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喝茶与禅心散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23:10 页码:11
2023年喝茶与禅心散文(汇总16篇)
2023-11-12 20:23:10    小编:ZTFB

议论文是一种通过阐述观点、分析问题和提出结论的文章,它能够促进思考和引发讨论。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范文和案例。这是一些正确阅读新闻报道和分析信息的方法和指导,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媒体素养。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一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不管喝什么样的茶,不管在哪一季节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身心被净化,过滤去的是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白天闲时,聚上三朋五友,煮茶论人生。几滚之后,或高谈阔论,或低声下气,或回味无穷,或亢奋不已,或唏嘘感慨,或忧伤落寞……真是茶逢知己千杯少,温馨的茶水就像茶友的内心,足以融化着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于我而言,最喜欢在一个静寞的夜晚,泡上一壶,独坐窗前,看茶叶的翻卷,在氤氲的茶雾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美事,生种种样样的感慨。起先,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所谓一道茶——苦若生命,历经人情冷暖。二道茶——苦尽甘来,深吸一口气,茶香满唇,想着浓浓淡淡的美事,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舒适坦然,人仿佛也醉了。第三道茶——淡如微风,余香飘逝,杯中茶由浓变淡,茶叶不再浮浮沉沉,懒散地舒展着它温软的身躯,苦涩清香中生种种样样的感慨。

但百思却得一解:人生即茶!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二

从外场回来,坐在办公桌旁,我和我的搭档总喜欢端起一个相同的瓷杯,大口大口地喝茶。不一会儿,一大杯茶就被我们牛饮下去,这茶水从入嘴、经咽喉、再咽到肚子的感觉特爽,真的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清凉而又痛快。

我们喝茶虽没什么讲究的,但我们喝茶却是有故事的。

先说说我们的茶杯。我们的茶杯是很普通的那种大白瓷杯,带盖带把的大肚陶瓷杯。虽然在杯子外壁画了几个古代仕女清歌曼舞图,杯盖写有大大的“茶”字,产地是大名鼎鼎的瓷都景德镇,但并非出自名窑名匠,因此它仅只是百姓实用型的,价格并不贵。但对于我来说它又是无价的,因为它是我搭档送给我的,是有故事的。那是今年四月我刚来南昌挂职时,我从家里仅带了一个茶杯来,放在宿舍用。加上机场离市区又远,没出去买,因此,在办公室就老找一次性的杯子喝水。但我细心的搭档发现了,就买这个茶杯送给了我。为了让我接受的心安理得,他特意说“他原来的玻璃茶杯太小,装不了多少茶水,外场回来喝得不过瘾,自己买杯子时顺手买了个一模一样的给我”。无功不受禄,而当时刚来,让我好几天都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接着说说我们喝的茶叶。我与我的搭档对茶叶没什么特别讲究,只是顺乎时令,强调绿色而已。有时是茶叶店购买的罐装茶、有时是我回乡下带来的土茶、甚至有时是花茶或到药店配置的防暑降温茶等等。我们的茶叶都是自己的,放在办公桌上大家都可分享,但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诸如“今天你买茶、明天我去买”或者“一人去买大家凑分子”的话,可我们办公室从来就没有断过茶叶,并且都是近期出品的新茶,一切就这样顺其自然。

接着说说我们的喝法。我和我搭档都有一个习惯,早晨上班无论谁先到,都会搞搞办公室内务,其中就包括用电烧水壶烧好一壶开水、洗好我们茶杯,放好茶叶,泡好满满的一杯茶放在办公桌上凉着。因为我们俩是干货运基层管理,所以,我们碰面后则往往是拿起反光背心就去了外场保障现场,等忙完了上午的航班高峰期,大概十一时左右正好唇干口燥缺水之时,返回办公室端上那一大杯凉茶往嘴里倒,岂有不痛快之理!当然,我们喝茶前往往还有一个小细节得做一下,那就是认杯子。因为我们俩的杯子是一模一样,为了不弄错杯子,我们俩就像鉴宝专家一样,仔细观察两茶杯不同之处,终于发现我的杯盖上有点色差、而他的杯内侧有一个小黑点。于是,我们每次端起杯前都得看上一眼,说上一声“没错,这是我的”才开喝,大口大口往里灌,几分钟就干完一大杯,特过瘾。痛快之后,继续续上水为下午做好准备,放一次茶叶管上一天,挺好的。

最后说说我喝茶的历史。我爱喝茶,小时候就在山里老家喝自摘自炒土茶;大学时常跑到青原山古刹里和那里一位毕业于哲学系的出家人喝过粗茶;工作后也曾跟着人家到过城里茶馆会所喝过名茶;但闲暇时,更多的时候是泡上一杯绿茶,要么黄昏独坐、要么在字里行间穿行;这么多年,其中茶的滋味,我还不能完全品出来,只是喝茶的心境我自知。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会喝茶的人,喝茶的故事就是他自己人生的故事。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三

这是我毕生的追求。看书不是读书,我不要求自己本本精通,喝茶不是品茶,我不强求自己辨明每种茶的细微差别。但我要求的是看书和喝茶之后的呢份恬静,可以张口就来,品天下的气魄和魅力。

书是我最好的伴侣,任何时候我们都相依为命。它了解我,比我自己都了解自己,书一直都在坚持告诉我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书不嫌弃我,不强求我,它再用自己的方式让我和它融为一体,时时刻刻,寸步不离。这个过程是甜蜜的,伴着艰辛,透着光亮。

