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游古隆中的作文(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6:38:32 页码:10
游古隆中的作文(实用11篇)
2023-11-24 16:38:32    小编:zdfb

简洁明了的总结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效果。为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可以多方面收集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写作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一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为他举行了国葬。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二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中国的野心。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亲题馆名。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三

窝家既久盼出门,笼鸟得飞向远云。

不管三七得廿几,只须返璞必归真。

——《七绝·出行》。

秋高气爽,适宜远行。

我们这个“准师团”先已备好车子、食品、饮料,目的地安徽池州,这天一早出发。

按军队建制,一个师团怎么也有万把定员。那么,我们这个“准师团”建制如何?定员多少?啊哈!——袖珍建制;定员9人。

车子是一辆11座面包车。司机是昔日的学生、美籍医生华坤。9人中大半是多年前同一所学校的教师(本人即其中之一),曾同耕学田、相濡以沫,但如今均已退休或转行,因此命名“准师团”。大家虽分散在深圳、珠海、南宁等地,一听广州吹哨子,遂闻风而来。久别重逢,不免打趣一番,吃饱喝足,随即上车。11座没坐满,余空两个位子放置各人行囊。

自驾游,就这么随意!

二、午夜受惊。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中途遇不测,哪去拨算盘?

——顺口溜《路上失算》。

有导航仪指路,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经韶关、出南雄,过了广东境,入夜进入江西地界。

华坤开车很“稳阵”。一天抓着方向盘,他依然生猛,偏喜开夜车。全车乘客说说笑笑,兴头正高,当然赞成他继续前进。本来,还有我和另一个“备用”司机,可是那人忘了带驾证,开不成;我则不习惯“棍儿拨”,不好开。只能让华医生多些辛劳了,梭梨!

车子过了南康市,车灯照亮茫茫前路。忽然,车内闻到一股焦臭味,引起大家一阵惊呼。司机赶忙把车子开到停车带。不一会儿,发动机自行熄火罢工,再也动不起来了。

此时为后半夜两点多钟。大家接连下车,就着车头大灯尚存的光亮望去,夜色苍茫,星月无光,路边依稀可见一片黑魆魆的'诡谲密林。

车子抛锚,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夜风凛凛,吹得人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导航仪指示,距离最近的马市镇还有8公里——可我们寸步难行。华坤虽然还算镇定,但也急得额头冒汗,反复检查汽车仪表,终究没辙。他忽然下车,跑离车后,没入夜色之中,竟因焦虑而内急了呢。(后来他说,如此落荒,要是遭遇“打脚骨的”,车上大半人是他的老师,可怎么交代哟?)。

华坤回来后,连连拨打了恐怕没有37个求援电话,通过保险公司联络,辗转终于找到一家拖车公司。对方问明了我们的位置,答复派车前来。

在车上、车下干等了一个多小时,拖车到底来了。还得折腾一下——说是车子必须拖回南康才可修理,就近的马市小镇是“没有汽配”的。病急乱投医,我们谁也无法提出异议。于是由华坤执笔,给对方签署一份“协议书”,表示认账。在车内小灯下我瞄了一眼,那是一张无衔头更无印章的白纸,打印有协议的条款,手写路线、价码字样,下方署名。

这样,由得缆绳将面包车拉上拖车,我们则坐回车内,兜上回头路,跑50公里到南康,已是凌晨4点多。住店也是由这个私营公司安排的,叫做“一条龙服务”。

到次日下午5点,车子才修好。故障原因是离合器的一个胶片烧坏了,进行更换。结账:拖车费1600元;修车费1500元——对方还强调这已是“优惠价”。

丛林郁翳肃无声,宝殿浮屠触太清。

古木曾摧因猛鸷,时花再盛返慈莺。

普闻得道真身在,佛像开光幻相升。

俗客虔心来拜问,方知净土点长灯。

——《七律·天台下院》。

在南康吃过晚饭,夤夜驱车,穿过江西全境,后半夜到达安徽池州青阳县九华山天台寺下院。

寺院建有标准间的寮房,设置颇像宾馆。华坤医生与方丈早有联络,开慈和尚亲自安排我们住宿。空着的客房不够,其中4人住进了临时腾出的僧舍。大家均已疲惫不堪,也计较不得许多,一个个进入房中倒头便睡。

破晓起床,下着大雨。雨幕之中观看寺景,显得恬静清新。遒松苍郁,绿树婆娑,衬映着飞檐斗角、金碧辉煌的殿宇,分外肃穆。

华坤医生与该寺住持相当熟络。原来,去年华坤曾到这里长住半月,为天台上下的僧众义务针灸治病,结下了难得的佛缘。就是凭藉这种关系,我们这些“俗客”变身“居士”,得以前来观瞻、参与由天台寺举办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可谓“特殊缘份”哩!

