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9:02:31 页码:8
2023年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精选12篇)
2023-11-26 19:02:31    小编:夜紫

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手段。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下面将为您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一

每日上网,在文友圈,在讨论、品赏美文的同时,往往会切入生活,谈到美食。那么,美文与美食有什么关联呢?这要从众口中去探索。

美文是作家的作品,美食是厨师的作品。

作家作文,首先要确立思想,确定体裁。有了体裁,开始选题材、拟主题。有了主题,首先需要生活素材。这样,就得深入生活、挖掘生活、探讨生活,经受生活、了解生活,掌握生活背景、环境、节奏等。品尝生活百味,从而从心里产生一种思考或感悟。有了这些生活素材和生活阅历,才能大胆、成熟地去安排作文的构架、逻辑、层次等,把这些运用得好、巧、秒,合情合理写出来的,就是一篇好文章。同样,厨师做菜,首先要确定菜名,然后选择需要的食材,接着是配菜。菜配齐了,从淘、洗、切动手,一切材料准备好后,再去考虑先做啥后做啥。至于佐料,根据口感要适可而止,一般说,能符合大众化口感的便可以称为美食。

但是,任何一篇美文和任何一道美食,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美文和美食一样,味是调出来的。一位作家说,做美食,首先是爱吃这口。爱好,是基础,越爱越能做好,越爱越能做出最美的味道。的确,这位作家,对写作是真爱,数十年笔耕不辍。他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思考问题,加上一定的'生活阅历,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长篇,以及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他的文章都颇受读者青睐。他红烧肉做得好,我想,和他作文一样,也是爱生活爱出来的,是生活知识和感情的积累,是慢慢嗅出来的。他还说过,做美食和写美文可谓异曲同工,只要认真对待,端出来就能吸引众人的鼻子。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认真生活,任何素材都可写成美文,任何食材都可做成美食。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二

意间在网上看见一组关于美食的图片,其中就有我们东北主食粘豆包,明天就是腊八让我想起一句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于是,每进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发上几盆黄米面,蒸上一大缸粘豆包,一蒸豆包就有了年味儿,因为“粘”与“年”同音,意味着吉祥。

作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我对粘豆包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吃着粘豆包长大的。粘豆包的做法虽说简单,但也有讲究。主要材料是大黄米(糜子也叫黍去皮),加小米(谷子去皮,也叫粟),掺在一起。比例要适当,大黄米多了会变粘,不成个,小米多了会笨,没口感。把这两种米碾成面,用温水和了,用大盆装上放在炕上发酵,过一两宿,发大了,会有酸味,发小了,不筋道,这个只能是凭经验。将粘面做成小窝窝包进红小豆馅,(豆馅主要用爬豆或小豆制作,也就是现在人们用来制作豆沙的东西)。用苏子叶做底,一呢,防止豆包粘连,二呢,苏子叶的味道清香,然后放在大锅里蒸,这时候如果你去串门你会看见每家每户的地下或炕上长长的桌子上晶莹透剔的小豆包排得整整齐齐,等凉透的时候就会拿到外面冻上,放到下屋的缸里里想吃的时候再拿回来用锅蒸一下。或者干脆把豆包埋在火里烧,烤熟的时候就会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甜味,用拨火棍搅拌几下火,立刻露出了外焦里黄熟透的豆包。冬季的夜晚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手里还经常拿着冻的梆梆的粘豆包啃,外面的皮啃没了只剩里面的豆馅还舍不得一口吃掉,那时候的胃肠咋嫩好呢?对了,为了粘豆包我还当了一次小偷呢,邻居的王大爷家人口少,他的豆包每年都吃的很长远,有一次到底没禁得住诱惑,趁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和堂姐从他的小竹筐里拿了豆包就跑。以至于大爷去世的时候我吓的三天没敢出门,怕他找我还豆包。

如今人们关注的再也不是豆包能吃到什么时候,更多的是怎样把豆包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让它更有年味,更具地域风格和时代内涵。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三

我小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美食。所谓美食,不过是我们小孩子自己寻来的一些吃食。