茶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是个全职的医生。任何时候有它在就有了安康。累了,困了,倦了,亦或是高兴了,读书读到狂喜处,惊诧处,佐一口茶来就是了,它都明白,无需言语。不管是微苦的茶还是清香的茶,总之,尽职尽力。

书中自有天下在,网络世间万千事。读书是最划得来的事情,只要不长的一段时辰,书中的精华就以知晓,书中价值越高知晓的就越多。和丰子恺先生一样,我也羡慕呢些躺在草地或是成双入对的看书的人,我更羡慕暖着被窝拿着书本昏昏欲睡的人。我也是一样,读书必定是要劳心费神的,除若是文艺诗歌散文一类,还可偷得些许清闲,随遇而安了去。

读书来不得半点虚假,书是你最好的伴侣不假,但正因如此来对你格外的苛刻。读到几分了,掌握了多少都是基本本毫不差的会有所体现。想起白院长一言,不要说你这次开始没发挥好这样的鬼话,平时怎么现在就一定有体现。

今天就到这吧,实在困。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四

茶,喜静。住在高高的山上,吃雪啜露,捧着云雾洗脸,油绿碧翠,神仙气韵。

静,是茶的性格,清,是茶的信仰。喝茶,最好是一人临窗静坐,置一方茶几,放一把小凳,泡一杯茶,摊一本书,沐浴朝曦晚霞,享受清静的岁月。或三两朋友围桌,谈天说地,涓涓细语,把盏话长。一杯茶在手,火爆性子,也屏息静气,文文雅雅坐着。

茶,像娇妻,婵娟。像情人,缠绵。像红颜知己,心灵相通,恋上了,就割舍不开。

茶七酒八,是漫川人喝茶的讲究。来客人斟茶,小瓷杯,小瓷碗,到七成,双手恭敬递给,且细语温婉,“请您喝茶!”

茶和酒较之,茶是《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酒是《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一文一武,一静一闹,是两个不同心情世界的尤物。一人品茶,宁静致远,高雅闲适。一人喝酒,叫“喝闷酒”,郁闷忧愁,“借酒浇愁愁更愁”。因而,喝茶要斯文、安静,忙里偷闲。喝酒要张扬、热闹,闲中作乐。茶和酒,可考评一个人的修养品行。

周作人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说到我的心坎间。我喜欢饮绿茶,且是当地产的普通茶。毛尖固然纤细柔嫩,香气清雅,但经不起开水滚泡,少劲乏力,不过瘾。普通特级绿茶,滚水冲动,一道两道三道,茶色鲜绿,清香四溢,实惠又可口,穿透力强,正好与“粗茶淡饭”平常日子融合,是小户小家,贫民百姓生活。

我很羡慕漫川人在老房瓦屋里喝茶情调,真有点“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我当年在同学家喝茶,就在老街瓦屋里,面门而坐。我、阿姨、同学围着木桌,坐着木椅,看着石子儿街道,一口一口抿着喝,那个场景亲切温馨,难以忘怀,母爱友情,够一生念想。

不过,在小楼上,临窗品茗,或放一小桌、两把矮椅到阳台,温一壶茶,慢条斯理的一边喝着,一边欣赏阳台上的花草绿树、天空流云鸟影,也是一种神仙日子。明朝陆树声说: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想想在这些地方喝茶,像修行参禅,情趣诗意,会想起很多恩情很多好人。

现在人喝茶,没了往年的讲究和文化了,喝茶为了解渴,为了程式礼仪。家里来了客人,不再用瓷碗、玻璃杯子,而是用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捏一撮茶投入杯中,开水冲泡,虽清香缭绕,但碰嘴就有股不雅的塑料味儿。听说塑料杯或纸杯暗藏有害物质,遇热更甚,现在人惧怕传染病,这样的喝茶,讲究卫生并不健康。要么,每人备个大大的有机玻璃缸,泡半缸茶叶半杯水,大嘴大口牛饮。有的,用带款的塑料壶泡壶茶,提着,沿街晃悠。茶文化渐行渐远离开漫川。

漫川没有茶楼茶肆,只有一座清朝遗留的“玉壶在抱”茶馆古朴典雅,以文物姿态默然不语。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五

我所在的小城产茶,但我却没看过采茶和制茶的过程。我是在一种不知不觉中爱上喝茶的。最早的时候,是因为看着家里的茶放着也是放着,本着不浪费的原则隔三差五的给自己泡上一杯。一开始喝的是我们这一种普通的茶,叫翡翠茶。说句实在话,不是很喜欢。或许是恋着那种淡淡的苦味,偶尔的还是会喝上一杯。喝着喝着就习惯了,习惯了闲时给自己泡上一杯茶,习惯了那种淡淡的苦。很多东西大概都是这样,一旦习惯,就很难舍弃了。

后来,我们这有了一种上好的茶,我们称之为白茶。于是我便开始喝上了白茶。不愧是名茶,品质还真的是不一样。第一次喝,我就喜欢上了它的清香。

再后来,家里的茶越来越多,铁观音,花茶,藏茶等都有。于是我就轮换着喝,细细地品。

有人说,喝茶,喝的是一种情调。所以,但凡喝茶的地方总是特别的雅致幽静。古朴的陈设,缓缓流动的音乐,这时若是邀上三两知己,手捧香茗,温声浅语。如果屋外还有淅淅沥沥的雨声,或是暖暖的阳光,那种感觉,让人觉得今生有了此刻,足矣!

