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21:50:31 页码:13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通用7篇)
2023-09-13 21:50:31    小编:ZS文王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一

读过山海经及其它史料的,都会发现不断出现的地理名字“西海”,因为中国现代地理上不存在所谓的“西海”,并因此不断探讨西海的方位,真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其实四千年以前的中国地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黄河、长江的下游还没有现在固定的位子,长江出三峡后到出海口之间,应是河网密布、湖泊相连的一大片水域;黄河也向南、向北摇摆不定。到《山海经》山经记载的年代,通过cad绘制后,就会发现:河套地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黄河河道,当时的人们认为山陕、内蒙交界的|泽为黄河潜入的源头,黄河的正源在|泽的东北方向边缘的敦薨山发源的敦薨水;黄河经河南进入河北后是依太行山以东北流,经河北、天津入海,这是黄河的主河道。河北、山东北部是黄河摇摆区域,河网密布、湖泽相连;另一条就是济水,与黄河交叉,流入巨野泽,然后沿山东山区北部进入渤海。那山海经中的西海到底在哪儿呢?不妨从史料中探索一二。

先看看大家比较认可的山经中――南山一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瑶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b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b,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酰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招瑶山就在西海之上,也是山经部分唯一提到的西海,其它的均称为“海”。根据山经与海外、大荒经比对及前人研究,这个“西海”就在现在的山东西南微山湖地区附近。从现代遗存来看,山东西部有一个从北向南、直到江苏、安徽一带的湖泊、河网区。当年应是南北相连的大片水域,并与现在的渤海、东海相通。从海内东经来看,当时的日照地区及苏北连云港一带还是海岛,说明当时的海平面要比现在高。整个山东地区犹如与大陆相连的海中群岛一般。有人会问:依据是什么?看看山海经山经东二经与东三经就可以明白,许多山之间还是水或沙,也就是说这些山许多是水沙中的高地;另外,山东西部发现的史前遗址,大多处于人工筑起的高台,也就是现在许多叫“崮堆”村镇,还有史籍中叫“丘”的自然山岗,比如“帝丘、商丘”等。说明夏商以前,这里也是水沙漫漫。因此,西海要比西部、北部其它称为“海”的湖泊相比,称为海一点都不过分。

再看看《竹书纪年》:夏朝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五年,自原迁于老丘。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据考证:老丘应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三寿应在现在的山东西部定陶附近。那么“东海”必在山东西部,也即巨野泽。即《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现在的黄河南岸的东平湖就是当年的遗存。

不管是山海经时代,还是夏朝,微山湖与巨野泽被称为西海还是东海,只是不同区域的氏族,不同的观察的方位,有不同的称谓而已。

结合山经及慌经来看,招瑶山附近有个玄股国,玄股国附近有个因民国,因民国就记载了王亥的事,如果说河南商丘是商国的始封地无误。那么这个“西海”就在微山湖一带也不妄言。因此,以山东西部的湖泊为西海作为参照,大荒西经就比较好理解了。

但不是说山海经所有的描述都好理解。比如大荒东经中开头就是:东海之外[有]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如果把这里的“东海”当成现在的黄海,那么少昊之国必在朝鲜半岛或日本无疑;但少昊最初是在日照地区一带,后迁徙到山东曲阜一带,少昊(应是少昊的后代,不知是第几世少昊)陵就在曲阜,曲阜也叫空桑,因为那里有个空桑山,就在渤海边上。当时的海岸线还没有像现在那么靠外。颛顼在现在的河南濮阳,也称为“帝丘”,濮阳与曲阜之间就是巨野泽,也就是夏朝时的“东海”。所以大荒东经中开头的东海,应该是夏时的东海,也就是后来的巨野泽。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

