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4:16:36 页码:7
最新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优质10篇)
2023-11-11 04:16:36    小编:zdfb

教案的评价标准应该明确,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活动的效果等方面的评估。教案要注重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并加以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教案编写技巧。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每个数的相邻数。

2、能理解操作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活动。

3、活动时注意力集中,能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字,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什么叫邻居。

物质准备:

——教具:水滴形的数卡5张(数字分别为1—5),图片一张(上面画有5间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连在一起一字排开。房子分别写有1-5的数字)。

——学具:《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5的数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字接龙。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说一个数。

——师幼共同游戏,教师说1,幼儿说2,以此类推往下接。

二、找邻居。

——教师(出示水滴形的数卡):下雨啦,5个小雨滴排着队从天上落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三、游戏:看谁说得快。

四、教师报数字,请幼儿说出它的一位邻居。如:教师报3,幼儿报4,并说出理由3比4少1个。

五、幼儿操作活动。

——填印数字。请幼儿观察鸽子里的数字和点子,在空缺处印上相应的数字或画圆点。

——找邻居。观察上牌图片中青蛙的数量,在下排图片中找出邻居并连线。这次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2、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3、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要学生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

教学难点:

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图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1、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2、对我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放录音,提要求。

(1)听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3)讨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并完成提纲。

()。

()。

(教科书和张指导员未说完的话激励“我”前进)。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保护教科书的。”

(学生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学生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护书)。

“护书”的上文写了什么?下文又写了什么?

(板书: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讲读课文重点段,指导朗读。

那么,张指导员究竟是怎样用生命来保护书的呢?(指导朗读)。

(学生齐读8——11节)。

齐读后思考:这一段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张指导员护书的呢?

3、出示句子: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在句子中具体指什么?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2)那么朗读这句话应抓住哪些词呢?

(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分开读。)。

教师引读: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那捆书……已经被……。

(学生跟读)。

看到书能完整无缺,“我”感到一丝欣慰,然而较多的是我对指导员的担心与心情的悲痛,所以读时语调低沉些,语速放慢些。(齐读)。

4、我们知道炸弹是有极大杀伤力的,然而那捆书却完整无缺地保留了下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看画面,想象一下,当时指导员是怎样护书的。(出示图片)(学生自由想象,交流。)。

5、刚才的发言,老师感受到大家已经进入了画面,目睹了这一幕悲壮的情景,作者同样心如刀割,我们看了这个片段后,想一想指导员和我的话该怎样读?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1)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到:“指导员,指导员……”

(2)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指名读第(1)句(指导朗读:担心、害怕,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响,指导后个别读,齐读)。

指名读第(2)句后指导:指导员身负重伤,身体极度虚弱,连说话也需要积蓄全身的力量,说话时断断续续不连贯。

(学生之间互读,互相点评,齐读)。

6、这两句话中,省略号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第一句:表示反复说的统一句话。

第二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不连贯。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7、护书之举让人感动,临终之言让人潸然泪下,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吧!(学生自由读)。

指导员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师生渴望的教科书受损,这一本本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的确珍贵。(点明文章的重点“珍贵”)。

四、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盼书——取书—护书——爱书。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三

我在教学第七册第五课《珍贵的教科书》第三课时,我打破了传统教学一问一答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释重点词语。

3、找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

4、用重点词语说话。

5、背好句佳段来理解课文。

6、设疑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学第三大段。(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我用设疑的方法理解课文,张指导员最后没说完的话是什么?

生: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

生:我要解释重点词语“俯冲”

师:同学们一起用手势做个“俯冲”的动作。

生:我找了重点句子,他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师: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说话断断续续语句中的停顿。

生:快牺牲了说话不流利。

师:还用了哪些方法理解课文的?

生:我来说段意,这段主要写了指导员为了护书牺牲了。

案例分析:

我们打破了常规,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中突破了难点,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认为教者如果抓住典型段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主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会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这更能有效地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自由创新的天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个体思维的创造热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的写作手法,进而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前提导入。

要想拥有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1947年的春天延安小学的学生要得到一本教科书,却是老师用生命换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珍贵的教科书》,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的写作手法,进而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新课。

下面同学们把书打开把课文读一遍。

复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问2人)。

说的非常好,看屏幕再复习一遍。

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思路又是什么?