喝茶,喝的还是一种心境。于我而言,最喜欢在有点寂寞的夜晚,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和烦杂。那一刻,心是那样的安静。静得只有眼前的温暖,手中的茶。

朋友说,我是个十足的小资,很有点理想主义。我总是笑笑,不置可否。私下里一直以为,包裹女人的,不能全是柴米油盐,还得染点书香,沾点浪漫就最好了。

早些年有一个很可清高的理想,那就是当图书馆的管理员,理由就是天天可以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现在想来蛮好笑的,但那种爱书的情结却依旧存在。爱书的人大多有点寂寞,也有点清高,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理想化。

书和茶似乎总是连着的。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细雨,屋内融融的炉火,闲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所谓红袖添香,不外乎此。

现在,我似乎已没有了什么过高的理想,要说有,依旧还是那点小资在作祟。熟识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开一家茶馆。室内得古朴典雅,在如水般的古乐声中,身着旗袍的服务员袅娜地穿行在其间,除了缓缓的音乐,一切都在轻声细语中进行着。我和我的三个姐妹,用不再年轻却依旧美丽的笑颜迎接着前来的每一位朋友。

关于这样的美好描述,朋友们已经听了好多次了,可是依旧只是描述而已。因为现实和理想永远都有一段不近的距离。

或许有一天,你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会邂逅这样一个茶馆,而馆主刚好是四个老太太的话,请不妨进来坐坐,或许我们能续上一段从文字中走出的情缘。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六

茶与禅门的渊源可谓深矣。

据《景德传灯录》载,达摩禅师在少林寺面壁参禅,天赐给他茶。祖师口噙茶叶,顿消倦意,而茶味甘苦,苦而回甘,鲜爽醇厚,使他悟出了玄机。面壁九年,终于化去。

茶道精神主张以茶修德,强调内省。禅门主张“静心”、“自悟”,向内心印证圆满。茶与禅两者内在精神本质上有共通之处。茶在沸水中涅槃,于清淡隽永中完成自身的升华;禅于净心自悟中求得对尘世的超越。茶的品性与禅的理趣天然交融。

历代文人和禅师在品茗时非常注重环境幽雅。他们认为在幽雅的`环境中品饮,就是与恬静的大自然作“润物细无声”的交流,从中可以获得一种深静超越的舒畅和轻柔体贴的慰藉。周作人在《喝茶》中写道: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个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泽庵禅师在《茶亭之记》中也写道:

“筑小室于竹阴树下,贮泉水,植草木,挂釜置炭,插生花,摆道具。移山川自然水石于一室,赏四季风花雪月,感草木盛衰,以礼待客。听釜中松风飒飒,而忘世间忧虑杂念,一勺流出涓涓渭水,洗尽心中尘埃。真乃人间仙境尔。”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一次踱步在通往茶亭的甬道上,当他踏着一块块排列得奇形怪状的踏脚石,走在常青树的幽暗中,地上是干枯的松针,身边有披着青苔的石灯笼,油然而生超凡脱俗之心。他歌咏道:

不见花枝与红叶,

唯见岸边茶屋秋夜中。

在日本茶道中,点茶是一场庄严复杂的仪式。据说无论哪一个流派都有上百种技法。“点”在禅语中是镇静、休息的意思。点茶就是让心镇静,断除一切烦恼妄想,显出自己的本心、本性,达到清静无垢的境界。茶本无心,其灵魂乃是禅道。学习茶道,若是只管手法,没有禅心,哪怕手法再圆熟,技艺再精湛,也只能算是个茶匠,达不到大师的境界。

日本茶祖珠光跟随一休禅师修行,日日行茶事。一休说:“茶应合乎佛法妙道,将禅意移入点茶。为众生而自观心法,如是行茶道。”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七

比起在“高大上“的商场茶楼转悠,我更爱在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巷道和杂沓里闲逛,端着一杯茶,听东家老太唠叨,西家大爷的闲扯,点点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间或慢悠悠地呷口茶,不为别的,自由且自在,爱咋样咋样。

年少时脸皮薄,看着大热天里街道上一群人光着膀子,倚在大樟树下乘凉,不时用搭在肩头的汗巾擦拭汗涔涔的脸和背,一起大口喝茶,大碗吃肉,一起吆喝,一起人五人六。有时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夹杂着尘土缓慢驶来,有时又是一辆亮锃锃的小车飞啸而过,扬起的渣土拂人脸面,嘴里也被塞进一些土沫儿,我曾认为这是很没“面儿”的事,浑身不自在,连形象也被这些老少爷们给毁于一旦。那时要是有朋友请我到路边摊“凉快”或者“吃饭”,没准我就给她“两白眼”。

直到有次去武汉采风,和一帮文人老师一起。我们游完东湖,参观完武昌起义纪念馆,乘着夜晚的习习凉风,我们在东湖一隅的一家酒楼吃饭,酒楼装饰风格别致典雅,走水榭楼台的路线,一个亭台就是一个包间,每个亭台的柱子上挂满了大红灯笼。灯光、水光、风儿争相摇曳荡漾,一时间好不快活。更为快活的是我发现平日里斯斯文文的文人姐姐、大叔、老师们都卸下了“面具”,都不那么文绉绉地拽文了。一盘盘的大肉大鱼接连而上,堆积得如小山一般,老师们也不管不顾,大快朵颐。尽管吃相都不雅观(包括我自己),但气氛格外好,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了,生动活泼,性情尽露,喝酒在喝酒,喝茶的在喝茶,吃肉的在吃肉,胡侃海聊的在尽情地八卦。那种感觉非常好,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都接触到彼此真实的一面,不像从前的那般“脸谱化”了。吃喝到高兴处,老师们吹拉评唱,个个都自显身手,个个也都是一把好手。把生活里的细碎、朴实、真实都传递和表达出来了。生活里,谁没个七七八八呢?“高大上”是很好,但处处装“高大上”,且不说装给谁看,而且好累好累的。

