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0:30:42 页码:7
2023年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优质10篇)
2023-11-27 10:30:42    小编:夜紫

总结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在家庭中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呢?没有经验写总结?别担心,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一

枫树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早在上古文献中就被人所注意。被许多人所喜爱。你想知道关于介绍枫树。

作文。

我奶奶家的老院子里有一棵大枫树,它挺拔而健壮,但由于树龄太大,所以在身体上留下了不少沧桑的痕迹。

这棵大枫树是我的爸爸小时候,爷爷种下的。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总喜欢给树浇水,因为他希望枫树可以快快长大,给人们遮荫,而奶奶总是说:“为什么要种这么一棵没用的树呀?又不能结果儿,还不如种一棵枣树或者杏树呢。”爷爷并没有回答奶奶的问题,而是笑咪咪的看着那棵又小又矮的枫树。

时间过得很快,爸爸上中学了,那棵枫树也已经长得又粗又壮,在院子里印下了巨大的痕迹。爸爸说,那时,他和朋友们放学后,就往枫树那跑,他们比赛爬树,看谁爬得又高又快,当时他们可高兴了。有时,老姑喜欢捡几片漂亮的枫叶夹在自己的课本里,作成标本,她的朋友们都很羡慕她。

当长辈们说起这些往事时,他们的眼中都流露着欣喜。听到他们的诉说,我也对大枫树产生了兴趣。看着夕阳下的庭院,是如此的安静与温馨,在夕阳的衬托下,本应与此格格不入的大枫树,却显得与庭院如此和谐,让人陶醉其中。

想想当时的景色,浅红色的庭院,金色的夕阳再加上红里透黄的枫叶,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那么和谐,我真想让时间停止在那一刻,让世界永远和谐下去。

这棵大枫树的挺拔、健壮与沧桑,在夕阳的衬托下变得如此美好,树叶像一只只小手,互相紧握,彼此传达着无限的关爱,令人陷入沉思。

爱与和谐应该并存,让一切事情,一切关爱在和谐中发生、传达。

我似乎拥有非凡的命运,上帝赐予我火红的身躯,让我成为一片骄傲的枫叶,我用火红的力量装点世界,与他们共同舞动,最终,我成了一片最出色的枫叶。

我舞动着。回首过去,我从一片不知名的枫叶成长为枫叶家族的骄傲。秋风瑟瑟的刮着,同伴都开始犯了愁,因为不久他们就会因岁月流逝而飘零、归回到大地上。我为他们而悲哀、却暗自欢喜,因为上帝给予了我如此神圣的生命,怎能轻易让我回归大地呢?我于是倍加自信的舞动着,眼神充满了自负与狂妄。

我舞动着。善良的同伴见我想入非非,把真实的命运告诉了我。枫叶虽美丽,但他转瞬即逝,只能存于世上了了的季节。我即使是多么高傲的枫叶,也摆脱不了真正的命运束缚。我于是大彻大悟,非但没有坦诚面对死亡,却开始抱怨起了上帝。原本我是那样的感谢命运。原本我是那样的感谢命运,而现在我失望了。上帝让我做了一片如此令人骄傲的红叶,却又让我不久于世间,这不是一种变相的折磨吗?我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同伴劝慰我抛弃那个愚昧的想法,而我却说:绝不!

我舞动着。我奋力舞动,我拚了命的往残忍的秋风那边挣。我想与命运抗争,我不吸纳故此结束我的生命,我还有伟大的抱负,我要把枫林装点得金璧辉煌,我要证明自己是神圣的,不会被命运所控制的。我大声地叫喊着:你们都不能把我从这边带走!突然,我不知被谁打了一巴掌,这一巴掌打得好狠,把我火红的颜色都打出了些。我原本挣脱了出来,这下又被打回了原处,“这是谁干的?!”我原本急躁的心情让我更加气愤不已,我恶狠狠的看着周围。

秋风带动我舞动着。“上帝叫我来把你打醒。”哦?上帝?瞬间,上帝无可奈何的在我耳边教育了我一番。真是不可思议,我得到了上帝的洗礼,我又变得十分自豪,但我不再自傲,我终于真正大彻大悟了。命运无法改变,但请相信:上帝给每个人同分量的能量。现在,我知道了感谢命运。