(提问生答)师板书。

看屏幕出示课件,再复习一遍。

师: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了延安小学—其中重点写了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这一部分,是7~10自然节,把7~10自然节再读一遍。

师:7~10自然节,我们课前已经进行了自学,打开自学笔记,针对自己的自学情况,小组交流一下自学所悟。(学生交流)。

师:到这。我们汇报一下自学所悟。

哪位同学概括分析一下7~10自然节的所得?(提问生答)。

师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一说。

找生读第7自然节。

师:这一段你悟到了什么?(提问生答)。

师板书:背、跨、赶、发、高兴。

出示课件(练习说一说)。

师:我和指导员拿到了书,当我们归心似箭的时候,却遇到了危险,哪位同学来读第8自然节(提问生读)。

师:发生了什么事?(提问生答)我们的情况怎么样呢?哪位同学读第9自然节。(提问生读)。

师:这一段你悟到了什么?(提问生答)。

师板书:快卧倒……喊、趴、压。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一说)。

师:这一段中两处出现省略号,我们来体会一下省略号的用法。

出示课件(让生答)。

谁来读第10自然段(提问生读)。

你悟到了什么?(生答)。

师板书:书……书……你们要……好好学习。

睁、摇、望。

微微、微弱、勇于献身。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一说。

师:在这一段中又有两处出现省略号,我们来体会一下它的用法。(出示课件)。

师:这一段是重点段中的重中之重,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最悲壮的地方,我们要反复朗读来体会,我急切的呼唤,哽咽的话语,张指导员微弱而坚强的声音要读出来。(分角色读)。

提问生读:

师:我们就读到这,重点段我们逐段地分析了一遍,谁能系统地把重点段分析一下(提问生答)。

师系统讲解:老师和你们一样故事中张指导员用生命护书的英勇壮举,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想把我的自学所得给你们汇报一下,愿意听吗?好这篇文章是围绕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这一中心来写的,为了表达这一中心,作者选取了解放战争中这一真实悲壮的故事,选票真实典型,是作者的成功之一。在拟题时,作者运用了“珍贵”一词,设下悬念,全文以教科书为线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渴—去—用—激,重点写了用生命保护书的经过,略写了其余三部分,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这是成功之二。为了突出文章中心,写出故事的高潮,作者在详写之处抓住了张指导员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这是成功之三。如在写张指导员的动作时,背、跨、赶、发4个动词,写出了我们得到书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点出了书的珍贵。“喊、趴、压”这几个动词是写在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的动作,可以看出张指导员把书看得比命还重要,赞扬了他勇于献身的精神,突出书的珍贵,睁、摇、望这几个动词是写张指导员在生命垂危时的表现,显示书的珍贵,再加上对人物神态的细致刻画,由取到书时的高兴到被炸伤后的微微睁开,再到临终前的微弱的声音,这一系列神态的变化,再配上人物的语言,发现敌机时的快卧倒……醒来后的第一意识是想到书,临终前的殷切嘱咐:好好学习……把这个悲壮的故事推向顶端,让我们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为此而感伤,为此而敬佩张指导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从而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作者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目的。

全文以珍贵为核心,先写缺书,暗示珍贵,次写取书,点出珍贵,再详写护书,突出珍贵,最后写嘱咐,显示珍贵。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师:课文我们分析到这,你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答)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

师:那么写作上又有什么特点?(生答)。

出示课件(看屏幕练习说)。

师:那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答)。

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能够有这么深刻的体会,我想作者的写作目的达到了,烈士张指导员也会含笑九泉。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重点段分析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突出重点的写作手法。全面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还有一个侧重点,就是用此手法来进行仿写: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总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有时俩人可能会吵起来,有时俩人会非常友好地解决,你根据生活中真实素材写一个片断,要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这个小练笔我们下节课解决。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水滴旅行》,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小水滴旅行时变化的顺序。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画笔、纸、图片。

2、课件《小水滴旅行》。

活动过程:

一、导出主题活动。

1、教师从旅行入手介绍水滴,师:小朋友们喜不喜欢旅行?小水滴也很喜欢旅行,它的旅行呀很神奇很精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旅行故事吧。

2、提出要求:请在你们观看时,边听边看边想,等看完小水滴的旅行后,用你们的方式把看到的小水滴旅行给记录下来。

二、播放课件并总结。

1、提问:小水滴在旅行中去了哪里?怎么变化了?

追问:它是怎么变成水蒸气的?它请太阳公公帮了什么忙?

小结:太阳公公放出强烈的光和热,吧小水滴找的暖烘烘的,变成了水蒸气。

2、提问:小水滴又去了哪里旅行?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小结:水蒸气飞到了天上,风爷爷带着他们在空中飘来飘去,变成了白云。

3、提问:小水滴最后去了哪里旅行?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

4、小结:白云越飞越慢,风爷爷吹的他们有点冷,白云们紧紧的抱在了一起,最后变成了小雨点落入了大海。

三、幼儿记录。

1、你们觉得小水滴旅行的故事有趣吗?请你们用记录的方式把小水滴的旅行画下来。

2、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小水滴去哪里旅行了?怎么旅行的?