春天的时候,我们吃榆钱。北方的孩子都知道,榆钱是什么,就是榆树的种子。榆树是一种很奇怪的树,春天的时候,它先长满满一大树的种子,然后等种子成熟了,落地了,再开始长叶子。不过,我小的时候可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司空见惯了。直到我长大后,跟南方的同学说起来,才觉得怎么会这样呢。

榆钱刚长出来的时候,很嫩,嫩嫩地绿色,一掐就嫩得流水的感觉。我们男孩子,身上背着一个小口袋,爬到树上,一把一把的顺着枝条往下撸,收获非常丰盛,因为榆钱都是那种挤成一团一团的,非常好采摘。待口袋装满了,下得树来,我们坐在树下就开始吃。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卫生,也不管榆钱跟手干不干净。一大把的榆钱塞进嘴里,小牙齿一嚼,立即满嘴的甜汁。一张张黑红的小脸上,溢满了幸福地微笑。待全都嚼碎了,渣滓也不用吐出来,因为这时候榆钱还没有纤维,很容易消化。待我们都吃够了,就把剩下的带回家,而大人们,一般都会给我们做榆钱饼子。就是把榆钱剁碎了,跟玉米面一起,贴大饼子,非常的好吃,别提多甜了。

吃榆钱也就短短的那几天,因为榆钱很快就成熟了,变成了白褐色,干瘪瘪的,中间夹着一颗小小的种子,随风飞落。落到泥土里,就能生根发芽,当年就能张成一棵小小的榆树。榆钱非常容易活,墙脚下、洼地里,到处都是榆树的小苗。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让我们每个人采一口袋种子,什么草种子、榆树种子、槐树种子,等等的都行,说是要收集起来,去支援沙漠绿化。我们大部分孩子都采的榆树种子,因为量大,好弄。长大后我一直没听说国家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活动。是啊,榆树再怎么泼辣,也不可能在沙漠里生长的。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空有一腔热情没有科学依据呢,还是我记忆出了问题,不得而知。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四

一个好的厨师,做出来的饭菜讲究色味香俱佳,一个好的文人,写出来的文字也应该神形兼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虽然我做饭不多,还是稍有心得的,美食需要厨房,需要葱姜蒜等佐料,做饭需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作文需要书房,当然,趴在炕头上也行,需要喜怒哀乐等情绪,需要和读者有思想的共鸣,有理念的碰撞,才能最终赢得读者对文字的尊重。

平时我下厨机会不多,却总爱在微信上秀一下自己的厨艺,老婆对此颇有微言,好像现实生活中,我真的是一个贤惠家庭煮男,其实不然,这真是我的不对,出风头了,抢了老婆人家的功劳,有点不应该,也失厚道。

但是,我还是蛮喜欢做饭的感觉的,特别是心情大好的时候(反正一年也好不了几次)。做饭需要心情,就如作文需要情绪一样,厨师心情好的时候,做出的饭菜才更有味道。我也是,站在厨房,看着案板上的鸡鸭鱼肉,青菜萝卜,如同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你,捣蒜泥的干活!”

“你,去把鱼收拾出来!”

在我家三人组合中,本将军排名靠后,平时说话是没有人听的,好不容易有次当家做主的机会,一定不会错过。

“想吃饭不?”

“干活去!”

气定神闲,我先喝杯饮料再说,不要惹厨师不开心,我可要做饭的哦。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五