开慈和尚导引我们参谒大殿佛像,瞻仰普闻法师真身。我们不免燃香祭拜,随喜乐捐。

在这个过程中,得知了此寺的一些奇闻逸事——。

天台下院原名关圣殿,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至今已有222年历史。曾经战乱,几度重修。日本侵略中国时,大殿被炸毁,奇的是关圣菩萨完好无损。然而,佛门仍难逃“文革”浩劫,寺院变成了农机厂。后农机厂破产,因缘际会,由庙前镇信士们大发宏愿,礼请释宏学大师到寺住持。宏学大师悲深愿切,身荷重担,广结善缘,募筹善款,于破土重修寺院,五六年间建成恢宏殿宇,使之法炬重燃。落成之日,海内外名流、信众汇聚万人庆贺,举行佛像开光仪式。

说来也真是神奇!当时,殿宇香烟氤氲,上空神气显灵、佛光普照,奇异天相使得在场的人们纷纷热泪满面,高诵阿弥陀佛。此事传开,成为佳话。

还有,普闻法师的肉身保存也是奇事。这位得道高僧终生行善,施医救人,享年86岁,于圆寂时颜面不变,端坐缸中。到,寺院为普闻法师举办开缸并洒净仪式,缸开了,但见圆寂3年的法师肉身不朽,栩栩如生。面对此景,寺僧信众无不合十称奇!

从殿阁出来,我们进入宽敞的斋堂(饭厅)吃免费早餐。自然是素食,不外馒头、稀饭。有个小插曲——我刚刚进门,忽然有个知客和尚叫住了我,说要我作个证明。原来,先前我“随喜”时在“福田簿”上写香烛款,涂改过数字,寺里入账必须由本人核实数目。

我当然乐于证明。心下不禁暗暗称道:寺院有严谨的管理制度,杜绝善款进入私囊呀!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四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天空放晴,太阳露出了笑脸。我和妈妈吃过早饭,骑上我家的小毛驴,跟随着儿歌《绍兴城里十洞桥》里的介绍我和妈妈出发寻找绍兴的古桥。

我们首先来到了鲤鱼桥,因为它离我家最近。鲤鱼桥就在胜利中路上,已成为主要道路的一部分,已经看不出它的古朴。我问妈妈:“怎么看不到鲤鱼呢?”妈妈笑笑说:“鲤鱼游走了。”第二站我们去了蕺望桥,在去的路上,妈妈忘了具体在哪了,利用了导航,走了一条很窄很窄的小路。在那里我看到了以前晾衣服的三脚架和晾干,还有八卦镜,这些在小区里已经不存在了。蕺望桥就位于老街的一个偏僻的地方,我们问了两位住在这边的老奶奶才找到。蕺望桥的旁边还有名人的题字,可惜我看不懂。第三站我们去了三脚桥,它原来位于昌安,现在的立交桥下,但是已经不存在了。

第四站我们去了八字桥,妈妈说这座桥在全国造桥史上很有名,果然在桥脚旁我们看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个大字。第五站我们去了凰仪桥,妈妈告诉我以前人们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好奇怪啊。我们还碰到了同班同学呢,我下桥的时候跑得太快还摔了一跤。第六站我们穿过凰仪桥旁边的仓桥直街来到酒务桥,这座桥和鲤鱼桥一样已经拓宽变成主要道路的一部分了。

我们寻古桥的一路上,碰到了好多北海小学的校友,他们也在大人的带领下寻找古桥。我们还打听到大木桥就在鲤鱼桥的旁边,因此妈妈决定我们再回到鲤鱼桥寻找大木桥。在鲤鱼桥的北面并排有三座桥,我们去看了第一座,没有名字。妈妈说第二座一看就是现代的,因为桥洞很低,过不了船。这是碰到一位校友和他们爸爸妈妈,他们说第三座上面写着洪木桥,也不是,难道我们找错了。最后我们问了那边的一位保安叔叔,他说那座就是大木桥。

终于在两个多小时的寻访中我和妈妈将十座桥里还存在的桥游玩了一趟,我发现大多数保存下来的桥都在古色古香的老街上,而且它们上面都坑坑洼洼的,还有很多绿色的苔藓。我很开心,因为能跑来跑去得玩。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五

奎福古寺位于顺德区均安镇星槎村福岸龟山嘴原均良公路南侧。始建于南宋乾道(公元1165―1173)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沧桑,奎福古寺曾几度重修。清代乾隆十四(1749)曾重修,立有碑记。民国二十年(1931),该寺主持僧僧睿禅发起重修该寺的烟波亭,据清代遗老何惯廷所撰的重修碑:”明年秋,又复重福海烟波亭,以保留一洲名胜“(该碑今仍保存在寺)。

