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 诗经燕燕的内容分析(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22:07:53 页码:12
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 诗经燕燕的内容分析(7篇)
2022-12-23 22:07:53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一

——名字中的文雅字“如”取自诗经《魏风·汾沮洳》:“美如英”。

名字内涵:(如英)是一个文雅的女孩名字,以简单的“英”字搭配文雅的“如”字来衬托出女孩子亭亭玉立、清新脱俗的气质。例如女演员林心如的名字,就包含文雅字“如”,再搭配简单的“心”字,将她本人清新脱俗的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近日林心如分享了新剧杀青动态,林心如素颜出镜,身穿条纹衫头戴黑色休闲帽,一脸甜笑十分亲切可爱,林心如一手握着咖啡杯,一手托腮,妆容精致。随后林心如现身“费雪京东超级品牌日启动仪式”,一身连衣短裙,女神风范不减。

清馨

——名字中的文雅字“馨”取自诗经《生民之什·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名字内涵:(清馨)是一个文雅的女孩名字,以好听的“清”字搭配文雅的“馨”字来衬托出女孩子温文尔雅、品德高尚的特质。

琇莹

——名字中的文雅字“莹”取自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名字内涵:(琇莹)是一个文雅的女孩名字,以好听的“琇”字搭配文雅的“莹”字来衬托出女孩子冰清玉洁、聪明伶俐的特质。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二

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果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宣其室家。”原以为“逃之夭夭”是正确,这里只不过是引用而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觉得《桃夭》该是一首歌:“桃花盛开朵朵艳,桃林内外红缠绵;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乐天天。”重点在这“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又一次桃花运,然后从此“飞黄腾达”。事实证明80%的女生错过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证你心仪的对象也看中你吗?女生有了桃花运便会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运只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若我们都静下心沉下心来,翻开《诗经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会对《诗经》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厌倦,找找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诗经》是一个月光宝盒,流注了无限爱意与温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见最本质的自我。

一行诗句,无限思量。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三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

朝代:先秦

原文: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注释:

君子:指舞师。阳阳:洋洋得意。

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师(君子)的同事。由房:为一种房中乐。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一说由房即游放。

只且(音居):语助词。

陶陶:和乐舒畅。

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当为舞曲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郑笺:“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于燕舞之位。”朱熹《诗集传》:“骜,舞位也。”

译文: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诗经故事:

也许是琬儿的思念感动了上苍,那一天许阳真的回来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中午,许阳骑着一头高头大马回了家乡,下马后他就兴高采烈的吹起了笙簧,好听的乐曲让琬儿的脸上开满了鲜花,一曲过后,许阳笑着一手拿笙簧,一手忙招着呼唤琬儿,两人相扶着进了东房,久别胜新婚,娇羞的琬儿,从心底里觉得欢畅。

事毕,未尽兴的许阳竟又拿着琬儿在院中跳起了舞来,他左手拿着一把不知从何处变出来的五彩羽旄,右手拿着琬儿同舞,弟弟们领着谷儿不知从何处钻进了院中,开心的笑着看着她俩舞蹈,一家人欢快无比,其乐滔滔。

突然琬儿的`脚下下被什么一绊,她一个踉跄吓得醒了过来,哪有什么欢笑?哪里来的会么舞蹈?枕边仍是空空冷冷,窗棂中洒下的月光,如清水一般照在她的床前,这月儿可照着了远方无眠的他?

鉴赏:

关于此诗题旨,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说乐官遭乱,相招下属归隐,据诗中“招”字为说。朱熹《诗集传》认为“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说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据诗中“房”字为说。从诗文本身来看,是描写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执簧、执翿与《邶风·简兮》中伶官执籥、秉翟相似。说明东周王室衰微,苟安洛阳,仍有专职的乐工和歌舞伎以供统治者享乐。

诗共三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 “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 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 “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牛运震《诗志)评曰:“读之有逸宕不群之概。”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四

基本上我们会的诗经里的就是那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估计能把关雎,蒹葭全部背出来的都不多了,至少在我这个年龄是这样吧,实在也不能责怪我们,要知道我们向来是受考试教育,这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上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被忽略掉了。就算我自己现在看这样的内容都会觉的实在是枯燥无味,因为这些跟我们的平常生活毫无联系,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用到这样的知识。只是,如果慢慢的去读那一个个字,一个个字去用自己的想象去幻想这些故去的祖辈留给我们的语言的时候,莫不为之震撼。

喜欢关雎,就是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蒹葭,也是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七月留给我的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绚丽,是“九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趣味。想想家乡的水鸟,想想河边的水草,感谢我有一个家园,可以让我最起码知道这些东西,能够透过诗经的语言,来看到语言之外诗情画意的存在。而我读不懂的,大概也是因为读不懂诗中的语言环境。砍砍伐檀的场景,公刘生民等周王朝的史诗我也不懂。体会不到诗的语言环境,总感觉和诗歌有一层隔阂,所以读不出韵味,也是正常。“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见过桑叶的由绿到黄,怎么理解被抛弃的女子的无奈和悲苦。“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和离乡,又怎么理解征夫怀乡的惆怅。