我舞动着。我开始为我之前的愚昧感到惭愧,这时,我发觉自己变得智慧了。我一直以为我的价值是发挥不完的,而我有可能在下一秒就无所适从了。我还是选择珍惜眼下的时光,享受命运的恩赐。我现在的一切都不知令我骄傲了,或许因为我不再自负。我发现,同伴都已放开手臂,纷纷落下。我开始有些紧张,不知道下一秒的命运会是如何。我还能做些什么,我抬头望望天空。不料,我的叶瓣刺破了阳光,金黄的浆液随着我的身体流下,流到树干上,把枫林镀的金璧辉煌。

我欣喜若狂,瞬间放松了手臂,我自豪地落到了地面。

我感谢命运,让我能够如此骄傲,让我死后的身躯都能金光熠熠。

我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更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尤其是当深秋的叶子渐渐地换上新颜,满山的姹紫嫣红让人如痴如醉。在这样一个美丽如画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公园,观赏秋天的叶子。

走进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灿烂燃烧着的枫树林,从远处望,犹如一座火焰山。走进枫树林,热情洋溢的枫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向我们点头微笑,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捡起一片枫叶,细细地观察起来,一片枫叶上有七个小小的叶瓣组成,它的边有些毛糙,红色的茎细长细长的,像一只张开的手掌,枫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变化的色彩,春天的枫叶是绿色的,可是一到秋天就渐渐变成红色,火红火红的,像一个魔法师,美艳极了。

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儿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望着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隐隐透着一丝绿意;还有的是几天前就已经落下的,被虫蛀了好几个洞。这时,我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我走进枫树林,捡起一片枫叶,细细观察。这片枫叶好象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像是一只张开的小手掌。叶脉在叶间肆意伸展,仿佛自己是这里最漂亮的,可却又悄悄的为枫叶添上了一丝美丽。我又瞧了瞧枫叶,这片枫叶的颜色可真漂亮,它是大红色的,红的那么鲜艳,那么漂亮。天是收获的季节。大豆、玉米、高梁都成熟了,累得弯了腰。秋天的天很高,好象盘古还在撑着天和地;天那样蓝,好象有位画家在天空中涂了蓝色的颜料。杨树的叶子有点发黄了,秋风吹来,杨树摇摇晃晃,好像它已经老了,站不稳了。庄稼们可高兴了,因为它们都结出了果实,都在谈论着:“你瞧,我结出的果实多大呀,在庄稼里我能排第一!”“你瞧,我结的果实也不比你差啊。”庄稼们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把香甜留给了人们,可是自己却渐渐地发黄了,衰老了。校园的草坪里,小草偷偷地钻出来了,就像给大地披上了一身绿军装;漂亮的教学楼悄悄地对我说:“我为你遮风挡雨,你可要好好学习啊。”周围的景色好象都在对我说:“我们都有成绩了,你有了吗?我们来比赛吧!”只有柳树姑娘低头不语,很伤心、很难过的样子。庄稼们纷纷安慰她:“你虽然没有果实,可你的身材很美呀,你给人们带来了美感啊。”柳树姑娘终于笑了。

秋天真美,我爱秋天!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二

一年年过去了,花朵从绽放到凋零,树木从清翠到枯败,生命从幼小到壮大。一切生物都在循着自己的生命轨迹成长。四季的轮回,花开花败,而那一簇簇火始终让我念念不忘。

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了。她携着金红的小花篮,将丰收的喜悦抛向大地。枫树已在不经意间燃烧了,枫叶呈锯齿状,仿佛是一个个忠诚卫士。它的颜色由黄到红,虽然还没有完全变红,但已然是一簇簇燃烧的火苗。枝干呈灰褐色,它就像一个火炬,在传着那希望之火,送往四面八方。树干像一个年迈的老人,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撑起那一代又一代的新生。

从远处看枫树像一株着了火的树种,火焰已从枝干上袭来。走近了看,枫树却是一株顶着希望之火的神树,给人以蓬勃的生命力。

我爱枫树,它不仅有着那烈火燃烧的热情,也有着那生命的希望。在它的陪伴下,我们终将走向光明的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三

“忽然一阵风吹去,千树万树落卷红……”一阵清凉的秋风轻轻地吹了过来,书上飘下来了几片树叶,我顺手接了一片枫树树叶。它的样子很奇特,不是长的,也不是圆的,是有一点像五角星的形状,像一个人的手,我想:这一定是秋风的杰作吧!我很喜欢枫树叶,它的颜色是赤红色的,仿佛在向人们表示它对人们的祝福,和它对秋天无限的爱意,那这些枫叶就一定是一个会感恩的人!