来天津已经七年,我心里已经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地天津印象,风土人情、人文特色、地域特点等等,其中非常耐人寻味的就是天津人好吃。严格地说,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身边的天津本地同事告诉我的,而且他们也确实身体力行。另外,从天津各大商场最火的总是饭馆云集的楼层这一点来看,此言绝对不虚。巧了,我也爱美食。老家离天津不远,从道理上来讲吃食应该相差无几,细细探究起来确实也是如此。我今天要写的只是人生经历里印象深刻的几种食物,也许现在还在吃,也许已经难得一见,也许仍是某些人家的家常菜,也许有些地区的人们从来没听说过。我要说的是什么呢?说的就是吃啊,说的就是那些夏日里念念不忘,冬日里想起就怀念夏日的美食。美食作为古典派中国作家写作的一大素材,常见于各种散文体甚至小说里,蔡澜、汪曾祺、丰子恺等等,这些散淡闲适的文人们都爱写吃,而且吃得精,写得妙,看得馋。我至今为止只会做点再家常不过的菜,尚能下口,里头的门道却说不出一二,只是随性而为,不过有一点心得,就是做饭时的心情好,做出来的饭就好吃,有没有科学依据?当然没有。不过吃饭是个能让我们分泌多巴胺的事,开心点吃饭,心情自然就更舒畅了。我能说的都是我吃过的,而不是做过的美食,诸位就当一次美食家,看看我说的这些合不合您心意吧。提起夏日,人们首先会想到热,接着就是冷饮。各种冰棍、雪糕的名字就会摁不住地往外蹦。现在经常吃的那些我不必再提,味道嘛见仁见智。而两角一支的香蕉、小豆冰棍陪伴了我很长时间,算是给一个手里没多少钱的孩童燥热夏天的一大慰藉。当时这种冰棍没有正规包装,都是一大包里面几十支,从小卖部的冰箱里拿出来还带着白白的冰碴。有比较讲究的,顶多是每一支外头包一层纸,其实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纸与冰棍冻在了一起。大部分小孩子可管不了这么许多,冰棍和着纸一起下肚。凉!爽!我从小就有点洁癖,这种冰棍买的本不太多,每次见到这种带包装纸的还要一点点地撕掉,往往结果就是吃的时候冰棍化得只剩下一半,我十分好奇当年的我怎么能忍住这巨大的诱惑不去啃一口,尤其是当伙伴们已经大快朵颐的时候。后来等我上初中之后,这种冰棍就销声匿迹了,许是卫生部门查得紧,把这些三无产品都灭绝了吧。

说完凉的,咱们说热的。热的?还嫌气温不高?对,人就是这么奇怪。夏日人们到了饭点最爱吃的是什么?没错,就是烧烤。从前的天津什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前几年我老家那里一到夏季傍晚,太阳刚落山,烧烤摊就都摆上了,热火朝天、烟熏火燎,人声鼎沸。人们喝着扎啤、撸着烤串、伴着浓烟,大声聊一会咳嗽一会,时不时还得嚷嚷着提醒店家多放点孜然、辣椒面。一到夏天,大街小巷只有一个名字,烧烤一条街。那会也不知道烧烤还分什么东北烧烤、新疆烧烤、韩国烧烤、巴西烧烤,海鲜烧烤也还没兴起,人们就是吃羊肉串,五毛一串,后来涨到一块,现在多少钱已经不知道了,天津基本都是两块甚至更贵了,可味道却不见长进,反而每况愈下。烧烤摊上颇受追捧的还有烤鸡翅、烤腰子、考各种宝、烤蒜、烤尖椒、烤韭菜,烤馒头……得,就说这么多,爱吃什么您就点什么吧,今天晚上就去。哎?等等。去哪啊?现在哪还有露天烧烤摊了,污染这么严重,烧烤摊都改了烧烤店,炭烤也大多改了电烤,健康是健康了,环保也环保了,味道上排除心理因素似乎也差不了多少,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最后提醒一句,烤糊的别吃,致癌。

夏日人们还爱吃砂锅,这个更热了。我尤其爱吃砂锅豆腐,砂锅丸子留到冬天再聊。豆腐这种食物简直是上天的恩赐,很多大文学家写过,我自认功力差得远,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夏天吃豆腐,美。砂锅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香煎豆腐还有早晨的老豆腐,还有豆腐丝、豆皮等衍生品,豆腐简直是美食之王。豆腐最令人回味的就是口感,入口时是固体,伴着一点烫,其内里与牙齿接触的一瞬间,哗,在口中爆开,豆腐如同有了生命般游弋跳动,充盈口腔,无比顺滑地通过喉头、食道,暖暖地进入胃里……这是不是绝妙的体验?冰镇豆花什么的大抵是南国的吃法,反正我一个正宗的北方人还是爱吃热热乎乎的豆腐,最好是卤水点的`。夏日,与豆腐更配哦。