这之后,便经常和朋友一起出没在“大排挡”、转悠在小城的老巷口、批发城间,也常逛逛地摊,会在一片“烟雾迷蒙”中聆听朋友们各自人生中真实发生或臆想出的各种惊险和传奇故事,也会和看守老宅的老太太老爷子们拉拉家常。和大家都有了更多的放松和自在,听到好听好笑的,彼此会心一笑,听到悲情苦情的,会有沉默,但也学会了尊重和理解,也有了任督二脉瞬间被打通的欢畅淋漓尽致之感。大家生活都如此,底色都被起底,平摊在众人前的,或局促,或开阔,或亮丽,或平淡,或热闹,或寂寞,可清一色的是平庸细碎,静默且略显寂寥。

粗茶淡饭,讲的都是寻常人家你我他她的日子。茶是有的,或许也不曾过多讲究茶的好坏,冲茶的技艺和方法,对茶席布置一说更是可有可无,至于意境,也不会正儿八经地强求和追寻,可那种匀匀流逝的时光,平和安宁,把现实生活里焦虑不安层层过滤、稀释,阻挡在门外,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直暖人心的意境?粗茶淡饭,竟也有惑与不惑在里面,笑容可掬地看着你,像普世的一尊佛。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八

是前世修来的默契才能在一起喝一壶茶。

不是么?这个和你相对的人,不浮躁、不喧哗、不执拗,无所求,无所欲,雾霭袅袅,模糊了彼此的形骸,隐隐相通的是默默流淌的相知、相融。

友是个美丽无比的姑娘,那些颜若天仙的粉黛是过多的装饰而成,她不是,从未看她为自己涂抹些什么,纯净姣好的面容真的是吹弹可破,浓密的黑发映衬的面容更加皎洁,身材婀娜,性情温柔,在她面前,脑海里立刻就会蹦出“惊为天人”的那些词来。追她的人不计其数,而她始终不为所动,一如花照水静,空余风吹不已。

父母着急,亲友催促,最终,一个男孩子闯进了她的茶室。个子不高,样貌平平,家境普通。但是,男孩子却是个爱茶、懂茶的人,两人从约茶开始了两人相识、相熟的交往。众人皆唤不解,而姑娘说,能陪我一起喝茶就足够了。

陪一杯茶,有共同的喜好和品位,有共同的等待候一份茶香,有一样的心绪与茶浓淡,识得茶,等得香,品得韵,这不是最美的默契么。

心里便对着姑娘的沉稳与见识更多了积分敬意。我竟不如这年轻的姑娘识得茶最真的意义。

想来,有几人能陪你一杯茶呢?各自不同的奔忙,哪里去找一双与你相同的步伐,在你想休憩的时候恰好他也会停下来陪你,在你焦灼、无奈的时候,他却恰好有耐心陪着你,哪里会有那么一个人,味蕾与品位与你相仿,跳跃的茶滋味会引起两个人的共鸣?茶本就与心相通,但假如有一个通茶的人作伴,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喝茶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修的是独自沉淀、独自积累、独自幻化的品位,修的还是读人、读事、读人生的智慧,识茶的人必是一个懂得安静、懂得品位、懂得理解的人,由是,茶该是一个多好的识人之媒,辨人之道。

酒叫人豪迈,狂放,酒友总是短暂的精神亢奋之时的披肝沥胆,而茶友则在清醒的时候相互增添了沉稳与厚重的感觉,温润的水溶解了彼此心底的桎楛,融进茶里的是最诚的那一份积淀。

由此,能共同品茶,共享约茶之乐的人,享受到的是心灵交融的快乐,是茶清无尘的心境,那种琴瑟和鸣、高山流水的意境,应该也是茶之友的最高境界。

所以,那位美丽的姑娘就如此找到了依靠,茶为媒,他们懂得了对方,懂得了对方的品位和梦想,也懂得了彼此的心境。多么聪慧的姑娘,识得茶,更懂得识得人的途径。

所以,有一个愿意陪你喝茶的人,一定要珍惜,她(他)是你红尘中遇见的有缘人。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九