我抬起头来,望着那几颗枫树,远望,那几颗枫树如同秋天中的一团团热火,在果实累累的秋天一直照着人们,让人们的心理暖洋洋的。

我走到枫树下,树下的叶子落多了,形成了天然的红色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仿佛踩在雪地上。我喜欢这种声音,它是那样的轻,那样的柔,既像秋天的欢笑声,又像秋天的精灵要跟我对话。我抬头向上望去,惊奇的发现树上的枫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并不是火红的,是五彩缤纷的。有的是金黄色,金的.发亮;有的是淡粉色的,粉的可爱;有的是红色的,红的热烈……令我忍不住对它们的喜欢。这些美丽的枫树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中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爱秋天的枫叶。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四

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目前北方的黄帝陵就有五处,包括著名的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上的黄帝陵——那是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崩,葬桥山”之处。但大量史料及地理资料证据表明,黄帝陵最有可能在河南省封丘县东的黄陵镇境内。

一、“黄陵镇”地名是最有力的证据。

黄陵镇的“黄陵”,顾名思义就是黄帝之陵,在汉语中就如同太昊陵、女娲陵、炎帝陵、颛顼陵、帝喾陵、尧陵、舜陵、禹陵等的组词方式一样。我们知道,中国地名蕴涵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陵镇这个地名也在表明那是黄帝陵所在的地方。

资料显示,黄陵镇境内古代有黄陵岗,位于东经114°40′,北纬35°,西距封丘县城21千米。黃帝陵并非是黄陵镇孤立的历史遗存,这里还是舜帝和尧帝长子丹朱陵墓所在地。明代《长垣县志》记载:“鸣条亭,舜崩处,陈留郡平邱县有鸣条亭”。历朝历代,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非常讲究叶落归根、归葬祖坟的。舜帝是黄帝九世孙,由于黄帝陵在这里,舜帝基于归葬祖陵的夙愿,才会葬在黄陵镇。1980年10月,在距离黄陵镇直线约14千米的梁寨村,一位村民在村东南地里拉沙土的时候,发现了一块长约1米余,高约50厘米的浅青灰色的“鸣条之战”(商汤灭夏桀的决战)石碑,证明了鸣条就在黄陵镇境内。另外,更让人惊喜的是该村还存有几十通石刻,其中还有一通为“舜帝陵”碑。

二、黄陵镇在轩辕丘附近是更有力的佐证。

《史记·五帝本纪》及《大戴礼·帝系》都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轩辕丘”是轩辕氏大酋长(部落联盟)行政生活之地,即轩辕黄帝的帝都。典籍对轩辕丘在开封境内,也即大梁一带有认定。王莽新政时期的《新莽铜嘉量》铭文记载:“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德币于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民……”这就是说,黄帝、虞舜的帝都不仅同在一地,而且都在古大梁一带。唐代王鹳《广黄帝本纪》、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南宋《轩辕黄帝传》、元代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均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初喜天下之戴己也。”直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还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于大梁”。目前,开封北郊10千米处的柳园口乡,有一个轩辕楼村,轩辕楼向东的刘庄附近,还有黄帝史官仓颉的仓王城、造字台和仓颉墓等遗址。多种史料记载表明,轩辕丘就在开封老城北部的轩辕楼一带。

另据“央视新闻”5月8日报道,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巩义市双槐树遗址发现5300年前的一处古国都邑遗址。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其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双槐树遗址距离黄陵镇的直线距离也不过150—160千米。倘若双槐树是黄帝都邑之一,去黄陵镇路途也不算太远。

三、一个延续千年的古老诸侯国——“封父国”国名之佐证。

上古时期,封丘之地名叫封父。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记载,羌族姜钜因佐黄帝有功,公元前21世纪,启帝建立夏朝以后,“胙土命氏”,封姜钜的后裔于封父,古封父国从此立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还说:“封父列为诸侯,其地汴州封丘有封父亭,即封父所都。”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代商之后,封父国人被周王室全部迁往山东。也就是说古封父国——这个古老诸侯国历时夏商两代,在封丘之地延续了上千年。

史料显示,当时的封父国包括今黄陵镇在内,还包括现在的开封市。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战国年间郑国在目前开封一带建邑,因此地原属封父国,而封父国又是夏后启王最早封建的侯国之一,故将该地命名为“启封”。西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封”遂改称“开封”。《尚书·益稷》中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相传《箫韶》这部中国最古老的乐舞一直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遂有《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如今,封丘县陈桥镇有一个凤凰台村,相传这里就是第一代封父国主的先祖后夔创作和演奏《箫韶》的地方。