还有一些关于夏日美食的回忆,我已经分不太清究竟是美食的味道好还是回忆总是香甜。我记得从前在家时,早晨吃老豆腐我最喜欢搭着吃的是一种烧饼,可能学名叫吊炉烧饼。一个面饼,涂上油,一面撒上芝麻,放到一个小锅炉里,最有意思的是,烧饼是反面贴在锅炉顶上,芝麻那面冲下,就像是吊在树上的蝙蝠。锅炉的温度很有讲究,初学者往往会把烧饼烤糊或者粘不住顶,还没熟的时候就噗噜噗噜掉下来,沾了灰。我们那边分两种口味,瓤子烧饼和红糖烧饼,热吃凉吃皆很可口,很多外地人到我们那都会带一些走,路上当零食吃也非常合适。我现在回家还会买来吃,只不过手艺好的人越来越少,价钱却越来越贵,只盼不要最后成了只能在书上看到的非遗。

夏日里的凉菜也几乎必不可少。天气燥热的时候,看见炒菜就犯恶心,吃点嘛呢,凉拌菜。凉粉、凉皮、拉皮、凉面、黄瓜、素什锦,还有朝族凉菜等等,一言难尽。这些家家户户都吃,材料便宜,制作简单,不多赘述。我常常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总吃的一种咸菜,现在不太好买了,我们那里管它叫咸菜疙瘩,可能就是腌萝卜或者芥菜头吧。小时候我会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一大块,早晨就着馒头,晚上就着稀饭。后来有走街串巷的小贩,骑着28自行车,两边各挂着个大坛子,叫卖起来很好听。他卖辣黄瓜、酱黄瓜、姜不辣、八宝菜、腌辣子、甜咸蒜,当然最多的还是咸菜疙瘩。我在天津也吃过几次类似的,却总觉得味道不同,不知是何缘故。可能是我吃的好东西太多,咸菜早就不入法眼了,就像是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还有一样东西,差点就忘了,尽管非常普遍,却不得不说,那就是捞面。天津吃捞面我是见过的,卤子是真多,五花八门、样样俱全,素卤肉卤又各成门派,下属十几种分类,大开眼界,蔚为大观。天津吃捞面基本也不分时候,节日吃,平日里也吃,我是服气的。我在老家的时候倒也吃,只不过基本都是夏日的晌午,买了鲜切面,热水煮了,捞出来,放到提前备好的凉白开里过一下,和上麻酱,铺上黄瓜丝,窊一勺蒜蓉,刚出锅的西红柿鸡蛋卤一浇,边吃边拌,我能吃两大海碗。夏日里的美食千千万,我只取一瓢凉白开。夏日里爱出汗,多喝水,开的,凉的。一下肚,沁人心脾,胜过各种饮料。夏天,来了。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六

美食与文字是我的两大喜好。

与其说喜欢文字,颇有点附庸风雅之嫌,小可既非文艺圈人士的考究,又非小资阶层的闲适,碌碌庸才,对于文字,仅此喜好而已。美食对我而言也有点奢华,因为我喜欢的食物,多不登大雅之堂,上不了席面,隐于山林,藏于市井,不足为饕餮之徒道也。比如什么野地里烤的红薯,乡间煮的毛豆,小时候电影院旁边的绿豆粥,每次我一说,老婆都在旁边摇头。

美食也是因人而异,就像川菜的麻辣令喜欢者大呼过瘾,对于饮食清淡者而言,是一次很痛苦的`磨难;文字也是,有人喜欢白话文的简洁明快,有人则喜欢古体文的对仗严谨。

对于品尝美食,我是没有一点心得的,我更不是到处搜罗美食小吃的吃货,旁人如果问我哪里有美食?我更多的是一脸茫然。我只是喜欢美食的感觉,特别是喜欢菜品色感的搭配,比如说用洁白的盘子里面放一些碧绿的菜肴,点缀上几粒鲜红的枸杞,对于我来说,简单,清淡,赏心悦目比食物本身更有趣味。

另外,我看到洁白透亮的餐具时,不由得总想起肤如凝脂,手如柔荑之类的词汇,老婆则严肃的批评我思想不健康。指尖所及精美的餐具,火花四溅,心神激越,作文也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得一二佳句,辗转反侧,欣喜若狂,夜不能寐。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七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作为一个正宗、资深的吃货,我不得不为大家介绍一下传说中美食之中的精品————蟹黄包。接下来就让我为你们细细介绍一下这道美食中的精品吧!