整日应付工作生活,难得有清闲时光,喝口茶当然不是难事,至于舒展腰身跷起腿来悠哉地品茶,距离我尚且遥远,品茶大概品的就是心境吧。

小时候,父亲总是起得很早,五六点就把炉子弄旺了,烧起开水来,直到把该灌的壶都灌满了,他再往炉子上烧一铝壶,一般等到水吱噜噜腾着热气的时候,一家人就都起床了。洗漱完毕,敞开大门,新的一天开始了,喝茶成为每天早上第一道功课。即便是在农活最繁忙的时候,这个习惯在我的家里多年也几乎雷打不动。我在家里排行老小,所以一直被安排做洗茶壶茶碗这些琐碎工作,当时这些程序是我强烈反感的,颇烦不说,还动辄招来指责。茶壶茶碗干净与否,端茶顺序是不是有长幼内外之分,用茶缸的时候是不是一只手就能完成,都成了家长看你是否勤快、客人判断这娃是否灵性的标准了。农村人虽然待客简单,但泡茶也饱含人情,常听说谁看不起谁了,谁把谁怠慢了,茶叶放的多了少了,端茶递水也成一把量人情的尺子了。我虽然懒些,可又舍不得喝茶听话把儿这场子,心里老大不情愿还是听从了调遣。我对门有个本家,按辈分算爷字辈的,种菜卖菜是个把式,在农村算能人,因而性格泥古,常不与人言语,但他和父亲年纪相仿,敬父亲是民办教师,所以常到门上喝茶。我旧时邻家的叔是木匠,手艺好所以心气也高,一起喝茶拉家常就爱揶揄本家爷几句,两人总是你来我往见不得又离不得,喝茶时候,本家爷说菜价年景市井趣闻,邻居叔说量木打柜十里八乡人情长短,父亲拉一手好板胡,话题离不了村里谁家娃学习认真谁的戏唱腔有味。观者有容,听者有味,一壶茶便把童年的岁月拉得长长的。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

曾几何时,总是心浮气燥,时常碰壁,喜欢钻牛角尖。而当我能够坐下来,给自己泡一壶茶,从起初的铁观音的兰花香气让我对一片茶的惊奇开始,到现在的无茶不喝,开始对茶已经深深的依恋。

喝茶能够帮助人心平气和,凡事看淡了,也就心地淡然,胸怀坦然,就学会了淡泊,淡泊不是没有欲望,而是更清晰明确了自己目标。淡定,是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领略生命的真谛,才会简单而又快乐。

茶不再是包治百病的药,而是一种止渴生津饮料,更是一种可以养生怡情的载体,也不再追求哪种茶可以对人体更有好处,茶的内涵物质都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的人对某种茶的偏爱不同。

茶的包容性非常强,让人懂得什么时候该喝,什么时候不该喝,做人也要学会像茶这样的包容。学会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从学茶中,逐渐学到想得开一些,思维空间就大一些,心胸宽阔一些,处事宽容一些,眼睛就会明亮一些。当我们不再拘泥于茶的品种,茶的产地,茶的价格,我们才知道茶就是茶,与功利无关。

随着喝茶的茶龄加深,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茶已经不是对身体有好处,茶也让自己渐渐悟出自己渺小,茶虽小,却有那么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我们总有太多的未知和惊奇需要去挖掘,有太多没有去的地方需要去发现。

学会了喝茶,保持空杯的心态,学会了汲取和接纳,对任何事物不只看表面,而看它内在的逻辑,看它对于自己的正面意义,空杯心态才能让人充满正能量。

茶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坚持。喝茶不仅带给人身体上的健康,更带来是精神上的享受和气质上的提升。

一人一茶一世界,坚持喝茶,获得品质和精致的生活内容,也使得对生活、对人生追求目标更加明确,满足才不会让人生膨胀。坚持喝茶,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精致的细节,原本就存在,学会喝茶,打开了自己对细节的重新发现和重新认知。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一

22岁,繁花似锦的年龄,我总是喜欢在午后的落地窗前摆满了有些潮湿的茶叶,武夷山的大红袍,云南的普洱茶,四处泛滥的碧螺春,如数家珍。我却一样也喝不来,难以下咽的味道。等不到喝茶的人回头,我开始学着品茶。有着他的味道的旧茶消失时,也是给我爱情的期限。

女人总是这样,狠心的一个决定,却又余力不足。

起初,一碰起从景德镇我和他一起烧冶的裂瓷茶杯就泪流满面,刻入体肤的爱情,经过之后总是不以为然,甚至会嘲弄年幼的愚昧,驻足停留时,定是每个女人无一例免的痛。摔了茶杯,跑去他的单位,终不过俗女子一般要抢回爱情,看到的是他的妻儿和他匆忙疲惫的旋转。

我只想要回我的爱情,却无心同他人有着没头绪的纠缠。

仓皇回家,抓了一把茶叶倒进水中,没了瓷器,只有就着大碗喝茶,然后佯装苦涩浓烈刺激着我的眼。周末的时候,总是喜欢牵着一个年长我十多岁的男人闲逛着大大小小的茶楼,像挽着父亲一样,辞去了身边沏茶的小姐,小心翼翼泡开每一叶茶。色泽淡艳,弥着清香,咽下的却是甘苦。这大概也是爱情,幸福在脸上,只有自己知道痛在哪里。

一杯茶的.工夫,他坐在对面,爱情灰飞烟灭。大多数女人说得对,一个已婚男人,有什么好留恋?是啊,不过是杯旧茶,依旧是大多数女人逃不过的劫。

一个人继续晃悠着茶馆,打牌,看别人下棋,都是掩住等待的幌子。茶馆老板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拉着我去游乐场,喝鲜榨,有意无意地喊来一群年轻人。中年男人游入混出的茶馆,我始终是格格不入的。

茶叶终归也有保质期。泛了潮,自然开始发霉,我试着加柠檬,大勺大勺地加糖,颜色浑浊,味道也乱了。我想,一百多年前胡乱配制成可乐的那个年轻的药剂师大概也是受了爱情的苦吧。但是比起他,我失败了,任凭加入什么物质,都不是我想要的味道。