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同时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舜、禹、皋陶、伯益以及夏朝、商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也就是说,黄帝的陵墓自然是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舜、禹、皋陶、伯益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们共同的祖陵,这也难怪上古时代会出现“封父”这样一个如此特别的地名了。“封父”在这里应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埋葬父亲(黄帝)”的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祭奠父亲(黄帝)”的意思。

历史的脉络应该是这样的:黄帝死后,黄帝的继任者把埋葬黄帝的地方尊为天下圣地,并把该地以“封父”命名。古人事死如事生,黄帝大臣无数,死后也当然要有大臣侍候。所以黄帝入葬以后,让黄帝最信任的大臣姜钜(为黄帝师)及后裔为黄帝守陵。由于姜钜的后裔世代为黄帝守陵有功,于是启建立夏朝后,就把姜钜的后裔分封为封父诸侯,建立封父国。最早受封的这个姜钜后裔也便以“封父”相称。封父即成为封姓的得姓始祖。说到底,“封父国”就是为了给黄帝守陵而被分封的一个古老诸侯国。

四、先秦时黄陵镇附近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可为旁证。

正因为黄帝陵在黄陵镇境内的原因,才能解开先秦时期许多重大事件之所以发生在黄陵镇及周边的历史谜团。比如“鸣条之战”发生在黄陵镇,舜帝葬于黄陵镇,“平丘会盟”发生在黄陵镇(公元前529年晋昭公在今黄陵镇平街村大会诸侯),夏朝的第7位帝王杼继位5年后,将都城迁到黄陵镇附近的老丘(开封东北约22.5千米处的黄河大堤南岸,黄陵镇南10千米附近的国都里村)等等。

虽然大量证据指向黄帝陵就在黄陵镇境内,但经过几千年时间的冲刷和风沙的掩埋,当年黄帝陵的遗存现已难觅踪影。尽管如此,如果我们像发掘巩义双槐树遗址一样在黄陵镇区域及周边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或许会有石破天惊的重大历史发现。我对此充满期待。

作者:诗人,专栏作家。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五

黄帝陵,号称“中华第一陵”。从西安到黄帝陵大约需要4个半小时左右,沿途路过于右任的故乡——三原县、“药王”孙思邈的故乡——铜川市,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洛川会议”的召开地——洛川。洛川的苹果也是天下闻名的。为了让大家对黄帝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申华民族的始祖——黄帝。

黄帝,是距今5020xx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封于有熊,号有熊氏。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

在原始社会后期,黄河中游地区生活着两大部族——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东部生活着东夷太昊部族,南方生活着苗蛮蚩尤部族。为了争夺中原地区,蚩尤率领以九黎部落为核心的苗蛮部族大举进攻炎帝部族,炎帝因战败求助黄帝。黄帝与炎帝联合,与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州)展开决战,蚩尤战败并被擒杀。接着,黄帝与炎帝两部又为逐鹿中原而兵戎相见,在今河北阪泉境内展开对决。结果以炎帝战败融入黄帝部族而告结束。至此,炎黄两部落融为一体,并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因此中华后裔都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之后,黄帝开始了统一华夏的战争,“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黄帝被尊为天下共主。

传说中,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

黄帝埋在哪里?现在有很多说法。但是,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以及历代政府的态度上看,大家马上就要看到的黄帝陵就是黄帝百年后唯一的安寝之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明确说“黄帝崩,葬桥山”。而黄帝陵历史上就称为“桥陵”,1944年才改称今名。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黄帝是在黄陵县的桥山骑龙升天的,后人们将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起冢为陵,这就是黄帝陵的由来。另外,黄帝陵一带被考古证明曾经是这一带原始氏族的聚居地,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带有鲜明的仰韶文化的特征。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北距西安约180公里。黄陵县原名中部县,1944年经呈请原民国政府批准,更名为黄陵县。199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把黄陵定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6月,黄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轩辕广场。这里是谒陵的起点。轩辕广场的地面是用秦岭天然河卵石铺就而成的,共计5000块,含义是代表着中华民族5020xx年的悠久历史。眼前的池子叫印池,相传是黄帝洗笔的地方。印池之水来自沮河。在古汉语中,沮通“祖”,故而沮河也被看成是祖先之河。夜晚来临,这里会出现“沮水月夜”的美丽景观。