目录概述重修古寺完善配套设施概述。

奎福古寺位于顺德区均安镇星槎村福岸龟山嘴原均良公路南侧。始建于南宋乾道(公元1165―1173)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沧桑,奎福古寺曾几度重修。清代乾隆十四(1749)曾重修,立有碑记。民国二十年(1931),该寺主持僧僧睿禅发起重修该寺的烟波亭,据清代遗老何惯廷所撰的重修碑:”明年秋,又复重福海烟波亭,以保留一洲名胜“(该碑今仍保存在寺)。该寺正门横楣有”奎福古寺“四字刻在大条形花岗石上。寺为两进,首进礼祀韦陀像,二进正殿祀如来等佛像。寺后天然岩洞”观音岩“,深容百人。寺旁山腰建有烟波亭,上书”福海烟波“。

重修古寺。

六十年代初期,住寺和尚方德圆寂后,古寺移作别用,因疏于管理,古寺变成一片断垣瓦砾,满目荒夷,为使佛教有一个活动场所,经省市宗教部门批准,古寺于1992年12月奠基重修,首期工程于1994年1月19日举行开光庆典,省市宗教部门的领导、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大和尚、香港宝林寺圣一大和尚,香港宝莲寺初慧方丈、广州光孝寺又果大和尚等也来主持开光庆典。古寺的重建,为均安镇提供了一个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也为我们广交朋友,扩大了联谊面。

完善配套设施。

为了更好地做好宗教工作,管好用好奎福古寺,我们根据中央“144、145”号文件精神,在上级宗教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使到具体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此外还经常组织佛教人士学习有关宗教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四众弟子的积极性,通过座谈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设立居士花名册,协助宣传佛学、导人“勤奋、向善”,经过多年努力,使四众弟子对宗教政策和佛教加深认识,并乐于协助古寺搞好筹建工作,现在古寺占地面积6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准备进行第二、三期的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六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没有记忆,石头。

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

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鸟也飞走了。

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

荒草一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

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

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

才能辨认,也许。

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

乌龟在泥()土中复活。

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槛。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七

今天是国庆节,早上我去了朔门古街。早上,妈妈开车把我们送到了朔门古街。刚到朔门古街,看起来总共有一百多米长,街面狭窄,让人感觉与一般的小巷子完全不同,显得有些古色古香。

我们立刻往里面走去了,一到里面,看到了好多的店开起来了。其中,就看到了泥塑小店,我好奇地走进了这个小店,发现里面有陶艺,就是在大转盘上放上陶泥转成瓶子。我迫不及待地向妈妈要钱来玩这个陶泥,可妈妈说:“绕一圈再来玩吧。”我只好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走。

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一家书店里。接着我们来到了朔门街一个有趣的酒吧里,首先看到外面有几个石头做的方形鱼缸,鱼缸里有许多只红色或白色的小鲤鱼悠然游动。酒吧右边是吧台,吧台上有许多酒,左边是卖小玩意儿,里面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排放整齐。接着我们上了二楼,吸引我的是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的一个玩具,是把一个瓢虫按照路线把肚子里的小球送到树顶。我和哥哥一人一次,终于把球送到了树顶。

今天我们玩得很高兴!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八

鸡鸣寺,位于南京鸡笼山附近,素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美誉。我们慕名已久,这次来到南京,终于可以一睹鸡鸣寺的风采了。

去鸡鸣寺,要经过一条遍植法国梧桐的路,道路两旁参天的梧桐树遮天蔽日,枝叶紧紧挨在一起,古寺的飞檐在树叶的缝隙里时隐时现,看不真切。直到走得近些了,才看到“古鸡鸣寺”四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林荫小道走了大约十分钟,才来到了鸡鸣寺脚下。我抬头向上看,一座高大而坚固的牌坊屹立在石阶上,仿佛一位巨人正守护着鸡鸣寺,牌坊正中赵朴初先生题的字古朴遒劲,气派不凡。我拾级而上,钟楼鼓楼分列两侧。钟鼓楼正后方大约50米,就是大雄宝殿和香炉,香炉上香烟缭绕,许多善男信女跪在香炉旁祈求平安、许下心愿。透过氤氲的烟雾,一座七层八角宝塔矗立的眼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药师佛塔”了。紫檀色的`佛塔巍然屹立,差不多有四五十米呢!很多人围绕着塔转圈,双手合十祈福消灾。