干脆,扔了吧。

丢进垃圾的时候,居然跑得飞快。

借喝茶之名,遇见爱情;借喝茶之名,忘记爱情。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二

初识古琴,还很年幼。那日母亲携我去家乡东面的山林间拾菌,烈日高炙,我本已无心采拾,便沿着山林小径游荡,不觉渐走渐远,只见山涧奇松怪石,叠瀑潺泉,百鸟飞溅,虫蛙低鸣,心中难免有些恐意,想往回走,哪知才发觉已然找不到母亲。我自年幼,便哇哇哭了起来,忽觉有人摸了摸我的头,转身回去,是一个白发苍苍,一袭白衫的老者,老者微笑问我何故嚎哭,我告诉他在山间迷路,找不到娘亲。老者摆手叫我不再哭泣,说给我一曲,以定心神。

只见老者解下身后的背囊,打开而来,是一把我从未见过的物器。一方棕栗色的木头上栓了七条丝线,老者坐在一块大青石上,起手轻抚丝线,便就发出了声响。我不明这是何物,只觉声色好听,便停止了哭泣,凝神听去。这丝线经过老者的手指抚摸,便像溪水一般,潺潺流出美妙音色,这音色婉转曲回,又空灵悠长,像是由老者心灵所发,却又浑然混同在了这青山绿水的自然之间。

那时的我自是不懂得这些,只是觉得好听,声声入我肺腑心脏,不知不觉我已痴迷呆滞,直到母亲找到了我,将我唤醒。我晃过神来,却见那老者早已不知去向,原以为是梦,可那青石上的坐压痕迹表明,这一切是那么的真实。

长大多年,心中一直对那悠绵琴音难以忘怀。也曾四下寻访过,却都不知是何乐器,身边有人告诉我,那是筝,我看其形状确有几分相似,但闻其音,却又不同而异。

直到近日,我与友人合作的生意失败,相自苦闷,找不到解决之法,放弃经营心又不舍,不放弃只怕失去更大,但觉人生索然无味,心情愈是忧郁。友人说不如去古城西郊的山中游赏散心,免得憋出病来,我心想也对,便与他一同前往古城西郊的清泉山。行至山腰却下起大雨,但见树荫叠嶂中有一寺院,我与友人便前至敲门,以寻避雨。开门的是一个小和尚,约莫七八岁,只见他对我们一揖,问清缘由,便引我们进入厢房。

雨似乎没有停歇的样子,转眼便已天色黯然。我与友人有些心急,便想找知客僧寻把伞来下山而去。于是我来到大殿,却没有发现有人,又转到后院禅房。这是一座小寺院,没有多余的房舍,只见一间房舍亮着灯,门却没有掩上,我便走了进去。

禅房里没有人,打扫的却很干净,透出一阵阵淡淡檀香。我环顾四周,房舍里并无他物,墙角摆了一排小书架,上面放有一些经书,我粗略一翻,只有《六祖坛经》是我读过的,其它并不识得。床榻上没有被褥,中间放了一个蒲团,蒲团上搁了一本已翻开了的书,想是这禅房的主人正在看书,忽有急事,匆匆而去,连房门都忘了掩上。我走近一看,这书本上的文字我居然一字不识,看似像汉字,却又不是汉字,恍惚间只觉得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心中正自纳闷,忽闻一声“阿弥陀佛”,回身一看,见是那知客的小和尚。我连忙向他道歉,不该擅闯禅房。小和尚说:“施主多礼了,我本在此为师父打扫房间,忽然想起柴房水已烧开,便急忙出去,忘了关门。这里也别无他物,施主可自行参观。”我抬起蒲团上的书来问道:“小师傅可知这书上的字是何字?”小和尚答道:“这是琴谱,上面所记乃琴音变化之技法,不是文字。”琴谱?我忽然忆起,这字在当年见那老者时,他背囊中的纸笺上,亦写有这样的字样。

这是琴谱,同样的字样,我的心里忽然思绪千万。连忙问那小和尚“汝师现在何处?”小和尚说:“师父在后山小舍。”我忙问可否带我前往,小和尚说他正要送食过去,若我要去可一同前往。

这时雨已渐停,友人在厢房中已然睡着,我便就安心随小和尚前往后山。后山上路异常崎岖,幸得小和尚沿路指点,才不至于摔落岩崖。约莫走了半个时辰,但见前方树荫里有灯光透出,小和尚说那便是师父所在之小舍了。

小和尚敲了敲房门,来开门的是一个三十来岁,身着青色袈裟的`僧人,小和尚唤他作师父,并把食盒放于案几之上。这青衣僧人看到了我微微向我点点头,说:“施主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我急忙还礼。小和尚放下食盒后便自行离开了,青衣僧人邀我坐下,并烧水泡茶与我对饮。我见这小舍比那禅房更为简洁,中央有一个案几,两个蒲团,其余并无他物。目光刚要收回,却见烛台下面放了一样东西,是那个能发出悠绵深远韵味音色的东西。窄长的木条上系有七根丝弦,木条一则刻了十三个白点,是它,是当年那个老者所弹奏之乐器。

青衣僧人见我对着乐器久久凝望,微微笑道:“施主也对瑶琴感兴趣?”瑶琴,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名字,回过头来看向青衣僧人,僧人见我一脸茫然,便续道:“其实它就称琴,也叫瑶琴,现在大多人又叫它作古琴。乃是上古余音,只惜此物向来曲高和寡,世人对它的了解也越发疏远。”

我忙将我幼时奇遇告知青衣僧人,青衣僧人说:“施主有此奇遇,便是与此物有缘。缘起自要珍惜,缘落却也不必揪心,这缘分如屋外树叶,自有枝繁叶茂,也有叶落满径。”说罢青衣僧人端详了我的面容又道:“我看施主眉心紧锁,面带愁郁,不知有何心事?”我告诉他生意失败,辛苦半生所获全然失去,自已觉人生无味,有些轻生之念。

