中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想!

师: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为这是一只老虎?

生:因为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李广将军以为前方有虎,他是怎么做的?

生:(读课文中的“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师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找一找,哪些词语写了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

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几个词下面加点)。

生:(很平淡地读)。

师:你的朗读还没有让大家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还有谁能来试一试?

生:(读出了紧张的气氛。)。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师:“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生: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

师:你说得真好,读书读得真仔细。

生: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师:你们看,李广将军是“拉开硬弓”,弓箭那么难拉,李广将军还能飞快地把白羽箭射出去,说明李广将军的力气——(很大)让俺们想着当时的情景,想着李广将军的动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

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

生: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生:(有感情地读第一二句)。

生:(举手的一起读)。

师: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图),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指着黑板上的诗句)。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边议(出示:边读、边想、边议),学习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俺们也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一二两句的意思,现在,俺们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4,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三四两句的意思了。

生:(自由读§4)。

师:把三四两句诗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词不理解。

生:(再读再想)。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生:俺理解了“石棱”的意思,“石棱”就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

生: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你读得真好,真让俺们感受到了那枝白羽箭扎得非常深(用红笔圈出“深深地”),难怪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李广将军能把白羽箭深深地射入石头中,你佩服他吗?

生:佩服。

师: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

生:(读出了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

师: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生:(配合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俺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老师特地为你们添加了朗读符号,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感情朗读,其他同学自发鼓掌)。

师:你读得真棒!让俺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生:(一二两大组读§3三四两大组读§4)。

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更是具体表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让俺们在优美的古曲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感情朗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身的头脑中去吗?

生:(齐说“有!”)。

师:自身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

生:(流利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

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小组背诵)。

师:让俺们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生:(配乐齐背)。

四、作业。

师:打开语文指导用书,让俺们在古曲声中把《塞下曲》这首诗默下来。

生:(在语文指导用书上完成作业。)。

五、课后作业。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他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师:此外,同学们还可以搜集李广将军的其他故事,语综课上,俺们一起来讲一讲李广的故事。

李广射虎教案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诗意,了解诗的意境。

投影片、字词卡片。

两课时。

1、板书课题,生读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正确,读通顺每句话,并画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2)卡片出示,读准生字的音。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

巡逻:巡查警戒。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塞下曲》的含义。

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诗的意思。

指名读《塞下曲》,再齐读。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3)指导朗读。

(4)齐读《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是怎样的将军?

(2)指名说,齐读第2段。

(4)交流讨论。

3、第3自然段。

(2)指名回答。从这儿可以看出李广将军有什么特点?

(3)李广将军还有什么特点?从哪儿看出来?

(4)指导朗读。

(5)解释:暗、草、惊、风。并说说前两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解释:平明、寻、没,并说说后两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从课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将军的什么特点?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指导回答。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你从这课中明白了什么?

背诵《塞下曲》,并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李广射虎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精读诗文,理解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3、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塞下曲》这首故事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强的。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故事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的特点,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对老师的感情,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朗读感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很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3、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我引进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讨论探究,使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弓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你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再生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射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教学设想: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确保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1、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自由读读这首诗,哪些诗句不理解或感到难懂的,请做好笔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想,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教学设想:“自由读”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再读课文”是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找到了课文的重点。)。

三、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燃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1)引出《塞下曲》。

第二段:(2)具体介绍“飞将军”李广。

第三段:(3-4)具体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

2、出示《塞下曲》,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诗意。

3、指导背诵《塞下曲》。

四、写字指导。

1、再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一些生字在书写时是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写“嗖”、“搜”

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将军,人们称他为()。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确、流利的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朗读。

1、过渡:也许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教学设想:富有悬念的过渡语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源头,让学生在一种期待中迫不及待的步入课文的学习。)。

3、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带兵外出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引导生回答:害怕,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教学设想: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得出来?

生:没有“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师:李广搜寻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李广警惕性高!胆量过人!

师:那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学设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用圆圈圈起来。

交流(拈、搭、运、拉)。

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一教学过程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小组讨论)。

(生: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生:如果看清楚了再射,老虎会把人吃掉的)。

师:是啊,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

4、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你们自由的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讨论: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1)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师: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2)“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

(3)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生:李广将军你真棒!李广将军你真了不起!)。

(4)齐读第四节。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话,进行“被引导的创造。)。

5、我们学了这个小故事,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是句的意思。

(1)指名说。

(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设想:在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诗文意境的基础上,让学生美读、试背全诗,旨在让学生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1、背诵塞下曲。

板书:胆大艺高。

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自评:《李广射虎》一文,直观形象的插图助于学生对课文中古诗的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李广射虎的动作时候,我先让学生看李广射虎图,让他们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在这个基础上指导读好李广射虎的动作。还让学生欣赏李广射虎图,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李广将军的箭术高超。图文结合,促进理解。

教学重点应放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抓住课文中写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通过让学生读、演,使学生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抓住李广随从感叹的情景,并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李广射虎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

说几句话,用上其中的几个词。

3、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李广)。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板书:神勇无比(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评价。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4)交流(拈、搭、运、拉)。

(5)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6)观察课文插图。

(7)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8)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9)“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1)学生第二轮自主阅读,交流:

明确:一是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三是前方影影绰绰有动静。相机理解“影影绰绰”,与哪些词意思相近?

师:由此可见,李广将军怎样?(高度戒备,十分警惕,这是一位将领重要的素质。)。

(2)听范读,闭眼想象画面,感受射虎的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