现在,我们所经过的这座桥叫轩辕桥。这座桥横跨印池,全长66米,宽8.5米,为全花岗岩石材建造,被誉为“中国近代全石材第一桥”。轩辕桥北端通向庙院的龙尾道共有95级台阶,寓意黄帝“之尊”的崇高地位。拾级而上则是宽阔的庙前广场,近年来的公祭活动大都在此举行,现代传媒已使它广为人知。站到宽阔的庙前广场,请大家再回头看轩辕广场,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恢弘气势。

“轩辕庙”三个字是由蒋鼎文先生书写的。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县石山人,1895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鼎文出任陕西西安行营主任,兼十战区司令长官。6月蒋鼎文又改任陕西省主席。在他任职期间,先后三次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陕西省政府致祭黄帝陵。1938年祭陵时,他亲笔写了“轩辕庙”山门大匾。至今依然悬挂在黄帝庙大门上。1949年3月,蒋鼎文去中国台湾。临走时对亲友哀叹说:“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可见,蒋鼎文在年过半百后,仍不愿远离大陆家乡。他知道自己将来的前途,但又不好公开表达,只好向亲友发出“葬身何所”的悲叹。1974年1月2日,蒋鼎文病故于中国台湾。

跨入轩辕庙大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映入眼帘。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已有约4720xx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树高19.3米,下围10.67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拃(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来量长度)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7个人手拉手还搂不住它。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

这座亭叫“碑亭”。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祭词一首:“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惜,这份祭文手迹己经遗失,但他写的“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首诗词,至今却牢牢刻在人们心中,并一代一代地传诵着。

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1942年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原计划和胡宗南一起前来今黄陵县祭拜黄帝陵。后因公务繁忙,未能亲自前来祭奠,遂亲笔写了“黄帝陵”三个大字,手迹至今保存完好,并载入黄陵县志。

左侧第一通为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1937年,正值抗日战争高潮,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委派官员,共同于4月5日前来陕西省黄陵县致祭中华民族元祖——轩辕黄帝,这对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唤起四万万民众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卫我主权”,拯救危难的中华民族,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因而被载大了史册。

第二通为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离开碑亭后,继续向里走,会看到左手边有一块一米见方的青石块,石上刻着一副巨大的黄帝脚印。该石出土于黄陵东南的郭洼。据说黄帝的脚印共有三副。一副在河南,一副在山东,一副就在黄陵,脚印石旁有栅栏围护。据当地人讲,如果有人隔着栅栏用硬币投中大脚趾,就预示着大吉大利,万事顺意。

在轩辕殿前左侧,有一株柏树。树干斑痕密布,纵横成行,好似有断钉在内。据传,公元前l20xx年,汉武帝北征朔方归来,祭黄帝陵时在此树干上钉钉子挂盔甲所致。所以叫“挂甲柏”,也叫“将军柏”。每年清明节前,树孔内还会溢出柏汁,凝结为珠,像泪珠一样。清明节后,又恢复原样,被人称为“群柏之奇”。

现在,映人我们眼前的建筑叫轩辕殿。大殿建于明代,门额上悬挂着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1938年所题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程潜,1882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后因看不惯清朝政府腐败,弃文习武,于1920xx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前往武昌,在黄兴领导下,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任龟山炮兵阵地指挥。1920xx年,衰世凯解散议会,担任湖南省军事厅长的程潜,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讨袁。1920xx年,程潜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镇压杨希闵等在广州的叛乱,屡立军功,得到中山先生的赞赏。

程潜擅长隶书。当时他为黄帝庙敬写的“人文初祖”匾额,交由富平县石匠雕刻而成。由于运输困难,用牛拉车运至黄陵县九里山时,车翻石碑被打碎。出任黄陵县县长的卢仁山对这一事故非常害怕,但又无法晚回。只得如实地把车翻石碑被打的经过,详细向程潜进行书面汇报。时隔不久,程潜就来信说,石碑被打,不必惊慌。运输困难,不必再备。请制作一副木匾,来年清明祭陵再写。县长卢仁山看了此信,心里的一块石买才落了地。他赶忙派人选购上等木料,制作了一副3米长、2米宽的木匾。1938年4月5日清明节来临,程潜果然亲自前来祭陵。卢仁山县长取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请示程潜如何写。程潜叫四个人抬着制好的木匣,蘸饱墨笔,提笔一挥,写成“人文初祖”四个隶书大字。周围的人感叹叫绝,评论这四个字是铁画银钩,苍劲中带有娟秀,堪称当今的书法上品。