青衣僧人听罢笑道:“如此之事,自再平常不过,有也好,无也罢,都不过如流水如行云,皆为孑然。人出生时不带一物,人逝去时也带不走一物,这些又有何可恋之处。然人之生命,乃历尽千百劫难方可成人,却又怎可轻易放弃,虽说皮囊之相,一切皆空,但是未得佛法之前,这副皮囊还是要身心相通。”

我不明白他之所说,便道:“还望师傅赐教。”青衣僧人问道:“你觉得在此世上何人最大,又何事最重?”我略一沉吟,说:“自然皇帝最大,国事最重。”青衣僧人笑道:“你看这大千世界,无比繁华,可你闭上眼来呢?”我闭上眼说:“什么也看不见了。”青衣僧人说:“善哉,现在你感觉什么是最大的呢?”我想了想说:“我只感觉到我的存在。”青衣僧人点点头道:“这就是了,红尘万丈的繁华,都是你心之所造,你一闭上眼,这些你心之所造的色相便都不存在了,这时候只有你自己站在这世界中心,你想念何人何事,都是你心之所想,这万千世界也是你心之所化,你心若是平静了,那睁眼闭眼都是一样,风不动,幡亦不动,乃是心在动,心性若静,自在成佛。”

说罢,青衣僧人抱过琴来,放于桌上,说道:“今日贫僧与施主有缘,此琴亦与施主有缘,便献一曲,赠与施主。此曲名为《渔樵问答》,是以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渔夫和樵夫看着滚滚江水向东流去,不禁感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世事,都付一笑中。”话音一落,指尖便轻触琴弦,妙音立即四散而来。我闭眼凝听,只觉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这和我多年前遇那老者的心境是一样的,恬静,安然,又有些心性神逸。琴音合着禅道的幽静,亦如那屋外挂在树叶上的雨滴,似滴非滴,却又仿佛和树叶融为一体,那么和谐天成。这时的心境如此平淡清幽,感觉心中像是盛开出一朵洁白的青莲,在那琉璃的水面轻轻飘荡,世间诸相都遁于后,莲心不染凡尘愿。

青衣僧人一曲终了,双手轻轻压在琴弦上。而我渐渐有些恍惚,身体已然入定,心神却无比清晰明朗。青衣僧人起身走出房去,他的背影渐渐湮没在那无尽的夜色里。独留我,与那绕梁的琴音,久久回味无穷。

正是:

泠泠七弦音,素素指中卿。

闻道尘俗远,曲意悟禅心。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三

不觉得,喝茶已成了我的嗜好。因为我,不喜欢吸烟。将来可能也不会。

吸烟,我是受了罪,吃过苦头的。上班前,因我觉得年纪尚小,不适吸烟,也觉得吸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与我的举止很不相符。上班后,觉得自己工龄小,吸烟那是长辈们的事,与我很是遥远。故而一直没吸过,也从未让它随过我的身,贴过我的体。上班期间,一帮子搞新闻的弟兄蜗居在斗室里,除了采访写稿便是吸烟,别无它好。吸起烟来,是一根接一根的吸,一根燃尽才灭,又一根复又燃起,轮番做东,无止无尽。吸烟者吐烟吹雾,状若仙子,周生烟雾腾腾,唯香烟明灭可辩其人。我等不吸烟者,只能吸二遍烟,受二茬罪,眼泪直流不止,颇为大方,毫不吝惜。眼前一篇朦胧,昏昏然然,欲睡不休。才挨过一星期,倏然发现自己适应了烟雾缭绕的日子,没有了呛的感觉和流泪的样子,很是高兴,觉得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错。往后,每每外出采访开会,总是受到层层浓烟的包围、袭击和困扰。自己不吸烟,总不能干涉别人的嗜好,无奈,只好忍受。时日一长,呈现出了嗓干痰多的症状,常是欲咳不能,欲罢不休,很为自己身体的健康前景担忧。担忧在一天天度过,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生出一计,喝茶。夏天,泡了茉莉或菊花,冬天烧了观音和乌龙,看雾状的茶气袅袅腾起,吸淡淡茶香润喉进肺,飘起的茶气若水波般扩散回旋,甚是好看。品一小口,神清气爽,口舌生香,唇、咽、舌润润的,凉凉的,品茗间便找到了悠闲,尝到了自在。喝茶还可健体减肥,何不乐哉。

香烟究竟香不香,我未曾考究过,但吸过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我委实是领略过了。喝茶,喝出了茶道;吸烟,未曾耳闻吸出烟道来。喝茶、吸烟各有所爱,如同人生的道儿很多,道道能走出快乐和名堂来。

我喜欢喝茶看着吸烟的人,更喜欢欣赏被烟熏的弓腰咳嗽的狼狈样和窘迫状。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四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所围绕的中心是“吃喝”。在涉及到的米、油、盐、酱、醋、茶这六样中,大概只有“茶”是谈得上“趣”的。

虽然同样是日常居家饮食,茶比其他食品调料所多的,是它不仅仅能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能创造出或提供很精神化的享受。茶可以是一种沉思、一种文化、一种审美、一种游戏、一种休闲、一种把玩。当然,茶趣并不是每个人喝茶都能领略体味到的。欣赏茶趣,必须有一定的茶缘,有一定的修养,喜欢品茗而且具备一定的知识,最后,还得有悟性与品位,还少不得要有闲情逸致,以散淡之心去品味壶中杯中的乐趣。