为什么说青海湖不是山海经中记载的西海呢?其实仔细阅读山海经就会发现,海外四经,大荒四经叙述的就是以山东中部山区为轴心,西北与东南之间的事,而不是东北与西南之间的事。说的再明了一些,就是东夷与西戎、北狄之间的事。青海湖作为西海是山海经以后的事,汉朝以后,西海不断向西、向西、再向西。

大荒西经中有个“寿麻”国,正立无影,明显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现象,也就是现在的广西、云南南部至缅甸、印度才才可能出现正立无影。寿麻国是在常羊山与大荒山之间,也就是以泰沂山为轴心观看,西南方向。从三星堆文化看,其与现在的印度、伊朗、西亚有着贸易往来,在那个方向有个正立无影的寿麻国很正常,并不代表山经的地理位置就到达了印度,只是大荒经时代已经知道那个方位有这么个地方,有这么个国家。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二

这天来到青丘山是有点不太对劲,这大冷天的来这鬼地方,真是要命。

我们大家在路上走着,觉得很沉重(原来踩泥了,害的我们洗刷半天。)

好啦,我们听说这里许多宝石,我们从包里拿出这挖土机,开始了挖掘,由于声音太大,水里有了波纹。这是我们好像被是么东西给卡住了,我们大家一起拿着锄头,开始挖掘,这时小树精说:“这个东西白色的好像是一块骨头。”我们大家惊奇的发现,这不是普通的骨头而是一只恐龙的骨头,我们大家想:这可不是一般的宝地啊!我们大家挖出了一颗就走了。我们大家走进了森林,在一棵大树下我们发现,树中的液汁,在流淌着,而且流的是血。随身电脑人说:“据网上调查,这种树汁喝了之后能长生不老,而且树心中还有丰富的宝石,据说是妖魔鬼怪留下的,如果找到了还可以有着神奇的事情要发生。”我们大家拿着电子锯子,开始挖树心,咔嚓咔嚓,咚咚咚咚,的声响好像在战场上的鼓,满地的木屑好像我们是一位工人。这是我们发现了嫩绿的树皮,(和一般的树不一样。)这时我们扒开了树皮,晶莹透亮的玉石,流淌着玉汁。我们大家用黄金瓶,装了玉汁,用麻袋装了玉石。这会收获可不小!

这时我们听见有婴儿的叫声,我们大家走了过去,发现了一只和狐狸似的东西,这时,随身电脑人说:“据网上调查,山中生活着一种野兽,身形似狐却长着九条尾巴,叫声似婴儿啼哭一般,还会吃人,但是人若吃了它的肉,却可以避邪防妖。而且每当傍晚,狐狸要出洞觅食了,出洞之前也总要在洞口听听外面的动静,一旦确信无异常情况时,它们便像子弹出膛一样从洞中窜出去,以防不测事故的发生。一只火狐紧紧地追赶着野兔,它那红色的身体在青山坡上像团跳跃的火球。

狡猾的狐狸一旦被猎人捉住以后,还会“装死”,暂时像奄奄一息,任人摆布,但乘人不备,又能突然逃去。”我们大家听了,从包里拿出弓箭,一箭射中了它,由于他有九条尾巴,减去一条,还剩八条。我有连发了八箭,终于把他射死了。我们把它放到了包里,等晚上烤着吃。我们大家登上了青丘山,小树精发现一处光明一处黑暗,而且到处闪闪发光。我对它说:“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蕴藏着有丰富的玉石矿产,山的北坡多为可作颜料的矿物――青o。”这时,我们看见了路牌上写着:前方丹穴山。我们大家来到了丹穴山,我们大家走在路上,随身电脑人给我和小树精讲:“以前,百鸟住在一个大森林内。它们吃饱了肚子之后,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追逐嬉戏,玩得非常痛快,天天都过著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有一只穿戴朴实、很不显鸟都找不到食物,有的饿得头昏眼花,有的饿得奄奄一息。森林里一片哭泣声。一天,凤凰从很远的地方采食归来,看见这光景,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的食物分给了百鸟,使大家渡过了难关。