药师佛塔旁边就是景阳楼,从景阳楼背后,沿着石阶走下去,穿过解放门,再走上一段石阶,我们就来到了城墙上。

站在城墙上,踩着脚下斑斑驳驳的石砖,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庄严和沧桑。因为年代久远,石砖有的变得坑坑洼洼,布满了一个个小坑;有的裂开来了,半截残砖掉落在地上。很多城墙砖上刻着建造者的名字,字迹清晰可辨。这些名字和这座他们用生命和汗水建造的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固若金汤。城墙上布满了青苔,苍翠的青苔从城墙根蔓延生长着,六百年的风雨浸润,生机勃勃。偶尔一阵风过,吹下几片枯瘦的黄叶滚落在青苔上。青绿色的苔与枯黄的叶相映成趣,在灰白色的古老城墙上雕刻出斑斓的色彩。我们踏着落叶走着走着,隐隐约约听到钟鼓之音。我循着声音回头望向鸡鸣寺,寺中间那高耸的塔,犹如一根竹笋直插云霄。远处,鸡鸣寺金黄色的墙壁与紫檀色的塔形成鲜明的对比,好像在黄纸上勾勒出的水墨画,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安详与美丽。夕阳西下,那钟鼓之音一声接着一声,悠长地飘荡着,仿佛在诉说着远去王朝的兴衰,又仿佛在叹息着鸡鸣寺曾经的繁华和落寞。

我们沿着古城墙走了大约一公里就来到了玄武门。站在玄武门上放眼望去,玄武湖气象万千,时而湖面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映出岸边的垂柳、荷花;时而微风吹过,湖面上高耸入云的紫峰大厦倏地不见了,落日的余晖撒向波光粼粼的湖面,顿时烟波浩渺。

我迎着风站立,左手抚摸着古老的城墙砖,六百年前的金戈铁马仿佛近在眼前,铁甲的撞击声、马蹄踏踏、怒马声嘶犹在耳边;而我的右手边,紫峰大厦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的现代都市景象。我站在古往今来的时间轴上,看着改朝换代的历史沧桑写满这道城墙,任岁月流淌,直到永远。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九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原先门上是蒋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着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十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正是出去的好时机,我和妈妈决定吃完早饭,骑车去仙洞。

我们出发了,路旁的一棵棵茂盛的大树,在我眼里,是一幅幅美丽的绿色的画。树下有星星点点的牛粪、碎石。我们去仙洞的路上还要经过“红卫桥”。在“红卫桥”上往下看,桥下的湖水时而缓,时而急。岸边的小草绿茵茵的,好看极了。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仙洞古寺。那里的游客可真多,场上还摆着14张大圆桌,这怎么了?原来我们正巧赶上了佛祖的生日。

我们决定去大雄宝殿绕一绕。穿过庭院,就到了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殿高十多米,四个飞檐挂有铜铃;微风拂过,就“叮叮当当”地奏起乐来,真棒!进入大殿,只见一尊五米高的如来佛正含笑坐在莲花台上。听妈妈讲,这尊大佛像全用赤金贴塑。我凑上去仔细观赏着,佛像呈古铜色,浑身亮锃锃的,大佛两旁有弟子、菩萨、力士、天王、罗汉等,个个慈眉善目,容貌安详。

离开大雄宝殿,我们顺着小路走,就来到读书堂。

读书堂是古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读书堂是个山岩,内部是空心,右边写着“读书堂”这三个大字,显得格外美丽。

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洗笔池。洗笔池里的水有点浑浊。

接着,就来到了山岩顶部。我往下看仙洞的景色大半收在眼里,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琉璃瓦和朱红的殿墙。可妈妈往下俯视,不禁头晕目眩了,我立刻带着妈妈往回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仙洞古寺一游结束了,我和妈妈也依依不舍地告别仙洞,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

游古隆中的作文篇十一

暑假的一天,我们在海南省三亚市的一家宾馆里早早地起了床,因为今天要去椰田古寨。

我们坐上车便出发了,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一栋高高的黑色的门楼屹立在眼前,门楼上雕刻着白色的图案,中间挂着一块棕色的木牌,上面写着“椰田古寨”。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椰树,有的椰树直直地挺立着。瞧,那椰树多高啊!树干像柱子,叶子像一把把大扇子,椰子像大灯笼;有的椰树弯着腰,高翔在和游人打招呼,导游说:“这些树是被台风吹弯的,但台风吹不断椰子树,所以人们又把椰树称作‘英雄树’。”

椰树下是苗族人的房子,有两层的小木楼,有高高的对歌台,还有简朴的茅草屋。苗族人们在寨子里做陶艺品,织布、制作银器。他们打制出来的银饰真精美啊!

我们在椰林中穿梭,流连忘返,最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椰田古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