进入大殿,映人我们眼前的是半浮雕黄帝像。这尊民族始祖的圣像,是以东汉武梁祠庙的画像石刻拓片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批准,放大刻制而成。黄帝石雕像为全身像,石料采用墨玉雕成。石雕像黄帝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抬臂扬手,冠带简朴,着装无华。像的四周雕刻有四灵图案:上朱雀、下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轩辕庙北端坐落着20xx年新建成的祭祖大殿,20xx年清明首次以国家级礼仪公祭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的仪式在这里举行,大殿整体建筑秉承汉风唐韵,融古老传统与新时代气息为一体。殿前祭祖广场均由花岗岩铺装而成,占地1万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0行祭典活动。

说到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家祭祖标准程序。第一项,全体肃立;第二项,鸣放礼炮(34响,代表全国由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第三项,奏乐;第四项,主祭就位;第五项,陪祭就位;第六项,主祭上香;第七项,献爵奠酒(主祭人举爵行奠酒礼);第八项,敬献花篮;第九项,恭读祭文(由专职播音员宣读);第十项,三鞠躬礼;第十一项,乐舞告祭;第十二项,典礼告成。

好了,轩辕庙就参观到这里。下一步我们将登山,拜谒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冢,被称为“天下第一陵”。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陵家位于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上。

黄帝陵古称桥陵,因山形如桥,下有沮水穿过,所以山被称为桥山,陵被称为桥陵。自清代毕沅陵前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之后,桥陵之称更为著名。1942年,陕西省第三区专员公署改称桥陵为黄帝陵,以利与蒲城丰山唐睿宗桥陵相区别。

新中国成立以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轩辕黄帝陵庙的管理,设立了文物管理所,对专职管护人员进行了统一编制;在桥山之巅修筑了瞭望和望哨所,日夜有专人轮流巡山看护。现今,为确保黄帝陵景区内的8万余棵古柏树不受火灾侵袭,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传统的人工巡视、遍布林区的给水管网和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共同构成三重防线,请大家放心!

我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秦文公时祭祖己经相当隆重。秦灵公时代,恢复了早已荒废的祠庙祭祖,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祖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黄帝庙设列为国家祭祖场所是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驻守鄜(今富县)坊(今黄陵县)节度使藏希让上书唐代宗,唐代宗准奏,遂降旨依行。从此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祖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古代公祭黄帝陵的活动,史书方志均有记载,有史可考者70多次。

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基本上都保持了当时的较高规格。春秋时期秦文公的祭祖活动多由君王亲自主持。西汉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朝廷对轩辕黄帝的祭祖规定了极严格的等级,即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祭祖轩辕黄帝。汉武帝时,等级稍有松动,除皇帝亲祭外,还可委派朝廷重臣代为祭祖。王莽新朝,又将公祭活动范围扩大,得以延伸至基层,成为民间祭祖黄帝的重要过渡和前奏。唐代宗大历年间,公祭活动重新升为国家级祭典。元代沿袭唐代公祭礼制,但祭祖仪式不再由皇帝亲自主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障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对其祭祖应当为国家大典。为此,他在1371年降旨拨款维修黄帝陵庙的同时,筹备祭祖仪式,亲自撰写祭文,并派重臣驰抵桥山,主持祭祖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御制祭文,也是在祭祖活动中诵读祭文的首创,为后来历代大祭活动所效法。

清代对黄帝的公祭活动,基本上保持了明代规格,而且大祭规模更加宏大,仪式更为隆重,祭祖活动更加频繁。据统计,从清世祖至宣统皇帝的260多年间,共祭祖黄帝陵36次,为历朝之最。

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政府和陕西省政府派员祭黄帝陵,并确立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每岁举行仪式”。1937~1943年清明节,国共双方均派员到桥山祭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5年开始到1962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每年委派一名副省长至黄陵县桥山公祭黄帝陵。1963~1970年间,因多种原因公祭中断。1980年又恢复公祭活动,并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海内外各界代表参加。

从此,年年岁岁,祭祖不断,仪式隆重,场面恢弘,盛况一年胜过一年。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该陵高4米,周长56米,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l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1955年时陈嘉庚向毛主席反映黄帝陵年久失修,后来在毛主席、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陵墓得到整修。1956年,因祭亭内原碑被铲掉,县政府呈请毛主席重新题字。毛主席看后说: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黄帝写过祭文,题字的事,最好叫郭老(郭沫若)去写。随后他就把信批转给郭沫若同志。同年5月郭老就把字写好,交给秘书寄往黄陵县。1963年修复桥山祭亭时,将郭沫若手迹刻在石碑上。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祖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黄帝庙设列为国家祭祖场所是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驻守鄜(今富县)坊(今黄陵县)节度使藏希让上书唐代宗,唐代宗准奏,遂降旨依行。从此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祖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古代公祭黄帝陵的活动,史书方志均有记载,有史可考者70多次。