古老的诗歌,主题无非爱情,战争,思乡和田园。我们这一代,

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伤。这种没有痛楚的经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如何的依依不舍都将离去。你能够了解吗,我非常羡慕那些能为我们的王挖土筑城的人。是的!他们的确是非常辛苦,但是,当他们从天没亮,做工做到夜晚,觉得非常劳累的时候,他们能够回家。他们有家可归。

即使,即使??每天吃的只是野菜粗粮,那碗野菜汤也是他的女儿去采摘,他的妻子细细地洗过,他的儿子清晨去砍柴,他的母亲守在灶台边添柴加火。一家人一起用力,熬出这碗浓汤,然后耐心地煨着,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着烛火等他归来品尝。

他们再苦再累,毕竟可以留在故土,每天可以见到家人,喝一碗野菜汤,就是死了,魂魄也能安然。而我,必须要远涉千里,去赴那死亡的盛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或许,有幸我可以不死吧。可那时我已经白了鬓发,像道路边老了春心的杨柳,再也舞不动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们哀伤的声音,像一双无形的手,一刻不歇地揉搓我的心,让它始终褶皱,不得舒展。

......

连日的搏杀终于猝然结束。我是如此的眷恋这人世。“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见这八个字如红色的流星坠落,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美眷恋。

遥远看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姿态高扬,她的风仪深深地刻在他脑海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对你的承诺。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久长,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我的妻,我的眼睛再也无法亮起。

她先他而去。他某日翻找旧衣,睹物思人,一时之间泪不可遏。如果他是现代人,可能只是默默的流泪,抽只烟,留下一地烟蒂。他的悲伤会像一场雨一样,下过之后再无痕迹。幸好他是先秦时代的人,于是他低低地唱起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他的悲伤随着他的歌留了下来,在时间的彼岸我们听到。一夕之间,白发苍苍。自卿别后,无语问添衣。你知我是那样幼弱的人,在你面前一如孩童,你去世后,我还没有养成自己关心自己的习惯。到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动手寻找衣服。也许这不是我的错,面对爱人,我们都爱撒娇,愿意接受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遥想当年言笑晏晏,而今形单影只,徒留寂寞魂。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其实,有太多人,不是那种为爱奋不顾身的人,而真正做到“毂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好像也不多。梁山伯和祝英台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正是因为他们所作所为,达到了神话的境界——爱如死之坚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爱别离,求不得,有很多事,不是我们不去尽力争取,而是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更喜欢那句被篡改过的泰戈尔的名言——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样的绝望更美丽更彻底。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五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与《诗经》有关的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2、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地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

1、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赏析。

难点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教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比较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音频。

教时:

2课时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个国度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来一颗遥远但又明亮的星斗——《诗经》,一同欣赏那雍容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性。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由于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1、文学知识。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后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2、背景知识。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3、《〈诗经〉二首》诗意散译。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儿,在水中的绿洲和鸣歌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婀娜窈窕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美好的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捞啊,捞荇菜。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那婀娜窈窕的少女,是少年梦里美好的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窈窕的少女难以追求,梦醒倩影仍在心头。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悠悠,思悠悠,唉!辗转反侧睡不着。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采啊,采荇菜。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那美丽窈窕的少女,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摘啊,摘荇菜。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那美丽窈窕的少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作白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所爱的人儿,在河水的那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摇曳起伏的芦苇密而繁,芦苇上的露珠呀,还闪着银光。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水那边高高的岸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十里山川千里冈。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滩。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茂盛鲜明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我所心爱的人儿,在那遥远的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向右迂曲,道路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洲。

《关雎》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比喻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章。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蒹葭》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关雎》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莱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3、作为一首爱情诗,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第一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地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只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4、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蒹葭》

教师提问: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长”“跻”“右”。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4、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晨露消散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诗经》中两首描写美好爱情的诗歌,感受了主人公那种“求之不得”的“辗转反侧”和“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执着。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去探究这两首诗艺术上的风格,领略古人对美的追求。

《关雎》

1、提问:本文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①题目取自句首。

②每句话都是四字。

③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④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调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翻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1)我认为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一对。(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3、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来看,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蒹葭》

1、请同学们谈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1)生1:本文写得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2)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3)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4)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2、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3、作品文字简练,内容单纯,但给人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4、具体赏析诗歌的美: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承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极精练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品味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①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②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③诗人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水中央,却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④“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5、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6、和《关雎》相比较,《蒹葭》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关雎》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部分(第二、三章)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第三部分(第四、五章)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蒹葭》