我来到附近最有名气的包子店,刚走到门口,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让我垂涎欲滴。走进去一看,客人们的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中显得朦胧而拥挤,成了清晨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从这人山人海中顺着人们的流动方位,终于顺利地脱离了人海,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一张小桌子坐了下来。趁着等待的漫长时光,我开始注意起做蟹黄包的师傅,细细地打量起师傅的手艺来。他将所有的专注力都放入了做蟹黄包之中,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一点儿都不受周围的影响,熟练地把哪些已经发酵过了的白色面团摘成均匀得当的一小份,紧接着搓成小条状,再拿起擀面杖将它压成薄薄的圆皮,最后将它凹成小碗的形状。哇!就在那时,说快不快,只见那些流着金黄蟹油的馅飞快地灌进去,然后就开始捏褶子了。我目不转睛,看着他用拇指和中指紧紧捏拢,食指稍微往外一拉,就形成了包子封闭的“颈项”,这样一个蟹黄包就包好了!

蟹黄包虽然没有小笼包那么小巧玲珑,但是卖相十足,形似宝塔,呈半透明状,晶莹透黄。“宝塔”顶上还有着一阵阵香味随风四溢。从远处看,几个洁白无瑕的蟹黄包紧紧地簇拥在一起,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像春天里那些可爱的桃花。在袅袅的“浓雾”中,蟹黄包似乎显得更加惹人喜爱了。走进一看,一笼蟹黄包大概有十个左右,白白嫩嫩的蟹黄包饱满、润泽,看起来就知道一定很美味!瞧瞧,那皮儿是多么娇嫩啊,娇嫩得就好像胖娃娃肥肥嘟嘟的小脸蛋儿,稍一用力就会被捏破了。那层皮儿呈半透明状,透过这层皮儿,我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那金黄金黄的鲜美馅呢!

蟹黄包的妙处可不止于此,它不仅卖相十足,味道更是鲜美到了极致!作为一个正宗的吃货,看到如此美味的蟹黄包,我的口水已经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什么淑女形象都早已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拿起蟹黄包就往嘴里送。烫!这是自己吃进蟹黄包的第一感受,我忍不住捂着嘴巴,心中大叫。我深吸一口气,这一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在放着姜丝的小碟子里倒了一些香醋,再将包子蘸了姜丝醋,轻轻地小咬了一口,这薄得晶莹的皮儿里包含着满满的一汪蟹黄汁,口感极佳,鲜美无比,那股香味一直从嘴里流到心里!

面对这般美味至极的蟹黄包,你是否已经心动了呢?心动不如行动,赶快来一尝吧!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八

说起面条,自然以为北方面条稍有名气,品类繁多,杂样百出,这也只是惯性思维,不能一概论之,南方也有很多好吃的面。我一个星期总会吃上几回面,每到一处总会打听哪里有好吃的面条。想要吃到正宗好吃的面,得有耐心去找,或在一条深巷,或某个社区腹中,或在学校门口,看似很不起眼,却真正的地道正宗。花上十几块钱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顿。

面条能够看出一个地方上的文化。就如山东打卤面,山东人膀大腰圆,威武豪迈。宽宽的面条,打点卤子,又快又好吃,关键是挡饱,对于粗狂的山东人来说,这无疑是上佳之选。北京炸酱面就不同了,公子王孙,大商富贾,没事净琢磨点吃的。面条在水里汆好之后,炸上点不同的酱,研究点不同的菜码,大碗少盛,调起来是一种讲究,吃起来更是一种享受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做面过程,品着味道,聊着心得,俨然成了一种皇城根底下的符号。上海的阳春面又是另一番滋味,细细的面条,清澈的面汤,热滚滚的出了锅,搭配上老板吴侬软语的叫卖声,顿时就柔到骨子里去了。

在我说吃过的面中最有故事的当属陕西的biangbiang面,一般字典找不到这个字。倒是有一顺口溜是关于它的,“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中间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个小勾挂麻糖,坐个车子回咸阳”。说的是一个穷苦书生流落咸阳,身无分文,衣不遮体,食不充饥,走投无路之时,来到一家面馆,点了碗面吃,吃完后无钱付账,便假问老板叫什么面,老板常年只顾经营面馆,却忘了给这面取个名字,于是说不上来。想起进门时老板在案板做面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书生手蘸面汤边写边说下了这个顺口溜,并起名biangbiang面,老板大喜,免了书生的饭钱。