百鸟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大家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集在一起,做成一件五光十色、绚丽耀眼的百鸟衣,献给了凤凰。从此,凤凰成了最美丽的鸟,而且大家一致推选它为百鸟之皇。每年凤凰生日那天,百鸟都飞来向它祝贺,这就是《百鸟朝皇》。”我们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大家走进了丹穴山的山洞,山洞里如同被岩浆包裹着一样热。这时前面有一匹马,这马浑身裹着火焰,无法靠近。我们就拿着高压水枪把火熄灭,我们走到它的面前,我对它说:“你为什么在这?”它说:“我失去了小主人,那个小主人叫韩涵。”“啊,你的小主人就是我呀。”我说道。“真的么,太好了,我终于找到小主人。”他高兴的说。我们大家很高兴,回到了家,又踏上了新的旅程。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三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之后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我读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初读,就是感觉这位长妈妈的形象不一样,而后两三遍,慢慢领略到其中的韵味。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厌恶喜欢切切察察,让读者对她有一个初步印象。然而我有一时却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这次长妈妈的话语让我出乎意想之外,不能不惊异,并且上文中我对她厌恶的“大字形”睡势,那里有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我对她的感情一下提高很多,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显而易见,这是文章主体,上一个敬意因为她谋害隐鼠而完全消失,而那里,谋害隐鼠的怨恨完全消失。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那里不仅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我想作者就应是比较愤恨这一点,但我更多观注的是,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联想到此刻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这种成份,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四

在暑假里,爸爸送给了我一个礼物――《山海经》。看到了这个书名,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无数的景像又是山又是海的,勾起了我很浓厚的兴趣。

但是当我看完了这本书我太震撼了。

《山海经》约成书于40前,它是一部先秦古籍。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书中记载了古代的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怪兽500多个,内容包括了地理、神话、宗教等方面,也同时记载了许多具有神话传说性质的事情,在我看来称得上是一部神奇的百科全书。里面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还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其中还有两种奇异的动物让我难忘:一种是比翼鸟,每只鸟只长了一只翅膀,所以必须得两只鸟并在一起飞才能飞的起来。还有一种叫相柳,它长了九个头,可以同时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凡是相柳到过的地方,都被掘成沼泽和溪谷。

在海经第六卷,海内西经记载了让我感觉十分神奇的树。珠树:传说只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当然就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生长五彩美玉的树。]琪树:生长红色玉石的树。还有最神奇的不死树:就是一种长生不死的树,人服食了它长生不老。

总结最后我觉得《山海经》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知识的山、知识的海,它以丰富和奇特的内容,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所以要想学习和探索中国的历史在我看来不可不读《山海经》。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五

作者用自己的文笔着力描写了这位长工,效果当然也很明显——她的身上写满了封建社会的种种恶习和不公。当然,她的形象也不全是负面的,正如前文所说利用节假长妈妈为鲁迅买了一本《山海经》,这正是体现了她的善良。

对长妈妈的形容不只是内容更在于细节。文章有一处是她告诉我元旦起来时的礼节,当我差点忘记时,她眼中充满了惶恐;另一处是买回《山海经》的场面,她口口声声的叫其为“三哼经”……多么可怜的人儿啊,迷信文化层次低却又是如此得善良,读来让人感动。

细细读完,你会发现作者对长妈妈的爱只是由于《山海经》吗?更是因为他对她的同情,对千千万万个被封建社会折磨着的的底层人的同情。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六

《山海经》读后感

广东省深州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精葵花文社 戴珍妮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了各种怪虫异兽和各种神话传说的中国古代地理书,书中的那些我闻所未闻的怪兽和草木,让我非常着迷。《山海经卷二:西山经》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又西百八十里,日泰器之山。观水出焉,……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见则天下大穰。”意思是:从钟山往西一百八十里,是泰器山。观水从这里发源,水中有很多文鳐鱼,长着鱼的身子和鸟的翅膀,常常在西海和东海游走,在夜间飞行。它的叫声像传说中的一种鸟,一出现天下就会五谷丰登。

虽然《山海经》中的动物大都是现实中没有的,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但有一些记载在生活中还是真实存在的。如《山海经卷一:东山经》中的“……其状如鹗,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日鹦鹉”,这不就是我们在宠物店经常看到的鹦鹉吗!