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关雎》

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蒹葭》

通过对实景的描写和对想象的描述,十分曲折动人地把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关雎》

这首流传于春秋时期、记载在《诗经》中的民间爱情抒情诗,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我们读到它时仍感到那么纯真自然、清新雅丽,散发着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构思巧妙,精心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同《诗经》中许多民歌一样,《关雎》的选材也是来自那个时代的特定历史环境和人文生活,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特别是作者巧妙的构思,把世间男女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表现得生动具体,独具特色。通过雎鸠的结伴而行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对姑娘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愁苦心理到决心将美丽善良的姑娘娶过来,过上琴瑟、钟鼓般和谐幸福的生活的憧憬,短短五节,把青年男子的思念之情和复杂内心世界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二、语言形象生动,成功运用了比兴手法。

古代诗论中讲诗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中诗的分类,赋、比、兴指诗的三种表现手法。所谓“赋”,是直叙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用别的事物起兴,以引出下面正文。比、兴是构成形象思维和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成功运用比、兴就能大大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关雎》里,比兴的用法就十分突出和独具特色。一开头诗中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多么贴切精彩的比兴!是啊,“雎鸟”可以在水中相互嬉戏,一唱一和,人世间男女真诚相爱、互相倾慕又怎么能加以非议呢?这两者有意义上的联系,比兴的运用使情景交融,人物形象更加可爱真实,也使诗句增添了不少的艺术特色。

三、形式鲜活质朴,增强作品的和谐美感。

《关雎》同《诗经》中许多优秀作品一样,不仅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在形式上也很有成就和特点,对于后代的诗歌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关雎》在形式上是四言一句,保存了浓厚的民歌特色。语言自然明快、朴素和谐、活泼自由、不受拘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文字的运用上更是用了双声、叠韵、叠字、反复等手法。如“关关”为叠字,“窈窕”是叠韵,“参差”“辗转”是双声等。有的地方还活字活用,如分别采用“流”“采”“芼”三个不同的字,表现女子灵动、敏捷采摘荇菜的场面,使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更加生动、鲜活。

《关雎》如同《诗经》中的许多作品一样,凸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也体现了诗经四言诗隔句用韵的形式,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和谐美。

《蒹葭》

《诗经》是中华民族诗歌长河中的一颗最古老、最璀璨的明珠,秦风中的《蒹葭》是一首怀人之作。

全诗三章,意思大体相同。每章头两句写景,表明已是深秋季节。“为霜”“未晞”“未已”,暗示时间的推移,联系下文,可见诗人对“伊人”的深情;每章后六句表现访求“伊人”未遇的惆怅情绪。

这首虽是抒情诗,但环境描写、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都很鲜明。从诗中的描述可以想见: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大地铺着一层霜花,诗人透过一片茂密的芦苇林,久久地凝视着河的对岸,那大概是他(她)意中人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是可望不可即的。逆流而上吧,道路是那样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吧,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同样无法到那里。诗人只得无奈地面对流水,凝望痴想,直到太阳把晶莹的露水晒干,流露出无限的彷徨失望的情绪。

这首诗三章复沓,借助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和渗透情感的叙说,画面鲜明生动、情景交融,真切地表现出怀思恋人的惆怅之情。

《诗经》二首

关雎

表白爱情愿望倾心所思:窈窕淑女

强烈心愿:君子好逑

寤寐思念之苦

追慕之心:寤寐求之、深切思慕

相思之苦:辗转反侧、美好愿望

幻想愿望实现相会情形:琴瑟友之

结婚场面:钟鼓乐之

蒹葭

怀念:蒹葭苍苍、伊人在水中央

相思:蒹葭萋萋、伊人在水中坻

幻觉:蒹葭采采、伊人在水中沚

教学反思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上都有相同之处,所以《关雎》拟重点讲授,《蒹葭》则由教师设问引导,以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在学习《关雎》基础上进一步熟悉相应文学常识,有利于学生识记古代文言知识。

我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课堂上创设优美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氛围,特别是情景赏析中,对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将学生带到优美的诗境中。所选的图画音乐一定要轻柔欢快,让人充满憧憬。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尤为重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撞击学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学生的情操。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六

1、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5、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6、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7、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0、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2、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3、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14、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15、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16、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17、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18、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19、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21、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2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3、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24、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25、蒹葭(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6、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27、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2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3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1、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4、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3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6、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曹风·蜉蝣》

37、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国风·邶风·击鼓》

38、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39、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40、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2022诗经燕燕的心得体会总结七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⑵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⑶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⑷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⑸ 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 诵读法。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⑵ 讨论──质疑──点拨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语言的感悟。

⑶ 引申──比较法。通过引申比较,体会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具有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ì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简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