这或许是店老板为自己的品牌杜撰的一个故事,当然也许并非无中生有,说不定正是这位书生屡试不第开了这家面馆,为了显示出自己特色,跟大家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谓的顺口溜和故事也只是调侃自己。不管怎么说biangbiang面口味还是不错的,面条宽大,斗笠大的碗盛起来,加上各种材料,几缕青菜,滚烫的油浇到上面,长长的筷子一拌,香气扑鼻。端起大碗,恍然有一种大秦勇士的感觉。面固然好吃,故事更是好听,关中一带历经几千年华夏文明的洗礼和沉淀,关于这一个小小的面又何足道哉。

产醋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好吃的面,大概是人们习惯在吃面的时候加上点醋,显着更香醇可口,就像山西刀削面和镇江锅盖面,也是名扬四海。山西面继承了北方传统面食的宽大厚。在面的制作上讲究便捷,把面和好,用铜板唰唰唰往锅里涮,那是一门技术。吃刀削面得守着锅吃,一早起来,找一家山西面馆,老板早就扎着围裙站在门口的大锅前面招呼客人了,一开口就一股酸味。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着老板一边聊天,一边半举着面团往热气腾腾的汤里削面,不一会一碗刀削面摆在面前,老陈醋点一点,热乎乎热乎乎的吃上一碗,面好,老板也好,热乎。

镇江面就不同了,面条制作稍微考究,必须是手擀面,面条做好之后还要团成团放在搭布底下醒醒,高汤是用秘方熬制而成。关键是煮面的锅里永远是放着一块木锅盖,就连捞面的工具也得木质工具,面条煮好后就显着清爽,略放点菜头,秘制高汤浇上,吃的时候可以根据喜好再加上特质材料,如肴肉、肥肠、熏鱼等各式,自然美味无穷。要是不怕酸,你就尽管点上点镇江醋,真可谓是一种享受。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九

你去过桂林吗?听说过桂林米粉吗?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说起桂林的米粉,还蕴含着一个历史故事呢!相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出军打仗,遭到敌人的强烈抵抗,由于秦军粮食供应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大量将士病倒。这时秦军伙夫根据北方汤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的食物,为了起到治病的效果,秦军郎中又在其中加入了中药,当作药物来给将士服用。久而久之,就成了桂林的米粉。清朝宣统年间,桂林出现了一家名振全城的米粉店——车干茶斋。

有一次,我们去桂林旅游,吃午饭的时候我们来到一家小吃店,我就点了店内名扬四海的猪肚米粉。只见师傅用容器端来了一个用米做出来的面块,接着拿到熟练地切成一条条的米粉,正当我眼花缭乱时,他象变戏法一样又端出一个佐料盒,红色的辣椒、绿色的香菜、黄色的竹笋,加上雪白的米粉、米色的猪肚,轻轻一拌、一撮、一铺,瞬间,一碗五彩缤纷的米粉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实粉质嫩爽,味鲜香辣。

我不禁竖起大拇指:“真棒”!吃完了米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米粉馆,心里说:“真想再吃一碗啊”。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十

年糕是江南人家寻常的美食。记得小辰光过了冬至,趁着天好,家里就要去镇上的机房去辗米粉,辗好的糯米粉有点湿,需要摊在竹簸里放太阳下晒干。那时也放寒假了,喜欢做的事是玩糯米粉,洁白的糯米粉已经干爽了,细闻闻有一股清香,一双小手沾满白白的粉儿,堆粉包,堆起来塌下去,塌下去再堆起来,乐此不疲。

过了腊月十七十八掸好檐尘,家里会请蒸糕师傅来蒸年糕。师傅自带大炉子蒸笼等诸多工具,主人家只要准备好糯米粉就行了。一般人家也不是年年蒸,但盖了新房子或是家中儿女结婚喜事,就一定会蒸糕了,蒸糕---真高,是喜庆的意思。记得那年家里盖新房,年底就蒸了好多年糕,分发给亲戚朋友。