这部博大精深、被称作千古奇书的著作,其成书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公开流传至今又经历了两千年。本书产生的时代并不在洪荒,因为它是文字成熟使用后的作品,文字数量多达3万余字,而且用字简洁准确,基本上都是陈述句,即有什么说什么。《山海经》自战国至汉初成书至今,被公认为一部奇书。一是因为在3.1万字的篇幅里,记载了约40个方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个历史人物、400多种神怪异兽。《山海经》集地理志、方物志(矿产、动植物)、民族志、民俗志于一身,既是一部巫书,又保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原始神话。二是因为它开中国有图有文的叙事传统的先河,它的奇源多姿,形象地反映在书中的插图上。古之为书,有图有文,图文并举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晋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给《山海经》作注时又有“图亦作牛形”、“今图作赤鸟”的文字,可知晋代的《山海经》尚有图。而且,在《山海经》的经文中,一些表示方位、人物动作的记叙,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图的说明。如《大荒东经》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海外西经》:“开明兽……东向立昆仑上”,等等。可惜这些图并没有流传下来。但《山海经》有图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便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关于古代祭天的风俗传统,很有意思。想了解中国古代风俗和文化的同学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乐趣的`。

指导老师 李梦恬

[编辑评析]

这是一篇写得很不错的读后感。习作围绕“千古奇书”《山海经》的“奇”展开,有对原著的内容介绍,更有自己的独到感受。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习作对《山海经》一书的历史的介绍,既扩展了本文的内容和表达,又使作者自己的阅读层次得到了提升。只是,编辑记得,鲁迅先生在他的著述中说到,他小时候看到的《山海经》也是有图的,本文却说“古图佚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应交待得更清楚些才好。

童话山海经读后感篇七

前阵子信手翻开《山海经》读读,谁知道生僻字太多,须得一边查字典一边慢慢地读。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有些字字典里都查不到,就真的是无可奈何了。故有点读不下去,奈已经开了头,必须得收了尾。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候看个一篇,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也不翻一下,拖拖拉拉直到昨天算是看完了。虽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这真真是不求甚解的过分了。囫囵吞枣看完,好比猪八戒吃人生果一点味道也不晓得。可若让我重翻一遍,实在又读不下去,只能这么敷衍了事。

据了解,《山海经》是一部鸿篇巨制,让我这么随便一番算是糟蹋了。合上书页,我还记得啥?无非是些大家都知道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或者偶尔在电视里出现的一些山名,比如说著名的长留山、昆仑虚、狐岐山、青丘等。话说回来,翻一遍《山海经》起码知道一些神话剧里的仙山国家人物并非凭空捏造,也是有据可循的。

除此之外,有意思的是在书中看到一些海外国家描写的时候,会发现在其他小说中也有类似的国家,一样的奇风异俗,才恍然这部书真是一切志怪仙侠小说的鼻祖。奈我耐心有限,已经不打算再读第二遍。话说回来,起意读一读《山海经》原是因为之前读唐七的小说,知作者创作的灵感源于《山海经》。如此看来,读书的差距也是十万八千里,人家读几遍便写了那么多精彩的小说,我翻一遍什么也没有留下,唯独感叹认字太少!

说起《山海经》,又想起前阵子看过一部同名电视剧,完全没有了原著的影子,成了一部言情剧,可惜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说起来,那么多山山水水,那么多异兽神怪,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国家,也真没有法子一一去还原。

本想提笔写几个读后感,却发现实在是写不出来啥,那么,对不起了,就此搁笔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