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基本上都保持了当时的较高规格。春秋时期秦文公的祭祖活动多由君王亲自主持。西汉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朝廷对轩辕黄帝的祭祖规定了极严格的等级,即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祭祖轩辕黄帝。汉武帝时,等级稍有松动,除皇帝亲祭外,还可委派朝廷重臣代为祭祖。王莽新朝,又将公祭活动范围扩大,得以延伸至基层,成为民间祭祖黄帝的重要过渡和前奏。唐代宗大历年间,公祭活动重新升为国家级祭典。元代沿袭唐代公祭礼制,但祭祖仪式不再由皇帝亲自主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障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对其祭祖应当为国家大典。为此,他在1371年降旨拨款维修黄帝陵庙的同时,筹备祭祖仪式,亲自撰写祭文,并派重臣驰抵桥山,主持祭祖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御制祭文,也是在祭祖活动中诵读祭文的首创,为后来历代大祭活动所效法。

清代对黄帝的公祭活动,基本上保持了明代规格,而且大祭规模更加宏大,仪式更为隆重,祭祖活动更加频繁。据统计,从清世祖至宣统皇帝的260多年间,共祭祖黄帝陵36次,为历朝之最。

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党政府和陕西省政府派员祭黄帝陵,并确立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每岁举行仪式”。1937~1943年清明节,国共双方均派员到桥山祭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5年开始到1962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每年委派一名副省长至黄陵县桥山公祭黄帝陵。1963~1970年间,因多种原因公祭中断。1980年又恢复公祭活动,并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海内外各界代表参加。

从此,年年岁岁,祭祖不断,仪式隆重,场面恢弘,盛况一年胜过一年。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陵园大门,请大家向门外左侧看,这个高20米的圆锥土台,叫“汉武仙台”。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而今,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谓之“七上八下”。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朋友们,前方这座陵冢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的安息之地。该陵高4米,周长56米,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l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

“桥山龙驭”碑前还有一碑,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1955年时陈嘉庚向毛主席反映黄帝陵年久失修,后来在毛主席、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陵墓得到整修。1956年,因祭亭内原碑被铲掉,县政府呈请毛主席重新题字。毛主席看后说: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黄帝写过祭文,题字的事,最好叫郭老(郭沫若)去写。随后他就把信批转给郭沫若同志。同年5月郭老就把字写好,交给秘书寄往黄陵县。1963年修复桥山祭亭时,将郭沫若手迹刻在石碑上。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六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园。因位于延安黄陵县城北约0.5公里的桥山之上,故。是国务院公布保护的第1号古墓葬。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出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之巅。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区景色迷人,山麓有建于汉代的轩辕庙,庙东侧碑廊珍藏历代帝王御制祭文碑57通,现又新增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陵、庙所在地桥山现有千年古柏816000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庙内有相传黄帝手植柏,高20余米,胸径11米,苍劲挺拔,冠盖蔽空,是我国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树。

黄帝陵龙驭阁位于黄帝陵后的高台上,高18米,象征黄帝“驭龙升天”,也是游客登高远眺,观看桥山全貌及周围古城与山川形势的最佳地点。

诚心亭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七

我去过许许多多的地方,也看过千千万万的风景,但最值得我留恋的,莫属我家乡的枫树林了。

我的家乡,在一个不惹人注意的小山村里,虽说村里没有啥特别稀奇的地方,但有一处风景,特别惹人喜爱。它就在我们村脚下,沿着马路长成一片枫树林,旁边流淌着一条小溪,对岸也长有一些。每当我们放学回来时,不管有多么的烦躁,只要经过这里,整个人的身心就像净化了一样,所有的烦恼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从而感到无比轻松。

春天,大地焕然一新,世间万物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枫树林里的树木都长了一层嫩芽,春风像娘的手掌,抚摸着这片树林。嫩绿的树芽儿就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最漂亮的`时候,就是秋天了。这里的枫叶已变成火红的了,远远的望去,这儿就像是着火了。还有许多的树叶已经掉了下来,铺在地上,像是红地毯,也像是被子,把树脚盖的严严实实的。树木儿像是它们的母亲,它们落下来是为了给冬天做准备。

家乡的枫树林啊,你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令人陶醉!