印象里蒸年糕的师傅都是大块头,力气很大的。糯米粉中加入白糖或红糖,再加点糖桂花,拌匀倒入蒸笼里,大炉子早已烧得旺旺的,炉子上架着大铁锅,师傅双手端着蒸笼小心放炉子上,开始蒸粉。锅里发出咕都咕都的声音,热气慢慢的弥漫开来,渐渐的整个屋子里的有了浓郁的香味。。。过了一会儿,糯米粉蒸好了,成了俗称的“涨粉”,师傅一声吆喝:闪开闪开,涨粉来啦,然后一发力,从炉灶上端起大蒸笼,嘿的一声,将蒸笼倒在早已涂好食油光洁的案板了。

师傅高喊:屋里的老小呢?快点来吃涨粉!江南叫孩子为老小,于是一群馋涎欲滴的老小一起挤到案板前,师傅大手一挥,从一大团涨粉上揪下一个个粉团子,分发给老小,涨,长的意思,大人说谁涨粉吃得多谁就长得快。

记忆中涨粉很好吃,有点象松糕,又香又甜又糯。。。

分完涨粉,师傅就开始揉涨粉,正式做年糕了。这是个力气活,有点类似于北方的和面,难怪蒸糕师傅大块头的多,没一把力气还真做不好年糕呢。反复的揉,搓,掼,案板震荡得朴朴作响,团形,圆形,到最后是长条形,用木铲子压平,变成象扁担那样长。再用绵线一条条的割开,一条条的摊开,最后的程序是师傅用一只木章给年糕盖上一朵朵红花儿。

蒸好的年糕要放在翁头里,除夕祭祖时要放上数条,大年初一要吃圆子糕丝汤,都是团圆吉祥的意思。印象里年糕一直要吃到正月半才吃得完。

后来吃的东西日渐丰富,家家都搬了新房子,蒸糕师傅也绝迹了,街上开满了克里斯汀,85度等面包坊,提拉米苏,椰奶面包取代了类似年糕这样的老式点心,本地的数家有名的糕团店有的关门,有点也改良,做些花里胡俏的花式糕团,不知是人的味蕾麻木了还是糕团变味了,反正好多年也不吃了。。。

好象是前年了,一位朋友送来一只礼盒,里面是三十条年糕:桂花十条,赤豆十条,红糖十条,有点奇怪怎么会送这样的礼物?下班时送到母亲处,嘱她送点给众乡邻,因为据以往经验,这样的食品最后都是吃不脱划脱的。

本来把这事忘记了,没想到几天后母亲急急地打来电话,说那个年糕非常好吃,和旧时自家蒸的一样,邻居们托梅再去带点来,每户十条。

嘿!真的那么好吃吗?有点后悔自已没留几条尝尝,于是打朋友电话,请他告知路线,一路赶去采买-----原来就在一个镇子上,去时年糕店的师傅正在往案板上倒热气腾腾的涨粉,童年的记忆突然涌上心头,想起那寒冷的时节,温暖的灯光下梅和弟弟牵手一起吃涨粉的回忆,心头一梗,眼泪盈眶.....

以前听人说:如果你开始怀旧了,就证明你开始老了。是老了,常在不经意间回想起儿时的情景,许多人许多事就象昨天发生的那样亲切;而后来的合作伙伴同事却很少想及。食物也是如此,渐渐厌倦了那些精致精美的点心,好色相原来全是添加剂调出来的,只有吻合儿时美食的那碗豆腐花呀,一小条年糕啊和舌尖喜相逢时,才胜却人间美味无数。。。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十一

说到重庆,大家不禁想到了重庆火锅,这可是冬日里尤其能让人感到热辣的美食呢!今天咱们就跟随“火锅娃娃”余沐霖,去感受重庆火锅的魅力。

一提到重庆美食,最出名的当然非火锅莫属。“亮澄澄的汤汁红似火,麻辣辣的滋味乐开花……”一首《火锅娃娃》唱出了重庆人的火锅情怀。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女孩,别看我小,我可是非常能吃辣呢,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火锅娃娃”。

重庆的冬天虽说都在零度以上,但还是冻得人似冰棍一般,手脚冰凉。在这个时候,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自然是一大美事了。