四、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师总结:小水滴的旅行的过程中变成了水蒸气,又从水蒸气变成了白云,白云又变成了雨滴、雪花,最后变成小水滴会到了小河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课前我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事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记录,为了给孩子带来更直观的感受,还制作了小水滴旅行的图片。我采用的是分段讲述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在每一段讲述过后,我都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采取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问的问题,这样点和面的回答使孩子都能较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们在提问的帮助下,不断地回忆故事的内容,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述,这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这里也有不足的地方,对在每段故事没有清晰的小结;此外,每段故事讲解之后,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故事,造成孩子们对故事没有一个完整的影响。最后环节中,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记录下来,这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幼儿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其实也能帮助幼儿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孩子们的展现出多种记录方式,大多数孩子并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过程来讲述故事,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增长了自己的知识面。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六

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记》,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2、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3、乐意参与小水滴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电视机;白纸、蜡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谜语,引出小水滴。

二、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旅行记》,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你们知道小水滴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吗?

2、教师讲述故事,提问:请你说说,故事里说了些什么?

三、教师引导幼儿边看书,边听教师讲故事。

1、通过提问,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1)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请你说说故事里有谁?

(2)小水滴从哪里来?流到哪些地方?后来又到哪里去了?

(3)小水滴在大海里,高兴吗?后来小水滴变成了什么?

3、幼儿自主的阅读童话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四、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2、幼儿在纸上进行绘画记录小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个别指导。

3、展示幼儿的记录材料,放在实物展示仪上,让大家互相交流,讲述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五、游戏活动:太阳和小水滴。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七

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略)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略)。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导读:你准备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讨论突出这些重点词语的理由。

(2)故事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板书:炮火连天),你们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3)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

小结:延安小学的学生没有教科书,这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能得到教科书。(板书:盼)。

2、自学第二至六段。

(1)导读:第二至六段写“取教科书”,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板书:情况紧急、取)。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领到书回村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板书:敌机轰炸)张指导员在危急中是怎样做的?(板书:护)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

b文中“轻轻地”“微弱的”说明了什么?“摇了摇头”结合上文说说他知道什么?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1)学生自由读。(2)学生讨论、归纳。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4)讨论、归纳。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八

《珍贵的教科书》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役中,延安小学的师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故事。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分“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四部分展开叙述。着重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语言生动感人,结构紧凑,感情强烈,读后催人奋进。与课文第十一自然段内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张指导员牺牲前的情景。

课标在第二学段还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阅读目标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战争年代艰苦的学习条件,感悟张指导员奋不顾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2、默读课文,试着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依据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的实际,结合单元导读提示,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从而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背景,感受师生对书的渴望。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即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以多种形式的自主读书、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活动,最后激情朗读,并结合自身感悟进行情感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课堂结构:复习导入——合作探究,朗读体验——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全体,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接着教师引读回顾第一部分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整节课以学生的研读、交流感受、朗读作为课堂互动的主体部分,为学生提供较为充足时间、空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中围绕“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展开多层次的读。第一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默读、合作感悟,“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第二是引导感悟读。在学生抓重点词、句如“振奋人心”“争先恐后”“节省”“完整无缺”“念叨”等词的理解与感受后,激情朗读,使学生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同志的关怀下,从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第三是想象补充读。通过文本中的插图及对文本中多次出现的省略号的理解,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读书方法。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品味,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三)激情朗读,总结全文。

归纳问题:看板书回答“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总结全文。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九

1、正确认读七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十一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读并理解本课的新词。

2、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请举起你们手中的课本,你们的课本是怎么得到的呢?(学生答:每个学期开学老师发的)。

师: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书已经破了,是不珍惜的缘故,之所以不珍惜是因为你们觉得它来得来的容易,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延安小朋友得到一本书时多么不容易,甚至要牺牲生命。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珍贵的教科书》。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介绍背景: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中班汇总篇十

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略)

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略)

二、速读课文,审清题意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三、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扩展想像,理清故事情节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导读:你准备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讨论突出这些重点词语的理由。

(2)故事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板书:炮火连天),你们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3)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

小结:延安小学的学生没有教科书,这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能得到教科书。(板书:盼)

2、自学第二至六段。

(1)导读:第二至六段写取教科书,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板书:情况紧急、取)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领到书回村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板书:敌机轰炸)张指导员在危急中是怎样做的?(板书:护)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

b?文中轻轻地微弱的说明了什么?摇了摇头结合上文说说他知道什么?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讨论、归纳。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思考:教科书的珍贵除了体现在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4)讨论、归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