文档为doc格式。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八

大家好,我叫王__,是现任的女总统。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平时总爱扎个马尾,两道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扁扁的鼻子下衬托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常常是没说几句话就能让我对面的人乐翻天。

想当年我小时候学习十分优秀,门门拿第一。书本过目不忘。,我的童年就是在书海中度过的。此刻我家就象一座“小图书馆”,到处都是书,连厕所里也不放过。我自己的书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整整放了两大格橱。我常常自己欣赏,在心里说自己有很多学习细胞,而且,细胞生细胞,会越来越多哦。我3岁时会背300多首唐诗宋词,5岁时钢琴已过十级,6岁时创作了人生之中第一首钢琴曲《第一次沉默》,8岁时简单考上本科,10岁时已有半只脚踏入了哈佛大学,曾得过1万张国家级奖状。人们背地里叫我小天才。

但是我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吃的太多。记得有一天早上天刚亮,我的肚子就已经饿得咕咕乱叫。我便喝了100杯牛奶,又吃了100根面包。妈妈怕我吃撑了不让我再吃东西了。我就去洗手间上厕所,其实是在偷偷吃东西,妈妈在外面催我快点,否则要迟到,我假装肚子痛,慢吞吞地回答:“再给我10分钟,再给我10分钟,我的肚子有点不舒服。”其实我是想把一块牛肉吃完,结果给妈妈发现了,这下把妈妈给惹火了,她伸手要打我,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了肉。我拍拍吃得饱饱的肚子,满意的.展开笑脸。一抬头发现已经快迟到了,我拍拍双手便简单地飞上了天空。

哦,该降落了,我一看手表哦刚刚好,一秒钟到达。我满意地笑了笑。哦,忘了告诉你,这天是去美国拜访的日子。我坐上我的私人飞机,一下子从这边飞到了地球的另一边。飞着飞着我看见一群回归的大雁。我赶紧闭眼口中念念有词,默念了一串咒语。这也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大雁就接到了我的信息改变了飞行方向。大雁安全了!我向大雁挥挥手,快乐的去美国了。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知识更是学无止境的。我们祖先就以前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像我一样优秀吗?那就赶紧从此刻开始好好学习吧!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九

当一阵沁人心脾的晚风掠过我的脸颊,吹过那棵高大的枫树时,我知道,秋天要来了,枫树的叶子也要红了。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火红的枫树上像是洒上了一层透明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露出了半个脑袋,把他那金色的光辉,抛向了大地,抛向了天空,同时也抛向了这挂满露珠的枫树,从侧面看,被露珠压弯了腰的枫树的叶子在阳光的冲刷下,并不那么红了,而是有了一点淡淡的黄;太阳完全出来了,露水消逝,枫树便随着那清晨的微风轻快的跳起了一天中的第一支曲子。

下午,太阳要落山了,那片片红霞同那棵挺拔的枫树连在一起,从天上到地下一片无边无际的红色。站在树下,你就感觉如同身陷茫茫火(huo)海,又像掉进了万仗血河。这时,太阳落山了,枫树又随着那傍晚的强风疯狂地跳起了一天中的最后的一只曲子。

这时,赏枫人便会赞叹说,哎,可怜的枫树的叶子呀,他们在与狂风暴雨做斗争——为了不让自己的生命节束,他们是完强的!

是呀,他们是完强的:不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是春还是秋……他们都完强的面对每一天,一直到他们的生命节束。

枫树的介绍作文字通用篇十

我是一棵渺小的枫树,经过了四季的考验,我长出了第一片枫叶。我那嫩红的枫叶好像风一吹就会飘落,等到我长茂盛的时候,人们称赞我的美,我的挺拔,我那一头红色的“头发”。可是,一些喜欢爬树的小孩喜欢爬到我的树干上,拔下那一片片令我骄傲的“红发”,我忍着痛,不吭一声,因为我喜欢看到小孩们开心满足的笑容。

我盼望秋天,因为在秋天,我可以变得更美,我希望得到人们的赞扬,可是我的叶片却一片片的落下。一片…两片…直到最后一片叶落光了。人们不再理我了,不再喜欢我了。在冬天,我冷的索索发抖,这时人们不再管我,只会称赞白雪的皑皑和松柏的挺拔。

我闭上眼睛,随风吹着我的灵魂,让它飘向何处…。

我只是一棵枫树,一棵只有灵魂而没有一切的枫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