古人把享受闲暇看得很重,“偷得浮生半日闲”,确乎是滚滚红尘中极为难得的。茶因为其中大有意趣,从唐宋开始,上层社会精英人物趋之若鹜,文人士大夫爱之好之,品饮的同时歌之咏之,嗜之如命,各逞才思,创造繁育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在茶文化中,不论是日本茶道、中国茶艺还是西方茶礼,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和茶相关的一切物品、工具、环境都是很讲究的,不厌其精,这是为了更充分地烘托、营造出茶趣。可以说,在解渴之外,超出大碗茶实用功能之外,茶的冲泡、品饮的每一个环节与形式,以及相关的用品,都是为了一个“趣”字。名贵绿茶与黄茶中的君山银针,品饮时向来讲究用玻璃杯,就是为了观赏沏泡过程中茶叶的变幻。

不仅是茶具,就连享用茶食,也有很多专用工具。讲究的茶艺馆的茶食用品中,就有专开核桃的工具、专开胡桃的工具、专开栗子的工具,连开瓜子的小钳子都多达五六个品种。所有这些小玩意儿,都是为了使喝茶更为趣味盎然。

茶趣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游戏。茶诗茶联,就是最典型的“文字游戏”例子,唐代就有一字至七字宝塔诗。再比如茶壶盖,向来就流行一种铭文“也、可、以、清、心”,五个字排成一个圆圈,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当作开头,读出来的句子都通,而且意思大致相同。这些宝塔体、回文体作品,都很耐人寻味,适合饮茶时观赏。

近来围绕茶字做文章的文房四宝与工艺品日见走俏,这当然也是为着“茶趣”。前些日在潘家园古玩城见到一块刻成一函线装书形状的歙砚,上面用金粉写的是一页《茶经》,若论实用,似乎谈不上,但是要价奇高,1800元,我嫌贵没买。过了一星期再去,店主说,卖出去了!可见“知趣”的人还是有的。

喝茶的讲究非常多,而且因地而异。其实所有的讲究,目的也只为了“茶趣”。功夫茶忌讳倒水直冲壶中央,说是怕冲破茶胆。若是让研究流体力学与热学或者是搞化学试验的专家来评说,恐怕此论未必有科学依据。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五

天阙望远,水月镜花下,是谁,坐别喧嚣,远离俗世烟火;是谁,普念般若心经,让禅音绕耳,娓娓道来你我无量。菩提树下,明镜已非台,不再去惹那一路的尘埃,要知道,一切的瓜熟蒂落,一切的水到渠成,都是人间即定。

凭栏听雨,过清简如水的日子。禅静的时光,总是温润如玉。尘世外,虽是车水马龙,繁花蔟锦,但一颗心兀自岿然不动,内心平和如秋水,坦荡安宁,于尘外质修简朴,洁净自好。

提案书笔,煮字品茶,于悠静时光写一阕婉隽词令。时而可行吟江畔,听绵雨沙沙拍打积岸;时而可步履层林,看芦花瑟瑟萧梗荻秋,那恋恋情怀可以任思绪慵懒,醺醉于这物我风景。

古莲,青灯,悠悠禅寺,入佛声,声声入耳,伽蓝空寂,梵音阵阵,佛前苦修,禅念三生。迎风珈坐,只为求一世本真。手捧一页经卷,听绿度母,食甘知味,悟了心空,悟了了因。禅茶一杯,临窗静坐,点一盏青灯,阅经念钵。淡泊以度日,不贪恋人间烟火,不贪恋世间俗情,只为一砖青瓦,一间茅屋,便可安享流年。

禅修的日子,有经数卷,叠韵阳关,揣词描画,便可听禅人间。佛祖拈花,一苇渡航,迦叶微笑,只履西行,是出家人的禅。只要你心念彼岸,清静如水,便可悟道定禅。要知虚空可容万物,无求便是全有。

慈云念怀,皈心劫爱,要知道顺逆皆是一场轮回。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勤戒定慧,善灭贪嗔,信愿念禅,必会得净土。只要你甘做佛前那朵莲,不染尘埃,不染污垢,静心素雅,便可淡笑看浮生。要知世间多少纷扰事,落花散尽总随风。缘来是你,缘去随空。

喝茶与禅心散文篇十六

对我来说,喝茶不仅仅是品香留芳和解乏解忧,而是一种精神的砥砺,一种心灵的过滤,一种看得与灵魂等同的虔诚。

尤其是泡茶时,先闻一闻那氤氲的香气,再啜上几口碧清的茶水,那许许多多的人生况味便喝出来了,那一片茶叶数滴汗的滋味便喝出来了,那为了快乐彻底委曲而再生的真意便喝出来了。

而此时此刻的我,犹如杯中一芽鲜嫩的茶叶,在沉沉浮浮中,轻轻伸展着一种颤动生命的感恩。

一切荣辱得失都在茶外,唯茶这一片温馨难得。世事沧桑,唯茶这一片温馨永驻。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与我一同放松喝茶,我心若茶,淡而悠远。

轻轻地饮上一杯,顿觉心里甘甜。水汽氤氲,茶香清袅,夜色依旧,一杯清茶,袅袅的弥漫着特有的香气飘散在寂静的天地间,苦涩而恬淡的味道如一曲绵长的乐符,悠扬,清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