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的汤仿佛乐开了花,不停地翻滚。还没有开始吃,混合着辣味和麻味的香味已经让人身上暖了起来。把喜欢的菜一股脑儿都放进去,等着汤锅再次沸腾,几分钟后就可以大快朵颐了。我最喜欢的要数苕粉了,滑滑的,嫩嫩的,“哧溜”一下吸進嘴里,轻轻地一咬,又弹又有嚼劲,真是美味无比。麻辣嫩牛肉也是我的最爱。牛肉被切成薄薄的.片,放上调料腌制。煮好捞出来时,整片牛肉都发出油亮油亮的光,送到嘴里一咬,细嫩软滑,美味无比。吃了一会儿,火辣的感觉直冲脑门,浑身好似蒸桑拿一般,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脖子往下滑,可我根本顾不上擦。

冬天里吃完一顿火锅,全身都暖洋洋的,仿佛有一个小太阳住进了身体里,就算是受寒后的一点点感冒,也逃得无影无踪了。

要是觉得重庆火锅辣,可以尝试着在油碟里加一点儿醋,这样,辣味立即会变得温和,你们就能享受一顿风味独特的“醋火锅”啦!

美食随笔整理图片汇总篇十二

每次到了婆婆家,家人就都愿意让我主厨做饭炒菜,特别是大姑子小姑子都回来一起吃饭的时候,还有像老人生日、八月十五、正月他们回娘家等时候,这时候往往点饭菜让做大锅菜——也就是猪肉粉条为主的主食。不论什么季节这个饭菜有老四样是不能少的———猪肉、豆腐、海带丝、粉条,菜主要是白菜或者冬瓜,其他辅材有葱姜豆芽、菠菜或者蒜黄、洋葱丝等等。

今天一早我们伴随着飘飘洒洒的小雪花早早地于上午10:30回到了山里的老家,和婆婆弟妹等家人问候寒暄之后,这不,他们又让我下手做午饭吧,还说就做大锅菜吧,那饭吃着香。于是挽起袖子,洗洗手,拿出买回家的五花肉切成薄薄的肉片,看看大约有近2斤差不多了,就开始温锅倒油,先熟面酱,面酱一变色成团我又把葱花、蒜瓣、花椒大料同时倒入热油中和面酱一起炒焯水,婆婆的厨房里立刻被葱香面酱花椒大料的混合香味弥漫了,这时我又把切好的肉片倒进锅内,一起翻炒,刺啦啦,噗噗噗滴散发着的肉香味又充盈了你的味觉器官了,肉也变色了,由于热油的作用,也翻起了小卷卷舒适的窝蜷在油锅内了,再加入凉水刺激肉片片,哗的一下,肉片片被激醒啦,精神了、又舒展开来啦。这时候,猛加火劲,呼呼的欢火很快催滚了锅内的水,肉片片在里面快活地翻滚着跳跃着,争先恐后滴跳跃到水面向我报告着炫耀着。此时心情愉悦的我就立刻及时滴又给锅内添上一把盐,算是给肉片片的一些诱饵吧,然后把火劲扯一些,慢慢滴让盐和调料进入到肉片片的每一个毛孔里面去,同时把豆腐块、海带丝、泡涨的干黄菜也一同放进去煨炖。

这时候我就离开灶台,去左一刀右一刀切点白菜、准备粉条了。把粉条用手弄断,根据吃饭的'人数约摸分量,满屋子的肉香味引诱着我掀开锅盖,把白菜粉条顺了进去,用勺子搅拌了两遍,大柴火就催滚了锅内的一切,硬挺挺的粉条随即变软了。闷上锅盖,我又回身拿来馒头包子准备置入锅内的篦子上。此时的家人都闻到了饭香味,关切地问我:“饭菜好了吗?快能吃了吗?”我高兴滴说,“静候几分钟,洗手准备吃吧!”这个时候的我也不闲着,动手再切点葱丝或者洋葱头丝、菠菜或者蒜黄段和香菜一起用香油拌匀,倒入醋酱油等着大锅菜出锅时倒到锅内提味的。

瞧瞧,我的大锅菜还可以吧?把大家的馋虫勾出来了吧?想吃吧?嘿嘿,可惜,每次我的家人都是宁可少吃一个馒头也要多吃半碗我做的大锅菜呢,你想吃,下次早点来报饭吧!哈哈。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